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争论的故事》的争论(教学案例)_0528文档
- 格式:docx
- 大小:57.55 KB
- 文档页数:2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升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争论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争论的本质,学会化解矛盾。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本故事讲述了一群孩子在草地上争论谁的能力最强,通过一场比赛,让孩子们明白了争论无意义,团结合作才能发挥最大力量的道理。
2. 生字词:草地、争论、能力、比赛、道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
2. 难点:(1)理解故事中争论的意义,以及团结合作的价值。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感知。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教学法:分析故事中的争论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梗概,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争论?争论的意义在哪里?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合作学习:(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争论现象。
4. 案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孩子们在比赛中的表现,理解团结合作的道理。
(2)学生分享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处理争论的经历。
(2)学生发表自己对争论的看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团结合作的信念。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故事内容,引导家人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课后实践情况,以及家庭成员的参与度。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争论情节。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本故事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学校的故事,两个同学因为观点不同而产生争论,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学会了尊重彼此,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学生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故事中的争论情节。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讨论争论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3. 角色扮演: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其他组员观摩并提出建议。
4. 分享与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倾听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学会尊重他人,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分享与交流等环节的表达能力。
3. 学生价值观:评估学生在总结与反思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争论的故事》2. 分组讨论表格3. 角色扮演道具4. 教学PPT六、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好故事文本,打印并分发给每个学生。
2. 准备分组讨论表格,以便学生在讨论时记录自己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3. 根据故事内容准备角色扮演道具,如衣物、道具等,以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体验。
4. 制作教学PPT,包含故事梗概、讨论问题、教学目标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展示。
争论的故事
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争论以及争论的作用。
2.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争论技巧。
3.学生能够参与课堂争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教师通过文字或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极具争议性的话题,例如同性婚姻、环境问题、人工智能等,让学生提前准备自己的争论观点。
2. 争论技巧讲解
教师讲解争论的基本概念和争论的作用,同时介绍一些有效的争论技巧,如发掘问题本质、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尊重对方观点、耐心倾听等。
3. 课堂争论
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分为两个角色:一个是辩方,另一个是反方。
教师提出一个话题,要求各组分别就辩方和反方发表意见,进行辩论。
同时,教师也可以作为评委,评判辩论的过程和结果。
4. 争论总结
教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争论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出有效的争论技巧及其使用方法。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争论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对策和解决办法。
教学评价
通过对这一节课的观察和评价可以看出,学生的争论能力和争论技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在整个课堂中,学生表现出了对于争论话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争论经验。
同时,也帮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更加自
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争论过程中学生没有放弃对方的观点,而是努力争取提出自己的证据和理由。
总结
争论是一种思想碰撞和批判性思考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而有效的争论技巧和技能也是缔造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值得在日常教学中大力推广。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教学案例)背景
在某高中语文课上,老师出了一篇古文阅读《争论》,让学生们阅读和讨论此文。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两位学者因为不同的观点而进行了一场争论,从而引发了很多思考。
这篇文章既有严谨的思辨,又不乏豁达的情感,是一篇非常有启发性的文章。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理解和掌握古诗文中的严谨思辨和人性情感;
3.探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锻炼辩论和思维能力。
学习内容
文本阅读和理解
学生们先独立阅读全文,并用自己的话简述文中主要内容和意义。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
2.争论的双方分别持什么样的观点?
3.你认为哪个观点更有说服力?
4.争论的结果如何?它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启示?
