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与病例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3.62 MB
- 文档页数:91
第13章月经失调患者的护理第一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人的护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由内、外因的影响,引起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的释放或相互调控异常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与全身及内生殖器官本身的器质性病变无关。
功血可分为排卵性功血和无排卵性功血。
无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青春期与绝经过渡期妇女。
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与卵巢间尚未建立稳定的协调关系;绝经过渡期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剩余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反应低下,不能发育成熟而无排卵。
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
常见有两种类型:黄体功能不足与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考点一:病因应激、恐惧、忧伤、精神紧张、气候和环境改变,过度劳累和某些疾病等因素通过大脑皮质和神经递质,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调节异常。
长期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及代谢紊乱也可影响激素的合成、转运和代谢,而导致月经异常或持续无排卵。
☞考点二:临床表现(一)无排卵性功血1.不规则的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
2.月经淋漓不净,经量过多,可出现贫血。
3.经期无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
(二)有排卵性功血1.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或月经周期正常,而经期延长。
2.生育年龄妇女可出现不孕或在孕早期流产。
☞考点三:治疗要点(一)无排卵性功血1.支持治疗加强营养,保证休息,防止感染,纠正贫血。
2.药物治疗(1)青春期病人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促使卵巢排卵为原则。
(2)绝经过渡期病人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减少经血量、防止子宫内膜恶变为原则。
3.手术治疗刮宫术、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切除。
(二)有排卵性功血1.促进卵泡发育,刺激黄体功能和黄体功能替代。
常用雌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黄体酮。
2.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促进黄体萎缩。
常用孕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考点四:辅助检查1.妇科检查盆腔检查无器质性病灶发现2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
通过诊刮达到止血及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的目的。
第十五章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无全身及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功血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精神紧张、环境、气候骤变、过度劳累等,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调节,使卵巢功能失调,引起月经失调。
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及代谢紊乱也可影响激素的合成、转运和代谢,而导致月经异常。
(一)无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青春期与绝经过渡期妇女。
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间的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无正常月经周期中血LH高峰形成,导致卵巢不能排卵;绝经过渡期妇女则因卵巢功能衰退,剩余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反应低下,不能发育成熟而无排卵。
无排卵性功血发生在雌激素分泌量多,由于缺乏黄体酮对抗,子宫内膜不受限制地增生,却无致密坚固的间质支持,致使此种组织脆弱,易自发破溃出血;流血时间长、流血量多且不易自止。
(二)排卵性功血二、临床表现1.无排卵性功血最常见症状是不规则子宫出血,其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三乱)。
根据异常子宫出血特点分为①月经过多:周期规则,经期大于7日或经量多于80ml;②经量过多:周期规则,经期正常,但经量过多;③子宫不规则过多出血: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过多;④子宫不规则出血:周期不规则,经期可延长而经量不太多。
2.有排卵性功血三、辅助检查1.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2.基础体温测定是测定排卵简单易行的方法。
3.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
通过诊刮达到止血及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的目的。
4.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内有无赘生物、子宫内膜厚度等。
5.宫腔镜检查可直视病变部位取活检以诊断子宫腔病变。
6.宫颈黏液结晶检查经前出现羊齿植物叶状结晶者提示无排卵。
7.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可了解有无排卵及雌激素水平。
8.激素测定经前测定血清黄体酮值,若在卵泡期水平为无排卵。
四、治疗原则>>无排卵性功血的青春期及生育期病人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目的。
