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苏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2
2014年上半年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答辩分组第一组:10人
地点:606-6317
学生:
章锐、吴嫣红、李强、张喆、罗颖
黄溢琦、张菁、舒齐、杭禹祺、纪又文
2014年上半年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答辩分组第二组:10人
地点:606-6312
学生:
揭晓、刘鑫、沈娟鹃、吴秀艳、王怡
曹丽、王永明、周峰、杨开森、严菲
2014年上半年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答辩分组第三组:10人
地点:606-6310
学生:
顾德强、任君宜、顾晓雯、惠志华、张燕
刘伟84、张蕾茜、郭樱、陆蕾、黄志强
2014年上半年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答辩分组第四组:10人
地点:606-6308
学生:
许佳、徐寅啸、秦远、汤杨、孙丹、
邓金花、陈俊、顾一梅、韩霞、李茜
2014年上半年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答辩分组第五组:10人
地点:606-6306
学生:
唐远花、戴伟、崔亚萍、王伟、许奇峰
郭秉晟、陈燕平、刘伟、张卫、吕韶菲
2014年上半年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答辩分组第五组:10人
地点:606-6302
学生:
宁滟、吴昊、罗佳怡、赵圳正、陈吉
顾春园、黄斌、孙永华、张剑伟、顾芳倩。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展积极作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的科学研究人才、工程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
具体要求如下: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年轻一代;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本门学科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本门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书刊的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
4、具有健康的体能。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不超过五年。
优秀硕士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正常情况下不能按时毕业者作结业处理;如遇特殊情况,由硕士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院长审核、研究生部批准,可延长学制一年。
三、培养方式1、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和教研室(研究室(所))集体培养相结合。
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硕士生要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尊敬师长,教学相长。
2、对硕士生的培养应贯彻课程和论文并重的原则,硕士生既要学习系统理论,也要进行较深入的科学研究,特别是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3、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的思想教育、名家学者专题讲座相结合,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际,加强形势、政策、法纪、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
4、对硕士生要进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包括业务课、综合考试和思想政治表现、科研能力、能否进行开题报告等,中期考核作为进入论文阶段的先决条件,选优汰劣。
苏州大学关于学位论文评阅结果处理办法的补充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指导思想为建立科学、公正的学位论文评审制度,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保障机制,提高学位授予质量,根据《苏州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苏大学位2009[12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补充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我校组织的学术性学位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结果的处理。
第二章评阅结果及其常规处理第三条学位论文评阅结果评阅结果包括两部分:一、学位论文评定等级,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
二、学位论文评阅结论,包括:学位论文是否达到所申请学位的学术水平;是否同意学位论文答辩,分同意答辩、略作修改后答辩、重大修改后答辩、不同意答辩四种。
第四条将评阅结果与导师考核、招生、培养相联系一、学位论文盲审结果均为“优秀”的学位论文,院(部、所、中心、室)在推荐校优秀学位论文时予以优先考虑;凡学位论文盲审结果有“不合格”者,其导师在两年内所指导的学位论文(除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外)必须全部参加学校组织的盲审。
二、凡所指导的学位论文盲审结果均为“优秀”者,院(部、所、中心、室)在年终考核评优以及各级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推荐评选时予以优先考虑;凡所指导的学位论文盲审结果有“不合格”者,则取消导师当年度学校年终考核评优资格以及各级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的推荐评选资格。
三、导师所指导的学位论文中,若有评阅意见认为学位论文有剽窃作伪现象并经院(部、所、中心、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查实者,将对导师作出相应处理,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五条将评阅结果与论文答辩资格相联系一、凡学位论文评定等级均为“合格”及以上且评阅结论为“同意答辩”者,可直接参加本次学位论文答辩。
二、凡学位论文评定等级均为“合格”及以上且评阅结论有“略作修改后答辩”者,均须根据评阅专家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须对专家意见逐条回答、说明、解释并对论文进行修改,同时标注学位论文修改之处的页码,下同),经导师审核同意,并经两位本校同行专家评议通过,再经教研室(学科)和院(部、所、中心、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核通过,方可参加本次学位论文答辩,否则本次申请无效,下次须重新申请论文答辩。
