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新生儿交接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334.50 KB
- 文档页数:3
产房与病房交接流程产房与病房交接流程是指在医院中,将产房的孕妇和新生儿转移到病房的过程。
这个交接流程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到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和护理。
下面是产房与病房交接流程的标准格式文本:一、交接前准备1. 产房护士将整理好孕妇和新生儿的病历、医嘱、检查结果等相关资料,确保完整和准确。
2. 病房护士提前准备好病床、床单、被子、毛巾等生活用品,并保持病房的清洁和整洁。
3. 产房护士和病房护士进行沟通,确认孕妇和新生儿的情况,包括病情、饮食、用药等,以便做好交接准备。
二、交接过程1. 产房护士将孕妇和新生儿的病历、医嘱等资料交给病房护士,并进行详细的口头交接,包括孕妇的分娩过程、新生儿的出生情况、产后处理等。
2. 产房护士将孕妇和新生儿转移到病床上,并与病房护士一起确认孕妇和新生儿的身份信息,确保无误。
3. 产房护士将孕妇和新生儿的生活用品和个人物品交给病房护士,并进行登记,确保物品的完整和安全。
4. 产房护士和病房护士一起进行体温测量、血压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的观察,确保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三、交接后工作1. 病房护士将孕妇和新生儿的情况及时记录在病历中,并与产房护士进行交流,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2. 病房护士根据孕妇和新生儿的医嘱,合理安排饮食、用药和护理措施,并及时与医生沟通和协调。
3. 病房护士定期观察和记录孕妇和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心率等,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4. 病房护士与产房护士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孕妇和新生儿的情况,共同制定和调整护理计划。
四、交接流程中的注意事项1. 产房护士和病房护士在交接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及时解决问题和疑虑。
2. 产房护士和病房护士要严格遵守医院的相关规定和流程,确保交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 产房护士和病房护士要保持专业素质,尊重孕妇和新生儿的权益,保护他们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4. 产房护士和病房护士要随时关注孕妇和新生儿的需求和意见,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匡助。
产科护理交班流程为了规范交接班,产科制定交接班制度和相应的措施,具体如下:(1)早班护士7:40 到岗,做完分管的晨间护理,责任护士在交班前应了解当天病区情况、患者病情、治疗及护理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并协助其他护士共同完成晨间护理工作。
(2) 护士长应提前30 分钟到岗,巡视病房,了解病区危重、卧床患者,新入院患者,疑难患者病情,评估当天护理工作量,根据当天工作重点做出计划并进行合理的分工。
⑶ 下午18 点交接班仍按早晨交接班程序。
一、办公室交接班(1) 每日上午8:00 准时交班,全体护士均参加,集体站立于办公室中,参加人员精神饱满、思想集中、严肃认真、着装整洁、挂牌上岗,(2) 交班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地报告患者的出入情况、危重抢救、手术和病情变化、特殊处置等。
接班护士应认真听取交班内容,不清楚时应提出质疑。
(3) 护士长应重点检查护士着装,注意护士是否认真听交班内容并根据情况提问,讲评护士站、治疗室、更衣室等卫生整理情况;同时强调当天的工作重点等。
二、护理床边交接流程及要求1、进病房顺序:交班护士—接班护士—护士长—其他护士2、交班站位:交班护士站于病人右侧床头第一位,接班护士(责任护士)站于右侧床头第二位,护士长站于床尾。
其他护士位于病床左侧。
3、交接内容1)交班者:与病人沟通,自我介绍。
依次交接产妇分娩(剖宫产)情况、刀口敷料情况、阴道流血情况、宫底高度、卧位、皮肤完整性、管路通畅情况;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体重、评分、首次大小便、吸吮情况,以及需要特殊交待的事情。
目前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及下一班继续采取的护理措施。
