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一般原则和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9.67 MB
- 文档页数:91
混凝土水池软弱地基处理基本原则和常用技术方法发表时间:2018-01-07T18:58:59.9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作者:苏茂芳[导读] 摘要:软弱土质施工作业环境下混凝土水池建筑结构的施工作业处理,是影响混凝土水池建筑结构施工作业活动综合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围绕混凝土水池软弱地基处理基本原则和常用技术方法展开了简要分析。
身份证号码:450122197610081xxxx摘要:软弱土质施工作业环境下混凝土水池建筑结构的施工作业处理,是影响混凝土水池建筑结构施工作业活动综合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围绕混凝土水池软弱地基处理基本原则和常用技术方法展开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水池;软弱地基;地基处理;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实施混凝土水池软弱地基建筑结构的施工处理,应当遵循一系列基本的技术处理原则,并以此保证工程项目在具体建设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
在设计建设基于软弱地基的混凝土水池建筑结构形态过程中,应当优先实施地基承载力参数水平,以及地基变形技术性能表现状态计算分析,在水池建筑结构建设点位周边存在边坡地质现象的施工环境下,应当实施边坡稳定性的计算和确定,确保整个工程项目在建设施工和投入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1]。
有鉴于此,本文将重点针对混凝土水池软弱地基处理基本原则和常用技术方法展开简要阐释。
一、混凝土水池软弱地基处理施工作业的基本技术控制原则实施混凝土水池软弱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方案的设计和确定工作,应当优先保障设计人员在施工现场基本信息勘察获取层次的准确完整性。
要在全面勘测施工作业现场的地质环境技术基础条件基础上,结合混凝土水池建筑结构的基本使用功能要求、设计荷载水平设定情况、建筑结构基础特征,以及作业单位建筑施工技术及其应用设备的掌握和配备水平等要素,对施工作业设计方案中具体涉及的影响和制约要素实施优化遴选和配置,并在确保混凝土水池能够稳定发挥其正常使用功能,以及安全稳定运行状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地基施工处理过程中的成本支出规模,尽量使用施工作业现场已经购置配备的建筑施工材料,缩短施工作业活动持续时间,并降低因混凝土水池地基处理施工活动而给施工作业现场周边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2]。
1.当某剪力墙连梁刚度较小,墙肢刚度较大时(相当于α<10的情况),说明该剪力墙为( C )A.整体墙B.小开口剪力墙C.联肢墙D.壁式框架2.在确定高层建筑防震缝最小宽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设防烈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B.结构抗侧移刚度越小,最小缝宽取值越大C.相邻结构单元中较低单元屋面高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D.相邻结构单元中较高单元屋面高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120t,K=63.有4个单质点弹性体系,其质量与刚度分别为kN/m; =180t,=9kN/m.=240t,=12×=300t, K=15×kN/m若它们的自振周期分别为、kN/m;、、,则自振周期之间的关系是( D )A. <<<B. >>>C. ==D. ===4.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震害是( B )A.震级大的远震对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B.震级大的远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大C.震级小的近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大D.震级大的远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小5.已知某剪力墙墙肢为大偏压构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轴向压力N的降低(注N<0.2)( B )A.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降低,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提高B.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降低,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降低C.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提高D.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降低6.为满足地震区高层住宅在底部形成大空间作为公共建筑的需要( A )A.可在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底部部分采用框架托住上部剪力墙B.可在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底部全部采用框架托住上部剪力墙C.在需要形成底部大空间的区域,必须从底层至顶层都设计成框架D.必须在底部设置附加裙房,在附加裙房内形成大空间7.在设计框架时,可对梁进行弯矩调幅,其原则是( A )A.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小B.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大C.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小D.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大8.高度39m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壁结构,其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应当选择( B )A.底部剪力法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C.时程分析法D.底部剪力法,时程分析法作补充计算9.伸缩缝的设置主要取决于( D )A.结构承受荷载大小B.结构高度C.建筑平面形状D.结构长度10.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当某层其他条件不变,仅上层层高变小时,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 B )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不变D.向上移动至层高处11.单层厂房下柱柱间支撑一般布置于伸缩缝区段的( A )A.中央B.两端C.距两端的第二个柱距内D.任意一端12.钢筋混凝土柱下扩展基础的高度主要是由( C )A.地基抗压承载力确定B.地基抗剪承载力确定C.基础抗冲切承载力确定D.基础底板抗弯承载力确定13.我国抗震规范在结构抗震设计中采用三水准要求,两阶段设计方法。