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的旅游资源分类表
- 格式:doc
- 大小:245.00 KB
- 文档页数:5
旅游资源分类的标准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来说,如何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不仅可以帮助旅游者更好地了解目的地的特色,也可以指导旅游业发展和管理。
下面将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服务设施等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进行探讨。
首先,自然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景观的分类可以根据地貌、水系、植被等因素进行划分。
比如,按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等类型;按水系可分为河流、湖泊、海洋等类型;按植被可分为森林、草原、沙漠等类型。
这些自然景观不仅可以作为旅游目的地,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游憩和探险体验。
其次,人文资源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景观的分类可以根据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艺术表现等因素进行划分。
比如,按历史文化可分为古迹遗址、历史建筑、传统村落等类型;按民俗风情可分为民俗节庆、民间艺术、民俗表演等类型;按艺术表现可分为文学作品、音乐舞蹈、美术雕塑等类型。
这些人文景观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历史文化的感受,还可以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最后,服务设施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设施的分类可以根据便利程度、品质水平、特色特点等因素进行划分。
比如,按便利程度可分为交通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等类型;按品质水平可分为星级酒店、特色客栈、特色餐厅等类型;按特色特点可分为民宿农家乐、特色美食街、特色手工艺品店等类型。
这些服务设施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旅行环境,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综上所述,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服务设施三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可以更好地指导旅游业的发展和管理,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希望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从业者能够根据这些分类标准,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型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型1.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之一。
对旅游资源的认识,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出现和不断深化的。
由于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而旅游资源相对于其它单一的传统资源,在内容和构成上都要复杂得多,因此对旅游资源的确切定义,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
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也有的专家将旅游资源定义为:“具有游览、观赏价值的景观、风貌”或“能够吸引旅游者进行各种旅游活动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一般认为,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旅游业产生的物质基础,是旅游的客体,是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构成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一是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二是具有可利用性,随着旅游者旅游爱好和习惯的改变,旅游资源的包容范畴不断扩大;三是资源的开发能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旅游资源不同于传统的土地、水和矿产等资源,它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变异性和永续性等特点。
多样性表现在既有自然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观性的,又有文化性的;既有古代遗存的,又有现代兴建的;既有实物性的,又有体察性的。
独特性表现在,凡是旅游资源,都是有与旅游者通常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和居住环境不同之处,这种差异越大,对旅游者来说就越独特,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变异性表现在某些事物在其存在之初并没有被作为旅游资源,但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它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反之亦然。
