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重点第一章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7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0.2 木结构的特色: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由穿斗式、抬梁式和井干式。
(1)穿斗式(或称串逗式)木构架的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木构架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2)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栱上。
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0.3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构成: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简明是指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座建筑,而间则由相邻两榀房架构成,因此建筑物的平面轮廓与结构布置都十分简洁明确,人们只需观察柱网布置,就可大体知道建筑室内空间极其上部结构的基本情况。
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暴露、收分、梭柱等。
有机是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要求;并易于和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可以相互流通渗透。
硬山、悬山、庑殿、歇山、攒尖(图)0.4建筑群的组合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门和院墙,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门屋或倒座),则称“四合院”。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2.1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斟寻,这所建筑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1.2.3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西周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有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和湖北荊(?)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
岐山凤雏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1.2.4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论语》描述的山节藻悦:斗上画山,梁上短柱画藻文。
绪论部分习题答案1、长江流域的建筑形式为(A)A干阑建筑B木骨泥墙C毡包D穹顶建筑2、清真寺属于(C)A土墙平顶B土坯拱顶C穹窿顶D帆拱顶3、(B),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A拜占庭建筑B中国建筑C希腊建筑D罗马建筑4、黄河中上游利用黄土断崖挖出横穴作居室,称之为(D)A干阑B毡包C井干D窑洞;5、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A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6、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B)A 模数化B 承重C 装饰D 材等7、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A 东周B 西汉C 唐宋D 明清8、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 A )A、《营造法式》B、《木经》C、《冶园》D、《工程做法》9、不属于木构架的建筑优点(D)A取材方便B适应性强C轻质抗震D不耐虫蛀10、唐宋以前,不属于斗拱的作用(D)A用料大B布置稀疏C突出结构作用D突出装饰作用11、不是按斗拱的位置分的(C)A柱头铺作B补间铺作C室内铺作D、角铺作12、当建筑物非常高大而出檐相应加大时,斗拱出挑的距离也要相应(A)A加大B减小C不变D以上都不是13、不属于中国古代屋顶的特色(C)A富有弹性的檐口曲线B由举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C平屋角以及硬山D灿烂夺目的琉璃瓦14、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C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15、天坛的屋项形式是( C )A、庑殿式B、歇山式C、攒尖式D、复合式16、天安门的屋项形式是( B )A、庑殿式B、歇山式C、悬山式D、复合式17、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木塔)的高度约为(C) 米。
A、57B、67C、77D、8718、宫殿、衙门、公馆、军营及仓库属于那类建筑(A)A官式建筑B礼制建筑C教育建筑D市政建筑19、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等建筑属于那类建筑(A)A园林与风景建筑B礼制建筑C教育建筑D市政建筑20、城楼、墩台等属于那类建筑(A)A防御建筑B礼制建筑C教育建筑D市政建筑21、不属于隋代宇文恺的建筑成就的(B)A观风行殿、行城B编修《营造法式》C隋大兴规划D最早使用建筑模型、比例严谨的图纸推敲方案22、不属于中国古代工官的是(C)A隋代宇文恺B明代蒯祥、徐杳C鲁班D宋代李诫23、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C)A 晋B 冀C 苏D 赣24、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B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25、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 A )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26、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 B )A、小雁塔B、摩尼殿C、飞云楼D、西安钟楼27、( A )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1、城市规划的思想和理论发展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一、西方的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伴随人类城市发展的总体分期,城市规划的思想和理论也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一般,①将自古希腊到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规划称为“古代城市规划时期”,其中又进一步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称为“古典城市规划时期”,将中世纪时期及文艺复兴前后的城市规划成为“中古城市规划时期”;②将工业革命以后至20世纪初的城市规划称为“近代城市规划时期”,这是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众出纷纭并逐步走向独立学科建设的重要时期;③20世纪初以后至今的时期统称为“现代城市规划时期”,又由于二战后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国家进入所谓的“后工业化”、“后现代”社会,城市规划理论与思想产生重大变化,因为常将20世纪60年代后的城市规划称为“后现代城市规划时期”。
1.演变的整体脉络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脉络:①人文主义思想与君权(神权)思想穿插交锋的过程;②理性主义思想与自然主义思想穿插交锋的过程。
具体表现在:脉络①:对应城市布局特征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崇尚时期(BC12-BC2)城市公共场所古罗马君权主义时期(BC750-AD476)炫耀和享乐特征中世纪神权统治时期城堡及教堂的空间主导文艺复兴对人文精神的复苏(15-17C)古典广场西欧绝对君权时期(17C-18C)城市放射轴线近代资本主义对人文精神的重新提倡脉络②古希腊的自然主义精神君权(神权)时期的理性主义近代自然主义精神以上为粗略概括了一时代的主体思想与价值取向,不排斥其他思想的同时存在、表现和发展,如古希腊城市规划中的理性主义(如希波丹姆斯模式)与雅典卫城所体现的自然主义就同时存在。
2.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古希腊:欧洲文明的发祥地①民主共和制思想的反映。
城市中广场和公共建筑取代了宫殿,作为居民集会场所形成了城市的核心,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②喜欢哲理,好辩论。
表现在城市规划中“希波丹姆斯模式”。
中建史复习纲要(详细版)第⼀章绪论1. 简述⽊构架的优缺点(为什么⽊构架建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P2⽊构建筑优点:1) 取材⽅便、易于加⼯2) 适应性强、部空间灵活3) 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 施⼯速度快5) 便于修缮、搬迁缺点:1) ⽊材成才周期较长,对⽣态环境的破坏⽐较严重2) ⽊材易引发⽕灾,是⽐较⼤的缺点,历来⽐较重视消防,重视中⽤⽔中动植物作为装饰3) 简⽀梁体系难以满⾜更⼤更复杂的空间需要4) 易腐朽、易遭受⾍蚁等破坏2. 简述中国⽊构中穿⽃式与抬梁式结构的区别,并画简图表⽰。
(按照结构体系,⽊构建筑可以分为哪⼏种?)P3穿⽃式:⽤穿枋把柱⼦联系起来,形成⼀榀榀屋架,柱上直接放檩条,在沿檩条⽅向,⽤⽃拱把柱⼦串起来形成框架,整体性好,空间⼩,⽤于等南⽅地区,徽居⼀般⽤抬梁与穿⽃相混合。
优点:⽤材较⼩,⼭⾯抗风性较好,缺点:室柱密⽽空间不够开敞抬梁式:柱上搁梁,梁头搁檩条,梁上再⽤短柱⽀起较短的梁,柱上采⽤⽃拱时,梁头搁⽃拱上,梁可达3—5根,主要⽤于北⽅及宫殿、庙宇等⼤规模建筑。
井⼲式:最古⽼的形式,将圆⽊或半圆⽊两端开凹榫,组合承矩形⽊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
以圆⽊或者矩形六边形⽊材平⾏层叠,接头⽤榫卯交叉咬合,主要⽤于东北林区、西南林区、⽤材量⼤,⾯阔和进深都受到⽊材长度的限制,外观也⽐较厚重,⼀般⽤于盛产⽊材的林区。
3. 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拱的演变:P4⽃拱是中国⽊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所⽤是在柱⼦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古代的殿堂出檐可达3⽶左右。
唐宋以前,⽃拱的结构作⽤⼗分明显,布置疏朗,⽤料硕⼤;明清以后,⽃拱的装饰作⽤加强,排列丛密,⽤料变⼩,远看檐下⽃拱犹如密布⼀排雕饰品,但其结构作⽤仍未丧失。
名称:宋代称为“铺作”清代称为“⽃科”或者“⽃拱”宋: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铺作阑额清:柱头科、平⾝科)、⾓科额枋4.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特点:P5简明:平⾯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座建筑。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一、中国古代建筑概况1、我国古代建筑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3、中国古代建筑在城市规划、建筑群组织、园林设计、民居、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的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方面有卓越的创造,形成一种成熟、独特的体系。
二、中国古建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阶段(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原始社会阶段是建筑形成的初期。
历经原始人群阶段,母系社会—仰韶文化,父系社会—龙山文化。
2、奴隶社会阶段(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
我国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
