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1)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2
1.5.1有理数的乘方(1)导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3、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获得解决问题经验;导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导学难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看下面的故事:从前,有个“聪明的乞丐”他要到了一块面包。
他想,天天要饭太辛苦,如果我第一天吃这块面包的一半,第二天再吃剩余面包的一半,……依次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余面包的一半,这样下去,我就永远不要去要饭了!请你们交流讨论,再算一算,如果把整块面包看成整体“1”,那第十天他将吃到面包。
2、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多次,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很细的面条.想想看,捏合次后,就可以拉出32根面条.二、知识新天地1、分小组合作导学P41页内容,然后再完成好下面的问题1)叫乘方,叫做幂,在式子an中 ,a叫做,n叫做2)式子an表示的意义是3)从运算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从结果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2、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方(即幂)的形式:(1)(-2)×(-2)×(-2)×(-2)=.(2)、(—14)×(—14)×(—14)×(—14)=;(3)x•x•x•……•x(2010个)=3、例题,P41例1师生共同完成从例题1 可以得出:负数的奇次幂是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数,0的任何正整次幂都是;4、思考:(—2)4和—24意义一样吗?为什么?2019.4 5、自学例2 (教师指导)三、学海苦无边完成P42页1,2.四、金秋烂漫时:五、万里长征路1、我们已经导学了五种运算,请把下表补充完整:2、用乘方的意义计算下列各式:(1)42-;(2)323⎛⎫- ⎪⎝⎭ ; (3)223-;3.计算(1) 2221(2)2(10)4----⨯-; (2) 3212(0.5)(2)(8)2⎛⎫-⨯-⨯-⨯- ⎪⎝⎭;1.5.1有理数的乘方(2)导学目标: 1、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2、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3、培养并提高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导学重点:运算顺序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导学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在2+×(-6)这个式子中,存在着 种运算。
有理数乘方(1)教案11有理数的乘方(1)一、教学目的:1、通过现实背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方的有关规律的过程。
2、通过尝试过程,感受数学的奇妙性,领会重要的数学建模思想、归纳思想、形成数感、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表示,会进行乘方运算。
三、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有理数加法和减法法则?两个学生回答2、将一张作业本的纸对折30次,你们猜一猜它有多厚?学生们可讨论、想象,教师在此不作任何解答。
3、我们小学学过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用乘法,那么相同因数的乘法的简便运算又可用什么方法呢?(二)、讲授新课:1、通过探索,得出乘方的意义由边长为2的正方形,面积:422,棱长为2的正方体,体积:8222为了简便,将它们分别记作322,2,读作“2的平方”(或2的二次方),“2的立方”(或2的三次方)同样:的四次方”,读作“)记作(22),2()2()2()2(4,)的五次方”,读作“())记作(()()()()(52525252525252512aaaaa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师提出:aaaa(n个a,n为正整数)呢?生归纳总结:(抽学生回答)可以记作na,读作a的n次方。
板书①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aaaa(n个a),记作na,读作“a的n次方”。
②定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na中,相同的因数a叫底数,(a可取任何有理数),n叫作指数,(n取正整数)。
注意:⑴乘方是一种运算,⑵幂是乘方的结果,na看作是a的n的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 的n的次幂。
(没有特别说明:a的n的次方和a的n次幂,两种读法都正确。
)⑶单独的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
例:3就是13,指数是1的通常省略不写。
2、应用乘方的意义回答下列的问题(1)、32读作________,或________,或_______,幂是______;2)2(的底数是_______,指数是_____,幂是_______;3)21(的底数是_______,指数是_____,幂是_______;431)(读作________,底数是_______,指数是_______。
一次二次8个2个4个《有理数的乘方》(一)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运算的初步经验;给学生充分观察、分析、概括的机会,让学生以动脑、动手、动口的方式培养自己探索归纳的能力,并从中感受“类比”的研究方法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有理数乘方运算中符号的确定方法,从而感受探索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的运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负底数幂的乘方运算。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我采用启发诱导式与自主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首先提出问题一:下面是细胞分类示意图。
思考:第10次分裂会有多少个细胞?2×2×2×2×2×2×2×2×2×2或2×2×…×2 接着提问:对于上面的算式有没有简洁的表示方法呢?学生可能会得到以下的表示方法:2 ×102 ×(10)2(10)(10)2102102102102102……10个2n a 底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然后提出问题二:边长为2的正方形面积以及边长为2的正方体体积分别是多少?22222×2=2222×2×2=3S=?V=?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不难得到: 2×2×…×2 =102 紧接着再提出问题:2×2×…×2 = ?a ×a ×a …×a =? 学生不难得到结果如下:2×2×…×2 = 2na ×a ×a …×a =n a由此成功地引出乘方的定义,进入环节二的学习。
有理数的乘方(1)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3、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获得解决问题经验.
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极其表示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l 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
(1)细胞每30分钟分裂一次,则5个小时共分裂_____________次;
(2)5个小时后,细胞的个数一共有=__________个,为了简便能够记作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分小组合作学习P41页内容,然后再完成好下面的问题
1) 叫乘方, 叫做幂,在式子an中,a叫做 ,n叫做 .
2)式子an表示的意义是
3)从运算上看式子an,能够读作 ,从结果上看式子an,能够读
作 .
三、释疑解惑
1、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方(即幂)的形式:
1)(—2.3)×(—2.3)×(—2.3)×(—2.3)×(—2.3)= .
2)、(—14)×(—14)×(—14)×(—14
)= . 3)x •x •x •……•x (2008个)=
2、例题,P41例1师生共同完成
归纳: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数,负数的奇次幂是 数,负数的偶次幂是 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 .
3、思考:(—2)4和—24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四、随堂测评
1、填空
1)底数是-1,指数是91的幂写做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
2)(-3)3的意义是_________,-33的意义是___________.
3)5个13 相乘写成__________, 1
3的5次幂写成_________.
2、用乘方的意义计算下列各式:
(1)()24- ; (2)42- (3)3
23⎛⎫- ⎪⎝⎭
; (4)223- 五、归纳小结
1、请你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作个小结 运算
加 减 乘 除 乘方 运算结果 和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