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有趣的自然课
- 格式:docx
- 大小:21.71 KB
- 文档页数:1
一堂生动的自然课_有趣的课堂作文400字今天,我和同学欧芷晴和任丽冰到广州“星期八小镇”体验生活。
在小镇中我们可以扮演各种职业的工作人员,从中体验当大人的滋味。
在一项项任务中,让我最难忘的就是那节生动的自然课了。
工作前,总监让我们去农场拿一种水果或蔬菜回来,但每个人不能重复哦。
农场的果蔬可多了,有梨、苹果、海棠、萝卜、辣椒……应有尽有。
我拿了一个香蕉,但想想要是我拿了和别人重复怎么办?于是我又带多了一颗小扁豆。
果真我的香蕉和一个小妹妹重复了,我的小扁豆就派上用场了,哈哈。
工作开始了,我们每个人都变身为自然协会的会员,总监先分析了果蔬的种类,然后让我们分析一下什么是果实,但是谁都不愿意先发言,总监就拿着萝卜和蒜问我:“这两种是果实吗?”我回答:“萝卜是储藏根,蒜是地下茎。
”总监说:“回答得很好!”又拿起我的扁豆问大家“这是果实吗?”大家都想刚才那几样都不是果实,这个也不是吧,于是大家都大声喊道:“不是!”
“哈!这就是果实!”总监一边瓣开扁豆一边笑着说:“你们看,我不是给你们分析过了吗?扁豆有果皮和种子的就是果实。
”大家都呆住了。
这真是一堂生动的自然课!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关于过渡段和过渡句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
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
不然,文章就显得支离破碎。
所以,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地说,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
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一、文题照应。
在叙事过程中,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首尾呼应。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
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叵关于开头与结尾写文章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
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
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
”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
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
”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 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幼儿园听课记录12篇一、观察自然在本周的自然课上,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有趣的观察自然的课程。
在课堂上,老师首先带领孩子们到了附近的花坛,让他们观察并描述鲜花的颜色、形状和芬芳的气味。
孩子们积极参与,纷纷用自己的话语来描述花朵的美丽。
接下来,老师带着孩子们去了树林,让他们用手触摸树皮的纹理,感受树木的稳固和沉稳。
孩子们兴奋地触摸树木,纷纷表达出对大自然的喜爱。
课程最后,老师带领孩子们回到教室,并鼓励他们通过绘画的方式,将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表达出来。
二、感受音乐音乐课上,幼儿园的音乐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参与了一场有趣的音乐活动。
首先,老师播放了一首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随着节奏摆动身体,并尝试模仿音乐中的节拍。
孩子们跃跃欲试,积极投入到活动中。
然后,老师鼓励每个孩子与自己的同伴一起合奏,让他们学会合作和协调。
在音乐课的最后,老师还教给了孩子们一个简单的音乐曲目,让他们用手拍打身边的物体,创造出节奏感强烈的音乐。
孩子们兴奋地参与其中,带来了一场活力四溢的音乐表演。
三、动手制作通过手工制作,幼儿园的老师帮助孩子们培养了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
在这一课程中,孩子们用纸和颜料制作了自己的手工艺品。
首先,老师给每个孩子分发了纸张和颜料,然后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作品。
孩子们认真地涂抹颜料,用手指或画笔在纸上绘制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享受着动手创造带来的乐趣。
最后,他们用艺术品展示墙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让每个人都能欣赏到他们的努力和创意。
四、阅读乐趣阅读是培养孩子们阅读兴趣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
幼儿园的老师每周都会为孩子们带来精选的绘本故事和图书。
在阅读课上,老师让孩子们一起欣赏课本中的绘本故事,从中学习语言和道德知识。
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的讲解和解读,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兴奋。
在故事结束后,老师组织了一个小小的讨论活动,让孩子们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初中语文作文7大答题技巧技巧点拨1. 换标题法: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因此,作文换标题是最基本的方法。
