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引言概述:
矿井地质工作是矿山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实施细则对于矿山的安全生产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矿井地质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要求和监督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矿山管理者和地质工作者更好地进行地质工作。
一、目的
1.1 提高矿山资源开发效率
1.2 保障矿山生产安全
1.3 优化矿山地质资源管理
二、内容
2.1 地质调查:包括地质勘查、地质测量、地质探矿等
2.2 地质监测: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2.3 地质评价:对矿山地质条件进行评价,为矿山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三、方法
3.1 采用现代化地质勘查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等
3.2 结合实地调查和实验:对矿山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3.3 建立完善的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对地质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
四、要求
4.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地质工作
4.2 加强地质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更新
4.3 定期对矿山地质条件进行评估和调整工作方案
五、监督
5.1 建立健全的地质工作监督体系
5.2 加强地质工作的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
5.3 对地质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工作方案
总结: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是矿山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地质工作,才能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和资源开发。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矿山管理者和地质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促进矿山地质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山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
1、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进行生产探矿,详细查明近期开采地段矿体的地质特征,矿体的产状、形态和空间位置,矿体的规模,矿石质量及工业品级,矿体开采的技术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加工技术条件,达到储量升级,为制定矿山采掘有计划进行开采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技术依据。
2、及时对采掘工程揭露的地质现象进行地质调查工作,系统收集原始地质资料,矿石质量测定资料,并经过综合整理对原有地质资料进行不断的补充和修改,编制为矿山生产所需要的成套地质资料。
3、按期计算并分析地质储量和生产矿量(三级矿量)的保有和变动情况,开展贫化与损失的计算和管理工作。
进行矿山采掘生产,地质技术等经济管理。
4、参加矿山企业年、月采掘计划的编制,负责编制矿山地质和生产勘探的设计,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及时地提出修改和补充上述计划的建议。
5、监督和执行矿山的各项技术方针政策,各种规章制度,根据采掘计划的规定,定期对采掘工作进行指导、监督、验收,促使矿山采掘按质按量全面完成。
6、根据国家矿产资源保护条例,环境保护法,对矿山矿产资源和矿山环境进行细致研究、检查和监督。
7、开展矿山水文地质工作及工程地质工作,参与矿山水文及岩体移动的地质调查研究。
8、开展矿山综合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组织和进行矿体深部、边部和外围的找矿地质工作。
9、基建时期和生产初期的地质工作
⑴、矿山企业设计书的研究和分析设计时对储量的核算和重算;对矿石质量及。
煤矿地质勘查的概念煤矿地质勘查是指对煤矿区域的地质环境进行系统、详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确定可采储量、质量分布、开发条件等,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和保护提供科学的基础和依据。
该过程涉及到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地质探测以及矿山地质工作等一系列活动。
煤矿地质勘查的目的是为了煤炭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煤炭产量的稳定和安全。
该工作涉及的内容包括通过对煤层地质条件的调查和勘探,了解煤层的厚度、产状、分布规律,研究煤层的成因演化过程以及储层特征等,为合理选矿、选区提供科学依据。
煤矿地质勘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前期调查:煤矿地质勘查的前期调查是整个调查工作的基础。
