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时代的来临与图书馆服务
- 格式:pdf
- 大小:91.77 KB
- 文档页数:2
图书馆的移动服务与应用图书馆的移动服务与应用,是现代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方向,它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阅读和信息服务。
以下是一篇关于图书馆移动服务与应用的简短作文。
---**图书馆移动服务与应用:开启阅读新纪元**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图书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架和阅览室,而是将服务延伸到了移动设备上。
图书馆的移动服务与应用,正逐渐成为连接读者与知识海洋的桥梁。
首先,移动图书馆应用使得读者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的资源。
无论是在家中、在通勤路上,还是在公园的长椅上,只需轻触屏幕,即可浏览电子书籍、期刊和论文。
这种便捷性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灵活性和效率。
其次,个性化推荐系统是移动图书馆应用的一大亮点。
通过分析用户的阅读历史和偏好,应用能够智能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这种智能服务不仅节省了读者寻找资源的时间,也提高了阅读的针对性和深度。
再者,移动图书馆还提供了互动性强的社区功能。
读者可以在应用内参与讨论、分享阅读心得,甚至与作者或其他专家进行在线交流。
这种社交元素的加入,让阅读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最后,移动图书馆还具备了辅助学习的功能。
例如,应用内置的笔记功能可以帮助读者记录阅读过程中的灵感和思考,而语音朗读功能则可以在眼睛疲劳时,让耳朵继续享受阅读的乐趣。
总之,图书馆的移动服务与应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我们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
它不仅让知识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也让阅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篇作文简要介绍了图书馆移动服务与应用的几大特点,包括随时随地的访问、个性化推荐、社区互动以及辅助学习功能,展现了移动图书馆在现代信息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公共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浙江省淳安县图书馆 余韶军 陈华东【摘要】移动阅读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快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模式,为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
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要借鉴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经验,认识到图书馆的专业是通过收集、整理资源来满足读者需求,而不是代替出版社生产资源。
要从数字资源跨时空、网络化特性出发,加强区域间图书馆协作,在区域内建有统一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和客户终端使用软件,利用移动互联网,让读者便捷搜索区域内各类资源,让图书馆适应资源的数字化、移动化趋势。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移动阅读;数字资源今天,移动阅读不再是一个概念,一种时尚,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阅读方式。
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日益影响着人们学习、生活,也许是今后最主要的获取资源方式之一。
1.概念移动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模式,是指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利用可移动电子阅读设备进行信息阅读,如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纸书等数码产品,实现资源可实时在线更新的阅读方式,简单说,就是利用了资源数字化和资源传输网络化的阅读方式,移动阅读与互联网技术和资源数字化技术息息相关。
移动阅读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认同。
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以网络销售图书起家,它研制的使用kindle的电子书销量2010年在美国首次超过纸质图书,成为电子书成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Kindle是专门为阅读设计的,而以苹果公司Iphone、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阅读功能并不是主要功能,但现在无论是苹果系统还是安卓系统,都能提供很好的阅读功能。
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迅速热销,移动阅读软件日新月异,庞大的用户群无意中将移动阅读带入了一个新天地,使移动阅读成了今天图书馆人不能回避的话题。
图书馆如何面对移动阅读?图书馆如何适应阅读移动化?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图书馆人思考。
2.矛盾从亚马逊2012年年中提供的数据看,纸质图书虽还在增长,但电子图书增长更快一点,显示出电子图书美好的前景[1]。
网络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和对策网络时代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图书馆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网络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和对策。
一、数字化服务的发展趋势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在读者服务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尝试和改革。
数字化服务逐渐成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呈现出以下趋势:1. 资源数字化:图书馆已经开始将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在线阅读、下载等服务。