若考试作文题目与平时训练的某篇优秀习作题目相近或平时训练的习作与考试作文主题吻合,材料也适宜,这样就无须“大动干戈”,只需将作文题目更换一下,将文内的词句稍作改动,与新标题相呼应即可。
若考试作文题的选材、主题等与平时训练的优秀习作相差甚远,就需要借助其他方法来进行了。
2. 扣题改头法:“头”,即作文的开头,这个方法要求紧扣文题,对平时优秀习作的开头进行适当的修改,甚至重新写作。
让开头符合新作文的要求,这样才能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
3. 扣题换尾法:“尾”,即作文的结尾,就是根据文题,对平时优秀习作的结尾进行适当的修改,甚至重新写作,用简洁的语言扣题。
这样的结尾,才能呼应开头,才能确保作文不跑题。
4. 描写内容增删法:写同一件事,因为扣题的关系,需要表现的主旨不一样,语句描写的详略就有所不同。
要针对不同的作文题目,针对所要表达的文题的关键词,增加一些关键的描写内容,反之,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就可以适当删减。
总之,一切要为表现作文的主题服务。
5.修改感悟法:叙事之后,一般要采用抒情或议论的方式结尾,从而深化作文的主题。
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感悟。
因此,作文的结尾要针对作文的主题适当调整,甚至重新写作。
这样才能更贴近主题,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6. 调整写作顺序法:一个好的材料,叙写的方式多种多样。
按时间发展顺序叙事,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如果采用倒叙,“精彩”开场,则越能吸引阅卷老师;如果将事情变得一波三折,则更能增添写作的生动性;如果巧设伏笔,则越能彰显叙事的技巧。
当然,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采用这种方式,采用平时优秀习作的原有结构或许更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7. 题记揭示主旨法:题记是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
一篇文采飞扬的正文,再加上一段意蕴丰厚、精炼出彩的题记,可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必能使文章通篇生辉,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我最喜欢的一堂课作文400字【篇一:我最喜爱的一堂课】
有人喜欢充满知识的语文课,有人喜欢欢乐又有趣的音乐课,有人喜欢能画出一幅幅图画的美术课……可是我最喜欢那一堂自然课。
还记得那一次自然课,王老师走进了自然教室,她手里拿着两本书,老师对我们说:“这书可神奇了,是连在一起的,你们谁能把它们分开?”我想,我力气大,我去试试。
我举起了手,老师请我上去。
我用了最大的力气,但它们竟然还没分开,老师又请了几个同学上来拉,你一边我一边,我们咬紧牙关,身子往后倾斜,我们拉得面红耳赤,可书仍然没有分开,同学们议论起来。
有的同学说:“这两本书是不是特制的?”有的同学说:“这书一定贴了双面胶。
”还有的同学说:“这书坏了。
”我们都灰心了。
老师问:“还有谁想来试试?”“我!”一个同学说。
他走了过去,我想:这么多人都不行,你不会成功的。
只见他往书的缝隙中吹了一口气,书就分开了。
老师说:“这是因为书与书有摩擦力,积少成多了就拉不开了,只要吹一口气,书和书之间就有了空隙,才能分开。
这堂课,使我爱上了这门课。
【篇二:我最喜欢的一堂课】
钟声响了,这是我最爱上的一堂课——音乐课!这是我。
游植物园读后感前几天去了趟植物园,那可真是一场妙趣横生的小冒险,现在我就来唠唠我的感受。
一进植物园,就像闯进了一个绿色的魔法世界。
各种植物就像是不同门派的魔法师,各有各的奇妙之处。
那些高耸入云的大树,像是一群威严的巨人,守护着这片植物王国。
我仰头看着它们,感觉自己特别渺小,心里想着:“大树老兄,你在这儿站了多少年啦,是不是知道好多古老的秘密呢?”走着走着,就看到了一大片五颜六色的花田。
那花朵开得争奇斗艳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就差没在旁边立个牌子写着“我们正在比美,快来夸夸”。
我凑到一朵花跟前闻了闻,那香味直往鼻子里钻,感觉自己的灵魂都要被这香气给熏得飘起来了。
我就想啊,这些花肯定是大自然的小艺术家精心创作的作品,每一片花瓣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再往深处走,有个小池塘。
池塘里的荷叶田田,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在水面上撑开。
荷叶上还有几颗小水珠,滚来滚去的,就像调皮的小娃娃在玩滑梯。
荷花从荷叶中间冒出来,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是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半开着,像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还有的完全盛开了,大大方方地展示着自己的美丽。
池子里还有几条小鱼在游来游去,它们在荷叶和荷花的影子下穿梭,像是在玩捉迷藏。
我在旁边看了半天,都想变成一条小鱼钻进去一起玩了。
植物园里还有好多奇奇怪怪的植物。
比如说那种会吃虫子的植物,我盯着它看了好久,想象着它怎么把小虫子骗进来,然后一口吞掉,感觉这植物就像是植物界的小恶魔,有着独特的生存智慧。
还有那些浑身长满刺的仙人掌,它们就像穿着铠甲的小战士,站在那儿酷酷的,仿佛在说:“别惹我,小心我扎你。
”在植物园里逛了一圈后,我就觉得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这些植物们虽然不会说话,不会走动,但是它们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着生命的活力和多样性。
它们就像一本本打开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关于生存、繁衍和适应环境的故事。
这次游植物园,就像是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自然课。