永续性表现在,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无限重复利用和不断再生的特点,如作为旅游资源主体的观光、度假、特种和专项旅游资源本身是旅游者带不走的,旅游者带走的只是对它们的各种印象和感受。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2003-2-24 0:00:00字号:[大中小]选择背景色:ICS 03.2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Classification,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2003-02-24 发布2003-05-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引言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旅游规划通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南安市旅游资源调查12旅游南安市旅游资源调查一、制作区域旅游资源分类体系表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联合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征求意见稿)》(附后)中关于旅游资源类型分类的体系,在籍贯所在地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制作区域旅游资源分类体系表。
表格如下:主类亚类基本类型资源名称数量A 地文景观AA 综合自然旅游地AAA 山丘型旅游地九日山风景区、天柱山风景区、雪峰山风景区、五台山风景区4AAB 谷地型旅游地黄巢山风景区 1AC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CA 凸峰覆船山、玳瑁山、天柱山、雪峰山、九日山、芹山、云顶山、金刚山8ACB 独峰蓬华天柱岩 1 ACC 峰丛大小杨梅山脉、五台山2AE 岛礁AEA 岛区大佰岛 1B 水域风光BA 河段BAA 观光游憩河段晋江、东溪、兰溪3BB 天然湖泊与池沼BBA 观光游憩湖区山美湖风景区 1 BBB 沼泽与湿地兰溪湿地公园 1BC 瀑布BCA 悬瀑天心洞旅游区 1BD 泉BDA 冷泉明心山麓圣泉水1BDB 地热与温泉码头温泉、罗溪温泉1C生物景观CA 树木CAA 林地印山林场、灵应森林公园2 CC 花卉地CCA 草场花卉地泉州花卉城 1CCB 林间花卉地天柱山风景区 1CD 野生动物栖息地 CDC 鸟类栖息地都山农庄 1D 天象与气候景观DB 天气与气候现象DBA 云雾多发区向阳乡、翔云 2DBB 避暑气候地五台山风景区、蓬华镇2DBC 避寒气候地都山农庄 1E遗址遗迹EA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A 人类活动遗址EAA 五塔岩、仑苍镇古迹遗址、福社尾遗址、运尾山遗址、寨仔箍遗址、浚下沽遗址6EAC 文物散落地官桥南朝古墓、蜘蛛山遗址、寨寮仔山遗址3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EBA 历史事件发生地林俊、潘榜抗清土楼、石室岩革命旧址、黄巢寨4 EBB 军事遗址"海上视师"石 5与古战场刻、靖海门、铳城、清水岩、邦伯坊大佰岛EBC 废弃寺庙晋建延福寺遗址 1EBD 废弃生产地东田宋代南坑古窑址、兰溪寮仔古瓷址2EBF 废城与聚落遗迹丰州古城遗址、石井铳城遗址2F建筑与设施FA 综合人文旅游地FAA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光前学村、南安教育局2FAB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丰州江滨生态园城乡周末休闲度假旅游区、眉峰休闲农庄2FAC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白沙普济岩、灵应风景区、凤山寺、雪峰寺、天香寺、龙须岩、石碑岩、千金庙、云山寺9FAD 园林游憩区域观赏点溪美山外山农业观光园、康美雪峰植物园2FAE 文化活动场所新东移民文化活动场所1 FAF 建设工程与扬西科技工业 2生产地区、蟠龙开发区FAH 动物与植物展示地泉州花卉城、灵应森林公园2FAJ 边境口岸南安石井镇 1 FAK 景物华鼎岩、长安岩 2FB 单体活动场馆FBB 祭拜场馆石井延平郡王祠、昭毅将军祠、施琅将军洞、延平郡王祠、中宪第、开台圣王纪念堂、丰州城隍庙、通远王祠、昭惠庙10FBD 体育健身馆场南安体育馆 1FC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CA 佛塔佛岩塔、诗山石塔、五塔岩石塔、牛尾塔、永济宝塔、凤聚塔、6FCB 塔形建筑物云从室塔墓、师姑墓塔、朱相公墓塔、一片寺石塔4FCC 楼阁明英苑 1 FCG 摩崖字画九日山摩崖石刻群、丰州莲花峰石刻、五塔岩摩崖石刻、清水岩摩崖石刻、五峰山一片寺摩崖石刻、大14石山摩崖石刻、先峰山摩崖石刻、天立岩摩崖石刻、“独立千古”石刻、金鸡山摩崖石刻、素月孤舟石刻、万衣岭摩崖石刻、天心洞龙潭诗刻、高盖山摩崖石刻FCH 碑碣(林)革命烈士纪念碑、高田石碑坊、南安县学碑刻、丰州书院碑记、丰州书院膏火碑记、清水岩朱子祠碑记、甘泉桥碑、千金桥碑、温泉碑刻9 FCI 广场瑞基广场 1FD 居住地与社区FDA 传统与乡土建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丰州陀罗尼经幢、中宪大夫第、林路大厝、蔡浅大厝群5FDB 特色街巷南安步行商品街、桃源古街2 FDD 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叶飞将军故居、郑成功陵墓、郑成功纪念馆3FDE 书院云从古室、石井杨子山书院、丰州6书院、南安学宫(文庙)、杨林书院、英都学馆FDH 特色市场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官桥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泉州花卉城、中国水暖城、环球家具城、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6FE 