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9
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描述性统计的范畴?A. 均值B. 中位数C. 众数D. 回归分析2. 标准差是衡量数据的:A. 集中趋势B. 离散程度C. 偏态D. 峰态3. 在正态分布中,数据的分布形态是:A. 双峰B. 单峰C. U形D. 无规律4. 以下哪个是参数估计的目的?A. 描述总体B. 描述样本C. 估计总体参数D. 进行假设检验5. 假设检验中的零假设(H0)通常表示:A. 研究者希望证明的效应B. 没有效应或效应为零C. 效应显著D. 效应不显著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中心极限定理的内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7. 解释什么是置信区间,并说明其在统计推断中的作用。
8. 描述什么是相关系数,并解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9. 给定一组数据: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请计算: - 均值-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标准差10. 假设某产品的质量控制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平均重量为100克,标准差为5克。
如果从这批产品中随机抽取100个样本,计算样本均值在95%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
统计学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D(回归分析属于推断统计)2. B(标准差是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3. B(正态分布是单峰分布)4. C(参数估计的目的是估计总体参数)5. B(零假设通常表示没有效应或效应为零)二、简答题6. 中心极限定理指出,大量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之和在次数趋于无穷大时趋于正态分布,无论原始分布是什么。
这一定理在抽样调查、质量控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7. 置信区间是用于估计总体参数的一个区间范围,它表示在多次抽样的情况下,有特定比例(如95%)的样本统计量会落在这个区间内。
它在统计推断中帮助我们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
8. 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的统计指标。
泉州师院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本科2008级《统计学》期末复习试卷A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在原题上改正。
每小题2分,共10分)1.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 )2.相关系数为零,说明两现象之间毫无关系。
( )3.方差分析是为了推断多个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而进行的假设检验。
( )4.对总体参数提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过程称为参数估计。
( )5.统计表的总标题位于表的上端,统计图的总标题也是位于图的上端(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1.某森林公园的一项研究试图确定哪些因素有利于成年松树长到60英尺以上的高度。
经估计,森林公园长着25000棵成年松树,该研究需要从中随机抽取250棵成年松树并丈量它们的高度后进行分析。
该研究的总体是( B )A. 250棵成年松树B.公园里25000棵成年松树C.所有高于60英尺的成年松树D.森林公园中所有年龄的松树2.从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0的总体中,抽出一个50 n 的简单随机样本,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分别为( A )A. 100和2B. 100和0.2C. 10和1.4D. 10和23.若两个变量的平均水平接近,标准差越大的变量,其( B )A .标准差代表性越大B .离散程度越大C .稳定性越高D .分布偏斜程度越严重4.某电视台就“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哪个”随机询问了200名观众,为了度量调查数据的集中趋势,需要运用的指标是( D )A .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C .中位数D .众数5.将抽样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的层中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这种抽样方式称为( B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系统抽样6.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时,其他条件不变,置信度1-α 越小,则( D )A .抽样推断的准确度越低B .抽样推断的把握程度越高C .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越大D .允许误差范围越小7.点估计的缺点是( C )A.不能给出总体参数的准确估计B.不能给出总体参数的有效估计C.不能给出点估计值与总体参数真实值接近程度的度量D.不能给出总体参数的准确区间8.假设检验中,拒绝域的大小与我们事先选定的( D )A.统计量有一定关系 B.临界值有一定关系C.置信水平有一定关系 D.显著性水平有一定关系9.假设检验是对未知总体某个特征提出某种假设,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的资料是(A )A.样本资料 B.总体全部资料C. 重点资料D.典型资料10.下面现象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是(C )A.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B.价格不变条件下,商品销售额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C.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有增长的趋势D.正方形面积和它的边长之间的关系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统计”一词有三种理解()A. 统计工作B. 统计资料C. 统计信息D. 统计科学2.根据某样本资料得居民平均收入(万元)与某种产品销售量(台)之间的回归方程为xy6820ˆ+=,这意味着()A.居民平均收入与某种产品销售量之间是负相关B.居民平均收入与某种产品销售量之间是正相关C.居民平均收入为1万元时,某种产品的销售量平均为826台D.居民平均收入每增加1万元,某种产品销售量平均增加6台E.居民平均收入每增加1万元,某种产品销售量平均减少6台3.在参数估计中,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有()A. 无偏性B. 有效性C. 相合性D. 一致性4.假设检验中所犯错误有两种类型()A. 取真错误B. 弃真错误C. 取伪错误D. 弃伪错误5.样本单位数取决于下列因素()A. 被研究总体的标志变异程度B. 抽样极限误差C. 抽样调查组织方式和抽样方法D. 研究的代价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在实际试验中,许多不能控制的偶然因素引起试验结果数值的差异,称为______误差。
