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混养鱼鳖 产量好售价高
- 格式:pdf
- 大小:663.06 KB
- 文档页数:1
环保又高产鱼鳖混养技术介绍甲鱼规模化养殖十多年,养殖技术日趋成熟,亩产量获得大大提高;但甲鱼鱼塘由于长期高产养殖,已积累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及致病微生物,造成近年来甲鱼病害增多,再加上亲鱼选择不严格,甲鱼苗的质量也已下降,甲鱼发生病害越来越难于治疗,对甲鱼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传统的甲鱼养殖技术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养殖环境条件及其它因素的变化,甲鱼养殖这个产业已开始萎缩。
作为甲鱼养殖户,在要求甲鱼种苗提供者提供高质量种苗的同时,只能靠自己去改变甲鱼养殖技术,在提高产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重视鱼塘环境的污染问题,做到既高产,又环保,保持甲鱼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甲鱼养殖是以单养为主,混养少量的鳙鱼、鲫鱼以调节鱼塘水质,以增加放养密度来增加养殖产量;放养密度从开始时的800-1200只/亩增加至3000-3500只/亩,产量也从600-1000斤/亩增加至2000斤/亩以上,这种高额度养殖,第一个养殖周期内产量上来了,养殖的经济也确实提高了,然而这是掠夺式的养殖方法,第一个养殖周期之后负面的问题也就跟着来了,首先是病害增多,而且发病后难于控制,死亡率增高,其次病害增多,用药量增加,鱼塘水环境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水质恶化,病害继续增加,如此恶性循环。
近两年来,个别养殖户改变甲鱼养殖方法,改单养为混养,即甲鱼与鲮鱼苗混养,或甲鱼与鲮鱼即混后再延伸至与笋壳鱼混养,养殖的鱼塘环境条件得到大大改善,经济效益也大大提高。
其养殖方法如下:甲鱼与鲮鱼混养:鱼塘干塘后用生石灰150KG/亩用水化开后全塘泼洒,暴晒一个星期左右,这样能够杀死鱼塘内的大部分有害病原微生物,分解部分有毒有害物质,对稳定鱼塘生态环境有促进作用;然后回水至80-100厘米水深,再用茶麸20KG/亩用水浸泡12个小时后全塘泼洒,同时泼洒灭虫精,杀死鱼塘内的野杂鱼虾和寄生虫;然后每天白天开动增氧机4-6小时,培育鱼塘水质和浮游生物饵料。
山泉洞才能生存,价格贵到一斤300元,钓鱼人都很少见过鱼和肉几乎都算是人类经常吃的两种荤食,而且这两种荤食也是各有各的特点,人们都喜欢的很。
鱼中又有很多好看又有营养的鱼,而且很多鱼都是有颜色的,这里说的有颜色并不是指全身都有颜色,而是指鱼鳍、鱼尾等部分有颜色,而且颜色还特别鲜艳,尤其是红尾鱼。
红尾鱼的鱼鳍、尾巴等部分就是红色的,游起来也特别的好看,它的名称“红尾鱼”也是由它这条尾巴的颜色得来的。
红尾鱼身上的颜色可不止红色这一种颜色,它的背是灰绿色的身体两侧是银白色的,而鱼身的腹部又是白色的,而其他的部分又是另外的颜色,所以它的身上至少都有4种颜色。
红尾鱼虽然不是冷水性的鱼,但是它们也不喜欢在温度较高的水域生活,它们大部分都生活在温度相对较低的山泉洞中,因为那里不仅气温低,而且有很隐蔽,旁人一般不会打扰,所以红尾鱼特别喜欢山泉洞中,在那里它们生存的特别好,大部分时间都在嬉戏玩耍,也有人说,红尾鱼必须生活在山泉洞中才能存活,这虽没有科学的证据,但是很多捕捉过红尾鱼的人都是这么说的,可能除了山泉洞中的水,其他地区的水都不是很干净吧。
红尾鱼现在在市场上的价格卖到了一斤300元的价格,这个价格在很多普通老百姓的认知里都是超级贵的,为什么一条野生的红尾鱼会那么贵呢?但是价格贵就有贵的道理,便宜没好货。