2)接班者:与产妇家属沟通。
3)护士长:进行点评。
4、交接班严格要求手卫生。
三、交接班程序交班时做到口头讲清、床头看清、记录写清,杜绝交接班不规范、无交班前准备、无工作重点等现象,使各项护理工作有落实、有监督、有检查和评价。
明确职责,凡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的问题由接班者承担,值班护士向病人做自我介绍。
新生儿交接制度与流程
1.新生儿出生后,当班护士应认真做好出生记录,并让产妇本人确认新生儿性别,同时建立新生儿身份识别记号。
2严禁家属不在场情况下交接新生儿,新生儿交接时须由交接双方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
新生儿检查、治疗需要离开病区的,必须有家属陪同。
3、婴儿交接时严禁各种形式的母乳代用品推销和宣传。
4、交待家属带新生儿做好维生素K1肌肉注射及两苗(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出院之前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及听力筛查。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婴儿姓名牌包括产妇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体重)、性别与出生记录是否一致。
6、做好新生儿交接登记,确认无误家属与交接护士签名于记录中。
新生儿交接流程。
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之间的患儿转接是医院医疗流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为患儿的转接质量直接影响到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恢复速度,以及患儿在转接过程中的安全性。
下面我们来具体介绍一下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患儿转接的制度和流程。
一、转接制度1.明确责任: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员和职责,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人员负责。
2.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包括患儿转接的时间、地点、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流程要求操作。
3.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产房、病房、新生儿室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交流。
4.制定患儿转接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患儿转接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患儿转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预防和控制。
5.建立患儿转接质量评估制度:建立患儿转接质量评估制度,对每次转接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二、转接流程1.产房与病房患儿的转接流程:(1)产房护士接到患儿转入病房的通知后,将患儿的病历、检查结果等相关资料整理齐全。
(2)产房护士将患儿送至病房,与接受患儿的病房护士进行交接,交接时要详细说明患儿的病情、用药情况等。
(3)病房护士接收患儿后,要进行患儿的身份确认,确保患儿的信息和接收患儿的病房相符。
(4)病房护士根据患儿的病情,将患儿安排在相应的床位,并做好患儿的入院记录。
2.产房与新生儿室患儿的转接流程:(1)产房护士接到患儿转入新生儿室的通知后,将患儿的病历、检查结果等相关资料整理齐全。
(2)产房护士将患儿送至新生儿室,与接受患儿的新生儿室护士进行交接,交接时要详细说明患儿的病情、用药情况等。
(3)新生儿室护士接收患儿后,要进行患儿的身份确认,确保患儿的信息和接收患儿的新生儿室相符。
(4)新生儿室护士根据患儿的病情,将患儿安排在相应的床位,并做好患儿的入院记录。
三、转接注意事项1.在转接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沟通和交流,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避免因信息不完整而导致患儿治疗的延误或错误。
产科护理交班流程为了规范交接班,产科制定交接班制度和相应的措施,具体如下:(1)早班护士7:40到岗,做完分管的晨间护理,责任护士在交班前应了解当天病区情况、患者病情、治疗及护理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并协助其他护士共同完成晨间护理工作。
