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与叙事学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80
0177、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和主要特征:(1)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①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带来的革命性范式转换。
②维柯试图找出人文现象的普遍公式建立“人的物理学”。
③“深度模式”的寻求与人的主体性的消释。
(2)主要特征:①寻求批评的恒定模式。
结构主义文论要求以相对稳定的模式来把握文学,以达到有理性、有深度的认识。
②强调文学研究的整体观。
结构主义文论把文学看成一个整体,强调文学系统和外在于文学的文化系统对具体作品解读的重要性。
③追踪文学的深层结构。
结构主义主张凭借思想模式对事物内部的复杂而不可直观的关联进行考察、挖掘和建构,从而得到文学的深层结构。
④在文学符号学和叙事学上有深入研究。
结构主义注重对作品的结构作客观分析,被分析出的作品元素往往用某些符号来表示,这就使之在文学符号学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构主义认为叙事作品的结构比抒情作品复杂,因而较多对神话、史诗、民间故事等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因此叙事学的研究在结构主义中占据一定分量。
0178、法国结构主义理论概述:(1)从文论史上看,法国结构主义文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结构主义文论的逻辑延伸。
(2)列维—斯特劳斯出版《野性的思维》一书标志着结构主义取代了存在主义在法国确立了思想主流地位,也标志着结构主义思想的中心已经迁移到了法国。
(3)主要代表是前后“四子”和“五巨头”:前四子是列维—斯特劳斯、福柯、阿尔都塞和拉康;后四子是巴尔特、格雷马斯、托多洛夫和博瑞蒙。
前四子加上巴尔特被称作结构主义五巨头。
(4)评价影响:①拓宽了批评的功能,增强了文学批评的可操作性。
②结构主义文论对文学自主性和整体性的过分强调,切断了社会、作者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切断了文学之根,导致了后来解构主义文论从内部对其进行颠覆。
0179、路易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论是什么?(1)意识形态理论背景:①意识形态最早出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特拉西,是指与科学平行的为社会进步服务的有关思想意识的人文学科。
浅析《安徒生童话》中的结构主义叙事学叙事学,也称“叙述学”,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文学理论,由于受结构主义影响而产生,所以前期称为“结构主义叙事学”,主要探讨作品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法国结构主义文论的成就则集中体现在叙事理论研究领域,叙事文学称为法国结构主义文论者主要关注的课题材料。
形成这种转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叙事文学本身所具有的与结构主义文论的“相适应性”。
与诗歌相比,叙事文学中的人物、情节、场景等构成一种更具有共通性的结构特征,具有一种无论采取何种叙述方式,其文本价值都能够做到较少流失的稳固性。
结构主义叙事学就是力图通过对各类作品的简化、归纳,找到隐藏在一切故事之下的那些基本的叙述结构,由此达到对于不同叙事作品的普遍性的解释下面,我将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浅析《安徒生童话》中的结构主义叙事学众所周知,如果《安徒生童话》我们用非结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篇为例,看到的是小女孩因为贫穷在寒冷的冬天出去卖火柴,饥寒交迫中小女孩出现了幻觉,见到了自己已经去世的祖母,最后冻死在街头的悲惨现实,从中反映出社会不公平、残酷和黑暗的一面,向我们传达了作者渴望社会爱与温暖的心声但如果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就可以将《卖火柴的小女孩》分为这样几个结构层次,卖火柴的小女孩,受欺压者,,祖母,美好未来事物的象征,,有受欺压者被欺压后产生的对美好未来事物的憧憬。
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结构主义叙事学用通俗的语言说,就是通过分析故事的内部结构,从而得出故事叙事的一种共性在童话故事中,人物可以是多变的,但是这些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却是有限的和不变的。
例如《安徒生童话》中许多“王子拯救公主”式的故事中,王子可以是任何一个善良的或是勇敢的人,公主可以是任何一个以别的名字命名的弱小者。
无论将这些人换成什么角色,他们各自的功能和立场都不会发生变化,因为整个基本的故事结构也总是不变的所谓功能,是格局人物在情节发展过程中的意义而规定的人物行动,如“英雄听到心爱的人有难”,或“英雄为心爱的人离家”,或“英雄与邪恶的力量斗争”等。
《影》的结构主义叙事学阐释《影》是一部由梁志强执导、刘德华主演的香港电影,于2015年上映。
影片以黑帮为背景,讲述了一名黑帮老大在狱中度过20年,重新回到社会后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变故。
影片所展现的叙事结构和主题内涵,可以从结构主义和叙事学的角度进行阐释。
从结构主义的角度来看,《影》的叙事结构呈现出一种紧凑而深刻的内在逻辑。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结构并非偶然的安排,而是由一系列明确的规则和体系所构成的。
在《影》中,叙事结构的紧凑性体现在故事情节的高度内聚和连贯性上。
整个影片以主人公张作云出狱后的生活为主线,通过一系列事件的展开,逐渐揭示出了黑帮世界的复杂和残酷。
影片还通过回忆和闪回的手法,逐渐揭示了张作云过去的往事,使得整个故事在时间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结构。
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影》通过叙事手法的巧妙运用,展现出了主题内涵的丰富深刻。
叙事学强调叙事的表现形式对于故事内容和主题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在《影》中,导演运用了大量的视角切换、镜头语言和音乐等手段,使得故事情节的展开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尤其是在描写主人公张作云在狱中的生活时,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黑白影像和快速剪辑的手法,使得整个场景呈现出一种压抑和紧张的氛围,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变化。
影片还通过对话、动作和音乐等元素的协调运用,营造出了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黑帮世界的残酷和无奈。
