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游岳麓寺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5.92 KB
- 文档页数:2
原文:岳麓山者,在长沙之西,距城十里许。
山势雄伟,林壑幽深,泉石清奇,烟霞缥缈。
予游岳麓,时当仲春,草木皆秀,百鸟争鸣,春意盎然。
登山顶,望长沙城,烟波浩渺,万象更新。
译文:岳麓山,位于长沙城的西边,距离城大约十里。
山势雄伟壮观,树林山谷幽深,泉水岩石清澈奇特,烟雾云霞飘渺。
我游览岳麓山时正值仲春,草木都长得十分茂盛,百鸟争相鸣叫,春意盎然。
登上山顶,眺望长沙城,烟波浩渺,万象更新。
注解:1. 岳麓山:指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岳麓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2. 长沙:指湖南省的省会城市长沙市。
3. 十里:古时一里相当于现在的500米,十里约等于5公里。
4. 山势雄伟:形容山势高大壮观。
5. 林壑幽深:形容树林山谷深邃幽静。
6. 泉石清奇:形容泉水清澈,岩石奇特。
7. 烟霞缥缈:形容烟雾云霞飘渺不定。
8. 仲春:指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9. 草木皆秀:形容草木长得十分茂盛。
10. 百鸟争鸣:形容鸟儿争相鸣叫,声音此起彼伏。
11. 春意盎然:形容春天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12. 登山顶:登上山的最高处。
13. 烟波浩渺:形容烟雾和波涛浩瀚无边。
14. 万象更新:形容景象焕然一新,充满生机。
李绂的这篇《游岳麓山记》通过对岳麓山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其热爱自然、向往宁静的生活态度。
文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描绘,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岳麓山的美丽景色。
同时,李绂在文中还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篇文言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访中洲姚镛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释】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雨丝花香,令人心醉,所以访者急忙同前来开门的主人冒雨走向水池去看那水边出岫的茫茫白云,完全忘了来找友人进行学术探讨的初衷。
B.“紫绡裙”乃紫色的薄绸子所做的裙子,作者以此夸张地写出了紫色荷花花瓣薄如绡之状。
C.“相逢未暇论奇字”一句起到了很好的转承作用,“先向水边看”照应前句的“未暇论奇字”,生动的描写突出了来访者观看白云的急切心情。
D.本诗题为访洲,实为访人;虽是访人,却重在写景,洲中景色乃生活之志趣。
(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本诗中“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
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雨晴至江渡柳宗元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1】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搓【2】在高树。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1】愚溪:柳宗元出于被贬逐的惊激,自称为“愚”,并把居地永州冉溪改名为“愚溪”。
【2】浮搓(chá):水中浮木。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诗首句点题,为下文具体描写所见的江渡景象做铺垫。
B.柳诗末句,写洪水落后,浮槎高挂,一片菊条冷落景象。
C.韦诗末句“舟自横”是说雨后无人撑船,无法渡过涧口。
D.两首诗同写傍晚渡口,一写水落,一写潮涨,各有寄托。
(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句,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頭》)B.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C.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出居》)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3)贺裳《载酒园诗话》说“韦真有旷达之怀,柳终带排澶之意。
