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G-3300K肝功能储备分析仪在感染科的应用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2
肝储备功能分析仪操作中常见失误原因分析及护理应对发表时间:2012-11-26T11:25:49.5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胡滨1 黄丽葵2(通讯作者) 林金妍3 陈娟娟1 [导读] 操作前良好的沟通、评估及正确的护理操作能保证检测的一次顺利成功和结果的准确性。
胡滨1 黄丽葵2(通讯作者) 林金妍3 陈娟娟1(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 510120)(2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 510120;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 510120)【摘要】目的探讨肝储备功能分析仪操作中出现的常见失误并分析原因为提高一次检测率提供依据。
方法对540例应用DDG-3300K 肝储备功能分析仪进行肝储备功能检测的肝胆病患者,总结操作中出现的常见失误原因。
结果 540例检测病例中有18例出现操作失败或失误,分析当中的原因,其中4例为患者鼻翼欠平整接触不稳,8例为检测过程产生小动作引起,1例为操作过程出现不良反应,2例为药液外渗,2例药量不准,1例患者情绪紧张。
结论操作前良好的沟通、评估及正确的护理操作能保证检测的一次顺利成功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肝储备功能失误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096-02DDG-3300K肝储备功能分析仪是以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试验为原理结合脉光度法检测肝细胞功能的仪器。
仪器测定过程是应用DDG-3300K肝储备功能分析仪(日本光电株式工业会社),将光学感应器夹于受试者鼻翼一侧鼻孔内外,以0.5mg/kg体重的ICG经肘正中静脉在10秒内完成注射,利用红外线在体外对体内的ICG浓度进行连续检测,并自动计算出ICG R15及EHBF。
该检测指标主要是反映肝细胞摄取能力(有功能的肝细胞量)及肝血流量,重复性较好,吲哚菁绿15分钟潴留率(ICGR15)是常用的肝储备功能评估方法[1],也是目前临床评估手术方式及手术范围的良好指标。
DOI:10.19792/j.cnki.1006-6411.2020.14.035工作单位:100142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原空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段晓旭:女,本科,护师收稿日期:2019-06-02肝储备功能检测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段晓旭 甄玉英 李丽梅 陈江敏 周瑞霞摘要 总结了应用DDG-3300K肝脏储备功能分析仪对72例患者进行肝储备功能检测操作中失败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旨在提高一次性检测成功率。
结果发现全部72例患者中65例首次检测成功,7例失败,第2次检测均获成功。
分析检测失败的原因及细节得出,认为应用肝储备功能分析仪检测时需要操作者熟悉检测流程、操作前需要良好的沟通、规范的护理操作才能提高检测成功率。
关键词:肝储备功能检测;失败原因;护理对策 肝脏储备功能检查又称ICG清除试验,是作为肝脏相关疾病的常规检 项目,能够客观地反映肝脏功能储备情况[1],对肝癌、肝硬化及拟行肝切除手术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术前尽可能正确评估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预测肝癌手术的风险性,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可以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降低手术死亡率[2]。
ICG排泄试验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定量试验[3],通过探测体内ICG浓度,以ICGR15、ICGK、EHBF等作为反映肝细胞容量及储备功能的指标,被认为是目前评价肝脏储备功能的敏感方法[4]。
使用DDG一3300K肝储备功能分析仪是否熟练以及患者与操作人员是否能很好的的配合直接关系到结果的准确性,也会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以及预后。
本科2017年10月19日—2018年12月29日行DDG分析仪检测肝储备功能共72例。
方法为:采用鼻夹探头(脉动式分光光度法)检测血中ICG。
其中7例检测失败,现将失败原因分析如下,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以期为提高检测的一次成功率及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17年10月19日—2018年12月29日的肝病相关患者72例,所有对象均应用日本光电DDG-3300K肝脏储备功能分析系统行肝储备功能检测。
两种不同探头在DDG 3300K肝功能储备分析仪上的应用效果鱼晓清;肖琦贵;鲁华鹏;孙亚利【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6(014)017【摘要】[目的]观察利用DDG 3300 K肝功能储备分析仪评价肝脏储备功能过程中使用两种不同探头的效果。
[方法]利用 DDG 3300K肝功能储备分析仪对300例病人进行吲哚菁绿检测分析(排泄试验)评价肝脏储备功能,随机分为手指探头组150例和鼻夹探头组150例,检测前均进行健康教育,检测过程中关注病人的感受,检测后严密观察两组病人有无不良反应,评价两组病人一次检测成功率。
[结果]手指探头组一次检测成功率高于鼻夹探头组(P<0.05)。
