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CAD、CAM实验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30
CAD/CAM实验指导书机制教研室2008年8月CADCAM上机实验须知1.实验均在CAD/CAM机房进行。
2.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复习课堂上讲解的命令的用法,预习实验目的、步骤及将要完成的图形。
进实验室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复习情况。
对未复习或预习者,教师可拒绝其做实验。
3.学生在做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纪律,不得迟到、旷课和早退。
4.学生在做实验时,必须爱护仪器设备,严格按照操作步骤上机。
5.学生要认真熟悉软件的各项命令,充分理解软件中所涵含的CAD/CAM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充分理解命令在作图技巧中的应用,并完成教师指定图形的绘制。
6.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问题分析等。
7.实验指导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最后结合复习、课程纪律、作图效果、实验报告书写等方面综合打分,把该成绩签在报告成绩栏上,并进行成绩记录。
实验一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环境与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CAXA制造工程师的功能,快速入门。
2、熟悉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界面及运行环境的配置。
3、熟悉文件管理方法,掌握常用键的含义,会进行系统设置。
4、熟悉其他基本操作。
二、实验设备PC机,配置:PIII450/内存128M/显卡TNT32M/硬盘10G以上。
局域网、CAXA制造工程师网络加密锁(40节点)、投影仪三、实验内容1、展示CAXA制造工程师的功能,快速入门方法。
2、熟悉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的启动及操作界面的自定义设置方法。
3、熟悉文件管理操作。
4、定义快捷键,利用快捷键加快绘图速度。
5、熟悉常用工具栏的用法,如设置、编辑、坐标系、显示控制等。
四、实验步骤:1、启动CAXA制造工程师2、生成实体造型3、生成工程图样4、生成加工轨迹5、生成G代码6、生成加工工序单五、实验要求1.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机任务。
2.必须实验前进行复习和预习实验内容。
3.在熟悉命令过程中,注意相似命令在操作中的区别。
机械CAD/CAM实训指导书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目录前言实训一草图绘制与线架造型 (3)实训二:曲面造型 (5)实训三实体造型 (9)实训四零件的加工方法 (12)附录评分标准......................................................... (14)参考文献: (15)前言机械CAD/CAM实训是机电相关专业主要的实践环节,通过1-2周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进行零件实体造型与数控加工后置处理的能力;一般掌握利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进行零件线架造型与曲面造型的能力,为从事机电行业数控加工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并为学生考取数控工艺员技能等级证书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供相关专业进行机械CAD/CAM实训使用。
机械CAD/CAM实训内容分为四部分:(1)线架及草图绘制;(2)曲面造型;(3)实体造型;(4)零件加工方法及后置处理。
一、实训目的和任务1.认识常用的机械CAD/CAM软件,了解其功能;2.结合实训指导书,利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完成零件的线架造型、草图绘制、曲面造型、实体造型,刀具轨迹生成,加工轨迹仿真及生成G代码等实训内容。
3.通过实训掌握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掌握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数控铣编程的方法。
二、实训目标定位实训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载体,通过实训使学生架起“理论-实践”的双向桥梁。
学生根据图形对零件进行造型,选择合适加工方法生成刀具轨迹及数控机床G代码,完成零件造型-加工的过程,反思零件如何合理设计并且合理加工,提高其零件造型及加工的能力,并且形成严谨、节约、统筹规划的良好品质。
三、实训时间安排四、实训报告要求1、封面(标题、班级、姓名、学号、日期)2、内容(造型图、刀具轨迹、G代码)3、总结(体会、收获、经验、思考)本书由机电技术文晓娟、教务处魏保立编写,不足之处,请读者指正。
实训一草图绘制及线架造型1、实训相关知识点、线的绘制是绘制草图、线架造型、曲面造型和实体造型的基础。
CAD/CAM概论实验指导书班级姓名实验一 、 二维图形复合变换编程对图形处理是CAD 的核心技术,也是《CAD/CAM 概论》课程的重要内容。
在各种CAD 系统中,只要经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实现各种图形处理功能,但学生一般不理解这些功能实现的原理和数学方法。
本实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堂所学习到的图形变换数学方法,用自己编制的程序实现图形变化功能。
一、实验目的:1.掌握CAD 图形处理的原理和方法。
2.理解CAD 对图形进行复合变换的过程。
二、实验要求在二维模式下,将三角形绕任意点旋转θ角。
三角形三点的坐标、旋转点坐标和旋转角度可由用户任意输入。