辩论和思维训练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辩论。
辩论规则如下:
1.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支持A观点,一组支持B观点;
2.每组分别派出一名代表,进行陈述和辩论,时间不超过3分钟;
3.全班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质疑,被提问者要简明扼要地回答;
4.结束后,全班进行投票,看哪组更有说服力。
达成共识或者表述并记录知识。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探讨了不同观点的辩论,并着重锻炼了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辩论和思考的好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教学案例)《争辩的故事》的争辩江阴市试验学校李红霞[案例再现]师:谁能把盛老师的故事表演出来?下面分小组预备。
生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
表演之前的一个小组:生1:我表演哥哥。
生2:不行,哥哥是主要角色,你还是表演村里人吧!生1:我觉得我能表演好。
生3:凭你,作业老是不写,成果也是倒数。
别要砸了咱小组的表演。
生4:就这么定了,你表演村里人。
生1低下头,不再作声。
……师:课文学完了,现在请各小组争论一下,在这课的学习中,你明白了什么?生分小组乐观争论。
发言之前的一个小组争论状况:生1:做任何事情,都应当把握好时机。
由于时不再来,机不行失啊!生2:做事情最关键的是要先做起来,我们可以在做中体会其中的道理、奥妙。
生3:做事要抓住时机是对的,但是我们也应当学习兄弟俩,要学会质疑。
生1:你的说法不对,学会质疑不应在这个时候。
生3:大雁飞走了,还会再来。
我们照样可以把它射下来。
生2:关键课文中是告知我们要擅长捕获时机,不能白白铺张时间。
生4:当我们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除了需要学会请教别人,还需要全面地去分析问题。
生:(众笑)这根本不是课文中要告知我们的呀!小组汇报的时候,这一组的答案只有两个:生1、生2。
……[反思熟悉]合作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但我们往往注意的是这种表面形式,却很少有人虑及学习者的情感、态度、意志等。
这些都使得合作性学习的实效受到了挑战:学习者是否乐观参加了,他们的群体是否擅长合作,他们是否能在合作中体现真正的自我,他们的合作是否建立于相互敬重的基础之上?以上的这则案例无疑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想,谈合作性学习,必需得营造一个民主、公平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习者自主参加、畅所欲言。
不管是优等生,潜能生;强势同学,弱势同学。
谈合作性学习,还需注意构建民主、公平的新课堂模式。
不仅要关心同学创设民主的平台,供应给同学公平沟通的宽阔空间,而且要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地让同学锤炼自尊心、自信念,使他们慢慢变得独立、自信、自爱。
《争论的故事》教案15篇《争论的故事》教案1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论的故事。
2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导入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盛老师给她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学生读题)《争论的故事》,你们能来讲讲这个故事吗?二、学习讲述《争论的故事》(一)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练讲故事,要求: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学生,根据要求讲述故事,教师计时。
再练习,再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
2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
相机板书有关词语: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3导:既然是争论的故事,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对吗?现在增加点难度。
(二)课件出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同桌练讲故事,要求:讲出争论的语气,并说清兄弟俩各自的意见和理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同桌共同合作。
3指名上台讲故事,集体评议。
(三)同学们的本事可真大!都能按照每一次的具体要求把故事讲的请清楚楚。
1黑板上这几个词语你理解吗: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指名说说词义,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争论的故事》。
2导: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象的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
(四)课件出示:四人一小组练习表演故事。
要求:配上动作、表情。
出示课件。
指名上台表演,集体评议。
三、感悟故事道理1师:同学们讲的真不错!故事听到这,你有什么想法?指名把有价值的发言简短地写到黑板上。
2盛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6——11)小节。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相机理解:兄弟俩“笨”在哪里?他们没有抓住什么时机?……(3)指导学生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
(4)引读:第11小节。
你读懂了什么?理解“赞许”,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四、总结课文。
《争论的故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人物的争论原因及解决方法。
(2)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态度。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介绍: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争论的起因。
2. 故事情节梳理:讲述故事的发展过程,分析人物争论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3. 生字词学习:列出故事中的生字词,解释词义,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4.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探讨如何解决争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主题讨论的开展。
2. 教学难点:(1)故事中人物内心活动的理解。
(2)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
3. 情境模拟: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故事中人物的争论过程。
4. 小组竞赛:设立竞赛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故事背景介绍。
2. 故事情节梳理。
3. 生字词学习。
4. 主题讨论:分析故事中人物的争论原因及解决方法。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情境模拟: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人物的争论过程。
3. 小组竞赛:讨论如何解决争论,提出解决方案。
4. 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品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争论的故事》教案三篇【导语】《争论的故事》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它将清代笑话集《笑林广集》中的一则笑话自然地结合于师生对话的场景中,同时把“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巧妙地蕴含其中,发人深省,寓教于乐。