前期调查主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研、掌握区域地质环境,初步了解煤层产状、地貌、水文地质等特征。
2.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煤矿地质勘查的核心环节。
它包括地下勘探和地面勘探两个方面。
地下勘探主要通过钻探、开发煤矿巷道、采煤等方式进行,获取更深层次的地质信息。
地面勘探主要通过露天观察、测量、勘探井等方法进行,获取浅层地质信息。
3. 地质探测:煤矿地质探测主要通过物理探测手段,如重力测量、地震勘探、电磁法等,来获取地下煤层和岩石储层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特征。
这些物理探测手段能够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提供较为准确的地质信息。
4. 矿山地质工作:矿山地质工作主要包括煤矿设计、开工前地质预报、巷道支护、排水处理等一系列环节。
矿山地质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5. 数据分析和储量估算:煤矿地质勘查的数据分析和储量估算是为煤矿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勘探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煤炭资源储量的测算,可以进行煤层选区、选矿、合理开采等工作。
总结起来,煤矿地质勘查是为了科学开发和保护煤炭资源而进行的一系列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
它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关于煤层的地质信息,确定开采条件和储量,为煤炭的高效开采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同时,煤矿地质勘查也是为了保障煤矿开采过程的安全性,从而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矿山地质勘查工作计划矿山地质勘查工作计划是指为了找寻和评价矿产资源的储量、品质和分布状况,以及矿山建设前期的选址与评审等工作,制定的一系列勘查行动和方案。
以下是一个矿山地质勘查工作计划的详细安排。
一、前期准备1.明确目标和任务:确定矿山地质勘查的目标,如寻找新矿床、扩大现有矿床的规模等。
同时,明确勘查的任务范围、要求和期限。
2.收集资料:收集已有的地质、矿产和地质环境资料,包括地质地貌测绘、地球物理勘探、遥感图像解译、前期试采数据等。
3.组建勘查团队:根据勘查任务的要求,组建一支具备相关技术和经验的勘查团队。
团队成员包括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测量师、试采工程师等。
二、地质勘查方案的制定1.定位矿床: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确定有可能存在矿床的区域,并确定优先勘查的区域范围。
2.地理调查:对选定的勘查区域进行地理调查,了解流域和地表水,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区域交通和通讯条件等。
3.地质调查:对选定的区域进行地质调查,了解区域地质构造、岩性、矿物组成和变质程度等,以及岩层的厚度、倾角、伸展性和空隙度等。
4.地球物理勘查:根据地质调查结果,确定适合采用的地球物理勘查手段,如重力测量、磁测、电测、地震勘探等,对矿床所在区域进行详细勘查。
5.试采工程:在选择的勘查区域进行试采工程,采取开拓性、代表性和连续性的试采活动,了解矿床的品质、产量和采矿难度等。
三、勘查结果的评价与分析1.数据分析:对采集的勘查数据进行精细化处理和分析,包括地质剖面的解释、图解计算、三维模型的构建等。
2.储量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采用相应的储量评估方法,对矿床的储量进行定量估计。
3.矿产品质评估:根据勘查数据和化验分析结果,评估矿床的品质,包括主要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的含量和质量等。
四、报告编制1.总结报告:根据勘查结果的评价与分析,编制详细的总结报告,报告中包括区域概况、勘查方法、勘查结果和评价、储量评估和矿产品质评估等内容。
2.分析报告:对勘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矿床的发育规律、成因特征、分布模式等,为后续的选矿和采矿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一、引言矿井地质工作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对于矿山的安全、高效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矿井地质工作的实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本细则。
二、工作目标1. 确保矿井地质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 提高矿井地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 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内容1. 地质勘探1.1. 确定勘探区域范围,制定勘探方案;1.2. 开展地质勘探工作,包括地质测量、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1.3. 对勘探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形成地质勘探报告。
2. 地质预测2.1. 根据勘探结果,进行地质预测;2.2. 利用地质预测结果,进行矿山设计和规划。