(2)护士长应提前30分钟到岗,巡视病房,了解病区危重、卧床患者,新入院患者,疑难患者病情,评估当天护理工作量,根据当天工作重点做出计划并进行合理的分工。
⑶下午18点交接班仍按早晨交接班程序。
一、办公室交接班(1)每日上午8:00准时交班,全体护士均参加,集体站立于办公室中,参加人员精神饱满、思想集中、严肃认真、着装整洁、挂牌上岗,(2)交班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地报告患者的出入情况、危重抢救、手术和病情变化、特殊处置等。
接班护士应认真听取交班内容,不清楚时应提出质疑。
(3)护士长应重点检查护士着装,注意护士是否认真听交班内容并根据情况提问,讲评护士站、治疗室、更衣室等卫生整理情况;同时强调当天的工作重点等。
二、护理床边交接流程及要求1、进病房顺序:交班护士—接班护士—护士长—其他护士2、交班站位:交班护士站于病人右侧床头第一位,接班护士(责任护士)站于右侧床头第二位,护士长站于床尾。
其他护士位于病床左侧。
3、交接内容1)交班者:与病人沟通,自我介绍。
依次交接产妇分娩(剖宫产)情况、刀口敷料情况、阴道流血情况、宫底高度、卧位、皮肤完整性、管路通畅情况;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体重、评分、首次大小便、吸吮情况,以及需要特殊交待的事情。
目前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及下一班继续采取的护理措施。
2)接班者:与产妇家属沟通。
3)护士长:进行点评。
4、交接班严格要求手卫生。
三、交接班程序交班时做到口头讲清、床头看清、记录写清,杜绝交接班不规范、无交班前准备、无工作重点等现象,使各项护理工作有落实、有监督、有检查和评价。
明确职责,凡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的问题由接班者承担,值班护士向病人做自我介绍。
产房与病房交接流程一、背景介绍产房与病房交接流程是指在产妇分娩结束后,将产妇和新生儿顺利转移到病房,并确保交接过程中的信息准确传递,以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房与病房交接流程的标准格式。
二、交接前准备1. 产房护士准备:- 确认产妇和新生儿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住院号等;- 检查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体状况,确保无异常情况;- 准备好产妇和新生儿的病历资料和医嘱;- 检查产房设备和药品的使用情况,确保充足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病房护士准备:- 确认病房床位和设备的可用性;- 准备好病房的基本护理用品和药品;- 确保病房的清洁和整齐。
三、交接流程1. 产房护士将产妇和新生儿转移至病房:- 确认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份和病历资料;- 将产妇和新生儿的基本信息告知病房护士,包括姓名、年龄、住院号等;- 交接产妇和新生儿的病历资料和医嘱;- 确认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和特殊需求,并告知病房护士;- 交接产妇和新生儿的药物使用情况和给药时间。
2. 病房护士接收产妇和新生儿:- 确认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份和病历资料;- 核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住院号等;- 接收产妇和新生儿的病历资料和医嘱;- 检查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体状况,确保无异常情况;- 根据产妇和新生儿的特殊需求,进行相应的护理和处理;- 确认产妇和新生儿的药物使用情况和给药时间,并及时记录。
3. 产房护士和病房护士共同完成交接流程:- 确认产妇和新生儿的交接已完成,双方无异议;- 将产妇和新生儿的交接情况记录在交接单上,包括交接时间、交接人员、交接内容等;- 交接单由产房护士和病房护士签字确认;- 产房护士将交接单归档,并保留备份。
四、交接后工作1. 产房护士:- 清理和消毒产房设备,准备下一位产妇的分娩;- 记录和报告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及时向主管护士汇报交接情况。
2. 病房护士:- 安排产妇和新生儿的床位和护理计划;- 根据产妇和新生儿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护理和指导;- 及时向主管护士汇报交接情况。
产房助产士与新生儿室交接流程孕前:1.孕妇入院后,助产士应与孕妇进行首次接触,了解孕妇的基本情况、病史和孕产史。
孕妇如有既往疾病或并发症,需及时告知新生儿室。