[结论]评价肝脏储备功能过程中使用手指探头检测方式方法优于鼻夹探头。
【总页数】2页(P1786-1787)【作者】鱼晓清;肖琦贵;鲁华鹏;孙亚利【作者单位】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9【相关文献】1.鼻探头与手指探头在DDG分析仪检测肝脏储备功能中的应用 [J], 卢嘉渝;杨晶;詹丹丹;陈亭;向珂2.两种不同配方基质在机插稻育秧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J], 王燕;江健;陆辉;苏瑞芳;丁新华;朱梁3.血浆转氨酶在两种不同生化分析仪上的检测结果比较 [J], 崔秀娟4.两种不同钾肥在马铃薯上应用效果的研究 [J], 李玉影5.DDG-3300K肝功能储备分析仪在感染科的应用与护理 [J], 郑丽花; 方蘅英; 舒琼; 尹湘; 潘鸿梅; 许皓彤; 伍贝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储备功能测定中三种静脉注药方法的比较赵娟;熊瑞【摘要】目的比较肝储备功能测定中三种不同的静脉注药方法,合理选取最佳方法,达到简化流程,节约成本,提高检测准确性的目的.方法选取肝脏术后停留中心静脉导管并需进行肝储备功能测定的患者100例,每名患者都按照三种不同的静脉注药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三种测定方法得到的K和R15值有无统计学差异.方法一,在肘静脉留置针推注药液后立即予生理盐水冲管;方法二,药液量增加留置针管道的容量0.4 mL,经肘静脉留置针推注后无须冲管;方法三,经中心静脉导管推注药液,不冲管.结果三种方法得到的K值和R15值均无统计学差异;方法三血药浓度峰值出现时间更早,但并不影响最终检测结果.结论肝储备功能测定的三种静脉注药方法均可顺利完成给药过程,结果数据接近,但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给药效果更好.【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18(018)006【总页数】3页(P730-732)【关键词】肝储备功能测定;R15;K值;静脉注射【作者】赵娟;熊瑞【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二科,广州510180;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二科,广州5101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3肝脏手术患者常合并肝炎、肝硬化,限制了手术切除的范围,增加了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准确评估肝储备功能对于确定肝脏安全切除范围[1]、评估手术风险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2]。
肝脏术后的患者可以借以评价肝功能恢复的情况,当大量的常规检验尚无改变时,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的血浆清除率K值已经显著降低,能够早期快速的诊断病情[3]。
DDG-3300K肝功能分析系统采用脉动式分光光度法检测血中ICG的浓度,具有无创、实时、方便等优点,其检测结果最大误差小于5%[4],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采血法。
静脉注射ICG是肝储备功能测定的重要环节,为选取最佳静脉注药方法,优化静脉注药流程,我们做了系列试验,报道如下。
肝脏储备功能检测要点及护理干预效果王伟;陈秀文;吴岩【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09(030)020【摘要】目的:对应用DDG-3300K肝脏储备功能分析系统行肝储备功能检测的70例病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并通过护理干预提高一次性检测成功率.方法:对140例患者按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前70例作为实验组,按常规护理进行检测,通过对实验组出现的问题逐项进行分析、总结对策;在对后70例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进行检测.结果:一次性检测成功率由90%提高到100%.结论:在使用DDG-3300K肝脏储备功能分析系统行肝储备功能检测时,护士应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检测前有效地向患者进行宣教,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充分做好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有针对性地改进护理方法以及合理安排检测顺序,对于保证ICG排泄试验的顺利实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总页数】2页(P2438-2439)【作者】王伟;陈秀文;吴岩【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肝脏储备功能检测要点及护理干预效果 [J], 王伟;陈秀文;吴岩2.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研究进展 [J], 丁聪;柏根基3.肝切除术前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及研究进展 [J], 刘洪恩;任利4.断流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肝脏储备功能与凝血功能的影响[J], 毕海山5.13C-嘧噻西啶呼气试验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 [J], 江振宇;苏琪皓;党彤;孟宪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中医药2015年11月第10卷·161·肝储备功能检测在肝胆外科的应用再探讨谢 平1任蛟娇1李敬东2*(通讯作者) 游 川1(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637000;2.川北医学院肝胆胰肠疾病研究所 637000) 【摘 要】目的目的:探讨肝储备功能检测在肝胆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方法:采用DDG-3300K肝储备功能分析仪对我科496例肝脏外科住院患者行吲哚氰绿15 min 潴留率检测,并加强检测过程中的各项护理措施。