i nt he i rb a re go o浙江财经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统计学》课程期中试卷考核方式:闭卷 考试日期: 年 月 日适用专业.班级:题 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 分评卷人(共五大题)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1.要了解50个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则总体单位为 ( C )A.50个职工B.50个职工的工资收入C.每一个职工D.每一个职工的工资收入2.统计认识的过程是 ( C )A.从质到量 B. 从量到质 C.从质开始到量,再到质与量的结合 D.从量开始到质,再到量与质的结合3.以一等品、二等品和三等品来衡量某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4.企业按利税额分组 ( B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组距式分组D.无法分组5.某市2007年第一、二、三次产业的产值之比为1:3.12:3.41,这是一个 ( C )A.结构相对指标B.动态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6.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 ,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 (A )A.520B.510C.500D.4907.某经济学家对非法地下钱庄运作模式很感兴趣,他通过某种渠道深入某地下钱庄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属于 ( D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8.某市工业企业2008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9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9.某企业A 产品本年计划降低成本5%,实际超额2.11%完成计划,则实际成本比上年( C )A.降低2.75%B.降低3%C.降低7%D.提高2.83%10.简单表和分组表的区别在于 ( A )A.主词是否分组 B.宾词是否分组 C.分组标志的多少 D.分组标志是否重叠11.某组数据呈正态分布,它的算术平均数为100,众数为74,则这组数据的分布呈( B )A.左偏分布B.右偏分布C.对成分布D.无法判断12.分配数列各组标志值和每组次数均增加20%,则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 ( B)A.减少20%B.增加20%C.不变化D.增加40%13.已知某企业产值连续四年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8%、7.5%、8.3%、9%,则该企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 ( D )A. 4/%)9%3.8%5.7%8(+++B.1%)109%3.108%5.107%108(-⨯⨯⨯C.1%9%3.8%5.7%84-⨯⨯⨯D.1%109%3.108%5.107%1084-⨯⨯⨯14.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若产量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 A )A.年年下降B.年年增长C.年年保持不变D.无法判断15.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 B )A.某商品平均价格 B.某地区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 C.某企业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D.某公司职工人均工资16.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 ( C )A.计算条件不同 B.指标意义不同 C.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D.计算结果不同17.已知某企业7月、8月、9月、10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200人、1250人、1208人和1230人。
9.(1)工人日产量平均数: =64.85(件∕人)(2)通过观察得知,日产量的工人数最多为260人,对应的分组为60~70,则众数在60~70这一组中,则众数的取值范围在60~70之间。
利用下限公式计算众数: =65.22(件)(3)首先进行向上累计,计算出各组的累计频数:比较各组的累计频数和330.5,确定中位数在60~70这一组。
利用下限公式计算中位数:(4)分析:由于o e M M x <<,所以该数列的分布状态为左偏。
10.(1)全距R=最大的标志值—最小的标志值=95—55=40(2)∑∑=ff x x ii 平均日装配部件数=73.8(个)462412448.739568.7385248.7375128.736548.7355++++⨯-+⨯-+⨯-+⨯-+⨯-==7.232(件) (3)∑∑==-=ni ini ii ff x x1122)(σ方差46241244)8.7395(6)8.7385(24)8.7375(12)8.7365(4)8.7355(22222++++⨯-+⨯-+⨯-+⨯-+⨯-==98.56(个)(4)%46.138.7393.9%100==⨯=xV σσ标准差系数 13.267281101269084702550430⨯+⨯+⨯+⨯+⨯==∑∑ff x x ii 甲甲企业的平均日产量=81.16(件)1001811042903070850230⨯+⨯+⨯+⨯+⨯==∑∑ff x x ii 乙乙企业的平均日产量=83.2(件)26728)16.81110(126)16.8190(8416.8170256.1815046.1813022222⨯-+⨯-+⨯-+⨯-+⨯-=)()()(41.293==17.13(件)∑∑==-=ni ini i i ff x x 112)(乙乙的标准差σ10018).283110(42).28390(302.83708.283502.2833022222⨯-+⨯-+⨯-+⨯-+⨯-=)()()(76.345==18.59(件).11%21%1006.1813.117%100=⨯=⨯=甲甲甲甲企业的标准差系数:x V σσ%3.322%100.2839.518%100=⨯=⨯=乙乙乙乙企业的标准差系数:x V σσ由计算结果表明:甲企业的标准差系数小于乙企业,因此甲企业工人的日产量资料更有代表性。
