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检测题
- 格式:docx
- 大小:21.01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学案目录1. 第一单元学案及答案2. 第二单元学案及答案3. 第三单元学案及答案4. 第四单元学案及答案5. 第五单元学案及答案6. 第六单元学案及答案7. 第七单元学案及答案8. 第八单元学案及答案第一单元学案及答案学案内容:本学案主要涵盖了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课本阅读:通过阅读课本中的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文学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主题等方面的知识。
2. 作:通过练写作,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词语研究:研究课文中一些重要的词语,增加词汇量。
答案:以下是本学案中涉及到的练题的答案:1. 题目1答案2. 题目2答案3. 题目3答案第二单元学案及答案学案内容:本学案主要涵盖了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课文阅读: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知识。
2. 写作训练:通过练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语法练:巩固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答案:以下是本学案中涉及到的练题的答案:1. 题目1答案2. 题目2答案3. 题目3答案第三单元学案及答案学案内容:本学案主要涵盖了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课文阅读: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知识。
2. 作文写作:通过练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语法练:巩固语法知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答案:以下是本学案中涉及到的练题的答案:1. 题目1答案2. 题目2答案3. 题目3答案...(以此类推)第八单元学案及答案学案内容:本学案主要涵盖了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课本阅读:通过阅读课本中的文章,了解文学作品的特点、风格等方面的知识。
2. 写作练:通过练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词汇研究:研究课文中的生字词,扩大词汇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题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代人的年曹文乾一进入腊月,街上到处挂着大红灯笼,一张张琳琅满目的年画绚丽多彩,透露出新春的气息,年货市场更是火爆,人们大包小包地把年货争相拎回家,到处散发着浓浓的年味。
眨眼间新年又来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过年的认识也就不一样。
父辈们惧怕过年,我们小时候盼望过年,现在的人顺其自然,对过年既不怕也不盼。
据奶奶讲,有一年除夕,她早早起床,生了一大堆火,然后去打理安顿她的九个儿女。
那时娃儿们没衣穿,男娃子便在肚脐处用一块“遮羞布”缠住,这就算是穿衣了。
父亲九兄妹把小脚丫插进热灰里,围坐大火笼,活像几只灰老鼠。
奶奶那天为全家人准备的团年饭是“野菜面子汤”(将小麦面兑水搅拌而成的面疙瘩与野菜煮沸)。
全家人正端碗吃着,忽然门外传来一阵“哐咚哐咚”的军靴声,这是日本鬼子进村大扫荡来了。
奶奶紧紧抱住她的幺儿子——我的父亲,心一下子悬到了嗓门眼,万幸的是日本鬼子总算没有闯进屋来。
父辈们那代人,到了过年那天总算可以吃上一口白米饭,真真切切地体味纯米饭的滋味,365天解一次馋,因而盼望过年也是人之常情。
大概是20世纪70年代,有一次过年,父亲手里拎着从生产队分来的一斤半猪肉和3斤菜油,满脸的欢喜。
他孩子般的一边大声嚷嚷:“过年有肉吃啰!”一边手舞足蹈。
我依稀记得那次年饭桌上,母亲摆上了12个菜,那可是一年中最丰盛、最可口的饭哩。
我小时候,一进腊月就天天掐着指头算还有几天过年,盼过年是因为那时候很穷,平时生活都是吃一些红薯和菜饭,甭说猪肉、饺子了,等到过年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有了,我们就狼吞虎咽一饱口福。
平日里也没有新衣服穿,因为一没有钱,二没有布票,那个时候凭布票购布匹,每人每年划不到一件衣服的布匹,我们5兄妹就轮流地买布做衣服,老大穿不了的衣服就老二穿,老三老四老五依次“捡旧”,直至这件衣服补丁连补丁。
过年还有我们男娃子最喜欢玩的鞭炮,平日里听不见鞭炮声,也只有等到过年的时候才可以放鞭炮。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质量检测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
(20分)1.根据积累,默写古诗词。
诗人所到之处,满目皆是风景。
贺知章立于船首,沉浸于“(1),(2)”(《咏柳》)的春景;王绩徘徊在薄暮东皋,远眺“(3),(4)”(《野望》)的秋景。
万般风景看遍,内心皆是情韵。
刘桢在“(5)?(6)”[《赠从弟》(其二)]的问答中寄寓对堂弟的无限期望;曹植看见“(7),(8)。
(9),(10)”(《梁甫行》)的乱象,为百姓的流离失所哀伤不已。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黝黑(yǒu)勉强(qiǎng)一绺(liǔ)动弹不得(tán)B.扒手(bā)粗糙(cāo)差役(chāi)深恶痛疾(wù)C.胆怯(qiè)畸形(jī)诘责(jí)杳无消息(yǎo)D.瞥见(piē)锃亮(cèng)教诲(huì)广袤无垠(mào)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A.绯红和蔼落弟精通时事B.燥热吹嘘慰勉诚惶诚恐C.辍学驿站酒肆藏污纳诟D.祖藉慈祥滞留油光可鉴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清晨,多少学子正襟危坐,在老师严厉目光的注视下,站着诵读经典诗文。
B.他把巡按大人徐青这一人物的铮铮铁骨、刚正不阿的硬朗一面演绎得入木三分。
C.这里原先满眼茅草房,孤零零几间砖房鹤立鸡群,如今建起了现代化住宅。
D.近几年,随着景区不断向我们普及保护环境的知识,电鱼成了让大家深恶痛疾的事。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长征五号B”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拉开了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飞行任务,为后续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发射奠定了坚实基础。
B.文艺创作的成功与否,其实不在于题材的大小,而往往取决于作者体验的深浅与情感的真实。
C.那种片面强调劳动教育专门课程、活动的狭隘思路,不仅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规律,也必定会让劳动教育失去最广阔的舞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18首古诗词赏析练习(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6、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7、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8、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答: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9、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质量检测试题(一)(第一单元+《桃花源记》)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的汉字:阻â管xiá寒jìn jū躬2.填写下列成语:锐不可眼花乱名其实转弯角3.常识填空: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是、、、背景和结语。
4.填空:A.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有《》、《》。
B.《芦花荡》的作者是。
5.下列加点的词语或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中那种对群众疾苦无动于衷....的现象基本消失了。
B.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
C.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D.假酒销售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市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这些团伙被彻底粉碎了。