游岳麓记翻译和原文游岳麓记[清]罗文俊暮春一日,棹扁舟,绕桔洲而西。
洲横江心,每春夏水涨,不能没,与波上下,盖昔人所谓地肺焉。
抵岸,芳草迎风,鲜花映日,隔江所望岳麓寺者,反杳然不可见。
循山径迤逦而行,四无人声,唯闻百鸟和鸣,令人作桃源想。
数折至道林寺。
寺门窈窕,唐人游览赋诗,必与岳麓并称,观其弘敞幽邃,自是一清静佛地也。
又行里许,至书院。
规模壮阔,丹雘①炳焕,书声朗朗彻院外。
嗟嗟,逆氛扇虐而后,湖湘人士残敝已极。
今乃登衽席而诵诗书,又安可不思春风化雨之所自来邪!隔书院为学宫,内塑先圣暨四贤像,恭敬展拜而出。
李邕碑剥落漶漫,剔苔藓可读。
望道乡台②,不能不生迁谪之感,而羡清风高节之可传,且叹山僧之贤于温益万万也。
从此登山,羊肠逶蛇。
昔人济胜之具,真不可少。
路旁有舍利塔。
相传昔名僧以舍利一撮付隋文帝,后分五十三处建塔藏之。
岳麓其一也。
然阴晦无宝光,心窃疑焉。
或谓为人盗去,谅亦不谬。
入寺,憩虎岑堂。
山僧煮茗清淡,烧笋侑脱粟,饱食一过,清芬可人。
泉声自窗外至,如乐如诉,如琴韵,如箫声,悦耳怡心,真觉红尘之扰攘可憎也。
日既午,诣山顶,扪萝攀藤,松花竹粉,掩映襟带间。
既至,纵目一视,诸峰罗列,真如儿孙远迩之间。
延野绿而混天碧,柳子之言,洵非欺我。
禹碑远在前山,路崎岖,恐日暮不能到,亦斯游之一憾也。
南望,山光隐隐,层峦叠嶂,杳无尽处,祝融、紫盖诸峰,想在烟霭间,顾不知何日始慰观临之愿。
抵暮,寻旧路归。
鹧鸪声朗然可听林间白鹇忽隐忽现时值朔日尚无新月可观因想三五之夕据岗长啸松声响应清景又当倍增。
归寺,宿僧房。
万壑松涛,翻然到枕。
译文:春末的一天,我划着一只小船,绕过桔洲向西行。
桔洲横卧在江心,每年春夏期间江水上涨,也不能淹没,因为桔洲与江水一同浮沉,这就是过去人们说的大地的肺。
到达岸边,香草迎着微风,鲜花映着阳光,隔着江所望到的岳麓寺,倒是不见了踪影。
沿着山路曲曲折折地行走,四周没有人的声音,只听到百鸟齐鸣,让人有这就是桃花源的想法。
原文:岳麓山,在长沙之西,其地幽静,林泉深秀。
余幼时尝游于此,颇得山之趣。
今年春,余复游岳麓,景物益新,心绪亦异。
初入山,见松柏参天,古木参差,荫蔽日月,风声飒然。
沿径行,山泉清冽,石径曲折,幽鸟鸣啭。
过山腰,见飞瀑如练,挂壁垂珠,水声潺潺,疑若天籁。
登高峰,极目远眺,四野无垠,群山环绕,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下山时,遇雨,衣履沾湿。
及至山脚,见一古寺,名曰“岳麓寺”。
寺内古树参天,佛像庄严,香烟袅袅。
余入寺,礼佛祈祷,心神顿宁。
既出寺,步出山门,回首望岳麓,烟雨蒙蒙,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
余归途中,心有所感,遂作此记。
愿与同游者共赏岳麓之美,亦以抒发余之情趣。
翻译:岳麓山位于长沙城的西边,这里环境幽静,林木泉石,深邃秀丽。
我自幼便曾游览此地,颇能领略山中的趣味。
今年春天,我又一次游览岳麓,景物愈发新鲜,心情也大不相同。
一开始进入山中,便看到松柏高耸入云,古树错落有致,树荫遮蔽了日月,风声呼啸。
沿着山路行走,山泉清澈冷冽,石径蜿蜒曲折,幽深的鸟鸣声声。
穿过山腰,看到瀑布如白练一般,悬挂在山壁上,水珠垂落,水声潺潺,仿佛是天籁之音。
登上高峰,极目远眺,四周视野开阔,群山环抱,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
下山时,恰逢下雨,衣物鞋履都沾湿了。
等到山脚,见到一座古寺,名为“岳麓寺”。
寺内古树参天,佛像庄严肃穆,香烟缭绕。
我进入寺中,向佛祖祈祷,心神顿时安宁。
出寺后,走出山门,回首望去,岳麓山烟雨蒙蒙,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
我回家的路上,心中有所感触,便写下了这篇游记。
愿与一同游览的人共同欣赏岳麓山的美丽,也借此抒发我内心的情感趣味。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
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
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
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
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
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
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
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
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