原图形和变换后的图形必须同时显示在显示器上。
三、实验设备 1.计算机系统2.安装Turbo C 或其他C 语言集成开发工具 四、实验原理 1、变换原理基本旋转矩阵是相对坐标原点的,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必须先将旋转点和需要处理的图形向原点平移,使旋转点与原点重合,然后对图形进行旋转变换。
旋转变换后,再将旋转点和旋转后的图形平移到旋转点。
基本变换矩阵如下:1 0 00 1 0 l m 1平移T=cos θ sin θ 0 -sin θ cos θ 0 0 0 1旋转T=根据上述图形变换原理,对二维图形绕任意点(旋转点)旋转的复合变换矩阵M 为2、编程基本要领1)、将显卡设置为图形模式函数为 #include(graphics.h) #include(conio.h) main( ){ int driver,mode;driver=VGA; mode=VGAMED; initgraph(&driver,& mode,””); }2) 画直线函数为 line(x 1,y 1, x 2,y 2) 3) 4*4界矩阵相乘函数float py[4][4],xz[4][4];m[4][4] float xc(a,b) float a[4][4],b[4][4]; { int i , j,k;for(i=0;i<=3;i++) for (j=0;j<=3;j++)1 0 0 0 1 0-x -y 1 M= cos θ sin θ 0-sin θ cos θ 0 0 0 11 0 0 0 1 0 x y 1for(k=0;k<=3;k++)m[i][j]= m[i][j]+ a[i][k]* b[k][j];}五、实验步骤1、在C语言集成开发工具的编辑器中输入源程序2、利用编译器编译源程序3、连接生成执行文件4、执行程序实验二、三次B样条曲线生成自由曲线与曲面CAD系统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数学原理比较复杂,一般学生理解较为困难。
《CAD/CAM技术》课程实验实验指导书经济管理学院一、实验目的CAD/CAM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技术,它的应用和发展引起了社会和生产的巨大变革,因此CAD/CAM技术被视为20世纪最杰出的工程成就之一。
目前,CAD/CAM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航空、航天、船舶和轻工等各领域,它的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发展水平及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CAD/CAM技术应用是通过操作CAD/CAM软件完成零件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等工作来体现的。
为适应产品生产呈现多品种、少批量,复杂、精密,更新换代速度快的变化特点,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制造周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功能强大的专业软件和高效集成制造设备的出现,传统的机械技术正由手工设计、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械加工技术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数控切削加工、数控电加工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转变。
目前国内外CAD/CAM软件在生产中的应用已相当普遍。
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AutoCAD的基本操作、绘图命令、平面图形的修改与编辑命令、尺寸标注和工程图样的绘制方法,强化学生的图形设计能力和AutoCAD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共包括六项内容,即AutoCAD的基本操作、绘图命令、平面图形的修改与编辑命令、尺寸标注、块和工程图样绘制,其中工程图样绘制为综合型实验。
针对不同学时可选择相应实验,对于少学时在实验六中可不作装配图。
实验指导书附实验考核内容及成绩评定,可供实践环节考核之用。
实验所需AutoCAD软件在实验时提供。
学生除完成所要求题目之外,还应对所实验之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本实验指导书内容包括:实验目的与要求、方法与步骤、实验过程及内容等。
学生做完相关实验后应及时填写实验报告。
本实验指导书与《AutoCAD机械设计绘图应用教程》(陈敏,刘晓叙编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配套使用。
机械CAD/CAM技术实验指导书编写:侯荣国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学院2010. 9.30实验一MasterCAM铣削自动加工一实验目的:1.熟悉MasterCAM的基本操作和设置;2.掌握MasterCAM的建模基本操作;3.掌握MasterCAM刀具路径设置和生成方法。
二实验设备微型铣床(包括微机)三实验步骤加工对象:图1-1图1-2图1-1a为零件的立体图,图1-1b为此零件的标注尺寸,图1-2为加工过程仿真后的效果图。
操作步骤:步骤一基本设置层(Level):1颜色(Color):绿色(10)Z向深度控制:0线型(Style):实线(Solid)线宽(Witdth):2绘图面(Cplane):俯视图(T)视图面(Gview):俯视图(T)步骤二建立工件设计坐标系,绘制一矩形按功能键F9,在屏幕中间出现一个十字线,即为工件设计坐标系。
绘制矩形方法如下:选择主菜单(Main Menu)-绘图(Create)-矩形(Rectangle)-两点(2 points) 输入左上方端点:-40,50 回车右下方端点:0,-50 回车图 1-3 图 1-4步骤三 绘制圆选择 主菜单(Main Menu)-绘图(Create)-圆弧(Arc)-圆心、半径(Circ pt+rad) 输入半径:50 回车圆心:-80,0 回车按Esc 键结束绘制圆。
结果如图1-4所示。
