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10.草书知识与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14.70 MB
- 文档页数:20
【考点讲解】书法鉴赏是北京、山西、湖北等地中考的高频考点,近年来每年必考。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
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北京、山西、湖北等地《中考说明》明确提出要求孩子们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还要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学生必须熟悉五大类书体的知识与特点,这是应试的基础和前提。
学生必须掌握五大类书体各自的风格特点,依据试题进行针对性的鉴赏。
书法是反映生命的艺术人的喜怒哀乐这些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书法欣赏即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品评,领略其中蕴含的美。
如果把写字比喻为小学的识字阶段,要求把字写得准确平正的话,那么,书法则是作家将字词构成一篇令人赏心悦目的文章或诗词。
当然,写文章有文章的构成方法和规律,那么,书法作品也有其本身的方法和规律。
简而言之,可以用当代书家白蕉先生的一句话作答:“学习的标准,就可以作为欣赏的标准”。
书体的审美标准主要在“形”与“神”上,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
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力量感指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
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
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
《硬笔书法》PPT优秀课件•硬笔书法概述•硬笔书法基础知识•硬笔楷书技法目录•硬笔行书技法•硬笔草书技法•硬笔书法创作与欣赏01硬笔书法概述硬笔书法的定义与特点定义硬笔书法是指使用硬质笔尖的书写工具(如钢笔、铅笔、圆珠笔等)进行书写的一种艺术形式。
特点硬笔书法具有线条流畅、结构严谨、字形美观等特点。
与软笔书法相比,硬笔书法更注重笔画的精细和结构的准确。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硬质笔尖的书写工具进行书写,如竹笔、木笔等。
古代硬笔近代硬笔现代硬笔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钢笔、铅笔等硬质笔尖的书写工具逐渐普及,硬笔书法也随之发展。
现代硬笔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营养,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
030201硬笔书法的发展历程硬笔书法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硬笔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它通过线条、结构、章法等形式美法则,表现出书写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文化价值硬笔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教育价值学习硬笔书法不仅可以提高书写技能,还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观察力、分析力、创造力等综合素质,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硬笔书法基础知识铅笔、钢笔、圆珠笔、签字笔等硬笔宣纸、毛边纸、元书纸等,要求不洇水、有一定吸水性纸张黑墨水、蓝墨水等,要求流动性好、不易干涸墨水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执笔三指执笔法,拇指和食指捏住笔杆,中指靠在笔杆下方运笔起笔、行笔、收笔,注重轻重缓急、提按顿挫硬笔书法的章法与布局标题、正文、落款等部分要协调统一,整体感强根据内容需要,合理安排字形大小,做到疏密有致行距略大于字距,保持整体美观和易读性根据纸张和墨水的特性,控制墨色浓淡,增强层次感篇章结构字形大小行距字距墨色浓淡03硬笔楷书技法横、竖、撇、捺、点、提、折、钩八种基本笔画及其变化笔画的书写顺序和规则,如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等笔画间的呼应和连贯,以及笔画的轻重缓急和节奏感硬笔楷书的笔画与笔顺常见偏旁部首的书写方法和技巧,如单人旁、双人旁、三点水等偏旁部首与字体的关系,以及偏旁部首在字体中的位置和比例偏旁部首的变形和组合,以及其在字体设计中的创意应用硬笔楷书的偏旁部首字体的间架结构类型和特点,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间架结构与字体整体美感的关系,以及其在字体设计中的重要性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完善。
《书法》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书法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1、前言1.1 课程标准本课程其性质属于艺术门类的知识课,同时,又有工具 课的特点。
作为知识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该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性 质、特点;了解书法历史概况;了解主要书体的艺术特点和书写技法;掌握书法美 学的基础理论,鉴赏书法作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培养感受书法美的敏感,提高书法审美水平。
作为工具课,为未来到幼儿园工作打好基础.。
1.2 设计思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设本课程,本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要求,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性趣,以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实际书写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为目标,教学中以理论结合实践而重实的原则进行,力求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40学时。
