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14.蜜蜂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 蜜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探索欲望,使学生懂得勤劳、团结、奉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
2. 生字词:蜜蜂、花园、忙碌、采蜜、花蜜、勤劳、团结、奉献等。
3. 语法知识: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一些简单的句型,如:“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采蜜。
”等。
4. 课文背景:介绍蜜蜂的生活习性、种类、分布等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课文所蕴含的勤劳、团结、奉献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你们知道蜜蜂吗?”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找出新学的生字词。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蜜蜂的生活习性和课文所蕴含的价值观。
4. 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蜜蜂采蜜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蜜蜂的勤劳、团结、奉献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蜜蜂2. 重点词语:蜜蜂、花园、忙碌、采蜜、花蜜、勤劳、团结、奉献等。
3. 主要内容:蜜蜂的生活习性和课文所蕴含的勤劳、团结、奉献的价值观。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话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解释蜜蜂的生活习性和课文所蕴含的价值观。
2. 课后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 蜜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蜜蜂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
2. 生字词:特殊、辨认、准确、条件、附近、油菜、记载、无论、蜜蜂、阻力、本能、穿过、亲眼、目的、证实、包括、亲眼、辨认、不同、特征、辨认。
3. 课文结构: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作者对蜜蜂的观察;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描述作者进行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蜜蜂,引导学生观察蜜蜂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蜜蜂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找出不懂的生字词。
3. 合作学习:学生分小组讨论生字词的意思,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引导学生思考蜜蜂的智慧和本能。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蜜蜂2. 课文结构:观察-实验-总结3. 生字词:特殊、辨认、准确、条件、附近、油菜、记载、无论、蜜蜂、阻力、本能、穿过、亲眼、目的、证实、包括、亲眼、辨认、不同、特征、辨认。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准确”、“辨认”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积极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2. 生字词:辨认、准确、公里、本能、辨认方向、目的、花粉、实验、证实、本能、辨认方向、目的、花粉、实验、证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词。
2. 教学难点:理解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以及作者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蜜蜂,引导学生关注蜜蜂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不懂的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解答不懂的问题。
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以及作者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5. 巩固练习:学生用“准确”、“辨认”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以及作者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蜜蜂2. 课题下方: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作者实验的过程和结论3. 右侧:生字词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2. 用“准确”、“辨认”造句3. 思考:蜜蜂是如何辨认方向的?为什么?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巩固练习、总结提升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了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以及作者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蜜蜂》(教案)课程标准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应能: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感受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3.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材分析《蜜蜂》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做的一项实验,目的是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
教材编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自然现象充满兴趣,但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课文,积累有关蜜蜂的词汇和句子,学习科学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作者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3.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尝试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式进行简单的科普文章创作。
4.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蜜蜂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什么。
(3)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14《蜜蜂》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 猜谜语:小小虫儿真可爱,飞到东来飞到西。
飞来飞去采花粉,酿出蜜来人人夸。
(打一小动物:蜜蜂)2.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的世界,探究的对象就是蜜蜂。
3.板书课题:蜜蜂4.资料袋: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
课文节选自他的《昆虫记》。
这部作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发现,兼有科学和文学价值。
法布尔曾经说过:“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铁证下归顺听从为止。
”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概、阻、括”等8个字,会写“蜜、蜂、辨”等12个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试验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体悟人物的品质,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字词运用(一)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mì fēng biàn zǔ kuà kuò蜜蜂辨阻跨括jiǎn chá què wù tú mò检查确误途陌(二)词语。
蜜蜂辨认阻力跨进包括检查沿途大概逆风陌生超常准确无误(三)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阻力:泛指妨碍事物发展或前进的外力。
文中指妨碍蜜蜂运动飞行的空气作用力(风力)。
造句:我们要敢于冲破各种阻力,克服一切困难。
检查: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
造句:周末快要结束了,爸爸像往常一样检查我的作业。
准确无误:形容非常精准,没有误差。
造句:我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大家都很赞赏。
陌生:生疏,不熟悉。
造句:我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并不感到陌生。
