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背景简介
课文所写事 件发生在战国 后期,当时秦、 楚、齐、赵等 7国纷争,以秦 力量最为强大, 它要统1中国, 采取各个击破 的战略,对外 扩张.
结构分析
1—13 节:完璧归赵 14—16节:渑池相会 17—21节:廉蔺交欢 负荆请罪
本文写了3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 宾,3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
有没有漏洞和值得商榷之处
9、完璧归赵后相如 的地位身份发生了 什么变化
内 容 分 析第2部分 14-16段 :
1、渑池相会的前提背景 是什么
赵国两次军事失利 秦在军事 斗争胜利后,欲在外交上获得不战 之利
赵王态度如何
畏,怯,毋行示弱
2、秦王与赵王对比
秦王酒酣,请赵王奏瑟——盛气凌人 赵王鼓瑟——胆怯顺从,唯唯诺诺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 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 矣
5、王召见时,相如的观点态度是什么 这里可以看到相如怎样的形象
与前文诸大臣谋而未定形成对照,衬托出相如 的胸有成竹的果断和勇气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 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2策,宁许以负秦曲
办
设计智取:
璧有瑕,请指示王
说理斗争: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
欺,况大国乎 且以1壁之故逆强秦之
欢,不可
誓死捍卫: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怒发上冲冠 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8、相如“归璧于赵”的考虑和策略是什么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 ——迎合秦王的虚荣心 赵王诚意斋戒,要求秦王也要斋戒,并设大礼, “臣乃敢上璧”——拖延时间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 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