浙江省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508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96分,则“成绩”是(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D.数量指标2.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研究,统计总体是( )A.每个工业企业B.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D.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3.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4.对于不等距数列,在制作直方图时,应计算出( )A.次数分布B.次数密度C.各组次数D.各组组距5.某商场销售洗衣机,2008年共销售6000台,年底库存50台,这两个指标是( )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6.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是( )A.意义有本质的不同B.适用条件不同C.对离差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D.反映了变异程度的不同7.已知某工业企业2006年的工业增加值为2000万元,2008年减少为1800万元,这几年间的物价总水平下降了6%,那么该企业的产品产量指数大致是( )A.106.0%B.104.8%C.95.7%D.84.9%8.登记性误差( )A.只在全面调查中产生B.只在非全面调查中产生C.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D.在抽样调查中不会产生9.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说明两变量之间是( )A.低度相关关系B.完全相关关系C.高度相关关系D.完全不相关10.累计增长量( )A.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和B.等于逐期增长量之积C.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差D.与逐期增长量没有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09---2010学年第2学期 统计学原理 课程考核试卷(B )考核方式: (闭卷) 考试时量:120 分钟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 和 。
2、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是 、 和 。
3、在某城市中随机抽取9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1080,750,780,1080,850,960,2000,1250,1630(单位:元),则人均月收入的平均数是 ,中位数是 。
4、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 在有限区间(a,b)内取值,且X 服从均匀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0()1f x b a⎧⎪=⎨⎪-⎩则X 的期望值为 ,方差为 。
5、设随机变量X 、Y 的数学期望分别为E(X)=2,E(Y)=3,求E(2X-3Y)= 。
6、概率是___ 到_____ 之间的一个数,用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经常性。
7、对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检验,通常采用的是 检验。
8、在参数估计时,评价估计量的主要有三个指标是无偏性、 和 。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每题1分,共10分)1、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 )2、箱线图主要展示分组的数值型数据的分布。
( )3、抽样极限误差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 )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全国人口数是总体,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 )其他 (a<b)5、直接对总体的未知分布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非参数估计;当总体分布类型已知,仅需对分布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参数估计。
()6.当置信水平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少()7、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SST =SSE+SSA()8、右侧检验中,如果P值<α,则拒绝H0。
()9、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样本容量与边际误差成正比。
()10、当原假设为假时接受原假设,称为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
()1、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2010年高级统计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高级统计师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1.本试卷有两部分,共10道题,满分150分。
2.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务必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3.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首页的准考证号;答题以及需要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的地方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第一部分必答题第一题(10分)今年我国将进行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
请问,人口普查对象有哪些法定义务?对人口普查对象的违法行为,应如何处理?【答案解析】人口普查对象应当按时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如实回答相关问题,不得隐瞒有关情况,不得提供虚假信息,不得拒绝或者阻碍人口普查工作。
人口普查对象拒绝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或者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人口普查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批评教育。
人口普查对象阻碍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开展人口普查工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第二题(10分)中新网×月×日电: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 8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
请问上述文字中“7.7%”是发展速度还是增长速度?是同比还是环比?说说你对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同比和环比概念的理解。
