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用光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按光的造型作用分类--五光造型方法主光:又称塑型光,是用以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的主要光线。
主光源于环境的主要光源,各种方向的光源,包括正面光、侧面光、侧逆光、逆光、顶光和脚光都可以做主光。
主光对画面影调、色调和气氛起决定作用。
主光又是曝光的依据。
在外景的拍摄中太阳直射光即为主光。
阴天时天空光即为主光。
主光对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空间形态、质地的表现起决定作用。
内景中透过窗户的光即为主光。
主光的特点是有明确的方向性。
能显示出光线性质,主光如是直射光将产生明显投影。
主光的亮度仅次于轮廓光。
当用明暗光照明的时候,只有一个主光,往往光比过大,不能很好地完成造型任务,故多在副光配合下加以运用。
但有时为追求特殊光效,不加副光,比如造成剪影效果。
副光:又称辅助光,是补充主光照明的光线。
用于照明被摄对象的阴影部分,使对象亮度得到平衡,以帮助主光造型。
副光一般用散射光,副光照明不能形成投影。
外界晴天拍摄,太阳光是主光,天空光和地面反射光就是副光。
在室内拍摄,门窗投入的光线是主光,墙壁、天花板、家俱等反射光即为副光,副光色度由天空光和地面反射光决定。
主光和副光的亮度比叫做光比。
晴天太阳光和天空光光比太大,在拍摄人物近景特写时经常使用人工光进行辅助,以形成合适的光比。
光比是形成影调反差的主要因素。
在影视照明中,一般是先确定主光之后,再调整副光。
其运用原则是不能亮于或等于主光。
副光照明的阴影部分应保持阴影的性质,并使暗部有一定层次。
轮廓光:是相对摄像机方向照射的光线,是逆光效果。
轮廊光起勾划被摄对象轮廊的作用。
当主体和背景影调重叠的情况下,(比如主体暗,背景亦暗),轮廊光起分离主体和背景的作用。
在用人工光照明中轮廊光经常和主光副光配合使用,使画面影调层次富于变化,增加画面形式美感。
环境光:环境光是对剧中人物生活环境照明的光线。
多指内景和实景的人工光线而言,是天片光、后景光、前景光以及大型的陈设道具光的总和。
环境光的处理对美术师提供的环境进行再创作。
在当今的高清监控摄像系统应用中,光纤是所有连接方式中能提供最好的带宽性能的一种方式。
使用光纤传输系统时,系统的图像质量只受限于摄像机、环境和监视器这三个因素,而光纤传输系统可以将图像画面传送到非常远的地方都不会使信号发生任何形式的畸变,更不会减损图像画面的清晰度或细节。
可以说光纤传输系统是整个监控系统的生命线。
一、光纤类型光纤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分为室内光纤,室外光纤,分支光纤,配线光纤。
按敷设方式分:自承重架空光纤、管道光纤、铠装地埋光纤和海底光纤。
按光纤结构分:束管式光纤、层绞式光纤、骨架式光纤、紧抱式光纤、带式光纤,非金属光纤和可分支光纤。
按用途分:长途通讯用光纤,短途室外光纤,混合光纤和建筑物内用光纤;光纤根据传输方式可分为单模和多模,监控一般使用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只传输一种模式光信号的光纤,常规有G.652,G.653,G.654,G.655等传输等级分类,单模光纤传输百兆信号距离可达几十公里。
单模光纤,只传输主模,也就是说光线只沿光纤的内芯进行传输,由于完全避免了模式射散使得单模光纤的传输频带很宽,因而适用于大容量,长距离的光纤通讯,单模光纤使用的光波长1310nm或1550nm。
多模光纤:能传输多种模式光信号的光纤,为G.651等级,根据光模式分为OM1,OM2,OM3,多模光纤传输百兆信号最远传输距离2公里。
多模光纤,在一定的工作波长下,有多个模式在光纤中传输,这种光纤称之为多模光纤,由于色散或像差,因此这种光纤传输性能较差频带比较窄,传输容量比较小,距离也比较短。
二、光纤敷设方式和要求:常规室外光纤都是以松套管作为纤芯的容器,为最常见光纤纤芯敷设方式;室内光纤常见为紧套式敷设;大芯数光纤的纤芯也有以带状方式进行组合敷设光纤纤芯。
光纤的敷设要求:光纤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纤外径的15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于为20倍;布放光纤时,光纤盘转动应与布放速度同步,光纤索引的速度一般每分钟15米;布放光纤时,光纤出盘处要保持松弛的弧度,并保留缓冲的余量,又不宜过多,避免光纤出现背扣;光纤在两端预留长度为5-10米;敷设光纤时应做好标签,并填好放线记录;所有光纤不应外露。
光线的分类及其影像特点下
光线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理现象,它有很多种分类。
根据光线的传播方向和传播方式,我们可以将光线分为自然光、人工光和衍射光三种类型。
自然光是指来自太阳或其他自然光源的光线。
它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子组成的,可以在真空或透明介质中传播。