步骤四 打断圆与直线选择 主菜单(Main Menu)-修整(Modify)-打断(Break)-两段(2 pieces)用鼠标拾取图1-4中的圆C1,并拾取断点位置于圆上P1位置,则圆被打断为两段,断点分别为P1和P2,如图1-4所示;拾取图1-4中的直线L1,并拾取断点位置于直线中点P3位置;打断后的图素与原图素只有拾取图素时才能分辨出,拾取选中的部分,颜色会发生变化。
步骤五 修剪选择 主菜单(Main Menu)-修整(Modify)-修剪(Trim)-两图素(2 entities)用鼠标分别拾取图1-4所示的直线L1上位置P4和圆C1上位置P5,得到图1-5; 用鼠标分别拾取图1-5所示的直线上位置P1和圆上位置P2,得到图1-6。
前言机械CAD/CAM技术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 经过系统的实验环节, 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同时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好基础。
基于上述考虑, 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 本门课程安排了分属于CAD; CAE; CAM三个不同领域的7个实验。
可达到比较全面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将下表进行程序化处理一、编程思路: 设整型变量i为皮带型号: i=0表示O型, I=1为A型, I=2为B型, 以此类推。
用4个一维数组a[7]、 h[7]、 a0[7]、 y0[7]分别存储V带的顶宽, 断面高、节宽和节高。
二、检索V带参数的C++语言参考程序:// sy1.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include "stdafx.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dio.h>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int i;float a[7]={10.0,13.0,17.0,22.0,32.0,38.0,50.0};float h[7]={6.0,8.0,10.5,13.5,19.0,23.5,30.0};float a0[7]={8.5,11.0,14.0,19.0,27.0,32.0,42.0};float y0[7]={2.1,2.3,4.1,4.8,6.9,8.3,11.0};while(1){scanf("%d",&i);if(i>=0 &&i <=6){printf("您需要查找的V带的顶宽为%f,断面高为%f,节宽为%f,节高为%f",a[i],h[i],a0[i],y0[i]);break;}else printf("您输入的V带型号不对, 请重新输入! ");}system("pause");}三、实验步骤: 如下图所示A、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作为实验环境1234输入代码并执行B、用VC++6.0作为实验环境13 4四、实验报告要求1、简述实验步骤( 要求手写) 。
《机械CAD/CAM》实验指导书机电教研室2012-08《机械CAD/CAM》实验指导书使用说明《机械CAD/CAM》实验指导书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和机械设计及制造专科等专业,共有验证型实验0个、综合型实验6个、设计型实验0个。
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10 学时,实验/理论学时比为10:26 ,包括_MasterCAM二维线框建模实验和MasterCAM曲面建模实验等6 个实验项目;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实验10 学时,实验/理论学时比为10:26 ,包括MasterCAM二维线框建模实验和MasterCAM曲面建模实验等 6 个实验项目。
本实验现有主要实验设备台(套),每轮实验安排学生人,每组人,每轮实验需要安排实验指导教师1 人。
本实验通过在计算中心上机完成。
实验指导书执笔人:孙磊实验指导书审核人:实验一:MasterCAM二维线框建模实验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要求:(必修、选修)一、实验目的熟悉MasterCAM工作环境,通过运用MasterCAM基本绘图工具、基本图形编辑、图形转换和图形标注绘制二维图形来掌握线框建模的建模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图形工作站(计算机);2、MasterCAM软件。
三、实验原理及主要知识点MasterCAM二维绘图主要包括二个方面的内容:构建一般图形功能、构建特殊图形功能。
其中构建一般图形功能,主要有画点、画直线、画圆弧、倒圆角和倒角、画样条曲线、画矩形、画多边形、画椭圆。
构建特殊图形功能,主要有绘制盘旋线、绘制螺旋线、绘制文字、尺寸标注、画边界盒、2D轮廓、画楼梯图形、画门状图形。
四、实验步骤绘制花键零件截面图形:图1-1 二维线框建模图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利用分析图素属性对结果进行分析六、实验思考题及实验报告要求1、思考题(1)目前线框建模应用在那些领域?(2)线框建模的优点和缺点?2、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内容(4)实验设备(5)实验原理(6)图形绘制的主要步骤、建模完成的图形(可截图或打印成*.PDF或*.tif)(7)思考题实验二:MasterCAM曲面建模实验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要求:(必修、选修)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MasterCAM曲面绘图工具、曲面图形编辑、图形转换绘制曲面图形来掌握曲面建模的建模方法。
CAD/CAM基础实训指导书机械工程训练中心2011年5月修订一、实习目的1.了解CAD/CAM编程软件。
2.熟练运用CAXA数控车孔轴命令绘制轴类零件,并进行修改、平移、旋转等。
3.通过典型轴类零件程序的编制,掌握CAXA数控车自动编程的一般过程。
4.仿真加工(熟悉上海宇龙数控仿真软件)二、实习内容1.绘制实习榔头2.绘制下图1-2-1典型轴类零件。
3.编制加工程序,生成加工轨迹。
4.生成加工代码。