6.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新华网 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过是当时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牲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
7.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③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
请你展示:A.有关战争的成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B.有关战争的诗句:,。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语言运用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学习了本文后,班级准备开展以“我看古今考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写对联】围绕《范进中举》一课的内容,语文课代表写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和横批。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下联:________横批:________(2)【谈观点】考试临近之日,网络上兴起了一股“拜神”热,“百度拜神帖”和“考神公共主页”应运而生,学生纷纷留言祈求考试过关。
而中国古代“名人”——屡败屡考的秀才范进被考生们封为“考神”,考神主页上的粉丝已经超过44万人。
对封范进为“考神”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答案】(1)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2)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解析】【分析】(1)根据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范进的态度的鲜明对比来拟写,注意对联格式。
(2)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看法。
可以从赞同与不赞同两个方面来回答。
赞同的理由可围绕“能缓解考生压力”来阐述;不赞同可围绕“把范进当偶像不可取”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⑵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
考生要结合文章内容,注意上联的机构和内容,进行编写下联,要注意对联的要求。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理解材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注意发表的观点要正确。
2.学校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德育活动,你班参与其中。
(1)【树民族自信】为树立同学们的民族自信,老师拟写了上联:迎祖国七十华诞。
八年级语文上册参考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检测题(一)一、1.①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③便引诗情到碧霄④谁道人生无再少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①锐不可当②月明风清③瓦砾④肃穆3.A4 D5,示例: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暗淡的墨痕。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向上的情节,少一些伤感的文字。
二、(一)6.(1)这(2)博学的人(3)官府的公文7.(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2)没有嘈杂的音乐使听觉受搅扰,也没有公事文书使身心劳累。
8.(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二)9.(1)将要(2)使……劳苦(贫困)(将“劳苦”答为“困苦”“疲惫”之类都可,但整个解释要体现出使动用法)10.双方都不肯放开,于是打鱼人把他们都抓获了。
11.苏代劝说的态度诚恳、方法巧妙。
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人情人理;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
惠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三)12.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种类、功能(或作用)和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13.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从而说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
14.不能;“一般来说”表示通常情况下,说明了在通常情况下,不违规不超量不超范围地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删掉之后语言过于绝对,因为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存在。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四)15(至少答出四点)(1)花期早(2)开得多(盛)(3)花朵美(4)花味香(5)叶子绿(6)生长快16,(意思对即可)(1)-开始并未重视,随意栽在院子一角,毫不关心(2)经常忽略具有超强生命力却显得不起眼的平凡的花和平凡的花香17.(意思对即可)作者此处运用了对比(衬托、反衬)的写法,有意把院中的金银花和室内花盆里的金银花这两个寓意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着写(或:以室内花盆里的金银花衬托院中的金银花),以突出“自由的空间对生命成长的重要意义”这一主旨,给人以极鲜明的感受和极深刻的启示,增强了艺术效果和感染力18(意思对即可)对于人的戍长来说,最重要的是自由的成长环境、自由的发展空间。
语文·八年级上册·RJ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26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新闻是我们观察社会的窗口,将我们的视线延伸到了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比如,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我们似乎回到了战争岁月,感受到了百万大军的锐不可当.;在《“飞天”凌空》中,我们随现场的观众一起翘.首屏息,见证吕伟在跳水比赛中夺冠的精彩时刻;在《一着惊海天》中,我们领略到中国飞行员xián熟的技艺,感动于他们对事业dān精竭虑的付出。
锐不可当.( )翘.( )首屏息xián( )熟dān( )精竭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终于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
A.依靠父母留下的财产,他白手起家....的欢呼声。
B.飞机降落,C919的首飞机长和飞机总设计师紧紧相拥,现场爆发出震耳欲聋....。
C.近年来,动漫产业迅猛发展,社会对动漫人才的需求也是锐不可当....的感觉。
D.年龄大了,又遇上感冒,这两天他总是有一种眼花缭乱....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B.为提高我市中小学生体育素质,由市教育局主办的全市中小学体育大课间展示评比活动顺利开展。
C.市政府提出要完善人才绿卡等配套服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加优惠的入户、子女入学、就医、住房等。
D.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三进校园”等多项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4.对下面的新闻材料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点,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
①不少粤港澳三地居民第一时间体验了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便捷。
②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珠澳通道率先实施全国首创的“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新型边检查验模式。
内地和澳门居民只需排一次队,30秒即可完成双方边检查验手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训练1.课外阅读练习。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的细雨淋醒了。
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开始了新的生活。