2、课程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性 质、特点;了解书法历史概况;了解主要书体的艺术特点和书写技法;掌握书法美 学的基础理论,鉴赏书法作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以培养感受书法美的敏感,提高书法审美水平。
2.1 知识目标通过对《书法》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书法发展简史,以及对书法序号工作任务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学时1书法概述及学习方法了解书法的分类;理解楷行隶草篆的特点,撑握书法学习的方法学会识别楷行隶草篆五种字体22学会识别楷行隶草篆五种字体掌握楷书的运笔法及基本笔画分类掌握楷书基本笔画书写方法43楷书偏旁部首的写法掌握偏旁部首的分类掌握偏旁部首的写法64楷书的结构法掌握楷书的结构法掌握楷书的字体结构65行书的基本笔画与偏旁的写掌握行书的基本笔画分类与偏旁的分类掌握行书的基本笔画与偏旁的写法6常识;熟悉各种字体的特点,撑握书法的学习方法。
2.2 技能目标通过对《书法》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书法的学习方法和楷书、行书的书写技巧,书写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达到写出字好辨认、端正、美观、快速、具有一定的艺术美的程度。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书法的赏析不仅是体会作品点画、结体、章法的匠心与功力,以及师承、流派、风格,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去感受书家的气质,情感,及其审美追求。
书法家靠手和思想来创造,欣赏者靠眼力来挖掘发现作品点画布白中蕴藏的生命与灵魂,是一种再创造。
这种再创造成效取决于欣赏者的知识、修养、阅历,心境诸因素。
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宏观的把握,如气势、神采、布白,又要细微的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等。
欣赏线条质量,从中可以观察出作者创作时的用笔、用墨及其笔法。
其次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
第三是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
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
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实记录,与作者的情感、性格、修养密切相关。
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备,欣赏者就是要领会体势,捕捉神采。
书法艺术风格首先表现在作品独特的整体风貌以及所造成的独特境界,这与书法家的审美取向、艺术气质关系最为密切。
是书法家对艺术个性张扬的结果。
书法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
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风格也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精神风貌。
这也是数千年历史积淀在书法家心灵中的高能反映,体现在线条中的微妙之处,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黑格尔说:"风格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法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出现他个性的一些特点"。
书法虚实美漫谈书法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物,与古代文化思想相映成趣,了解这一点会使我们从另一个度品度书法,加深对书法艺术的体悟。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它以线条为基本表现语言,具有极强的概括性,是虚的体现。
但同时它又以汉字为书写对象,汉字的表意特征使它同时具有实指性,是实的化身。
书法融虚实于一体,兼收古代哲学、文学、音乐、绘画等学科的诸多因素,表达物象更为独特、深邃,更加博大精深。
书法常识⼀、知识点:1.甲⾻⽂: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上⽤于记录占⼘或祭祀活动内容的⽂字。
1899年由王懿荣发现与河南安阳⼩屯村,⼜称为“殷墟⽂字”2.⾦⽂:先秦时期铸造在青铜器上边的⽂字叫做⾦⽂,⼜称为“钟⿍⽂”3.盟书:⼜称“载书” 古代记载盟誓各⽅缔约内容的⽂书材料,多为⽟⽯薄⽚制成,盟书⼀式⼆份,⼀份藏于盟府,⼀份埋⼊地下或沉⼊河⾥,以取信于神⿁。
4.侯马盟书:1965年⼭西侯马晋国遗址出⼟了⼤量盟誓辞⽂⽟⽯⽚,称为“侯马盟书”. 共5000余件。
5.《⽯⿎⽂》:⼜称“猎碣⽂”发现于唐代,西周时期刻在⼗个像⿎形柱⼦上边的⽂字,主要记录王公贵族们出去游猎、⾏乐四⾔的诗。
6.⼩篆:《说⽂解字叙》云:秦始皇帝初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字和者。
(李斯)作(《苍颉篇》)中车府令(赵⾼)作(《爰历篇》),太史(胡⽏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篆,获取省改,所谓“⼩篆”也。
7.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8.裘锡圭著作:《⽂字学概要》9.我国⽯器⽂字系统中最早的代表作《安阳殷墟妇好墓》10.⾦⽂的代表作:《利簋》《⼤盂⿍》《⽑公⿍》《⼩盂⿍》《散⽒盘》《虢(yu)季⼦⽩盘》《墙盘》11.许东汉的经学家、⽂字学家许慎慎著《说⽂解字》,全书共分540部⾸,收字9353个,另有“重⽂”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传为宋代徐铉校订本。
12.说⽂四⼤家:段⽟裁《说⽂解字注》桂馥《说⽂解字义证》王筠《说⽂释例》、《说⽂句读》朱骏声《说⽂通训定声》13.秦汉时期,汉字完成了由(古⽂字)向(今⽂字)的转化。
14.秦代通⾏⽂字的主要书体是:⼩篆(标准官体⽂字)⼤篆(战国遗存⽂字)⾪书(民间通⾏⽂字)三体15.秦⼩篆代表作:《峄⼭刻⽯》《琅琊台刻⽯》《会稽刻⽯》《泰⼭刻⽯》16.秦代⾪书墨迹为标本,当⾸推1975年出⼟于湖北的1100余枚的《云梦睡虎地秦简》17.永字⼋法:侧:(点)勒:(横)啄:(挑)磔:(捺)努:(竖)趯:(钩)策:(提)掠:(撇)18.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第⼆章两汉书法⼀、知识点:1.章草:这种与⾪书同步发展,带有⾪书式的波挑⽤笔的草书,被后⼈称为“章草”2.⾪变:汉字由篆书演变为⾪书的过程。