让我从城市的喧嚣中暂时解脱出来,沉浸在这个绿色的宁静世界里。
自然课探索大自然自然课是学生们在学校里接触自然科学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自然课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各种生物的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向大家介绍自然课对学生们探索大自然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一部分:观察力的培养自然课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自然课上,学生们会通过仔细观察生物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性来认识它们。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课程中,学生们可以观察不同树木的叶子形状、花朵颜色以及果实种类,从而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通过这样的观察,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培养对大自然的敏感。
第二部分: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自然课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大自然的美丽,还能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们通过学习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污染对大自然的危害。
他们了解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来保护环境,例如节约用水和垃圾分类等。
通过自然课,学生们会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为创造更美好的自然环境贡献力量。
第三部分:启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自然课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大自然中有着丰富多样的生物和景观,学生们通过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出独特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课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来表现自己对动物的印象,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等方式来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部分:培养科学精神自然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自然课上,学生们会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体验实践操作的过程。
通过亲自参与实验和观察现象的过程,学生们会培养出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论。
他们会明白科学是通过实践和实验来验证和证明的,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索的能力。
这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论:通过自然课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出观察力、保护环境的意识、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科学精神。
矶鹬鸟教育观后感前几天看了关于矶鹬鸟的纪录片,那感觉就像是上了一堂超级有趣又特别的自然课。
刚看到矶鹬鸟宝宝的时候,我就觉得它们特别萌。
那小模样,就像一个个毛茸茸的小球在沙滩上晃悠。
你看矶鹬鸟妈妈教育宝宝找食物的过程,真的是既有趣又充满智慧。
矶鹬鸟妈妈就像是一个耐心但又有点严厉的老师。
她一开始就想让宝宝自己去探索沙滩里的小贝壳、小虫子啥的。
可小宝宝们呢,就跟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点胆小又有点懒。
它们就张着小嘴,眼巴巴地望着妈妈,那小眼神仿佛在说:“妈妈,你直接喂我呗。
”但鸟妈妈可不吃这一套,就把宝宝往前推,意思很明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爸妈想让我学着系鞋带,我也是哼哼唧唧不想学,就盼着他们直接给我弄好。
看来不管是鸟还是人,在小时候都有点小依赖心理呢。
而当海浪涌过来的时候,那场面可紧张了。
矶鹬鸟妈妈特别机灵,她很快就随着海浪往后退,那动作娴熟得很。
可是小宝宝们就有点傻愣愣的,还不知道危险来临。
有个小家伙还被海浪冲得东倒西歪,当时我都忍不住为它捏把汗,就像看到小朋友在马路上乱跑时的那种揪心。
不过这也是鸟妈妈给宝宝们上的重要一课——关于危险的认知。
这就跟我们小时候学走路,不小心摔一跤,才知道走路要小心周围的东西一样。
再后来,经过一次又一次海浪的洗礼,那些矶鹬鸟宝宝也变得聪明起来了。
它们学会了在海浪退去的瞬间,迅速地用小尖嘴在沙滩上啄食物。
看着它们那熟练的小模样,我心里就想:“小家伙们,终于出师了啊。
”从矶鹬鸟妈妈的教育方式中,我觉得在教育这件事上,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界,都得让孩子自己去经历一些挫折和困难,才能真正成长。
我们不能老是把孩子护在怀里,就像鸟妈妈如果一直给宝宝喂食物,不让它们面对海浪,那这些小家伙永远也学不会生存技能。
总的来说,这小小的矶鹬鸟的故事,却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感悟。
