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ppt 13页)
- 格式:ppt
- 大小:931.50 KB
- 文档页数:11
郑州市现代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目前,郑州物流业市场主体和投资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步伐加快,现代物流进入快速成长、稳步发展的重要时期。
2006年郑州市物流业调查资料显示:全市从事物流行业的法人单位中,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14家,占全市规模以上物流企业的6.9%;从业人员25148人,占75.4%;实现增加值35.51亿元,占93.6%。
现代物流发展水平领先全市物流平均水平,整体呈现健康发展的势头,现代物流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
一郑州市现代物流的发展状况1.物流经营规模稳步扩张2006年郑州全市现代物流经营状况良好,企业业务收入不断增长,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6.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占全市规模以上物流企业的85.2%。
2006年,在郑州市14家企业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有7家,占50.0%,其中有2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亿元;主营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的企业有10家,占71.4%;减少的有4家,占28.6%。
在所涉及的5个行业中,主营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的有3个行业。
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运输代理业,比去年同期增长12.1%;其他依次为铁路货物运输业、道路货物运输业,增长速度分别为10.0%、6.8%。
2.物流综合运作水平快速提升从物流企业物流服务能力看,2006年,有92.9%的现代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两种以上的物流服务项目,其中有23.1%的企业能够提供三种以上的物流服务项目。
从物流客户的类型看,服务于国有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有85.7%,服务于中外合资制造业企业的有7.2%,服务于民营制造业企业的有7.1%。
从物流客户区域分布看,服务于郑州市的有42.9%,其余大部分服务客户都以市外为主,其中有35.7%的客户分布在省内市外,有28.6%的客户分布在省外,分布地区以国内的中南、华北、华东为主。
从物流业务发展方向及目标看,各企业致力于建立物流中心的较多,占23.3%,从事中转运输和市内配送的均占20%,开展物流设计与咨询的占16.7%。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的通知国发〔〕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年月日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特别是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我国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年达到万亿元,比年增长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物流业增加值年达到万亿元,比年增长倍,年均增长,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提高到年的,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物流业吸纳就业人数快速增加,从业人员从年的万人增长到年的万人,年均增长。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物流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形成了一批所有制多元化、服务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企业。
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快速推进。
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应用,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专用物流装备和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迅速推广。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4年9月12日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4—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特别是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我国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013年达到197.8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3.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5%。
物流业增加值2013年达到3.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11.1%,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6.6%提高到2013年的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4.8%。
物流业吸纳就业人数快速增加,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178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2890万人,年均增长6.2%。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物流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形成了一批所有制多元化、服务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企业。
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