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节社会行为01知识管理1.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注意:人类的社会行为与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相似点是社会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个体之间通过信息进行交流;社会群体中有等级之分等。
区别是人类社会行为要比动物复杂得多,如人类社会的行为需要由道德法律来规范;成员之间需通过复杂的语言来进行交流等。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蚂蚁、蜜蜂、白蚁、狒狒、象和鹿等。
注意:并不是所有生活在一起的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
判断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是否具有社会行为,就要从社会行为的特征进行分析。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首先要营群体生活,其次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不同的等级。
3.狒狒群体的等级关系等级划分依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
“首领”的权利和义务: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地,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4.群体中的信息交流通讯: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反应。
信息交流方式: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意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注意:动物的信息交流是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的,如乌贼释放墨汁,就不是信息交流。
5.探究蚂蚁的通讯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进行通讯的。
制订计划:①可以给蚂蚁提供水果汁、白糖等作为食物。
②本实验中,蚂蚁如果是从蚁穴里捕获的,需要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
实施计划:按照修改完善过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注意:是否要用同一蚁穴的蚂蚁?是。
能否直接用手移动“桥”呢?不能。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社会行为的特征社会行为的特征
社会行为是指同一种群的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例如,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群体中有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
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
兵蚁则专司蚁穴的保卫。
雌蚁是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后蚁,有时它的腹部膨胀得很大,与身体其他部分很不相称,而且自己不能移动,由工蚁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
八年级上册生物社会行为生物社会行为是指动物在集群中相互之间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包括动物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组织、控制等行为活动。
生物社会行为是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实现种群和个体利益最大化而产生的一种行为方式。
以下将分析和讨论生物社会行为的定义、特征、类型、原因和学习,以及人类的生物社会行为等内容。
一、生物社会行为的定义和特征1.定义:生物社会行为指的是动物在群体或社会中对群体其他成员、环境和外界刺激的反应和行为表现。
它是在动物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行为现象。
2.特征:(1)群体性:生物社会行为一般发生在动物的集群或社会组织中,是集体行为的表现形式。
(2)相互作用:生物社会行为中的个体之间通过各种方式相互作用,包括合作、竞争、交流等。
(3)传递信息:生物社会行为中,个体通过各种方式传递信息,包括语言、声音、姿势、化学物质等。
(4)有目的性:生物社会行为是为了适应环境和提高生存能力而产生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二、生物社会行为的类型生物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合作行为、竞争行为、求偶行为、亲子行为等不同类型。
1.合作行为:合作行为是指个体之间为了共同利益而相互合作的行为。
例如,狮群包围猎物、蜜蜂群合作采集花蜜等。
2.竞争行为:竞争行为是指个体之间为了争夺资源而进行的竞争。
例如,狮子争夺领地、雄性动物为交配权而进行的争斗等。
3.求偶行为:求偶行为是指个体为了繁殖后代而进行的行为。
例如,雄性鸟类跳舞求偶、雄性哺乳动物发出求偶声音等。
4.亲子行为:亲子行为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行为互动。
例如,动物为了保护子女而进行的叫声、捕食行为等。
三、生物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学习1.原因:生物社会行为的产生原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参与社会行为的潜力和倾向,环境因素则对这种潜力进行调节和发展。
2.学习:生物社会行为的学习是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动物通过模仿、试错、经验积累等方式学习和适应社会行为。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三节社会行为
知识点1 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2.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
3.狒狒群体的等级划分:
②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不一定具有首领。
例如蚂蚁群体中的蚁后不具有“首领”的功能。
知识点2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信息交流是在同种动物之间进行的,而且当同类听到、看到、闻到同伴发出的信息时,能够引起一定的反应,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这样的才叫信息交流。
2.信息交流的方式:动作、声音、气味等。
3.动物的通讯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通讯。
4.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田间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5.生物与环境的统一: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
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易错提醒:信息交流是在同种动物之间进行的,而且当同类听到、看到、闻到同伴发出的信息时,能够引起一定的反应,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否则不是信息交流。
初中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页纸阅读教材P54—56,回答下列问题:探究任务一:社会行为的特征【环节一:师友解惑】教师出示新课互助提纲,师友先自主学习,再互助交流。
基础知识,友说,师补充。
拓展知识,师引导友探究。
标记疑问所在。
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阅读教材P54—56,回答下列问题:1. 你知道动物界中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2.什么是社会行为?3. 在一个蚁群中白蚁的组成和职能是什么?4.观察并思考狒狒群体的等级关系,狒狒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首领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5.总结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环节二:教师点拨】出示重点图示、实验和知识点,引导师友在全班展示交流。
先学友展示讲解再师傅纠正完善。
其他师友补充。
教师补充讲解。
师点评,补充。
什么叫通讯?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的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通讯。
探究:3.蚂蚁的通讯对它们获取食物有什么意义?蚂蚁是进行群体生活的,没有通讯,蚂蚁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无法交流食物信息,无法协作将大型食物搬回蚁穴,从而严重影响蚂蚁的生存。
4.如何利用性引诱剂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