从结构主义和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影》所传达的主题内涵也显得更加丰富而深刻。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反映了一种深层次的意义,而叙事学则认为叙事手法的运用对于表达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影》中,主要通过对亲情、友情和正义的表达,展现了主人公张作云在黑帮世界的挣扎和抉择。
影片通过主人公与家人的关系、朋友的相助和正义感的表达,揭示了一个黑帮老大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矛盾。
通过对黑帮世界的描绘和抨击,也展现了对于暴力和非法活动的谴责和反思。
《影》的结构主义叙事学阐释《影》是一部由中国作家沈从文创作的小说。
该小说以其独特的结构主义叙事风格而闻名,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情节的深入分析,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角度对《影》进行阐释,分析其叙事结构和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在叙事中所体现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来看《影》的叙事结构。
在这部小说中,沈从文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通过交错的时间线和视角变换,构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叙事世界。
整个故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主人公卜桑的成长经历和家族背景,第二部分讲述了卜桑与香秀及其家族的纠葛,第三部分揭示了卜桑命运的最终走向。
在叙事结构上,沈从文巧妙地运用了回溯叙事和交叉叙事的手法,通过对同一事件多次重复叙述,使故事情节得以层层深入,角色关系得以更加清晰地呈现。
作者还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来展现事件的多面性,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
这种叙事结构不仅增加了小说的悬念和趣味性,同时也提高了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通过这种叙事手法,作者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网中,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体味其中的道理和意义。
我们来分析《影》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卜桑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性格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角色。
他既是一个执着而又温和的好人,又是一个充满阴暗和矛盾的角色。
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恨与爱、仇与亲、善与恶的矛盾,这使得他的形象更加丰满而真实。
香秀和她的家人也是本书的重要人物。
她像一缕清风,清纯而又不失坚韧,她的一生也因为卜桑的出现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小说的结尾,她终于明白了卜桑的心意,也为自己的命运做出了选择。
在叙事中,卜桑和香秀的形象展示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作者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以及在特定环境下人性的扭曲和变化。
作者也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来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观念和伦理观念,呈现出了人性的高尚和优良的一面。
0177、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和主要特征:(1)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①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带来的革命性范式转换。
②维柯试图找出人文现象的普遍公式建立“人的物理学”。
③“深度模式”的寻求与人的主体性的消释。
(2)主要特征:①寻求批评的恒定模式。
结构主义文论要求以相对稳定的模式来把握文学,以达到有理性、有深度的认识。
②强调文学研究的整体观。
结构主义文论把文学看成一个整体,强调文学系统和外在于文学的文化系统对具体作品解读的重要性。
③追踪文学的深层结构。
结构主义主张凭借思想模式对事物内部的复杂而不可直观的关联进行考察、挖掘和建构,从而得到文学的深层结构。
④在文学符号学和叙事学上有深入研究。
结构主义注重对作品的结构作客观分析,被分析出的作品元素往往用某些符号来表示,这就使之在文学符号学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构主义认为叙事作品的结构比抒情作品复杂,因而较多对神话、史诗、民间故事等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因此叙事学的研究在结构主义中占据一定分量。
0178、法国结构主义理论概述:(1)从文论史上看,法国结构主义文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结构主义文论的逻辑延伸。
(2)列维—斯特劳斯出版《野性的思维》一书标志着结构主义取代了存在主义在法国确立了思想主流地位,也标志着结构主义思想的中心已经迁移到了法国。
(3)主要代表是前后“四子”和“五巨头”:前四子是列维—斯特劳斯、福柯、阿尔都塞和拉康;后四子是巴尔特、格雷马斯、托多洛夫和博瑞蒙。
前四子加上巴尔特被称作结构主义五巨头。
(4)评价影响:①拓宽了批评的功能,增强了文学批评的可操作性。
②结构主义文论对文学自主性和整体性的过分强调,切断了社会、作者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切断了文学之根,导致了后来解构主义文论从内部对其进行颠覆。
0179、路易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论是什么?(1)意识形态理论背景:①意识形态最早出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特拉西,是指与科学平行的为社会进步服务的有关思想意识的人文学科。
结构主义与叙事学简介一什么是结构主义?什么是叙事学?20世纪是一个思想的世纪。
在这个世纪里,人类的思想,在哲学、政治、经济、艺术、文化等各个领域里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革。
像走马灯一样频繁变幻的各种文艺理论和思潮也如繁星般璀璨了20世纪的文学天空。
这些此起彼伏、不断翻新的文学批评流派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现象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接受美学、女权主义……结构主义和叙事学,是文学理论的星空中颇受关注、十分耀眼的明星。
结构主义,说到底是一种方法论。