这个时期城市、宫殿建筑从产生到发展。
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春秋。
我国奴隶社会建筑特点:(1)城市、宫殿、陵墓建筑形成并在平面布局上已形成了均衡对称(2)、形成了木构架外观形式及固有特征(3)、建筑制度、工官制度建立(4)、建筑施工方法上的手段五法:“矩定方、规定圆、绳定直、水定平、垂定正。
”(5)、建筑材料:瓦、砖3、封建社会阶段(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前期)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在奴隶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城市、宫殿建筑,并且园林建筑、佛教建筑出现。
(中期)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无论在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巨大发展。
(后期)元、明、清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较迟缓,各时期建筑发展虽缓慢、但均有所进步。
各朝代概况商特征: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阶段。
主要成就:1、甲骨文2、青铜器3、木构建筑、夯土技术城市遗址:1、成汤都城—西亳 2、郑州商城3、湖北武汉黄陂县盘龙城 4、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宫殿遗址:1、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这是我国至今发现最早的规模较大、较规整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表示中国传统的院落建筑群开始定型。
中国建筑史考试大一知识点中国建筑史是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历史的学科,通过对古代建筑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社会和技术的演变过程。
下面将介绍中国建筑史考试大一知识点。
1. 基本概念中国建筑史是研究中国建筑发展的学科,主要包括对建筑史背景、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建筑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建筑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考古发掘和文献研究等。
2. 建筑史时期划分中国建筑史可以按照历史时期进行划分,主要包括:古代建筑、中世纪建筑、现代建筑等。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风格。
3. 古代建筑古代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中的重要阶段,主要包括古代宫殿、庙宇、陵墓、园林等建筑形式。
古代建筑注重平衡、对称和谐的设计原则,建筑材料多采用石、木、土等。
4. 中世纪建筑中世纪建筑是指中国建筑史中的一个时期,主要包括民居、城市防御工事、寺庙、桥梁等建筑形式。
中世纪建筑注重实用性和防御性,建筑材料多采用木、砖、石等。
5. 现代建筑现代建筑是指中国近代以来的建筑形式,主要包括工业建筑、住宅楼、高层建筑等。
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和创新性,建筑材料多样,包括钢结构、玻璃幕墙等。
6. 建筑风格中国建筑史中存在着不同的建筑风格,如古代的宫殿式建筑、庙宇式建筑、园林式建筑等,每种建筑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7. 文化影响中国建筑史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对建筑规划和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西方文化也对中国建筑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近代引进的西式建筑风格等。
8. 建筑遗产保护中国建筑史中存在着丰富的建筑遗产,如故宫、长城等,保护这些建筑遗产对于保护中国文化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建筑遗产保护已成为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总结:中国建筑史考试大一知识点涵盖了建筑史的基本概念、时期划分、古代建筑、中世纪建筑、现代建筑、建筑风格、文化影响和建筑遗产保护等内容。
了解中国建筑史的知识,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建筑有重要意义。
中国建筑史讲义中国建筑史讲义中国建筑史讲义中国建筑史讲义第一篇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章第一章 前言前言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恐怕也难结束,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这么说:,作几十个定义恐怕也难结束,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这么说: 建筑是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建筑是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之用而创造的空间;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之用而创造的空间;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老子》第十一章(该书成于公元前500多年的战国初期)有:多年的战国初期)有:埏(Shan)埴(zh 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的“二、建筑的构成”一节中说:“建筑是由希腊人称作塔克西斯的法式,称作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衡、装饰,和称作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
(高履泰译《建筑十书》10-11页) (该书大约写于公元前27至前23年间。
