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防雷存在问题及防护措施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分析及改进方法在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过程之中,雷击问题难以避免,且极易对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及供电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此时只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做好防雷工作,才能够确保人们的用电安全性及稳定性。
但就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措施而言,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应对之良好的分析,并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实现对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方面的良好改进。
标签: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措施;改进方法1雷击问题给高压输电线路的影响1.1雷击问题分析改进并优化现有防雷技术方法时,必须优先考虑高压输电线路受到的雷击现象的具体情况,确定防雷工作的侧重点。
现分析线路雷击事件的具体情况,高压线路在雷雨天气中比较容易受到雷击影响,雷电可直接在线路导线处发挥作用;电路导线被雷电绕过后,可能受到雷电反击影响;雷电影响了线路附近的道路之后,输电线路系统受到间接影响,会形成感应过电压。
无论出现哪一种雷击事件,雷电波都会使输电线路的导线上生成大量的新电荷,破坏电路的平衡性,雷击现象之后,线路还会形成绝缘子闪络现象,线路跳闸问题生成,绝缘子断线与击穿事故给输电线路造成的影响更严重。
1.2输电线路防雷工作影响因素改进防雷措施,需要确定防雷保护工作的正确展开方向,找出影响线路防雷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杆塔的绕击数与其高度呈现出正比的关系,杆塔的高度数值增加后,地面屏蔽效果随之减弱,绕击区范围扩大,雷击事件形成概率增大,因此可调整杆塔高度。
高压输电线路所处区域的地形与雷击事故出现概率之间也有关联,设置在山区中的输电线路的实际绕击率偏高,因此有更大概率出现雷击的现象。
电流从地面的一处位置流向另一处位置时形成电阻值被称为接地电阻,接地电阻也是影响线路防雷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線路绝缘水平与波阻抗以及绕击数存在关联,共同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性。
2可行的防雷保护措施在既有的高压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系统的基础上,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技术手段来增强防雷工作工作的开设力度,更全面地完成防雷保护相关的工作。
供电系统防雷分析摘要:本文就现阶段供电系统防雷保护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现有的防雷措施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输电线路防雷工作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输电线路防雷发展1 社会经济发展与防雷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网自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电网的可靠稳定供电严重影响着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电力行业的影响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
1.1 科学技术发展与防雷工作的开展产生了矛盾按理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防雷工作应该得到促进与完善。
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这将导致供电部门在防雷工作的方法、方向和具体措施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争议。
因此,多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将阻碍防雷保护共组的商议、决策和开展。
为此,在供电部门,选择哪种防雷措施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1.2 城镇规划的迟滞性妨碍了防雷工作的开展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发展得到加速,但是每一个城镇的规划都具有自身时间上的迟滞性和不确定性,这将严重制约电网建设,对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工作也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在某地某段输电线路经常遭受雷电侵害,给该地区的供电可靠性带来严重的影响,供电部门计划对该地区供电线路进行改造和加强绝缘。
但是,该地区的城市规划延后将使得该地区的线路改造建设工作被迫延迟。
这往往导致供电部门被迫先采取防雷改造,先行投入资金加强现有线路的绝缘水平,待等到合适时机再对全线电网进行改造建设工程。
这样不仅造成资金的重复投入、浪费,同时导致防雷设施的闲置和浪费。
1.3 土地资源稀缺影响防雷接地工作开展防雷接地工作在输电线路防雷工作中必不可少,防雷接地必定会占用一定量的土地面积。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显得稀缺。