大自然真的是一个神奇的课堂,每种生物都有它独特的教育智慧,而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让我们在教育孩子或者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好。
我最样的一堂课写观察洋葱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标题:我最喜欢的一堂课——观察洋葱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我最喜欢的一堂课——观察洋葱。
这可不是一节普普通通的课,它让我大开眼界,发现了平时看不到的奇妙世界!上周二,我们有了一节很特别的自然课。
老师让我们每人拿一个洋葱,然后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才一开始,我是有点不情愿的。
洋葱又脏又臭,谁愿意老盯着它看啊?不过当我把放大镜对准洋葱的时候,就完全被迷住了!第一眼看去,洋葱的外皮呈现出漂亮的棕黄色,就像给它穿上了一件小棕袍。
我用手捏捏看,外皮很薄很脆,咔嚓咔嚓的,感觉特别有趣。
接着我把外皮剥掉一层,里面露出了紫红色的洋葱肉,看上去就像小胖子穿着大大的红袍子。
我继续一层层剥开洋葱,发现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环,彼此叠在一起,像一个个小帽子叠成了高高的塔。
细细看去,每一环上面都有细小的纹路,就像给小帽子装饰上了漂亮的花边。
真不可思议,平时我们都只是随便剥剥洋葱,从来没有仔细观察过它的样子。
剥到中间的时候,我闻到一股猛烈的气味,热辣辣的刺激着我的鼻子,差点没把我熏哭。
我赶紧把洋葱拿开,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原来平凡的洋葱也这么"厉害"啊!接下来我把洋葱剥到最里面,露出了嫩嫩的芽。
我小心翼翼地拨开那层层的外壳,一个雪白的小芽就在里头探出了脑袋。
真是太神奇了,就在我们平常吃的洋葱里,居然藏着这么娇嫩可爱的小生命。
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洋葱的芽头。
如果我们把洋葱种下去,这个小芽就会慢慢长大,最终长出新的洋葱和洋葱苗来。
我觉得这实在是太神奇了,一个看似普通的洋葱竟然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越往洋葱里面看,就发现越多有趣的东西。
生活中处处都是奇迹,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小东西,只要用心去观察,就一定能发现它们独特的美妙之处。
从那天起,我就爱上了观察小物件。
放学后我常常捡一些小石头、树叶或者虫子回来仔细瞧瞧,总能发现新奇有趣的地方。
篇一:《一堂生动有趣的作文课》一堂生动有趣的作文课一堂生动有趣的作文课星期三,我们班来了位年轻的男老师,他很幽默!他给我们上了一堂作文课,老师说:“大家好!我第一次走进山清水秀的英山,我是蕲春人!同学们,你们见到我有什么要问的么?”“老师您姓什么?”班上“爱问天使”问到。
“我姓王,三横一竖的‘王’!”“老师,您来我们这儿的目的什么?”“我来这儿是和大家交朋友的!”老师说。
就在这时,教室里霎时炸开了锅!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
“好,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厚礼。
”老师说,他举起了一个精致的盒子,“礼物就在这里面,大家来猜猜是什么礼物?”“照片!”“书!”“花!”“杯子!”同学们回答五花八门,老师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盒子,里面居然是一把钥匙!同学们有的目瞪口呆,要的很失望,有的呆若木鸡……我想:一把钥匙,这么小气,哪怕是送我们一支笔也好呀!老师说:“猜猜这是一把什么钥匙呢?”“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开启想象力的钥匙!”“建立我们师生情谊的钥匙!”“我送给大家的不是钥匙本身,而是它实在的意义!”就在老师讲完这深刻的哲理时,下课铃响了,这堂课就这样结束了,我永远也忘不了这堂课!篇二:《一堂生动有趣的课》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哈哈哈哈!一头会飞的猪?这太荒谬了吧?”一阵笑声传来,是什么让大家这么开心?哦,原来是黄江浩然的妈妈在“家长开放日”给大家上课啊!{一堂生动有趣的课500字}.这真是一堂生动有趣而振奋人心的课。
这节课振奋人心是因为不但可以拿到印有自己名字的印章,而且黄江浩然的妈妈点到的第一个同学回答问题后是由他在印章堆里选一个印章,看看这个印章是谁的,然后就是他回答问题;生动有趣因为这节课的主题就是“一头会飞的猪”,多好笑啊!第一个问题是:猪飞起来需要什么?首先回答的是盛名扬,他思索了一会儿后,回答:“我觉得猪飞起来需要扇动两只耳朵。
”后面的答案更加奇特,有的说要让它一直跑步,有的说甩动尾巴飞起来,还有的说要坐热气球上天……在部分同学回答后,“老师”停止了这次的游戏,进行了一番总结:猪若是不想飞,他永远不可能飞起来。
大班大自然课教案反思与评价教案标题:大班大自然课教案反思与评价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大班儿童设计一堂有趣且富有互动性的大自然课,以促进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兴趣培养。
通过观察、探索和实践活动,儿童将能够发现和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和规律。
教案反思:在撰写教案之前,教师需要对上一次教学的情况进行反思。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反思问题和解决方案: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确保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并与大班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相适应。
