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简易方程第
- 格式:pdf
- 大小:7.19 KB
- 文档页数:4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简易方程(第十课时)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2. 解简易方程的方法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概念,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未知数的问题,引出方程的概念。
2. 讲解方程的概念(1)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方程的组成:等号左右两边,左边是表达式,右边是常数。
(3)方程的解: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3. 讲解解简易方程的方法(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不为0),等式仍然成立。
(3)通过以上方法,将方程简化,求出未知数的值。
4. 案例分析(1)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列出方程。
(2)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3)讨论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2)教师批改作业,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4. 教师教学过程清晰,讲解到位,注重启发学生思考。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简易方程 2.解简易方程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 2.解简易方程第2课时》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通过上一课时,学生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本课时将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是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方程的实际意义。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解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解方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解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2.例题:准备一些典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用于讲解和练习。
3.小组讨论材料: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方程,用于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方程的概念,例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比小明多2个,请问小红买了几个苹果?”让学生感受方程的实际意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典型的一元一次方程,如2x + 3 = 7,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这些方程。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简易方程第一讲(用字母表示数)学生姓名年级学科授课教师日期时段核心内容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课型教学目标1、弄清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的含义及解方程的原理。
2、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能准确解答。
3、会灵活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重、难点1、弄清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的含义及解方程的原理。
2、会灵活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课首沟通师述:这次学习的主要是要求我们学会用字母可以表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当在数字与字母或数字与括号之间相乘时,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但在省略乘号的时候,要把数字写在字母或括号的()。
当字母在等式中代表什么数时,我们应当怎么去解决的问题。
知识导图课首小测口头小测提问:8+9=17 a+b=c 90+3x=120这些可以统称为什么;又有哪些区别?口答:加法:一个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乘法:因数=(),除法:被除数=(),除数=()书面小测1. 解下列方程90+3x=120 x-12×3=20【学有所获】进一步弄清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掌握用等式的性质来解答的方法。
导学一:典型例题与易错题分析知识点讲解 1例如:a×b×7.5可以简写为:7.5・a・b或7.5ab。
例 1. 结合a2和2a 的表达方式填空。
42 =()×()=();52 =()×()=()4×2 =()+()=();5×2=()+()=()我爱展示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1)8×a=()(2)25×a×b×s=()(3)m×10=()(4)8×x×x=()(5)x×x-4=()(6)C×8+a=()2.用字母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a表示工作效率,t表示工作时间,s表示工作总量S= a= t=(2)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s表示路程S= v= t=(3)a表示单价,x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C= a= x=3.一块地为a公顷,另一块地为b公顷,共收粮食x千克,这两块地平均每公顷收粮食()千克。
《解方程》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第二个大问题“解简易方程”的第三课时“解方程”例1。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
根据《课标》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本节课内容是第67页例1及70页练习十五,用例1情境图引入方程X+3=9通过让学生尝试找出X的值,引入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个概念。
本节课是解方程的基础课,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为了便于给出解方程全过程的直观图示,例题中的数据比较小,主要是提高学生掌握新的思考方法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将延伸到解更多复杂的方程。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以及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能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的方程,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初步学会检验某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经历运用等式的性质探究方程解法的过程,体会方程的解法和等式的性质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难点: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解方程的算理。
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法: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简易方程 2.解简易方程第
1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初步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基本
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面对问题、敢于实践、不怕失败的
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
2.难点: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课件一份
2.讲义一份
3.学生练习册
4.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如“小明有苹果和梨,苹果比梨多3个,他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2.教学
1.引导学生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解释简易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2.讲解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步骤。
3.练习
1.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若干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发散思维。
4.总结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进行总结,并强调解简易方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六、课后反思与改进
1.回顾本节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简易方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解简易方程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能够更熟练地解决简单的方程问题,为今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简易方程 2.解简易方程第
3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简易方程解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
3.能够独立解决简易方程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步骤。
2.理解简易方程的解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
1. 简易方程解的概念
简易方程是指只含有未知数和常数的基本方程,通过解方程可以求得未知数的值。
2. 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
•第一步:根据题意列出简易方程。
•第二步:通过逆运算,求解未知数的值。
•第三步:验证求得的解是否正确。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简易方程解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梳理知识点
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简易方程求解的基本步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 讲解新知识
详细介绍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强调列方程、逆运算求解、验证解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技巧。
4. 案例演练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简易方程,让他们尝试独立解题,老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5. 练习及作业
布置一些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解简易方程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简易方程的解法展开,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解方程的思维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请老师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水平进行灵活运用,达
到教学目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简易方程(第十五课时)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概念,熟练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以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为例,详细讲解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技巧。
3.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提高:讲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方程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方法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教学评价1. 课后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程度。
3.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运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2. 练习题3. 多媒体课件九、教学进度1. 导入新课:5分钟2. 新课讲解:20分钟3. 练习巩固:15分钟4. 应用提高:10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6. 课后作业:5分钟总计:60分钟十、教学建议1. 在讲解方程概念时,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解方程(1)》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67~68例1、例2、例3及练习十五第1、2、7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 +3=9(教师板书)二、互动新授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
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 +3-3=9-3x =6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3.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简易方程(第十八课时)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2. 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2.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2. 学生分享对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解方程的关键。
2.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总结规律。
三、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详细解释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强调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四、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应用(10分钟)1.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讲解、练习、应用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了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巩固了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反思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
1.在初步理解方程的基础上,结合书本合作学习例题,并进行了试做,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让每个同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去感悟、去理解、去体验,并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透彻地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2.在解题时注重学生优化思想的培养。
3.练习中注意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合理组建知识结构。
同时兼顾了练习设计的层次与多样化,不但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素材积累】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课后反思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樱落学校曾泽平
1.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明显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和列出方程。
3.练习设计充分体现多样性。
在学习完新课后,设计的练习有看图列式计算和应用题。
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了知识自主建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材积累】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利用方程来解答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数学书P60:例3、及61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8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答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解题步骤,能够正确地
列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
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知学习。
1、教学例 3.
(1)出示题目。
(课件)
出示洪泽湖的图片,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
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
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
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
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
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
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
位的新闻。
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关系。
警戒水位是
指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到河段内可能发生危险的水位。
同学们想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2)分析,解题。
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
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评讲、交流。
(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
)
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
对于算术方法,给予肯定
即可。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①x+0.64=14.14
②14.14﹣x= 0.64
③14.14﹣0.64= x
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
如第一种,学生根据的是“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这一数量关系(由于左右相等,也称等量关系)所得到的。
解出方程,注意书写格式,并记着检验(口头检验)。
对于第二种,可以肯定学生所列的方程是正确的,但方程不容易解,为什么呢?因为x是被减去的,因此,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列的方程,未知数前最好不是减号。
对于第三种,可让学生让算术解法与之作比较,让其发现,大同小异,因此,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
教师引导评价:第一种方法最直接,也便于解答。
(4)小结
在解决问题中,我们是怎样来xx的?
将未知数设为x,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练习。
1、解决“做一做”中的问题。
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
用方程解决问题,四人小组交流方法,评讲,特别提醒:别忘了检验。
2、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
xx解决问题
解: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x+0.64=14.14
x+0.64-0.64=14.14-0.64
x=13.5
答:警戒水位是13.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