随着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防雷接地也将会受到地形地貌和道路公路的限制,很多情况下,防雷接地并不能达到设计所需要的长度、深度或者是面积要求。
同时,在填埋工作进行过程中对土地所有者的占地赔偿补贴矛盾越来越凸显,这必将导致防雷接地装置填埋成本提高,甚至是无法开展。
110kV输电线路雷击故障事件及预防措施摘要:110kV 输电线路对于维持人们稳定有序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所以,确保110kV 输电线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应管理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有效的保护措施,积极应对雷击灾害,并且将预防雷击的措施落实到位,全面提升输电线的防雷击能力,确保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输送电能。
本文通过分析雷击灾害对于110kV输电线路的危害,对于预防雷击措施提出建议,从而促进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110kV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危害;预防措施引言输电线路在电力系统中占据十分关键的位置。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于输电线路输送电力的安全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输电线路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非常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其中雷击是最常见的灾害。
据电网故障分类统计,跳闸概率较高的地区,雷击灾害引发的输电线路跳闸约占50%-70%,尤其是那些环境复杂、土壤阻值大、雷电多发地区,对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严重危害。
因此,借助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积极进行防控,尽量减少由雷击引发的线路跳闸问题,促进电网高效稳定运行,为电力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1雷击故障引发的输电线路问题1.1电压过高引发跳闸故障雷击灾害会导致电压过高,进而引起电力输送系统的继电保护动作跳闸,该危害是雷击灾害最为直接的损害。
大部分的输电线路都架设在具有一定高度的电线杆顶部,也有的借助高压电塔进行连接,因此,一旦出现雷电恶劣天气,雷电十分容易击打到输电线路,该情况会不断增加高压线路的电压。
继电保护装置的存在就是给电力设备带来一定的安全保护,并且能够迅速检测到电力设备可能存在的故障,对故障的区域以及性质做出判断,为电网检修人员更好地掌握故障实际情况,便于高效稳定处理输电线故障。
一旦输电线路上出现负载过高的电压,继电保护装置就会以跳闸的方式来保护输电线路和电气设备,跳闸能够尽量降低故障对整个供电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1]。
输电线路防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就电网事故而言,输电线路故障所占的比例最大,而就输电线路故障而言,雷击跳闸所占的比例最大,特别是在我国山区地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频发,则加强输电线路防雷工作、减少输电线路故障意义重大。
文章浅析了我国山区输电线路防雷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标签:输电线路;防雷工作;解决措施1 输电线路防雷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 无法判断闪络类型通过对某山区输电线路运行状况进行模拟试验、现场实测及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调查可得,避雷线及雷电绕击率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及杆塔高度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输电线路穿越的地质条件及地形条件,加之雷电活动的复杂性及随机性和技术方面的局限性均对准确获取相关具体测量参数造成干扰,则要准确判断出闪络的类型尚存在较大的难度。
1.2 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权威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省份的线路设计(尤其是≤330kv)均未考虑土壤电阻率,即接地电阻设计值具有极大的主观随意性。
此外,整条输电线路使用同一个设计值的情况也不在少数,且实际值均远小于允许值。
以上影响因素从源头便严重制约着我国山区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提高。
此外,我国《架空送电线的运行规程》要求输电线路接地装置改造务必要参考设计电阻值,从而一再延误降低电阻值工作的开展。
此外,在设计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时,未准确掌握当地微气象及微地形雷电活动的强度,且未严格要求高土壤电阻地区的杆塔接地射线长度。
与此同时,单避雷线及单杆致使输电线路保护角过大,进而导致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普遍较高。
近年来,双避雷线已经出现,但因未准确避开高雷击区段设计电路或未针对穿越高雷击区段的线路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则输电线路屏蔽效果普遍较低,且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居高不下。
