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八招 拆穿“伪养生大师”
- 格式:docx
- 大小:19.09 KB
- 文档页数:3
养生与“伪养生在如今这个“养生热”风行的时代,你是否已经被把戏各异的畅销书、专家所提出的的“养生招数”和所谓“营养偏方”冲昏了头?有的甚至上演“养生悖论”,让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取舍和选择。
警惕“伪养生”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如果养生误入歧途,甚至有威胁生命的危险。
到底如何分辨养生与“伪养生”?本期我们将为您提供最权威的养生建议与指导。
“伪养生”专家曝光:马悦凌:自称为“养生专家”,声称全身穴位注射当归液、吃生泥鳅可以治疗世界三大绝症之一的渐冻人症,并称自己治愈过多例癌症患者。
近来据媒体证实,这位“养生专家”以前只是一名护,是靠上电视、写畅销养生书知名,与其合作的生意伙伴也获利不菲。
张悟本:张悟本的养生理论中,每天一斤绿豆煮水喝能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还能治肿瘤,同时声称补钙可以降低高血压〔男的每天需要吃4000毫克,女人需要吃3000毫克〕,并提出“患病不用服药”的观点。
近来,专家们列举了大量数字和临床试验结果,驳斥了此类明显违背常识的伪养生理论。
杨奕:声称“手到病自除”,生病后只需通过手脚经络月穴位的按摩便能消除疾病,无需用药,并且佩戴“砭石”可以消除所有的癌症和由年龄正常产生的斑纹等。
经,杨奕的养生论实为自己成立的的公司作宣传,并无任何科学论证。
如何区分“伪养生”:1、这些专家一般会伪造出身,自称名医之后;2、根据人们容易接受的健康观点,从传统文化中牵强附会一些东西,建立自己的“养生理论”;3、在“理论”中,必然有些“惊雷滚滚”的观点,如“吃辣椒致癌”、“牛奶是牛喝的”等,震慑读者;4、提供“独门养生秘方”,但这些秘方必然过程复杂、不易操作,作为实践不成功的借口;5、其间掺杂一些晦涩的学术名词混淆视听;6、一旦从“专家”升级成“大师”,必然要弄更邪门的“妙方”,如“吃泥鳅祛肝火”等,吸引“铁杆粉丝”;7、最后以响亮的口号打出自己的品牌,如“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之类。
合理养生的根本原那么:1、适自然规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即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细数真假难辨的养生怪招导语:中国养生文化历来已久,当代国人尝试过的养生方法更是五花八门,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气功热开始,针扎、火烫、打鸡血、食蚁饮尿直至舶来的瑜中国养生文化历来已久,当代国人尝试过的养生方法更是五花八门,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气功热开始,针扎、火烫、打鸡血、食蚁饮尿直至舶来的瑜伽Spa都曾风行一时,其间,真真假假的气功大师、养生专家、太医神道悉数登场,且受尽追捧。
这里面有些传统疗法确实有效,有些则成了笑料。
1、试吃活蚂蚁2001年4月26日,几名蚂蚁养殖专家在酒店的活动上试吃活蚂蚁。
人们认为蚂蚁含有高蛋白,同时对人体有滋补养颜抗衰老等作用。
除了对各种食物养生功效的听信,对美食本身的追求也使人们一直一来愿意尝试各种各样的食物以达到各种养生的功效。
2、用蜜蜂尾针进行针灸2010年4月24日,武汉汉口,一名医生给患者进行蜂疗。
蜂疗应用蜜蜂尾针进行针灸,同时还利用尾针里的蜂针液对患者进行“以毒攻毒”的治疗。
3、刮痧疗法2007年2月6日,一名护士用器具在接受治疗的患者背部进行刮痧。
作为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刮痧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火罐等器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