结果结果结果:490例首次检测成功;6例失败,3例操作失误,2例推注外渗,1例心律不齐并心动过缓,未测出,行二次检测后,均成功。
结论结论结论:肝储备功能检测具有快捷方便、实用精确等优点,正确规范的护理操作能尽可能的避免检测失败,进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指导确定最佳的肝脏外科手术方案。
【关键词】肝储备功能;吲哚菁绿;ICG;DDG;护理【中图分类号】R657.3;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02(2015)01-0161-01肝储备功能是指所有正常肝细胞功能的总和,它反映肝脏潜在的功能状况,肝脏储备功能直接关系着患者对手术以及其他治疗的耐受程度以及肝脏受到损伤之后的恢复能力。
而ICG清除试验是判断肝储备功能的敏感指标[1],且ICG 清除率是唯一的可预测术后肝功能衰竭和死亡率的指标[2],ICGR15 是接受肝切除患者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唯一不同的指标[3]。
故术前正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术中合理掌握切肝量,是避免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4],故而术前准确评估肝储备功能在肝脏外科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5]。
2010年3月~2015年3月,我科为496例患者进行了肝储备功能检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96例,男389例、女107例,年龄25-83岁,平均57.25岁。
1.2 方法 采用ICG 试剂(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25mg/支);DDG-3300K 肝储备功能分析仪(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
DDG-3300K肝脏储备功能检测及护理发表时间:2013-11-11T15:52:21.750Z 来源:《医药前治》第2013年第29期供稿作者:任智宇[导读] 监测后护理检测完后,应观察患者15分钟后方可离开,其间应询问有无口麻、胸闷、恶心等不适主诉。
任智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摘要】总结502例患者应用DDG-3300K肝脏储备功能进行检测,对失败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一次性检测成功率。
502例患者中,499例首次检测成功,2例失败,且第2日检测仍失败。
1例应操纵者失误(错误模式CO模式),次日重检测成功。
【关键词】肝脏储备功能检测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316-01 肝脏储备功能是肝脏疾病中评估肝功能的良好指标,当肝脏有病变时,肝有效血流量和肝细胞总数降低时,血浆ICG清除率K值明显降低,血中ICG滞留率明显升高[1],我院2013年1月-7月应用DDG-3300K肝脏储备功能分析系统对502例肝脏疾病患者用吲哚菁绿15分钟反映肝脏储备功能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02例患者,男265例,女237例,年龄15-88岁,平均56.9岁。
病因有:肝癌、肝内外胆管结石、肝硬化、肝血管瘤等。
1.2 方法1.2.1 仪器准备连接DDG分析系统,打开分析仪的电脑,先检测探头的数据,若数据IR值小于第一次检测时IR值的一半时,要通知厂家更换探头,以便影响患者所测的结果。
1.2.2 患者准备要询问过敏史,必须碘皮试阴性者才能做,另外,患者还须禁食6-8小时,禁饮4小时。
同时,患者做肝脏储备功能监测前后2小时内尽量避免做如加强CT等类似须注射造影剂类的检查。
要测量患者体重、身高、最近一周HB,留好留置针,根据体重准备ICG量,生理盐水等。
2 护理配合2.1 监测前护理嘱患者平卧位,静息15分钟,平静呼吸,保持安静,关闭手机等无线设备,以免干扰,并告之患者不能拿下手指上的探头,不能晃动手指。
肝脏储备功能检测的应用与意义胡香珍(综述);冷雪芹(审校)【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4(000)008【摘要】The liver function is the liver reserve tolerate surgery, trauma, and additional potential strike, that is required in addition to metabolism, protein synthesis or degradation, detoxification function of the liver regeneration and wound healing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ability of liver func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has an important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application, you can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condition and predict prognosis of liver cirrhosis and related. The current method of detecting many typ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ol owing aspects.%肝脏储备功能是指肝脏耐受手术、创伤以及打击的额外潜能,即除了机体所需的代谢、蛋白质合成或降解、解毒功能以外的创伤修复能力和肝脏再生能力。