3. 地质监测3.1. 建立地质监测系统,监测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3.2. 定期进行地质监测,记录和分析监测数据;3.3. 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4. 地质评价4.1. 对矿山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包括矿产资源量、矿石品位、矿石赋存状态等;4.2. 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评价,包括地质灾害风险、水文地质条件等。
四、工作流程1. 地质勘探流程1.1. 制定勘探方案,确定勘探区域范围;1.2. 进行地质测量,获取地质数据;1.3. 进行钻探工作,获取地质样品;1.4. 进行地球物理勘探,获取地质信息;1.5. 数据分析和解释,形成地质勘探报告。
2. 地质预测流程2.1. 根据勘探结果,进行地质预测;2.2. 利用地质预测结果,进行矿山设计和规划。
3. 地质监测流程3.1. 建立地质监测系统,确定监测点位;3.2. 定期进行地质监测,记录监测数据;3.3. 数据分析和解释,发现地质灾害隐患;3.4. 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矿山安全。
4. 地质评价流程4.1. 采集矿山地质数据;4.2. 对地质条件进行评价,确定矿产资源量和品位;4.3. 对地质环境进行评价,确定地质灾害风险和水文地质条件。
五、工作要求1. 严格按照像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地质工作;2. 保障地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加强地质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4. 加强地质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专业水平。
第一章总则1.0.1. 矿山地质是为保证和发展矿山生产所进行的一切地质工作的总称。
矿床从转入地质勘探开始到矿山设计、基建、生产直到矿山闭坑等不同阶段的各项地质工作,均属于矿山地质工作范畴。
1.0.2. 矿山必须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地质机构,配备足够的人员和仪器、设备,以保证完成矿山地质工作任务。
1.0.3. 矿山地质部门应根据矿床的成矿条件,有计划地对矿区边部、深部和外围进行找矿勘探,不断增加矿山保有储量;加强矿区生产勘探,提高对已知矿体的勘探程度,提供生产所需的工业矿量。
1.0.4. 矿山地质部门应做好日常地质编录、取样等基础工作,不断补充和完善矿山地质资料,为采掘(剥)生产提供正确地质依据。
1.0.5. 矿山地质部门应参与矿山设计与基建的地质工作,以及矿山生产建设规划、矿山采掘(剥)技术计划和工程设计的编制与审查。
1.0.6. 矿山地质部门应定期计算并分析地质储量和生产矿量的保有情况;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综合利用和采掘工程质量进行监督,以及矿山损失、贫化管理。
1.0.7. 矿山地质部门应研究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提高矿山地质工作水平,促进矿山地质工作现代化。
第二章矿山勘探第一节矿山勘探工作的划分及其要求2.1.1. 矿山勘探按工作目的和范围划分为地质勘探、基建勘探和生产勘探三类。
2.1.2. 矿山地质勘探是对经过详查阶段,证实具有工业价值,并拟近期开采利用的矿床进行的勘探工作,或为已建矿山扩大生产能力而进行的矿区找矿勘探工作。
一般按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委员会制定的有关规范,探求各级储量,提交作为矿山建设或扩建依据的地质勘探报告。
其主要要求是:1. 围绕生产矿区开展地质勘探,查清矿床分布的范围,寻找盲矿体,为矿山的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提供依据;2. 对前阶段地质工作未达到工业储量控制程度的矿体、矿段进行详细勘探或补充勘探,求取工业储量,为矿山的扩建或延伸开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3. 进一步查明矿床中的有用伴生矿产,探明其性质、分布和质量,作出工业利用评价,为矿山制定产品方案提供地质依据;4. 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查清矿床(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作出技术分析和评价;5. 进一步开展矿床成矿地质研究,总结矿山地质勘探工作方法和经验,指导矿区地质勘探工作。
1.3矿山地质工作职能矿山地质分为四部分:基建地质、生产地质、闭坑地质和矿区深边部找矿勘查。
1.4矿山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1)经常性的生产地质工作包括:生产勘探;探采工程中及时取样及原始编录;综合编录;储量计算及管理工作;矿石质量均衡及损失贫化管理与监督工作。
(2)专门性的生产地质工作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等。
(3)矿山地质技术管理和监督工作包括:储量管理;矿石品位均衡;矿石损失和贫化管理;生产准备矿量的管理与监督。
(4)综合地质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矿体形态、矿床成分、矿床构造、控制因素及成矿规律的研究。
矿床工业品位、出矿品位、入选品位、生产勘探间距、损失与贫化合理指标分析研究。
(5)矿区深边部及外围找矿勘探工作,包括寻找新矿种和盲矿体,扩大储量。
(6)用电脑更新(坑道/穿沿脉等)工程数据、样品上图及管理,图纸绘制、储量估算、三级矿量管理、矿石贫化与损失管理及相应报表的输出。
2基建勘探基建勘探是指在矿山基建过程中,为保证基建开拓、采准施工和初期开采的需要,在原有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密切配合基建任务超前进行的地质勘探工作。