很多人相信刮痧有调整气血,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4、鹿鞭壮阳2006年6月11日,杭州首家以性健康为主题的餐厅开张,服务员在展示餐厅内摆放的男性滋补品鹿鞭。
国内大部分人一直相信中医的“以形补形”理论,因此如鹿鞭之类的动物器官也理所当然地被认为对滋补人体有所裨益。
5、喝茶保健2005年9月6日上午,杭州河坊街上一家中药店内顾客正在购买各种保健茶。
中医提倡的膳食调理,养胜于治等的理论已根深蒂固,因此如保健茶,保健汤,凉茶等的汤饮调养店铺尽管不断改良变化,却从来没有在中国消失过。
6、林光常“反营养学”2007年5月16日晚,北京中关村,以推销反营养学引起争议的林光常博士为自己着作《无毒一身轻》签售并演讲。
“食疗忽悠”的几板斧作者:云无心来源:《祝您健康》 2011年第1期云无心当前最热门的“养生”、“食疗”,是大量充斥着缺乏科学依据的忽悠。
虽然这些“食疗秘诀”、“养生智慧”看起来很美好,但缺乏科学依据。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养生大师”们是用什么样的招数来忽悠大家的:第一招是“老祖宗说过”。
古人记录下了他们当时对于饮食健康的一些观察和感想,再后来有人总结出“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之类的理论来概括。
这些古人对于自然的粗浅认识,在当时可能是“先进”的。
随着人类知识的丰富,其中合理的地方会得到确证和解释,而错误的地方也应该被发现和纠正。
但是我们的“祖先崇拜”情结使得许多人相信前人已经知晓人类和自然的秘密,我们所需要的只是对前人留下的文字进行解读。
所以,“养生大师”们张口闭口搬出古人的话来显示自己的高深——他们的逻辑基础就是“古人说过了,所以是正确的”;“如果他们说得不对,中华民族是怎么繁衍生息的呢”。
第二招是“我看过一个病人”。
“养生大师”们用以证明自己的秘诀神奇的方式,往往是曾经有一个病人,病得如何严重,去医院花了多少钱都无能为力,按照自己的食疗方案几个疗程就好了。
且不说这样的案例是真是假,退一万步,即使是真的,也无法证明“大师”的方案就是“真正有效”——这一个病人,除了进行大师的“食疗”,如何证明不是其他的原因导致了他的好转?如果在找到大师之前所进行的治疗,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体现作用呢?还有,如何证明不进行大师的“食疗”,就一定不会好呢?感冒就是一个被反复证明的例子:如果感冒了一个星期都还没好,那么大师给的任何“治疗”都能见效——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感冒一周之后,不用进行任何处理也会“很快就好”了……“个案不能证明结论”是人类发展至今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
第三招是“其中含有某某成分,能够如何如何”。
“养生大师”们对现代科学检验不屑一顾,但是却很喜欢摆弄现代科学名词来证明自己的说法有“科学依据”。
比如某大师为了宣扬“生吃茄子”,说茄子皮里有维生素P,“专门降血脂”,接着说“还有一个茄子类黄酮”,是“专门吸油脂”的。
专家讲解养生八法【导语】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总是会忽略自己的健康问题。
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吃饭和喝水,但很少关注这些实际上是赋予我们生命的重要事情。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呢?在这里,我们将介绍养生八法,这是专家们常常讲到的话题。
【正文】1. 合理饮食合理饮食是人类健康生活的基石之一。
饮食习惯不合理会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等严重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遵循“离饥必食、止饱必退”的饮食原则,尽量保证体内热量的平衡。
2. 睡眠充足睡眠是人体健康必须的维持方式之一。
如果缺乏睡眠,会导致多种疾病和心理问题。
建议每晚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比较容易保证体内的正常机能。