红尾鱼的价格如此之高有两点原因,其一,红尾鱼的性成熟非常缓慢,这意味着它们产卵就很慢,产卵很慢的话就不能生活数量特别多的小红尾鱼,所以价格自然就贵了一点;其二,红尾鱼的营养价值特别的高,它的肉质鲜美,入口即化,而且又不腥,无论是清蒸还是红烧亦或是煎炸,它的口感都是极好的,很多人都喜欢吃红尾鱼。
喜欢钓鱼的人都梦寐以求钓到它。
因为根本就钓不到,红尾鱼很敏捷、水速较快又灵活,再说数量还是非常稀少罕见,所以它们一般都不会被钓鱼人的鱼钩所勾住,自然就不会被捕食,所以很多钓鱼的人也很少见到它,甚至有的人根本没见过野生的红尾鱼,这个是非常正常的,或许只有用一些特殊的办法才能捉到它们。
黄颡鱼与鳖混养一亩纯赚一万元摘要:近年来,随着黄颡鱼专用饲料和苗种培育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黄颡鱼主养、混养、套养等各种养殖模式得到快速应用。
“18221”池塘高效养殖模式就是用经济价值高的黄颡鱼代替传统“四大家鱼”与鳖混养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指在1亩养殖水面中产黄颡鱼800斤、鳖200斤,产值2万近年来,随着黄颡鱼专用饲料和苗种培育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黄颡鱼主养、混养、套养等各种养殖模式得到快速应用。
“18221”池塘高效养殖模式就是用经济价值高的黄颡鱼代替传统“四大家鱼”与鳖混养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指在1亩养殖水面中产黄颡鱼800斤、鳖200斤,产值2万元,利润1万元,是一种典型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
其技术要点:一、严格清塘消毒。
黄颡鱼是底层小型经济鱼类,抢食能力相对较弱。
池塘中吃食性鱼类与凶猛性鱼类对其生长和成活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清塘消毒一定要彻底,以清除池塘中吃食性鱼类和凶猛性鱼类,并防止杂鱼卵进入池塘。
消毒药物用量:漂白粉10~15千克/亩或生石灰150~200千克/亩。
二、提高黄颡鱼放养量。
3月中旬,亩放尾重10~20克黄颡鱼种3500~4000尾。
为净化水质,另每亩搭配250克/尾左右花白鲢鱼种100~110尾(花鲢占10%)。
鱼种放养时,用2~3%食盐水浸洗5~10分钟。
三、控制鳖种放养量。
“18221”养殖模式特点是:成鳖在池塘中养殖二年,出池规格1000克以上。
要求投放优质鳖种,控制鳖种放养量,实行生态养殖。
放养量:年初亩放上年转池鳖种100~120只,规格500~600克/只;5月上旬亩放鳖种120~150只,规格100~250克/只,一次放足。
四、加强投喂管理。
1、黄颡鱼投喂:一是驯食。
黄颡鱼鱼种无论是来自野生,还是来自池塘养殖,开始投喂时,未经驯食的鱼种都必须要进行人工投饲驯化。
驯化方法:鱼种入池2天后,将动物性饲料绞成糜状与人工配合粉碎料混合揉成团状,定点投喂于饲料台上。
巧用魚鱉混養模式養魚年人均收入2萬元多時間:2008-09-04 16:27:00 來源:食品商務網湖北石首市高基廟鎮汪家壋漁場,有35戶專業養殖戶,精養水面550畝,他們獨闢蹊徑,巧用魚鱉混養模式養魚,每年人均收入都在2萬元以上,僅甲魚一項每畝平均就可純增加4000元~5000元收入,汪家壋漁場也因此成了當地靠養殖新模式致富的一面旗幟。
如今,在該場一排排整齊化一的標準化魚池周圍,隨處可見人歡魚躍的熱鬧場景。
近幾年,野生甲魚數量越來越少,因此市場上銷售的甲魚以溫室工廠化養殖的為主,但這些甲魚營養價值不如野生甲魚,而且由於養殖密度大,用藥多,不受消費者歡迎。
而在池塘裏養殖的混養甲魚基本上保持了野生甲魚的外形、口味和營養價值,雖然價格相當於工廠化養殖甲魚的兩倍以上,還是擁有很大市場需求量。
以李新貴為主的汪家壋漁場漁民看中這一點,從2003年開始,逐步在精養魚池中套養甲魚,實行魚鱉混養,用這種方式養殖的甲魚不需另投飼料,成本低廉,價格較高,養殖效益大大高於工廠化養殖。
目前該場生產的所有成鱉廣銷上海、江蘇、浙江等市場,倍受眾多消費者親睞。
