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初来乍到》——初一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教学目标】1、通过自我介绍,达到师生相互了解的目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2、了解初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3、了解本学科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4、了解机房的学习和使用要求,促进学生的习惯养成。
【教学准备】往届学生作品、信息技术课本、PPT课件、画纸【教学过程】欢迎同学们来到羊亭学校初中部学习、生活,由于我们是开学第一课,所以我们不学知识,我们来拉呱,一起来相互认识了解一下你们、我、还有它(初中信息技术)。
所以,我也给我们这节课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初来乍到》,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初来乍到——自报家门”。
【设计意图】轻松地导入,让学生在一个新的环境中能够快速消除拘谨感,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课堂的展开。
一、初来乍到——自报家门师:由于我们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相信很多同学在小学时就已经认识我了,当然可能也有很多同学不认识我,首先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xxx,是你们本学期的信息技术老师。
我是一个刚柔并济的人,在我刚毅的外表下有一颗柔弱的心。
老师介绍完了,下面就由咱们同学自报家门,在这里老师有个要求,要进行有个性的介绍自己,能让别人一下就能记住你,方式不限。
(学生自我介绍)【设计意图】通过自我介绍,让师生相互认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要求学生个性介绍,不仅起到了能够介绍自己和让别人记住自己的的目的,还起到了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同时,最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个性介绍过程中,老师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学生。
二、初来乍到——大开眼界师:今天是我们的“开学第一课”,老师很想知道你们在小学都学过什么内容?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
(学生回答)【设计意图】老师前期已经了解了小学教材,但是仍然提问学生,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回顾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从而关联到学生在小学上信息技术课的一个状态,在今后的堂课教学、备课中有的放矢。
过渡:许多同学一定很好奇,初中信息技术课上都有哪些有趣的知识,是不是能学到很多高大上的软件应用呢?接下来老师将和大家聊一聊初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教案教案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课程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3.学习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4.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资源:1.教室多媒体设备2.计算机实验室3.教学PPT教学内容:一、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1.介绍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强调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如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等。
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1.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如CPU、内存、硬盘等。
2.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
3.强调硬件和软件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1.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演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介绍常用软件的使用,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等。
四、信息技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1.强调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如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2.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威胁。
3.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如密码保护、防病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场景。
2.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20分钟)1.利用教学PPT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介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配合实物展示。
3.讲解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硬件的认识和操作。
2.学生进行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练习。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学生分享实践操作的心得和体会。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估:1.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的熟练程度。
4.学生对信息技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情况。
新学期开学信息技术第一课1.新学期新课堂致辞T:各位同学,送走了暑假,迎来了新学期,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在家盼着开学的同学有多少?请举手。