3. 适当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改善许多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一次中度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或慢跑等。
4. 心理健康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精神溃疡、神经质等心理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采用积极对抗压力的方式,如冥想、瑜伽等方法,通过缓解压力来放松身心。
5. 保持空气清新空气污染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大危害。
然而,我们不可能像大自然一样获得完全清洁的空气,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保持空气清新,如开窗换气、装置空气净化器等。
6. 控制用药药物使用不当也会对身体带来不好的影响。
长期使用会导致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损害。
因此,适当合理地使用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7. 关注环境卫生室内和室外卫生环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室内可以保持清洁、通风,室外也要避免各种污染及垃圾等,从而创造一个卫生的环境。
8. 适度强制调节适度强制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养护。
例如:维生素、矿物质、益生菌等食品都有调节的作用,可以有益于健康。
【结论】养生八法是人类健康生活的基础,这些养生法不仅容易实践,而且并不需要太多时间亦可有效地保护健康。
只有健康的身体和精神,才能够创造出更好的生活,让我们一起长时间地关注自己的身体,追求一个充实的生活。
中医行骗手段
1.虚假医术宣传
有些骗子中医可能会夸大自己的医术造诣,宣称拥有特殊技术或奇效方剂,吸引患者前来就诊。
2.捏造病情
有部分骗子中医可能会故意夸大患者的病情,制造恐慌心理,以获取患者的信任和机会。
3.高价销售
有些骗子中医可能会以高价销售虚假药物或保健品,声称其具有特殊作用,但实际上却是无效甚至有害的产品。
4.变相费用
一些骗子中医可能会通过变相收费的方式牟取暴利,如频繁要求患者复诊、推销无必要的检查项目等。
5.虚假承诺
有些骗子中医可能会对患者做出虚假的承诺,声称可以治愈一些慢性顽固疾病,但实际上却无法兑现。
虚假养生忽悠老年人“大师”讲课原是带货推销作者:柴嵘来源:《科学大观园》2022年第16期近年来,大量的养生保健类网络直播视频充斥各大短视频平台,颇受中老年群体的追捧。
记者调查发现,养生直播和短视频鱼龙混杂。
有的直播看似讲授养生知识,实则兜售保健品;声称是中医世家出身的大师,目的是为了卖课。
“我是某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我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的权威专家”“我是祖传几代人行医的老中医”……直播间里的“大夫”们名头不小,感觉都像是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真实情况是这样吗?记者调查大量养生直播发现,部分屏幕里身穿“白大褂”高谈阔论的“大师”“神医”,在直播间外,摘去面具,卸下伪装,真实身份无人知晓。
模糊身份,不向观众公开写清自己的供职单位、研究领域,甚至姓甚名谁,是这些“神医”的常用手段。
记者发现,一个拥有百万粉丝、名为“都市大健康”的账号,几乎每天都会发布一条医生分享生育知识的短视频。
简介中这样写道:不孕不育困扰多,听听名医怎么说。
既然标榜“名医”,自然有必要让观众知悉“名医”的背景。
然而,在“都市大健康”上分享健康知识的医生竟无一人注明自己的姓名、所在医院和职务。
这些“名医”的出场千奇百怪,有的戴着口罩称自己擅长调理不孕不育问题,字幕打出观众可以叫她“董妈妈”;有的则写着“特邀名医”四个大字;还有的用小道具故意遮挡胸前的工作卡,模糊身份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费尽心机。
