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十六 第2讲 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40.51 KB
- 文档页数:3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近现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岳麓版)一、考纲与课标二、复习方法本专题涉及到专业名词和概念很多,并且很抽象,考生平时要注意图文结合进行记忆,例如:要理解什么浪漫主义,就必须将有关的文字说明和一项典型的成果图片对应,不要单纯为了记忆而记忆,而应学会运用知识去判断有关图片。
三、知识要点一、世界近代科学技术1.从哥白尼到伽利略(1)背景:1中世纪末期,基督教宣扬的地球中心说在欧洲仍然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2由于观测技术的进步,当时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都对这传统解释感到不满。
(2)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1473—1543a提出太阳中心说b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c日心说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3)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1564—1642)a 16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确凿的证据b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c第一个把望远镜对准天空进行观测,出版了《星空使者》一书d其杰出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2.牛顿的经典力学(1)牛顿(英国,1643—1727)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中最辉煌的成就是建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他还是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
(2)成就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定律b1687年,出版了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c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创立了微积分(3)意义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3.达尔文与进化论(1)背景:19世纪以前,神创论占统治地位,世界各地人们普遍把生物的起源归结于某种神力的作用。
跨考点综合线索1——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时空知识定位科学技术产生形成阶段(16~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1)奠基:伽利略。
(2)创立: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
(3)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4)特征:注重实验;数学化。
(5)意义: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出现;冲击了宗教神学思想,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具有科学预见性(海王星、冥王星)。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阶段(18~19世纪)1.生物进化论(1)诞生: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
(2)观点: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是不断变异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3)意义:是对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打破了造物主造人的神话;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蒸汽机、内燃机、电气技术的发明与应用。
科学技术重大突破阶段(20世纪以来)1.相对论和量子理论(1)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2)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
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的层次和领域。
2.现代信息技术(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196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
(2)意义: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推动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
(3)消极影响:垃圾信息、网络犯罪、虚拟社会等新问题。
线索2——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线索3——现代中国的科技发展设服务)2003年“神舟5号”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科技革命对思想、文艺及影视艺术的影响(1)思想方面: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明显,形成一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16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及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能为上述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提出经典力学体系C.瓦特改良蒸汽机D.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B [16世纪,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故A项错误;17世纪,牛顿提出经典力学体系,故B项正确;瓦特改良蒸汽机是18世纪的成果,故C项错误; 19世纪,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故D项错误。
]2. 15~17世纪,欧洲水轮、风车的制造和控制、使用,冶金、纺织、玻璃和眼镜制造、钟表制造等行业,都有较快的发展。
这些行业较快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B ) A.推动了欧美国家殖民扩张的进程B.为近代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C.成为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科技基础D.为近代代议制确立创造政治环境[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意在强调这些行业技术的革新在客观上也为近代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技术革新,不能起到推动欧美国家殖民扩张的作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科技基础是中国的指南针,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些行业较快发展和近代代议制确立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3. 罗兰·巴特在谈到某一文学流派的写作风格特点时说:“……写作或作为写作的阅读,是最后一片未被侵占的领域,在这里知识分子可以随意嬉戏,享受能指的奢华,任意地无视爱丽舍宫或雷诺工厂中可能发生的一切。
在写作中,自由的语言游戏可以暂时破坏和扰乱结构意义的专制,而且写作—阅读主体能够从单一身份的束缚中被解脱成为一个狂喜弥散的自我。
”下列作品与该文学流派的风格特点相一致的是( )A.《唐璜》B.《嘉莉妹妹》C.《苹果车》D.《等待戈多》【解析】选D。
根据“自由的语言游戏可以暂时破坏和扰乱结构意义的专制”、“被解脱成为一个狂喜弥散的自我”可知该文学流派反理性反传统,强调表现自我,属于现代主义文学。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单元智能整合【知识网络】【史学前沿】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一问题。
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难题表述: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17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1000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Paradigm)的起源问题。
表征意义:“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
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
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
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作者努力: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花费了多年时间与大量精力,一直努力地试图寻求这个难题的谜底。