一、选择题1.女性围绝经期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症状的原因是( C )A.下丘脑功能衰退B.垂体功能衰退C.卵巢功能衰退D.子宫功能衰退E.肾上腺功能衰退2.导致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病因不包括( C )A.精神紧张B.营养不良C.子宫肌瘤D.过度疲劳E.气候骤变3.席汉综合征引起的闭经可称为( B )A.下丘脑性闭经B.垂体性闭经C.卵巢性闭经D.子宫性闭经E.原发性闭经4.引起功血的原因是(E )A.精神紧张、恐惧B.环境、气候骤变C.过度劳累D.严重贫血、营养不良E.以上都对5.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原则是( D )A.止血、减少月经量B.减少月经量、调整周期C.调整垂体和性腺功能D.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E.止血、防止子宫内膜病变6.下来不属于原发性闭经的是( A )A.年龄超过10岁,第二性征尚未发育且无月经来潮者B.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尚未发育且无月经来潮者C.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尚未发育且无月经来潮者D.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而无月经来潮者E.年龄超过18岁,第二性征已发育而无月经来潮者7.绝经是指月经完全停止超过( D )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年E.2年8.关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B.基础体温呈单相型C.月经周期短、规律,经量多少不定D.月经前诊刮,内膜显示处于增生期E.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原则为止血、调整周期和促排卵9.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妇女大量阴道出血时,适宜的处理是( B )A.直接应用激素治疗B.行刮宫术以排除子宫器质性病变C.应用促排卵药物D.直接行子宫切除术E.监测血常规10.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特点不包括( E )A 以下腹疼痛多见B 见于青少年女性C 呈阵发性痉挛性疼痛D 腹部热敷可以缓解疼痛E 经前结束前疼痛最剧烈。
月经失调病例分析月经是女性生理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正常的月经周期应该是稳定的、周期性的。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女性会经历月经失调的问题,这给她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对一位患有月经失调的女性病例进行分析,以便深入理解月经失调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病例描述:患者小丽,24岁,身体瘦弱,工作压力大。
近半年来,她的月经周期变得不规律,时常提前或者延后,有时持续时间也有所改变。
除此之外,她还出现了腰酸背痛、腹痛以及情绪波动的情况。
她表示这些问题对她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来求医。
分析与讨论:月经失调是由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情绪变化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对于小丽这个病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生活压力与月经失调:小丽在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这种长期的精神压力极易导致内分泌失衡,从而引起月经异常。
长时间的紧张工作状态使得她的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影响了脑垂体、卵巢等内分泌腺体的正常功能。
因此,改善工作状态,减轻压力对于治疗月经失调至关重要。
2. 营养不良与月经失调:小丽身体瘦弱,说明她的营养状况并不理想。
良好的膳食结构对于月经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影响力。
推荐她进食更多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豆类和乳制品等,以改善身体的营养状态。
3. 情绪变化与月经失调:小丽在症状描述中提到了情绪波动的情况,情绪不稳定会影响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工作。
对于她来说,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管理是恢复月经健康的重要一环。
可以参与一些有助于放松身心的活动,如运动、冥想、音乐疗法等。
4. 睡眠质量与月经失调:小丽在病例描述中没有对睡眠提及,但是良好的睡眠对于月经的正常进行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睡眠不足会使得脑垂体的分泌发生改变,导致月经异常。
因此,建议小丽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每晚充足的睡眠时间。
结论:通过对小丽的病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月经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活压力、营养不良、情绪变化以及睡眠质量等。
常见妇科病中医护理病案范文患者信息:姓名:李小花性别:女年龄:35岁主诉:月经不调,腹痛病史述要:患者李小花,35岁,自述因月经不调和腹痛来诊。
患者于一年前开始出现月经不调,间断流血,持续时间延长,伴有腹痛。
患者平时体质尚好,无明显疼痛。
经过初步询问病史和望诊,考虑其为妇科疾病,进一步深入诊治。
辨证分析:中医认为,女性月经不调和腹痛多由于气血失调引起。
本案患者的血痛腹痛和月经不调的症状相符合。
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
治疗原则:调理气机,活血化瘀,调整月经周期。
西医诊断:月经不调中医辨证:气滞血瘀证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主方:逍遥散辅方:川芎茶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一剂,水煎服2. 中草药熏盖浴:药材:当归、川芎、红花用法:将中草药加水煮沸,倒入盆中,让患者坐在盆内,被盖毯子遮住全身,进行熏盖浴3. 饮食调理:忌辛辣食物,可以适量摄入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如米饭、豆腐、鸡肉、鸭肉等4. 日常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特别是在经期避免受寒受凉预后: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月经恢复正常,疼痛减轻。
患者遵循医嘱,定期复诊,加强护理,预计可完全康复。
总结:本次病案为常见的妇科病例,通过中医护理治疗,患者的月经不调和腹痛症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中医的治疗方法注重调理气机、活血化瘀,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同时,饮食调理和日常护理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患者遵循医嘱,配合治疗,将有望获得良好的疗效。