还有一部分现象是广告标注不醒目。
记者注意到一条“78岁养生推拿传承人传授独门手法——奇穴神功、点到病除”的短视频,视频中端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号称自己是传承“百年武医”的大师,样子唬人,乍一看像是位行医多年的老中医。
但视频中并未有任何关于他的详细介绍,也没有注明来自哪家医院,更无行医资格证明,视频配上音乐,用一行五颜六色的大字打出“李氏百年推拿手法”,左下方则贴出其推拿课程的广告链接,仅有很小的字幕提示这是广告。
邀请一位医生装扮的主播,打着养生知识科普的旗号,直播中侃侃而谈如何养生,等到直播快结束时,开始推销玉石床、膏药、按摩仪,或祖传的“灵丹妙药”。
浅谈八招拆穿伪养生大师”北京市卫生局发布了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名单,251位专家“持证上岗”,参与各类健康科普宣传及相关活动。
老百姓如何分辨他究竟是真正的医学科普专家,仍是瞎忽悠的“伪养生大师”?以下8点或许能帮上你的忙。
涉及看病就必需有临床体会什么缘故要强调临床体会?因为健康科普面对的是人的生命,责任重大!看看被推下“神坛”的张悟本、马悦凌,和自行隐退的曲黎敏,他们都没有从医资格,没有真正干过临床,但讲的很多内容却涉及疾病诊治。
医学是超级严谨的科学,只有干过临床,给人看过病的人,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临床上,说错一句话乃至写错一个字都可能带来危及性命的严峻后果。
从我国的医学培育机制来推算,一样来讲,至少要有5年的临床体会才能弄懂某个学科,才有资格出来做科普。
“民间专家”最敢说“民间专家”最大的特点是敢说,他们会斩钉截铁地告知你“是如此”、“不是如此”、“那个百分之百能治”、“任何人都适用”等等。
我是研究科学方式的,每次听到这些说法,就会想到3个字“不科学”。
这是一种不带条件的表述,但科学是有限的,是讲究条件的,而这也恰正是真正的医学专家不太敢说的缘故。
因为他们明白,世界上不存在适用于任何人的治病方式。
真正的医学专家一样会说,某种方式“在什么情形下”“对哪些人群有效”等等。
可能你并非喜爱这种附带条件的表达方式,但这却是你分辨真伪的方式之一。
度过了酷热难耐的夏日,那些因为夏日夜晚湿度大、气压低、温度高而难以入眠的失眠患者终于能够睡个好觉。
可是,在凉爽的秋季很多职场人士却辗转难眠,研究发觉,气候、心理、疾病、药物等因素都可致使失眠,秋季的这种气候条件还很容易造就另一种失眠诱因的显现——抑郁情绪,加上职场白领工作压力太大,很容易显现“情绪性失眠”。
年轻人失眠90%以上皆是由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而引发的。
失眠者多数有类似的特点:性格灵敏、多疑、优柔寡断、完美主义、爱担忧、易焦虑等。
秋季落叶缤纷,容易让人产生抑郁情绪,因此这时的失眠会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而多发。
揭露中医养生五大“伪”法
*导读:从张悟本、李一到最近的马悦凌,越来越多的伪中医养生法的被揭露,这使得人们开始对中医养生既爱又恨。
昨日,在中国科协举行的中医养生主题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中医专家坦言,如何辨别养生真伪不仅困惑老百姓,也同样困惑着业内。
中医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面对五花八门的中医养生说法,揭露了五大伪中医养生。
*揭露中医养生五大伪法:
*1、偷梁换柱
把各种说法都塞入养生是不少伪中医养生的伎俩。
温长路指出,有人把过去文人著作中一般的说法,或者老百姓的个案、个例一股脑儿拿来都冠以养生的帽子,并且有一些方法不分青红皂白,人人都可以使用,这是造成养生一窝蜂频出问题的所在。
*2、以偏概全
抽象中医的个性化理念也造成了目前中医养生的乱象。
温长路介绍说,中医讲究辨证认识观,根据不同人、地域、生活习惯、年龄给予不同的治法,这是中医个性化的理念。
全民统一吃某种食物是不行的,绿豆是粮食,是五谷重要的成分之一,也是老百姓常吃的食物,绿豆本身没有错,如果全民都吃绿豆,肯定会吃出问题。
