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21页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21
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
中国陆地边界长度约2万千米,大陆海岸线长度约8万千米。
海域分布着大小岛屿7600个,面积最大的是台湾岛,面积平方千米。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山地、高原面积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修长。
中国地貌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
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气候类型。
每年又可分为寒、暖两季,以1月份为寒季,2月份为暖季。
中国是世界上100多个生态系统和生态景观类型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和类型均位于世界前列。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
截至2013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272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3个。
这些自然保护区保护着大量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着大江大河源头、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具有特殊意义的河流与湖泊等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
中国的自然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而重要的领域,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了解。
保护自然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并采取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中国,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自然环境和饮食民俗在地理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源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资源特性和文化传承等多重因素,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中国北部,包括华北、东北等地,其自然环境以平原、草原为主,气候寒冷干燥。
这种环境为谷物种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北方的饮食民俗以面食为主,如馒头、面条、饺子等。
由于气候寒冷,炖菜、火锅等重口味、高脂肪的菜肴也成为了北方冬季的主要食品。
中国南部,包括华东、华南等地,其自然环境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温暖湿润。
(二)、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P4主备人:李小飞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面积、地理位置、疆域,濒临的海域和岛屿;2、知道我国行政区的划分;3、知道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地由于地形和气候差异,因而造成自然景观的差异。
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4、知道我国黄河、长江的基本特征,理解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了解人类利用自然的得失。
5、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运用等各方面能力。
6、了解中国的秦岭——淮河分界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的气候。
中国南北的气候差异对南北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7、区分我国东西部的范围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了解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考点5、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a)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一目辽阔的疆域考点6、知道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及其(浙江省)位置(a)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二目行政区划考点7、比较长江和黄河的概况(b)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三目母亲河考点8、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b)第三单元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综合探究三游历华夏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考点9、分析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c)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目多样的地形第二课第二目季风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单位及人口民族的分布;2、我国地形地势、气候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黄河、长江的主要问题4、季风气候与旱、涝灾害的关系5、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南北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6、认识我国东西部的差异了解西部大开发。
7、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文体的能力。
教时安排:4课时复习过程:考点5、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a)(1课时)目标:知道我国的面积、地理位置、疆域,濒临的海域和岛屿;1、辽阔的疆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第三位。
中国的半球位置特征:(从东西两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两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