5.利用上海宇龙数控仿真软件虚拟加工三、教学仪器设备1.计算机79台2.CADCAM软件3.上海宇龙数控仿真软件四、实习进度安排1.使用CAXA软件练习绘制实习榔头绘制图纸如下图1-1-1,图1-1-2,图1-1-3所示图1-1-1图1-1-22.利用caxa 数控车2008软件自动编程轴类零件如下图1-2-1所示,下料为直径φ25mm ,长度为65mm 的棒料,经过热处理,调质处理HB220~250。
图1-1-3图1-2-12.1图纸分析该零件为典型回转车削类零件,加工表面包括圆柱面、圆锥面、螺纹、圆弧曲面、退刀槽等。
2.2确定加工路线和装夹方法。
由于该零件是一个实心轴,并且轴的长度不很长,所以采用常见的三爪卡盘装夹,取工件的右端面中心处为工件坐标系的原点。
2.3确定数控加工刀具及加工工序卡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选用外圆车刀,切槽刀、60°螺纹车刀各一把。
刀具编号依次为01、02、03。
2.4自动编程(1)绘图:首先用CAXA数控车2008绘制车削加工零件轮廓图形以及毛坯大小,将坐标系原点选在零件的右端面中心处。
(2)粗车外轮廓。
点击“数控车”主菜单下的选项“轮廓粗车”,弹出“粗车参数表”对话框,设置粗加工参数表如下:设置完成各参数后,单击“确定”按钮,按提示拾取加工表面轮廓、零件毛坯轮廓,输入进退刀点,生成刀具轨迹,如下图所示。
轴的粗车刀具轨迹(3)精车外轮廓点击“数控车”,再选择“轮廓精车”,弹出“精车参数表”对话框,具体精加工参数设置如下:选择完各参数后,单击“确定”按钮,按系统提示拾取加工表面轮廓,输入进退刀点,生成刀具轨迹,如下所示轴的精车加工轨迹(4)切槽加工:单击“数控车”,再单击“切槽”,弹出切槽加工参数表,完成如下设置:参数设置完成后,按提示拾取轮廓线,生成刀具轨迹如下:(5)车削螺纹:单击“数控车”,再单击“车螺纹”,随意单击鼠标两次,弹出螺纹参数表,设置如下:参数设定完成后,确定进退到点,按鼠标右键忽略该点的输入生成刀具轨迹如下:(6)生成加工程序:先打开图层,将隐藏层状态改为打开,然后单击“数控车”,再单击“选择后置文件”对话框,确定文件保存位置,如下图所示:2.5生成程序代码按粗加工、精加工、切槽、车削螺纹过程依次拾取刀具轨迹产生加工程序如下:%O1234(典型轴类零件加工.CUT,05/16/11,19:17:08)N10 G50 S10000N12 G00 G97 S700 T0101N14 M03N16 M08N18 G00 X38.442 Z5.133N20 G00 X45.000 Z-0.165…………………………N282 G01 X32.200N284 G00 X25.852 Z5.292N286 M09N288 M30%3、数控加工通过上海宇龙数控仿真软件模拟加工。
机械CAD/CAM技术实验指导书朱小蓉编常州大学二0 一五年九月目录机械CAD/CAM技术实验指导书 0机械CAD/CAM技术实验指导书 (1)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1)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三.主要参考书目 (1)第一部分工程设计数据处理上机实验 (2)实验一数表的文件化处理 (2)一.实验目的 (2)二.基本知识 (2)三.实验内容 (8)四.撰写实验报告 (8)实验二最小二乘法的应用 (10)一.实验目的 (10)二.基本知识 (10)三.实验内容(选做一题) (11)四.撰写实验报告 (11)实验三插值法应用 (12)一.实验目的 (12)二.基本知识 (12)三.实验内容 (14)四.撰写实验报告 (14)实验四数据库及数据传送上机实验 (15)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5)二.实验的步骤 (15)三.实验内容 (15)四、撰写实验报告 (15)实验五图形变换 (16)一.实验目的 (16)二.基本知识 (16)三.实验内容(选做一题) (16)四、撰写实验报告 (16)第二部分基于Pro/E的CAD/CAM应用实验 (18)实验一零件的实体造型 (18)一、实验目的 (18)二、实验设备 (18)三、实验内容 (18)四、实验步骤 (18)五、实验要求 (20)实验二平面零件数控加工刀具路径的编制 (21)一、实验目的 (21)二、实验设备 (21)三、实验内容 (21)四、实验步骤 (21)实验三空间曲面数控加工刀具路径的编制 (27)一、实验目的 (27)二、实验设备 (27)三、实验内容 (27)四、实验步骤 (27)五、实验要求 (27)实验四零件的数控加工 (29)一、实验目的 (29)二、实验要求 (29)三、实验仪表及设备 (29)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29)五、实验报告要求 (29)1机械CAD/CAM技术实验指导书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CAD/CAM技术是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技术,是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强有力手段,也是未来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工具。
《CAD/CAM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课程名称:CAD/CAM技术课程编号: 2805120学时分配:总学时:51 其中,理论学时:47 实验学时:4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实验一、三维实体造型一、实验类型设计性二、实验目的1.掌握三维造型技术。
2.了解常见CAD/CAM软件。
3.初步掌握SolidWorks(CAXA,或MasterCAM)软件的使用方法。
4.初步掌握草图绘制、实体创建、装配体创建方法。
三、实验内容1.创建带弹簧的U型零件及电吹风外壳实体。
2.灵活使用工具按钮、菜单命令实体创建。
3.自定义工具按钮。
四、仪器设备1.计算机2.SolidWorks,或者CAXA,或者MasterCAM五、注意事项1.带鞋套,注意环境卫生,珍惜上机时间,不要玩游戏等;2.带听课笔记、书、纸、笔;3.实验未完成前的计算机文件,要拷贝自己的在U盘上;[因为本机有还原卡]4.计算机启动较慢,切勿频繁点击相关软件图标;5.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切勿抄袭他人成果。
六、实验步骤1.创建图1所示的带弹簧的U型零件图1 带弹簧的U型零件(1)启动SolidWorks软件,利用工具按钮或菜单命令创建新的文件。
