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节选)
- 格式:doc
- 大小:4.72 KB
- 文档页数:3
《泰坦尼克号》(节选(精选初三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三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泰坦尼克号》节选。
详细内容包括:描绘主人公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阶级观念、人性光辉与悲剧色彩;探讨作者对生命、爱情和命运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泰坦尼克号》的故事背景,理解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2.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命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3.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性光辉,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阶级观念、人性光辉与悲剧色彩;2. 教学重点:理解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体会作者对生命、爱情和命运的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节选部分,理解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3. 例题讲解: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阶级观念、人性光辉与悲剧色彩,讲解相关知识点;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回答相关问题;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探讨作者对生命、爱情和命运的态度;7. 课堂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泰坦尼克号》节选2. 主要人物:杰克、露丝3. 重点内容:阶级观念、人性光辉、悲剧色彩4. 作者态度:对生命、爱情和命运的态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2)分析作品中体现的阶级观念、人性光辉与悲剧色彩;(3)谈谈你对作者态度的理解。
2. 答案:(1)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在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中,杰克和露丝相识、相爱,最终杰克为救露丝而牺牲;(2)阶级观念、人性光辉与悲剧色彩:作品中展现了上流社会与底层人民的阶级差异,同时表现了杰克和露丝在面对生死关头时的人性光辉,以及整个故事的悲剧色彩;(3)作者态度:作者通过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和命运的尊重与敬畏。
九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册二十课泰坦尼克号(节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语文第六册第二十课《泰坦尼克号》(节选)。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及故事情节,着重学习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二十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
2. 掌握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及修辞手法。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片段,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
3. 讲解分析:a. 分析人物形象:以杰克和罗丝为例,讲解其性格特点及在故事中的作用。
b. 环境描写: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如:船上的奢华、沉船时的恐慌等。
c. 修辞手法:讲解小说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个场景,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5.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泰坦尼克号》(节选)2. 人物形象:杰克、罗丝3. 环境描写:奢华、恐慌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个你喜欢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阐述。
2. 答案:以杰克为例,他勇敢、善良、无私,面对困境时,他始终坚守信念,拯救他人。
这些品质使他成为了故事中的英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小说的基本知识,但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仍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泰坦尼克号》完整版,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小说节选自杰克·道森的《泰坦尼克号》,主要内容是描述了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一个感人故事。
通过阅读节选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背景,以及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成长。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节选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小说,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小说节选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小说,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PPT、小说原文节选。
学具:学生笔记本、阅读记录表、文具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小说节选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成长,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学习小说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5. 实践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小说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小说,并完成阅读记录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情感变化等,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七、作业设计1. 阅读作业: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小说《泰坦尼克号》,完成阅读记录表,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2. 写作作业:学生根据小说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一段经历或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通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泰坦尼克号》(节选初中语文教案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节选自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同名电影《泰坦尼克号》。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电影剧本的分析,以及对剧本中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主题思想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剧本,了解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背景、情节及主题思想。
2. 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电影剧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剧本中的人物心理活动,以及其对情节发展的影响。
2. 重点: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教材。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电影《泰坦尼克号》的预告片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对电影产生兴趣。