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摘要: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的最主要依托,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为了产生“润物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针对课程 10 个章节深度挖掘“思政映射点”,将文化自信、强国意识和社会责任的思政目标融入到课程教学目标中,可为土木工程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是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特性、基本构件设计方法和原则,了解混凝土结构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后续专业学习和职业需要提供支撑,同样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应结合课程的特点,积极挖掘蕴含在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通过专业课程“思政化”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从全方位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土木人才。
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要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因此思政教育要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中,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一、课程简介(一)课程基本情况《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明确指出:“学生应掌握工程结构的基本原理,能正确设计土木工程基本构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3]。
该课程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工程性强,科学体系又比较系统;课程实际应用了先修的力学类课程,又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混凝土结构设计思考题及习题集1思考题1-1 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步骤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1-2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有几种基本形式?它们是怎样划分的?1-3 荷载在整体式单向板梁板结构的板、次梁和主梁中是如何传递的,为什么?在按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计算时两者的计算简图有何区别?1-4 整体式梁板结构中,欲求结构跨内和支座截面最危险内力时,如何确定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1-5 何谓结构内力包络图?它与结构内力图有何异同?1-6 何谓结构材料图?纵向钢筋弯起和切断时,结构的材料图有何变化?1-7 何谓塑性铰?塑性铰与理想铰有何异同?1-8 何谓结构的承载力极限状态?试举例说明。
1-9 何谓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试举例说明。
塑性铰的部位及塑性矩的值与塑性内力重分布有何关系?试举例说明。
说明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梁、板时为什么能节省钢筋。
1-10 何谓弯矩调幅?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中,为什么要对塑性铰处弯矩调整幅度加以限制?1-11 如何增加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其中那种措施是最有效的;1-12 在进行双向板的内力计算时其基本假定是什么?计算双向板控制截面的最危险内力时活荷载如何布置?荷载应如何分解?支承条件怎样确定?1-13 整体式无梁楼盖结构按弹性理论的内力分析中,按经验系数法及按等代框架法基本假定有何区别?如何进行柱帽设计?1-14 装配式铺板结构中,板与板、板与承重横墙的连接,板与纵墙的连接有何重要性?1-l5 斜向结构(如楼梯)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其内力如何分析?它与水平向结构相比有何特点?1-16 整体式雨篷结构中,雨篷板、梁受力有何特点?梁的最大扭矩内力如何确定?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有何特点?习题1-1某多层民用建筑,采用砖混结构,楼盖结构平面见习图1.1所示。
(1)楼面构造层的恒载标准值为1.33kN/m2,楼面活荷载标准为4.0kN/m2;(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3)梁中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其余采用HPB235。
《混凝土结构设计复习题及部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设计框架时,可对梁进行弯矩调幅,其原则是( A )A.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小B.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大C.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小D.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大2.伸缩缝的设置主要取决于(D )A.结构承受荷载大小B.结构高度C.建筑平面形状D.结构长度3.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当某层其他条件不变,仅上层层高变小时,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 B )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不变D.向上移动至23层高处4.单层厂房下柱柱间支撑一般布置于伸缩缝区段的(A )A.中央B.两端C.距两端的第二个柱距内D.任意一端5.钢筋混凝土柱下扩展基础的高度主要是由(C )A.地基抗压承载力确定B.地基抗剪承载力确定C.基础抗冲切承载力确定D.基础底板抗弯承载力确定6.在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时( A )A.除底层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应折减B.除底层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应增加C.底层柱线刚度应折减,其他各层柱不变D.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不变7.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时,为简化计算,对现浇楼盖,取中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为( D )A.I0B.1.2IC.1.5ID.2.0I(.I—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8.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 D )A.