自然光的主要特点是多色性和直线传播。
多色性指的是自然光中包含了各种不同波长的光,通过色散现象可以将自然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直线传播指的是自然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会沿直线传播,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接下来,人工光是人为产生的光线。
这种光线通常来自人类使用的光源,如灯泡、荧光灯、LED灯等。
人工光的主要特点是单色性和直线传播。
单色性指的是人工光通常只包含某一特定波长的光,这种光线可以通过滤光片等手段来实现。
直线传播是指人工光也会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衍射光是指光线在遇到边缘或障碍物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质的重要表现之一。
在衍射光中,光线会弯曲并且扩散到周围区域,形成光的暗斑和亮斑。
衍射光的主要特点是弯曲和扩散。
这种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障碍物或边缘,光线会沿着障碍物或边缘弯曲并扩散到周围区域。
总结一下,光线的分类有自然光、人工光和衍射光三种类型。
自然光是来自自然光源的光线,具有多色性和直线传播的特点;人工光是人为产生的光线,具有单色性和直线传播的特点;衍射光是在遇到障碍物或边缘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光线。
这些不同类型的光线在日常生活中都有着不同的应用和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对光线的分类和了解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光的性质。
红外相机有多种分类方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
1. 波长分类:
* 短波红外相机:主要捕捉波长在1\~3微米范围内的红外光线,适用于热像仪、夜视仪、火警监控等领域。
* 中波红外相机:主要捕捉波长在3\~5微米范围内的红外光线,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等领域。
* 长波红外相机:主要捕捉波长在5\~14微米范围内的红外光线,在消防救援、安全监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结构分类:
* LED红外摄像机:由一定数目的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发光体。
* LED阵列式红外摄像机:阵列式红外灯的内核为发光二极管阵列(LEDArray),与传统的LED相比其亮度高、电-光转换效率高、体积小、寿命长。
阵列式红外灯产品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即“偏心现象”。
* 卤素灯红外摄像机:卤素灯的发光功率非常强大,当然耗电量以及发热也会相对比较大,成本比较高,它的致命缺点是体积大、散热不充分,寿命非常短,一般都在一千小时以内,而且红暴现象特别严重,故不适合用于民用夜视监控方面。
* 点阵式红外摄像机:采用的是点阵式红外灯光源。
* 激光红外摄像机:照射距离最远一般可达300\~5000米,由于能量集中,角度小近距离不宜采用,目前成本仍较高。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查阅有关文献。
简述影视镜头和基本分类
影视镜头是摄影机或摄像机上使用的光学元件,用于通过聚焦和阻挡光线来进行拍摄和录制影像。
镜头的选择对于影片的视觉效果和叙事手法起着关键的作用。
影视镜头可以根据其焦距、光圈和变焦方式等特性进行分类。
1. 根据焦距:
- 广角镜头:具有较短的焦距,可以呈现广阔的景象,适合拍摄大场景和夸张的近景。
- 标准镜头:具有接近人眼视角的焦距,可以呈现真实的画面,常用于大部分拍摄。
- 长焦镜头:具有较长的焦距,可以放大和拉近远距离的景物,适合拍摄远处的细节和追踪运动。
2. 根据光圈:
- 快镜头:具有较大的开口,能够在较暗的环境下捕捉到更多的光线,适用于拍摄夜景和低光条件下的场景。
- 慢镜头:具有较小的开口,适用于明亮的环境,可以获得较大的景深,适合拍摄需要清晰细节的场景。
3. 根据变焦方式:
- 固定焦距镜头:焦距固定,需要通过移动摄影机或更换镜头来改变画面的大小。
- 变焦镜头:焦距可调节,可以通过调整镜头的变焦环来改变画面的大小,提供更大的拍摄自由度。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的镜头,如鱼眼镜头、微距镜头等,用于拍摄特定类型或特殊效果的场景。
不同类型的镜头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使用,通过镜头的选择和运用,影视制作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表现手法。