超常:超出寻常,超出一般。
造句:这次考试他超常发挥,在全班排名第一。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 蜜蜂》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理解《蜜蜂》的内容,学习生字词,并能用生字词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内容1. 文本内容:《蜜蜂》2. 生字词:蜜蜂、花蜜、采蜜、蜂巢等。
3. 背景知识:蜜蜂的生活习性、对人类的贡献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蜜蜂》的内容,学习生字词,并能用生字词造句。
2. 难点: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以及蜜蜂对人类的贡献。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蜜蜂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蜜蜂》,并找出文章中的生字词。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蜜蜂的了解,以及对文章的理解。
4.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生字词,并对文章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贡献。
5. 活动与游戏:通过设计相关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1. 《蜜蜂》2. 正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贡献。
3. 生字词:蜜蜂、花蜜、采蜜、蜂巢等。
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回答关于《蜜蜂》的问题。
2. 写作练习:用生字词造句。
3. 拓展阅读: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进一步了解蜜蜂。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蜜蜂》的内容,还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共2000字以内,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共八部分内容。
14蜜蜂导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点。
2.学习蜜蜂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了解蜜蜂的分类和繁殖方式。
4.掌握蜜蜂的利用价值和保护措施。
二、教学重点:1.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点。
2.蜜蜂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蜜蜂的分类和繁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1.蜜蜂的利用价值和保护措施。
四、教学过程:导入:利用图片展示蜜蜂的外形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点。
1.蜜蜂的生活习性:蜜蜂是社会性昆虫,通常生活在蜂巢中。
由一只蜂王、几百只工蜂和几十只雄蜂组成。
工蜂主要负责采集蜜花、建筑蜂巢、养育蜂王和幼蜂等任务。
雄蜂则主要负责与蜂后交配。
蜜蜂的生活习性十分井然有序,工作分工明确。
2.蜜蜂的生态特点:蜜蜂是具有极高繁殖力的昆虫,在适宜的温度和养分环境下,蜜蜂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大。
蜜蜂还具有很强的地域适应性,适应能力强,能在不同的地区生存繁衍。
二、蜜蜂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蜜蜂的结构特点:蜜蜂具有胸、腹、头三个部分。
胸部有三对腿,可以用来采集花粉和蜜。
头部有两个复眼和三个单眼,复眼具有强大的观察能力。
蜜蜂的口器发达,可以用来采集花蜜。
蜜蜂的身体覆盖有细密的毛,可以起到保温和保护身体的作用。
2.蜜蜂的功能:蜜蜂的主要功能是采集花蜜和花粉,同时也起到传粉的作用。
蜜蜂的传粉能力非常强大,对于植物的繁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蜜蜂的分类和繁殖方式。
1.蜜蜂的分类:蜜蜂的分类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野蜂和家蜂两大类。
野蜂主要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家蜂则是人类驯化的蜜蜂。
在家蜂的分类中,常见的有意蜂、暴蜂、大蜂等。
2.蜜蜂的繁殖方式:蜜蜂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分蜂和王子蜂交配。
分蜂是指蜂巢中的蜂王产卵后,工蜂和幼蜂在适当的时机离开蜂巢,组成新的蜂群。
王子蜂交配则是指蜂巢中的雄蜂与新的蜂巢中的蜂后进行交配。
四、蜜蜂的利用价值和保护措施。
1.蜜蜂的利用价值:蜜蜂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14 蜜蜂》导学案教学目标:1.我要认识“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生字,会写“蜜蜂、听说”等词语。
(重点)2.默读课文,我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3.我能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难点)【语文素养】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一、字词积累(一)、解释词语并造句阻力:造句:推测:造句:迷失:造句:本能:造句:(二)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辨别;()—猜测(推断);()—大致;()—生疏。
(三)、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熟悉;()—平静;()—错误;()—动力。
(四)、抄写下列词语蜜蜂: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辨认: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阻力: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跨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准确无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沿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陌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确实实: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课文(一)、第一部分(第_____自然段)主要内容(段落大意):写“我”想做个实验证明蜜蜂是否有_________________。
1、这句话点明了这次实验的_________。
“_________”表示不确定,也正是“我”想做实验的_________,体现了“我” 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态度。
《蜜蜂》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通过进修《蜜蜂》,让学生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生态功能和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珍爱认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二、导学内容
1. 了解蜜蜂的基本生活习性和分类。
2. 掌握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分析蜜蜂对人类的贡献和意义。
三、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蜜蜂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知道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分类吗?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
第二步:进修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分类
1. 介绍蜜蜂的外观特征、生活习性和分类。
2. 讨论蜜蜂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例如蜂王、工蜂和雄蜂的分工合作。
3.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蜜蜂,让学生了解蜜蜂的多样性。
第三步:探讨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1. 分析蜜蜂在传粉、维持生态平衡和增进植物发展方面的作用。
2. 讨论蜜蜂与其他生物之间的互相干系,强调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步:分析蜜蜂对人类的贡献和意义
1. 探讨蜜蜂对人类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讨论蜜蜂产品的种类和用途,如蜂蜜、蜂蜡、蜂胶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爱蜜蜂,增进蜜蜂繁殖和生存。
四、导学总结
通过进修《蜜蜂》,学生不仅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分类,还深入探讨了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对人类的贡献。
希望学生在进修过程中能够培养珍爱自然生态的认识,珍惜生命,共同尽力珍爱蜜蜂这一重要的生物资源。
14.蜜蜂导学案【朗诵部分】1.本课共有()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通读课文。