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品味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2、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兄弟俩争论部分的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故事自然悟出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揭题:争论的故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争论的故事,那在讲之前,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情况。
同学们要认真读,用心记,待会有快速抢答的游戏等着大家。
2、抢答游戏(1)故事中谁与谁发生了争论?(2)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 (3)争论的结果是什么?(4)看图,你能分辨出哥哥和弟弟吗?怎么看出来的?3、小结过渡:正因为兄弟俩想要的吃法不一样,因此他们才----争论。
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他们正在争论呢?(第三自然段)二、精读故事部分。
这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是兄弟俩的争论,他们是如何争论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3小节,放声读一读兄弟俩的对话。
(PPT第一次对话)1、读好第一次对话,体会观点和语气。
师:从兄弟俩的第一次对话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没有(他们的意见发生了分歧,他们的语气也不一样)师:争论开始了吗?(开始了)师:虽然他们都只是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争论已经开始了。
只不过这时个争论得不那激烈而已。
所以第一次对话该怎么读?(语气要平和一些)学生齐读第一次对话。
2、读好第二次对话,体会语气的变化。
接下来他们又是如何争论的呢?生读对话在接下来的争论中哥哥还是心平气和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吗?生再读哥的话。
师:与第一次比,他们的争论有变化吗?说说你的发现。
(他们的语气不一样了。
这一次哥哥是不以为然,大声争辩。
)师:请你读读哥哥的话。
师: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哥的不以为然。
争论的故事教学案例1. 教学目的本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文本,了解争论的基本要素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文本中的争论主题、观点和论据。
2.掌握争论的基本技巧,如论证、反驳和抗辩。
3.提高语言表达和听说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4.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精神。
2. 教学内容2.1 文本分析选取一篇有争议的文章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和讨论文本。
以下是一份文本样例:题目:禁止电子烟的好处近年来,电子烟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行,但是其对健康的危害也随之日渐显现。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立法禁止电子烟。
禁止电子烟的好处有以下几点:1.保护青少年免受电子烟的伤害。
电子烟广告普遍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来招揽年轻消费者,这对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构成了威胁。
2.避免其他烟民切换到电子烟。
虽然电子烟被称为“安全型”烟草替代品,但是一些调查显示,许多人在使用电子烟的同时,仍继续吸食传统烟草,这对公共健康构成了风险。
3.保护非吸烟者的权益。
电子烟的二手烟仍会释放出许多与传统香烟类似的有害物质,这会影响到周围人的健康。
2.2 争论实践在分析文本之后,让学生组成小组,展开一场有主题的争论。
比如,让学生分成几组,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一次法庭辩论,争抢官司胜诉的机会,或者讨论某一时事热点的争论观点等。
每组需要确定一个讨论主题和自己的立场,然后展开争论。
教师在争论的过程中积极引导,提出问题,点拨技巧,鼓励学生展开探究和讨论。
3. 教学方法本教学案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把争论实践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3.1 上课前预习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新课文本,了解作者观点、主题、论据等基本信息,梳理出重点知识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2 课堂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共同分析文本,讨论文章中涉及的问题。
《争论的故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争论的故事》,了解故事中人物之间的争论以及争论的原因。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之间的争论。
难点:培养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尊重他人、倾听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争论的故事》的PPT或黑板。
2. 学生准备《争论的故事》的阅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争论的故事》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争论的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分析争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之间的争论原因,让学生认识到争论的负面影响。
5. 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故事中的争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故事中的教训,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3. 学生绘制一幅关于《争论的故事》的插图,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家庭作业和插图,评估他们的写作和绘画能力。
3.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应用课堂所学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故事中的争论场景,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充分理解故事内容,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的讨论偏题。
2.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尊重,避免个人攻击。
3.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和鼓励,帮助他们跟上课堂进度。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争论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宣传的含义;2.理解学习宣传的作用;3.掌握正反两方争论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1.正反方论点的提炼;2.争论技巧的掌握;3.能够写出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难点1.正反方手段的切换;2.逻辑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我和你的不同点让学生分别举出我和你的不同点,例如年龄、职业等。