2. 阅读剧本:让学生阅读节选的剧本,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3. 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4. 探讨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剧本中找出表现主题思想的句子或段落,讨论电影想要传达的信息。
5. 实践环节: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形象:列出剧本中的主要人物,简要描述其性格特点。
2. 情节安排:梳理剧本的情节发展,突出关键事件。
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剧本内容,简要描述你喜欢的人物形象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2. 请结合剧本,谈谈你对电影主题思想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剧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所提高,但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泰坦尼克号》节选文本,了解泰坦尼克号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以及对悲剧事件的同情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对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次主题的理解。
2.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评价人物和事件。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本《泰坦尼克号》节选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阅读过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泰坦尼克号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泰坦尼克号》节选文本,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次主题。
4. 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评价人物和事件。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本主题和自己的思考,总结课堂教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问题探究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 个人反思:要求学生提交个人反思报告,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思考。
七、作业布置1. 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完整的《泰坦尼克号》文本,加深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2. 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泰坦尼克号》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八、教学延伸1. 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观看电影版本《泰坦尼克号》,对比文本和电影的差异,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文本中的人物和情节,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理解能力。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泰坦尼克号》(节选(精选初三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三语文教材,《泰坦尼克号》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精读,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情节展开;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人性光辉与悲剧色彩的结合;探讨悲剧背后的社会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把握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悲剧色彩与人性光辉的交织。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探讨悲剧背后的社会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悲剧背后的社会意义。
2.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泰坦尼克号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文精读: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杰克、露丝等。
c. 分析环境描写,体会作者对灾难场景的描绘。
3. 例题讲解:a. 以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为例,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b. 讲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泰坦尼克号象征社会的阶层固化。
4.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杰克和露丝的人物关系图。
b.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小说中的社会现象。
5. 情感升华:a.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思考悲剧背后的社会意义。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泰坦尼克号》2. 人物关系图:杰克、露丝、卡尔等3. 环境描写:泰坦尼克号、灾难场景4. 情节概括:相遇、相爱、灾难、生离死别5. 社会现象:阶层固化、人性光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结合课文,分析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谈谈你对真爱的理解。
b. 从社会角度分析,《泰坦尼克号》反映了哪些现实问题?2. 答案:a. 真爱是无私的,杰克和露丝在灾难面前,彼此关爱,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b. 《泰坦尼克号》反映了社会阶层固化、人性的冷漠等问题。
九年级语文精品教案第六册二十课泰坦尼克号(节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九年级语文第六册第二十课《泰坦尼克号》(节选)。
具体内容涉及教材第三章节,详细讲述1912年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通过对该事件描述,展现人性光辉与悲剧。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学习到历史、情感、道德等多方面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解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历史背景和经过。
2. 分析课文中情感表达,感受人性光辉与悲剧。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4. 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情感表达,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经典片段,让学生感受这场历史悲剧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重要句子和词语,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泰坦尼克号》(节选)2. 主要内容:历史背景沉船事件经过人性光辉与悲剧3. 情感分析:爱情与友情生存与死亡责任与担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历史背景和经过。
分析课文中情感表达,谈谈你对人性理解。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认识。
2. 答案:(略)(略)(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是否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进一步解这段历史,深入思考人性、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问题。
《泰坦尼克号》(节选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泰坦尼克号》节选。