面對前來“取經”的水產養殖戶,汪家壋漁場人總是喜滋滋地介紹兩點經驗:一是注重放養密度。
一畝魚塘投放50只~60只甲魚為宜,年產30公斤~50公斤商品甲魚,不算養魚收入,單甲魚每畝平均可獲淨利4000元~5000元,不但提高了養殖效益,還可大大降低單獨養殖成魚或甲魚的風險。
二是注重搭配魚種。
魚、鱉混養,仍然可以養殖濾食性的鰱魚、鱅魚和草魚、鯉魚和其他成魚。
每畝水面放養規格為20釐米以上的大魚種500尾左右,其中鏈魚200尾~300尾,草魚60尾~100尾,鱅魚50尾~70尾,鯽魚50尾~70尾。
日常投餌重點對像是草魚、鯉魚、鯿魚,還可在混養池中投放懷胚的活螺螄,即在當年4月底至5月初,每畝水面投放300千克成螺,這樣能增殖新螺150千克,不斷供應成鱉食用。
300畝魚塘面積是很大的了,要養好這300畝魚,要有一個較好的經濟基礎。
鱼鳖混养效益高
摘要:为了提高池塘养鱼的综合经济效益,克服温室养鳖模式所养出的商品鳖品质较差的缺陷,我们可以把少量鳖种投放到池塘中进行鱼鳖同池混养。
鱼鳖混养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鱼鳖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提高鱼鳖养殖的综合产量,鱼鳖混养池的经济效益要比传统养鱼池的经为了提高池塘养鱼的综合经济效益,克服温室养鳖模式所养出的商品鳖品质较差的缺陷,我们可以把少量鳖种投放到池塘中进行鱼鳖同池混养。
鱼鳖混养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鱼鳖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提高鱼鳖养殖的综合产量,鱼鳖混养池的经济效益要比传统养鱼池的经济效益高好几倍。
二是鱼鳖混养改善了水体的溶氧条件。
老鳖在水体中上下穿行可以使上下水层进行交换,上层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过饱和氧气可以扩展到底层,弥补了底层水体溶氧的不足,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
三是鱼鳖混养能加速池底淤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防止水质突变;有利于水质的净化和稳定,促进鱼类的正常生长。
四是鱼鳖混养后,鱼类可以直接摄食老鳖吃剩的残饵,老鳖在底层淤泥中穿行可以促进有机物的分解,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了大量的饵料,反过来又促进了老鳖的生长。
鱼鳖混养可以使一种饵料生物在池塘中得到反复利用,大大提高了饵料生物的利用率。
五是老鳖能吃掉行动迟缓的病鱼或死鱼,从而阻止了病原体的扩散和传播,减少了鱼病传播的机会。
六是鱼鳖混养所养出的商品鳖品质较高,与天然野生鳖没什么两样,养殖的经济效益较高。
鱼鳖混养好模式作者:余乾三来源:《湖南农业》 2013年第9期安乡县畜牧水产局余乾三一、鱼鳖混养好模式湖北省公安县崇湖渔场自2000年以来,14个养鱼专业户采取经济价值较高的黄颡鱼代替四大家鱼与中华鳖混养,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黄颡鱼1万尾(4克/尾)、甲鱼200只(每只200~250克),净化水质的白鲢180尾、鳙鱼20尾。
年终捕捞收获黄颡鱼400公斤,甲鱼100公斤,实现产值2万元,利润1万元。
二、优化养殖模式及效益预测参照崇湖渔场的经验,结合安乡县实际,适当减少黄颡鱼的放养数量,增大其放养规格,养殖结构调整如下: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黄颡鱼6000尾,规格每尾7~8克,投放量为42~48公斤;中华鳖200只,规格每只200~250克,投放量为40~50公斤;白鲢200尾,规格每尾100~150克;鳙鱼50尾,规格每尾150~200克。