引导学生经过互相讨论后,最终拓展到社会与国家的层面,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和想法。
2. 学习过程(30分钟)2.1. 课文导入(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争论的故事》一文。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正反两方各自有哪些论点和理由。
2.2. 论点提取(10分钟)•引导学生将正方和反方的论点分别提取出来,并列举举实例。
•帮助学生理解论点和实例之间的关系。
2.3. 争辩技巧(15分钟)•模拟正反方的辩论,让学生加深理解争辩的技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切换正反方,如何运用论点和实例进行精妙的争论。
•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
3. 练习过程(20分钟)3.1. 合作练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分组,模拟正反方进行争论练习。
•引导学生发掘每组争辩中的亮点,让学生彼此交流经验和技巧。
3.2. 个人练习(10分钟)•让每个学生独立写出自己对该主题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理由。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总结经验和不足。
4. 总结反馈(10分钟)•针对本次教学的亮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鼓励学生对争辩和写作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评估对以下方面进行评估:1.学生对宣传的认知及理解程度;2.学生对正反两方论点的提炼能力;3.学生对争辩技巧的掌握程度;4.学生对该主题的个人见解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以下是建议的教学延伸内容:•让学生进行更多类似的争论训练;•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并进行相应的辩论和讨论;•引导学生写出更严谨、更精深的议论文。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参考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争论的故事产生兴趣。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引入争论的概念,解释争论的原因和常见场景。
通过一个简短的争论故事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关注。
1.3 教学方法使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争论的见解和经验。
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争论场景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4 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争论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你们曾经遇到过争论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分享自己的争论经历,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争论的原因和可能的结果。
教师展示一个简短的争论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争论情节。
第二章:争论的原因2.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争论的常见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争论原因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讨论争论的常见原因,如意见不合、价值观差异、资源争夺等。
分析争论的原因对人际关系和沟通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争论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争论原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并进行小组讨论。
2.4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争论的常见原因,如意见不合、价值观差异等,并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争论原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教师展示一个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争论原因。
第三章:争论的结果3.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争论的可能结果。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估争论结果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讨论争论的可能结果,如胜利、妥协、破裂等。
分析争论结果对人际关系和自身发展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评估争论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争论结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并进行小组讨论。
3.4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争论的可能结果,如胜利、妥协等,并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争论结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教师展示一个案例,引导学生评估案例中的争论结果。
第四章:有效争论的技巧4.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有效争论的技巧。
《争论的故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争论的故事》,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争论的故事》2. 知识点: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主题思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概括,人物性格的分析。
2. 难点: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主题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不同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争论场景,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1 教师简要介绍《争论的故事》的背景和作者。
1.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争论的情况?争论的结果如何?2. 自主阅读,理解故事2.1 学生自主阅读《争论的故事》。
2.2 教师提问: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争论?3. 分组讨论,分析人物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培养沟通能力4.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争论场景,讨论如何在争论中保持冷静、尊重他人。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批判性思维训练5.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故事中的争论。