影视摄影光线的分类影视摄影中照明物体的光线往往不止一种。
在外景,除了直射的阳光外,还有天空的散射光和环境的反射光;在室内,晚间也会有不同的灯光照明。
许许多多的不同光线构成了环境的光效。
为了模拟自然光的各种光效,为了更好地运用光线去创作,我们必须对每一类光线的性质进行研究,找出他们的特点和异同来,才能灵活地运用它。
对光的分类有三种方法:按光线的来源分、按光线的投射方向分、按光线造型作用分。
一、按光线的不同来源分类一切可以发光的光源,根据其来源可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
1.自然光天然发光的光源均称为自然光。
从影视摄影的角度讲,可利用的自然光主要是太阳和天光。
太阳是主要发光光源。
太阳光除直接照射到地球上外,一部分光被大气层吸收,透过大气层再照射于地面,此光我们称为天光。
近年来由于胶片的感光度的提高以及增感镜头的出现,摄像机的灵敏度不断提高,有时可直接拍摄月亮和月光下的景物,那么月亮也可以算为自然光了。
此外,在阳光照射下,建筑物、墙壁等的反射光也属于自然光。
自然光的特点:亮度强,照明范围广而均匀。
但它的亮度、照射角度、距离远近、色温等往往不以创作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自然光的强弱随季节、时间、气候、地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一年中,夏天光照最强,可利用拍摄的时间最长;冬季最弱,可利用拍摄的时间最短。
日照强弱又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分为睛、阴、晦、雾、霾、雨、雪,其光照度也各不同。
地理条件变化对日照强弱的影响也很大,如所处的经纬度不同,海拔高低的不同,其照度、色温也不同。
海拔较高的地区,直射阳光较强,散射的天空光较弱,景物反差较大,天空暗蓝色。
相反,海拔较低的地区,天空散射光较强,景物反差较柔和。
靠赤道越近,日照度越强。
在高山、平地、高空、海底所受光强弱也各不相同。
一天之内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黎明、日出、上午、中午、下午、日落、黄昏、夜晚等各种不同的光线照射情况,不同时期太阳光的特征各不相同。
如图6—3 一日之内太阳光的变化情况①日出和日落当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到离开地面15度角之间的时间属于日出时刻;而当太阳西落,从地面15度角降到地平线以下的时刻称为日落时刻。
拍摄用光方法在拍摄过程中,光线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光线的使用能够对拍摄的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拍摄用光的方法,希望能够对你的拍摄工作有所帮助。
首先,了解不同类型的光线。
在拍摄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自然光、人工光、柔光和硬光等不同类型的光线。
自然光是来自太阳的光线,它的亮度和颜色会随着时间和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人工光是由人工灯光产生的光线,可以通过灯具的调节来控制光线的亮度和颜色。
柔光和硬光则是指光线的柔和程度,柔光会让画面看起来更加柔和,硬光则会让画面更加锐利。
其次,根据拍摄对象和场景选择合适的光线。
不同的拍摄对象和场景需要不同类型的光线来突出其特点。
比如拍摄人像时,我们通常会选择柔和的光线,这样可以让人物看起来更加柔和和美丽。
而拍摄风景时,我们可能会选择硬光来突出景物的纹理和细节。
另外,合理控制光线的方向和角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光线的方向和角度会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明暗和立体感。
比如在拍摄人像时,我们通常会选择侧光或者背光来突出人物的轮廓和立体感。
而在拍摄静物时,我们可能会选择正面光来让整个画面都被照亮。
最后,适当利用辅助灯具和反光板来补充光线。
在某些情况下,自然光或者人工光可能无法满足我们的拍摄需求,这时我们就需要借助辅助灯具和反光板来补充光线。
比如在拍摄逆光场景时,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反光板来反射阳光,从而让人物或者物体被照亮。
总的来说,拍摄用光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摸索。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你在拍摄过程中的用光方法有所启发,提高你的拍摄技巧。
祝愿你在拍摄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摄影基础》拍摄光线概述摄影中的光线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光线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到照片的效果。