该章节通过描绘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事件,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与悲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的基本情况。
2. 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手法。
2.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性的光辉与悲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了解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人物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性的光辉与悲剧。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或情节,分享感受。
6.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文章内容设计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和引导。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泰坦尼克号》2. 人物形象分析:勇敢的船长、无私的乐队、感人的情侣等。
3. 写作手法: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细节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身边人物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关于泰坦尼克号的其他作品,了解历史背景,提高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 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手法。
3. 作业设计中关于细节描写的运用。
九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册二十课泰坦尼克号(节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语文第六册第二十课《泰坦尼克号》(节选),主要围绕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事件,通过描述不同人物在灾难面前的表现,展现人性的光辉与勇敢。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五节“描绘人物形象,抒发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感受人性的勇敢与光辉。
2.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提高描绘人物形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阅读笔记、作文纸、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这起历史事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3.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如勇敢的船长、无私的乐队成员等,讲解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一个人物,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描绘,并进行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泰坦尼克号》(节选)2. 人物形象:勇敢的船长、无私的乐队成员、患难与共的情侣等。
3. 情感表达:勇敢、无私、爱情、团结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写一篇关于身边勇敢人物的作文。
2. 答案: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泰坦尼克号的作品,了解历史背景,提高文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会在作文中表达情感,并激发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泰坦尼克号》(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泰坦尼克号》(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1作为一部经典的爱情电影,《泰坦尼克号》与众不同的故事,引人入胜的场景和感人至深的情节深受影迷喜爱。
在教学中,这部电影可以作为优秀的素材,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精彩的表现形式启迪学生的思想,使其在体验美的同时获得知识。
本教案针对该电影中的一些经典节选,介绍教学设计和思考点,旨在帮助英语教师组织适宜的课堂活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1.教学内容介绍及目标:1) 熟练掌握文章中的单词和词组;2) 理解并复述文章大意,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主人公的性格及命运;3) 学习电影中的音乐元素,了解音乐在电影制作中的作用;4) 提高学生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画面和配乐等要素,深入探索电影制作的技法和艺术表现手法;2.教学设计和步骤:Step1. 热身活动上课后,让学生观看《泰坦尼克号》的预告片,让他们就此进行讨论:1) 预告片中是怎样展现这部电影的?2) 你认为这部电影是属于哪种类型的电影?为什么?3) 你对电影的情节有什么预测?你觉得它会是怎样一个故事?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电影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做到教与学的有效连接。
Step2. 学习单词和词组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习电影中出现的单词和词组,让他们掌握电影的基本表达。
如:jack, rose, Titanic, iceberg, music...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巩固,达到熟练运用。
Step 3. 视听活动在此环节,让学生观看电影中的片段,并进行以下活动:1) 观看有声画面,通过情节的展开,让学生自行推断故事的情节发展。
2) 聆听电影中的音乐,分析配乐对情感的调动和对整体氛围的刻画作用。
3) 进行情感评估,评估学生对不同场景、不同角色的情感反应,了解学生对电影的情感状态。
Step 4. 情感分析在此环节,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1) Jack 的形象给您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2) 玫瑰的命运是怎样的?是因为她的选择还是被迫选择?3) Jack 和玫瑰的恋情是怎样迸发出来的?他们的爱情最大的障碍是什么?通过对问题的回答,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电影中的情节,从而促进个人思考和对故事的理解。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泰坦尼克号》节选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泰坦尼克号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在世界航运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泰坦尼克号》节选的内容理解和分析。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泰坦尼克号历史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的解读。
2.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泰坦尼克号》节选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有关泰坦尼克号的历史资料。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泰坦尼克号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情节。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5. 情感引导(1)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挫折时,如何正确对待?(2)分享名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故事梗概。
(3)收集有关泰坦尼克号的历史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泰坦尼克号》(节选初中语文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语文教材《泰坦尼克号》一文,主要围绕该作品的节选内容进行教学。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船上的相遇”;第三章“豪华的晚宴”;第四章“灾难降临”。