1.3 基建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山区输电线路所用水泥杆普遍存在杆塔上下不导通的问题,且连接杆塔上下接地装置的通道多为设置在杆塔内部的钢筋,从而导致输电线路耐雷水平普遍较低。
浅析输电线路防雷措施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输电线路经常遭受雷击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降低线路的接地电阻,做好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防止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和输电设备遭雷击损坏。
关键词:输电线路;防雷;保护;措施输电线路的分布范围极广,长的有几百千米甚至上千千米,所跨越的地形条件、气候环境复杂,有山地、河流、平原等,所以极容易遭受雷击,线路受雷击后,极易引起输电线路跳闸,轻则导致无法对用户供电,重则会引发电网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
所以输电线路的防雷士电力部门的工作重点和日常维护工作之一。
1.造成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的主要原因1.雷电天气预测难度大目前虽然有卫星云图系统、大气监测系统等数字信息技术对自然环境进行监测,但大气活动的随机性较强,且复杂多变,现有的技术无法实现对雷电天气进行准确的预测,导致无法及时准备地获悉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相关技术参数,雷电预测相关技术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1.输电线路设计安装缺陷部分地区的电力设计部门欠缺一定的责任感,在输电线路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土壤电阻率、雷电绕击率、地质地貌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电阻与输电线路不匹配,极易导致雷电天气出现跳闸现象。
另外,在输电线路安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未按照相关安装标准进行操作,导致地网接头焊接不到位、地网铺设不达标等不合格现象出现。
1.输电线路的接地电阻居高不下接地装置是防雷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人为破坏、使用年限超期、阻降剂腐蚀等原因造成的接地装置损坏,使得接地装置的电阻值大大超过正常适用范围,为输电线路遭受雷击危害埋下了隐患,尤其在雷电天气多发的地区,更是成为导致输电线路雷击频发的重要诱因。
二、对输电线路进行防雷和接地的有效措施(一)将避雷线和线路避雷器配合使用传统的防雷保护措施通常通过增设避雷线来减少线路遭遇雷电过电压的影响,但是部分线路还是会因为雷击现象而造成线路跳闸。
因此,将避雷线和避雷器配合使用,是全面提升输电线路的防雷击水平的有效方法。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的防护措施分析首先,针对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引入防雷装置是必不可少的。
防雷装置主要由闪络器、接地装置和避雷针等组成。
闪络器能够将浮电位释放到大地上,防止雷电通过设备或线路流入地方电劢。
接地装置能够使系统设备、金属构架、设备房等与地之间导通,形成一个良好的大地接点,从而使雷电通过大地排除。
避雷针则分散雷电的能量,减少雷击的概率。
通过引入这些防雷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少雷击故障的发生,提高输电线路设备的安全性。
其次,应加强对输电线路设备的维护和检测工作。
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发现设备存在的潜在故障问题,并及时处理,是预防雷击故障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使用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对线路设备进行定期的热成像检测,可以发现设备存在的潜在故障问题,如接触不良、绝缘老化等,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减少雷击故障的发生。
此外,合理的线路布置和线路设计也是预防雷击故障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线路布置可以减少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冲击程度,降低雷击故障的概率。
另外,合理的线路设计也可以减少雷电对设备和系统的影响,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合理的避雷子站布置可以使雷电不易击中设备,减少雷击故障的发生。
此外,对于重要的输电线路,还可以采取无线遥测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
该系统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将线路的状态信息传送到监测中心,及时发现恶劣天气下可能导致雷击故障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最后,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教育也是预防雷击故障的重要环节。