正如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所说:“结构主义不是一种哲学理论,而是一种方法。
它对社会事实进行试验,把它们转移到实验室。
在这里,它首先注意的是关系,试图以模型的形式把它们表现出来。
”叙事学,则是运用了结构主义的方法,对叙事作品、叙述、叙事结构以及叙事性的理论进行研究的科学。
下面,我们将对结构主义和叙事学的理论进行一个简明扼要的疏理和阐释。
一、结构主义1、结构主义有什么了不起?对于一般读者而言,结构主义似乎是离我们很远的东东。
即使是一些专业的文学工作者,如果不太接触西方理论,也很可能会不以为然地说:“结构主义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了不起?”事实上,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早已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思想方法上的一场广义的革命。
结构主义诞生之后,它像一把利剑一样改变着人们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并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文化思潮,它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部门,如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作为文艺思潮,结构主义几乎影响到文学艺术的所有领域,从理论到创作,从小说、戏剧、诗歌到电影。
这一思潮还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国际影响,从60年代中期开始,它以法国为中心,迅速扩展到英、美、西德、意大利、丹麦,并对苏联、东德、波兰、捷克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产生了影响。
它是战后继英美新批评派和法国现象学派而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界的第三大思潮。
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第二讲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结构主义、符号学和叙事学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流派,而是几种相互影响、有着相似之处的方法。
这些方法对于叙事作品的分析都有其独到之处。
一、结构主义(一) 结构主义的理论背景首先,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带来了革命性的范式转换。
索绪尔区分了言语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表层与深层,这种方法和分析模式给了结构主义以深刻启示。
其次,深度模式的寻求与人的主体性的消失西方哲学思想一贯认为本质决定现象,我们应当从现象认识本质,这是寻求一种深度模式,这种深度模式的寻求对于结构主义具有重要影响。
在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思想中,人通过对于现象背后的本质的寻求确立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达尔文的进化论,牛顿的经典物理学,等近代科学证明了人的理性的伟大,人的主体力量的伟大,人不是上帝造的,人是进化而来的,人能够凭借自己的理性力量决定自己的命运,推动社会的进步。
从15到18世纪,人类普遍相信,人依靠自己的理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会创造出一个无限美好的理想世界。
然而,这种对于人自身及其理性的乐观主义信念在19世纪后半期之后,逐渐遭到怀疑,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等等一连串的事件,使人对对科技进步、对自己的理性、对人自身的力量产生了深刻怀疑,那种人对自己的乐观主义信念失去了。
人们开始认为,人不能决定事物的发展,不能左右世界的进程,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这种对于人自身的怀疑和否定,实质上就是对于主体性的怀疑和否定。
人不能决定和改变事物的发展进程,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自身内部的结构和关系决定的,所以重要的不是张扬主体的力量,而是要寻找事物的内部结构及其关系。
这一点正是结构主义的核心所在。
所以主体性的消失,对于主体性的怀疑,与结构主义的思维方法和理论旨趣具有内在必然联系。
(二)结构主义的主要理论特征结构主义的一般特征:整体性,转换功能,自我调节功能,深度模式的构建。
整体性是指结构整体中的各元素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各元素在整体中的性质,不同于它在单独时或在其他解构内时的性质。
结构主义与叙事学索绪尔(1857—1913)(一)“语言”和“言语”把人类的言语活动分为语言和言语,前者是一套对言语活动的社会性的普遍规约,后者则是个人对这套规约的具体运用。
(二)“能指”和“所指”、“任意性”原则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符号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由能指和所指构成,前者是指表示意义的形式(音响形象),后者是被表示的意义(概念)。
“任意性”是符号的本质属性,是指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是任意的,能指和所指的生成也是任意的,它们都是对连续体进行任意划分的结果。
(三)“组合”与“聚合”符号不是通过它们内在的价值而是通过其相对位置起作用的,在语言状态中,一切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
最重要的关系为“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句段关系(组合关系),是话语中各个要素一个接着一个所形成的线性关系。
句段关系不仅包括一个句段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包括整体和部分间的关系,即连带关系。
联想关系(聚合关系),是话语之外有某种共同点的要素在人们的记忆里联合起来,构成具有各种关系的集合,贮存在人的头脑中,是潜在的记忆系列,可以说是词语在垂直方向与一些尚未出现的词语的关系。
句段关系是在现场的,联想关系却把不在现场的要素联合成潜在的记忆系列。
句段关系具有线性特征,联想关系并不表现出明确的顺序性。
语言符号的意义并不是由它们本身的内容所规定的,而是在一个纵横交织的关系网中被语言的结构所规定的。
(四)“历时”与“共时”语言学研究分为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前者是在一定时间内的静态的、断面的研究,后者则是随时间变化的研究即演化性的研究。
语言是一个系统,因此共时性研究更为重要。
他主张先要研究同一个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功能关系,其次才能研究系统与系统的更替问题。
附:乔姆斯基乔姆斯基提出“转换—生成”语法,认为语言由“深层结构”(语义,先天)和“表层结构”(语言的逻辑表现;能指)组成,语言就是探究如何从“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