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QC成果
- 格式:pptx
- 大小:14.83 MB
- 文档页数:35
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成果报告发表人:谢凯军陕西江河水利水电土木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试验QC小组二O一O年三月一、小组概况:1、京沪高铁土建工程JHTJ-3标段:DIK412+062.274~DK667+026.73,正线全长266.617km,其中中国水电集团负责三标段中DIK412+062.274~DK580+229.72的土建工程施工,工程范围包括路基、桥涵和隧道等工程。
沿途经过山东省齐河县、济南市、长清县、万德县、费城县、泰安市、泗水县、曲阜市、邹城市等市县。
其中包含十三个工程局和中铁十局,共十五个工地或梁场试验室。
为了推动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三标段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深入开展,2009年2月21日,由三标段项目部副总经理蒋宗全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三标段项目部质量管理部部长朱浩波、第一中心试验室主任谢凯军担任小组组长,各工地试验室主任及技术负责人担任组员的“QC活动小组”正式成立。
小组决定,自成立之日起将全面开展工作,观察和分析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出机性能、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等方面对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影响,重点对混凝土配合比的适宜性、坍落度损失和可施工性能进行进行详细了解,找出产生外观质量问题的具体原因,并针对性采取解决措施,进行混凝土表面缺陷修饰材料的试验研究,寻找出切实可行的修补工艺和材料,以提高浇筑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2、QC小组基本情况表1小组基本情况表3、活动时间:2009年2月21日~2009年8月20日QC小组注册号:SDQCXX二、选题理由:鉴于部分工区墩台身等部位混凝土出现外观质量较差的现象,为防止今后出现类似情况,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合格,树立起中国水电集团良好的质量信誉,中国水电集团京沪高铁三标段项目部决定在中水集团施工段试验检测系统内,成立“中国水电集团京沪高铁三标段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试验QC活动小组”。
三、活动计划:为保证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小组严格按照QC活动的P、D、C、A活动程序,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工作进度的安排,经小组商讨确定了以下计划。
QC成果案例清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项目中。
在质量控制(QC)方面,清水混凝土的成果案例可以反映出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
本文将通过介绍一个清水混凝土的QC成果案例,来说明QC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一、案例背景某城市的一座高层住宅楼项目中,清水混凝土的使用非常广泛,包括楼板、墙体、柱子等多个部位。
由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于整个项目的安全性和外观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QC成果1. 施工工艺控制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QC团队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他们采用了湿拌工艺,确保水灰比的准确控制,并进行了现场监测和记录。
此外,QC团队还对混凝土的拌合时间、浇筑温度等进行了精细的控制,确保了混凝土的质量。
2. 原材料检验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中,原材料的质量是关键因素之一。
QC团队在项目开始前对供应商的原材料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包括水泥、骨料等。
他们采用了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原材料的强度、含水率等关键指标,并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进行了退货处理,确保了施工材料的质量。
3. 严格的施工监督QC团队对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进行了全程的监督和检查。
他们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进行了多次现场检验,包括坍落度、砂浆饱和度等关键指标的测试。
如果发现施工不符合要求,他们及时与施工方进行沟通,并要求进行整改,以确保施工质量的达标。
4. 结构表面质量控制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中,表面的质量是决定外观效果的重要因素。
QC团队对表面的养护和保护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他们采用了覆盖保护层的方法,确保混凝土表面的质量和光洁度。
此外,他们对表面进行了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了清水混凝土外观的完美呈现。
三、成果分析通过QC团队的努力,清水混凝土在该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首先,在施工过程中,QC团队通过严格的控制和监督,确保了施工质量的达标。
其次,原材料的检验和质量控制,保证了施工材料的质量。
最后,对混凝土表面质量的控制,使得整个项目呈现出了优秀的外观效果。
提高混凝土柱子成型合格率火车夹C小组一、工程概况新建站房及相关工程由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由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兴建,是集铁路,城市轨道,城市道路交通功能换乘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交通枢纽。
站房建筑面积12000 m2,其中站台层,14511m2,高架层80044平方米,地下层10000 m2;雨棚面积50000 m2。
站房结构形式:站台层为列车通过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桥建合一,框架梁上分别承受承轨结构体系和站台板梁板结构体系,地上二层为高架候车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屋盖采用型钢混凝土柱和钢桁架结构体系。
雨棚结构形式采用无柱空间三角钢结构桁架体系。
工程±0.000m相对于绝对标高:35.130m(黄海高程)。
、小组概况根据工程状况,站房的清水混凝土柱等施工质量,主要取决于模板的施工质量。
为提高清水柱子一次成型合格率,因此,于二0一三年四月十八日成立了QC小组,并开展活动。
QC小组概况表1制表人:裴志扬制表日期:2020年4月20日三、选择理由集团公司在质量管理上始终坚持“创优方针”,要求所有在施工程结构质量100%达到优质工程标准。
同时集团公司向发包方承诺站房工程质量目标为北京市“长城杯”优质工程,争创“鲁班奖”。
站房出站层为4排清水混凝土柱子,设计要求成型质量较高。
清水混凝土柱子出站层带圆弧柱子规格达到2.2m*2.2m,高架层圆柱直径达1.5m,且全部采用聚粉酸外加剂高强混凝土浇筑,属于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施工难度较大。
清水混凝土柱子为带弧角方柱和圆柱,成型质量要求高,施工时由于受刚模板透气性差,气泡不容易排出,且施工时弧角模板安装偏差不容易控制,造成施工过程中外观质量合格率为80%,与设计和业主要求有较大差距,外观质量亟待提高。
四、现状调查2020年4月25日,我们组织全体组员对现场内已完成的24根清水混凝土柱子进行检查分析,总点数192个,不良频点点数65个,根据其不良数据整理归纳如下:混凝土柱子施工质量不良频数调查统计表制表人:苏中金日期:2020.4.25拍摄人:苏中金拍摄日期:2020.4.25图1清水混凝土柱子施工质量不良排列图制表人:苏中金日期:2020.4.25 结论:从现状调查排列图中可以看到,“钢模拼缝错台”和“混凝土表面气泡“在不良项中占到总不良项目中的69%,是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不良的歌主要关键症结。