员工应具备基本的防雷知识,了解防雷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事故应急处理的方法,并定期进行相关的培训与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防止因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的雷击事故。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引入防雷装置、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测、合理的线路布置和设计、无线遥测监测系统以及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教育等。
输电线路防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为了让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得以良好保障,尽最大限度避免和降低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危害,本文特对其防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
文章首先分析了雷击对于输电线路的作用及其危害;然后分析了输电线路防雷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最后分析了输电线路防雷问题的主要解决对策。
经分析发现,要想实现输电线路防雷效果的良好保障,就需要在雷击防护措施方面、线路设备绝缘方面、接地分流措施方面、稳压运行措施方面以及日常防雷运维方面加强工作。
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输电线路雷击问题的有效预防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危害;防雷工作前言:在输电线路的运行过程中,一旦遭遇了雷击问题,便会对线路的应用质量及其安全性造成很大程度的危害。
基于此,在输电线路的运维过程中,电力企业和相关技术人员一定要加强防雷保护措施。
在此过程中,首先应明确实际防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地理和气候因素的影响、线路设备设施问题、防雷设备设施问题以及日常维护不足等,然后以此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措施来加强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
这样才可以有效提升输电线路的防雷效果,为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良好保障。
一、雷击对于输电线路的作用方式及其危害分析(一)雷击对于输电线路的作用方式所谓雷击,就是在带电云层向大地放电的过程中,使得建筑物或者是电气设备、电子设备等受到了损害。
其中,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就是架空输电线路,其受雷击频率和强度都非常大。
雷击对于输电线路的主要作用方式是雷电冲击波电流所形成的过电压现象所致。
对于输电杆塔、输电线路以及避雷线等设备而言,雷电所导致的过电压现象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是直击雷,第二是感应雷。
其中,直击雷就是输电线路直接被雷电击中,雷电流导致输电线路过电压产生;感应雷则是雷电击中了杆塔或避雷线,进而使输电线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从而引发过电压现象[1]。
(二)雷击对于输电线路的危害性一旦输电线路遭遇了雷击,便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绝缘子闪络、单相接地故障、跳闸等,进而导致供电中断,对用户的用电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输电线路中有雷电行波的形成和传播,进而引发主变绝缘破坏或避雷器爆炸等问题,导致用户长时间停电现象,甚至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布时间:2021-08-25T10:16:28.69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10期作者:杜超[导读] 在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工作的期间,雷击现象是时有发生的,而且很有可能会受到雷电的袭击,因此需要不断地提高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断地提高线路中的防雷措施杜超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荣成市供电公司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 264300摘要:在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工作的期间,雷击现象是时有发生的,而且很有可能会受到雷电的袭击,因此需要不断地提高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断地提高线路中的防雷措施,改进现行的防雷措施中存在的隐患和不足之处,才能有效地实现对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改革,保障人们的用电安全,维持人们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防雷;问题;对策1高压输电线路雷击特点分析由于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不断提升,受外界雷害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11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通常以反击为主,反击雷跳闸概率能够达到60.0%左右,超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一般以绕击为主。