目的与任务:提高处于首期开采地段的矿体产状、规模、形态、空间位置、矿石质量以及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等的控制研究程度,进行储量升级,以指导基建开拓与采准工程的施工,为矿山正式投产准备好三(二)级矿量。
2.3地下开采矿山基建勘探探矿深度一般为2个开采中段,采准矿块数一般为采准需要的1.3-1.5倍,探获储量类别应满足采准设计和施工要求(一般为111b)。
2.4基建勘探工程的布置原则;在矿床的纵向上以勘探线为基准,系统加密勘探剖面。
在矿床的水平方向,则是按开采中段来布置勘探工程;具体勘探设计要考虑能否被采准工程利用,并保证采准工程正确地顺利地进行;探矿工程应布置在勘探线或加密线上,但部分钻探的开孔位置可适当调整。
2.5基建勘探网度通常基建探矿工程间距,应加密到122类储量工程间距的1~2倍。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引言概述:矿井地质工作是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对矿山的开采效益和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矿井地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并实施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一、矿井地质调查1.1 详细调查矿区地质情况:包括地质构造、岩性、矿石分布等方面的调查,为后续的矿井设计和开采提供准确的地质数据。
1.2 地质勘探和采样:采用地质勘探方法,进行地质勘探和采样工作,获取更详细的地质信息,为矿井设计和开采提供依据。
1.3 地质调查报告编制:将地质调查和勘探的结果整理并编制成地质调查报告,包括地质图、地质剖面图、地质描述等内容,为后续的矿山规划和开采提供参考。
二、矿井设计2.1 矿井布置和分区:根据地质调查报告和开采要求,合理布置矿井的位置和分区,确保矿井的安全和高效开采。
2.2 矿井结构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和矿石分布,设计矿井的结构,包括井筒、巷道、支护等,确保矿井的稳定和安全。
2.3 矿井通风设计:根据矿井的布置和地质条件,设计矿井的通风系统,保证矿井内的空气流通和工人的安全。
三、矿井开采3.1 采矿方法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和开采要求,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包括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等。
3.2 矿井开辟和支护:根据矿井设计和地质条件,进行矿井的开辟和支护工作,确保矿井的稳定和安全。
3.3 矿石的提取和运输:采用合适的设备和工艺,进行矿石的提取和运输工作,保证矿石的质量和产量。
四、矿井地质监测4.1 矿井地质监测系统建设:建立矿井地质监测系统,包括地质仪器设备的选型和布置,确保对矿井地质变化的及时监测。
4.2 矿井地质监测数据采集:对矿井地质监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包括地应力、地下水位、地震等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4.3 矿井地质监测数据分析和应用:对采集到的矿井地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
五、矿井地质工作管理5.1 矿井地质工作计划制定:根据矿井开采计划和地质工作的要求,制定矿井地质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175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矿山地质工作对矿山开发的重要性冯友全(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2)摘 要:矿山地质是在矿山建设、开发、闭坑等矿山开发全过程中都需要开展的工作,是指导矿山开采的重要依据,对矿山开发过程中的降低成本、增加储量、提高效益,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矿山企业要重视矿山地质工作,加强矿山地质技术人员的培养,对矿山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矿山地质;生产勘探;贫化损失;探采对比;闭坑中图分类号:TD163;TD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24-0175-2 收稿日期:2020-12作者简介:冯友全,男,生于1985年,汉族,四川南充人,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地质。
矿山地质工作是在拟建或已建矿山范围内,为保证和发展矿山生产所进行的全部地质工作。
其工作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具有服务、管理和监督三种职能,贯穿于矿山开发的每一个阶段。
矿山地质工作是以地质学为基础,以矿山开发活动为对象,具有长远性、探索性、综合性的技术工作,是指导采矿生产的重要依据。
1 矿山地质工作主要内容矿山地质工作包括了生产勘探、日常性的生产地质、资源储量与三级矿量平衡管理、矿石质量均衡与损失贫化管理、专门性的生产地质、矿区综合地质及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研究等主要工作。
1.1 生产勘探生产勘探工作是矿山地质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在地质勘探基础上,在近期开采地段,与矿山生产相结合而进行的更准确查明矿体形状、产状、矿石质量、品级分布,提高储量可靠程度,保证采矿活动正常进行的勘探工作。