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需要了解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拍摄技巧,以便能够充分利用光线来创造出想要的效果。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光线的质量。
光线的质量通常指的是光的颜色和纹理。
光的颜色可以根据光源的颜色温度来描述,颜色温度是用开尔文温标来测量的,比如自然光的颜色温度约为5500K,而荧光灯的颜色温度约为4200K。
不同的光源会有不同的颜色温度,从而给照片带来不同的色调效果。
另外,光线的纹理也是影响照片质量的重要因素。
光线的纹理可以通过光源的方向和强度来创造。
例如,如果光源的方向是平行于被摄体的表面,并且光线比较柔和,那么照片上就会出现柔和的光影效果。
而如果光源的方向与被摄体的表面垂直,并且光线比较强烈,那么照片上就会出现明显的阴影效果。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光线的数量。
光线的数量指的是光线的强度和亮度。
如果光线的强度比较高,照片会更加明亮;而如果光线的强度比较低,照片会显得比较暗淡。
在摄影中,摄影师可以通过曝光来控制照片的亮度,曝光包括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
快门速度决定了快门打开的时间长度,快门速度越快,光线进入摄像机的时间越短,照片就会变暗;快门速度越慢,光线进入摄像机的时间越长,照片就会变亮。
光圈决定了光线进入摄像机的通道大小,用F数来表示。
F数越小,光圈越大,光线进入摄像机的通道越大,照片就会变亮;F数越大,光圈越小,光线进入摄像机的通道越小,照片就会变暗。
ISO感光度决定了摄像机的感光度,ISO感光度越高,摄像机对光线的敏感度越高,照片就会变亮;ISO感光度越低,摄像机对光线的敏感度越低,照片就会变暗。
除了控制曝光,摄影师还可以通过使用闪光灯来增加光线的数量。
闪光灯是人工光源,可以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提供额外的光线。
在使用闪光灯时,摄影师需要注意避免光线过亮或过暗,保持合适的曝光水平。
此外,摄影师还可以利用光线的方向和角度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
《摄像用光》主要学习内容及思考题第1章光源主要学习内容:1. 根据发光原理的不同,电光源主要有热辐射型、气体放电型和固态型三种。
2. 热辐射型电光源属于热光源,主要有白炽灯和卤钨灯两种,卤钨灯又称卤素灯,是在普通钨丝白炽灯的基础上,充入少量碘或溴等卤族元素而制成,本质上还是钨丝白炽灯,但其光色性能更好,在影视照明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3. 气体放电型电光源有荧光灯、贡灯、钠灯、氙灯和金卤灯等类型,除荧光灯外,都是利用气体放电形成的电弧发光,灯的类别名称一般由灯体内充得的气体类型决定。
4. 固态光源即半导体光源,主要是指LED(发光二极管),具有极高的工作寿命、发光效率和优异的光色性能。
5. 金属卤化物灯简称金卤灯,其主要发光材料是金属汞和卤元素。
镝灯、HMI和MSR 都是金卤灯的变种,可逼真地模拟日光效果,是电脑灯、追光灯的常用光源,也是新闻摄像和影视户外拍摄的常用光源。
6. 贡灯、钠灯都有低压和高压之分,氙灯和金卤灯都有长弧和短弧之分。
7. 高压贡灯、高压钠灯、金卤灯和氙灯等,发光效率特别高,并且可以做成超大功率的光源,被认为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ID)。
8. 在演艺舞台和影视照明领域,最常采用的光源有三基色荧光灯、卤钨灯、金卤灯和LED,其次是氙灯和UHP高压贡灯。
9. 根据电光源进入商用领域的时间早晚,习惯上将热辐射型光源看成是第一代,荧光灯是第二代,HID是第三代,LED固态型则被认为是第四代电光源。
10. 包括卤钨灯、三基色荧光灯、钠灯和金卤灯在内的大多数光源,其色温都有高低之分,电视演播室照明要选用3200K的低色温品种,而外景照明或模拟日光效果时,要选用5600K左右的高色温品种。
11. 电光源的主要参数有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光通量输出、发光效率、色温、显色指数和光谱能量分布等,对于舞台和影视照明,一般需要重点关注的参数有光通量、色温和显色指数等。
12. 光源的色温和显色指数决定于光源的光谱能量构成和分布规律,由于光源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不同,光源的光谱有点状光谱、线状光谱和连续光谱三种情况,连续光谱的显色效果最好。
光子不同波段的区别摘要:一、光子的基本概念二、光子不同波段的分类1.紫外线2.可见光3.红外线4.伦琴射线三、光子波段的应用1.紫外线应用1) 杀菌消毒2) 光固化3) 皮肤检测2.可见光应用1) 照明2) 显示技术3) 摄影摄像3.红外线应用1) 热成像2) 通信技术3) 生物医学检测4.伦琴射线应用1) 医学诊断2) 材料检测正文:光子是电磁波的一种基本粒子,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根据波长的不同,光子可以分为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伦琴射线等不同波段。