【答案解析】是增长速度,是同比,统计指标按其具体内容、实际作用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同比实际上就是指定年度间具体时期的指标数据比例,比如今年3月份某统计指标的值是110亿元,而去年3月份该指标的值是100亿元,那么该指标今年同比去年增长了(110-100)/100 x100% = 10%,这是同比增长速度。
也有110/100 x 100% = 110%,这是同比发展速度。
同比发展速度主要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用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
《统计学》试题库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法。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广西工学院成人高等教育《统计学》课程学习指南主编:万欢甘平2010年1月《统计学》模拟试题 《统计学》模拟试题(一)(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方式:开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 离散系数的作用主要用于比较_不同_总体或样本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越大,说明均值的代表性_越差_;离散系数越小,说明均值的代表性_越好_。
2、 标志是用来说明__总体单位__的特征的,指标是用来说明__总体数量__特征的。
3、 统计总体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_同质性__、__大量性_和_差异性_。
4、 X~N(12、100),则EX=___12__,DX=_100_。
5、 抽样调查的优点包括科学性、经济性、__及时性_、__准确性_。
6、 代表性误差通常是__无法消除_,但可以计算和控制。
7、 均值的两个重要的数学性质是: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的离差之和等于 0 ;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的_离差平方之和_等于最小值。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回归直线01Y X ββ∧=+中,回归系数1β表示( D )A 、当0x =时,y 的期望值B 、x 变动一个单位时y 的变动总额C 、y 变动一个单位时x 的平均变动量D 、x 变动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变动量2、帕氏质量指数公式的同度量因素采用( D )A 、基期的质量指标B 、报告期的质量指标C 、基期的数量指标D 、报告期的数量指标3、若销售量增加,而销售额不变,则商品的销售价格指数( B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无法判断4、对某城市占成交额比重大的8个大型集市贸易市场的成交额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 C )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5、离散程度的测度值愈大,则( A )A、反映变量值愈分散,均值代表性愈差B、反映变量值愈集中,均值代表性愈差C、反映变量值愈分散,均值代表性愈好D、反映变量值愈集中,均值代表性愈好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 )A、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值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7、用简单随机抽样(重复)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扩大为原来的(C )A、2倍B、3倍C、4倍D、5倍8、下列哪一个是品质标志( A )A、所有制B、收入水平C、考试分数D、年龄9、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D )A、0≤r<1B、-1≤r<0C、-1<r<1D、-1≤r≤110、人均粮食消费量是一个( A )A、强度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D、离散程度指标三、简答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7分,共15分)1、什么是标志和指标二者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P12—P13)2、抽样组织形式有哪些试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2010年《统计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年龄B、收入C、D、体重2.要了解在杭高校的学生的视力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
A、每个学生B、每个学生的视力C、每个学校D、每个学校的所有学生3.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B、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个不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C、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质量指标或数量指标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不同的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4、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职工人数B、机器台数C、工业总产值D、车间数5.政治算术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威廉.配第B、阿亨瓦尔C、凯特勒D、康令6.在对某高中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中,不变标志是( ) 。
A、性别B、学校名称C、年龄D、身高7.下列各项属于存量的是()。
A、出生人数B、期初资产额C、国民收入D、最终消费8.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
A、这些单位在全局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B、这些单位的单位总量占全部单位总量的很大比重C、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全部标志总量的很大比重D、这些单位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9.统计表从容上可以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填表人B、表头、表身和表脚C、主词、宾词D、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数字10.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属于()。