2.孕妇入院后,助产士应将孕妇档案交给新生儿室负责人,包括孕妇的基本信息、病史、孕产史以及进行产程记录、宫缩图等。
分娩过程:1.在分娩室,助产士应及时向新生儿室报告孕妇入院和分娩的相关情况,包括孕妇的基本信息、分娩进展、胎儿监护情况等。
2.当新生儿即将出生时,助产士应立即通知新生儿室准备接收新生儿。
3.当新生儿出生后,助产士将新生儿与母亲进行初次接触,包括清理婴儿口鼻、刺激呼吸等,并及时向新生儿室报告新生儿情况。
分娩后:1.在宫外孕儿儿保健单位就诊时,助产士将孕妇出院时的相关资料和医嘱交给新生儿室负责人,确保新生儿室了解孕妇的基本情况、病史和医嘱要求。
此外1.信息的准确性:助产士应确保向新生儿室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包括孕妇的基本信息、病史、分娩情况和新生儿的相关检查结果等。
2.实时沟通:产房助产士应与新生儿室保持实时沟通,及时传达重要信息和变化情况,确保新生儿室能够做好接收准备。
3.文档的规范性:所有交接的文档应规范、清晰,包括孕妇的个人信息、病历记录、分娩过程记录等,以便新生儿室能够准确理解、判断和处理。
4.医嘱的执行:助产士应将医嘱要求明确、清晰地传达给新生儿室,并在需要时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5.护理的连续性:产房助产士与新生儿室的交接应确保护理的连续性,即使在交接时也能保证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和护理需求。
总之,产房助产士与新生儿室之间的交接流程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沟通、文档规范性、医嘱的执行和护理的连续性,以保证产妇与新生儿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得到安全合理的护理。
新生儿病房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特别对于新生儿病房这样的特殊病房来说,交接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儿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为了确保交接班的顺利进行,新生儿病房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交接班制度。
一、交接班时间和地点1. 交接班时间:每天早上8:00和晚上20:00,每次交接班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
2. 交接班地点:新生儿病房办公室。
二、交接班人员1. 当班医生:负责交接班的主要人员,由上一班次的医生和下一班次的医生共同参预。
2. 护士长:负责协调交接班工作,确保信息的传递和沟通畅通。
3. 护士:参预交接班,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护理需求。
三、交接班内容1. 患儿基本信息:包括患儿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情摘要等。
2. 诊断与治疗:上一班次医生向下一班次医生详细介绍患儿的诊断情况、治疗方案和发展情况。
3. 护理要点:上一班次护士向下一班次护士介绍患儿的护理要点,包括喂养、换尿布、测量体温等。
4. 特殊需求:患儿的特殊需求,如过敏史、特殊饮食要求等,需要在交接班时进行说明。
5. 医嘱和药物:上一班次医生向下一班次医生详细介绍患儿的医嘱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用药时间、剂量、途径等。
6. 检查和检验结果:上一班次医生向下一班次医生介绍患儿的检查和检验结果,如血常规、生化指标等。
7. 家属沟通:上一班次医生和护士向下一班次医生和护士介绍与家属的沟通情况,包括家属的关注点和需求。
8. 交班记录:交接班过程中的重要信息需要记录在交班本上,以备后续查阅和追溯。
四、交接班流程1. 护士长在交接班开始前,核对患儿基本信息和医嘱,确保准确无误。
2. 当班医生和护士共同参预交接班,医生负责介绍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护士负责介绍患儿的护理要点。
3. 交接班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应当互相配合,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
4. 交接班结束后,护士长核对交接班记录,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交接班注意事项1. 交接班时应保持专注,避免干扰和打断。
产房和新生儿家属交接制度和流程全文结束》》年10月16日产房与病房孕产妇转接制度与流程(一)产房与病房转接制度1、严格实施腕带识别制度,对神志不清、危重和无自主能力的孕妇使用“腕带”识别。
2、急诊产妇由急诊医生和护士负责护送至产房并与产房护士进行交班。