教学内容包括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作品中所传递的人性光辉,以及探讨悲剧背后的社会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泰坦尼克号》的基本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通过对作品内容的感悟,使学生认识到人性的真善美,增强道德观念。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理解悲剧背后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作品中所传递的人性光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故事情节,对人物性格进行初步分析。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解读文本,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探讨作品中所传递的人性光辉。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阅读理解题目,指导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泰坦尼克号》2. 人物关系图:展示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情节。
3. 重点词语:列出文章中的重要词语,提醒学生注意积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泰坦尼克号》中的人物性格,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为其写一段赞美之词。
(2)谈谈你对《泰坦尼克号》中人性光辉的认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阐述。
2. 答案示例:(2)示例:我认为人性光辉体现在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能够团结互助,舍己为人。
如现实生活中,当有同学遇到困难时,大家会伸出援手,共同度过难关。
2024年九年级语文泰坦尼克号(节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泰坦尼克号》一文。
具体内容包括:文章主旨、生字词学习、段落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修辞手法运用等。
重点学习文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深入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泰坦尼克号的壮观与悲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生字词,如:“舷”、“舸”、“濒”等。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领会作者表达的主旨。
3. 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人物形象的理解。
重点:分析文章内容,理解泰坦尼克号悲剧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展示泰坦尼克号的图片、视频及相关资料。
2. 黑板、粉笔:板书设计及例题讲解。
3. 学生准备:课文提前预习,字典、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提出疑问。
3. 课堂讲解:分析文章结构,讲解重点难点,解读作者意图。
4. 例题讲解:以文章中一段为例,分析修辞手法,讲解人物形象。
5.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一段描绘泰坦尼克号的文章,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展示文章各部分内容及其关系。
2. 重点词语:列出文章中的生字词,标注音、形、义。
3. 修辞手法:列出文章中出现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泰坦尼克号上的一个人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示例:略2. 课后练习:分析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示例: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的调整。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泰坦尼克号》全篇,了解电影与原著的差异,提高阅读兴趣。
组织学生参加关于泰坦尼克号的讲座或活动,拓宽知识面。
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建议一、文章主旨课文节选部分描写了一对年轻恋人杰克和罗斯在“泰坦尼克号”沉船后,面临生死离别时的言行,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对爱人的眷恋与无私奉献,也体现出完美的人性。
二、课文内容概述《泰坦尼克号》是以历史上的一场著名海难为背景而虚构的爱情故事。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288号至295号八个镜头,这八个镜头组接成这么一个悲壮的场面:海难发生后,尽管做出最大的努力进行自救或营救,但都收效甚微。
各种惨象目不忍睹,冰冷的海水冻死了数以百计,数以千计的乘客。
就是在生死诀别之际,一对年轻恋人互相鼓励。
“不要告别”“不能放弃”这种对生的话语,坚定了罗斯的信念,最后14号救生艇听见罗斯的呼救哨声便将她迅速营救到艇内,于是她便成了一千五百人中幸存下来的六人中的一个。
三、结构分析剧本节选部分共有八个镜头。
第一个镜头:在冰冷的海洋上,杰克鼓励罗斯树立活下去的勇气。
面对木头只能承载一人的残酷事实,杰克毅然让罗斯爬在木头上,自己泡在冰冷的海水中。
对罗斯强烈而坚贞的爱,使杰克为了爱人的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罗斯濒临绝望的边缘而打算放弃求生的念头时,杰克勇敢地鼓励她,并以爱情的誓言与力量重新激起罗斯对生的渴望。
杰克在明知自己必死无疑的情况下,流露的不是对死亡的恐惧和悲哀,而是对爱情的赞美和对爱人的鼓励与祝愿,他以全身心爱着对方,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可见,杰克对罗斯的爱是崇高而无私的,这不仅是真正美好爱情的赞歌,也是完美人性的体现。
第二个镜头:船员洛以惊人的魄力组织救援。
这里有一个假扮妇女偷生的男人的细节,与上文对比,暴露了人性中自私、卑鄙、丑恶的一面。
第三个镜头:写洛和救生艇在海洋上进行搜救。
这里展现的是海难后最残酷也最令人伤感的画面。
现实的残酷与爱情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令观众对杰克与罗斯生死不渝的爱情有了更深的感悟。
同时,在强大的自然灾害中人类的生命是如此脆弱,也不由得让人对生命有了更强的体悟。
20.泰坦尼克号(节选)
卡梅伦
教学目的
l继续学习和掌握电影剧本的一般常识。
2.继续学习文中运用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的描写来展开情节,
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通过本文故事,认识生命的意义,体会主人公面对死别时的思想
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男女主人公面对死亡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学习描写人
物的方法。
2.难点:继续培养阅读和欣赏电影剧本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掌握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1)残骸(hai2):人或动物的尸骨,也借指残破的建筑物、机械、车辆等。
(2)苍穹(giong2):天空(书面语)。
(3)蠕动(ru2)像蚯蚓爬动那样动。
(4)冰碴(cha2):冰的小碎块。
(5)掰开(bai1)用手把东西分开。
二、导入
电影《泰坦尼克号》是1998年美国好莱坞拍的一部大片,以历史上
一个著名的海难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虚构的爱情故事。
这个爱情故事
的男主人公叫杰克,女主人公叫罗斯。
故事是以回忆的形式写成的,老年罗斯来到泰坦尼克号的打捞现场,观看打捞的情况,于是回忆了
1912年4月自己在船上的难忘经历:贵族小姐罗斯与未婚夫卡尔登上
了豪华的泰坦尼克号轮船,他们正准备去美国。
平民小伙子杰克靠赌
博赢来一张三等船舱的船票,在开船前五分钟赶到,乘船去美国。
轮船载着两千多名乘客在大海上航行。
由于罗斯对卡尔毫无感情,并厌倦
了贵族阶层虚伪、沉闷、无聊的生活,正要投海自杀,被平民小伙子杰克冒死救起,于是两人逐渐产生爱情。
当罗斯正感受着生的美好的时候,海难发生了……课文节选的是剧本288号至295号共八个镜头,讲述
的是沉船后他们漂浮在冰冷的海水里的故事。
三、正课
1.师:课文是电影分镜头剧本,我们先来看看每个镜头主要写什
么。
讨论明确:
288:海上,杰克和罗斯在水中漂浮,杰克要罗斯答应永远不放弃。
289:五等官员洛指挥救人。
290(号艇在海面搜索救人。
291:罗斯神志模糊,当她意识到杰克已死,悲伤、绝望,在极度虚弱
中想起答应杰克的话,使劲喊。
292:救生艇听到声音,转舵。
293:罗斯掰开杰克的手,放开他。
她游到怀尔德的尸体旁,抓过他
的哨子使劲吹。
294:救生艇划过来救起了她。
295:老年罗斯讲述海难中死亡的人数。
2.师:一个个镜头切换,叙述了杰克和罗斯生死诀别的动人情景,
也叙述了在灾难面前一些勇敢的人设法救人的高尚行为。
面临生死,
每一个人的灵魂都会真实地显露出来,面临生死,对一个人都是大考
验,那么,我们来看看在这个考验中,杰克是怎样的人?罗斯是怎样的人?洛是怎样的人?