2. 电子书借阅:借助电子书平台,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3. 学术资源共享:图书馆通过建立学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更多的学术资源给读者,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针对这些趋势,图书馆应采取以下对策:1. 积极开展数字化工作,将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数字图书馆,提供更多的数字化服务。
2. 加强与电子书平台的合作,优化电子书借阅流程,提高读者的使用体验。
3. 积极参与学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学术资源,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二、个性化服务的发展趋势在网络时代,图书馆读者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图书馆读者服务逐渐向个性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定制化读者推荐:图书馆通过分析读者的阅读历史和借阅记录,为读者推荐适合他们的图书和文献资源。
2. 个性化培训服务: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图书馆培训,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
3. 定制化服务方案: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包括学习辅导、学术咨询等。
三、社交化服务的发展趋势社交化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图书馆读者服务也不例外。
社交化服务是指借助社交媒体等平台,图书馆与读者进行互动和交流。
发展趋势如下:1. 在线社交平台建设:图书馆通过建立自己的在线社交平台,与读者进行在线互动,分享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信息。
碎片化阅读泛化时代图书馆的对策在碎片化阅读泛化时代,图书馆需做出相应对策。
碎片化阅读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断断续续、零散的时间进行阅读,而泛化时代则意味着信息爆炸和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
面对这些挑战,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强化数字化资源建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资源正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图书馆应该加大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力度,将纸质图书转化成电子书籍,建立起相应的在线资源平台。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供更便捷的阅读方式,另一方面也能满足碎片化阅读的需求。
2. 推广移动图书馆服务:在碎片化阅读时代,人们难以抽出长时间进行阅读,因此移动图书馆服务可以极大地方便用户。
图书馆可以开发移动应用程序,让用户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随时随地进行借阅和阅读。
此外,还可以与社交媒体平台合作,通过微信、微博等传播图书资讯,吸引更多人参与阅读。
3. 强化阅读推广活动:在碎片化阅读泛化时代,人们更需要一种引导和推荐的机制。
图书馆可以组织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推荐优秀图书和相关资源。
例如举办读书分享会、邀请作家讲座、举办线上线下读书活动等,以引导读者产生持续阅读的兴趣。
4. 个性化推荐系统: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可以引入个性化推荐系统。
该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兴趣爱好和借阅记录等信息,推荐适合用户的图书和资源。
通过个性化推荐,可以提高用户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增加阅读的持续性。
5. 加强合作与联动:在碎片化阅读泛化时代,任何一个机构单打独斗难以应对变化。
图书馆应积极与各类机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可以与学校、社区、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阅读推广和资源共享活动。
此外,图书馆还可以与其他文化机构合作,举办联合展览、讲座等活动,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碎片化阅读泛化时代,图书馆需要顺应潮流,积极调整服务模式,在数字化资源建设、移动图书馆服务、阅读推广活动、个性化推荐系统和合作与联动等方面做出相应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优化策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人们获取信息,阅读图书的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
图书馆作为传统的阅读场所,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推广和优化阅读服务,成为当前图书馆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现状和挑战入手,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图书馆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
一、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和挑战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和阅读图书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阅读方式受到冲击。
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来获取信息,而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方式逐渐受到冲击。
这使得图书馆的传统馆藏和阅读服务面临一定的挑战。
2. 阅读需求和方式多样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阅读的需求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除了传统的纸质书籍外,电子书、在线期刊、数字资源等新型阅读方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阅读的重要途径。
3. 阅读推广难度加大。
在传统时代,图书馆主要通过展览、讲座、读书会等方式进行阅读推广,而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手段进行阅读推广成为了一个难题。