苏州大学苏大学位 [2009] 13号关于印发《苏州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的处理办法》的通知各学院(部、所、中心、室)、部门、直属单位:《苏州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的处理办法》业经第八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综合学部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希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苏州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的处理办法苏州大学二○○九年九月三日主题词:学位论文抽检评议处理办法印发通知抄送: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教育评估院;校各党委、党工委,校党委各部门,工会、团委。
研究生部2009年09月03日印发校对:金薇吟附件:苏州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的处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指导思想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评议,是检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其评议结果应作为学位审核、研究生导师考核和学位授权点评估的重要依据。
为强化研究生培养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中的指导、把关作用,提高学位论文水平,确保学位授予质量,促进学位授权点的建设,根据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意见》和《苏州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定期评估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位论文抽检和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的处理。
第二章抽检评议结果的反馈与处理程序第三条抽检评议结果的反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将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通知相关院(部、所、中心、室),并以适当方式向全校通报。
各院(部、所、中心、室)应将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及时通知被抽检人及其导师。
第四条抽检评议结果“不合格”学位论文的重审程序一、院(部、所、中心、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重新审查院(部、所、中心、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重新审查学位论文及其评阅意见、答辩记录与答辩决议,对答辩委员会的组成进行复审,对已授学位进行复议,按本办法第三章第七条的有关规定作出相应决议。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07届)韩军语文教学理伦研究ResearehintoHanJun’5ChineseTeachingTheory研究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专业名称研究方向论文提交日期陈宏李明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2007年9月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签名:巡‘~生-。
期伙竺乙竺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导师签名:种从。
奋至。
协勺夕7.夕.尸期:一二一-三一二—一多砂b韩军语文教学理论研究中文摘要韩军语文教学理论研究中文摘要韩军的理论体系犷诊释着反对“伪圣化”、反对“技术化”两个核心命题。
韩军以叛逆者的姿态把“旧”的语文教育视为人文精神缺失的教育,把所有人文学科共有人文内涵理解为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或首要特征,把教育培养“人”的使命赋予语文教育,并以之取代语文学科的其他使命;相应地,他提出“由应用为本到精神为本的观点”、把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症结归结到“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上。
在教学的操作层面上,其核心是“举三反一”,对五四以来的传统的理论和做法基本上采取了贬抑甚至否定的态度。
韩军指出在语文教育中应自始至终贯彻人文精神,这是韩军理论主要价值之所在。
苏州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江苏省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本校授予硕士、博士两级学位,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有权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类别授予。
第三条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一定学术水平者,均可按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但不得同时向两个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第二章申请学位的基本要求第四条申请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攻读硕士学位人员(含硕士研究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人员以及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下同),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要求者,可授予硕士学位: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三、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第五条申请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攻读博士学位人员(含博士研究生、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下同),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要求者,可授予博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三、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五、能熟练地运用第一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并具有运用第二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第三章学位课程的要求第六条学位课程的设置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三、外国语。