在【新建SolidWorks文件】对话框中选择“零件”。
(2)绘制路径草图,如图2所示。
图2 绘制路径草图(3)插入基准面,如图3所示。
注意应先退出草图状态,再选择选择【插入】→【参考几何体】→【基准面】。
在对话框中点选【垂直于曲线】,并点选【将远点设在曲线上】复选按钮。
图3 插入基准面(4)在新插入的基准面上绘制草图,如图4所示。
图4 绘制草图(5)通过特征扫描,创建三维实体如图5所示。
注意应先退出草图状态。
图5 创建实体(6)绘制创建螺旋弹簧的截面草图,如图6所示。
注意添加约束关系。
(7)生成螺旋弹簧实体。
参数选择见图7。
2. 创建图8所示的电吹风外壳图8 电吹风外壳(1)启动SolidWorks软件,利用工具按钮或菜单命令创建新的文件。
湘潭大学职业技术学院《CAD/CAM技术》实验指导书课程名称:CAD/CAM技术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空调工程编写:吴戈系(部)主任:批准时间:实验指导书名称:CAD/CAM技术实验指导书一、学时学分总学时,68 总学分:实验时数:18 实验学分: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CAD/CAM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际操作的技术性课程,通过该课程的上机实际操作学习,可以加深对该软件的各种命令的使用,熟练掌握各命令之间的关系,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能力和技巧,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对象本实验课程开设对象为机电一体化专业专科学生,本实验为必修内容。
四、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本课程所讲到的CAD/CAM软件在航空、航天、汽车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极大地提高用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能力,其采用的特征技术和参数文技术使产品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得到了简化,使用户使用起来更为方便,更为直观。
从而提高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效率,本课程主要讲述的就是这些特征的创建的方法和使用技巧。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由指导教师讲清实验的目的,基本内容及要求2、实验以班级为单位在实验机房由学生独立完成操作3、学生除完成教师规定的模型设计外,在课后应主动完成其它模型的创建和加工工作,以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
六、考核与报告1、实验后,学生将实验报告交指导教师进行检查和评价2、由于该门实验依附于理论课,课程总成绩为实验与理论的综合,基中实验成绩占30%,理论课成绩占70%七、设备及主要器械配置由于本软件所占空间较大对计算机主机要求较高,操作系统应为windows 98及其以上版本,内存至少为256M,主机还要求安装网卡,硬盘到至少有2G以上的空间。
八、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实验一简单二维图形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让学生掌握绘制直线、圆、圆弧、椭圆、倒圆角,倒斜角及剖面线的方法。
2、让学生掌握绘制均布及对称几何特征的方法和技巧即阵列对象和镜像对象。
国家开放大学机械CAD、CAM课程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机械CAD/CAM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2. 熟练掌握机械CAD/CAM软件的基本绘图、建模和加工工具。
3. 初步了解数控机床程序语言。
4. 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内容】实验一机械CAD基本操作实验1. 熟悉AUTOCAD软件界面和常用绘图工具;2. 熟悉AUTOCAD常用绘图命令;3. 练习使用AUTOCAD绘制各种基本图形及图形组合。
实验二机械CAD建模实验1. 熟悉SolidWorks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2. 掌握SolidWorks的三维建模方法,包括实体建模和曲面建模;3. 掌握SolidWorks模型在不同视角下的观察方法;4. 练习使用SolidWorks完成简单的零件建模。
实验三机械CAM基本操作实验1. 熟悉MasterCAM软件的操作界面和基本命令;2. 掌握MasterCAM的基本绘图、编辑和加工命令;3. 学习如何对零件进行加工路径规划;4. 练习使用MasterCAM对简单零件进行NC程序生成和仿真加工。
实验四数控机床编程实验1. 学习数控机床编程语言的基本知识;2. 熟悉G代码和M代码的使用方法;3. 练习根据加工路径规划生成数控机床程序;4. 学习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程序输入、机床调试和加工操作。
【实验设备与器材】1. 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AUTOCAD、SolidWorks、MasterCAM等机械CAD/CAM软件的计算机;2. 装有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
【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必须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的规定格式撰写。
2. 实验报告需详细记录实验过程、数据、结果及分析,报告内容需真实、准确、完整。
3. 实验报告需按时提交。