讨论明确:
杰克年轻、开朗、乐观,他深爱着罗斯。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泡在
刺骨的海水里,明知自己不会坚持很久了,但他却阻止罗斯说告别的
话,他以自己仅剩的一点活气断断续续说话,鼓励罗斯坚持下去,并要
她发誓永不放弃。
面对死亡,他毫无惧色,却尽力要别人活下去;面对
死亡,他平静、坦然,而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他对罗斯说:“船票把我
带到你面前,我感激不尽,罗斯,我感激不尽。
”正因为他有充实无憾的
人生,因为他执着地爱着罗斯,所以他才有平静坦然的面对死亡的心
态。
他对生死的态度,对罗斯的遗言,都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勇敢、赡、、
开朗、乐观,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罗斯原是个贵族小姐,当她抵挡不住冰冷的海水,感觉快要冻死的
时候,她对杰克说:“我爱你,杰克/’这个爱的表白,是冲破等级观念的心灵的表白。
她放弃了作为百万富翁之子的未婚夫,而选择平民小伙
子杰克,并在临死时再一次作了这样郑重的表白,可见她是真心爱着杰克,同时我们也感受到她是个追求健康、真实的人生的贵族的叛逆者,
这是很令人尊敬的。
当她意识到杰克已死,她“所有希望、愿望、志气都化为乌有/’“她闭上眼睛。
她太虚弱了,似乎连尝试的理由都不存在
了。
我们看到她是要彻底放弃了。
可是“后来……她猛然睁开眼睛”,
“她突然抬头”,“她使劲吸一口气,再喊”,并默默地说:“我不放弃,我保证。
这一系列的改变,让我们看到她是个勇敢明智的人。
在死可以解
脱一切的时候,选择死是最简单方便的。
可她想起杰克的话,想起自己
的诺言,想到活着才是对杰克最好的纪念,她又毅然选择了艰难的生,
并且在她的努力下终于获救。
罗斯的生死选择,也给我们深深的启迪:
永远不放弃。
洛是五等官员,在灾难面前,“他以惊人的魄力让每个人把船排在
一起……腾出他的14号艇”,带着几个水手去救人。
这是何等的魄力
啊。
文中说他“是个爱冲动的年轻的威尔土人”,这是高尚的冲动,我们
多么希望有这种冲动的人多一些啊。
大家都能为受难的人想想,都能
为他们做些事,也许死难的人数会减少一些吧。
当我们看到课文末尾
老罗斯的那段话:“二十只救生艇在附近飘荡,只有一只返回头。
一只,…六个人包括我在内得救。
一干五百人中的六个……”,我们不禁
要说:洛,是人类的义勇者!
3.师: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死。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引导:(1)生得充实,才
能死得坦然。
所谓“死而无憾”说的正是此意。
(2)生命是美好的,永远
不放弃。
但只有一线生机的时候,要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
留给自己。
正所谓“舍身取义”者也,…
四、小结
电影文学剧本和用于拍摄的分镜头电影剧本,在表述形式上是有
所不同的。
(一个都不能少》属于前者,《泰坦尼克号》属于后者。
后者
多了一些关于电影拍摄的技术说明,如“外景”/‘内景”/‘切”/‘盘旋俯摄”罗斯的视点……慢动作”、“待大写”等等,这些电影特有的技术手
段的说明,可以使读者更真切细腻地感受到画面的形象特点,突出电影
的艺术魅力。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写一篇观后感,或自选角度写一篇简短的
影评,并在班上分小组交流。
写得好的,选出在班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