年终起水收获:黄颡鱼4200尾(成活率70%),规格100克/尾,产量420公斤,产值10080元。
中华鳖起水170只(成活率85%),规格600克/只,产量102公斤,产值10200元。
鲢鳙鱼产值1522元。
全年总产值21802元,剔除各项开支11802元,每667平方米纯收入1万元。
安乡县老科协在安裕乡渔场杨炎户家试点,2011年养殖水面1.13公顷,年终出塘黄颡鱼1.6吨、中华鳖1.5吨、鲢鳙鱼等4.8吨,总产值23.7万元,每667平方米产值13941元、纯收入7000元。
三、主要技术措施1.鱼塘建设鱼鳖混养池必须与苗种池相配套。
成鱼池面积为0.7~1公顷,苗种池2000~3335平方米。
池内坡比1∶(2.5~3),采用砖瓦、混凝土护坡,平均池深不低于2.5米,蓄水不低于2米。
鱼池进排水分开,独立排灌。
养殖废水能达标排放。
在池塘水、陆交界处,建设饵料台(又可兼作甲鱼晒背用)。
池壁顶部建防逃反边(出檐的宽度向池内伸出25厘米为宜),池周边建防盗围栏。
鱼塘道路、电力、养殖机械(增氧、投饵、水泵等)配套齐全。
鱼鳖混养肉质好
付隆
【期刊名称】《农村实用技术》
【年(卷),期】2008(000)007
【摘要】每年的4月20日后,浙江池塘里的鳖才会结束冬眠,渐渐苏醒;5月份,鳖陆续上市。
但是3月19日,已有收购商在浙江省嘉善县丁栅镇渔民村养殖户吴引珍家的池塘边,等着收购她养的鳖。
吴引珍忙活一上午,抓了50多kg鳖,卖
了7000多元。
【总页数】1页(P54)
【作者】付隆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
【相关文献】
1.鱼鳖混养好模式
2.茭白田鱼鳖混养模式效益好
3.白水湖渔场鱼鳖混养效益好
4.
鱼鳖混养效益好5.鱼鳖混养效益好渔民养殖热情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年江苏水仙实业有限公司的示范户朱美霖实施了以鳊鱼为主养对象的鱼鳖混养模式,取得了亩均4524元的利润。
在鱼价持续低迷、鱼病频发的环境下,其养殖模式值得推广。
现将主要技术方法及投入产出情况总结如下,供参考。
一、养殖技术1.池塘条件养殖池塘交通方便,水源充沛,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面积27.3亩,保水深度2.1米,池底淤泥厚35~40厘米。
池塘已有30年精养史,配备3千瓦增氧机2台、投饵机2台,每亩池塘配有150米2左右(含可利用的池埂)的青饲料种植地。
四周用净高70厘米的玻璃钢瓦围栏。
2.放养前准备(1)每五年左右进行一次全面清淤和池埂维修,每年冬放结束后进行不间断的局部维修,干塘后在短时间内需要放水放鱼,不具备冻晒及彻底清塘消毒的条件,一般只在局部范围内少量使用漂白粉泼洒,集中杀灭野杂鱼。
(2)加注新水:鱼种放养前池塘加注新水,保持水深1米以上。
3.鱼种、鳖种选择与放养(1)鱼种、鳖种选择:要求无伤、无病、无畸形、良种化。
(2)放养时间:鱼种放养时间为冬季,12月至翌年2月所放鱼种(除黄颡鱼和青鱼外)均需消毒,用3%~5%食盐水加1%晶体敌百虫浸浴鱼体。
鳖种放养时间为春季,2月至4月,用食盐或高锰酸钾浸浴消毒。
(3)规格、数量:主养品种为鳊鱼,数量约占总数量的48.6%,配养草鱼、鲫鱼、白鲢、花鲢等,约占51.4%,每亩鱼种、鳖种放养规格与数量见表1。
4.饲料投喂鱼饲料以配合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
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28%,青饲料投喂黑麦草和苏丹草。
塘口配套种植青饲料,投喂遵循“四定”“四表1放养规格与数量品种鳊鱼草鱼青鱼鲫鱼黄颡鱼白鲢规格(克/尾)5025015005020300密度(尾/亩)816151*********重量(千克/亩)40.837.87.520.42242019.1率高;二是鳖可为稻田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虫,鳖的粪便经微生物制剂分解后生成氨氮有利于水稻生长。