了解肝脏储备功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可以准确判断肝硬化及相关肝病的病情及预测预后。
此项检测目前方法种类众多,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
【总页数】2页(P551-552)【作者】胡香珍(综述);冷雪芹(审校)【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护理干预在DDG分析仪检测肝脏储备功能时的意义 [J], 黄国英2.鼻探头与手指探头在DDG分析仪检测肝脏储备功能中的应用 [J], 卢嘉渝;杨晶;詹丹丹;陈亭;向珂3.肝脏储备功能检测在肝硬化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J], 钱刚;吴宝灵;余海滨;吴敏;刘金明;李欣;林学4.肝脏储备功能检测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J], 李秋莲;张睿;丛青洲;闫焕杰;张淑芹5.肝脏储备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与意义 [J], 江振宇;苏秉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程化护理干预对肝脏储备功能DDG检查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流程化护理干预对肝脏储备功能DDG检查效果的影响,为DDG-3300K肝储备功能分析仪的使用提供操作指导。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接诊的240例行DDG-3300K肝储备功能分析仪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流程化护理干预组(n=120例)和未干预组(n=120例)。
实施前后,比较检测成功率。
结果未干预组共检测120例,其中8例失败,成功率为93.33%;流程化护理干预组共检测120例,其中1例失败,成功率为99.17%。
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58,P=0.0415)。
结论流程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DDG-3300K肝储备功能分析仪检测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储备功能分析仪;流程;护理;检测;成功率终末期肝病患者会出现肝细胞严重受损,肝脏储备功能明显下降,手术、感染及药物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患者肝功能衰竭。
因此,对肝癌、肝硬化等终末期肝病患者进行肝脏储备功能的检测成为预测患者手术风险,进而选取适当治疗措施的重要环节[1]。
临床研究显示,吲哚氰绿试验15min滞留率(indocynine green rate 15,R15ICG)检查能准确反映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而DDG-3300K是其检测的常用仪器[2]。
DDG-3300K肝储备功能分析仪操作简便,且对患者损伤小、痛苦少,在临床工作中受到医患的广泛欢迎。
但是,因操作失误、患者血氧饱和度低等因素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甚至检测失败的案例在临床工作中时有发生[3]。
因此,对于DDG-3300K肝储备功能分析仪操作使用的培训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4]。
为进一步规范DDG-3300K肝储备功能分析仪的操作规程并提高其检测成功率,我科采用流程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仪器操作进行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的240例行DDG-3300K肝储备功能分析仪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
于对照组(P <0.05)㊂进一步表明间歇肠内营养输注能有效促进脑外伤病人预后㊂综上所述,间断肠内营养支持方式能有效提高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耐受性,改善病人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促进病人预后㊂参考文献:[1] 王文涛,马弟娃,牛小东,等.免疫营养支持对颅脑损伤病人影响的系统评价[J ].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21(5):273-277;281.[2] 骆苏丹,方碧兰,庾莉萍,等.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两种营养支持方法的疗效比较[J ].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0):82-85.[3] 黄明火,张正洪.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J ].广东医学,2016,37(6):888-891.[4] 梁桂芬.肠内外营养支持对颅脑损伤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8,24(5):83-85.[5] 过群,高伟,张家留,等.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影响[J ].