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春 朱自清
作者生平馆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 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 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 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 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等。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在贫 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
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 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 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 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 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 来了。
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语言简洁,却生动 地写出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的轮廓。
春草图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 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草——特点:旺盛、嫩绿、柔软(生机勃勃) 人——坐、躺、滚、踢、跑、捉(间接写春草,侧面
开头部分:总起全文,引出所讲述的主要内容;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回应前文或点明主旨 中间部分的段落:承上启下Biblioteka 重点字词mícáng
•迷藏
◆
◆
dǒu sǒu
抖擞
◆
◆
hè
•应 和
◆
lǎng rùn
朗润
◆
◆
yùn
黄晕
◆
bó
薄烟
◆
suō
蓑衣
◆
zhǎng
水涨
◆
cháo
巢
◆
hōng tuō
烘托
◆
◆
yùn niàng
烘托春草勃发给人带来的欢乐)
描写景物抓住特征,抓住春草的旺盛、嫩绿、柔软的特 征来写。运用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方式,还运用拟人的修辞 手法,描绘景物特点,抒发作者对春草的热爱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