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578.56 KB
- 文档页数:6
整理和复习统计与概率【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意义,进一步理解统计表,学会实行简单统计,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体会统计量的特征和使用范围。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体会统计量的特征和使用范围。
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揭示课题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2.引入课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实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实行统计。
在实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实行平均数的计算。
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实行调查统计。
二、整理归纳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条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多少)折线统计图(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教师:结合刚才的数据例子,议一议什么类型的数据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更合适?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平均数教师:什么是平均数?它有什么用处?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组织学生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确:平均数能直观、简明地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用它能够实行不同数据的比较,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课件展示教材第97页例5两个统计表。
①提问: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学生思考后回答②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思考的问题)a.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是多少?b.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大小吗?c.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③小组汇报。
第一组数据:平均数是(1.40+1.43×3+1.46×5+1.49×10+1.52×12+1.55×6+1.58×3)÷(1+3+5+10+12+6+3)≈1.50(m)第二组数据:平均数是(30×2+33×4+36×5+39×12+42×10+45×4+48×3)÷40=39.6(kg)④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统计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具体信息,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
3.体验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以及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做好铺垫(板书课题)同学们,看到本节课的这个课题大家熟悉吗?是啊,我们学习了六年的统计知识,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统计图。
(课件出示各种类型的统计图)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设计意图:三种统计图的学习都是在不同年级进行的,课始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回忆,激活旧知,有助于后续学习的顺畅。
】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
今天,老师想让大家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们有信心完成任务吗?二、探究交流,总结规律考考你?老师调查了我们班同学业余时间喜欢的娱乐项目人数,我想知道它们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应该选用什么统计图呢?说说你的理由好吗?老师也是这么想的,我还真把这个扇形统计图给大家带来了。
(课件出示)(1)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我们班同学小丽看了我绘制的统计图后对我说:“刘老师,我们班同学业余时间上网游戏的人数是最多的。
”你同意她的观点吗?(3)从大家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其他项占有率过大,其中可能有一项会超过25%,是吗?但一定吗?那么大家想一想,这“其它项”可能还会有哪些同学们喜欢的娱乐项目呢?是啊,有这么多项目,可我却笼统地归为其它项,这足以看出我制作的这幅统计图有什么缺点呢?对,正是因为这幅图的统计数据不清,我们才无法看出同学们最喜欢的项目是什么?你有办法把这个统计图进行适当修改,使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吗?学生完成,展示汇报。
小结:当我们绘制的统计数据模糊不清时,我们可以怎样修改统计图?看来我们在制作统计图时,统计数据要完整,能客观、具体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一定要认真观察,全面分析,不要被数据的模糊而误导。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概率论的初步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章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概率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和概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概率论的初步概念,对于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和概率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统计方法和概率计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概率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概率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和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统计方法和概率计算,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掌握统计和概率的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和概率计算器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和概率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和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统计学知识教学:通过实例分析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概率论知识教学:通过实例分析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统计与概率复习,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统计,包括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以及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第二部分是概率,主要学习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一次重要运用,也是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和概率的基础知识,对于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以及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和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绘制各种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学生能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能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绘制各种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学生能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能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以及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统计和概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统计:引导学生学习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以及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3.概率:引导学生学习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
4.实践与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和概率知识解决问题。
5.小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并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和复习统计与概率【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加深对平均数的认识,体会统计量的特征和使用范围。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统计量的特征和使用范围。
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揭示课题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2.引入课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
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
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
二、整理归纳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教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学生可能回答:(1)身高、体重(2)姓名、性别(3)兴趣爱好为了清楚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个个人情况调查表。
课件展示:为了帮助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六(2)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组织学生完善调查表,怎样调查?怎样记录数据?调查中要注意什么问题?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再集体评议。
组织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以小组形式展开调查,先由每个小组整理数据,再由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填好统计表。