S:T:开学前的一天老师我在浏览空间时,看到了几位同学的签名,写着“最后一天”,后面加了好几个感叹号,可见感情非常强烈!大多数同学都不大想开学,其实偷偷告诉你们我也不太想开学,累啊!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呀,没办法还是得开学,既来之则安之!开心是一天,痛苦是一天,那还是开心地过吧,所以接下来欢迎大家开始八年级上学期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活动!(赞助下嘛)新学期新课堂,希望大家多动一动脑、多动一动心、多动一动眼、多动一动手!在新的学习中,有新的体验、新的感悟、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T:动心,即动心学习、动心发现问题;动脑,即动脑思考、动脑解决问题;动眼,即动眼观察、动眼寻找规律;动手,即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创作。
其中,动眼还包括遇到问题时多看看自己座位前后左右的同学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先进行模仿,熟练掌握后再尝试进行自己的实践创作。
2.新教材介绍先要求学生快速、简单翻阅教材,大概3分钟,然后再将注意力停留在目录页上,请学生回答问题:Q1:本学期教材一共分为三个单元,这三个单元的内容其实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请用一个词来进行说明。
Q2:虽然三个单元的内容都是和网络相关的,但是侧重点各有不同。
第一单元是“网络与生活”,如果没有了网络,生活会变得如何呢?在座各位的网龄都是≧1年的,那么,假如有人来向你咨询,一台电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够接入Internet,你能讲得清楚吗?另外,Internet已经开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娱乐的方式,那么,你是否了解Internet的发展历程呢,你对它的认识到底有多少呢?S:这个时候的学生都基本是面面相觑,偶尔有某个班的某一两个或两三个同学能够简单说出一点点之所以然来,但绝大部分同学明显感觉到自己对此知之甚少。
我有信息好习惯1、提出微机课的要求。
明确微机室内的上机规定。
2、要求有电脑制作特长的学生做一份自我介绍,自我评价并贴上自己的照片上交。
初步了解学生的电脑制作水平。
3、简介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及老师在微机课上将要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养成主动求知的习惯和能力。
4、布置下节课上机要求教学内容(学什么):1、学习计算机的常规使用2、认识计算机3、打字的常识与姿势(如有时间)教学目标(学到什么程度):1、明确微机室内的上机规定,养成信息好习惯2、认识计算机有几个组成部分和主要功能3、掌握计算机启动与退出,桌面组成及用途。
4、学会正确的打字姿势,和正确的指法练习(如有时间)教学重难点:信息技术课堂常规教学方法(用什么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正确示范、行为矫正、反复讲解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金山打字游戏2010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上一节课结束便让学生准备好信息技术四件套(笔、课本、笔记本、鞋套),排队整齐有序的到达微机室门口。
学生提前三分钟在门口安静等候,穿好鞋套,按顺序走进教室(男生从东门进,女生从西门进),到达指定机位。
开机,开始打字训练。
1、学习计算机的常规使用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把一个你似曾相识的小朋友介绍给大家?你们想不想见见它呀?生:想。
师:好,那么老师就把它召唤出来吧?师:喂,你出来吧?嗯?没有回答。
喂,你出来吧?哦?你生气了呀?为什么呢?哦……(针对学生坐姿不端正,乱动键盘鼠标的现象)师:唉,好遗憾呐。
刚才这位小朋友和我说,他看到有的同学在乱动键盘(大家的坐姿不端正),不想出来和大家见面呢,大家该怎么办呀?(引导学生坐端正,矫正行为)师:嗯,乖巧的同学马上坐端正了。
喂,你出来吧?嗯?怎么又不说话了呀?哦,我和那名玩游戏的同学说一说。
(针对学生玩游戏、交头接耳现象)师:看来,这位小朋友的脾气还真不小呢。
2.电脑知识知多少?师:大家都见过电脑,你知道他都能干那些事情?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通过看图自己认识电脑的组成教师让学生指认强化认识通过教师的说明与学生看图,掌握启动与退出电脑的步骤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启动与退出计算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电脑启动与退出方法3.学习打字:教师示范金山打字的启动与退出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学生找到打字教程,自己学习正确的打字姿势、正确的指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金山打字游戏,练习打字姿势与指法。
信息技术第一课教案(6篇)信息技术第一课教案1教学目标:信息处理过程的主要环节有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
教学重点: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它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对鼠标和键盘等输入设备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运算,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信息,通过显示器等输出,本课安排了“摸、看、听”,“涂涂画画”和“敲敲打打”三个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认识计算机,感受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认识计算机第一个活动是学生动手启动计算机,通过看、听、摸,感受计算机的启动是一个系统逐步、有序工作起来的过程。
在启动计算机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主机、显示器和键盘的变化,了解计算机系统自检的过程。
在开机时,学生通过打开显示器、主机开关的前后顺序,认识到主机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核心。
同时正确的开机顺序,能防止电流对主机的冲击,造成损坏。
2.体会鼠标输入,显示器输出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在“涂涂画画”的过程中,通过操作鼠标,观察显示器屏幕的变化,体会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
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鼠标属于输入设备,它在显示器上是以指针来表达的,从而明确输入设备在输出端是有表达的。
其中画图软件将鼠标输入信息转化为图形信息。
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尝试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和关闭等操作。
关于“使用完一个工具,就需要关闭它”,如果不关闭窗口,会有许多功能模块(软件)在同时工作,占有系统资源,降低计算机运行速度等,关闭即可使此模块停止工作。