去掉了中医个性化理念,不符合养生设计。
*3、囫囵吞枣
混淆食养与食疗的概念。
*4、瞒天过海
夸大药物或食物的作用。
*5、混淆是非
迎合以补为时尚的世俗偏见。
温长路说,外国人说中国人有三大怪,男人全是阳虚,要补阳,女人全是血虚,要补血,六味地黄丸成了万能保健药。
温长路指出,养生是把补和其他疗法结合,综合治理,包括心理因素、饮食因素、气血因素、体育锻炼因素、药物因素等等,并不是片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就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补的问题要客观对待。
电视养生假专家假养生专家现象透视20世纪90年代中国就上演了“神医胡万林”的闹剧。
然而,类似的“神医”并没销声匿迹,近年来所谓的“神医”、“专家”更是层出不穷。
这些人摸透了当代民众注重养生保健的心理,纷纷打出“养生专家”的旗号,大发横财,草菅人命。
那么,老百姓怎样才能避免上当受骗呢?轻信“专家”,险些丧命郑州市的闻晓虹原本家庭和睦幸福,丈夫金荣生开着一家公司,有房有车,闻晓虹自从5年前查出患有糖尿病后便做了全职太太,儿子身体健康成绩好,一家人的日子平静快乐。
可这一切,却因为一个电视节目改变了。
2009年9月的一天,金荣生下班回到家,闻晓虹兴奋地对他说:“老公,我的病再也不用吃药了。
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养生节目,一个叫张悟本的专家说,糖尿病人可以不用每天大把吃药,只需吃绿豆、茄子和白萝卜就行!”金荣生也算见多识广,当然不相信绿豆、茄子、白萝卜能治疗糖尿病。
但一想这些东西平时也吃,多吃点不见得有啥坏处,就不再跟妻子争辩,不过他提醒妻子,需要吃的药不要停用。
可是闻晓虹对所谓的专家很迷信,药几乎不吃了,一日三餐都要吃绿豆、茄子和白萝卜,甚至吃得反胃。
金荣生有些不耐烦,闻晓虹心里就不痛快,心想我这是治病啊,丈夫居然嫌弃。
夫妻俩就此开始了冷战,金荣生不再管闻晓虹,闻晓虹干脆每天用几斤绿豆熬水喝,药全停了。
3个月后,闻晓虹得知“医疗专家”张悟本竟然是个骗子,她赶紧去医院查血糖,结果令她目瞪口呆:空腹血糖高达9.51,以前她可是始终控制在6.0左右的。
闻晓虹后悔不迭,不仅因为身体所受到的伤害,更因为经济上和感情上的损失。
她算了一笔账,以前每月吃药花费100多元,喝绿豆汤后,一个月起码花费400多元。
感情上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因为自己一意孤行扰乱了正常的家庭生活,丈夫越来越不愿回家,最后竟然离婚了。
“养生”成了“伤生”,伤了全部的生活,包括健康、金钱和感情。
2010年6月底的一天深夜,闻晓虹实在经受不住离婚的打击以及街坊邻居的嘲笑,喝农药自杀,企图一了百了,幸亏被儿子发现,送到医院急救,才捡回了一条性命。
8招拆穿“伪养生大师”作者:袁钟来源:《晚晴》2011年第10期健康科普专家“持证上岗”,对规范我国养生保健市场的作用是毫无疑问的。
但与此同时,刘太医、张悟本、马悦凌似的“神医”依然存在。
那么,老百姓如何辨别他到底是真正的医学科普专家,还是瞎忽悠的“伪养生大师”?1涉及看病就必须干过临床为什么要强调临床经验?因为健康科普面对的是人的生命,责任重大!看看被推下“神坛”的张悟本、马悦凌,和自行隐退的曲黎敏,他们都没有从医资格,没有真正干过临床,但讲的不少内容却涉及疾病诊治。
医学是非常严谨的科学,只有干过临床,给人看过病的人,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临床上,说错一句话甚至写错一个字都可能带来危及性命的严重后果。
从我国的医学培养机制来推算,一般来说,至少要有5年的临床经验才能搞懂某个学科,才有资格出来做科普。
2“民间专家”最敢说“民间专家”最大的特点是敢说,他们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是这样”、“不是这样”、“这个百分之百能治”、“任何人都适用”等等。
我是研究科学方法的,每次听到这些说法,就会想到3个字——“不科学”。
这是一种不带条件的表述,但科学是有限的,是讲究条件的,而这也恰恰是真正的医学专家不太敢说的原因。
因为他们知道,世界上不存在适用于任何人的治病方法。
真正的医学专家一般会说,某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对哪些人群有效”等等。