第七条学位课程的考试方式与要求一、硕士、博士学位课程的学习与考试,可按本细则第二章申请学位的基本要求,结合培养计划安排进行。
考试采用笔试、学年论文、读书报告、口试等方式。
苏大各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学位点名称:通信与信息系统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赵鹤鸣 1957.09 教授信号处理汪一鸣 1956.02 副教授计算机通信俞一彪 1962.05 副教授数字信号处理翁桂荣 1963.09 副教授多媒体通信,传感器及电子测量赵建龙 1941.07 高工计算机通信王加俊 1969-11 副教授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周旭东 1964-12 副教授信号处理施国梁 1963-1 副教授自动控制、机器视觉学位点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崔志明 1961.07 教授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朱巧明 1963.07 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徐汀荣 1958.01 副教授算法设计与分析,网络与数据库杨季文 1963.10 副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吕强 1965.04 副教授操作系统,分布式计算,计算语言学陆建德 1949. 副教授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协议朱艳琴 1964.06 副教授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安全技术孙涌 1958.08 副教授管理信息系统,水利水电计算机系统王宜怀 1962.02 副教授单片机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学位点名称:应用化学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屠一峰 1963.09 副教授电分析化学刘德启 1963.07 副教授水环境污染与防治化学狄俊伟 1964.11 副教授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学位点名称:纺织工程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徐回祥 1942.03 教授丝绸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究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俞加林 1947.09 副教授纤维集合体的纺织加工理论与实践左葆齐 1957.02 副教授蚕丝蛋白粉综合利用、计算机的纺织应用、纺织工艺理论、质量控制陈宇岳 1962.03 副教授纤维(真丝)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李明中 1963. 副教授有机高分子膜及其生物医学材料费万春 1956.11 副教授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胡征宇 1957-1 副教授制丝机械与CAD技术王国和副教授学位点名称: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盛家镛 1939.03 副教授茧丝绸结构和性能研究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不招生蒋耀兴 1961.07 副教授纺织材料和纺织品的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潘志娟 1966.01 副教授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及其产品的结构和性能研究学位点名称: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钱国坻 1937.05 教授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不招生梅士英 1938.10 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招生陈国强 1957.11 教授织物功能性整理及其化学反应杨如馨 1943.11 副研纺织品染整新技术、新工艺程万里 1946.09 副教授染色性能研究杨百春 1939.03 研究员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招生王惠珍 1942.12 副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朱亚伟 1963.07 副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近代技术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赵建平副教授唐人成 1966-1 副教授纺织品染整工艺与理论学位点名称:服装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傅菊芬 1966-6 副教授服装生产工艺及生产管理陶华,教授,男,1948年9月生,江绍兴人,198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专业,获工学士学位;1988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于法国国立理工学院获法国理学博士学位。
2015-2016年部分毕业生成果分享1.宾俊驰,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2012级自动化专业学生,2013年赴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学习电气工程专业,在北亚利桑那大学期间,4次获得院长奖学金。
2016年夏季毕业,取得中美大学本科毕业证。
当年秋季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45)学习应用电气工程研究生项目,获研究助理奖学金。
2.蔡沈莉,北京语言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国际事务专业2015年毕业生,在美GPA成绩3.91。
在校期间曾受邀加入美国学术荣誉会。
3.曹宇航,华侨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金融学专业2015年毕业生,该生是121双学位项目优秀毕业生。
在美期间,GPA成绩3.86,曾被邀请成为Golden Key International Honor Society 和Beta Gamma Sigma International Honor Society的荣誉会员,每学年都获得乔治·梅森大学“院长名单奖”。
毕业后赴全球顶尖商学院之一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攻读投资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4.常量,华东交通大学/美国特洛伊大学2015年毕业生,本科毕业后赴美国匹兹堡大学读会计学专业研究生。