5.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重要性。
6.2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争论的故事》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2. 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以及他们是否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争论场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4篇)《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随课文学习本课的“烤、辩”等9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好生字。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争论的故事》,指名读,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故事中是谁和谁争论?他们又是为什么事儿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怎样呢?快让我们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相机识字1.(出示读书要求)大声读课文吧,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生读,师巡视指导。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同学们响亮的读书声告诉我,你们读得很认真。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11,12)出示(143页),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符号(12个点),出示《标点符号用法》,指名读。
(错的改一下。
)(1)现在让我们开始读课文吧!盛老师开始讲故事喽!故事从哪儿开始的呢?第2节。
(板书:讲故事)(2)第2段。
谁来?俩(出示卡片)a这个字的`读音很特别,这组开火车读。
b 看看这个字,猜猜“俩”是什么意思?(两个人)c“兄弟俩”就是兄弟两个人。
那“我们两个人就叫——我俩,亲热点叫——咱俩”,“你们两个人就叫——你俩”,“他们两个人叫——他俩”,“姐妹两个人叫——姐妹俩”d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兄弟俩”。
兄弟俩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呢?(3)第3段。
a指名读。
纠音“烟熏火燎”“皮香肉嫩”。
b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烟熏火燎”的场景吗?你吃过什么“皮香肉嫩”的东西吗?c 看,新词只要一联系上咱们的生活,我们就能理解它的意思了——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板贴:联系生活)想象着这样的情景,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
开火车读。
) 把词语送到句子里,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两句话。
教师小结:兄弟俩本想射雁充饥,却在为大雁该怎么吃而争论。
(4)练习朗读对话,相机学习生字。
a出示插图。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三年级语文教案____(省、市、区、县)城南小学沈志彬一、来自课堂上的争论:1、课堂上的声音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a.课堂1的声音: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为什么呢?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
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
所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道理。
师:有不同意见吗?(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
)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b.课堂2的声音: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
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生交流)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生5:我以为兄弟俩的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
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的最响的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的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的多不如做的多。
”……(大家交流了许多观点,更多的是支持:“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做起来”)师:课文中的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的观点都赞同肯定。
师:你们对盛老师的态度满意吗?生:不满意,盛老师对什么观点都:“赞许”,那我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生大多数不满意,都分学生表示满意。
求三年级下册《争论的故事》的教案啊《争论的故事》教案一、导入新课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各持己见,互相辩论)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谁争论?为什么争论?怎么争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3、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到到课文25《争论的故事》中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1、读准字音。
2、画出自己觉得读起来有困难的词句,再认真读一读。
幻灯出示自读要求:第一步:注意文中的生字词,努力读准字音;第二步:将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努力将它们读准确,读通顺。
3、检查反馈:(1)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师:生字都认识了吗?把生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你的同桌读错的地方帮他纠正,他如果有不会读的你可以当小老师教教他。
谁都会读了?幻灯出示生字词:烤鸭争辩皮香肉嫩评理剖开真笨关键聚精会神赞许煮熟烟熏火燎其他同学注意听,(二)刚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把刚才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朗读演练(一)、故事的大意我们知道了,如果请你来讲这个故事,你认为要讲好这个故事,最重要的是说好什么地方呢?1、观察图,说说兄弟俩的表情动作,感受一下争论现场的情景,师:你从图中看出了什么?师:这张图画出了激烈争论的情景,当时兄弟俩一定是面红耳赤、怒目圆睁、唇枪舌战、互不相让,好一场激烈的口水战。
c、你能为兄弟俩配音吗?2、那就请你们好好读读争论的话,琢磨一下,哥哥弟弟的话该怎么读?你除了自己体会,还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
哥哥和弟弟是怎么争论的?谁想来给插图配音。
a、学生评价,师评价(不以为然什么意思?怎么读?很不服气是怎样的表情?怎么读?可以适当地加上动作表演读。
)课文中出现了四个反问句,要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指名表演朗读对话)3、小组演练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分成四人小组,先分一下角色,然后排练一下这个故事,注意各个角色不同的语气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