总是大于1B.总是小于1C.总是等于1D.可能大于1,可能等于1,也可能小于19.单层厂房计算中,对屋面活荷载、雪荷载的取值是按( D )A.两者之和B.两者的平均值C.两者的较小值D.两者中的较大值10.高层剪力墙结构的水平位移曲线为( )A.弯曲型B.剪切型C.弯剪型D.剪弯型11.多层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主要是由(C )A.梁剪切变形引起的侧移B.柱剪切变形引起的侧移C.梁、柱弯曲变形引起的侧移D.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12.单层厂房排架在柱顶集中水平力作用下按剪力分配法计算时,总剪力是按( C )A.柱的数量平均分配给各柱B.柱的高度分配给各柱C.柱的侧移刚度分配给各柱D.柱的截面面积分配给各柱13.在D值法中,D值的计算公式为D=α2j ch i12其中α数值(<1 )A.<1B.>1C.=1D.可能>1,也可能<114.在用分层计算多层框架内力时,中间层某柱的柱端弯矩,( B )A.只与该柱所属的一个开口框架计算单元有关B.只与该柱所属的两个开口框架计算单元有关C.与所有开口框架计算单元有关D.与所有开口框架计算单元无关15.层数不多,荷载不大而地基承载力较高时,框架柱较经济的天然浅基础型式是( C )A.条形基础B.筏式基础C.独立基础D.箱形基础16.框架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通常最大层间位移位于(C )A.框架顶部B.框架中部C.框架底部D.框架2/3高度处17.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的地区指的是(C)A.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B.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C.中小城镇和大城市郊区D.海岸、湖岸、海岛地区18.在进行单层厂房柱控制截面内力组合时,每次组合都必须包括(B)A.屋面活荷载B.恒荷载C.风荷载D.吊车荷载19.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当某层其他条件不变,仅其柱上端梁刚度降低,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A)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至52层高处C.不变D.向下移动至31层高处20.在进行框架梁端截面配筋计算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弯矩和剪力均采用柱边的值B.弯矩和剪力均采用柱轴线处的值C.弯矩采用柱轴线处的值,剪力采用柱边值D.弯矩采用柱边值,剪力采用柱轴线处的值2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侧移多层多跨框架柱的计算长度l 0最小的是(B )A .采用现浇楼盖的边柱B .采用现浇楼盖的中柱C .采用装配式楼盖的边柱D .采用装配式楼盖的中柱22.反弯点法可用在(D )A .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小的框架B .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大的框架C .水平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小的框架D .水平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大的框架23.下述单层单跨厂房中,整体空间作用较大的是(B )A .无檩屋盖,两端无山墙B .有檩屋盖,两端有山墙C .有檩屋盖,两端无山墙D .无檩屋盖,两端有山墙24.框架柱的侧移刚度212h i D cα=,其中α是考虑(A )A .梁柱线刚度比值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B .上下层梁刚度比值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C .上层层高变化对本层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D .下层层高变化对本层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25.单层厂房抗风柱与屋架上弦之间采用弹簧板连接,弹簧板(A )A .只传递水平力B .只传递竖向力C .只传递弯矩D .不传递力26.对于多层多跨规则框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 .在风荷载作用下,边柱的轴力较大,中柱的轴力较小B .在风荷载作用下,迎风面的柱子受拉,背风面柱子受压C .在楼面均布恒载作用下,边柱的弯矩较大,中柱的弯矩较小D .在楼面均布恒载作用下,边柱的轴力较大,中柱的轴力较小27.一般情况,在风荷载作用下,规则框架结构的侧移特征是(B )A .各层侧移越往上越大,层间侧移越往上越大B .各层侧移越往上越大,层间侧移越往上越小C .各层侧移越往上越小,层间侧移越往上越大D .各层侧移越往上越小,层间侧移越往上越小28.一般情况下,在选择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 )A .梁的跨度B .层高C .结构的总高度D .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29.确定框架结构内力分析的计算简图时,框架梁的计算跨度应取(D )A .梁的净跨度B . 梁的净跨度+21梁高C .梁的净跨度+21柱截面高度 D .梁两端柱轴线之间的距离30.在设计厂房结构吊车荷载时,根据吊车达到其额定起吊值的( C ),将吊车工作制度分为轻级、中级、重级和超重级四种工作制。
第二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一、填空题1、结构的、、、统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2、当结构出现或或或状态时即认为其超过了承载力极限状态。
3、当结构出现或或或状态时即认为其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4、结构的可靠度是结构在、、完成的概率。
5、可靠指标 = ,安全等级为二级的构件延性破坏和脆性破坏时的目标可靠指标分别是和。
6、结构功能的极限状态分为和两类。
7、我国规定的设计基准期是年。
8、结构完成预定功能的规定条件是、、。
9、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是指。
10、工程设计时,一般先按极限状态设计结构构件,再按极限状态验算。
二、判断题1、结构的可靠度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值。
2、偶然作用发生的概率很小,持续的时间很短,但一旦发生,其量值可能很大。
3、钢筋强度标准值的保证率为97.73%。
HPB235级钢筋设计强度210N/mm2,意味着尚有2.27%的钢筋强度低于210N/mm2。
4、可变荷载准永久值: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长期效应组合设计时采用的可变荷载代表值。
5、结构设计的基准期一般为50年。
即在50年内,结构是可靠的,超过50年结构就失效。
6、构件只要在正常使用中变形及裂缝不超过《标准》规定的允许值,承载力计算就没问题。
7、某结构构件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问题。
8、请判别以下两种说法的正误:(1)永久作用是一种固定作用;(2)固定作用是一种永久作用。
9、计算构件承载力时,荷载应取设计值。
10、结构使用年限超过设计基准期后,其可靠性减小。
1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与承载力极限状态相比,失效概率要小一些。
12、没有绝对安全的结构,因为抗力和荷载效应都是随机的。