3、产妇出现临产表现时,病房护士应详细记录宫缩和胎心情况,及时将病人和病历送入产房;接班人员应及时检查胎心、宫缩、胎方位和宫口开大情况。
4、入产房交接内容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宫缩情况、胎膜是否已破、羊水量和阴道血量,产妇的治疗情况和卫生处置情况及其他特殊情况。
5、产妇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后由产房护士护送回病房,和病房护士进行床旁交接。
6、出产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内容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会阴伤口情况、母乳喂养(早吸吮、皮肤早接触)情况、治疗情况、卫生处置、皮肤情况和产后宣教的情况。
7、入产房和出产房交接后,病房护士和产房护士在交接本上双签名。
(二)产房与病房转接流程对产妇实施腕带识别--→详细记录宫缩和胎心情况--→急诊或病房医生和护士护送产妇至产房--→完善交接记录与签名--→产妇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产房护士护送产妇回病房--→完善交接记录与签名产房与新生儿家属交接制度1、新生儿出生后,当班护士应认真做好出生记录,并让产妇本人确认新生儿性别,同时建立新生儿身份识别记号。
2严禁在家属不在场的情况下交接新生儿,新生儿交接时须由交接双方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新生儿检查、治疗需要离开病区的,必须有家属陪同。
3、婴儿交接时严禁各种形式的母乳代用品推销和宣传。
4、交待家属带新生儿做血常规检查及两苗接种,出生后20天内做新生儿疾病筛查。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婴儿姓名(包括产妇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体重)、性别与出生记录是否一致。
6、做好新生儿交接登记,确认无误家属与交接护士签名于记录中。
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1、为准确识别新生儿身份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产房新生儿出生后佩戴“腕带”注明母亲姓名、床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做为确认新生儿身份的依据。
WORD格式整理关于印发《产房与病房孕产妇转接制度与流程》等九项制度的通知各科室: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加强产科安全管理的十项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产房与病房孕产妇转接制度与流程》等九项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对照规定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2013 年10月16日专业技术参考资料产房与病房孕产妇转接制度与流程(一)产房与病房转接制度1、严格实施腕带识别制度,对神志不清、危重和无自主能力的孕妇使用“腕带”识别。
2、急诊产妇由急诊医生和护士负责护送至产房并与产房护士进行交班。
3、产妇出现临产表现时,病房护士应详细记录宫缩和胎心情况,及时将病人和病历送入产房;接班人员应及时检查胎心、宫缩、胎方位和宫口开大情况。
4、入产房交接内容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宫缩情况、胎膜是否已破、羊水量和阴道血量,产妇的治疗情况和卫生处置情况及其他特殊情况。
5、产妇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后由产房护士护送回病房,和病房护士进行床旁交接。
6、出产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内容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会阴伤口情况、母乳喂养(早吸吮、皮肤早接触)情况、治疗情况、卫生处置、皮肤情况和产后宣教的情况。
7、入产房和出产房交接后,病房护士和产房护士在交接本上双签名。
(二)产房与病房转接流程对产妇实施腕带识别--→详细记录宫缩和胎心情况--→急诊或病房医生和护士护送产妇至产房--→完善交接记录与专业技术参考资料签名--→产妇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产房护士护送产妇回病房--→完善交接记录与签名产房与新生儿家属交接制度1、新生儿出生后,当班护士应认真做好出生记录,并让产妇本人确认新生儿性别,同时建立新生儿身份识别记号。
2严禁在家属不在场的情况下交接新生儿,新生儿交接时须由交接双方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新生儿检查、治疗需要离开病区的,必须有家属陪同。
