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校园植物调查(河北少儿出版社)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节校园植物调查教学设计(一)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是一节以调查活动为主的活动课。
课前教师应对要进行调查的区域内的植物进行周密的考察,对调查区域内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环境和用途等有清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时,可以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完成实地调查活动;第二课时完成资料的分析和整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调查植物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常见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能力目标尝试植物调查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关注身边的植物,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重点:植物调查的一般方法。
难点:植物的调查方法、记录方法和资料整理方法。
四、教学媒体植物调查所需的工具(放大镜、照相机、记录表等)五、课时建议2 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对要调查的区域进行周密的调查,对所要调查的区域中的植物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要充分做好组织纪律、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并对所带物品(包括笔、调查记录表、放大镜等),对所穿的衣物提出要求。
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准备几架照相机,以便真实地记录第一手资料。
课前注意教育学生爱护校园里或调查区域中的植物,不乱采乱摘,更不要乱吃野果等。
教学过程: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对学校或附近的预定调查地点进行调查,可以安排每个小组负责一片区域的调查。
小组长要充分赴起责任,对整个小组的成员的行动做到管理,并组织小组中的成员对校园植物进行调查,填写调查记录表。
小组长还要负责组织学生在调查完成之后将学生领到预定地点集合。
小组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植物如果不认识,可以用相机拍下,或取适当的标本,但不可乱采。
学生集合之后,教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调查所得的资料汇总在一起并妥善保管,以备下一节课应用。
第二课时这节课主要对第一课时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完成对课本后半部分的教学。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调查记录表”的记录进行统计整理,对校园植物进行分类。
分类完成后,可以将学生获得的照片贴在对应植物旁边,做成图文并茂的统计表。
第二节校园植物调查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实地调查课。
“调查”作为一种广义的探究活动,是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一生物学问题进行调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教师应做的就是指导和组织工作。
《校园植物调查》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进行植物的调查活动。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自己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发展。
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植物以及校园植物对环境的不同作用,使学生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
教学难点:调查活动的组织教学。
学生分析(1)有《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具备观察植物、记录植物特征的能力,完全能够完成《植物调查记录表》以及给植物归类的任务。
(2)第一次实地调查活动,学生也许会误认为此类课等于玩,所以一定要明确活动的任务性、科学性、严谨性并且强调活动时的纪律性,组织性和安全性。
设计理念开放式教学:开放的教学空间与时间以及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2、识别校园常见植物,描述其外部形态、功能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并学会给植物分类。
3、举例说明植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技能目标:1 、运用观察的基本方法,观察校园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
2、尝试植物调查的一般方法3、尝试制定校园绿化方案4、尝试交流探究结果。
5、尝试调查报告的编写。
情感性目标:1、体验探索自然奥秘,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同热爱校园,热爱植被,热爱大自然的风尚。
3、养成与人分工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形成集体主义观念。
课时安排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预先进行周密考察对学校内植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和用途有清楚的了解。
2、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调查计划(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探究竟1制定)学生准备:1、提前预习课本24页探究竟1、2,组成小组,每组5人,组长负责制,组员分工(记录员2名、观察员2名、汇报员1名等),制定调查计划(按照探究竟1制定)2、纸、笔、放大镜、太阳帽等3、学生上课提前在操场集合。
七年级生物上冀教版讲学稿第二章第二节校园植物调查师生共用导学稿年级:七年级学科:生物内容:第二节校园植物调查课型:新授时间:2010 年 9 月27日[课前回顾]1、根系分为和,棉花是根系,理由是。
2、完全叶包括、、。
3、茎的基本特征是具有。
植物的_______和________都是茎。
4、将下列植物的食用部分与其所属的器官连接起来。
①萝卜A.茎②洋葱B.叶③土豆C.根[学习目标]1、能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区别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2、说出校园植物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阅读25页小辞典说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的定义。
1、将以下的一些生物分类:银杏、小麦、雪松、迎春、玉米、白菜、紫荆、仙人掌、苔藓、睡莲。
(1)草本植物:。
(2)木本植物:。
乔木灌木。
二、阅读课本25页知识链第一段学习什么是校园植物,并根据生活实际举例,思考这些校园植物生活环境有哪些不同?2、校园植物是指用于、、校园环境的植物。
三、阅读阅读课本25页知识链第一段思考我国植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不同种植物的生活提供了十分有力的自然条件。
3、我国已知的高等植物就有余种,占世界种数的。
四、阅读实际用学习绿色植物的作用,校园绿化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
4、绿色植物有、、、等作用。