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柔嫩的绿叶。
五月,正是它披上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
婆娑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
它的外形又扁又圆,与苹果的形状相似。
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
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了。
来到这里的人们一看就会想到山区人民的生活一定比蜜甜。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美。
银梨,你不但把美的花和美的果实奉献给人们,还为家乡人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的细雨的露珠的绿叶的梨花的阳光的海洋(2)读短文,找出银梨的特点填空。
①形状:②气味:③颜色:开始呈,后来。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
(5)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上。
2.我爱大自然可以说,世界上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值得我去爱,而藏在我内心深处永恒的爱却是对大自然的爱,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是我爱的对象。
那美丽、辽阔的草原就更令我迷恋。
总之一句话,我爱大自然的一切。
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把四季风景送给了人类。
不管是暖风阵阵的仲春,烈日炎炎的盛夏,秋高汽爽的深秋,还是银妆素裹的寒冬,都令人回味乌穷,浮想连翩。
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裁缝,它挥动自己神奇的剪刀,为大地、森林、山峰裁剪了一套又一套的衣服。
首先,它给它们做了一套鲜艳的裙子,让夏小姐给它们换上;之后,它又做了金黄色的连衣裙和银白色的大衣,让秋冬两位使者带来。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6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蜜的须发。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脸庞(________)胡髭(________)yǒu(________)黑(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本段刻画人物的主要描写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
2.(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列夫·托尔斯泰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无垠的宇宙。
B.鲁迅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
C.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
D.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只是众神之一,影响不大,从未享受过顶礼膜拜的待遇。
3.(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C.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0分)1. 下列字形和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酝酿.(liàng)抖擞(sǒu)祷告候咙B.攲.斜(jí)分歧(zhí)一刹那静谧C. 粗犷(kuǎng)吝啬(lìng)拙拙逼人发髻D.贮.蓄(zhù)澄清(chéng) 莅临憔悴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狂风席来,电线杆子立马被拦腰截断,乌云卷来,大雨像瀑布一样淅淅沥沥....下起来了。
B.临近春节的时候,我们县里的麻将馆、赌博厅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大街小巷。
C.此刻,他咄咄逼人....的话语气得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D 大火刚着起来,敌人就锐不可当....的从面八方的围起了这间小破屋,有人推倒了老人,有人把小孩子举过头顶就要扔到崖下。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B 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C.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会昌县城的空气更加清新。
D.秋天的会昌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这部小说采用日记体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
②在意大利,《爱的教育》一直是孩子们的必读书。
③小说还记录了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和启示。
④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
⑤《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为九至十三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
A.⑤②①③④B.②⑤①③④C.⑤③④①②D.②⑤③①④5.七(16)班小明同学上语文课不认真听讲,还影响同学学习,李老师用最和缓的语气批评了他,让他改正错误。
你认为下面哪一位应该是李老师批评的话语()(2分)A.上课讲闲话做小动作,难道你这样的行为是对的吗?B.上课讲闲话做小动作,你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
第一单元1 新闻两则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预习反馈一、1.溃 2.签 3.督二、1.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形容我军英勇善战。
2.已经。
三、1.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四、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感知探究一、1.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
最后说东路军激战,这样文章既合情理,又可掀起高潮。
2.这篇新闻,作者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
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
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
因此,全文非常流畅,一气呵成。
3.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非常准确。
另外,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
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
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一句中的“较为”一词就十分准确。
二、1.“均是”两个字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革命的豪情2.“至发电时止”用语确切,便于读者理解。
“余部”是军事术语,用在报道战况中,既准确又得体。
3.“督战”“丝毫”两词充满嘲讽意味,形象地勾画出汤恩伯的狼狈相。
三、1.不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七单元测试题(一)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3分)1. 这位将.(jiāng jiàng)军是一名出色的将.(jiāng jiàng)领。
2. 国家需要.(yāo yào)人才,这就要.(yāo yào)求我们从小奋发图强。
3. 为了社会的安宁.(níng nìng),他宁.(níng nìng)可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妻子。
二、读拼音,写词语。
(8分)三、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字母,3分)1.“中华不振”中“振”的意思是()A. 摇动,挥动B. 奋起,振作C. 振动2. “龙城飞将”中的“飞将”是指()A. 韩信B. 李广C. 班超3. “生当作人杰”中“人杰”的意思是()A. 德高望重的人B. 为国牺牲的人C. 人中的豪杰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1分)①左()右()②( )钉()铁③铁面( )( )④秉()执( ) ⑤志()高( ) ⑥刚正( )( )1. 梅兰芳____________地拒绝了日本侵略者的要求。