二、优化策略针对图书馆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推广现状和挑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 创新阅读推广内容和形式。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手段,创新阅读推广的内容和形式,包括举办在线讲座、举办网络读书会、推出线上阅读推广活动等,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
3. 构建和优化图书馆移动端服务。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和阅读图书。
图书馆可以通过构建和优化移动端服务,推出图书馆APP、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端阅读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体验。
4. 强化社区阅读推广。
图书馆可以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开展社区阅读推广活动,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扩大阅读群体。
5. 创新阅读推广合作模式。
图书馆可以与学校、出版社、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举办阅读推广活动,共享资源,提高推广效果。
价值工程0引言知识的载体从最初的泥版、甲骨和青铜器,到后来的竹简、绢帛,直到纸的发明,知识一直是通过这些固化的载体在传播[1]。
以纸为知识载体的纸质书籍,较其他固化载体有了革命性的飞跃,目前,以纸张为载体的印刷型文献任然占据着我国图书馆藏书的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移动阅读时代即将到来,这种以电子化、数字化的方式保存和传播知识的形式把知识从固化的载体中解放出来,必将给图书馆的发展进程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1移动阅读的崛起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 在美国诞生。
它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
然而和现在的计算机相比,它的运算能力还不如一些高级袖珍计算器。
从ENIAC 诞生至今已过去65年,在这期间,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首先是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继而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处理器和存贮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数量越来越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贮容量不断增加。
知识载体突破了纸质范围,开始向屏幕扩展,出现了诸如:便携式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手机、平板电脑等众多类型的移动终端。
小型化、轻型化、大存贮容量的移动终端的出现是移动阅读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像《辞海》这样笨重的书籍,以前只能放在书橱里,将来也可以轻松地纳入自己的“电子图书馆”中,随身携带,实现移动阅读。
今天137克的apple4S 手机的功能比65年前的30吨重的庞然大物不知要强多少倍。
在移动终端不断发展的同时,与其配套的文本的电子化也日益成熟和普及。
亚马逊、谷歌和苹果等公司纷纷开通各自的电子书店,电子书籍越来越丰富[2]。
早在2009年,亚马逊就宣布其网站上的电子书销量首次超过了纸质书。
最新调查表明,2011年,美国成年人每天花在移动终端上的时间为65分钟,2009年则为39分钟;花在印刷媒体上的时间为44分钟,而2009年则为55分钟,两年时间,情势发生了逆转。
众多信息技术企业也纷纷加入到数字资源建设的行列中,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更是吸引了方正、英特尔、微软、IBM 等国内外IT 公司的目光[3]。
这说明,移动阅读正在崛起,并拥有强劲的发展潜力。
此外,随着网络与数字技术深入生活,人们的阅读行为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上网看新闻、看小说等都是阅读行为,网络聊天、发微博的过程中亦会产生阅读行为。
现在只要有适配的电子内容,就可以在上述移动终端上得到这些阅读服务。
即便暂时离开了网络,还能通过购买数字产品,在移动终端上进行文化消费,并且内容比传统方式更加丰富。
比如有一本叫做《昆曲》的电子书,如果想查昆曲的资料,我们既可以看到昆曲的各种文字资料,同时还可以听———————————————————————作者简介:徐建国(1981-),男,江苏南京人,扬州大学本科,南京图书馆职工,助理馆员。
移动阅读时代的来临与图书馆服务The Coming of the Mobile Reading Times and the Library Service徐建国Xu Jianguo(南京图书馆,南京210002)(Nanjing Library ,Nanjing 210002,China )摘要:文章介绍了移动阅读的发展及技术应用,预言“移动阅读时代”一定会到来,并将对传统图书馆带来深刻变革。
“移动阅读时代”必将赋予图书馆全新的内涵,全新的功能和革命性的服务方式和工作方式,“云端阅读”、“终端下载阅读”很可能成为“移动阅读时代”新的阅读形式。
文章旨在引起国内图书馆界同行的研究兴趣,积极应对“移动阅读时代”的来临给图书馆可能带来的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reading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technology,and predicts that the mobile reading times will come and influence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deeply.The mobile reading will fresh the meaning of the library and the type of service.The "cloud reading"and the "terminal download reading"may be the new types of reading.This paper aims to provoke the interests of our colleagues in the libraries and settles the problems which the mobile reading may bring to the library.关键词:知识载体;移动阅读;图书馆Key words:knowledge carrier ;mobile reading ;library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4-0284-02班组长的考核权和奖金分配权,增强班组长的行为能力和分配的公正性。