5.陈典丽,广东财经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会计专业2015年毕业生,在美GPA成绩3.58。
在校期间,有四个学期获得院长名单奖。
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加入Beta Gamma Sigma组织的资格,并被授予了奖状。
毕业后继续在美国读研究生。
6.陈婉榕,兰州财经大学/美国东华盛顿大学会计专业2015年毕业生,在美GPA成绩3.86。
在美期间曾获得两份校内工作。
一份是学校的家教工作,一份是语言学校的助教。
曾被学校评为最好的家教之一。
因成绩优异,被邀请加入两个商科荣誉组织。
毕业后继续申请美国和英国研究生。
7.陈亚萍,苏州大学/美国塞勒姆州立大学艺术专业2016年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在湖南信息学院任教,准备考取博士学位。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iO<,x>N<,y>和SiN<,x>薄膜的结构和光致发光性质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指导教师:吴雪梅;诸葛兰剑20040501苎旦型—生墅坠型业塑旦墨塑塑堂墼墼查丝堕堑筮±皇塑些中文摘要硅氧氮薄膜(SiO、N,)是硅集成电路中重要的钝化膜和介质膜,并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而氮化硅薄膜(siN。
)作为一种表面钝化和绝缘薄膜材料,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所以探寻它们是否具有发光的可能性,从而成为合适的硅基发光材料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论文尝试采用双离子束溅射方法,通过改变有关的工艺参数,制备了两种系列的薄膜:SiO。
Ny薄膜署11SiN。
薄膜,并且在N2气氛保护下适当对它们进行了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然后进行光致发光(PL)谱的测试,通过XRD,XPS,FTIR等测试手段分析了薄膜的结构和表面状况,并与光致发光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光致发光(PL)谱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25nm波长的光的激发下,SiO。
N,薄膜的主要发光峰位位于600mn(2.06eV)。
SiN。
薄膜的主要发光峰位位于470nm(2.6eV),520nm(2.4eV)年N620nm(2.0eV)。
结合光致发光激发谱(PLE)和薄膜结构以及退火对发光峰位影响方面的分析,对其可能的发光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认为所制备的SiO。
N,薄膜样品中的发光来源于与N有关的缺陷,并且根据SiN。
的能带结构,我们建立了发光模型来解释了各个发光峰的来源。
关键词:光致发光,双离子束溅射,退火,缺陷态作者:成珏飞指导教师:吴雪梅诸葛兰剑T—h—e—m——ic—r—o—s—tr—u—c—tu——re——a—n—d—p—h—o—t—o—t—u—m—i—n—e—s—c—en—c—e——o—f—s—i—li—c.o—n—o—x—y—n—i—tr—i—d—e—a—n—d.—s—il—ic—o—n——n—it—r—id—e——th——in——fi—l—m—————————————————A—b—s—t—ra—c—t—一ThemicrostructureandphotoluminescenceofsiliconoxynitrideandsiliconnitridethinfilmAbstractSiOxNyandSiNxthinfilmshavedeservedgreatattentionduetotheirtechnologicalimportanceforapplicationinmicroelectronics,aswellasinopticsandmechanics.Therefore,itisimportanttostudythepropertiesoftheirlightemission.TwoseriesofthinfilmsofSiOxNyandSiNxweremadeatroomtemperatureusingadualionbeamco—sputteringsystem.SomefilmswereannealedinN2ambienceforanhouratdifferenttemperatures.Thephotoluminescence(PL)propertiesoftwokindsoffilmswerestudied,whilethemicrostructureoffilmswascharacterizedbyXRD,XPS,FTIRandsoon.InSiOxNvfilms,anintensesinglePLpeakat600nto(2.06eV)wasobservedunderultravioletexcitation(Ex=225nm).TherearethreePLpeaksat470nm(2.6eV),520rim(2.4eV)and620nm(2.0eV)forSiN。
苏州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江苏省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本校授予硕士、博士两级学位,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有权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类别授予。
第三条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一定学术水平者,均可按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但不得同时向两个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第二章申请学位的基本要求第四条申请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攻读硕士学位人员(含硕士研究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人员以及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下同),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要求者,可授予硕士学位: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三、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第五条申请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攻读博士学位人员(含博士研究生、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下同),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要求者,可授予博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三、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五、能熟练地运用第一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并具有运用第二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第三章学位课程的要求第六条学位课程的设置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三、外国语。