【生字新词】3.给下列生字和多音字注音。
生字:蜜( ) 蜂 ( ) 末( )辨( )阻( )跨( ) 括( )检 ( ) 查( ) 确( ) 注意:“辨”的写法和笔顺。
多音字:冲( ) 过来4.在朗读课文时画出下列词语,并抄写一遍.实验大概阻力遥远推测激动_______, ______, ______ , ______ _____, _____ 【相关资料】5.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他自幼爱好自然,经常观察昆虫和贝类的生活情况,于1879—1907年间将研究所得,陆续写出《__________》十卷。
对这些昆虫的生活习性、特征等做了精辟的阐述【理解内容】6.这是一篇科普文章。
课文讲__________为了证明蜜蜂有__________做了一个实验。
通过实验,告诉我们要学习法布尔_________方向的能力,做的科学态度以及的精神。
7.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靠的不是__________,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__________【挑战难关】8.作者做实验的步骤是什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作者为什么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疑思考】10.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1.8个2.略。
3.略4.略5.法法布尔昆虫记6.法布尔辨认严谨认真探索7.超常的记忆力本能8.①捉蜜蜂,做记号。
14《蜜蜂》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 猜谜语:小小虫儿真可爱,飞到东来飞到西。
飞来飞去采花粉,酿出蜜来人人夸。
(打一小动物:蜜蜂)2.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的世界,探究的对象就是蜜蜂。
3.板书课题:蜜蜂4.资料袋: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
课文节选自他的《昆虫记》。
这部作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发现,兼有科学和文学价值。
法布尔曾经说过:“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铁证下归顺听从为止。
”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概、阻、括”等8个字,会写“蜜、蜂、辨”等12个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试验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体悟人物的品质,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字词运用(一)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mì fēng biàn zǔ kuà kuò蜜蜂辨阻跨括jiǎn chá què wù tú mò检查确误途陌(二)词语。
蜜蜂辨认阻力跨进包括检查沿途大概逆风陌生超常准确无误(三)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阻力:泛指妨碍事物发展或前进的外力。
文中指妨碍蜜蜂运动飞行的空气作用力(风力)。
造句:我们要敢于冲破各种阻力,克服一切困难。
检查: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
造句:周末快要结束了,爸爸像往常一样检查我的作业。
准确无误:形容非常精准,没有误差。
造句:我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大家都很赞赏。
陌生:生疏,不熟悉。
造句:我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并不感到陌生。
超常:超出寻常,超出一般。
造句:这次考试他超常发挥,在全班排名第一。
【重点难点】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做实验的过程,产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蜜蜂有一种神奇的本领,
怎样被发现的呢?我们看看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的实验就明白了。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
法国昆虫学家。
自幼爱好自然,经常观察昆虫和贝类的生活情况。
于
—1907年间将研究所得陆续写出《昆虫记》十卷。
代表作有《昆虫记》
年史》等。
2、蜜蜂凭借什么来辨别方向,认识路线?
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希通过大量研究证明了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
学习建议:自测题体现一定的基础性,又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只有
才会“。
自测题:
学习语录:我学习,我快乐,我努力,我进步。
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课题:蜜蜂主备人:贾德新授课时间:班级:授课教师:本课共需 2 课时,总第课时(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的回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
请同学们看第五自然段。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出示句子:)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能力强?(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词,这是一组关联词,尽管他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的飞回来了。
指导读出重点词。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
(“无论……总是……”)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试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还有三只蜜蜂怎么没有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
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
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本能”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2、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
蜜蜂是利用视觉、嗅觉的功能,依靠地形、地物与太阳位置、偏振光来定位的;面在近处则主要靠颜。
14蜜蜂导学案设计14蜜蜂学生预学案设计14蜜蜂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蜜蜂》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学习本文就是在了解蜜蜂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
片段教学是中年级的重点,所以本课在设计上,重点抓住作者做实验的准备阶段、过程,以及结论的表述几个部分,通过提出“作者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等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品味全文。
采用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式解词,抓住重点词语去品析句子等方式进行文本细读,从而达到体会人物品质的目的。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根据法布尔做的实验的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了解更多关于蜜蜂的知识。
2、搜集一些生活中的本能现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兴趣导入:(出示蜜蜂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板书课文题目:蜜蜂),你对蜜蜂了解多少?说一说。
2、资料介绍:法国有个昆虫学家叫法布尔,他对蜜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
(课件出示法布尔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引入,学生介绍自己对蜜蜂的了解,加强了直观的感受,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同时关注作者,将学生对蜜蜂的兴趣引到本文中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遇到生字新词圈起来,多读几遍。
(结合“备生字新词”进行教学。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教师相机强调重点生字的读音。
“阻”是平舌音;“超”“查”是翘舌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3、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蜜、蜂、辨、阻、跨、括、检、查、确、误、途、陌”等字的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写字的经验,教师相机强调重点生字的字形。
(教师重点强调“辨”是左中右结构;“检”左边是“木”,“木”捺变成点,右边中间不要丢掉“一”;“跨”的最后一笔是竖折折钩,不要多写一“丶”;“阻、陌”的部首耳刀旁是两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