)在西方人的语汇中,没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
对建筑的这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义。
直到现代建筑开始之后,有机建筑的创始人、“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思想家”艺术家和思想家”(《赖特》引言)在谈到过这个观念和中国老子的关系时说:“正是老子,在耶苏之前五百年,首先声称房屋的实在不是四片墙和屋顶,称房屋的实在不是四片墙和屋顶,而是在于内部空间,而是在于内部空间,而是在于内部空间,这个思想完全是异教徒的,这个思想完全是异教徒的,这个思想完全是异教徒的,是古典的是古典的所有关于房屋的观念的颠倒。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一.原始社会建筑
1.建筑遗址,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
干阑式建筑、木骨泥墙房屋
2.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
仰韶文化——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村落遗址
龙山文化——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屋遗址
3.木骨泥墙房屋——树枝做骨架,木骨架上扎结枝条,用绳子捆起来,两面抹泥,形成木骨泥墙
4.巢居发展过程:独木构巢——多木构巢——干阑式建筑
5.穴居发展过程:
原始橫穴——深代穴——半穴居——地面建筑
二.奴隶社会建筑
夏:
河南偃师一号宫殿遗址:庭院呈缺角横长方形
(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商:
郑州商城:我国发现的最早城市遗址,是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方的聚落格局。
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
茅茨土阶:
古代的一种建筑构造形式,只用茅草做的屋顶,土阶就是把素土夯实了,形成高高的方方的高台,然后把建筑建造在上面。
西周: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迄今最早四合院;最早两进式组群;第一个出现的完全中轴对称的严谨组群;最早用瓦建筑;最早使用影壁。
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
湖北蕲春干阑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常见居住类型。
三.春秋战国时期
建筑成就
1.从建筑材料和技术上看,
(1)木工技术成熟。
(2)瓦当的品种和数量增多。
(3)春秋时期开始了用砖的历史。
2.诸侯出于政治和享乐的需要,大建高台建筑;
3.儒家学说为礼制奠定了基础。
高台建筑代表作品
秦咸阳一号宫殿(秦)
汉武帝刘彻建章宫(汉)
四.礼制思想对建筑产生的影响
建筑制度:工官制度、等级制度
礼制秩序:左祖右社、前朝后寝、面朝后市;
以宫殿为主体的规划结构:择中,居高;
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
井田方格网的系统式规划方法;
礼制建筑——祭祀建筑,
宗庙、明堂、辟雍
五.《考工记》都城规划思想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涂——道路;一夫——100亩
六.天子五门对应关系
皋、库、雉、应、路
明代五门——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
清代五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大清门
七.秦
秦咸阳一号宫殿
遗址居中,60×45㎡的夯土台基,高6m,台上筑屋
秦始皇陵
八.兆域图意义
1.《兆域图》的发掘,对战国墓有了全面的认识;
2.是按一定比例绘制的,图中的尺寸采用“尺”和“步”两种单位表示,比例尺约为1:500.是中国最早一幅用正投影法绘制的工程图,也是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
九.历史各朝代典型、建筑
十.汉
汉明器反映
木架建筑趋成熟:
1. 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木结构已经形成;
2. 斗拱处于未定型的活跃探索期;
3. 多层楼阁的兴起和盛行;
4. 建筑已具有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4种屋顶形式。
汉阙
十一.三国魏晋南北朝佛教建筑发展
1.佛教西汉后期传入中国,东汉流行。
兴建大量寺院,佛塔和石窟;
2.从东晋16国时,佛教在国家政权的倡导和资助下,大肆流行;
3.南北朝时期各大小佛寺已遍布全国各地。
十二.自然山水式园林
秦汉时开始兴起,魏晋南北朝有重大发展
十三.隋代
1.隋大兴
高颖、宇文恺
2.开凿大运河
3.赵州桥
李春
4.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塔身单层,平面方形,截头方锥形塔顶
十四.唐
唐长安
乾陵
唐代建筑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完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5.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十五.宋代建筑特点
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打破里坊制;
2.木架建筑采用古典的模数制和《营造法式》;
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4.建筑装修和色彩有很大发展;
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6.园林兴盛。
十六.明清建筑成就
1.砖已普遍应用于民居;
2.《工程做法则例》和清代斗口制;
3.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4.包括住宅在内的乡土建筑,根据自然环境,当地材料,以及民风民俗,创造了多样的方式;
5.从建筑风格看,明清封建统治体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完备,对礼制、宗法制度的推行,也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严格,繁缛。
6.造园来看,清代中国园林艺术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