本次示范水稻种植采取一次施足基肥,生长过程中不施肥、不使用农药杀虫;鳖的养殖主要投喂冻鱼,不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中途只使用水体消毒剂(漂白粉或二氧化氯)、水质调节剂(生石灰)和微生物制剂(有益菌类)改良水质。
山区水库仿野生鱼鳖混养的模式,设施改造精细管理,综合效益高前言:鳖,学名为中华鳖,也称甲鱼、王八、团鱼等。
现阶段养殖鳖的主要模式为池塘养殖或温室大棚养殖,而利用山塘水库为数不多。
仿野生山塘水库养殖鳖,养殖的周期较长至少需要3年以上,但成鳖的价格比入工普通养殖鳖的价格明显高出双倍以上,所以养殖的综合效益尤为明显。
鱼鳖混养的价值意义按养鱼经验的传统思维,鳖在鱼池中被公认为敌害生物,鱼鳖不宜同池共生存。
但通过实践证明却刚好相反,鱼鳖不但能够共生存,而且还能相互利用、相互促进,提高水体的综合利用率,挖掘鱼池的最大生产潜能。
从养殖学原理来分析,鳖用肺呼吸,不存在与鱼类争氧的情况。
另外,鳖在池中上下往返可使空气中的氧加速溶入,并促使各层水体的溶氧得到更好的交流,防止表层水体的氧逸走,弥补深水层溶氧的不足。
鳖游泳、爬行缓馒,伤害不到健康鱼,但能摄食行动迟缓的病鱼或死鱼,可有效防止池中病原体的传播,减少鱼病的发生。
此外,鱼鳖混养是综合利用水体、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既提高了水体利用率,又提高了饲料利用率,使生物能源多级利用,从而提高了单位水体的经济效益。
山塘水库鱼鳖混养的综合技术一、鱼鳖混养的环境要求山塘水库鱼鳖混养要想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应根据鳖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性,对养殖的生产环境条件按要求进行仿野生与现代科技升级改造。
(一)、山塘水库的面积选择由于鳖具有较强的逃逸能力,如果野外大面积养殖的话捕获难度大,所以养殖面积不宜过大,通常以10~300之间亩为宜。
(二)、山塘水深池塘养鳖普遍的水深为1~2米,而山塘水库的水深一般都在5米以上。
因此,山塘水库水深的要求不必太过苛刻,但要求保持有一定比例的浅水区面积,且需要有一定面积的浅滩,浅滩面积越大越好。
(三)、养殖水位水位则以稳定为好,不宜变化过大。
水位变化过于频繁,干旱或经常排洪、泄洪的水库不利于养殖。
(四)、水质条件鳖对水质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水源水质不受有机物质和重金属污染即可。
鱼鳖混养的投资与收益分析
一般每亩放养50克以上鳖苗1000——1200只,投入产出比达1:0.5——2。
珍珠鳖混养的投资与收益
又称美国山瑞,是近几年引进的新品种,与其他鳖相比,其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和抗病力强,不咬人,室内室外均可养殖,养殖成
活率在95%左右,养殖3年可达3——5公斤,是值得推广的新品种。
饲料费用与其他鳖一样16——20元/公斤,鳖苗50元/只。
目前商品鳖市场售价140——160元/公斤,养殖三年按每只3公斤,每公斤140元计算,总收入为520元,减去种苗饲料费用支出110元,三年获利410元,年获利136元,年投资回报率107%。
黄沙鳖混养的投资与收益
本地黄沙鳖是中华鳖中的一个优良品种。
养成每公斤鳖饲料、水电费等约16——20元,种苗15元/只,
养殖三年按每只鳖1公斤计,收入180元,减去种苗、饲料、水电
费总支出35元,获利145元,年获利48.50元,年投资回报率约140%。
加上养鱼收入,年投资回报率可达200%。
山瑞鳖混养的投资与收益
饲料费用与黄沙鳖一样,每公斤鳖成本约16——20元,鳖苗
160元/只左右。
按每只山瑞鳖养三年体重3公斤,售价280元/公斤计算,总收
入为840元,减去种苗饲料费用支出220元,三年获利620元,年