归葬地FEA 陵区陵园郑成功陵墓、庙下墓群、狮仔山墓群、3FEB 墓(群)韩屋墓、六朝古墓、宋状元宰相吴潜墓、梧茂墓、云从室塔墓5FF 交通建筑FFA 桥美林大桥、五里桥、通郭桥、竹仔篮桥、鲤鱼桥、华美桥6FFB 车站南安汽车站 1FFC 港口渡口与码头丰州金鸡古港、水头大盈港、石井古津3FFE 栈道康店驿 1FG 水工建筑FGA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山美水库、石壁、桃源水库、石桥、文溪、笋塔水库6FGB 水井甘棠井 1 FGC 运河与渠道段落仙公渠 1 FGD 堤坝段落东头坝、侯安坝、东溪防洪堤3 FGE 灌区万石陂、永利圳 2 FGF 提水设施坂头水库 1G 旅游商品GA 地方旅游商品GAA 菜品饮食石井蚵仔煎、官桥烧肉粽、牛肉羹、洪濑面线糊、卤料、黑粿、英都麻舌、诗山卤面、九重粿、溪美肉圆9GAB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杨梅、香蕉、柑桔、荔枝、龙眼、闽南火鸡、闽南黄牛7GAC 水产品与制品带鱼、大黄鱼、蛏、蚶、海带、紫菜、黄鱼、甲鱼、鱿鱼、对虾10GAD 中草药材及制品泽泻 1GAE 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人工彩扎和剪纸工艺1 GAF 日用工业品石材、轻纺鞋服、电子机械、石油化工、水暖消防、7家私装潢和纸制品业、陶瓷GAG 其他物品建材、雨伞 2 H 人文活动HA 人事记录HAA 人物郑成功、李贽、洪承畴、叶飞、欧阳詹、吕惠卿6HAB 事件郑成功收复台湾 1 HB 艺术HBA 文艺团体文艺团体 1HBB 文学艺术作品《碧血榕城》、《福建文学》《福建日报》《福建论坛》《福建经济报》《福建商报》《泉州文学》《泉州晚报》《闽南日报》《石狮日报》《泉南期刊》《社联通讯》《李贽与南安》、《中共南安市委党校校史》、《榕桥史话》、《武荣诗刊》16HC 民间习俗HCA 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婚庆、丧葬习俗 2HCB 民间节庆天公生、佛诞 2HCC 民间演艺高甲戏、布袋戏 2HCD 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民八月湖杯钓鱼比赛1HCE 宗教活动取香、酬神 2HCF 庙会与民间普渡 1集会HCG 饮食习俗请客喝茶、煮蛋3请客、斗茶二、区域旅游资源形成的条件:1、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位置优越南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中游,地理坐标为北纬24°34′30″—25°19′25 ″,东经118°08′30″-118°36′20″。
区旅游资源分类表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旅游资源分类表,用于对一个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
自然景观:
山脉、山峰和峡谷
河流、湖泊和瀑布
海滩和海岛
森林和自然保护区
草原和草原
历史文化遗产:
古城墙和城堡
古代建筑和宫殿
古镇和历史街区
古迹和遗址
博物馆和艺术馆
文化体验:
传统艺术和表演
民俗风情和节庆活动
手工艺品和工艺品制作
风味美食和特色餐饮
当地市场和购物区
户外活动:
徒步旅行和登山
自行车和骑行
水上运动和冲浪
钓鱼和划船
鸟类观察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健康休闲:
温泉和水疗中心
高尔夫球场和度假村
度假酒店和度假村
瑜伽和冥想
主题公园和娱乐:
游乐园和主题公园
水上乐园和游泳池
动物园和海洋馆
科学馆和探险乐园
教育和学习:
学习中心和科普馆
考古探险和探索活动
农场和农业示范区
大学和研究机构参观
这只是一个常见的分类表,旅游资源的分类还可以根据具体地区的特点进行调整和补充。
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多样丰富,通过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规划旅游活动。
表B.1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保护与开发现状:198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1年被省政府纳入《山东省“十五”旅游发展规划》,并被确定为我省八大旅游区中水浒旅游线上的核心景区。
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区梁山坚持水浒文化与市场经济两条主线,将其贯穿于旅游策划、旅游规划、景地景观开发、建筑设计、酒店建设经营及旅游纪念品设计整个旅游业发展系统,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地打造集游览、观光、体验、娱乐、参与、休闲和度假于一体的大旅游发展体系。
他说,要改变梁山景区给人较大心理落差的现状,需从两方面作出调整,一是调整开发理念,尽力还原和再现水浒意境和传统文化,避免现代化建筑设计手法,二是实施造水规划设计,再现水泊场景。
为此,文启后先生为梁山策划了建筑面约5万平方米的汴京大街,展现宋代市井文化和民俗风情,并进行造水的策划设计,消除有山无水的遗憾,以达到给游客洗脑,消弱其心理落差的目标2 0 0 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水浒”文化旅游给梁山县带来1 0 0 0余万元的旅游收入,东平县的旅游总收入达到6 8 0万元。
但是,经济效益的背后仍然隐藏着发展中不少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梁山、郓城、东平、阳谷四县分属于不同的市,在行政区划上无法实现一体开发、统一管理,导致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民间组织进行了多次努力,通过各种渠道的协调沟通机制,对“水浒”文化旅游的开发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