CAD/CAM综合实验指导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教研室2006-9目录一、实验概述 (1)二、实验目的 (1)三、实验内容 (2)四、实验设备和工具 (2)五、实验方法与基本步骤 (3)六、实验报告主要内容与要求 (3)七、实验注意事项 (3)八、建议参考书目 (4)附录一: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 (6)附录二:Pro/NC模块应用 (7)附录三:数控车削零件设计参考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四:数控铣削零件设计参考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验概述CAD/CAM综合实验是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四学生的综合性实验,共计16学时,1学分。
实验内容涵盖机械产品设计、工艺规划与制造等,采用CAD/CAM软件以及数控机床实现,要求实验者预先具备机械设计、CAD三维造型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现代刀具选用、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知识。
(一)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两虚线间区域表示的是实验流程,分为“零件设计及CAD造型”、“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数控编程CAM设计”、“零件加工”四个阶段。
左侧为实验中使用的工具,右侧为实验结果。
图1 实验过程图(二)实验意义现代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要求掌握的主要知识,CAD/CAM 综合实验给学生提供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总体流程的动手实践、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机会,锻炼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对未知工具与知识的自学能力。
实验各个阶段中,实验指导教师只给出设计要求及加工条件,具体的实验方法与步骤由学生自拟,充分体现学生实验的自主性与创新性。
二、实验目的1.使学生树立机电结合、多学科融合的制造系统概念。
对数字化制造系统的使用起到入门作用。
《机械CADCAM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CAD/CAM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该指导书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二、课程设计的目的1(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学习《机械CAD/CAM技术》课程后进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对三维造型软件的再学习及再提升,对于夯实学生的基础,强化实际实践应用非常重要。
2(本课程设计突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外化应用,从软件的熟练操作到高级特征的学习及加深,强调软件的实操性,侧重软件应用的社会需求性。
3(本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PRO/E软件的零件特征造型和模型装配实现,利用PRO/E软件生成相应的工程图。
4(本课程设计的难点和着力点在于学生三维造型能力的培养,从尺寸拟定到装配成型,体现实用性、工艺性、协调性。
三、设计内容与步骤序号课程设计项目名称学时课程设计内容1、分析总装图纸,了解零件装配关系。
1 图纸分析 6学时2、分析零件图纸,了解尺寸关系及要求。
3、分析零件形状,确定基本特征和造型策略。
2 零件造型 18学时综合运用特征造型技术完成图形的造型。
3 零件装配 12学时根据要求进行零件位置关系的装配4 零件工程图生成 10学时生成主要零件的工程图,并按标准编辑成合格的零件图纸。
5 编写设计说明书 10学时按要求编排课程设计说明书上交说明书6 4学时答辩并答辩合计 2周四、设计方法综述1、每位同学上机独立完成;2、掌握PRO/E软件的应用、Word文档的编排;3、选题原则:课程题目应尽量结合生产实际,依据生活中实物进行虚拟下的建模,这样便于比照,修正模型,同时对学生在模型实用性方面进行内化理解。
选题原则上每5-8个学生一个课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突出软件应用的社会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课题的布置做到层次化,既让学生都有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有完成的愉悦感,又有解决难题后的满足感。
五、设计成果规格与要求1、完成零件的三维造型及装配;2、完成典型零件工程图的生成及编辑;3、完成整个设计过程说明书的书写,形成电子档并打印成册。
机械CAD/CAM实 验 指 导 书韩柳 编写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二0一一年三月实验一零件的二维线框建模一、实验目的1.掌握零件的二维线框建模方法。
2.熟悉线框建模软件。
二、实验设备1.硬件:海信图形工作站(或486以上计算机);2.软件:Mastercam、CATIA等软件。
三、实验内容1.线框建模概述用棱线来表示物体的方法就是线框建模。
线框结构的几何模型以线段、圆、弧、文本和一些简单的曲线等图形元素为描述对象。
我们不仅可以对具体的图形元素进行操作,还可以把多个图形元素和符号或零件联系起来,组成块,进行统一编辑操作,同时,还可以进行交、并、差的布尔运算。
很多二维CAD系统都是基于这种几何模型。
2.练习利用CATIA软件完成垫片(见图1-1)的二维线框建模。
具体操作步骤见录像——二维线框建模。
图1-1 垫片3.操作步骤:(1)启动CATIA点击桌面上的【开始】→【所有程序】→【CATIA P3】→【CATIA P3 V5R17】或点击桌面上的图标,启动CATIA。
(2)进入“草图绘制器”操作界面如图1-2所示,选择主菜单上的【开始】→【机械设计】→【草图绘制器】。
弹出“新建零部件”对话框。
在文本框内输入名称“exercise1”,点击【确定】。