例如,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儿童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活动设计是否足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针对大班儿童的特点,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好奇心和活跃性。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观察、实验、游戏等,以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资源是否充足?- 确保准备足够的教学资源,如图片、实物、模型等,以便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自然现象。
此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和音频,来增强教学效果。
4. 是否充分考虑到儿童的个体差异?- 大班儿童之间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可能存在差异。
为了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难度和内容的活动选择,以便每个儿童都能参与其中,并取得进步。
教案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教案的实施进行评价,以确定教学效果和改进方向。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评价方法和指标:1. 学生参与度:- 观察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是否主动提问、回答问题和参与实践活动等。
较高的参与度可能意味着教学活动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
2. 学习成果:- 评估儿童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认知水平的提高。
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观察报告、实验结果等来评估学习成果。
3. 教学方法:- 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儿童主动探索和发现,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导等。
4. 教学资源:- 评估所使用的教学资源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作文我最喜欢的一节课500字作文我最喜欢的一节课500字1我很喜欢自然实验课,老师上课风趣生动,是那么有感染力,每一堂课老师都会带我们进入一个自然天堂。
其中有一节课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太阳朝我微笑,花儿向我点头。
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我神清气爽。
上课铃响了,自然中老师踏着轻快的脚步走进教室里。
她清了清嗓子,神秘地说:“今天我要请大家去外面摘两片叶子”老师话音刚落,下面的同学就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有人说:“采叶子有什么用呢?”有人说:“真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等大家都去外面摘好了叶子,老师又笑咪咪地问:“谁想上来和大家分享下他摘的叶子?”“我想!”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我也不甘落后,举起了手。
老师请了位男同学,指着他摘的两片树叶问大家:“它们有区别吗?”我伸长脖子,仔细观察树叶:它们都是绿色,大小一样,轮廓也差不多。
简直像双胞胎。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区别。
”老师甜甜地笑了,她和蔼地说:“不对。
同学们,大家仔细看。
”老师拿起其中一片叶子:“这是杨树叶,深绿色,边缘摸上去十分光滑,条纹比较密。
”她又拿起另一片;“这是桦树叶,颜色比杨树叶深,边缘摸上去不光滑。
”我恍然大悟:看似一样的两片树叶,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树叶。
这节自然课真有意思,不但开心,还学会了辨认树叶。
我也懂得一个道理:做事不能轻易下结论,要经过再三思考,做一个细心的人。
作文我最喜欢的一节课500字2同学们,你最最喜欢的是哪一节课呢?让我先给你们介绍一下我喜欢的课吧!我最喜欢的课是美术课,因为在美术课上,我们可以学会许多的美术知识,它是让我们认识各种五彩缤纷的顔色,并学会调色的过程。
我喜欢美术课也是有一定原因的,我画画非常好,每次都能得到三颗五角星加上一个小苹果或老师的评语等好多鼓励的话语。
而且有的时候老师会在电脑上做教案给我们看,有些题目要让你从图中找出隐藏的图画,这个就是考你的眼力好不好,特别有趣!所以我特别期待上美术课。
老师的趣味自然课题目:老师的趣味自然课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一位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老师,他就是我们的自然老师张老师。
他总是能以他那独特的教学方式,让一堂堂自然课变得生动有趣,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那天,阳光明媚,张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学校的植物园。
一路上,他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解着各种植物的特点和生长习性。
到达植物园后,我们被分成几个小组,开始了今天的趣味自然课。
第一项任务是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