生产勘探工程要充分考虑结合采矿工程,做到"探采结合"。
一般露天采矿或地下采矿的矿床地表和浅部的生产勘探常用槽井探、露天炮孔及地表岩芯钻;地下采矿常用坑道和坑内钻探。
生产勘探为制定矿山采掘、采剥计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
矿井地质工作管理制度为了规范矿井地质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率,本制度制订。
一、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矿井地质工作的管理,包括岩层、煤层、水文地质、矿山地质等方面工作,保障矿山生产安全、提高矿山生产效益及保障环境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矿山地质工作管理,包括采矿现场、矿山地下和地表各项矿山地质勘查活动。
三、工作内容1. 岩层、煤层地质工作岩层和煤层地质勘查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由专职地质工程师负责实施。
具体工作如下:1.三底线法定范围的岩层、煤层地质图工程不得拖延,应按时保质地完成。
2.对矿井除去已开采的煤层或矿石区外,有未知地质情况的区域,应及时组织开展地质勘探,完成岩层、煤层地质工作。
3.岩层、煤层地质工作资料应当按期归档,全面、清晰。
2. 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水文地质勘查应有专业人员负责,勘探范围应包含地面以上、地下水、洞穴和断层等区域,具体工作如下:1.对水文地质勘查应编制勘查计划,开展野外勘查,记录勘查数据,制作并归档水文地质报告。
2.针对水文地质勘查数据,绘制区域水文地质视图、剖面图并备份。
3. 矿山地质测量工作矿山内外地质测量工作应有专职工程师负责,具体工作如下:1.矿山内外地质测量工作应按照预定计划执行,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
2.矿山内外地质测量工作资料应及时归档,全面、清晰。
四、工作流程1. 岩层、煤层地质工作1.勘查计划编制2.野外勘查3.勘查数据记录和处理4.制作岩层、煤层地质图5.岩层、煤层地质图归档2. 水文地质勘查工作1.水文地质勘查计划编制2.开展野外勘查3.记录勘查数据并制作水文地质报告4.绘制视图、剖面图等5.数据归档3. 矿山地质测量工作1.员工培训和资格认证2.测量计划编制3.测量工作实施4.测量数据处理并制作测量成果5.归档五、报告和记录矿井地质工作报告和记录应该按规定提交,包括:•岩层、煤层地质图•水文地质报告和图•矿山地质测量报告和成果六、工作责任制1.本制度规定应严格执行,有任何违反者按照工作纪律规定处理。
矿山地质测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矿山地质测量工作,保障矿山生产安全,保护矿产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矿山地质测量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矿山地质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准确、及时的原则,为矿山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和测量数据。
第三条矿山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地质测量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地质测量人员,确保地质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四条矿山企业应当加强对地质测量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地质测量机构,明确地质测量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章地质测量机构和人员第五条矿山企业应当设立地质测量机构,负责矿山地质测量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
第六条地质测量机构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地质测量人员组成,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七条地质测量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矿山地质测量专业知识和技能;(二)熟悉矿山生产工艺和矿山安全法规;(三)具有矿山工作经验;(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八条矿山企业应当对地质测量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第三章地质测量工作内容第九条地质测量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矿山地质调查与勘探;(二)矿山测量;(三)矿山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四)矿山地质预报与监测;(五)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六)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地质测量工作。
第十条矿山企业应当根据矿山地质测量工作计划,组织地质测量人员进行地质调查与勘探,收集和整理地质资料,为矿山生产提供地质依据。
第十一条矿山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矿山测量制度,确保矿山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二条矿山企业应当加强对矿山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及时更新地质资料数据库,为矿山生产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