2. 看到词⑤,我想到了人物__________,提起包拯,我联想到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词填空。
(4分)严肃严格严厉严明1. 要()法纪,制止不正之风。
2. 我们要()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对那些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地痞恶霸,必须()打击。
4. 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 )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8分)1. 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变换句式,使语气变得更强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连声赞叹。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梅兰芳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班级要举行庆元旦文艺会演活动,平时不善言辞的小明主动报名参加,你有点儿不相信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语境,写出你要说的话)主题训练营(16分)七、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八年级语文上册优化练习及答案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26.三峡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湍.()涧.()曦.() ()啸.()溯.()漱.()嶂.()襄.()奔.()属.()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字,(朝代)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
③故渔者歌曰:“,。
”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绝.多生怪柏()()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耕.种(gēng)勉强.(qiáng) 祖籍.(jí) 任.劳任怨(rèn)B. 衙.门(yá) 挑粪.(fèn) 差.役(chāi)无可奈.何(nài)C. 管束.(shù) 和蔼.(ǎi) 辍.学(zhuì) 节衣缩.食(suō)D. 豌.豆(wān)聊.叙(liáo) 蛮横.(héng) 为.富不仁(wéi)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和睦周济毫绅外甥B. 强建私塾榨油聊叙C. 劳碌马鞍耕种蔚勉D. 高粱妯娌竭力富裕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面对朋友的误会,他百口莫辩....,只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B. 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最讨厌的就是有人在这里成群结队....影响团结!C. 他尽管坐拥金山,却为富不仁....。
D. 张凡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大家喜爱的生活委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父母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B. 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 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 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5.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岳母刺字,孟母三迁,______________;乌鸦反哺,羔羊跪乳,______________;游子远行,万水千山,______________。
伟大的母爱,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激励一生,相伴终生。
①恩情似海,永铭心间②母爱如山,亘古不变③慈母心牵,春晖延绵A. ②①③B. ①②③C. ②③①D. ③①②6.下面情境中,小航表达得体的一项是()小航和小朋约好周末一起去遵义市博物馆参观。
第一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
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湖(wú)击溃(kuì)督战(dū)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 í)港摧枯拉朽(xiǔ)歼灭(jiān)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 āng)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发(bān)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三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语文·部编·六年级上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 100分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5分)在 wēié( )的大山下, lǜ cǎo rú yīn( )的草地上有一位穿着chún bái sè( )衣服的máng( )姑娘,她正在为灾区募捐义演。
她的手指在qín j iàn( )上灵巧地跳跃着,弹奏出美妙的乐曲。
月光照耀在她身上,霎时,人们感觉到姑娘的眼睛是那么明亮!二、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拊掌(fù) 奴婢.(bì)B.恬.静(tián) 驰骋(chéng)C.仆.人(pú) 粼.粼(lín)D.尴.尬(gān) 入场券.(juàn)三、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4分)A.巍巍..乎若太山(高大的样子)B.汤汤..乎若流水(水流大而急的样子)C.蜀中有杜处士..(本指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未做官的士人)D.今乃掉尾而斗(指从上面落到下面)四、下列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4分)A.人们常说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B.这只大熊猫长得憨态可掬,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C.最后的这段话十分精彩,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D.晚会上,人们在轻歌曼舞....中促膝交谈,气氛十分欢愉五、下列对句子体现的人物心情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4分)A.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自责)B.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抱歉)C.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安慰)D.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 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激动)六、句子练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预习题:基础知识及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哽咽惨白祈dǎo xié 持 ..2.下面的句子,每一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在表中,然后改正。
①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炼。
②祈导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掺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3.品析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在具体的语境中续写一个句子。
如同赞美每一个温馨的早晨,我赞美太阳递给我的第一缕晨曦。
借助晨曦,我看见庄严上升的国旗,看见大海涌动的波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要给我们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以衷心的祝福:早安,中国!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改写句子。