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21(4):226-227;232.[6] 邓峰,邓仁智,黄少伟,等.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J ].广西医学,2014,2(11):1585-1587.[7] 王艺,张永芳.个体化营养餐在重度颅脑外伤病人营养支持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5,29(1C ):272-274.[8] 谢岱衡.改良间歇式鼻胃管营养支持在预防老年肿瘤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分析[J ].天津护理,2016,24(5):389-391.[9] 宗敏茹,庞灵,郑兰娥,等.间歇性管饲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12):932-933.[10] 王静文.创伤性颅脑损伤患儿营养支持研究进展[J ].临床儿科杂志,2017,35(6):475-479.[11] 刘睿,于东.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及营养支持治疗时机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J ].重庆医学,2014(36):4945-4947.[12] 刘莉娟.早期联合肠内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165-168.[13] 乔万静.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临床护理杂志,2017,16(4):51-53.(收稿日期:2018-11-26)(本文编辑王钊林)D D G -3300K 肝功能储备分析仪在感染科的应用与护理郑丽花,方蘅英,舒 琼,尹 湘,潘鸿梅,许皓彤,伍贝茜摘要:[目的]探讨感染科病人应用D D G -3300K 肝功能储备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储备的护理措施㊂[方法]对4820例感染科病人应用D D G -3300K 肝功能储备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储备,分析检测失败的相关因素及检测过程的并发症,提出护理改善措施㊂[结果]共检测4820例,其中4814例首次检测成功,2例药液渗出,2例准备不充分,1例因操作模式误选择为C O 模式导致检测失败,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5例(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检测未完成,8例出现恶心,6例出现四肢躯干皮疹)㊂[结论]制定D D G -3300K 肝功能储备分析仪进行肝功能储备检测的护理操作流程㊁做好检测前准备㊁病人健康教育㊁精细化护理配合及熟练操作,有利于保证肝功能储备检测顺利实施及结果的准确性㊂关键词:肝功能储备;吲哚菁绿;感染科;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19.22.027 临床上一般采用吲哚菁绿(I C G )清除试验和C h i l d -P u g h 分级等综合评价肝实质功能[1]㊂D D G -3300K 肝功能储备分析仪行I C G 清除检测操作简单,创伤性小,病人痛苦少,干扰因素少[2]㊂做好检测前准备㊁病人健康教育及熟练操作关系到检测的成功率和结果的准确性㊂我院2016年7月 2018年10月应用D D G -3300K 肝功能储备分析仪完成4820次检测㊂现报告如下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3900例,女920例,年龄9~78岁;肝衰竭㊁肝硬化㊁各种病毒性肝炎㊁肝占位性病变㊁作者简介 郑丽花,主管护师,硕士,单位: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方蘅英(通讯作者)㊁舒琼㊁尹湘㊁潘鸿梅㊁许皓彤㊁伍贝茜单位: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㊂引用信息 郑丽花,方蘅英,舒琼,等.D D G -3300K 肝功能储备分析仪在感染科的应用与护理[J ].全科护理,2019,17(22):2768-2769.自身免疫性肝炎等㊂1.2 方法1.2.1 设备及仪器 D D G -3300K 肝功能储备分析仪(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组成部分包括D D G 分析仪主机㊁显示器㊁打印机㊁鼻探头)㊁I C G (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每支25m g)㊂1.2.2 检测方法 病人禁食㊁禁饮2~4h ,排空大小便,取平卧位㊂检查过程病房内关闭所有手机等无线设备,打开D D G -3300K 肝功能储备分析仪D D G 主机㊁显示器㊁打印机电源开关,将鼻探头正确安置在病人一侧鼻翼部,并用胶布把连接线妥善固定于额部㊂通过 M E N U 选择B V /K 模式,输入病人的资料如血红蛋白浓度(g /d L )㊁I C G 实际用量(m g)㊁身高(c m )㊁体重(k g )等信息,选择肘部静脉穿刺,将稀释成5m g /m L 的I C G 溶液10s 内匀速注入体内,鼻探头持续监测血中I C G 浓度㊂2 护理㊃8672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A u gu s t 2019V o l .17N o .222.1安全护理2.1.1药物变态反应的风险㊁危害及对策I C