[小结][课堂检测]1.下列属于灌木的是()A.雪松B.杨树C.柳树D.紫穗槐2、在调查社区的生物种类时,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正确的做法是()3、我们在对校园生物种类进行调查时,首先要确定:()A、小组和组长B、时间和方案C、范围和顺序D、目的和对象4、在野外调查生物种类时,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边观察边记录;B.将自己喜欢的花草采回家种植;C.看到自己喜欢的花就采摘;D.品尝异果,嗅赏奇花。
5、仙人掌的茎变成肥厚的、富含汁液的肉质茎的原因是()A、抵御动物侵袭B、生长的环境缺水C、生长的环境寒冷D、生长环境阳光太强6、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A. 发现不认识的植物,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 校园的草丛里有一只蟋蟀蹦了出来,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就不用把它记录下来了C. 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 小明发现一只老鼠,虽然它是人类的敌人,但是还是把它记录下来了。
教材分析木节内容是实地调杏课「调杏”作为一种广义的探究活动,是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至I」大白然或社会屮去,就某一生物学问题进行调杏,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教师应做的就是指导和组织I「作。
《校园植物调杳》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甲进行植物的调查活动。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放手让学生白己组织安排、H己制定计划、分工合作, 使学生的白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发展。
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植物以及校园植物对环境的不同作用,使学生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点:调杳的一般方法和调杳的实施,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调杳结果的表达与交流。
教学难点:调杳活动的纟FI织教学。
学生分析(1) 有《在实验室甲观察植物》的基础知识,学生U经具备观察植物、记录植物特征的能力,完全能够完成《植物调杏记录表》以及给植物归类的任务。
(2) 第一次实地调杏活动,学生也许会误认为此类课等于玩,所以一定要明确活动的任务性、科学性、严谨性并且强调活动时的纪律性,组织性和安全性。
设计理念开放式教学:开放的教学空间与时间以及教学内容让学生白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调杏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调杏记录。
2、识别校园常见植物,描述其外部形态、功能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并学会给植物分类。
3、举例说明植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技能目标:1、运用观察的基木方法,观察校园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
2、尝试植物调杏的一般方法3>尝试制定校园绿化方案4、尝试交流探究结果。
5、尝试调杏报告的编写。
情感性目标:1、体验探索EI然奥秘,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同热爱校园,热爱植被,热爱大自然的风尚。
3>养成与人分工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形成集体主义观念。
课时安排二课时木节由于内容较多,可安排2课时完成。
课前先让小组预习,提前制定调杏计划(调杏目的、调杏场所、调杏路线、调杏小纟fl的人员分工)。
第一课时用大约二分钟说明调杏注意事项,然示在校园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杏,按照课木24页《植物调杏记录表》完成调查记录;第二课时,各小纟R完成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各小组进行交流、老师、同学给予评价。
《校园植物调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内的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校园植物的基本分类和特征。
2. 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
3. 调查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 校园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 调查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 植物分类的依据和识别。
2. 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植物标本或图片。
2. 学生准备调查表格和记录工具。
3. 校园地图或指南。
第一章:校园植物概述1.1 介绍校园植物的定义和作用1.2 讲解植物的基本分类和特征1.3 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内的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第二章: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2.1 讲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对植物的影响2.2 分析不同植物适应性的原因2.3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校园内的植物生长环境和适应性第三章:调查方法和技巧3.1 介绍植物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2 讲解调查技巧和注意事项3.3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调查实践第四章:植物标本的制作和观察4.1 讲解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4.2 组织学生制作校园植物标本4.3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标本的特征第五章: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5.1 讲解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5.2 组织学生整理和分析校园植物调查数据5.3 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提出改进建议六、校园植物调查的实施6.1 讲解调查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6.2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校园植物调查6.3 引导学生记录和整理调查数据七、植物保护意识的教育7.1 讲解植物保护的重要性7.2 分析校园植物保护的现状和问题7.3 引导学生提出保护校园植物的建议和措施八、调查结果的展示和分享8.1 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的展示8.2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8.3 总结调查结果并进行点评九、校园植物保护活动的策划9.1 讲解活动策划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9.2 引导学生策划校园植物保护活动9.3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实施和总结十、总结与反思10.1 总结校园植物调查的过程和成果10.2 引导学生反思调查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方向10.3 提出对校园植物保护的长期关注和参与的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如何设定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校园植物调查》教案生物:2.2(冀教版七年级上)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实地调查课。