4.2通过制定出班组成员认可的公平、公正、公开的激励考核奖励办法,建立起长效激励机制、方法和手段,对个人创新、技能学习、绩效完成等方面进行考核评比。
“芯心”物流维修班就在班建活动开展中,定期评选安全之星、学习之星、创新之星等优秀员工,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激发了班组成员的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5要搭建适合班组的创新平台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班组创新建设,要以“原创是创新、学习是创新、应用是创新”的思想为指引,加强对员工的创新能力培训,提升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班组要围绕难点和热点问题,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金点子、QC 小组、创新课题攻关、“五小”(小改进、小发明、小设计、小建议、小革新)和降本增效等创新活动,积极导入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彰显班组管理特色。
6要不断巩固班组建设成果企业基层班组在开展班建活动过程中,还应当充分认识加强班组建设的重大意义,按照“五化五强”———“制度规范化,执行力强;竞赛指标化,战斗力强;技能复合化,创新力强;管理精细化,竞争力强;作风民主化,凝聚力强”的班组建设要求,同时结合班组实际情况,找出班组建设中需要持续改进的地方,抓住根本,突出重点,着眼长远,扎实推进班组建设工作,不断构建具有自身班组特色的班组管理方式。
班组建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
班组建设要以班组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从“建立健全班组管理制度,打造优秀班组队伍,营造良好班组文化,建立有效班组激励机制,搭建班组创新平台,巩固班组建设成果”等六个方面来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强力打造一个业务技能水平到“芯“、服务用”心“的技能、素质双过硬的基层维修班组。
参考文献:[1]王瑞祥.现代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M].2007,12.[2]张宇飞,李艳琴.创建学习型班组打造“六型”员工队伍[J].现代班组,2009,05.[3]雷振德.班组管理与企业文化[M].2010,8.[4]四川省总工会关于在全省开展争创“五化五强”班组活动的通知[R].2011,05.·284·Value Engineering 到昆曲、看到艺术家的表演。
移动阅读先进的语音功能,是它受欢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4]。
网络与数字技术几乎涵盖了阅读、电影、音乐等所有传统文化消费领域。
因此,网络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引发了包括移动阅读在内的屏幕文化的崛起,另一方面也可能影响到大众的纸面阅读。
2“移动阅读时代”的图书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一般需要读者来到图书馆,接受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如借书、还书、咨询等,这是一种读者在图书馆里的面对面的服务。
随着影响电子图书发展的各项技术瓶颈的突破,电子书必将风行,移动阅读时代必将来临。
读者不需要来到图书馆,不直接面对工作人员,就可以得到图书馆的大部分、主要的服务,读者获得文献信息,更多的依赖于信息技术和网络。
“云端阅读”、“云端咨询”、“终端下载阅读”、“手机图书馆”等概念将进一步丰富“移动阅读时代”图书馆的内涵、存在形式和服务方式。
在国外,云计算技术已经在图书馆服务中得到应用。
2009年,总部位于美国的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推出云计算服务———“Web 级协作型图书馆管理服务”,将世界上一万多个图书馆的馆藏和服务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全球图书馆知识库,用户只需通过一次检索,就可以得到所有图书馆的信息。
在移动阅读时代,图书馆服务功能、服务手段、评价体系将会发生巨大变革。
图书馆的藏书规模,不在取决于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不在受制于时间和空间。
一个小小的终端服务器能够存储上百万图书,大量用来运营馆舍和运输纸质书籍的资金可以用来改善和拓展图书馆的数字服务功能,图书馆可以真正实现24小时开放,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利用。
即使像古地图、古籍等难以出借和阅览的馆藏资料,也可以通过电子数据化处理,在移动终端显示屏上放大或缩小,随心所欲地阅览。
在移动阅读时代,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足够丰富多彩的数字资源和服务,源源不断的提供新的“货源”,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增加购买数字资源的经费。
或通过不断数字化原有纸质馆藏来实现。
同时增加公共网络接口,供读者在线阅读或下载到移动终端上。
在藏书方面,对纸质书来说是防止纸张腐烂、虫蛀等损伤,而对电子图书来说,是防止存储介质的划伤、失效或受到病毒的攻击。
移动阅读时代的来临,要求图书馆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这种变革必然会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图书馆应加强馆员队伍的建设,使图书馆人才资源得到良好的配置,不但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从事图书馆工作,同时需要对现有的工作人员加强继续教育,尤其是计算机知识、外语水平、网络检索技术的培训教育,以满足大众在移动阅读时代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更高需求。
3结束语考虑到人们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大部分老读者的阅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以及大众的知识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要使他们转向移动阅读,尚待时日。
同时,绝大部分的人类文化知识遗产乃是以纸质书籍的形式保存着,在可见的未来,它们依然是图书馆的重要馆藏。
因此,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图书馆将是有形的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的有机结合体。
但是,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移动阅读时代一定会到来。
那时,人们并不关心图书馆外表展现的物理空间,而更看重图书馆能够提供怎样及时、准确和多样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