月经前后诸病的护理查房导语:月经是女性生理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前后常伴随一系列症状,如痛经、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等。
针对这些症状,合理的护理查房至关重要,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就结合一些常见的月经前后症状,介绍护理查房的相关内容。
一、痛经痛经是月经前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部分患者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痛经患者,护士可进行如下护理查房工作:1.观察病情:记录痛经的时间、程度、持续时间等信息,了解患者痛经的特点。
2.为患者提供舒适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提供柔软的床铺和枕头,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3.热敷:可以为患者提供热水袋或热敷毛巾等,帮助缓解疼痛。
4.建议适量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缓解痛经。
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5.给予药物:如非处方药中的布洛芬等,减轻疼痛。
二、乳房胀痛月经前后,由于激素的变化,部分女性会出现乳房胀痛的症状。
对于乳房胀痛的护理查房工作如下:1.观察病情:了解患者乳房胀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观察是否伴有乳房小结等情况。
2.提供舒适体位: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枕头和床垫,避免压迫乳房,缓解胀痛感。
3.穿戴合适的内衣:建议患者选用合适的内衣,以提供良好的支撑和舒适感,减轻乳房胀痛。
4.药物治疗:可根据医嘱给予抗炎药、疏通乳腺的中药,缓解乳房胀痛。
三、情绪波动月经前后,女性患者往往会出现情绪波动的症状,包括易激动、烦躁、情绪低落等。
护理查房的工作如下:1.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患者进行适度的沟通,倾听她们的心声,提供关怀和安慰,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2.提供宽松的环境: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刺激,提供舒心的环境,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情绪波动。
3.建议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鼓励患者尝试各种放松方法,如音乐疗法、艺术疗法等,帮助她们放松身心。
4.饮食调理:合理调配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B和镁的食物,如坚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缓解情绪波动。
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2-1(总分:36.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10,分数:10.00)1.持续的雌激素作用而无孕激素拮抗,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病理改变,但应除外的是∙A.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B.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C.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D.增生期子宫内膜∙E.子宫内膜炎(分数:1.00)A.B.C.D.E. √解析:2.怀疑黄体功能不足者,进行诊断性刮宫的最佳时间是∙A.月经前3~7天或来潮12小时内∙B.月经来潮第3天∙C.月经来潮第5天∙D.两次月经之间∙E.月经周期任何时间(分数:1.00)A. √B.C.D.E.解析:3.黄体功能不足功血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月经周期缩短∙B.月经期延长∙C.经量增多∙D.不规则阴道出血∙E.月经稀少(分数:1.00)A. √B.C.D.E.解析:4.青春期功血与围绝经期功血治疗上的不同之处是∙A.止血∙B.调整周期∙C.促进排卵∙D.预防感染∙E.纠正贫血(分数:1.00)A.B.C. √D.E.解析:5.绝经过渡期功血的治疗原则不包括∙A.大量雌激素止血∙B.调整周期∙C.孕激素药物刮宫∙D.大量孕激素止血∙E.刮宫(分数:1.00)A. √B.C.D.E.解析:6.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的区别是∙A.下腹疼痛的性质∙B.痛经史的长短∙C.是否影响生育∙D.生殖器官有无器质性病变∙E.痛经的严重程度(分数:1.00)A.B.C.D. √E.解析:7.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功血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月经周期缩短∙B.月经期延长∙C.经量增多∙D.不规则阴道出血∙E.月经稀少(分数:1.00)A.B. √C.D.E.解析:8.闭经病人垂体兴奋试验阳性提示∙A.垂体性闭经∙B.垂体功能正常,病变多系在下丘脑∙C.Tumer氏综合征∙D.有排卵∙E.雌激素水平不足(分数:1.00)A.B. √C.D.E.解析:9.生育年龄已婚妇女闭经时首先应排除的是∙A.精神刺激∙B.卵巢功能失调∙C.妊娠∙D.生殖器肿瘤∙E.生殖器结核(分数:1.00)A.B.C. √D.E.解析:10.痛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口服避孕药∙B.经期禁止性生活∙C.痛经属正常生理反应,勿需特殊处理∙D.口服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对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好∙E.痛经主要是因为子宫肌肉组织缺血缺氧而刺激疼痛神经元而产生(分数:1.00)A.B.C. √D.E.解析:二、A2型题(总题数:10,分数:10.00)11.王女士,40岁,闭经2年,考虑为子宫性闭经,确诊应采取的辅助检查是∙A.基础体温测定∙B.阴道脱落细胞检查∙C.测血中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索(LH)值∙D.肌内注射黄体酮20mg连用5日∙E.口服己烯雌酚1mg连用20日(分数:1.00)A.B.C.D.E. √解析:12.周女士,停经近5个月,阴道断续少量出血2月余,自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尿妊娠试验两次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