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11.具有统一规定的表式、指标、报送程序和时间,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是()。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统计报表12.市工商银行要了解2009年第一季度全市储蓄金额的基本情况,调查了储蓄金额最高的几个储蓄所,这种调查属于()。
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13.为了了解城市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以作为研究城市职工收入水平及生活负担的依据,需要进行一次专门调查,最为适合的调查组织形式是()。
石家庄经济学院试卷2010 /2011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 统计学 共 6 页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如果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性别构成情况,则调查单位是_____ _____,填报单位是 。
2.已知变量x 和y 的协方差为150,x 的标准差为18,y 的标准差为15,则变量x 和y 的相关系数r 等于 。
3.在总产值指数=产量指数*价格指数体系中,编制总产量指数时,指数化指标是 ,同度量因素是 。
4.某市场某种商品一个月的价格资料如下: 则该商品价格的算术平均数为 ,中位数为 ,众数为 。
5.对某企业全部产品进行简单随机重复抽样,该企业去年合格率为90%,产品耐用时间的标准差为20天,如合格率的极限误差为4%,耐用时间的极限误差为2天,若以95.45%(z=2)的概率估计,要满足两方面共同要求,应至少调查 件产品。
6.某商店计划1995年上半年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70%,执行结果只增长了30%,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统计分析中,需要已婚人口数和未婚人口数指标,则相应的调查标志是()。
A.婚姻状况 B.已婚人口数 C.未婚人口数 D.已婚及未婚人口数2.∑(x-x)f=A,则A()。
A.可以是任意常数B.为正数 C.等于0 D.为负数3.为研究某地质队青年业余时间的活动,某地矿局有10个机台班组被抽样,并询问在那里工作的所有青年人,则抽样的组织形式属于()。
A.机械抽样 B.类型抽样 C.整群抽样 D.纯随机抽样4.某地质队1986年台月效率为284米/台月,1985年为300米/台月,根据计划1986年台月效率规定增长4%。
试确定该地质队提高台月效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A.91% B.104% C.94.7% D.109.9%5.已知今年增长1%的绝对值为0.54,去年比前年增长的绝对值为5,则去年比前年的增长率为()。
A.9.3% B.8.7% C.10.2% D.无法计算6.已知变量x与y存在负相关,指出下列回归方程哪一个肯定是错误的()。
卫生统计学试卷(2010年07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A.总体与样本 B.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C.统计量与参数 D.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2.描述同性别、同年龄女大学生体重集中位置的指标最好选用()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C.中位数 D.百分位数3.正态分布曲线下(μ-1.96σ,μ+1.96σ)的范围内的面积为()A.90.0% B.92.5%C.95.0% D.97.5%4.假设检验时,若期望尽量降低I型错误,检验水准最好取()A.α=0.01 B.α=0.02C.α=0.05 D.α=0.105.某地2006年肝炎发病人数占当年传染病人数的10.1%,该指标为()A.率 B.构成比C.发病率 D.相对比6.两样本均数比较时,按α=0.05水准,尚不能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异,此时若推断有错,其犯错的概率为()A.大于0.05 B.小于0.05C.等于0.05 D.β,而β未知7.某研究者在3种不同温度下分别独立地重复25次试验,共测得某定量指标的数据75个,若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进行处理,其组间自由度为()A.74 B.48C.24 D.28.假设某地35岁以上正常成年男性收缩压的总体均数为120.2mmHg,标准差为11.2mmHg,后者反映的是()A.个体变异的大小 B.抽样误差的大小C.系统误差的大小 D.总体的平均水平9.同一资料进行直线回归与直线相关分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ρ=0时,则r=0 B.|r|>0时,则b>0C.r<0时,则b>0, D.r<0时,则b<010.某县有30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占有80%,现欲对农村妇女的计划生育措施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A.该县所有的农村妇女 B.该县所有的育龄期妇女C.该县所有的已婚妇女 D.该县所有已婚育龄期农村女11.下列关于标准正态分布的说法,错误..的是()A.标准正态分布可表示为N(0,1) B.标准正态分布就是t分布C.标准正态分布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D.标准正态分布的曲线是唯一的12.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如果检验假设成立,则对样本来说()A.正差值秩和小于负差值秩和 B.总的秩和等于零C.正差值秩和与负差值秩和相等 D.正差值秩和大于负差值秩和13.方差分析中,当P<0.05(α检验水准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拒绝H0,可认为各样本均数都不相等B.拒绝H0,可认为各样本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C.拒绝H0,可认为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D.拒绝H0,可认为各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14.下列关于样本含量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的检验水准和检验效能下的最少样本例数B.以实际可以收集的样本例数为准C.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最大样本例数D.样本含量越大越好15.直线回归分析中,最小二乘法原理是指各观测点()A.距直线的纵向距离相等 B.距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C.与直线的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D.