因为高压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比较低,如果雷击中塔顶或者避雷线,输电线路的绝缘子特别容易出现闪络现象。
此外,高压输电线路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如果出现雷击跳闸现象,会降低电网系统的可靠性。
与普通的输电线路相比较来讲,高压输电线路具有以下特点:(1)杆塔的高度与尺寸均比较大。
因为杆塔高度较高,特别容易出现迎面先导现象,再加上尺寸大,暴露的面积过大,引雷半径不断增加。
(2)绝缘水平比较越高。
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越不容易引起出现闪络现象。
(3)线路运行期间电压较高。
输电线路导线四周空气特别容易产生离子波,对下行先导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2高压输电线措施分析和可能存在的隐患2.1杆塔存在的隐患杆塔的作用是负责输电线的支撑,使用混凝土和钢筋制作而成的,在投入使用之后,长期暴露在外面,经受风吹雨打,很有可能会出现裂缝,一旦发生雷电的现象,杆塔受到雷电袭击,导致杆塔内部的钢筋过热,会出现杆塔爆裂、倒杆等现象。
输电线路防雷措施与维护探讨摘要:输电线路由于受到地形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雷击跳闸率较高,一旦跳闸就会影响输电线路的正常工作。
我们需要不断的加强对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综合研究,控制隐患,确保高压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防雷前言电网运行离不开高压输电线路,一旦该线路遭受雷击引发故障就可能出现整个地区的用电困难问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输电线路加强防雷措施,不但可以减少由于雷电击中输电线路而引起的跳闸次数,还可以有效保护变电站内电气设备安全运行,是维持电力系统持续、可靠供电的重要环节。
1输电线路雷击原因分析就高压输电线路而言,其分布范围广,它不仅是整个电力系统中的主动脉,而且也是连接各发电厂、变电站以及重要用户之间的桥梁,它运行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供电的可靠性。
在电网建设中,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如地区夏季潮湿多雨,雷击、闪电现象经常发生,在空气湿度较大时,容易导致输电线路内部受潮,输电设备的老化,输电线路腐蚀严重,对电力输送造成不利影响。
雷击跳闸事故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从输电线路的绕击成因来看,根据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情况和实验情况表明,雷电绕击率、避雷线对杆塔高度、边导线保护角、输电线路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都有关系。
(2)从输电线路的反击成因来看,塔顶部、塔杆、避雷线等遭受雷击时,雷电电流经过接地体和塔体,导致杆塔的电位升高,在相导线上可能会产生感应过电压。
输电线路雷击事故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在电力输送过程中,输电线路遭受雷击过压作用,导致输电线路闪络,再由冲击闪络转变成稳定工频电压,最后导致线路跳闸。
因此,在电网建设过程中:(1)应该避免直接的雷击事故发生,减少输电线路直接遭受雷击的可能,主要可通过在输电线路沿线安装避雷线。
(2)要防止闪络,可通过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加强线路绝缘和架设耦合地线等措施,以防止输电线路在遭受雷击之后发生闪络现象。
(3)要防建弧,通过在输电线路安装避雷器、消弧圈接地方法来防止输电线路在上落后的不稳定工频电弧。
浅谈输电线路防雷存在的问题及防护措施【摘要】本文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 对线路遭雷击的杆塔接地进行检查和测试, 掌握和了解了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对线路进行技术改造, 其中对一些年久线路进行全线更换接地体, 对一些重雷区域进行加装避雷器, 这样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输电线路;防雷;问题;防护措施
1 存在的问题
1.1 客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气雷电活动的随机性和复杂性, 目前世界上对输电线路雷害的认识研究还有诸多未知的成分, 再加上输电线路处于大自然环境中, 遭受自然破坏可能性极大。
此外由于现在观测技术上的局限性, 还无法准确测量和捕捉到线路遭受的每一次雷击的技术参数, 甚至还很难准确地区分每次线路雷击故障的闪络类型, 比如对输电线路造成跳闸的主要原因是反击还是绕击等问题, 这造成在防雷措施上的针对性不强。
1.2 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2.1 检查中发现我省在八十年代建造的110kv 及以下线路设计时均未提供土壤电阻率, 接地电阻设计值随意性大, 有的线路整条线只有一个设计值, 允许值往往比实际值大许多。
这些原始性因素一方面直接从源头上降低了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另一方面《架空送电线路的运行规程》规定, 线路接地装置的改造是以设计的电阻值作为判断的依据之一, 使原本可以降低的电阻值长期得
不到解决。
1.2.2 因我省部份输电线路处于山区, 线路上只有双避雷线对
线路的保护, 但由于山区大高差、大挡距, 也普遍存在保护角偏大, 避雷线对导线屏蔽效果不良等问题。
1.3 运行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3.1 因输电线路不断老化, 原有输电线路接地电阻普遍较高, 在许多遭受雷害的输电线路杆塔中, 普遍发现接地电阻值偏高的