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QC成果引言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密集的小凹坑和麻面,给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美观度,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质量控制(QC)工作。
本文将详细讨论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QC的成果。
主体内容1. QC目标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QC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无蜂窝麻面,并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通过QC控制,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的发生,提高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2. QC方法2.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QC的重要环节。
在配合比设计时,可以通过调整水泥掺量、石子粒径、砂浆配合比等参数,来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凝结性能,从而降低蜂窝麻面的发生概率。
2.2 施工工艺控制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的发生与施工工艺密切相关,因此在QC过程中需要对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控制。
包括以下方面:•混凝土浇筑方式:应选用适合的浇筑方式,避免过高的落差和冲击力造成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
•混凝土浇筑温度:应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避免因过高或过低的浇筑温度导致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
•混凝土振捣:应选用合适的振捣方法和设备,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少蜂窝麻面的发生。
2.3 表面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提高其平整度和美观度,并减少蜂窝麻面的产生。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手工抹灰:通过手工抹灰来修补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使其更加平整。
•机械磨光:通过机械磨光来削平蜂窝麻面,使其与整体表面达到一致。
•表面覆盖:可选用表面覆盖材料,如瓷砖、石材等,来遮盖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
3. QC成果3.1 QC报告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QC成果的主要体现是QC 报告。
QC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施工工艺控制的情况,包括浇筑方式、温度控制和振捣情况;•表面处理方法和效果;•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的数量和分布情况;•QC结论和建议。
一、工程简介No.:00000000000000204(一)工程概况云阳至万州高速公路M合同段起点里程K181+765,终点K187+500,全长5.735km,项目采用全封闭、全立交、控制出入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采用8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4.5m,分离式路基宽度12.25m;主要构筑物有巴阳1、2号特大桥、张家山隧道、吞梁子隧道工程,其中巴阳1、2号特大桥为全线重点工程,也是控制工期项目。
巴阳1#桥总长482m,主跨为68+120+6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两岸引桥分别为4×30、3×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
主桥平面处于R=1200m的圆曲线上。
5、6#主墩高70余米,设计采用7×7m矩形空心墩,4、7#交界墩采用单薄壁实体墩,墩身厚2.5m。
巴阳2#特大桥总长577m,主跨为100+180+10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左右线引桥均为4×30、2×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
5、6#主墩采用双薄壁及箱形截面墩身,上部双薄壁墩身厚2.2m,两薄壁间净距6.1m,下部采用箱形截面,最高墩身79.03m。
4、7#交界墩采用整体式实心墩,墩身厚2.5m。
墩身均为C40砼。
(二)施工方案概述两桥的所有墩身根据截面形式均采用爬模进行施工,墩底节5m采用内、外脚手架、大块钢模,可抽拔拉筋施工,并预穿墙螺栓及套筒,然后安装爬模。
每个墩身设一套模板,每套二节,每节高2.5m,模板为框架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单块宜整体组合或装配组合,相邻模板间、上下节钢模间均用栓接,配有定位销,内、外模板、抽拔拉筋,在每一节段顶面的四周配设工作平台。
施工材料的提升利用塔吊完成,砼的垂直运输采用泵送砼。
翻模工序:施工时将调整模板和两节模板按次序依次支立,然后灌注混凝土,首次混凝土灌注,混凝土顶面距横隔板中心为 2.5m的整倍数。
提高混凝土剪力墙外观质量QC成果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_____,总建筑面积为_____平方米,结构形式为_____。
其中混凝土剪力墙作为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其外观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形象。
二、小组简介为了提高混凝土剪力墙的外观质量,我们成立了 QC 小组。
小组名称为_____,小组成员共_____人,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等。
小组的活动时间为_____至_____。
三、选题理由1、混凝土剪力墙外观质量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体现,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美观和耐久性。
2、提高混凝土剪力墙外观质量可以减少后期修补工作,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3、满足业主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现状调查我们对已施工的混凝土剪力墙外观质量进行了调查,共检查了_____个点,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表面平整度偏差较大,占问题总数的_____%。
2、蜂窝麻面现象较为普遍,占问题总数的_____%。
3、阳角不方正,占问题总数的_____%。
4、存在裂缝,占问题总数的_____%。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造成混凝土剪力墙外观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模板安装不牢固,导致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
2、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坍落度偏大或偏小。
3、振捣不密实,存在漏振现象。
4、养护不到位,混凝土早期失水过快。
五、设定目标我们将本次 QC 活动的目标设定为:混凝土剪力墙外观质量合格率达到_____%以上,其中表面平整度偏差控制在_____以内,蜂窝麻面面积控制在_____以内,阳角方正度控制在_____以内,裂缝宽度控制在_____以内。
六、原因分析针对现状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绘制了因果图。
从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共找出了_____条末端因素。
七、要因确认我们对末端因素进行了逐一确认,通过现场调查、测量、试验等方法,最终确定了以下_____条要因:1、模板拼接缝不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