3、婴儿交接时严禁各种形式的母乳代用品推销和宣传。
4、交待家属带新生儿做血常规检查及两苗接种,出生后20天内做新生儿疾病筛查。
产房母婴与病房转运交接制度
1.阴道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在产房观察2小时后,如无异常,必须由产房助产土全程护送。
2.填写好病人交接记录单,电话通知病房做好准备。
3.保证转运工具功能完好,确保产妇、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为危重患者准备应急物品及药品,注意保暖,保护病人隐私。
4.病房护士接到通知立即准备病床及必需物品。
5.产妇、新生儿入病房后,病房护士妥善安置产妇、新生儿,产房助产士与病房护士共同交接产妇情况:姓名、床号、住院号、诊断、手腕带、分娩情况(正常分娩、产钳助产、臀位助产、流产)、血压、子宫收缩是否良好、产时、产后出血情况(量及颜色)、会阴情况(① 会阴有无裂伤:1°、∏°、111°、IV o②会阴有无侧切:会阴左右侧切、会阴正中切开、③会阴缝合:皮内、外缝、④会阴有无水肿⑤ 阴道壁和会阴有无血肿)、有无治疗、病历、产妇有无传染病。
6.新生儿情况:出生情况、性别、APgar评分、体重、新生儿识别带、新生儿皮肤是否完好、新生儿有无畸形及新生儿脐带敷料情况等。
7.产房助产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无误后,双方在病人交接记录单上签名
【流程】产妇交接:
新生儿交接:(三方交接)产房助产士、病房护士(或儿科医护人员)、新生儿家属。
新生儿交接流程1、自然分娩新生儿(1)新生儿出生后在产台上脐带处理完毕,接生助产士抱新生儿让产妇看清性别,告知出生时间。
(2)巡回助产士称新生儿体重,对照病历填写新生儿腕带,包括床号、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体重,住院号,与接生助产士和产妇核对腕带内容,无误后系于新生儿腕部。
(3)在新生儿记录表上打印新生儿脚印、母亲手印,记录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体重,包裹好新生儿放母亲身边进行早接触。
持新生儿记录表告知家属母婴情况。
2、剖宫产新生儿(1)新生儿出生后由手术医师初步处理,交助产士脐带处理完毕,称体重。
抱新生儿到母亲面前看清新生儿性别、告知出生时间、体重,并做母婴面部接触。
(2)将新生儿放回辐射台上。
对照病历填写新生儿腕带,包括床号、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体重,住院号,与手术医生和产妇核对腕带内容,无误后系于新生儿腕部。
(3)在新生儿记录表上打印新生儿脚印,保暖。
填写新生儿记录表、《新生儿交接记录单》、《出生证明首次签发表》和产后登记内容。
(4)在手术室病人出口处填写《胎盘出生证明登记表》,与家属核对产妇病区、床号,让家属陈述产妇姓名,告知家属胎盘处理要求和出生证明作用,交予家属并签字确认,抱新生儿与家属一起回母婴同室。
3、分娩后新生儿收治新生儿科(1)助产士/医生填写《新生儿交接记录单》和《新生儿护理记录》,新生儿由助产士/医生护送,家属陪同一起送至新生儿科。
(2)由助产士/医生、新生儿病区医生/护士与新生儿家属三方核对新生儿腕带信息(床号、母亲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体重、住院号),交接新生儿病情,包括孕周、羊水、新生儿评分,出生时间、产妇有无合并症等,正确无误后,双方签字确认。
护理工作流程(4)新生儿交接流程一、麻醉手术室与产科交接(一)新生儿岀生后,实行母婴部分皮肤接触,并告知产妇新生儿情况,让产妇辨认新生儿性别(全麻产妇除外)。
(二)助产士做好新生儿记录,在记录单上盖新生儿脚印、产妇大拇指印。
(三)助产士给新生儿戴双腕带(手腕和脚踝)、胸牌,核对双腕带、胸牌信息与病历新生儿信息一致。
(四)新生儿交由家属后并在助产士的护送下回病房,助产士与病区护士通过双腕带、胸牌核对新生儿信息,至少查对母亲的姓名、住院号两项内容以确认新生儿身份,并对患儿情况进行交接后,助产士、病区护士、家属在《新生儿交接记录单》三方签字确认。
(五)《新生儿交接记录单》保存在病历中,以备核查。
二、麻醉手术室与新生儿室交接(一)新生儿出生后发生病情变化,由儿科医生会诊确定需转科治疗,并下达转儿科医嘱并记录转科原因。
(二)助产士做好新生儿记录,在记录单上盖新生儿脚印、产妇大拇指印。
(三)由助产士给新生儿戴双腕带(手腕和脚踝)、胸牌,核对双腕带、胸牌信息与与病历新生儿信息一致。
(四)助产士与儿科医生、患儿家属通过双腕带、胸牌核对新生儿信息,至少查对母亲的姓名、住院号两项内容以确认新生儿身份,并对患儿情况进行交接后,助产士、儿科医生、家属在《新生儿交接记录单》三方签字确认。
《新生儿交接记录单》保存在病历中,以备核查。
(五)家属与儿科医生护送患儿到新生儿室,患儿办理入院后,更换双腕带,重新填写患儿的姓名及住院号信息,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测量体重,并在新生儿病房入院须知上留存患儿脚印、手印并家属签字,一式两份,家属保留一份。