距直线的纵向距离之和最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0年《统计学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CAACA 6-10: BBCCC 11-15:DACBC16-20:DCDDC21-25: DCDAA 26-30: BBDAC 31-35: CACDD 36-40: ABCBB41-45: AABBB 46-50: CDBDB 51-55:ABBDC 56-60: ACBCC61-64:CAAB二、多项选择题1.ABCE 2.ABC 3.ACD 4.ACD 5.ACE6.ABCE 7.ABCDE 8.ABD 9.BCD 10.AE11.ACD 12.ABCD 13.ABC 14.BCD 15.BCDE16.BCE 17.ABD 18.ACD 19.ADE 20.BCDE21.AD 22.ABC 23.ACD 24.ACDE三、判断题1-10 对错对对对错对对错错11-20 错错错对对对对对对对四、名词解释1.总体与样本-------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相同性质的许多个体的集合,具有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的特点。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样本同样具有同质性、大量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2.标志和指标-------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有可以用文字说明的品质标志和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等区分,所有的指标都是或只能用数字来表示。
3.变量数列-----又称变量分布数列,是总体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数列。
变量数列分为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
4.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分组,又分平行分组和交叉分组两种情况。
复合分组便于对总体内部的差别和关系有更深入的分析。
5.中位数、众数----两者都是位置平均数。
中位数是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
众数则是在分组的情况下,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标志值。
统计学考试题(附参考答案)1、某连续变量分组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500B、490C、520D、510答案:C2、将某地区国有企业按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组,正确的是()。
A、第四种B、第二种C、第三种D、第一种答案:C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估计的概率保证程度,其估计的精确程度()。
A、保持不变B、随之扩大C、无法确定D、随之缩小答案:D4、一个统计总体()。
A、可以有多个指标B、可以有多个标志C、只能有一个指标D、只能有一个标志答案:A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A、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B、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C、指标和标志之间不存在关系D、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答案:B6、现象之间线性相关关系的程度越高,则相关系数()。
A、越接受于0B、越接近于+1或1C、越接近于1D、越接近于1答案:B7、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品的产量B、产品的出口额C、产品的合格品数量D、产品的平均价格答案:D8、结构影响指数大于1,说明()。
A、基期平均水平较高组的权重下降B、基期平均水平较高组的权重上升C、基期平均水平较低组的权重不变D、基期平均水平较低组的权重上升答案:B9、一般情况下,按成绩分组的学生人数表现为()。
A、J型分布B、钟形分布C、统计分布D、U型分布答案:B10、如果分配数列把频数换成频率,那么方差()。
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预期其变化答案:A11、某地2007—2012年各年6月30日统计的人口资料如下表所示。
年份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6月30日人口数(万人) 23 23 24 25 25 26则该地区2008~2012年的年平均人数为()。
暂无答案12、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A、主词和宾词B、时间和指标数值C、变量和次数D、时间和次数答案:B13、下列直线回归方程中,()是错误的。
2010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是( )。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 D.问卷调查2.经济普查以从事( )产业的企业事业组织、机关团体和个体工商户为对象。
A.第一、第二和第三 B.第二、第三C.第二 D.第三3.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对矿山、油田、森工局、电网等企业按其活动的同质性来划分产业活动单位,而不强调地点的同质性。
只要不跨(),并且属于同一种活动的,就合并成一个产业活动单位。
A.省、自治区、直辖市 B.地、市、州、盟C.县、市、区、旗 D.乡镇、街道4.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一个( )单位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则按其中全年销售收入最大的来确定其行业属性。
A.工业、建筑业B.工业、批发零售业C.建筑业、交通运输业D.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5.根据《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 )不属于非公有经济。
A.私有经济 B.港澳台经济C.外商经济 D.集体经济6.所谓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是各产业的( )的比重。
A.不变价增加值增量占不变价GDP增量B.现价增加值增量占现价GDP 增量C.销售收入增量占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增量D.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量7.农业统计范围覆盖我国境内各种经济组织、各个系统的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
但不包括( )。
A.农业企业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B.非农单位附属的农业生产活动C.军委系统的农业生产活动D.农业科学试验机构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8.在我国农业统计中,不作为耕地面积统计的项目是( )。
A.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的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三年的耕地和当年的休闲地(轮歇地)B.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并附带种植桑树、茶树、果树和其他林木的土地C.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D.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或人工草地9.欲统计全国2008年汽车的产量和产值,应选择()作为调查单位。