统计图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条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多少)折线统计图(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教师:结合刚才的数据例子,议一议什么类型的数据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更合适?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2.教学例4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例4。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小组交流。
重点汇报。
如:从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率;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生分别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自己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情况变化趋势。
整理和复习—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综合与实践教学教案考点题库一1、填空。
(1)医生要记录一位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应选用()统计图。
(2)小明在制作条形统计图时,用宽0.5cm、高3cm的直条表示化肥产量1200万吨,用宽0.5cm、高4.5cm的直条表示化肥产量()万吨。
(3)“明天降雨的可能性是90%”的意思是明天()降雨。
(填“可能”或“一定”)(4)从数字1,2,3中任意取2个数字组成两位数,这个两位数是偶数的可能性比是奇数的可能性()。
(5)已知一组数据16,b,12,15的平均数是14,则b是()。
(6)实验小学选出6名女生和4名男生参加英语大赛,已知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4.6分,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5分,男生的平均成绩是()分。
(7)盒子里装有大小、质地完全相同的红球、黄球共16个,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红球可能有()个。
2.判断。
(1)抛硬币时,第一次正面朝上,第二次一定反面朝上。
()(2)小强的身高是1.70m,他要趟过平均水深是1.3m的小河,可能会有危险。
()(3)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更形象。
()(4)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一定要在纵轴上表示数量的大小。
()(5)扇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某部分数量的多少。
()3.蓝天洗衣粉厂各车间2016年7月的生产情况如下表所示,先补充表格,再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车间一车间二车间三车间四车间合计产量/吨250 240 280 230(1)平均每个车间生产多少吨?(2)二车间的产量是一车间的百分之几?2.箱子里有大小、质地完全相同的2个白球、1个黄球、3个红球,任意摸出一个球,可能出现几种结果?摸出什么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出什么球的可能性最小?可能摸出黑球吗?【知识点二】数学广角“数学广角”中渗透了排列、组合、集合、等量代换、逻辑推理、统筹优化、数字编码、鸽巢问题等知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找规律、枚举、列表等方法和策略。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复习统计与概率(二)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复习,巩固和深化对统计与概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2.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方法。
3. 可能性的含义及求可能性的方法。
4. 随机事件和必然事件的含义及判断方法。
5. 概率的含义及求概率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方法,可能性的含义及求可能性的方法,随机事件和必然事件的含义及判断方法,概率的含义及求概率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求可能性的方法,求概率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统计表的特点和作用。
(2)教师出示一张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教师出示一张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4)教师出示一张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自主探究(1)学生自主绘制一张条形统计图,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2)学生自主绘制一张折线统计图,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3)学生自主绘制一张扇形统计图,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3. 合作交流(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求可能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求概率。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统计与概率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5. 课后作业(1)绘制一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求出两个事件的概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巩固和深化了对统计与概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统计与概率教材第96~99页。
1. 回顾所学的统计知识,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重要性。
学生认识到统计的重要性。
2.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统计图,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描述,并对事件作出合理的预测。
合理的预测。
3. 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渗透统计的思想。
渗透统计的思想。
重点: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
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
难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统计图,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描述,并对事件作出合理的预测。
并对事件作出合理的预测。
课件。
师:同学们,统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在做一些事情之前,要先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才能得出结论。
例如,学校为了了解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就需要收集学生身高、就需要收集学生身高、体重等数据。
体重等数据。
体重等数据。
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收集、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收集、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和方法。
今天我们就针对“统计与概率”进行整理和复习。
知识和方法。
今天我们就针对“统计与概率”进行整理和复习。
1. 统计与可能性。
统计与可能性。
师:我们学过哪些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生1:学过统计表,还有平均数。
还有平均数。
生2: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生3:知道用来描述数据的常用统计量是平均数。
知道用来描述数据的常用统计量是平均数。
…………只要学生回答正确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把内容说详细。
并鼓励学生把内容说详细。
2. 统计图特点。
统计图特点。
师:我们学过的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可能会说:•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
《统计与概率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培养梳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分类、制图、观察、比较、分析信息,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依据数据和事实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二、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合适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你能在草稿本上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继续引导: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和补充,然后想一想,可以怎样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讨论交流后,依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谁能简要地说一说,平均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预设:平均数是通过计算得出的。
教师: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预设: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
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互补交流──分类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并借助树形图形成知识结构。
(二)整理数据,自主探究1.收集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已经填好的调查表(如下)。
先按项目剪开,然后9个小组的组长将你们要整理的项目条收集起来,先整理分类,再用统计表进行统计。
想一想,从统计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学生开始按课前分好的小组收集项目条,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数据整理。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各小组都有各自的分工,便于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并利用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一课时] 统计复习
一、教学内容
复习统计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归纳、概括的同时掌握这部分知识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
课件、图表。
六、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收集数据,统计表。
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呢?