“调查”作为一种广义的探究活动,是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一生物学问题进行调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教师应做的就是指导和组织工作。
《校园植物调查》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进行植物的调查活动。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自己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发展。
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植物以及校园植物对环境的不同作用,使学生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点:调查的一般方法和调查的实施,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的表达与交流。
教学难点:调查活动的组织教学。
学生分析(1)有《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具备观察植物、记录植物特征的能力,完全能够完成《植物调查记录表》以及给植物归类的任务。
(2)第一次实地调查活动,学生也许会误认为此类课等于玩,所以一定要明确活动的任务性、科学性、严谨性并且强调活动时的纪律性,组织性和安全性。
设计理念开放式教学:开放的教学空间与时间以及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2、识别校园常见植物,描述其外部形态、功能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并学会给植物分类。
3、举例说明植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技能目标:1、运用观察的基本方法,观察校园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
2、尝试植物调查的一般方法3、尝试制定校园绿化方案4、尝试交流探究结果。
5、尝试调查报告的编写。
情感性目标:1、体验探索自然奥秘,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同热爱校园,热爱植被,热爱大自然的风尚。
3、养成与人分工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形成集体主义观念。
课时安排二课时本节由于内容较多,可安排2课时完成。
课前先让小组预习,提前制定调查计划(调查目的、调查场所、调查路线、调查小组的人员分工)。
第一节校园植物调查习题精选(一)
1.我国生长着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绿色植物,因为( )
A.人工引种了大量稀有植物
B.我国土地辽阔,气候、土壤条件多样
C.近年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的
D.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造成的
2.校园植物能减少沙尘飞扬,下列不是植物能够降尘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 )
A.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
B.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
C.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D.叶表面生有大量的气孔
3.几位同学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了调查,在进行分类时产生了分歧,请你帮他们正确分类。
法国梧桐(悬铃木)、柳树、毛白杨、月季、龙爪槐、雪松、美人蕉、牵牛花、莲、丁香、白茅(茅草)、菊花、紫荆、马尾松、水葫芦、迎春、狗尾草
(1)校园内的这些植物中,草本植物有种,木本植物种;
(2)属于草本植物的是;
(3)属于灌木的是;
(4)属于乔木的是。
答案:
1.B
2.D
3.
(1)7、10
(2)美人蕉、牵牛花、莲、白茅(茅草)、水葫芦、狗尾草、菊花
(3)迎春、月季、丁香、紫荆
(4)法国梧桐(悬铃木)、柳树、毛白杨、龙爪槐、雪松、马尾松。
《校园植物调查》教案生物:22(冀教版七年级上)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实地调查。
“调查”作为一种广义的探究活动,是通过让学生走出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一生物学问题进行调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教师应做的就是指导和组织工作。
《校园植物调查》是让学生走出堂,在校园里进行植物的调查活动。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自己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发展。
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植物以及校园植物对环境的不同作用,使学生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点:调查的一般方法和调查的实施,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的表达与交流。
教学难点:调查活动的组织教学。
学生分析(1)有《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具备观察植物、记录植物特征的能力,完全能够完成《植物调查记录表》以及给植物归类的任务。
(2)第一次实地调查活动,学生也许会误认为此类等于玩,所以一定要明确活动的任务性、科学性、严谨性并且强调活动时的纪律性,组织性和安全性。
设计理念开放式教学:开放的教学空间与时间以及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2、识别校园常见植物,描述其外部形态、功能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并学会给植物分类。
3、举例说明植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技能目标:1、运用观察的基本方法,观察校园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
2、尝试植物调查的一般方法3、尝试制定校园绿化方案4、尝试交流探究结果。
、尝试调查报告的编写。
情感性目标:1、体验探索自然奥秘,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同热爱校园,热爱植被,热爱大自然的风尚。
3、养成与人分工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形成集体主义观念。
时安排二时本节由于内容较多,可安排2时完成。
前先让小组预习,提前制定调查计划(调查目的、调查场所、调查路线、调查小组的人员分工)。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第二节《校园植物调查》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学科生物主备教师复备教师课题第二节校园植物调查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
本节课主旨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进行植物调查活动。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分工合作,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锻炼。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通过之前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制定调查方案,掌握调查方法,具备观察植物特征的能力。