可能你并不喜欢这种附带条件的表达方式,但这却是你辨别真伪的方法之一。
3新名词要高度替惕人们总是对新鲜新奇的事物感兴趣。
“伪养生大师”们正是抓住了大家的这一心理,由他们造出的新名词层出不穷,如“掌纹治病”、“全息论”等。
这是他们营造冲击力、吸引眼球的一种手段。
碰到新名词,一定要先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查阅,看看该词是否在专业的医学学术刊物上出现过,如果没有,可能就是他们生造的,而其目的往往是为了自圆其说,为了忽悠你。
4“类比”方法很害人“因为生茄子吸油,所以常吃能降血脂”,“因为泥鳅能打洞,所以吃它就能疏通经络!”张悟本等伪专家采用的都是“类比”的方法。
伪养生信息,别再祸害我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大家逐渐重视养生保健,与此同时,互联网及新媒体终端里,涉及医学养生保健的话题最为常见,养生保健帖子比比皆是。
加之各种微信养生公众号和健康管理APP的大范围传播,似是而非的养生保健方法让人真假难辨、无所适从。
所以我们要擦亮眼睛,学会识别真伪,别让那些包装了高大上理论的伪方法、谣言坑了。
今年3·15,被打假的养生帖“眼药水不治白内障”,“奶茶里面那些糖,胖得让人心慌慌”,“对喝醋软化血管的人需要耐心游说……”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粉丝量3000万的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用一首嘻哈风的《不上当,不上当》掀起医疗、养生消费打假风潮。
以往,人们对央视“3·15 晚会”总归有些偏见:这些问题早发现了为什么不解决?还要等晚会那天再曝光,多坑一些消费者?晚会曝光之后问题也未必就及时解决了,那晚会的意义就是吓唬吓唬我们,告诉观众吃啥啥有毒,用啥啥危险?今年,这些以往的刻板印象被改变了。
“3·15 晚会”联合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一起,早在晚会开始之前就已经把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最差的也是发了声明正在整改中。
就是平常天天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的那些养生保健谣言,那些你不知道怎么解释才更令人相信的谣言,也被今年的“3·15 晚会”解决了。
虽然他们没有让腾讯禁封那些公众号,却在一台2小时的晚会里把常见的朋友圈养生谣言都解释清楚了,还是请了专家、做了科学实验的。
简单总结一下,今年“3·15 晚会”上关于养生保健吃东西的辟谣宣传,大概有下面这些:1.食物相宜相克是假的什么西红柿和螃蟹一起吃会变成砒霜,菠菜和豆腐一起吃会生成结石,牛奶和榴莲一起吃毒过眼镜蛇……全都是假的。
相关机构委托大学实验室把市面上卖的书、发的公众号文章里食物相克的说法都做了一遍实验,认定全都是假的。
专家说了,过于迷信食物相克的说法,不仅会减少食物多样性造成营养不均衡,还可能被误导偏离健康饮食的大方向。
养生食谱骗局揭秘大全图解
近年来,养生食谱变得越来越流行,很多人都希望通过饮食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然而,不少所谓的养生食谱其实是一个骗局,他们并不能真正起到养生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揭秘一些常见的养生食谱骗局。
1. 蜂蜜水能减肥:很多人相信喝蜂蜜水可以减肥,其实这只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方法。
蜂蜜虽然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是它同样也是一种高热量的食物。
如果大量摄入蜂蜜,反而会增加热量摄入,导致体重增加。
2. 素食可以补充营养:素食主义者相信只吃素食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但事实并非如此。
素食往往缺乏某些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比如维生素B12、铁和蛋白质等。
