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
- 格式:pdf
- 大小:210.02 KB
- 文档页数:9
天然产物提取与分离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天然产物提取与分离的概述天然产物是指来源于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海洋生物等的各种化学成分。
对天然产物进行提取与分离,旨在获取具有特定生物活性或药用价值的化合物,为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原料。
提取是将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成分从原材料中转移出来的过程,而分离则是进一步将提取得到的混合物进行纯化和分离,得到单一的化合物。
二、常见的提取方法(一)溶剂提取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选择合适的溶剂来溶解天然产物中的目标成分。
例如,对于极性较大的成分,可选用水、甲醇、乙醇等极性溶剂;对于极性较小的成分,则可选用乙醚、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
例题:从植物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已知黄酮类化合物极性较大,应选用哪种溶剂进行提取?答案:水、甲醇或乙醇。
(二)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且不被破坏的成分。
例如:从薄荷中提取薄荷油。
(三)升华法某些固体物质受热时直接变成气态,遇冷又凝结为固体,可采用升华法进行提取。
比如:从樟脑中提取樟脑。
三、分离方法(一)结晶与重结晶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使溶质以结晶形式析出。
例题:某混合物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如何通过结晶与重结晶进行分离?先将混合物溶解在热乙醇中,形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溶解度较小的成分先结晶析出,过滤得到晶体。
再将晶体溶解在热乙醇中,重复上述操作,可提高纯度。
(二)萃取法包括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
液液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进行分离;固液萃取则常用于从固体样品中提取目标成分。
例如:用乙酸乙酯从水相中萃取生物碱。
(三)色谱法1、柱色谱包括硅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等。
根据化合物与吸附剂之间的吸附能力差异实现分离。
2、薄层色谱(TLC)可用于监测分离过程和初步判断化合物的纯度。
3、高效液相色谱(HPLC)具有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等优点。
四、提取与分离的实例分析以从银杏叶中提取分离银杏黄酮为例。
天然产物的分离与分析天然产物的分离与分析是化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天然产物是指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等自然来源中获得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具有多样化的化学结构和广泛的生物活性,已成为众多药物的原料。
天然产物的分离,是指从复杂的混合物中提取和分离目标化合物,通常使用各种萃取、分配、过滤、色谱、电泳和质谱等技术。
而天然产物的分析,是指对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进行性质、结构、活性等的分析,以便进一步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生理效应。
一、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1. 萃取萃取是从固体、液体、气体或膏状物质中选择性地提取一种或多种化合物的方法。
萃取时,将混合物和一种具有较强亲和力的萃取剂一起搅拌或煮沸,目标化合物就会在两种相间移动,利用两种相溶性不同的液体之间的分配系数和疏水性,就可以提取到目标化合物。
2. 色谱色谱是一种通过选择不同条件下的物理响应,把混合物分离开来的技术。
色谱主要分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两种。
气相色谱是利用气体作为移动相,在固定相上分离化合物,液相色谱则是利用液体作为移动相,通过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各种化合物分离开来。
在具体实验操作中,色谱技术可应用于极性和非极性化学物质的分析,从而快速、准确地分离出目标物质。
二、天然产物的分析1. 质谱质谱是一种通过对物质分子离子的质量以及质量比分析以及离子碎片的结构分析等进行推断,对物质结构、组成、分子量和化学反应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的技术。
质谱常用于新天然产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2.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记录分层样品所产生的信号的技术。
核磁共振技术能够为化学家们提供许多有益的信息,如分子结构、原子间距、分子动力学、三维构像等方面的信息。
核磁共振在天然产物的分析研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结语天然产物的分离和分析是现代化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断提高天然产物的分离和分析技术的水平,可以为新药物和生物制品的研发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撑,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从自然界中提取和分离有价值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以用于药物开发、食品添加剂制备、香料生产等众多领域。
本文将探讨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提取技术天然产物的提取是指将目标化合物从天然来源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常见的提取技术包括溶剂提取、蒸馏提取和超声波提取。
1. 溶剂提取溶剂提取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之一。
它利用溶剂与目标化合物的溶解度差异,将化合物从固体或液体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常见的溶剂包括乙醇、乙醚、丙酮等。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目标化合物的特性和提取条件来确定。
2. 蒸馏提取蒸馏提取是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将目标化合物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通过加热混合物,使其中的组分按照沸点顺序蒸发和凝结,然后收集目标化合物。
蒸馏提取适用于挥发性较高的化合物。
3. 超声波提取超声波提取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促进溶剂与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反应,从而加速提取过程。
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可破坏植物细胞壁,释放其中的化合物。
超声波提取具有提取效率高、时间短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的提取过程中。
二、分离技术分离技术是将提取得到的混合物中的化合物进一步分离的过程。
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色谱技术、电泳技术和膜分离技术。