学生可能回答:
①姓名、性别。
②身高、体重。
③兴趣爱好。
(1)调查表。
为了清楚地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种个人情况调查表。
①
②用语言描述清楚还是表格记录清楚?
(2)统计表。
为了帮助整理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如:XX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
②将数据填在统计表中。
③你认为用统计表记录数据有什么好处?你对统计表还知道哪些知识,与同学进行交流。
2.统计图。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做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
①条形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出各科数量的多少。
反映数量的多与少。
②折线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不仅反映数量的多与少,还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
③扇形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表示部分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教学例1。
①认真观察例题中的图表。
②指出各统计图的名称。
③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如:从扇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率;
从条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分别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
从折线统计图看出,同学对自己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情况变化趋势。
④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如:问卷调查;
查阅资料;
实验活动等。
⑤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1.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1)什么是平均数?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众数?
(2)出示例题。
a.找出中位数和众数。
b.计算平均数。
②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③你认为用什么数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二)巩固练习
1.下图是某汽车公司去年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情况。
(1)该公司去年全年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如何?
(2)该公司的发展前景怎样?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六(2)班同学血型情况如图。
(1)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该班有50人,各种血型各有多少人?
(三)作业
1.某鞋店上月女鞋进货和销售的情况如下表。
2.你认为这样进货合理吗?为什么?
3.你对下一次进货有什么建议?
4.鞋店在确定进货量时利用了哪些统计知识?
5.某市举行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11位评委给一位歌手的打分如下:
(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如果按照“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分”的评分方法来计算,平均分是多少?你认为这样做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第二课时] 概率复习
一、教学内容
复习概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可能性的认识,掌握可能性的基础知识,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经历预测等实验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
准确掌握概率的相关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一定、可以,不可能。
下面哪些现象是一定的,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
(1)明天会下雨。
(2)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会创造110米栏纪录。
(3) 王明身高会达到14.5米。
(4) 人每天都需要喝水。
(5) 明年手机会大幅降价。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可能的现象。
2. 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转盘。
提出问题。
① 指针所停的区域有几种可能?是什么情况? ② 指针停在什么区域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③ 指针停在什么区域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2)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来说明可能性的大小? 如:
① 摸球游戏。
摸出黑球的可能性大,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小。
② 抛图钉。
钉尖向上的可能性大,钉面向上的可能性小。
3.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1) 摸球游戏。
问题: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不难得出: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
43,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4
1。
理由:盒子里共有4个小球,每个小球摸出的可能性为
4
1。
有3个黑球,那么摸到黑球的可能性为
41×3=43。
白球只有1个,摸出的可能性为4
1。
(2) 掷硬币。
问题:投掷硬币后,硬币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的可能性哪个大? 可以请学生上台进行实验,全班学生观察结果。
正面向上的可能性为
21,反面向上的可能性为2
1。
正、反两面向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二)巩固练习 1.连线。
2.甲、乙两个足球队之间近期的5场比赛成绩如下表。
如果两个队现在进行一场比赛,请预测一下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3.六(1)班要举办联欢会,通过转盘决定每个人表演节目的类型。
按下列要求设计一个转 盘。
动画:转盘动画
(1)设唱歌、舞蹈和朗诵3种表演项目。
(2)指针停在舞蹈区域的可能性是1
8 。
(3)表演朗诵的可能性是表演舞蹈的2倍。
(三)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