长期素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健康问题。
3. 大蒜可以治百病:虽然大蒜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氧化作用,但是它并不能治百病。
很多人因为听信了这个谣言,只吃大蒜而不去医院就诊,导致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延误了病情。
4. 高纤维食物可以减肥:高纤维食物对于减肥有一定的帮助,但并不能直接导致体重减轻。
减肥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才能取得效果。
5. 某某汤可以排毒:市面上有很多所谓的排毒汤,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
人体的排毒主要依靠肝脏和肾脏这些器官,而不是通过饮食来实现。
过多的饮用这些排毒汤可能对身体造成负担。
综上所述,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养生不能只依靠特定的食物或饮食习惯,而是要保持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
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不要轻信一些养生食谱的夸大宣传,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怎么鉴别养生方法的真伪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大家逐渐重视养生保健,时下盛行的互联网及新媒体终端里,医学养生、医疗健身话题最为常见。
加之各种微信养生公众号和健康管理APP的大范围传播,似是而非的养生保健方法让人真假难辨、无所适从。
所以我们要擦亮眼睛,学会识别真伪,别让包装了高大上理论的伪方法、谣言坑了。
说起伪养生理论,就不得不提到张悟本。
张悟本从一个企业下岗职工摇身一变成为养生专家,写了一本畅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2010年2月做客湖南卫视《百科全说》节目后,宣扬绿豆、茄子养生法,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他最经典的观点是绿豆治病论,每天一斤绿豆煮水喝能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还能治肿瘤。
后来自己中风了却住进了医院,而不是按他自己的说法吃绿豆治病。
除了张悟本,媒体曝光的伪专家还有很多,“地瓜王子”林光常、芒硝“大夫”胡万林、生吃泥鳅的“健康教母”马悦凌……为什么这些荒唐可笑的方法明显是骗局仍然有许多人相信?一是科学的养生知识普及不够。
大多数人都想保持健康的身体,但不注重学习科学的知识,不愿意去医院请教正规的医生,就容易被一些披着一些传统医学知识外衣的伪理论迷惑,被一些伪专家忽悠。
二是国家对这类非法行医的江湖骗子惩处不力、震慑不够。
目前我国法律虽然对无证行医做了禁止性规定,但是对这种吹牛皮的“神医”如何禁止和处罚,却缺少专门的规定,这让一些江湖骗子钻了空子。
监管不力、处罚不严或是导致各种“神奇”养生堂和“神医”屡屡出现的重要原因。
第三,对现代医疗保障的失望导致了部分人的排斥心理,从而倒向一些偏方预防、养生。
看病难,看病贵,不生病或者生病了都不愿意去医院,这种心理被伪专家捕捉到并进行放大和利用,《求医不如求己》《不生病的智慧》《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这些畅销书正体现了这种心理。
大家重视健康的维护,重视疾病的预防,这是非常好的趋势。
中医在养生防病维护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许多的方法,应该加以推广。
拆穿老年保健品六大推销骗局近些年,不法商家把目标锁定老年人,采取各种伎俩大肆推销保健品,骗取钱财。
归纳起来,不法分子行骗的伎俩有以下六大类。
伎俩一:打免费牌天下有免费的午餐吗?有,但是很少,有你也未必能遇着。
但是,老人家偏爱这一口,对免费的礼品、检查、旅游来者不拒,反正在家也是闲着。