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
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
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重走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
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
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
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
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同步,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
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
文言文阅读答案游岳麓记[清]罗文俊暮春一日,棹扁舟,绕桔洲而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游岳麓记[清]罗文俊暮春一日,棹扁舟,绕桔洲而西。
洲横江心,每春夏水涨,不能没,与波上下,盖昔人所谓地肺焉。
抵岸,芳草迎风,鲜花映日,隔江所望岳麓寺者,反杳然不可见。
循山径迤適而行,四无人声,唯闻百鸟和鸣,令人作桃源想。
数折至道林寺。
寺门窈窕,唐人游览赋诗,必与岳麓并称,观其弘敞幽邃,自是一清静佛地也。
又行里许,至书院。
规模壮阔,丹腹①炳焕,书声朗朗彻院外。
嗟嗟,逆氛扇虐而后,湖湘人士残敝已极。
今乃登衽席而诵诗书,又安可不思春风化雨之所自来邪!隔书院为学宫,内塑先圣暨四贤像,恭敬展拜而出。
李邕碑剥落濾漫,剔苔蘇可读文言文阅读答案游岳麓记[清]罗文俊暮春一日,棹扁舟,绕桔洲而西。
望道乡台②,不能不生迁谪之感,而羡清风高节之可传,且叹山僧之贤于温益万万也。
从此登山,羊肠逶蛇。
昔人济胜之具,真不可少。
路旁有舍利塔。
相传昔名僧以舍利一撮付隋文帝,后分五十三处建塔藏之。
岳麓其一也。
然阴晦无宝光,心窃疑焉文言文阅读答案游岳麓记[清]罗文俊暮春一日,棹扁舟,绕桔洲而西。
或谓为人盗去,谅亦不谬。
入寺,憩虎岑堂。
山僧煮茗清淡,烧笋侑脱粟,饱食一过,清芬可人。
泉声自窗外至,如乐如诉,如琴韵,如箫声,悦耳怡心,真觉红尘之扰攘可憎也。
日既午,诣山顶,扪萝攀藤,松花竹粉,掩映襟带间。
既至,纵目一视,诸峰罗列,真如儿孙远迩之间。
延野绿而混天碧,柳子之言,洵非欺我。
禹碑远在前山,路崎岖, 恐日暮不能到,亦斯游之一憾也。
南望,山光隐隐,层峦叠嶂,杳无尽处,祝融、紫盖诸峰,想在烟霭间,顾不知何日始慰观临之愿。
抵暮,寻旧路归。
鹏古鸟声朗然可听林间白鹏忽隐忽现时值朔日尚无新月可观因想三五之夕据岗长啸松声响应清景又当倍增文言文阅读答案游岳麓记[清]罗文俊暮春一日, 棹扁舟,绕桔洲而西。
归寺,宿僧房万壑松涛,翻然到枕。
【注】①丹腰:油漆所用的颜料。
游岳麓记文言文翻译1. 文言文袁中道《游岳阳楼记》翻译我们游览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熨烫过一样平坦。
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如蝇头小字写在白色溪水的绢上。
举酒同饮,意趣闲淡。
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
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
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
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投箸而起——箸:筷子。
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中午时分,亭子的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
2. 古文《岳麓书院记》现代汉语翻译,急张栻《岳麓书院记》湘西故有藏室,背陵而面壑,土茂而泉洁。
为士子肄业之地。
始,开宝中郡守朱洞首度基创置。
以待四方学者。
历四十有一载,居益加葺,生益加多。
李允则来为州,请于朝,乞以书藏。
方是时,山长周式以行义著。
祥符八年,召见便殿,拜国子学主簿,使归教授,诏以岳麓书院名,增赐中秘书,于是书院之称始闻天下,鼓笥登堂者相继不绝。
自绍兴辛亥更兵革灰烬,什一仅存,间有留意,则不过袭陋仍弊,而又重以撤废,鞠为荒榛,过者叹息。
乾道改元,建安刘侯下车,既剔蠡夷奸,民俗安静,则葺学校,访儒雅,思有以振起,湘人士合辞以书院请。
侯竦然曰“是故章圣皇帝加惠一方,本劝励长养以风天下者亦可废乎?”乃命郡教授婺源郭颖董其事,鸠废材,用余力,未卒岁而屋成。