这些光子波段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光子的基本概念光子是一种无质量的基本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子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其能量和动量与频率成正比。
光子的产生与电磁波有关,例如太阳辐射、激光等都是光子的来源。
二、光子不同波段的分类1.紫外线紫外线是波长短于可见光的光子,分为UVA、UVB和UVC。
UVA可穿透大气层,对人体皮肤有一定辐射作用;UVB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效应,可用于消毒、光固化等领域;UVC波段具有杀菌消毒作用,但易被臭氧层吸收。
2.可见光可见光波段是人类肉眼可直接观察到的光子,波长范围约为400nm至700nm。
可见光在照明、显示技术和摄影摄像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3.红外线红外线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具有热效应。
红外线在热成像、通信技术和生物医学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4.伦琴射线伦琴射线又称X射线,波长短于紫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生物医学诊断价值。
伦琴射线在医学影像学和材料检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三、光子波段的应用1.紫外线应用(1)杀菌消毒:紫外线具有破坏微生物DNA结构的作用,可用于空气、水、食品等领域的消毒处理。
(2)光固化:紫外线可促进某些物质的光化学反应,实现瞬间固化,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等领域。
(3)皮肤检测:紫外线可用于皮肤科疾病的诊断和检测,如皮肤癌、晒斑等。
2.可见光应用(1)照明:可见光是人眼可见的光线,用于室内外照明,提高生活质量。
摄像用光的作用光是电视摄像的物质基础,也是影视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没有光的作用就不可能有影视艺术;没有光就无法用视觉分辨物体;没有光就没有画面影像。
所以,光线的基本作用是使影像得以呈现,从而是物体得以区分。
在电视摄像中光线主要有三大作用:曝光、造型、艺术表现。
摄像用光的光线的分类有多种,有按光线的来源分类,有按光源的位置分类。
也有按光线在造塑中的作用和造型效果分类,一般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
所以,在摄像用光时要充分的利用好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特征,使其有机的结合、统筹安排、精心设计、以求达到对光线利用的最佳效果。
摄像用光作为一种视觉语言艺术,摄影中的光线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作用:1、满足摄录技术上的照度要求,具有曝光作用(1)没有光就无法拍摄到影像,电视摄像必须有基本的照度,称作基础照明。
一般来说,低于此标准,被摄物体的质感和细节就得不到很好的表现。
(2)在前期拍摄的技术处理上,不但要求满足其曝光,画面具有层次与密度,还要求不同镜头间亮度、影调和色彩要保持一致,密度要接近,亮度要统一,镜头间要连贯。
因此,光对于摄像来说,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基本的照明,让摄像机能够正常曝光。
2、完成画面形象的艺术造型,具有造型作用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无论是故事片还是专题片、电视节目,只要是拍摄,就存在造型问题。
不同的光线照明形式可以使被摄对象的形、体、质、色产生丰富的变化。
比如,侧光照明易描绘对象的体积;平光照明易描绘对象的固有色彩;逆光照明则易描绘对象的轮廓形态等。
光是摄影师对镜头画面进行艺术造型的一个重要手段。
(1)确定影片的视觉基调视觉基调是对电视作品进行完整设计时最先考虑的问题。
电视用光可以控制整部影片的画面亮度和反差,在表现场景气氛的同时,能够奠定鲜明的心理基调。
亮度较高、反差较大的电视画面产生明快的感觉;亮度低、反差小的画面产生阴沉、无力的感觉;亮度低、反差大的画面给观众以神秘、惊险的视觉感受。
光位是指照明光线来自物体的哪个方向,在摄影中,有五种常见的光位,分别是:
1.顺光:也称“正面光”,光源方位与相机机位一致。
2.侧光:指光源从被摄体的左侧或右侧射来的光线。
又可细分为前侧光、正
侧光和侧逆光。