但毕竟是第一次实地调查活动,所以一定要明确活动的任务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别校园常见植物,描述其外部形态功能以及生活环境,并学会给植物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尝试交流探究结果并填写调查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验探索自然奥秘,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同热爱校园,热爱植被,热爱大自然的风尚。
3、养成与人分工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形成集体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难点:识别校园常见植物,描述其外部形态功能以及活环境,学会给植物分类。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2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教师出示多张本校校园植物图片。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植物熟悉吗?那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来自于哪里吗?学生欣赏。
熟悉。
咱们学校!通过欣赏图片,引发学生对校园植物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次调查活动的任务。
通过实地调查,使学生的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锻炼,并且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生物科学素养。
通过交流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归纳总结等能力。
通过此活动,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植物,进行实地调查。
同学们观察的都特别认真,那么现在我们就将成果展示一下。
七年级生物上册《校园植物观察》复习资料冀教版校园植物观察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实地调查。
“调查”作为一种广义的探究活动,是通过让学生走出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一生物学问题进行调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教师应做的就是指导和组织工作。
《校园植物调查》是让学生走出堂,在校园里进行植物的调查活动。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自己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发展。
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植物以及校园植物对环境的不同作用,使学生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点:调查的一般方法和调查的实施,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的表达与交流。
教学难点:调查活动的组织教学。
学生分析(1)有《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具备观察植物、记录植物特征的能力,完全能够完成《植物调查记录表》以及给植物归类的任务。
(2)第一次实地调查活动,学生也许会误认为此类等于玩,所以一定要明确活动的任务性、科学性、严谨性并且强调活动时的纪律性,组织性和安全性。
设计理念开放式教学:开放的教学空间与时间以及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2、识别校园常见植物,描述其外部形态、功能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并学会给植物分类。
3、举例说明植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技能目标:1、运用观察的基本方法,观察校园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
2、尝试植物调查的一般方法3、尝试制定校园绿化方案4、尝试交流探究结果。
、尝试调查报告的编写。
情感性目标:1、体验探索自然奥秘,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同热爱校园,热爱植被,热爱大自然的风尚。
3、养成与人分工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形成集体主义观念。
时安排二时本节由于内容较多,可安排2时完成。
前先让小组预习,提前制定调查计划(调查目的、调查场所、调查路线、调查小组的人员分工)。
第二节校园植物调查习题精选(二)
1.我国的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据统计,已知的高等植物就有余种,占世界种数的。
2.不同的植物生活的环境不同,睡莲长在,仙人掌生活在的环境,苔藓生活在的环境中。
3.校园植物不仅给校园带来了绿色和生机,还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清洁、幽静的学习环境,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具有、、、等作用。
4.下列不属于乔木的是 ( )
A.雪松
B.杨树
C.紫荆
D.梧桐
5.下列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
A.玉米
B.小麦
C.柳树
D.狗尾草
6.判断题
调查过程中,可记录也可不记录。
( )
7.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错误的是 (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D.生物生存在固定的环境中
8.在对校园植物调查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本地区环境及气候特点,你认为校园的绿化有哪些不足之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达成一致意见,向学校提出建设性意见。
答案1.3万 1/10
2.水中干旱阴湿
3.吸尘消声杀菌调节空气湿度4.C
5.C
6.×
7.D
8.(略)。
精编精练1.调查是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再进行调查时,首先要制定,然后进行有序的调查,并注意做好。
2.绿色植物具有、、、调节空气等作用。
校园植物给校园带来了绿色和新鲜的空气,为我们营造了、、、的学习环境。
3.在木本植物中,主干明显而、植株的是乔木;无明显,植株的是灌木。
4.在校园中种植的植物要具有哪些特点()A.形态优美B.颜色鲜艳C.好管理、易成活D.以上都是5.下列植物属于乔木的是()A.月季B.龙爪槐C.紫荆D.杨树6.下列植物不.属于..木本植物的是()A.棉花B.冬青C.白杨树D.垂柳7.下列植物属于灌木的是()A.冬青B.玉米C.大豆D.国槐8.对校园中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时,正确的查记录的态度应该是()A.只记录自己熟悉的生物B.只记录自己不熟悉的生物C.只记录自己喜欢的生物D.如实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生物9.下列各项不属于制定调查方案时应注意的问题的是()A.确定调查目的B.确定条查路线C.应对调查中的突发事件D.设计调查记录表10.在校园进行植物调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A.不要随便攀爬植物B.不要随便伤害校园中的各种生物C.要如实的进行记录D.A、B、C三项都是11.在对周围的植物进行调查时,我们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计划。
请你订一份田野植物调查方案。