2010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 试卷(课程代码 0097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中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A.统计学B.统计工作C.统计方法D.统计资料2.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A.只能有一个指标B.只能有一个标志C.可以有多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标志3.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煤炭生产情况,拟对占该地区煤炭总产量70%的四大煤矿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4.在分组时,如果某个标志值恰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应是( )A.应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B.应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C.将此值归入上、下限所在组均可D.单独设立一组5.已知两个总体平均水平相等,但标准差不等,则( )A.标准差大,平均数代表性也大B.标准差小,平均是数代表性也小C.标准差大,平均数代表性小D.两者没有联系6.是非标志的成数p 和q 的取值范围是( )A.大于零B.小于零C.大于1D.界于0和1之间7.是非标志的标准差为( ) A.pq B .1 p C.pq D.1-p8.标准差与抽样误差的关系是( )A.标准差越大,抽样误差越大B.标准差越大,抽样误差越小C.标准差越小,抽样误差越大D.两者无关9.如果总体内各单位差异较大,也就是总体方差较大,则抽取的样本单位数()A.多一些B.少一些C.可多可少D.与总体各单位无关10.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问题上()A.前者不必区分,后者需要区分B.前者需要区分,后者不需区分C.两者都需区分D.两者都无需区分11.相关系数可以有效地表示()A.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B.现象之间的变动关系C.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D.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12.某企业2001—2006年各年销售额(单位:万元)分别为:1500,1620,1720,1860,1990,2020,则该期间销售额年平均增长速度为()A.5.1%B.6.1%C.105.1%D.106.1%13.某地区GDP的环比增长速度2005年比2004年增长7%,2006年比2005年增长8%,则2004—2006年该地区GDP增长(即定基增长速度)()A.0.56%B.15%C.15.56%D.56%14.已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114.2%,职工人数结构指数为86.5%,则劳动生产率固定结构指数()A.27.7%B.75.74%C.98.78%D.132.02%15.若工资总额增长10%,职工人数减少5%,则平均工资()A.增长4.5%B.增长5%C.增长15%D.增长15.8%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在A、B、C、D和E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将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下划线的空格里。
1.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目的是检验________.A.多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B.多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C.多个样本方差的差别有无统计意义D.多个总体方差的差别有无统计意义E.以上都不对【答案】B2.样本率与总体率差别的假设检验可用________.A.四格表确切概率法计算B.四格表χ2检验C.不能检验D.由样本率制定总体率的可信区间来判断E.以上都不是【答案】D3.关于多重线性相关与回归说法错误的有________.A.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时资料需满足LINE条件B.确定系数是复相关系数的平方C.进入方程的变量数目越多,复相关系数越大D.在选择变量时通常采用逐步引入-剔除法E.复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与部分(偏)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等价【答案】E4.以下抽样方法中,属于系统抽样的是________.A.分别从20名男生和32名女生中抽出5名男生和8名女生B.52名学生编号1——52,凡编号末位数为1,4,7的同学被抽取C.全班有四个学习小组,随机抽取其中1组D.每名学生抽一张扑克牌,凡抽到黑桃的被选取E.查52个随机数,顺序给予52名同学,凡随机数可被4整除的被抽取【答案】B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抽样误差最大的是。
A.单纯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抽样E.四种方法相同【答案】D6.为了反映某地区5年期间膀胱癌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可采用。
A.直方图B.普通线图C.半对数线图D.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答案】E7.某课题组获得某校新入学大学男生腹部皮下脂肪厚度(cm)和身高(cm)资料,现比较这两个变量的离散趋势,最佳的指标是________.A.变异系数B.全距C.方差或标准差D.偏度系数E.四分位数间距【答案】A8.在关于健康人空腹血糖水平的某专项调查研究中,限定被研究的个体为年龄界于40~45岁的男性,并除外个体糖尿病史和IGT异常,作上述限定的目的在于保证研究总体的________.A.重复性B.变异度C.同质性D.特异性E.灵敏性【答案】C 1 2 下页。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B )。
统计学的特点是: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
A、同质性、数量性、差异性
B、大量性、差异性、同质性
C、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
D、综合性、数量性、具体性
2.表示某种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长速度的指标是( C )。
A、逐期增长量
B、平均增长量
C、平均增长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
3.综合指数包括( B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