第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和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时空坐标 单元概览]第30讲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考点1|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对应学生用书第243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从哥白尼到伽利略1.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2.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二、牛顿的经典力学1.建立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定律。
2.意义(1)科学领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2)生产领域:引发了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思想领域: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1.背景19世纪以前,神创论占统治地位,基督教的上帝造人说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2.创立(1)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2)内容: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说明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发展(1)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进一步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
(2)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4.意义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后,迫切需要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
2.过程1769年开始改良蒸汽机,历经20多年完成对纽可门蒸汽机的革新。
3.意义(1)蒸汽机被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
(2)动力机的采用为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专题高效复习专题六本专题包含四个阶段、两个内容。
(1)两个内容:近现代世界的科学技术、近现代世界的文学艺术。
(2)近代以来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工场手工业时期、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纵向贯通一:15—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阶段原因标志产生阶段(15—16世纪)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中世纪生产天文学领域的革命经验的积累形成和发展阶段(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电磁学的新成就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的广泛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思维训练某历史学家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
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内燃机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B.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D.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现代通讯革命”“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判断应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因此答案为C;A与材料中“通讯革命”不符,排除;电话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排除B;D中的电影、电视和通讯革命无关,排除。
纵向贯通二: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促进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以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专题十六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21.(2014·高考江苏卷)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
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C项仅涉及技术进步,排除;A、B 两项均涉及知识,没有体现技术进步,故排除;“电磁感应理论”是“知识”(理论),“应用”是“技术”,D项符合题意。
答案:D2.(2012·高考福建卷)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解题关键一是紧扣时间1912年,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二是注意航程从英国到美国。
迁移所学知识,电视是20世纪20年代才出现的,排除②;从英国到美国不需要经过地中海,排除③,故答案为B项。
答案:B3.(2010·高考江苏卷)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18世纪末瓦特改良蒸汽机,使蒸汽动力得到极大推广,促进了工厂数量的迅速增加,B项正确。
答案:B4.(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学和文化》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
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C.“双百”方针的提出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2.广东某地村志记载:“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村内以片区开办识字扫盲班……结合农村各项工作,在扫盲班增加教育宣传内容,通过讲民间故事,收集传唱农村歌谣,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同时也提高了群众政治觉悟。
”由此可知,扫盲运动()A.大幅提升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B.满足了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要C.增强了群众对国家政权的认同D.有利于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年—1922年)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道:所谓认识,只有对自身的认识可言……别人的行为是无足轻重的;我们只有从自身感到的快乐中才能引出智慧和痛苦。
由此可知,该作品()A.体现了对人性价值的追求B.追求浪漫主义的理想生活C.深刻剖析了社会生活本质D.凸显了西方社会精神危机4.尔根奈佛在《爱因斯坦传》中写道:“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
他在《物理学纪事》连续发表文章。
此后,物理学再也不是原来的物理学。
”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相对论()A.开创了微观物理学的新领域B.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C.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D.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5.1954年5月,教育部在《关于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和从事生产劳动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指出:“今后进行劳动教育,不仅注意要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劳动观点,也应该注意对其进行综合技术方面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了解一些关于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
”这一要求()A.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主要服务于三大改造的需要C.深受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D.源于国家工业化的基本实现6.某一文学类型在形成之初曾被视为并不“高雅”,但作为一种“纯文学”,坚持把政治、道德、商业、维护阶级权贵、愚民等所有谎言一律去除干净,以便在作品中客观地呈现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本性特征。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人民版专题导航世界近代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中解放出来并得到发展的,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将天上和地上的物质运动第一次加以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标志现代生物学的建立。
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长足发展,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相对论是这一时期的突出成就。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以电的发明为明显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推进到电气时代。
科学发展并和技术相结合,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等使人类进入到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得到不断发展。