可是这一去,就掉入保健品推销的陷阱里,因此而被忽悠的老人家不计其数。
有一些老人家被人忽悠瞎买了几年保健品,有病不到医院看病,却去买这些几千甚至上万元一个疗程的保健品。
明明知道是白花钱,做子女的还不能多说,多说了老人家生气,还以为儿女舍不得花钱,况且老人家都用自己的退休工资。
免费体检。
保健食品推销员装扮成义诊医生,像模像样地进行一些血压、血脂、血糖的常规检查,然后拿着检测结果煞有介事地指出老人患有这样那样的疾病,然后开始推荐产品。
免费试用。
先给老人免费试吃保健品,一个星期之后,业务员就开始洗脑,“您现在睡眠比原来好点了吧?爬楼梯轻松了点吧?”在经过多次试用后,在这种心理暗示下,老人家自己感觉有效,就开始购买产品了。
免费旅游。
“跟我们出去免费旅游、食宿全包”,然后在旅游地,特约“专家”出现了,一下就摸清楚你的病症,再吓唬他们:“你这个病再拖的话,就得瘫了,就得瞎了,这以后可怎么办!”人都怕死啊,特别是经历了病痛折磨多年的老人,立即掏钱买产品。
伎俩二:打温情牌你对老人家嘘寒问暖,他就会把你当儿女,有求必应。
保健品的推销员深谙此道,他们会专门对老年人提供贴身攻心服务,打电话或在公园、市场等各种公共场合见面之后,千方百计与老人套近乎、拉关系,混熟了就开始推销产品。
李大妈提前退休,在家一个人精神上没什么依托,而那些保健品销售员非常热情地上门服务,跟义工似的,打扫卫生、收拾屋子这种事也会帮忙,还有的保健品销售员每天都上门给老人家量血压、测血糖,每次的结论都是吃了他们的保健品血糖下来了,结果不少老人家将原来吃的药都停了。
伎俩三:杀熟卖保健品的好多都是专找熟人下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学会八招拆穿“伪养生大师”
导语:北京市卫生局公布了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名单,251位专家持证上岗,参与各种健康科普宣传及相关活动。
老百姓如何辨别他到底是真正的医学科普专
北京市卫生局公布了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名单,251位专家“持证上岗”,参与各种健康科普宣传及相关活动。
老百姓如何辨别他到底是真正的医学科普专家,还是瞎忽悠的“伪养生大师”?以下8点或许能帮上你的忙。
1、涉及看病就必须有临床经验。
涉及看病就必须有临床经验
为什么要强调临床经验?因为健康科普面对的是人的生命,责任重大!看看被推下“神坛”的张悟本、马悦凌,和自行隐退的曲黎敏,他们都没有从医资格,没有真正干过临床,但讲的不少内容却涉及疾病诊治。
医学是非常严谨的科学,只有干过临床,给人看过病的人,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临床上,说错一句话甚至写错一个字都可能带来危及性命的严重后果。
从我国的医学培养机制来推算,一般来说,至少要有5年的临床经验才能搞懂某个学科,才有资格出来做科普。
2、“民间专家”最敢说。
“民间专家”最敢说
“民间专家”最大的特点是敢说,他们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是这样”、“不是这样”、“这个百分之百能治”、“任何人都适用”等等。
我是研究科学方法的,每次听到这些说法,就会想到3个字“不科学”。
这是一种不带条件的表述,但科学是有限的,是讲究条件的,而这也恰恰是真正的医学专家不太敢说的原因。
因为他们知道,世界上不存在适用于任何人的治病方法。
真正的医学专家一般会说,某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对哪些人群有效”等等。
可能你并不喜欢这种附带条件的表达方式,但这却是你辨别真伪的方法之一。
3、新名词要高度警惕。
新名词要高度警惕
人们总是对新鲜新奇的事物感兴趣。
“伪养生大师”们正是抓住了大家的这一心理,由他们造出的新名词层出不穷,如“掌纹治病”、“全息论”等。
这是他们营造冲击力、吸引眼球的一种手段。
碰到新名词,一定要先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查阅,看看该词是否在专业的医学学术杂志上出现过,如果没有,可能就是他们生造的,而其目的往往是为了自圆其说,为了忽悠你。
4、“类比”方法很害人。
生活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