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学 第0章导论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23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第⼀章导论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收⼊再分配、社会资源配置、宏观经济稳定。
2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存在的意义和⾏为,回答政府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学问。
3政权的实体。
政府除了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与辖区内⾮市场性社会⽣产活动,从事⾮市场性财富分配。
①⾮市场性社会⽣产活动:政府为满⾜辖区内全体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征税或强制转移财富的办法来筹措资⾦,以不盈利为⽬的,从事⽣产和提供诸如国防、治安、教育、卫⽣、⽂化等公共产品和服务。
②费市场型社会财富分配:为了保证辖区内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与公正,维护社会稳定,采取税收制度和其他强制性⼿段对社会成员的财富进⾏重新分配。
4、公共经济学中政府的四个层次:第⼀层次是中央政府;第⼆层次是⼴义政府。
中央政府+各级地⽅政府及附属机构;第三层次统⼀公共部门,⼴义政府+⾮⾦融的公共企业;第四层次⼴义公共部门。
统⼀公共部门+政策性⾦融机构。
5、研究政府经济⾏为三个层次:第⼀层次,研究财政收⽀;第⼆层次,研究财政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第三层次,研究包括财政收⽀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6、财政学发展时所⾯临的问题:(1)要搞清公共部门应该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2)尽可能理解和预测政府经济活动的全部结果。
(3)评价政府各种经济政策。
7、相⽐财政学⽽⾔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领域:(1)关于政府选择和政府决策的内容(2)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此外公共经济学全⾯采取了现代经济分析⽅法。
即注重实证分析法(已经发⽣了什么)⼜注重规划分析法(应该怎么办)。
8、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连接点(1)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理、消费与市场调节及收⼊分配平均化等政府直接经济⾏为(2)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也看成⼀个单个经济单位,对其经济⾏为能否实⾏最⼤化进⾏分析。
此外微观经济学的⼀些主要分析⼯具也被公共经济学⼴泛使⽤。
9、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公共财政学概论
1. 公共财政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公共财政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3. 公共财政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财政收入理论
1. 财政收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税收理论与政策
3. 非税收入的概念和特点
4. 财政收入结构与调节
第三部分:财政支出理论
1. 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
2. 财政支出的决策原则和方法
3. 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与控制
第四部分:财政预算理论
1. 财政预算的概念和作用
2. 预算编制与执行
3. 预算绩效分析与评价
第五部分:公共债务理论
1. 公共债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公共债务的风险与管理
3. 公共债务市场和政府债券发行
第六部分: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
1. 地方财政体制和财政关系
2.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协调与配合
3. 地方财政改革与发展趋势
结语
以上是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要,通过对公共财政学的系统
学习,掌握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财政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公共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和
实践运用,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祝愿大家学习愉快,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