图1-2(3)恢复默认工具图标位置如图1-3所示,选择主菜单上的【工具】→【定制】,或者鼠标左键点击右侧工具条处,弹出快捷菜单,在菜单内选择【定制】,弹出“定制”对话框。
在该对话框内选择【工具栏】→【恢复位置】→【关闭】即可。
(4)选择绘图平面如图1-4所示,在操作树内选择“YZ平面”,进入“草图绘制器”操作界面。
图1-3(5)绘制外轮廓线如图1-5所示,单击右侧工具栏内的轮廓图标或在主菜单上的【插入】→【轮廓】→【轮廓】,打开“草图工具栏”;在草图工具栏内单击直线图标(该选择为默认选择,选中后为橙色)以坐标原点为起点,绘制直线OA;在草图工具栏内单击相切弧图标绘制切弧AB;绘制直线BC;单击绘制切弧CD;绘制直线DE,注意E点在水平轴线上。
目录第一章软件安装 (1)一. 实验目的和内容 (1)二. 操作步骤 (1)第二章基本绘图环境设置 (8)一. 实验目的 (8)二. 实验内容 (8)三. 操作步骤 (9)第三章二维图形的绘制及编辑 (11)一. 实验目的 (11)二. 实验内容 (11)三. 操作步骤 (12)四. 吊钩操作步骤 (18)五. 按1:1绘制平面图。
(20)六. 用所学过的编辑命令绘制足球。
(24)七. 用所学过的编辑命令绘制紫荆花图形。
(24)八. 按1:1绘制零件图,并标注尺寸。
(25)第四章文字和尺寸标注 (26)一. 实验目的 (26)二. 实验内容 (26)三. 操作步骤 (27)第五章轴测图 (31)一. 实验目的 (31)二. 实验内容 (31)三. 操作步骤 (32)第六章综合练习 (36)一. 几何作图 (36)二. 根据已知的两个投影作出第三个投影。
(尺寸自定) (39)三. 剖视图 (41)四. 画零件图 (43)第一章软件安装一.实验目的和内容1.了解AutoCAD2000软件的安装方法。
二.操作步骤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 检查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配置是否满足AutoCAD2000所需的最低配置要求。
(2). 启动Windows95、Windows98或windowsNT4.0。
(3). 关闭其他所有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包括防病毒程序。
(4). 把AutoCAD2000光盘放入光盘驱动器。
2.安装过程软件安装光盘上带有自动安装程序Autorun,如果正在运行Windows95或windows98,Autorun将在放入光盘后立即开始运行,自动执行安装程序。
(1). 屏幕上首先出现图1.1所示自动安装向导。
该安装向导将引导用户进行具体的安装操作。
图1.1 SETUR程序安装向导(2). 图1.2所示“欢迎”画面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图1.2 “欢迎”画面(3). 在图1.3所示软件许可证协议对话框中,先单击“我接受”按钮,继而单击“下一步”按钮。
机械CAD/CAM技术实验指导书编写:侯荣国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学院2010. 9.30实验一MasterCAM铣削自动加工一实验目的:1.熟悉MasterCAM的基本操作和设置;2.掌握MasterCAM的建模基本操作;3.掌握MasterCAM刀具路径设置和生成方法。
二实验设备微型铣床(包括微机)三实验步骤加工对象:图1-1图1-2图1-1a为零件的立体图,图1-1b为此零件的标注尺寸,图1-2为加工过程仿真后的效果图。
操作步骤:步骤一基本设置层(Level):1颜色(Color):绿色(10)Z向深度控制:0线型(Style):实线(Solid)线宽(Witdth):2绘图面(Cplane):俯视图(T)视图面(Gview):俯视图(T)步骤二建立工件设计坐标系,绘制一矩形按功能键F9,在屏幕中间出现一个十字线,即为工件设计坐标系。
绘制矩形方法如下:选择主菜单(Main Menu)-绘图(Create)-矩形(Rectangle)-两点(2 points) 输入左上方端点:-40,50 回车右下方端点:0,-50 回车图 1-3 图 1-4步骤三 绘制圆选择 主菜单(Main Menu)-绘图(Create)-圆弧(Arc)-圆心、半径(Circ pt+rad) 输入半径:50 回车圆心:-80,0 回车按Esc 键结束绘制圆。
结果如图1-4所示。
步骤四 打断圆与直线选择 主菜单(Main Menu)-修整(Modify)-打断(Break)-两段(2 pieces)用鼠标拾取图1-4中的圆C1,并拾取断点位置于圆上P1位置,则圆被打断为两段,断点分别为P1和P2,如图1-4所示;拾取图1-4中的直线L1,并拾取断点位置于直线中点P3位置;打断后的图素与原图素只有拾取图素时才能分辨出,拾取选中的部分,颜色会发生变化。
步骤五 修剪选择 主菜单(Main Menu)-修整(Modify)-修剪(Trim)-两图素(2 entities)用鼠标分别拾取图1-4所示的直线L1上位置P4和圆C1上位置P5,得到图1-5; 用鼠标分别拾取图1-5所示的直线上位置P1和圆上位置P2,得到图1-6。
步骤六 绘制左上方斜线选择 主菜单(Main Menu)-绘图(Create)-直线(Line)-端点(Endpoints)用鼠标拾取图1-6所示的直线端点P1,输入另一端点坐标:-30,50 回车 得到图1-7。
图 1-5 图 1-6 图 1-7步骤七 修剪选择 主菜单(Main Menu)-修整(Modify)-修剪(Trim)-一图素(1 entity)用鼠标分别拾取图1-7所示的直线上位置P1和另一直线上位置P2,得到图1-8。
图1-8 图1-9 图1-10 图1-11步骤八删除选择主菜单(Main Menu)-删除(Delete)用鼠标拾取图1-8所示的直线L1,则该直线被删除,如图1-9所示。
步骤九绘制折线选择主菜单(Main Menu)-绘图(Create)-直线(Line)-折线(Multi)用鼠标拾取图1-9所示的直线端点P1,依次输入另外两端点坐标:-20,-30 回车-10,50 回车按下键盘上Esc键,结束折线绘制,并得到图1-10。
步骤十绘制1/4圆弧按下键盘上的F9键,关闭坐标显示。
选择主菜单(Main Menu)-绘图(Create)-圆弧(Arc)-极坐标(Polar)-圆心(Center pt)用鼠标拾取图1-10所示的圆心位置P1,通过键盘输入圆弧半径:20 回车起始角度:180 回车终止角度:270 回车得到图1-11。
步骤十一修剪选择主菜单(Main Menu)-修整(Modify)-修剪(Trim)-一图素(1 entity)用鼠标分别拾取图2-11所示的直线上位置P1和另一直线L1,得到图1-12。