张老师让我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
我们小组选择了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榕树的树叶上有许多小孔,张老师告诉我们这是由于树叶上的气孔造成的。
他还让我们用手轻轻触摸榕树的树干,感受树皮的粗糙。
通过观察和触摸,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榕树的特点。
第二项任务是寻找校园里的昆虫。
张老师让我们在植物园里寻找各种昆虫,并记录下它们的生活习性。
这个任务让我们兴奋不已,大家纷纷拿着捕虫网,小心翼翼地捕捉昆虫。
我们发现了一只蝴蝶、一只蜜蜂和一只蜻蜓。
张老师告诉我们,这些昆虫都是大自然的“小精灵”,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一项任务是观察鸟类。
张老师让我们分成小组,观察校园里的鸟类。
我们小组在操场上观察到了一只喜鹊。
喜鹊的羽毛鲜艳夺目,非常美丽。
张老师告诉我们,喜鹊是一种聪明的鸟类,它们善于模仿人类的声音。
他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曾经有一个人养了一只喜鹊,结果这只喜鹊学会了模仿主人说话,把家里闹得鸡飞狗跳。
在这次趣味自然课上,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植物、昆虫和鸟类的知识,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张老师以他风趣幽默的讲解方式,让我们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这堂课,我们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我们要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保护动植物,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张老师,是他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关爱大自然,学会了探索未知的世界。
亲子版我的第一堂自然课:秋天的味道每当秋天到来,我们就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秋天的景色如诗如画,把带来生机和活力,它甚至有种神秘的味道!为此,我们打算给您的孩子们一节与秋天有关的亲子自然课:秋天的味道。
在这节课中,孩子们将用各种方式去感受秋天的味道,让他们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最开始,我们带孩子们到校园的花园,让他们轻轻摸、闻、尝、看,去感受秋天的一切。
让孩子们把头凑近果和花朵,闻一闻它们扑鼻而来的气息。
它们可能会有芳草的清新味儿、花朵的清香、叶子的温润、蜂蜜的甜香、果实的酸甜,孩子们可以从这些味道中获取秋日的乐趣。
接下来,让孩子们拥抱大自然,在校园或附近的林中な走动,去探索秋日的魅力。
让他们尝试对叶子、树枝、草丛、小路、水泉等做出的反应,感受他们感受它们的细节,小路上静静的探索,观察和拾取有趣的小石子。
通过闻味、触摸和观察,学习并感受秋日美妙的味道,它们可能有知性的香气、新鲜的味道、扎实的表皮、小小的热情与欢笑声。
接着,孩子们可以来一场创意的游戏。
我们有了许多可爱的卡片,以及趣味的词语和习惯性的动作,孩子们可以利用这些来游戏表达出他们的情感,去感受秋日的味道。
孩子们也可以穿上围巾、手套等,用自己的方式来感受秋日的温度;有时候孩子们可以捡起小块土。
当孩子们把它们放在手掌中,仔细对待那温暖的沃土,还甚至,可以准备一些细盐粉撒上土里看看变化,孩子们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
用不同的办法去感受秋日滋润的气息,把视野调整到那了一种心旷神怡的状态,把心灵带回原始代码,让孩子们从秋日中获得一份特别的收获,体验无穷的乐趣。
我最喜欢的一堂自然课小学作文八篇今年我五年级,已经上小学四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上过许多多堂课,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节自然课这天,自然老师要做实验,大家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器材,我带来了家里砸蒜的容器及木棒实验开始了,老师将大米放入容器,再将紫甘蓝放几片进去,然后想请一位同学来捣,而“台”下的同学们也早已跃跃欲试了,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老师选了一位上来全班第一次这么静,没有任何一个人窃窃私语,连根针掉下去都听得见很快,紫甘蓝便被捣成了一团菜泥,老师用纱布将紫甘蓝泥包起来,找来“大力士”一拧,“嘀答,嘀答”,落下了两三滴菜汁,老师将自来水缓缓倒入,全班凝神注视着杯子,不知会让他们惊喜交加还是大失所望,只见水没什么变化,可观察仔细的同学发现,水的颜色变浅了!全班快乐极了,好似发现了什么世界奇迹呢!没方法,这毕竟是大家第一次课堂实验,有些小冲动也是应该的很快,老师也用同样的方法造出了一些新的菜汁,分别加了白醋,沾了学校的肥皂,分别变成了粉色和蓝绿色原来,是菜汁中的淀粉在作怪,淀粉遇到肥皂中的碘结合,便变成了蓝绿色自然课既能做有趣的小实验,又能学到丰富的知识,我最喜欢自然课了。
在我们的小学生活中,上过无数节各种各样课。
他们就像一艘大船,载着我在只是的海洋里遨游:有的让我学到新知识,使我视野开阔;有的教育了我,让我思想深邃;还有的让我了解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令我大开了眼界……总之,这些课都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不过要说我最喜欢的,那还得是这学期的那节自然常识课了。
那天,教自然的高老师刚一走进教室,我们便发现她的手上拿着几样东西:几根试管、一个试管架和一瓶紫色的液体。
我们都感到很奇怪,不知道高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高老师似乎也看穿了我们的心思,他神秘地说道:“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瓶‘魔幻液体’。