参考答案中考真题篇能力提高篇1.调查计划调查记录2.吸尘杀菌消声清洁幽静优美温馨3.直立高大主干矮小4.C5.D6.A7.A8.D9.C 10.D 11.略(合理即可)。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校园植物观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校园植物观察》是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一篇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如何在校园中进行植物观察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观察植物的重要性和好处。
通过这篇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对植物的兴趣,并了解植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掌握进行植物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整理植物观察结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爱护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进行植物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植物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回顾学生对植物的基本认识,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特点和重要性。
•引导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吗?–植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们平时有没有观察过校园中的植物?2. 新课讲解(10分钟)通过课件和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以及进行植物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植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有机体为绿色,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具有细胞壁等。
•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植株成熟等。
•进行植物观察的方法和步骤:1.选择观察对象。
2.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
3.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
4.记录观察结果。
3. 学生实践操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植物进行观察,并按照讲解中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践操作。
老师可以亲自指导部分小组进行操作,并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15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向全班分享他们观察的植物和记录的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观察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5. 植物观察报告撰写(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撰写一份植物观察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观察日期和地点•观察对象的名称和特征描述•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相关观察结果•学生对这次植物观察的感受和体会6. 总结和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对这次植物观察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植物观察有哪些重要的意义?五、课堂延伸1. 植物观察展示活动可以在学校内举办植物观察展示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植物观察结果和报告展示出来,加深同学们对植物观察的理解和兴趣。
科目
生物课题校园植物调查课时1课时主备人赵海霞
个案或定案定案课型新授
授课时
间
审核人
一:学习目标
1、说出调查植物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常见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二:重点、难点
植物调查的一般方法。
植物的调查方法、记录方法、资料整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校园里,生长着许多花草树木,同学们漫步于美丽的校园中,看到各种鲜花树木,一定会心旷神怡。
在这美丽的校园里,到底生长着多少种植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调查一下。
二:自学指导
1、分组制定调查计划
(1)分组
全班同学以4~5人为一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负责调查中的组织工作。
(2)制定计划
包括调查范围、路线、方法等。
2、调查过程
(1)编号
每发现一种植物,要先编号。
(2)观察
仔细观察植物的茎、叶、花、果实等的主要特征,并按照表格的要求进行记录。
注意在进行校园植物调查时,不仅要注意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还要注意植物的生活环境。
3、统计整理
学生自读小辞典。
参照小辞典,将调查到的植物进行统计整理。
草本植物:---------------------------共----------种。
木本植物:---------------------------共----------种。
乔木:---------------------------------共----------种。
灌木:---------------------------------共----------种。
教师:请各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调查情况。
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各种植物在校园绿化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吸尘、杀菌、消声、调节空气湿度等作用。
教师:展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教师: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不同植物的生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自然条件。
因此,我国的植物种类繁多,植物资源丰富。
据统计,已知的高等植物种类就有3万余种,占世界种数的1/10。
教师:展示多种多样的校园植物图片。
问题:回忆此次调查的过程,写出调查的基本步骤。
宁晋六中(晶龙中学)教学设计
巩固练习
1、下列几类植物,不适合作为校园植物的是()
A.乔木
B.灌木C草本植物D苔藓
2、下列植物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A.玉米B小麦C杨树D狗尾草
3、以下关于草本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茎内木质部不发达
B 木质化细胞少C、小麦、玉米、狗尾草等是草本植物D、茎内木质部发达
4、下列植物属于乔木的是()
A.紫荆B迎春 C.杨树D紫穗槐
5、下列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草本植物植株数量最多
B.乔木在各类植物中最高大
C.灌木用处不大D植树、种草有利于生态环境
6、连线
A.仙人球a水中
B睡莲b干旱环境
C.苔藓c一般环境
D.雪松d潮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