C、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各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 B )。
A、全距
B、频率
C、组中值
D、组数
5.某产品合格率为90%,则成数标准差是( D )。
A. 10%
B. 90%
C. 9%
D. 30%
6.利用标准差比较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要求这两个总体的平均数( D )。
A、不等
B、相差不大
C、相差很大
D、相等
7.某工业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商品,在出厂价格未变的情况下,2007年比2006年销售额增长10%,则物量指数为( A )。
A、110%
B、100%
C、120%
D、101%
8.对无限总体进行调查的最有效、最可行的方式通常用( A )
A. 抽样调查
B. 全面调查
C. 重点调查
D. 典型调查
9.重复抽样在总体方差不变的情况下,要使抽样误差范围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样本单位数必须( D )。
A、减小为原来的1/2
B、增大为原来的2倍
C、增大到原来的8倍
D、增大到原来的4倍
10.某企业销售毛利2007年比2001年增长了2倍,比2005年增长了2成,则2005年比2001年增长了( D )。
A、10倍
B、0.4倍
C、2.2倍
D、
1.5倍
11.抽样误差是由于( D )引起的。
A、破坏了随机性原则
B、样本容量过小
C、观察、测量、计算的误差
D、抽样过程中的偶然因素
12、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C )。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
13.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本指标是( C )。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14.某地区粮食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2003年为3%,2004年为4%,则2003-2004年该地区粮食产量共增长了( C )。
A、1% B、7% C、7.12% D、12%
15. 虽有现象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但无法计算现象的( A )。
A、各期定基增长速度
B、各期环比发展速度
C、各期发展水平
D、平均增长速度
16. 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的关键问题之一是( B )。
A、确定被比对象
B、确定同度量因素及其固定时期
C、确定对比时期
D、计算个体指数
17. 单位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了10%,产量增加了10%,在这种条件下,生产总费用( B )。
A、增加了
B、减少了
C、没有变化
D、难以确定
18. 在抽样推断中,必须遵循( B )抽取样本。
A、随意原则
B、随机原则
C、可比原则
D、对等原则
19. 若价格下降,销售量持平,销售额指数( B )。
A、上升
B、下降
C、为零
D、为100%
20. 标准差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B )。
A. 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B. 越集中,平均数代表
性越高
C. 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D. 越集中,平均数代表
性越低
三、计算分析题(共60分)
1.工厂生产一批零件共10万件,为了解这批产品的质量,采取
不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1000件进行检查,其结果如下:(本题15分)
使用寿命(小时)
零件数(件) 700以下
700-800
800-900
900-1000
1000-1200
1200以上
10 60 230 450 190 60 合计 1000
根据质量标准,使用寿命800小时及以上为合格品。
试计算平均合格率、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
2743.093.02551.02551.0)93.01(93.0)1(93.01000
60190450230====-=-==+++=X V P P P σσσ标准差系数为标准差为
平均合格率为
2.现有下列资料。
要求:填满表中所缺数据,并计算其平均增长速度。
(本题15分)
年份 产量 (万吨) 环比动态指标 增长量 (万吨) 发展速度 (%) 增长速度 (%) 增长1%的绝对值 (万吨)
2003 353 — — — ---
2004 377 24 106.8 6.8 3.53
2005 400 23 106.1 6.1 3.77
2006 429 29 107.25 7.25 4.00
2007 459 30 106.99 6.99 4.29
2008 491 32 106.97 6.97 4.59
平均增长速度为:
)(或%8.106068.13909.135349155520032008====a a x ,即2003年至2008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8%。
3.某地居民2009年用同样多的货币比2008年多购商品10%,问2009年零售物价是如何变化的?如果2010年价格增长速度为2009年的20%,则2010年用同样多的货币比2009年购买商品数量的变动情况又是怎样的?假设货币工资为5000元,上述情况下实际工资变动情况又是怎样的? (本题10分)
3.K=90.9% 货币购买力=83.3% 实际工资=5500 4167 1元---1个单位产品
1元---1.1个单位产品 1/1.1=0.909=90.9%
1/(1+0.2)=0.833
5000*1.1=5500 5000*0.83333=4167
4.某市某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570万元,比上年增长9.4%,扣除零售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了7.3%,试建立指数体系并进行因素分析(绝对数取整数,相对数保留0.1%)。
(本题10分)
%0.102%3.107%4.109501712212520257023492520234925702520073.12349073.12349094.12570094.10
1110001001
1
010001000011011100010011⨯=+=⋅=⋅==⨯=====⋅=∑∑∑∑∑∑∑∑∑∑∑∑∑∑∑∑∑∑万元
万元万元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5.从某火柴厂仓库中随机抽取100盒火柴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平均每盒火柴为99支,样本标准差为3支。
若可靠程度为99.73%,试估计该企业仓库中库存火柴平均每盒火柴支数的范围。
如果允许误差减小到原来的1/2,可靠程度不变,问需抽多少盒火柴?(本小题10分)
()
()()
的把握
有%
73
.
99
9.
99
1.
98
9.0 99
,9.0
3.0
3
3.0
100
3
,3
%
73
.
99
,3
99 100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X
x X
t
n
s
t
t f
s
x
n
x
x
x x
μ
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