第十三条矿山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矿山地质预报与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矿山地质问题,确保矿山生产安全。
第十四条矿山企业应当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确保矿山生产安全。
煤矿地质专业考试题库煤矿地质专业考试题库一、填空题1、矿山开发程序及地质工作阶段可分为准备时期、矿山基建时期、矿山生产时期三个阶段。
2、矿山地质按其性质和任务的不同,又分为基建地质、生产地质、闭坑地质和矿区深部、边部隐伏矿体的勘查等四个组成部分。
3、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相邻含水层间和人工补给。
4、地下水按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类。
5、斜坡变形的形式有松动和蠕动,斜坡破坏的形式主要有崩塌和滑坡。
6、确定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的方法主要有类比法、统计法、价格法、地质方案法和综合方案法等几种。
7、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原则:统一性、客观性、明确性、及时性、系统性五种。
8、确定工程间距的方法有:类比法、验证法、计算法三种。
9、生产探矿的主要技术手段有探槽、浅井、钻探和地下坑探工程。
10、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
11、影响工程网度(间距)的因素有矿床地质因素、工作要求、生产因素、经济因素等。
12、矿山地质取样按取样目的与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化学取样、物理取样、矿物取样和矿石加工取样四类。
13、综合地质编录按成果性质可分为综合图件、综合台账、综合文字资料及计算机资料。
14、褶皱构造中褶曲的形态有两种:向斜褶曲、背斜褶曲。
15、根据矿产勘查工作成果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4种:16、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17、生产矿山块段的地质可靠程度为五分,从低到高分别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探明的、准确探明的。
18、矿山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有几何法和地质统计法两大类。
19、凡是地表没有直接出露的矿体,称为盲矿体(或隐伏矿体)。
20、依据接触面产状和围岩产状关系,可将接触构造分为整合接触构造、交错接触构造、超覆式接触构造等。
矿山地质工作矿山地质工作是矿业开发的基础,也是保证矿业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
它是矿山工程建设和矿山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将从矿山地质工作的定义、内容、重要性、存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阐述。
一、矿山地质工作的定义矿山地质工作是指在矿山开发中,进行地质勘探、资源评价、矿床成因研究、矿区地质环境监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等工作的总称。
简单地说,矿山地质工作就是利用各种地质学手段对采矿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研究,以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二、矿山地质工作的内容1、矿床成因研究:通过研究矿床的成因,确定其储量、品位等性质,制定开发方案,并对矿床进行有效利用。
2、资源评价:利用现代地质勘探技术,对矿产资源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包括资源潜力、资源质量、资源储量等。
3、资源利用策略研究:制定具有科学性的矿产资源利用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4、地质灾害监测:监控和预测采矿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5、环境保护:对采矿地区环境进行监测,预测环境污染,评估环境影响,制定环境保护措施,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矿山地质工作的重要性矿山地质工作是矿业生产的基础,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矿山开发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充分了解矿区地质情况,为采矿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矿床合理利用,保证矿业生产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2、保障矿山生产的安全性。
通过地质灾害监测,预测和防范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保障矿山生产的安全性。
3、促进经济发展。
矿山地质工作的开展,可以发现新的矿产资源,扩大矿业开发范围,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矿山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1、勘探技术不断更新,工作内容和方法需要及时更新。