近年来,日本不断做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允许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出台,公然为“二战”罪犯开脱罪责。
(1)强调“公然为‘二战’罪犯开脱罪责”。
近年来,日本不断做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近年来,日本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允许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出台,公然为‘二战’罪犯开脱罪责”为开头重组句子。
(原意不变)近年来,日本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允许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出台,公然为“二战”罪犯开脱罪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预习题:阅读理解(一)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检测题
(测试时间:45分钟全卷满分:6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
1.用楷书抄写诗句。
(5分)
)
A.自刎(wěn)采樵(qiáo)拂士(bì)
B.畎亩(quǎn)拂乱(fú)莫邪(yá)
C.汤镬(huî)玉帛(bï)胶鬲(gé)
D.负笈(jí)旗靡(mǐ)踬目(zhì)
3.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个是()(3分)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中间)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祭祀用的祭品)
C.大王怒,使相之。
(仔细察看)
D.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
(不见踪影)
4.下面句子翻译不够准确的一句是()(3分)
A. 百里奚举于市。
——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
C.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大官们品质恶劣,不能深谋远虑。
D.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5.按要求默写。
(6分)
①足蒸暑土气,。
②,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④,铜雀春深锁二乔。
⑤伤心秦汉经行处,。
⑥,身世浮沉雨打萍。
6.课外名著阅读。
(6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
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
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作者是。
(2)主人公是在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3)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的精神,的意志,
的高贵品质。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7.下面加下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个是(3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田间)
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C.衡于虑(平衡)
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辅佐)
8.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3分)
[译]
9.第一段列举六个事例来说明什么道理?(2分)
答: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这句话
的含义是。
(2分)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
齐人三鼓。
①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②刿
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
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
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1.下面对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 公将鼓之(击鼓)
B. 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C. 再而衰,三而竭(再次)
D. 望其旗靡(倒下)
1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3分)
[译] 13.在第一段文字中,曹刿做出①②两个判断,理由
是什么?请从第二段文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
的横线上。
(2分)
①刿曰:“可矣。
”理由是
②刿曰:“未可。
”理由是
14.从第二段文字中找出一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来造
一个句子。
(2分)
成语
造句
三、古诗词阅读(14分)
15.下面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是(4分)()
A.“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起一经”是指依靠精通
经书,通过考试及第后做官。
B.“干戈寥落四周星”中的“干戈寥落”是指当时
国家武器很少。
C.第二联的“风飘絮”国家山河破碎,“雨打萍”比
喻自己一生动荡不安。
D.第三联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
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16.简要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诗句的理解。
(3分)
我的理解
17.下面对《己亥杂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是(4分)()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
作者心潮不平。
B.“吟鞭东指即天涯”意思是马鞭东指远离京城。
C.第三句中的“落红”是脱落下来的红花。
D.第四句的意思是:“落红”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
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18.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你对“落红不是
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的理解。
(3分)
答:
第七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一、
1.(略)
2. B
3.A
4.C
5.①小麦覆陇黄②力尽不知热③拾此充饥肠④东风不与周郎便⑤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⑥燕然未勒归无计
6. ①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②朱赫来③为理想而献身,钢铁般,顽强奋斗。
二、
7. C
8. 一个国家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样的国家往往会导致灭亡
9.人才是在艰难困苦中造就的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强调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
11.C
12.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13.
①彼竭我盈(填写“彼竭我盈,故克之”也给满分)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4.一鼓作气;造句(略)
三、
15. B[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16.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17.C[“落红”是指落花,不一定是红花]
18.示例:退休的黄老师经常关心、帮助年轻老师的成长;离任、退休的陈老局长经常关心、过问博白教育事业(学生举的例子符合要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