13、实用设计表达式中的结构重要性系数,在安全等级为二级时,取00.9γ=。
14、在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中,荷载采用标准值。
15、钢筋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少于95%的保证率。
16、结构设计的目的不仅要保证结构的可靠性,也要保证结构的经济性。
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1. 设计规则:(1)根据建筑用途、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和荷载组合等确定设计参数。
(2)根据结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等级。
(3)选择合适的钢筋类型和规格,按需要设置预应力筋。
(4)进行强度计算和位移计算,满足规定的安全性能要求。
(5)确定构件的尺寸和布置方案,设置构造节点和受力边缘的加强措施。
(6)编制施工图纸和施工详细说明。
2. 施工规则:(1)进行现场勘察和检测,了解场地条件和基础要求,并检查材料质量和加工情况。
(2)进行混凝土浇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架设模板、布置钢筋和设置施工孔洞等。
(3)混凝土浇注后,需要进行养护和检测,确保构件的强度和质量满足要求。
(4)进行构造节点的加强,包括设置钢筋和混凝土加固等。
(5)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6)编制施工记录和档案资料,进行施工验收和归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基本原则为了提高村镇供水工程的管理和运行水平,保证水质安全,确保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转,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竣工并正式投入供水使用的全民所有制村镇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包括调度、运行、维修等方面。
供水量在每天1000m³以上的供水工程,应配备专(兼)职工程技术人员。
第三条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水务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是本辖区村镇供水工程的主管部门,负责该地区的村镇供水工程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监督部门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水务监管部门(以下简称监督部门)是本辖区村镇供水工程的监督部门,负责对该地区村镇供水工程的运行进行监管检查和评估,督促主管部门按时完成本规程的实施情况评估。
第五条服务对象本规程的服务对象是村镇供水企事业单位。
第六条安全第一运行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安全第一,遵守安全规定,加强防范意识,不得擅自改变设备、管网结构或性能参数,对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并上报。
第七条资源节约村镇供水中心应本着“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方针,全面加强管理,有效节约用水,减少用水浪费,并且加强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第1章总则 (6)1.1 设计基本规定 (6)1.1.1 建筑结构设计应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国家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
(6)1.1.2 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作用和影响,保证结构安全、可靠、耐久。
(6)1.1.3 设计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利用,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功能和经济效益。
(6)1.1.4 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充分考虑绿色、环保、节能要求,提高建筑物的环境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1.1.5 设计应注重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6)1.2 设计依据与标准 (6)1.2.1 设计依据 (6)1.2.2 设计标准 (7)1.2.3 设计规范 (7)1.2.4 设计指南和手册 (7)1.2.5 其它 (7)第2章结构体系与布置 (7)2.1 结构体系选择 (7)2.1.1 结构体系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功能、规模、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及施工技术等因素综合考虑,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基本要求。
(7)2.1.2 常见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桁架结构、网架结构、空间结构等。
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7)2.1.3 结构体系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7)2.2 结构布置原则 (7)2.2.1 结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7)2.2.2 结构布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8)2.3 结构构件设置 (8)2.3.1 结构构件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8)2.3.2 结构构件设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8)第3章荷载与作用 (8)3.1 永久荷载 (8)3.1.1 概述 (8)3.1.2 结构自重 (9)3.1.3 建筑构件及固定设备重量 (9)3.1.4 预应力 (9)3.1.5 地基土的侧压力 (9)3.2 可变荷载 (9)3.2.1 概述 (9)3.2.2 楼面活荷载 (9)3.2.3 屋面活荷载 (9)3.2.4 风荷载 (9)3.2.5 雪荷载 (9)3.2.6 温度作用 (9)3.3 偶然荷载 (9)3.3.1 概述 (9)3.3.2 地震作用 (10)3.3.3 爆炸作用 (10)3.3.4 撞击作用 (10)3.4 荷载组合 (10)3.4.1 荷载组合原则 (10)3.4.2 荷载组合分类 (10)3.4.3 荷载组合计算 (10)第4章地基与基础 (10)4.1 地基处理 (10)4.1.1 地基调查与评价 (10)4.1.2 地基处理方法 (10)4.1.3 地基处理施工 (10)4.2 基础设计 (10)4.2.1 基础类型选择 (11)4.2.2 基础尺寸及布置 (11)4.2.3 基础材料及构造 (11)4.3 地基基础检测与验收 (11)4.3.1 检测内容与方法 (11)4.3.2 验收标准及程序 (11)4.3.3 验收文件及资料 (11)第5章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11)5.1 材料功能 (11)5.1.1 钢筋 (11)5.1.1.1 钢筋的强度和变形功能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