在田间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就会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
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环节一:师友巩固】①社会行为的概念是什么?②社会行为的特征有哪些?③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些?有何意义?【环节二:教师指导】【环节一:师友竞赛】学友大比拼师傅展风采1、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最占优势者是()A、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总是得胜者B、最后享用食物者C、往往是一个雌性个体D、负担对外战斗、保护群体者2、下列几项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A、蜜蜂的舞蹈行为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3、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A、蜜蜂的群体B、蚂蚁的群体C、白蚁的群体D、绵羊的群体4、狗外出时走很远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这是由于它出去时走不远就要撒尿,其目的是()A、生理活动的需要B、留下气味做“记号”3.我最想对自己和对师傅(或学友)说的话是……【环节二:教师总结】板书设计第三节社会行为1.概念2.特征信息传递的方式、意义、应用教学后记。
八年级上册生物社会行为生物社会行为是指生物在群体中相互作用的行为。
生物社会行为是动物生活和繁衍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在自然界,动物之间常常会展现出各种不同的社会行为,例如群居、合作、竞争、互助等,这些行为对于维持种群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群居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行为。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会选择与同类组成群居生活,如狮子、大象、猴子、蚂蚁等。
群居不仅能够提高动物的生存几率,还能够提升其繁殖成功率。
例如,大象会组成庞大的家族群落,互相照应,共同照料幼崽,提高幼崽的存活率。
而对于一些食草动物来说,群居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减少被捕食者的攻击。
其次,合作行为也是生物社会行为中的重要内容。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会选择合作行为来获得更大的生存利益。
例如,狮群中的狮子会共同猎食,相互合作,提高猎物的捕获成功率。
而像蜜蜂和蚂蚁这样的昆虫,也会通过合作来建造巢穴,保护幼虫,收集食物等,使整个群体更有生存力。
另外,竞争行为是生物社会行为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在动物群体中,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动物之间常常会因为食物、巢穴、配偶等资源而展开激烈的竞争。
例如,雄性动物会通过角斗、碰撞等方式来争夺配偶的权利,雌性动物会为了生存而争夺食物和巢穴。
在竞争中,生物会通过适应性变异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最后,互助行为也是生物社会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动物群体中,有许多种形式的互助行为,例如互助繁殖、互助护卫、互助捕食等。
例如,一些鸟类会合作筑巢、共同照料雏鸟,蜜蜂会通过互助采集花蜜等。
而对于人类来说,互助更是一种高级的社会行为,人类通过互相帮助、共同合作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总的来说,生物社会行为是生物群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合理的社会行为,生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衍的成功率。
因此,研究生物社会行为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世界,促进生物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知识点
群体中不同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一起来看一下这篇社会行为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来做一下参考吧,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学习生物有帮助!
知识点
一)营群生活的动物
1.白蚁、羊群、鸡群、牛群、马群、蜜蜂、羚羊群、狼群、黑猩猩等是群体生活的生物。
2.这些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如白蚁的社会行为。
二)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
1.这些动物不是独居的,是很多动物生活在一起的。
2.它们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
3.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分工合作的。
4.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5.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三)社会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1.社会行为:动物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课后练习
1、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最占优势者是( )
A、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总是得胜者
B、最后享用食物者
C、往往是一个雌性个体
D、负担对外战斗、保护群体者
2、下列几项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
A、蜜蜂的舞蹈行为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3、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蜜蜂的群体
B、蚂蚁的群体
C、白蚁的群体
D、绵羊的群体
4、狗外出时走很远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这是由于它出去时走不远就要撒尿,其目的是( )
A、生理活动的需要
B、留下气味做“记号”
C、与其他的狗沟通信息
D、吸引异性的狗前来
5、在社会行为中,群体成员之间常利用动物“语言”联系,下面有关动物“语言”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语言”就是指动物之间有联系作用的声音
B、动物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信息
C、动物之间具有传递信息作用的动作、声音、气味等信号
D、动物的各种行为
6、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
A、鲫鱼
B、象
C、白蚁
D、金丝猴
7、在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下列关于首领狒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C、是雌性
D、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
8、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
①蚂蚁②菜粉蝶③苍蝇④ 蜜蜂⑤黑猩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9、在白蚁群体中,不具有生育能力,担负着建筑蚁巢,喂养雌蚁、雄蚁、兵蚁和幼蚁等职能的白蚁是( )
A、雄蚁
B、雌蚁
C、工蚁
D、兵蚁
10、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不包括( )
A、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B、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C、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
D、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11、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蚂蚁是用那种语言进行交流的( )
A、舞蹈
B、气味
C、声音
D、表情
12、有人做了如下试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的干净无声,也能引起其他椿象的逃逸。
椿象间的联系方式是( )
A、椿象发出的光
B、椿象发出的声音
C、椿象发的气味
D、椿象的挣扎动作
现在是不是感觉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准备的社会行为知识点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初二生物知识点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