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庄子〉故事两则》
- 格式:ppt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7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庄子故事两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庄子故事两则》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选择了庄子的《逍遥游》和《秋水》两篇文章。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以寓言故事为主,想象奇特,辞藻华丽,寓意深刻。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庄子的哲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由于庄子的文章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庄子的哲学思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了解庄子的一些基本哲学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庄子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庄子的哲学思想。
2.难点:对庄子文章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讲解庄子的一些寓言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提前准备好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庄子的一些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引起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庄子》故事两则参考译文
惠子相梁
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它,发出(类似)‘吓’的怒斥声。
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请允许我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
1。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过程与方法: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二.教材分析这两则故事均选自《庄子•秋水》,讲的都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
《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教学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三.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四.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个时代,同时又是中国文化最为有幸的时代。
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纷纷登场,给我们带来了光彩眩目的文化第一次大繁荣。
其中有一个独立特行的一派,一个独立特行的人,他的散文以汪洋恣肆著称,他其貌不扬,长脖子,脖子还长有一个瘤子,脸色蜡黄,他曾经去见过几位国君,后者都被他的长相吓跑了。
这就是庄子,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
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庄子与《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课件3)惠子相梁(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1)惠子相梁:相,名词用作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