中国草书(四)傅山《草书孟浩然诗》_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十八首草书赏析《草书孟浩然诗》,明代/清代,傅山,手卷,纸本墨笔,纵28.2厘米,横394.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傅山《草书孟浩然诗》全卷10234x694高清大图《草书孟浩然诗》卷书录唐代诗人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等诗十八首。
全卷凡三接纸,共书114行,此卷书法纵逸奇宕,字与字间不相连属,结字欹正相间,古拙雄健,但笔意相连不断,充分体现了傅山书法艺术之特色,亦是对其书法美学思想作了最好的诠释。
本卷款署“山”,下钤“傅山私印”。
本幅无藏印,具体书写时间不详。
明清书法家傅山《草书孟浩然诗》局部高清大图01 明清书法家傅山《草书孟浩然诗》局部高清大图02《草书孟浩然诗》卷书法纵逸奇宕,字与字间不相连属,结字欹正相间,古拙雄健,但笔意相连不断,充分体现了傅山书法艺术之特色,亦是对其书法美学思想作了最好的诠释。
此卷向被视为傅山草书中的上乘佳作,代表了傅山中晚期行草书的最高艺术水平。
明清书法家傅山《草书孟浩然诗》局部高清大图03明清书法家傅山《草书孟浩然诗》局部高清大图04 明清书法家傅山《草书孟浩然诗》局部高清大图05傅山在书法艺术上主张“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草书孟浩然诗》卷书法纵逸奇宕,字与字间不相连属,结字欹正相间,古拙雄健,但笔意相连不断,充分体现了傅山书法艺术之特色,亦是对其书法美学思想作了最好的诠释。
此卷向被视为傅山草书中的上乘佳作,代表了傅山中、晚期行草书的最高艺术水平。
明清书法家傅山《草书孟浩然诗》局部高清大图06明清书法家傅山《草书孟浩然诗》局部高清大图07明清书法家傅山《草书孟浩然诗》局部高清大图08《草书孟浩然诗》释文: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泼墨泪沾襟。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选修)》编写说明刘恒本教材以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书法的基本原理及主要书体的技法原则为基本内容,力求利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中国的书法艺术形成概括、准确的认识和比较详细的了解,对于常见、常用的隶书、楷书和行书三种书体的书写技法具有基本的理解及实践经验。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简要地掌握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概况、主要书体的基本特征及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风格特点与代表作品;能够运用书法专用概念、术语结合书法作品进行描述、评论或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独立完成隶书、楷书及行书的简单作品创作。
同时,教材还结合每课的具体内容,适当地介绍与书法艺术密切相关的文史知识、历史文物知识及文房四宝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培养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备欣赏和简单分析古今书法作品的基本能力,为今后能够继续深人从事书法学习与书法实践打下基础。
在课程设置与分配上,本教材采取知识介绍与技能训练并重的方式,教材分为3个单元共1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内容是书法文化与书体源流知识,分为5课时。
通过对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的发展演变过程,基本风格特点及相关知识的介绍,并配以大量作品附图,使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获得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书法基本特点、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形成具体的认识,并熟悉书法专用的概念、术语及表述方式。
第1课《汉字与书法文化》本课分三部分:“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主要对汉字早期发展与篆书的各种类型进行介绍;“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介绍书法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法则规范;“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主要介绍书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表现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第2课《隶书源流与赏析》本课分三部分:“隶书的产生”介绍隶书形成过程以及基本特点;“汉代隶书的辉煌”介绍汉隶的成就及主要作品;“隶书的复兴”介绍清代以来隶书的繁荣情况及代表性书法家和作品。
精编初中语文专题辅导资料书法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一)书法内涵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二)书体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燕书(包括燕行)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
1.篆书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
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zhòu)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2.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如《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入《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
汉永寿二年(156年)刻,隶书。
纵227.2厘米,横102.4厘米。
藏山东曲阜孔庙。
无额。
四面刻,均为隶书。
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
碑阴及两侧皆题名。
3.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