o前侧光:指45度方位的正面侧光,这是最常用的光位。
o正侧光:指90度侧光,光从拍摄物左右两侧照射过来。
o后侧光:又称侧逆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侧后方,呈135度角。
3.逆光:也称为背光,光源来自被摄体后方,与相机成大约180度角。
4.顶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上方,如正中午的阳光。
5.底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下方,与相机方向成90°。
这些不同的光位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效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光位是拍摄的关键。
红外光分类红外光是一种电磁波,波长范围在700纳米到1毫米之间,位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
它是由物体的热量产生的,因此被称为“热辐射”。
红外光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安防监控、医疗诊断、环境监测等。
根据波长的不同,红外光可以被分为近红外光、中红外光和远红外光三类。
近红外光的波长范围在700纳米到1微米之间,与可见光波长相近,所以人眼无法看到近红外光。
近红外光具有穿透力强的特点,可以通过一些透明的材料,如玻璃和塑料。
近红外光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安防监控中,红外摄像机使用近红外光成像,可以在夜晚或低光环境下实现监控功能。
此外,近红外光还常用于医疗诊断中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检测血液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对于研究疾病和药物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中红外光的波长范围在1微米到10微米之间,处于红外光谱的中间位置。
中红外光主要由物体的分子振动引起,因此在化学和生物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中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用于物质的鉴定和检测,例如通过检测物质的特定振动频率来确定其成分和结构。
中红外光还可以用于红外成像,通过探测物体发出的中红外光来获取其热分布图像。
这在工业领域中的热检测和无损检测中非常有用。
远红外光的波长范围在10微米到1毫米之间,是红外光谱中最长的波长。
远红外光主要由物体的分子和晶格振动引起,因此与物体的温度密切相关。
远红外光被广泛应用于热成像和热测量领域。
热成像技术利用物体发出的远红外光来获取其热分布图像,可以用于建筑物的能量检测、电路板的故障检测等。
热测量技术则利用物体发出的远红外光来测量其温度,例如红外测温枪就是通过测量物体发出的远红外光来计算其表面温度。
红外光的分类根据波长的不同,可以分为近红外光、中红外光和远红外光三类。
每一类红外光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近红外光具有穿透力强的特点,适用于安防监控和医疗诊断。
中红外光由物体的分子振动引起,广泛应用于化学和生物领域的分析和检测。
远红外光与物体的温度密切相关,常用于热成像和热测量领域。
摄像用光的分类
按光线照明方向分类
光线照明方向是指光源、拍摄对象和摄影角度(方向)三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照明方向是随着拍摄角度方向而变化的,它和被摄对象的朝向变化无关。
根据光源投射方向和摄像机光轴之间的夹角分为顺光、顺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和脚光等七种。
不同方向的照明光线具有不同的造型特点,选择和布置
不同方向的照明光线是摄像师的重要任务。
1.顺光照明
顺光照明亦称平光照明,是指光源和摄像机镜头基本在同一高度并和摄像机光轴同向的照明。
顺光的特点是
①对象的朝机面接受同等照度,对象各部分均得到同等程度的描绘;
②只能看到对象的受光面,看不到背光面和投影,故能隐蔽、掩饰对象凸凹不平的特点,不能表现粗燥表面质感;
③画面色调和影调的形成只靠对象自身色阶区分,画面层次平淡,缺乏光影变化,但亮的对象具有暗的轮廓形式;
④画面色彩缺乏明度变化,如要表现景物色彩的艳丽多彩,这是最好的照明形式。
比如拍摄中国戏曲片,多用这种照明,形成平涂色彩效果。
用散射光及多灯照明均可形成顺光照明效果。
在拍摄高调画面时顺光作主光用。
在主
副光处理中做副光用。
2.顺侧光照明顺侧光亦称正侧光,指和摄像机光轴成45度左右的光线照明。
是摄影、摄像常用的主光形式。
这种照明形
式能使对象产生明多暗少的明暗变化,故能较好地表现被摄对象的立体感和质感,能比较好地表现出画面
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