获利207元,年投资回报率94%。
温室养中华鳖与境外鳖混养的投资与收益
建温室全程控温养鳖,虽然鳖生长速度快,18个月鳖个重500——800克可以上市,但鳖质量差,售价36——40元/公斤。
减去种苗饲料成本支出,利润低,远远无法摊销基建投资费用,该养殖模式不宜推广。
鳖的饲养方式有几种,各种方式下鳖的养殖
方法
目前很多地方都已开展了鳖的饲养,鳖的饲养方式通常有池塘精养,温室养成、龟鳖混养、稻田养鳖、农家庭院养殖等。
今天我们具体聊聊鳖的饲养方式有几种及各种方式下鳖的养殖方法。
1、池塘精养成鳖
是利用鳖种在200克以后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让其在池塘中经强化培育年底达成商品上市规格。
此法通常是温室养鳖技术体系的后段生产工艺。
池塘面积小(100平方米至2亩),放养密度大,每亩净产量可达500-1000千克。
2、温室养殖方式
主要是培育大量的大规格鳖种,由于面积有限,仅在每年3-6月份有一部分生长快的鳖种在温室的鳖种池中达到商品规格,而真正的温室养成鳖在国内较少采用(在利用地热或工厂余热水作为热源的养鳖温室中少量采用)。
3、池塘鱼鳖混养
是以养鱼为主,混养一定数量的鳖种,年底均可达到商品规格。
池塘面积要求不严(最好小些),投资省,只需在鱼池改造时增设防逃墙,养殖技术容易掌握,生态效益好,每亩一般可产商品鳖20--40千克。
此法已成为提高常规池塘养鱼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的新技术,在许多地区推广应用。
4、庭院养殖成鳖
是利用家庭的房前屋后建造养鳖池。
面积小,通常为水泥结构,人工控制饲养全过程,饲料来源广,饲养成本低,产量较高,每平方米水面可生产商品鳖2千克左右,经济收益高。
湖北洪湖推行鱼鳖混养模式既防病又增收
摘要: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养殖水体,既保护水体,又增收致富,近年来,洪湖市各地摸索出了不少养殖模式。
今年,该市大同湖管理区号召渔民大力推行鱼鳖混养,据了解,鱼鳖混养不仅能防治鱼病而且还能增产增收。
在该市大同湖管理区的田间地头,记者看到大片的养殖水域和正在忙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养殖水体,既保护水体,又增收致富,近年来,洪湖市各地摸索出了不少养殖模式。
今年,该市大同湖管理区号召渔民大力推行鱼鳖混养,据了解,鱼鳖混养不仅能防治鱼病而且还能增产增收。
在该市大同湖管理区的田间地头,记者看到大片的养殖水域和正在忙着给鱼池进行升级改造的养殖户们。
杜应平是该市大同湖管理区海沟办事处的养殖户,养殖了两年四大家鱼的他深知水优鱼好的关系。
今年他承包了46亩水面,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他除了增加养殖水面外,还在鱼池中投放了甲鱼。
以前,洪湖市大同湖管理区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也有一些养殖户进行鱼鳖混养,敢于创新,实行鱼鳖混养的养殖户们大都尝到了甜头。
不仅鱼病少,而且效益高。
据了解,渔鳖混养是渔场职工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鱼池中极少的行缓迟钝的病鱼成为甲鱼的饵料,实行鱼鳖混养不仅防鱼病而且还增收。
2010年,管理区在对养殖户进行教育培训的同时,通过
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投入200多万元,开挖、疏浚沟渠15000米,修建生产公路4公里,进一步完善各项水利基础设施,大力改善生产条件。
目前,洪湖市大同湖管理区鱼鳖混养面积推广到5000亩,管理区规划将通过建立万亩鱼鳖混养核心示范区,带动鱼鳖混养模式在整个管理区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