三、产房与产科病区交接(一)新生儿出生后,裸体实行母婴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注意保暖及安全,并告知产妇新生儿情况,让产妇辨认新生儿性别。
(二)助产士做好新生儿记录,在记录单上盖新生儿脚印、产妇大拇指印。
(三)助产士给新生儿戴双腕带(手腕和脚踝)、胸牌,核对双腕带、胸牌信息与与病历新生儿信息一致。
新生儿交接工作流程1.准备工作:在新生儿出生前,产科团队和新生儿科团队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他们需要确保病房设备和婴儿用品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例如婴儿床、浴盆、喂奶器具等。
2.接收新生儿:当新生儿出生时,产科团队会通知新生儿科团队。
新生儿科团队将负责接收新生儿并确保他们的安全。
他们会检查新生儿的呼吸、体温和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并记录下来。
3.标识新生儿:为了确保新生儿的身份和安全,每个婴儿都会在脚腕处戴上一个身份标识,上面会写有婴儿的姓名、出生日期和母亲的姓名。
4.进行初步评估:新生儿科团队会对新生儿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检查他们的外观、姿势和呼吸等。
他们还会评估婴儿的吸吮和反应能力,并观察新生儿是否有任何明显的异常或畸形。
5.进行体格检查:新生儿科团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检查婴儿的头部、面部、四肢、心脏、肺部和腹部等部位。
他们还会检查婴儿的肌张力、反射和运动发育情况。
6.记录信息:所有对新生儿的评估和检查结果都会被记录在新生儿的病历中。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治疗和监护非常重要。
7.喂养和护理:新生儿科团队会根据婴儿的需要为其提供合适的喂养和护理。
他们会教导父母正确的喂养方法,包括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并提供必要的护理,如换尿布、清洁身体等。
8.监测新生儿:在儿科病房或家庭中,新生儿将得到持续的监测和观察。
医护人员会定期测量和记录婴儿的体温、心率、呼吸和体重等生理参数,并评估他们的发育和行为。
9.家长教育:新生儿科团队会与父母分享关于新生儿护理和警示信号的信息。
他们会告诉父母如何观察和应对新生儿的需求,并提供有关婴儿生活和发育的指导。
10.转交监护责任:当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稳定并且没有任何明显问题时,新生儿科团队会将监护责任转交给儿科病房或家庭护理人员。
这需要进行详细的信息交流和手续办理。
11.记录交班信息:新生儿科团队需要将所有重要的信息和观察结果记录在交班记录中,以便下一个责任人能够了解婴儿的状况并做好后续的护理。
产房与新生儿家属交接制度与流程关于印发《产房与病房孕产妇转接制度与流程》等九项制度的通知各科室: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加强产科安全管理的十项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产房与病房孕产妇转接制度与流程》等九项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对照规定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20XX年10月16日1产房与病房孕产妇转接制度与流程产房与病房转接制度1、严格实施腕带识别制度,对神志不清、危重和无自主能力的孕妇使用“腕带”识别。
2、急诊产妇急诊医生和护士负责护送至产房并与产房护士进行交班。
3、产妇出现临产表现时,病房护士应详细记录宫缩和胎心情况,及时将病人和病历送入产房;接班人员应及时检查胎心、宫缩、胎方位和宫口开大情况。
4、入产房交接内容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宫缩情况、胎膜是否已破、羊水量和阴道血量,产妇的治疗情况和卫生处臵情况及其他特殊情况。
5、产妇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后产房护士护送回病房,和病房护士进行床旁交接。
6、出产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内容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会阴伤口情况、母乳喂养情况、治疗情况、卫生处臵、皮肤情况和产后宣教的情况。
7、入产房和出产房交接后,病房护士和产房护士在交接本上双签名。