2、矿山地质工作人员流动性大,技术人员不稳定,导致工作质量参差不齐。
3、矿山地质工作的组织体系不完善,思想观念保守,时效性和实践性不强。
矿山地质学一、矿山地质的概念与任务1、矿山地质:是指矿床经过地质勘探之后,在矿山基建地质和矿山生产过程中,在已建或拟建矿山范围内,为保证矿山基建与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矿床所进行的一系列地质工作的总和或总称。
2、矿山地质的任务:矿山地质作为一项保证矿山生产和建设正常进行的基础工作,其基本任务是进行矿床的开发勘探和研究工作,提高储量级别,扩大矿山资源远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监督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其主要任务是:(1)进行开发勘探(基建勘探和生产勘探)。
进一步查明矿床开采地段的地质构造特征,矿体形态、产状、空间分布,矿石质量、数量、赋存规律及其开采加工技术条件等,提高储量级别,为制订矿山生产计划和进行开采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2)随着探采工程的进展,做好地质编录、取样等日常基础地质工作,不断补充和修改矿山地质资料,为采掘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3)根据矿业法规、矿山采掘(剥)技术业务政策,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综合利用,实行有效的监督。
(4)按期计算并分析地质储量和生产矿量的保有和变动情况;开展采矿贫化与损失的计算与分析;进行矿山采掘(剥)工作的地质技术管理。
(5)开展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为矿山防治水,控制露采边坡和井下地压活动及环境保护提供地质资料。
(6)开展矿区综合地质研究,总结成矿规律,指导隐伏矿体找寻及矿区的矿产预测。
(7)加强矿山地质科技情报交流,研究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提高矿山地质工作水平,促进矿山地质工作现代化。
二、矿山地质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1、矿山地质学的发展现状:19世纪30年代形成完整的地质学理论体系;20世纪30年代,矿山地质学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发展方向(1)生产矿区及其外围成矿规律的研究和找矿勘探工作将进一步加强伴随着生产发展与矿区生产能力逐步消失矛盾的突出,加强矿区及其外围的找矿勘探工作将更加引起注意和重视。
(2)矿产资源保护及其综合利用我国矿产资源人均不足世界水平的一半;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浪费大、保护差(3)矿山环境地质的研究矿山环境地质的研究已成为矿山地质工作的一个新领域。
矿山地质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矿山地质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生产勘探。
加密勘探工程使储量升级,以保证采矿生产需要。
这阶段采用少量槽探,主要用、或井下钻探以及深孔凿岩机,很大程度上利用生产工程。
露采时在平台上布置探槽,利用露采爆破孔采样或用钻探加密勘探剖面及勘探线上钻孔间距。
地下开采时常常要考虑探采结合,视采矿过程中开拓、采准和切割回采阶段不同,探采结合有很大差别。
②矿山经常性生产中的地质管理。
首先是储量平衡和管理,它是保证矿山生产及作业计划确定、矿山采掘计划编制,进而正常均衡生产的重要问题。
为此除了反映勘查精度的各级地质储量之外,尚有反映采掘或采剥生产准备程度的生产矿量,对地下开采分为开拓矿量、采准矿量和备采矿量,露天开采只分开拓和备采矿量。
对各级生产矿量规定有保有期,并按月、季、年计算和统计储量变动。
采矿的贫化与损失的计算管理是保护资源、降低成本和提高采矿效益的重要工作。
在矿山采掘与采剥过程中,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和效率、减少贫化损失、选矿正常生产,地质工作要随时在坑道掘进、采坑剥离、矿石回采、配矿等各个环节给以及时指导。
③及时对各项采矿和进行编录和取样,经综合整理编制为矿山生产所需的一整套图件。
④矿山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
在矿山设计和生产各个环节都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和充分利用问题。
在生产中,低品位矿石或表外矿的利用途径、回收利用伴生有益组分的工艺矿物学、废石做为补充资源利用途径等的研究都将对矿山经济效益和资源充分利用起到重要的作用。
⑤矿山环境地质研究。
防止生态环境污染,特别是注意含有害物质的尾矿和废水的处理研究。
⑥矿山岩体移动、露天采矿边坡稳定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综合及专门观测和研究,是防止大面积采空区塌陷和露天采场边坡滑落而造成生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要矿山地质问题。
⑦在勘探矿床已获得的成矿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开采过程中不断观察编录和综合研究,进行矿床预测,组织开展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扩大矿产资源远景及增加新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或扩大生产规模。
矿山专门性地质工作内容第一节矿山工程地质1.1矿山工程地质工作是确保矿山安全和持续生产,实现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技术工作。