G有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检测全程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㊂检测前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碘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3]㊂检测时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头晕㊁口麻㊁眼结膜充血水肿㊁心慌㊁胸闷㊁恶心呕吐㊁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如出现上述症状,保留静脉通路,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㊂本组1例病人注射药物后检测时出现头晕㊁四肢冰凉,血压逐渐下降至测不到,脉搏微弱52/m i n,立即按医嘱予抗休克处理:生理盐水10m L+地塞米松5m g静脉推注,肾上腺素0.05m g肌肉注射,多巴胺调节血压,林格注射液扩容等,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经处理后20 m i n病人意识逐渐恢复,四肢回暖,血压恢复至平常值116/75mmH g(1mmH g=0.133k P a)㊁心率77/m i n,停用多巴胺㊂本组共有8例病人出现恶心,6例病人出现四肢及躯干皮疹,予10%葡萄糖注射液10m L+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 L缓慢静脉推注,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以上病人症状均可逐渐消失㊂2.1.2血管保护的重要性及措施2例病人应用前臂输液使用的留置针,因已留置72h,病人血管通透性较大,推注药液压力和阻力较大导致药液少量渗入皮下组织,达不到要求的血药浓度和推注速度致检测失败,渗出药物短时间内也导致病人皮肤呈药物本身绿色,注射部位局部疼痛不适,予拔除留置针,局部赛肤润外涂,每天3次㊂I C G为染料诊断用药,色素不会沉着于皮肤,第2天皮肤颜色恢复正常,疼痛症状消失㊂2.1.3 避免交叉感染接触病人前后鼻探头应用75%乙醇棉签/软布擦拭,然后应充分干燥,避免交叉感染㊂不得使用其他消毒剂,否则会使探头老化影响检测的精度㊂病人鼻皮肤黏膜破损不适用鼻探头应改用手指探头检测㊂2.2排除影响指标的因素2.2.1检测前准备确保病人脉搏电平值㊁脉率㊁血氧稳定㊂检测初期,2例病人因冬季天气寒冷,鼻翼冰冷,检测时屏幕提示 L OW Q U A L I T Y ,予加强保暖效果不良,检测失败㊂此后如果病人血红蛋白(H b)< 6g/d L,头部血液循环不良脸部冰冷,脉搏电平值显示2格以下均予保暖,热水毛巾敷脸5m i n至脉搏电平值显示2格以上再行检测,未再发生检测失败案例㊂上述失败的病人1h后按此方法行第2次检测,顺利完成㊂2例病人检测时心率<50/m i n,检测过程安静状态心率变慢,屏幕提示L OW Q U A L I T Y,嘱病人活动四肢,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避免心率过慢,报警提示消失,顺利完成检测㊂2.2.3药剂稀释重要性及规范操作应用附带的灭菌注射用水溶解I C G,并使其完全溶解㊂不得使用其它溶液如生理盐水,溶解时可用注射器反复抽吸㊁推注,使药物完全溶解后玻璃壁确定无残存不溶药剂,方可使用,避免因药物不完全溶解导致恶心㊁发热㊁休克等反应㊂2.2.4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指导检测前向病人介绍I C G排泄试验的意义㊁安全性㊁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以减轻不良情绪,保持安静状态积极配合检测㊂紧鼻㊁皱眉等动作会导致检测失败[4],检测过程病人不可晃动头部㊁说话㊁扇动鼻翼等,以免鼻探头松脱导致检测失败㊂如有咳嗽㊁喷嚏症状应对症处理症状消失再行检测㊂鼻腔内不洁会影响鼻探头红外线感应装置接触,从而导致检测失败,如病人有较多鼻腔分泌物,应给予鼻腔清洁后再进行操作[5]㊂I C G注射前确认检测探头安装位置良好固定妥善,保证注射通路通畅,边徐徐匀速推注边观察病人反应,10s内注射完㊂2.2.5环境准备及异常情况处理保持检测环境秩序,同病房内5m内手机及无线设备应关闭或手机处飞行模式㊂病房内环境安静,1例病人在检测过程中,操作者发现脉搏声音不均匀,告知医生,肝储备检测后行床旁心电图检查为房颤心律,请心内科会诊后转科继续治疗㊂2.3制定流程规范操作严格按照检测流程操作,做好检测前准备㊁病人健康教育㊁精细化护理配合及熟练操作关系到检测的成功率和结果的准确性㊂3讨论肝功能的评估方法分为静态检验和动态检验两类㊂静态检验是临床常用肝生化检查,但肝脏生化指标的异常程度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完全一致[6]㊂I C G清除试验动态检验是应用最普遍㊁最实用的不同于静态检验的一类方法㊂I C G是一种无毒色素,静脉注入后选择性地被肝细胞摄取,经细胞内转化处理后随胆汁完成跨膜排泌㊂I C G清除试验通过多个环节去综合衡量肝脏正常生理功能的即时有效状态㊂护士做好检测前准备㊁病人健康教育,按流程规范操作及过程质量控制,有利于保证肝功能储备检测顺利实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㊂参考文献:[1]李照,朱继业.‘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解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9):1655-1657.[2]林珍,史涛.注射用吲哚菁绿致过敏反应1例[J].中国药物警戒,2018(1):63-64.[3]王雪丽,徐敏芬,陈红,等.吲哚菁绿在肝储备功能检测中致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J].海峡药学,2011(5):262-263.[4]黄国英.护理干预在D D G分析仪检测肝脏储备功能时的意义[J].医疗装备,2011(10):79-80.[5]金如燕.肝储备功能检测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13):1242-1243.[6]贾继东,程留芳,许建明,等.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3):161-168.(收稿日期:2018-11-27)(本文编辑王钊林)㊃9672㊃全科护理2019年8月第17卷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