为屋五十楹,大抵悉还旧规,肖阙里先圣像于殿中,列绘七十子,而加藏书于堂之北。
既成,栻促多士往观焉,为爱其山川之胜,栋宇之安,徘徊不忍去,以为会友讲习,诚莫此地宜也。
已而与多士言曰:“侯之为是举也,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亦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
”惟民之生,厥有常性,而不能以自达,故有赖圣贤者也。
三代导人,教学为本,人伦明、小民亲;而王道成。
夫子在当时虽不得施用,而兼爱万世,实开无穷之传。
《导游语文》第五章古代诗词、散文翻译岳楚华《观沧海》(魏) 曹操我从东边而来,登上高高的碣石山,饱览这苍茫的大海。
海面水波荡漾,山岛突兀高耸。
岛上树木浓密,百草茂盛。
秋风瑟瑟吹过,(海上)大浪汹涌澎湃。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也好像出自于大海的吞吐之中;璀璨的银河,星光熠熠,也好像出自那无边无际的大海间。
能观赏这如此雄奇的大海,我真无比幸运啊!引吭高歌,抒发我的豪情壮志。
《饮酒》(其五) (晋) 陶渊明在人间闹市构筑居室,却不觉有车马的喧嚣。
试问为何能够如此,心地澹远,所居住的地方自然幽静。
在篱边随意地摘采着菊花,悠然地看一眼南山。
到了傍晚,山色愈加美丽,飞鸟正结伴归巢。
这里含有丰富的意味,想说却找不到恰当的语言。
《登池上楼》(重要部分)(南唐)谢灵运原文: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译文:初春的阳光已经替代了残冬的寒风,新来的阳气也更替了去冬的阴冷。
池塘边已经长满了青草,园中柳树上的鸣禽也变了种类,换了声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京城长安被辅卫在三秦的怀抱里,远望是风烟迷茫的蜀州五津。
(我)与君离别心意相同,(我们)都是离乡奔波出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都有知己,即使远在天涯也像近邻。
不要在分别的岔路口,像少男少女一样,为分别而泪湿衣巾。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 孟浩然八月的湖水上涨与岸齐平,清澈明净的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泽萦绕着蒸发的水气,洞庭湖汹涌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我想渡过宽广的湖面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无所作为,有愧于生在这清平盛世。
我(就像)坐在旁边观看别人钓鱼的人,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
《山居秋暝》(唐) 王维空寂的山村新近下了一场雨,晚上天气寒凉更有秋意。
明亮的月光照射在松林间,清清的泉水从岩石上流过。
竹林中传出洗衣女谈笑时的喧闹声,荷莲摇动是打鱼的船顺流而下。
任凭那些春天的芳草鲜花凋谢,山中隐居的人自可淹留。
《使至塞上》(唐) 王维(我)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去察访军情,(我)作为朝廷的使者途中要经过居延。
古诗游岳麓寺翻译赏析
《游岳麓寺》作者为明朝文学家李东阳。
其古诗全文如下: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
蓟北湘南俱入眼,鹧鸪声里独凭栏。
【注释】①岳麓寺,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上。
②“危峰”二句:从岳麓山顶峰俯瞰湘江岸边,山路弯曲盘旋而下。
楚江:指湘江。
干:岸边。
羊肠:弯曲的小道。
③万树松杉:形容松树和杉树满山。
双径:两条山路从不同方向通向寺前,在此交会。
僧:代指僧寺。
④“平沙”二句:孤城:指长沙。
隔水看:即隔江看,湘江在岳麓山与长沙城之间。
⑤蓟北:指河北省北部。
湘南:指湖南省南部。
“鹧鸪”句:诗人独凭危栏听到鹧鸪对啼,古人以鹧鸪声喻为哀伤之声。
【赏析】诗人游岳麓寺,在这首纪游诗中记述了寺的位置:在高峰上、长江岸、与长沙城隔江相望;描写了周围的景象:松树杉树满山,两条蜿蜒的盘山路在寺前交会,四面山峦,风雨凄凄,一座寒寺;再写寺前远眺所见:远望长江岸上的平沙和浅草伸延到了远远的天边/b/29590,还看到对岸落日下的孤城。
以上全是平实的记叙,选景、用字,都是很下工夫的,内容则显得寡然。
末联“蓟北湘南俱入眼”,这句是夸张,在岳麓山峰上是绝对看到不蓟北的,这只是作者的想象,下句说“鹧鸪声里独凭栏”,原来是人在岳麓寺独倚栏杆眺远,他是台阁大臣,想到天下事,心中泛起了伤愁。
有这一联,全诗就有了情感,这首诗才有了生气。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