其基本要求是:1、凡属矿山设计的大型工程,均需作工程地质调查,并提出调查报告。
2、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查明大型工程所在位置附近有无大的断裂、破碎带、软弱夹层、溶洞等及其分布情况。
3、查明工程所穿过的岩体性质、风化程度,各类岩石的容重、湿度、抗压强力,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等物理力学参数。
地下水位及水的化学性质,并进行侵蚀性的测定。
预报工程分布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可能产生的工程事故,并提出预防和控制的措施建议。
4、与有关专业配合,开展岩层移动,边坡滑动、滚石、泥石流及地压等与矿山生产有关的地质自然灾害的预报及其调查和处理中的工程地质工作。
1.2露天矿山工程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是为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地质依据。
1、通过工程地质编录和工程地质测绘,全面评价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通过岩移观测、岩体结构分析和力学分析,对存在变形、破坏隐患区段的边坡,进行灾害预报;2、对已变形或破坏的边坡进行工程测绘和专门性的调查、研究,为工程处理提供基础资料;3、根据地质结构及岩石构造因素、岩性因素、水文地质因素,配合光弹模拟、机制模拟和有限元计算等手段,探索边坡变形及破坏机制,掌握其变形破坏的规律,为综合整治措施提供依据。
1.3地下矿山工程地质调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采掘工程引起岩体应力重新分布而产生的地压活动(如岩体变形、移动、破坏、冒落等);2、井下地愿活动的规模、特点、岩体移动的方向、大小和规律,为工程设计、选址提供依据;3、引起地压活动的地质因素(如地质构造及最新构造应力场的分布,岩体的岩石性质与结构,碳酸盐岩层中溶洞、水文地质条件等)和井下采掘工程因素;4、配合有关部门对围岩失稳和大面积地压活动进行预报,并对其所造成的后果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第二节矿山环境地质2.1矿山环境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查明影响矿山环境的地质因素和矿床开发后有益、有害物质的含量、迁移、转化和分解规律,配合矿山环保部门开展对矿山开发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的环境监测和质量评价。
矿山地质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生产勘探。
加密勘探工程使储量升级,以保证采矿生产需要。
这阶段采用少量槽探,主要用坑探、地表或井下钻探以及深孔凿岩机,很大程度上利用生产工程。
露采时在平台上布置探槽,利用露采爆破孔采样或用钻探加密勘探剖面及勘探线上钻孔间距。
地下开采时常常要考虑探采结合,视采矿过程中开拓、采准和切割回采阶段不同,探采结合有很大差别。
②矿山经常性生产中的地质管理。
首先是储量平衡和管理,它是保证矿山生产及作业计划确定、矿山采掘计划编制,进而正常均衡生产的重要问题。
为此除了反映勘查精度的各级地质储量之外,尚有反映采掘或采剥生产准备程度的生产矿量,对地下开采分为开拓矿量、采准矿量和备采矿量,露天开采只分开拓和备采矿量。
对各级生产矿量规定有保有期,并按月、季、年计算和统计储量变动。
采矿的贫化与损失的计算管理是保护资源、降低成本和提高采矿效益的重要工作。
在矿山采掘与采剥过程中,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和效率、减少贫化损失、选矿正常生产,地质工作要随时在坑道掘进、采坑剥离、矿石回采、配矿等各个环节给以及时指导。
③及时对各项采矿和探矿工程进行编录和取样,经综合整理编制为矿山生产所需的一整套图件。
④矿山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
在矿山设计和生产各个环节都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和充分利用问题。
在生产中,低品位矿石或表外矿的利用途径、回收利用伴生有益组分的工艺矿物学、废石做为补充资源利用途径等的研究都将对矿山经济效益和资源充分利用起到重要的作用。
⑤矿山环境地质研究。
防止生态环境污染,特别是注意含有害物质的尾矿和废水的处理研究。
⑥矿山岩体移动、露天采矿边坡稳定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综合及专门观测和研究,是防止大面积采空区塌陷和露天采场边坡滑落而造成生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要矿山地质问题。
⑦在勘探矿床已获得的成矿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开采过程中不断观察编录和综合研究,进行矿床预测,组织开展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扩大矿产资源远景及增加新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或扩大生产规模。
⑧矿山地质经济研究。
主要研究矿产资源的经济评价,矿山地质与生产中的经济活动规律,以求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矿山地质学有其特点,它可以在开采过程中观察到很多此后无条件保存的地质现象,对矿床地质学理论起到重要作用。
在勘探方面它可进行探采对比,总结经验,指导矿床勘探工作。
矿山地质学有其指导和监督采矿和选冶工作最优化进行的大量研究内容。
近年来,矿山地质学在不断发展,一些问题仍是今后重要研究方向,如:矿山工艺矿物学、矿山环境地质、矿产补充资源、矿产资源保护、矿石合理工业指标和矿山地质技术经济以及深部盲矿预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