第七条学位课程的考试方式与要求一、硕士、博士学位课程的学习与考试,可按本细则第二章申请学位的基本要求,结合培养计划安排进行。
考试采用笔试、学年论文、读书报告、口试等方式。
附件2016届硕士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评审结果1. 《盲源分离技术在转子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硕士研究生:刘书溢指导教师:岳晓峰2. 《数控铣床整机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硕士研究生:张疆平指导教师:关英俊3. 《铝型材表面喷涂质量的图像检测与研究》硕士研究生:胡继文指导教师:岳晓峰4. 《基于数值图谱法的连杆机构尺度综合CAD系统》硕士研究生:陈露指导教师:孙建伟5. 《双光子聚合加工系统的误差辨识及对体元位姿的影响》硕士研究生:王冬雪指导教师:林洁琼6. 《梁结构贴片式螺纹副驱动型超声电机的研究》硕士研究生:王良指导教师:何丽鹏7. 《防喷修井设备专用运输车上装结构设计与研究》硕士研究生:赵俊鹏指导教师:张邦成8. 《核壳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测试》— 1 —硕士研究生:张雨指导教师:段连峰9. 《粉末冶金超细晶γ-TiAl基合金的制备及高温压缩性能研究》硕士研究生:周慧敏指导教师:陈华10. 《油基纳米氧化锌流体摩擦学性能的研究》硕士研究生:于学英指导教师:冉旭11. 《淬火-分配工艺对超级贝氏体组织相变影响的研究》硕士研究生:郭明阳指导教师:吴化12. 《铝合金薄板搅拌摩擦点焊的组织与性能研究》硕士研究生:孙枫乔指导教师:宫文彪13. 《面向环境约束的可重构机械臂自适应力/位置控制方法研究》硕士研究生:王国刚指导教师:李元春14. 《光电设备伺服控制系统的快速调转技术研究》硕士研究生:张恩东指导教师:陈娟15. 《柔性倒立摆稳摆控制方法研究》硕士研究生:王珏指导教师:谢慕君16. 《基于终端滑模的纯电动汽车转矩控制方法的研究》硕士研究生:刘旭指导教师:张袅娜17. 《轨道车辆MVB 网络模型研究与设计》硕士研究生:刘峰指导教师:胡黄水— 2 —18. 《基于压缩感知的语音联合压缩算法研究》硕士研究生:高源龙指导教师:王宏志19. 《视频中的人体行为分析关键技术研究》硕士研究生:张冰冰指导教师:史东承20. 《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专家机器人”研究》硕士研究生:魏姁妲指导教师:逄焕利21. 《雾霾与气象要素数据流间的关联性挖掘及应用研究》硕士研究生:牛海玲指导教师:鲁慧民22. 《股指与期指联动发展的演化博弈分析》硕士研究生:赵佳琪指导教师:张玉智23. 《基于Flexsim的F市烟草物流配送中心系统仿真与优化研究》硕士研究生:路亮指导教师:于立24. 《国际经济合作主体的能力结构研究—以东北亚经济合作为例》硕士研究生:杨红利指导教师:李萍25. 《基于双网络增韧机理的水凝胶制备与性能研究》硕士研究生:刘雪姣指导教师:高光辉26. 《复合的磺化聚芳醚酮砜类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3 —硕士研究生:徐丽爽指导教师:王哲27. 《燃料电池用聚醚砜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硕士研究生:刘美玉指导教师:王哲28. 《新型交联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硕士研究生:韩海兰指导教师:倪宏哲29. 《石墨烯及石墨烯基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硕士研究生:梅俊指导教师:张龙30. 《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中乙酰丙酸加氢反应的研究》硕士研究生:杨雯晶指导教师:赵凤玉31. 《海藻糖和L-阿拉伯糖在二元溶剂体系中的溶解平衡及模型关联》硕士研究生:姜林杰指导教师:王鹏32. 《CdSe QDs @ UIO-6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硕士研究生:甘海军指导教师:李亚丰33. 《交联PDMS/PVDF疏水微孔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硕士研究生:刘美芹指导教师:孙德34. 《MRI/CT双模式成像探针PEG-NaGdF4:Dy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硕士研究生:靳晓英指导教师:孙国英— 4 —35. 《碳纤维基电极电化学传感功能的研究》硕士研究生:李历历指导教师:杨国程36. 《石墨烯对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硕士研究生:刘浏指导教师:敖玉辉37. 《新型Sc系材料Sc2O3,K2NaScF6发光性能及NaYF4上转换荧光增强的研究》硕士研究生:李大光指导教师:王丽丽38. 《强韧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及其宏观自组装研究》硕士研究生:苏强指导教师:高光辉39. 《网络微动画的形式语言与艺术风格研究》硕士研究生:张依指导教师:张永宁40. 《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界面的宜人性设计研究》硕士研究生:秦伟指导教师:李明41. 《高校毕业生“体面劳动”实现状况及对策研究—以长春市为例》硕士研究生:孙思琦指导教师:吕红42. 《吉林市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研究》硕士研究生:李守瑶指导教师:王乐芝43. 《第一代“三线人”身份认同研究——以C市Q厂为例》硕士研究生:王玥指导教师:陶宇— 5 —44. 《排除妨害请求权制度研究》硕士研究生:孙甜指导教师:周骁男45. 《大数据时代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硕士研究生:崔哲指导教师:刘丽娟46.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视域下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硕士研究生:侯芳指导教师:唐立山47. 《长吉图区域合作中行政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硕士研究生:杨欣指导教师:陈莉48. 《网络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硕士研究生:黄怡铭指导教师:张兰初49.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糖尿病临床数据分析》硕士研究生:何禹德指导教师:刘铭50. 《基于团分划改进的IPS算法》硕士研究生:孙聚波指导教师:徐平峰51. 《奥巴马每周电视讲话中模糊修辞的顺应研究》硕士研究生:吴修磊指导教师:崔艳辉52. 《英语动物习语的概念整合理论视角研究》硕士研究生:陶志丹指导教师:赵红路53. 《<华盛顿邮报>体育新闻中的概念隐喻研究》硕士研究生:施媛媛指导教师:关晶— 6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