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水浒”文化旅游的品牌建设一直处于争议阶段,症结主要集中在开发“水浒”文化旅游资源问题上谁更具有代表性谁更具有号召力和说服力。
然而,这一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得“水浒”文化旅游开发在争议中艰难前行。
而且,由于这四个县区本身的财政能力所限,无法为旅游开发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
当地采用“竞合模式”开发“水浒”文化旅游:一、塑造“水浒”文化旅游整体形象。
四、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旅游资源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和人文历史条件,但是如果能在一个合理的空间结构中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充分开发,将会大大提高旅游资源价值的利用率。
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是区域中各个旅游资源在空间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互位置、相互关联、空间聚集程度和规模以及各地区间的相对平衡关系等。
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优化研究,可以揭示区域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集聚程度和集聚状态,可以确定区域旅游开发的优势、特色与方向,优化不同旅游区域的功能配置,指导区域整体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也有助于有效合理的旅游线路的组织,从而促进区域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按照旅游资源基本属性将南山寺划分为三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1、自然旅游资源南山寺旅游资源丰富,如热带海滩风光,热带动植物,众多的人文景观,民族风情等;南山寺交通便利,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快,旅游接待能力提高;距离经济发达区近。
南山文化旅游区是依托南山独特的山海天然形胜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开发建设的全国罕见的超大型生态和文化景区,是建国以来中央政府批准兴建的最大的佛教文化主题旅游区,是国家首批AAAAA景区。
南山文化旅游区生态恢复与保护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10平方公里,组织实施佛教文化苑、天竺圣迹、福寿天地、神话雕塑、大门景观区以及酒店、度假村等项目。
其中南山佛教文化苑于一九九五年动工兴建、一九九八年建成开放,目前已形成一寺(南山寺)、一苑(南山海上观音苑)、两园(慈航普渡园、吉祥如意园)、一谷(长寿谷)、一湾(小月湾)的旅游景观群。
还有辑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国宝“金玉观世音”和世界上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室内三十三观音群像;体现中华古钟文化的梵钟苑;更有举世瞩目的伫立在南海之滨的108米高“南山海上观音”,“一体化三尊”,造型挺拔,气势恢宏,高越天下。
这项被誉为“世界级、世纪级”的佛教造像工程历时六年,已于2005年4月24日(佛历三月十六)举行了举世瞩目、千载一时的盛大开光大典。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作业(论文)题目:四川省旅游资源的分类及评价 所修课程名称 旅游地理学 指导教师: 吴妍 小组成员: 我们是雷锋完成作业(论文)日期:2014年 5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评阅教师签名:____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_____学院______2011____级_______1______班______地理科学______专业………………………………(密)………………………………(封)………………………………(线)………………………………目录1:背景 (3)2:分类 (3)2.1分类原则 (3)2.2 分类对象 (3)2.3 分类结构 (3)2.4:四川省主要旅游资源分类(见表1.2) (5)2.4.1:成都市内主要景点分类: (5)2.4.2:线路①主要景点分类 (6)2.4.3:线路②主要景点分类 (9)2.4.4:线路③主要景点分类 (10)2.4.5:线路④主要景点分类 (10)2.4.6:线路⑤主要景点分类 (13)2.4.7:线路⑥主要景点分类 (15)2.4.8:线路⑦主要景点分类 (16)3旅游资源评价 (18)3.1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三三六”定性评价法 (18)3.1.1旅游资源三大价值: (18)3.1.2旅游三大效益: (19)3.1.3旅游条件: (20)3.2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22)3.2.1国家标准评价(见表3.1) (22)3.2.2:四川省旅游资源国家标准评价(见表3.2) (24)3.3:单因子评价——地形因子。
(26)4.四川省旅游资源图示 (27)4.1旅游资源图标准(见表4.1) (27)4.2四川省旅游资源分布图(见图2) (27)5.四川省旅游景点的发展建议 (29)5.1旅游景点的马太效应分析 (29)5.2马太效应对策分析——处于阴影下的旅游景区应对策略 (29)5.2.1“错位”营销形象导入 (29)5.2.2旅游市场的细分策略在旅游景区的运用 (30)5.2.3运营方式与方法的创新 (30)1:背景本小组先是按照四川省主要旅游景点在川内的大致线路分布来选取的主要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