活动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完成一个绘画作品,只要能体会鼠标和显示器之间的关系即可。
3.体会键盘输入,显示器输出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第三个活动是敲敲打打键盘在计算机中输入信息,此活动和“涂涂画画”类似,所不同的是使用了两种不同信息输入设备。
活动完成后,在“记事本”中不一定呈现成品,只要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能体会到键盘的输入功能即可。
键盘上有一些功能键,在输入字符过程中,能够控制输入。
注:本文纯属虚构,不涉及任何真实信息。
一年级开学第一课的信息技术教案一年级开学第一课的信息技术教案应该怎样设计,怎样精心准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内容吧!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础概念和操作方法。
2.了解电子邮件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方法。
3.掌握互联网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技能。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让学生通过口头和图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电脑的认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理论部分1) 计算机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基础概念,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和基本功能。
随后,老师介绍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包括开机、关机、重启、进入系统等基本操作,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老师以计算机游戏的形式引入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游戏软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计算机的趣味性。
2) 电子邮件老师向学生介绍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包括电子邮件地址、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步骤等;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技能。
3) 互联网浏览器老师向学生介绍互联网浏览器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包括浏览器的界面、网页的打开和关闭等;通过实践让学生熟悉浏览器的使用技能。
3.实践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技能,老师设计以下实践环节:1) 通过网络查找一些简单的小学生题目,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口算并回答。
2) 老师用投影仪演示电子邮件的发送过程,让学生模拟发送电子邮件,以此加深对电子邮件的理解和掌握。
3) 在浏览器上搜索和展示集体备课资料和相关教育新闻。
4.总结环节老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让学生回答课堂上掌握的知识点,并提出问题和意见;同时,老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三、教学心得本次一年级开学第一课的信息技术教案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
在初步掌握计算机、电子邮件和互联网浏览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电子邮件和互联网浏览器的技术。
1.1什么是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选出课代表
2、分好学习小组,选出组长
3、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4、通过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做好新学期的学习准备
5、严格微机室制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
2、微机室制度的要求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
新学期开始了,首先祝贺同学们升入新的年级,成为中学生,欢迎同学们到濠中来学习、生活,在新的学期里希望同学们能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
积极主动和老师配合上好信息技术课。
授新:
一、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准备一个笔记本,做好上课笔记
2、要做到八个字:自学、动手、应用、上网
(1)、自学:计算机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动手:计算机是实现性极强的学科,对初学者,化难为易的捷径就是动手。
(3)、应用: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以致用,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4)、上网:要学会上网,从网络上获取跟多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应用。
(让学生能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机房制度和要求
1、进入机房前,排队,有序进入机房,对号入座
2、机房内严禁喧哗,保持安静,举手提问
3、要注意安全,不随便接触电源,电线
4、操作计算机过程中严禁随便乱按主机和显示屏按钮,造成不良后果必须承担经济责任。
5、严禁在机房内吃零食
6、要爱护机房设备,讲究文生,不乱涂乱画
7、下课时,要关闭计算机,并将键盘和凳子摆放整齐,安静有序离开
五、课堂小结:
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机房制度及要求
一、教学常规要求:
1、学生要有秩序进入室内,并按指定座位就坐,未经老师许可,不准使用其它电脑。
2、室内保持安静,不过位,严禁喧闹。
3、保持室内卫生清洁,不吐痰,不吃零食,不乱扔纸屑。
4、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电脑,发现问题要及时向老师报告,否则作使用者损坏处理。
5、下课后,正确关闭计算机,有秩序离开电脑室。
6、服务器、教师机等主控设备只供老师使用,学生不得使用。
7、爱护公物,损坏者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赔偿。
8、不准删除硬盘文件、篡改软件运行参数,安装软件,不准插、拔电源线、控制线等设备引线,否则按损坏公物论处。
9、未经许可不准携带mp3、U盘入室,否则一经发现,除没收外还将予以严肃批评。
10、上课时要按老师指定内容进行操作,不准玩游戏;不论是堂上还是课余上网,都不准看不健康的图、文,如发现取消其本人该节课的上机资格,甚至全校通报批评。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