产房与病房转接流程对产妇实施腕带识别--T详细记录宫缩和胎心情况- -急诊或病房医生和护士护送产妇至产房---完善交接记录与2签名---产妇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产房护士护送产妇回病房---完善交接记录与签名产房与新生儿家属交接制度1、新生儿出生后,当班护士应认真做好出生记录,并让产妇本人确认新生儿性别,同时建立新生儿身份识别记号。
2严禁在家属不在场的情况下交接新生儿,新生儿交接时须交接双方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新生儿检查、治疗需要离开病区的,必须有家属陪同。
3、婴儿交接时严禁各种形式的母乳代用品推销和宣传。
4、交待家属带新生儿做血常规检查及两苗接种,出生后20 天内做新生儿疾病筛查。
医院产房产科病房与新生儿科之间的患儿转接流程1.产妇进入产房:当孕妇进入产房后,产科医生或助产士会迅速评估产妇的情况,包括分娩进展、胎心状态以及产妇的身体状况等。
2.分娩阶段:在分娩过程中,产房医生会根据产妇的病情设计合适的分娩方式,如阴道分娩或剖宫产。
产房人员会密切关注母婴情况,确保分娩的顺利进行。
3.新生儿初步护理:一旦宝宝出生,产房医生会进行初步护理,包括切脐带、用护理灯照射宝宝,观察宝宝呼吸、心跳和体温等指标。
同时,医生会对宝宝进行评估,确保宝宝的健康状况良好。
4.产科病房转移:当产妇稳定后,如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康复和休息,产妇会被转移到产科病房。
在这一过程中,医护人员会确保产妇的身体状态稳定,并对产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护理。
5.新生儿科转移:如果宝宝出生后出现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宝宝会被转移到新生儿科。
在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会密切监护宝宝的生命体征,并通过护理灯、保温箱等设备来提供必要的护理。
6.新生儿科护理:一旦宝宝进入新生儿科,医生和护士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他们会密切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监测宝宝的体温、呼吸、心跳等指标,并通过提供适当的喂养、保暖等护理措施来保障宝宝的健康。
7.患儿出院:在宝宝出生后,一般会在医院内进行数天的观察,直到医生确认宝宝的身体状况稳定后方可出院。
医生会向家属提供宝宝的护理指导和注意事项,并建议下次随访的时间和方式。
总结起来,医院产房、产科病房和新生儿科之间的患儿转接流程非常重要,旨在确保母婴安全和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
这一流程涵盖了从分娩到新生儿护理的全过程,医护人员在每一个环节都尽心尽力地提供适当的关怀和护理,以确保患儿和母亲的健康和安全。
产房与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产房与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
1、产科有新生儿需转至新生儿科观察、治疗时,一般通过请新生儿科会诊、电话通知入院二种形式。
2、当班医生或护士接到接诊患儿通知,做好相关物品及抢救治疗准备。
3、患儿转至新生儿室后,儿科医生、护士立即与转诊的产科医生或助产士进行患儿病情交接。
3、根据病情予以正确的护理评估,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
4、认真查看出生记录,询问转诊医生患儿出生抢救治疗情况。
5、询问患儿疫苗接种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婴儿姓名(产妇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体重、婴儿腕带、性别与出生记录是否一致。
7、做好接诊交接登记,确认无误与医生或助产士签名于记录中。
8、为患儿做好各项入院处臵,及时、准确的进行抢救与治疗。
(二)产房与新生儿室患儿转接流程
通知接诊→做好相关治疗准备→接诊患儿→判断病情→评估患儿→采取护理措施→查看出生记录→询问出生情况与治疗、疫苗接种事项→核对患儿腕带与记录→完善交接记录与签名→做好入院处臵与治疗。
文件号:甘美-OBST-026JCI条款:ACC.3
文件名称:产科新生儿转运交接制度生效日期:2017年6月1日
修改日期:2017年6月1日制订部门:产科审核人:陈智聪/师红梅
版本号:1.0 页码:1/3
产科新生儿交接流程
新生儿出生后
新生儿戴腕带固定标志牌
产房观察新生儿
正常
放置在母亲身旁的婴儿车上
助产士将新生儿送回病房,与
病房责任护士详细交接
责任护士与新生儿近亲属详
细交接
—注意事项:
1、转运新生儿期间,要用送婴车送婴
2、注意送婴车头尾位置,正确把婴儿头部放头部
—
3、要注意防风保暖用小包被盖好新生儿,并且用被套挡
住婴儿车头部,防止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