课标要求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6.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7.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8.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专题概说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1. 近现代以来的世界科技(1)发展历程、阶段特征①兴起:文艺复兴运动促使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实现了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则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第2讲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点角度题号物理学的重大发展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1 进化论马克思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认识 2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影响 3 文学的繁荣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4
美术的辉煌印象画派对工业化危害的揭示 5 音乐与影视艺术19世纪贝多芬交响乐流行的时代背景 6
综合7
一、选择题
1.(2018·安徽十校联盟摸底)伏尔泰曾指出,“如果真正的伟大乃是来自上天赋予的了不起的才能,并且能将此才能用于启发自己与他人,那么像牛顿这种千年难逢的人,就真的是伟人了!”在伏尔泰看来,牛顿的“伟大”之处在于( )
A.理论总结
B.高尚人格
C.思想启迪
D.崇尚民主
解析:C 题目中伏尔泰指出牛顿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来自上天赋予的了不起的才能,并且能将此才能用于启发自己与他人”,即牛顿的科学理论发挥了思想启迪的作用,故答案为C 项。
2.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
”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
A.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解析:D 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是达尔文而非马克思的观点,故A项错误;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所否定的,故B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诞生于1859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1848年,故C项错误;根据“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可知马克思认为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马克思认为自然世界中的进化论不能适用于人类社会,故D项正确。
3.(2017·湖南益阳摸底)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
2000年以来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
下列图片是微电子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体现。
微电子技术所导致的经济发展趋势必然是( )
A.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
B.第二产业追平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D.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解析:D 第一产业是农业,而微电子技术是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故A项错误;第二产业指的是工业,早已超越第一产业,故B项错误;第一产业即农业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故C项错误;结合现实生活可知微电子技术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其发展趋势必然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故D项正确。
4.(2018·海南八校联考)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钦差大臣》,该书描写道,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是“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
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
这反映出作者( )
A.擅长创作荒诞主义文学作品
B.抨击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关注社会并深入剖析现实
D.强调反封建专制的理想
解析:C 材料中“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故答案为C项。
5.莫奈名画《伦敦国会大厦》把伦敦雾描绘成了紫红色,伦敦人对此颇感不解。
但人们观察后发现,工厂烟囱中喷出带有火星的烟雾在阳光映射下的确是紫红色的。
该作品( )
A.创作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B.属于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
C.反映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D.揭示工业化对环境的危害
解析:D 材料反映了工业生产使用煤炭为燃料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间接表达了工业化危害环境的意思,故D项正确。
印象画派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按照材料表述,莫奈在创作时侧重表达了“光和色”的主题,属于印象画派,故B项错误;浪漫主义流派着重表达对“理性王国”的失望,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6.(2017·山东滨州模拟)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B.共和制度的确立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解析:A 将艺术作品还原到其所处的时代之中,有利于加深对艺术作品的思想性及其艺术特征的理解。
贝多芬生活的时代,是启蒙思想达到高潮和法国大革命冲击欧洲大陆封建秩序的时代,音乐从听众“只是挤满一个客厅”的贵族时代向“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平民时代转变,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说明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故A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7.(2017·江西五市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试从上图提炼一个论题,并对该论题进行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这张漫画想要表现的是人们已经成为了技术的奴隶,在公共场合里总是摆弄着自己的电子设备,从而拉开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我们在提炼论题时应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际关系的双重影响方面进行分析,互联网能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打破常规的空间与时间的界限,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交流;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会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情关系疏远。
然后结合史实进行论证即可。
答案:论题一: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打破常规的空间与时间的界限,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交流。
互联网作为崭新的信息技术,信息量庞大,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速度快捷,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具有开放性,人人都可以自由参与,资源共享。
在网络世界里,可以与众多千万里之遥的知音天天聚会畅谈,增加了更多人之间从陌生到变为朋友的可能性。
即使亲人、友人之间相隔遥远,也能通过网络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便于感情的交流与升华。
论题二:互联网的发展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的工具。
现代很多的人沉浸于网络空间,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在家看手机、玩电脑,缺少与家人的沟通;在外与朋友聚会时各自拿着手机低头看,也缺少与朋友的交流,从而使亲情、友情变得淡化。
另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不现实性,往往会出现网络上购物的虚假、网络欺骗、传播不良信息等,这样就造成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安全、美好的传统,增加了孤独、抑郁、危险等不好的情感因素,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