”“噢!”大家都不说话了,专心致志地向讲台看了过去。
只见高老师把那瓶“魔幻液体”倒入了一个标着“肥皂水”的试管,这时,奇迹发生了:刚刚还灰白灰白的肥皂水现在一下子变成了蓝色!高老师什么也没说,有把剩下的半瓶“魔幻液体”倒入了标着“雪碧”的试管。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记叙文阅读原文附答案(2)记叙文的写作指导●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
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
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
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
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
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
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
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小学生去农场拔萝卜作文
老师最近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要求我们去附近的农场体验一把农活。
起初,我们这些小屁孩儿对此有点儿扭扭捏捏的。
可是当我们真的来到农场,亲眼看到那块硕大的菜地时,心里不禁涌起一股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农场主热情地招呼我们,先给我们讲解了一番萝卜的种植知识。
原来,萝卜不光营养丰富,而且生命力也是超强的。
它们可以在寒冷的冬季安然渡过,等到春暖花开时节,就会探出小脑袋。
接下来就是我们表演的时候了!农场主领着我们来到萝卜地,亲自示范如何正确拔萝卜。
他说,要先松松土,然后用力一拽,可别把萝卜给拽折了。
我们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想试一试。
"老师,我来我来!"我高高举手,第一个冲上前去。
我双手紧握萝卜叶,使足了吃奶的力气,结果哪儿有什么动静?农场主笑着走过来,指导我从根部把萝卜拽出来。
就这样,我们班上的每个小朋友都体验了一把拔萝卜的乐趣。
虽然这项农活看似简单,但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
我们不但学会了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拔萝卜,而且也亲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以及农民伯伯们的辛勤劳作。
回想起来,这次到农场的经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大自然课。
一堂有趣的自然课
吉林省德惠市吉林省德惠市夏家店镇中心校六年一班姜乔
清脆的上课铃响了,刘老师抱着一大堆毛皮块、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快步走进了教室,教室里静悄悄的,我们不知道老师这节课到底要讲些什么,都好奇的望着这些东西,等待刘老师开始讲课。
只见刘老师不动声色的放下东西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斗大的"电"字。
然后神秘的说:"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来做个游戏,谁愿意先来参与?"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起了手,并且都尽力把手举得最高,吸引老师的视线。
一位女同学幸运的被老师点到,激动的走上台去,老师要她把自己的自来水笔杆使劲往头上摩擦,她莫名其妙的照做,同学们不由自主的也拿起笔杆在座位上摩擦起头发来,顿时只听教室里刷刷一阵响。
在老师的指导下,这位女同学把摩擦后的笔杆伸向一堆碎纸屑。
刹那间,奇迹出现了,许多纸屑自动地粘到笔杆上了。
于是,教室里又响起了一阵撕纸声,惊叹声……哇!同学们都成功了。
正当大家做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刘老师问道:"这就是电,那么哪来的电呢?"同学们陷入了沉思,这时几个同学小声回答:"摩擦的呗!"
"对,是摩擦得来的。
"刘老师高兴地接过同学们的话茬儿一字一句地说:"物体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的东西,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是经常发生的……"
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最后,刘老师真像魔术师那样,让我们观看了用摩擦起电的方法,使玻璃板上的小纸片跳舞表演;并给我们每个组发了毛皮和橡胶棒或丝绸帕和玻璃棍。
让我们每个人都做摩擦起电的实验。
我一边做一边想着提出雷电秘密的富兰克林……
下课铃响了,我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都情不自禁地埋怨道:"嗨,怎么搞的,这节课这么短。
"
尽管这堂课过去了很久,但是我还是会偶尔做一下摩擦起电这个实验,它鼓励我做一个乐于学习、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人。
指导教师:付超作者语言朴实而精炼,记叙思路清晰而有条理,写出了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何等重要,这节自然课不但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了摩擦起电,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的可贵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