现象, 据分析, 有的是历史因素造成的, 如高山土壤电阻率偏高, 设计参数不当, 施工不良; 而有的是多年运行后逐渐升高的, 如
线路接地改造不到位、未能有效降低所致等。
1.3.2 线路杆塔接地也存在比较严重缺陷, 输电线路接地装置
存在相当数量的不良缺陷, 如: 接地装置年久失修、残缺不全、接地电阻逐年增加、降阻剂严重腐蚀接地体, 这些损坏的接地装置将导致耐雷水平严重下降, 甚至可使雷击跳闸率成倍上升。
运行中许多事例充分说明接地装置不良与雷击跳闸率升高有着直接的因果
关系。
1.3.3 接地改造质量控制不严, 未达到预期效果, 接地装置改
造是一项隐蔽性的工程, 如果没有实施中间环节的有效检查监督, 而只作最后阶段的象征性验收, 往往要留下隐患, 如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等影响线路耐雷水平的不良手段就在所难免, 因此不少接
地装置改造并未收到实际的效果。
2 科学地运用好常规防雷技术措施
线路防雷保护首先在于抓好基础工作, 目前国内外在雷电防护手段上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传统的技术
措施。
对已投运的线路, 应结合地区的地貌、地形、地质以及土壤状况与接地电阻的合理水平给出正确的评价, 找出可能存在薄弱
环节或缺陷, 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
目前主要的技术措施有:
2.1 加强线路的维护
根据季节的变化, 保证线路走廊有足够的安全间隙。
对大跨越、多雷区等特殊地区要按照《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做好维护工作。
2.2 加强线路的验收
对于新投产的线路, 做好线路的验收工作, 抽查接地体的埋深是否符合规程的要求, 射线长度是否达到设计的长度, 并建立杆
塔接地电阻值、埋深、走向等原始技术台账。
根据线路的新验收规程, 我们对110kv 线路全线每基铁塔的接地电阻进行测量, 使接
地电阻值达到设计规程要求。
2.3 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
线路的接地电阻与耐雷水平成反比, 根据各基杆塔的土壤电阻的情况, 尽可能地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 这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
的基础, 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对于在运行中定期测量杆塔接地电阻值, 若其值大于30 欧的杆塔, 派人核实情况, 并及时列入整改计划; 同时还规范了接地电阻测量方法, 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4 增装线路杆塔上氧化锌避雷器
针对110kv 线路曾多次遭受雷击杆塔的特点, 安装110kv 避雷
器共计50 多基杆塔, 大大改善了线路的雷击跳闸概率, 效果比较
显著。
从逐步安装的情况来看, 在杆塔上安装避雷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2.5 装设延伸接地线
在一些高土壤电阻率的地区, 改善接地装置的措施是很困难的,应通过在地表面沿线路方向敷设与线路走向一致的延伸接地线,
以提高接地线与线路的电磁耦合和分流作用。
3 抓好防雷工作的关键点
在总结了我省输电线路防雷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运用好常规
防雷技术措施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雷电活动是小概率事件, 随机
性强, 要做好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 就必须抓住其关键点, 主要
做法是:
3.1 突出目标管理, 限时消除隐患
对运行中发现问题较多的线路、雷击频发区段, 集中人力、资
金进行全面整改,对部份110kv 及以上线路进行全线接地体重新敷设, 还结合110kv 线路杆塔基础加固工程, 对杆塔接地体进行更换; 对于土壤电阻率较高的疑难地区的线路, 特别是要强化降阻
手段的应用, 如增加埋设深度, 延长接地极的使用。
3.2 对线路频发性雷击区段采取有针对对性的措施
在山区送电线路不可避免地出现大跨越、大高差档距, 是线路
耐雷水平的最薄弱的环节; 一些地区雷电活动相对强烈, 使某一
区段的线路较其它线路更容易遭受雷击。
为此我们结合地区的特点,
研究制定详细的防雷技术对策, 对频发性雷击的线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如在线路部份杆塔上安装避雷器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这样把有限的资金使用在刀刃上。
3.3 统一技术要求
对大跨越全高超过40 米杆塔接地电阻的要求, 在《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与《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规定有所不同,一直是基建与生产交接的矛盾所在。
对一些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大跨越全高超过40 米杆塔, 要强化技术手段的应用, 如增加接地射线的长度、根数或采用延伸接地等措施, 尽可能地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 力争不超过相同土壤电阻率设计值的50%。
3.4 规范测试方法、积极采用防雷新技术
针对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测量误差较大, 给改造、事故分析造成偏差。
组织了专业人员对现有的测试方法和仪器, 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认为采用选择性补偿法测试的数据真实、可靠, 省公司发文统一规范测试方法, 要求各单位在新建线路的验收、接地电阻改造和事故分析时应以此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