图1-12 图1-13 图1-14用鼠标分别拾取图1-12所示的直线上位置P1和圆弧C1,得到图1-13。
步聚十二镜像选择主菜单(Main Menu)-转换(Xform)-镜像(Mirror)-串接(Chain)-部分(partial)用鼠标拾取起始图素,即图1-13中直线上的位置P1,则在该直线上出现起始串接方向箭头,如图1-14所示。
用鼠标拾取终止图素,即图1-13中的圆弧C1,则在该圆弧上出现终止串接方向箭头,如图1-14所示。
用鼠标单击菜单区中的“Done”,结束串接选择。
再用鼠标单击菜单区中的“Done”,结束图素选择。
用鼠标拾取图1-14中的直线L1作为镜像对称线,进入图1-15所示的“镜像”对话框,按图1-15的内容设置后,单击图1-15中的“OK”按钮,得到镜像后的图形,如图1-16所示。
步骤十三倒圆角选择主菜单(Main Menu)-绘图(Create)-倒圆角(Fillet)-半径(Radius)通过键盘输入半径:5 回车用鼠标分别拾取图1-16中的直线L1与直线L7和直线L10与直线L2,则分别得到倒圆角圆弧C1和C2,如图1-17所示。
图1-15 图1-16用鼠标单击菜单区中的“半径(Radius)”,再通过键盘输入半径:6 回车用鼠标分别拾取图1-16中的直线L5与圆弧C2和直线L4与圆弧C1,则分别得到倒圆角圆弧C3和C4,如图1-17所示。
按照上述方法,改变倒圆角半径为8,用鼠标分别拾取图1-16中的直线L6与直线L5和直线L4与直线L3,则分别得到倒圆角圆弧C5和C6,如图1-17所示。
改变倒圆角半径为10,用鼠标分别拾取图1-16中的直线L7与直线L8、直线L8与直线L9和直线L9与直线L10,则分别得到倒圆角圆弧C7、C8和C9,如图1-17所示。
图1-17 图1-18步骤十四删除选择主菜单(Main Menu)-删除(Delete)用鼠标拾取图1-17所示的直线L1,则该直线被删除,如图2-18所示。
步骤十五存储文件选择主菜单(Main Menu)-文件(File)-存储(Save)在绘图区出现如图1-19所示的“选择存储文件名(Specify File Name to Write)”对话框,输入文件名:学号_1.mc9后,用鼠标单击图1-19右下部的“Save”按钮。
1.2 轮廓加工刀具路径生成加工刀具路径的生成是在造型设计的基础上产生的,即根据需要,要加工造型的那部分,就产生这部分的加工刀具路径。
产生刀具路径时,造型的图形一定是在绘图区中。
当图1-18所示的图形在绘图区中,产生此图形外形轮廓的加工刀具路径方法如下:步骤一串接被加工轮廓选择主菜单(Main Menu)-刀具路径(Toolpaths)-轮廓加工(Contour)用鼠标拾取图1-20中被加工的轮廓,整个轮廓被串接,串接的起始点为图1-20中的P1点,箭头方向为刀具移动方向。
用鼠标单击主菜单区中的“Done”,出现“刀具参数选择(Tool parameters)”对话框,如图1-21所示。
图1-20步骤二选择刀具1.将鼠标移至图1-21上部空白部分,单击鼠标右键,出现图1-22所示的弹出式菜单;2.用鼠标单击图1-22中的“从刀具库选择刀具(Get tool from library...)”,则得到图1-23所示的“刀具管理(Tool Manager)”对话框,从中选择直径为10mm的端铣刀(Endmill1 Flat);3.用鼠标单击图1-23中的“OK”按钮,则在图1-21上部空白部分出现直径为10mm端铣刀的图标,如图2-24所示,切削速度、进给量等加工参数按图1-24中各项内容设置。
步骤三轮廓加工参数设置用鼠标单击图1-24上部的“轮廓参数(Contour parameters)”选项卡,则出现“定义轮廓加工参数”对话框,设置完毕后,如图1-25所示。
步骤四轮廓加工刀具路径生成用鼠标单击图1-25的“确定”按钮,则得到如图1-26所示的加工刀具路径;图1-21图1-23图1-24图1-25图1-26步骤五存储文件文件名:学号_2.MC91.3 轮廓加工刀具路径的修改1.3.1 刀具路径起始点的改变步骤一读取文件选择主菜单(Main Menu)-文件(File)-读取(Get)文件名:学号_2.MC9步骤二进入“操作管理”对话框选择主菜单(Main Menu)-刀具路径(Toolpaths)-操作管理(Operations)得到图1-27所示的“操作管理(Operations Manager)”对话框。
图1-27步骤三改变串接起始点1.用鼠标单击轮廓加工刀具路径项中的第三项“几何图形(Geometry-...)”,则得到图1-28所示的“串接(Chain Manager)”对话框,同时,在绘图区显示轮廓加工串接时的起始点位置,用直角坐标标志的原点表示,如图1-29所示;图1-28 图1-292.在图1-28中,选中需要改变刀具路径的串接项,如本例中的串接1(Chain 1),单击鼠标右键,得到图2-30所示的弹出式菜单;图1-30 图1-31 图1-323.用鼠标单击图1-30中的“起始点(Start point)”,进入选择刀具路径起始点状态,并在主菜单区中出现串接起始点选择(Chain Start Point)菜单项,如图1-31所示;4.用鼠标拾取图1-29中直线上的位置P1,作为新的刀具路径的起始点,则出现刀具路径新起始点的直角坐标标志,如图1-32所示;5.用鼠标单击主菜单区中的“Done”,回到图1-28,单击图1-28中的“OK”按钮,回到图1-33;图1-33步骤四重新生成刀具路径1. 在图1-33的“操作管理”对话框中,在刀具路径组(Toolpath Group)的前面出现红色叉号,说明有修改过的刀具路径,此修改过的刀具路径出现在刀具路径第四项中有红色叉号的位置,用鼠标单击图2-33右上部“重新生成刀具路径(Regen Path)”按钮,则系统按照新的轮廓串接重新生成刀具路径,如果重新生成成功,则红色叉号消失,并在绘图区显示重新生成的刀具路径,如图1-34a所示,此刀具路径的切削起始点如图1-34b所示;图1-342. 用鼠标单击图1-33的“OK”按钮,退出刀具路径操作管理模式,刀具路径起始点的改变而完成操作。
步骤五存储文件文件名:学号_3.MC91.3.2 刀具路径方向的改变在文件Ch1_2_1.MC8所存储的刀具路径的方向是沿着工件轮廓顺时针方向运动的,如果要使刀具路径的方向沿着工件轮廓逆时针方向运动,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读取文件文件名:学号_3.MC9步骤二改变刀具路径方向可参照1.3.1节步骤三的操作方法,得到图1-30,用鼠标单击图1-30中的“串接反向(Reverse chain)”,则回到图1-28,并且在绘图区得到刀具路径反向的标志,用直角坐标标志表示,如图1-35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