1. 色谱技术色谱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在固体或液体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技术包括薄层色谱、纸层析、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即可实现对混合物中的化合物进行有效的分离。
2. 电泳技术电泳技术是一种利用化合物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电泳技术包括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和等电聚焦等。
电泳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领域。
3.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对混合物中的组分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逆渗透和蒸发浓缩等。
通过调节膜的孔径和渗透性,可以实现对混合物中的组分进行有效的分离和浓缩。
天然产物提取与分离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天然产物提取与分离的概念天然产物提取与分离是从天然来源(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中获取有价值的化学成分,并将其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以获得纯净的单一化合物或特定的组分。
这一过程不仅对于药物研发、食品工业、化妆品行业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现代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二、提取方法(一)溶剂提取法这是最常见的提取方法之一。
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选择合适的溶剂来溶解目标成分。
例如,对于极性较大的成分,可以选择水、甲醇、乙醇等溶剂;对于非极性成分,则常使用乙醚、石油醚等溶剂。
例题:从一种植物中提取生物碱,已知该生物碱易溶于乙醇,设计提取方案。
方案:将植物材料粉碎,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浸泡,适当加热并搅拌,多次提取后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粗提取物。
(二)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
例如:从薄荷中提取薄荷油。
(三)升华法某些固体物质受热时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遇冷后又直接凝结成固态,这个过程称为升华。
比如从樟脑中提取樟脑。
三、分离方法(一)结晶与重结晶利用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改变温度、溶剂组成等条件,使化合物结晶析出。
例题:有一混合物含有 A、B 两种化合物,A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B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如何分离?方法:先将混合物溶解在适量溶剂中,加热使溶液成为饱和溶液,然后冷却,A 会先结晶析出,过滤得到 A;滤液继续浓缩,冷却,使B 结晶析出。
(二)萃取法包括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
液液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来实现分离。
例如:用乙酸乙酯从水相中萃取某有机酸。
(三)色谱法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离方法,包括柱色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柱色谱:如硅胶柱色谱,根据化合物与硅胶的吸附能力不同进行分离。
薄层色谱:可用于监测分离效果和确定展开条件。
高效液相色谱:具有高效、快速、灵敏等优点,常用于微量成分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研究1. 概述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是现代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天然产物是指从动植物中提取出的化学物质,具有多样性、活性强、结构复杂等特点。
研究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对于发现新药、开发新材料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研究。
2. 传统提取技术传统提取技术是指利用溶剂进行植物或动物样品中活性成分的溶解,再通过蒸馏或浓缩等方法获得目标化合物。
传统提取技术具有简单、易操作等优点,但也存在效率低下、溶剂消耗大等缺点。
3. 现代高效液相色谱(HPLC)现代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利用流动相将混合样品中不同成分进行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它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效率等特点,在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优化流动相组成和操作条件,可以实现对复杂样品中多种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4.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是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对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进行提取的方法。
超临界流体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和较低的粘度,能够提高提取效率。
此外,超临界流体提取还具有环境友好、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中药材的提取与分离。
5. 固相微萃取(SPME)固相微萃取(SPME)是一种利用固定相材料对样品中目标成分进行富集和预处理的技术。
SPME技术具有简单、快速、高效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的富集与分离。
6. 聚合物纳米纤维膜技术聚合物纳米纤维膜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纺法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膜,并通过特定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功能化改性,以实现对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富集与分离。
该技术具有高效、可控性强、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天然产物提取与分离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7. 结语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是现代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传统提取技术、现代高效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微萃取和聚合物纳米纤维膜技术等是目前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第三章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第一节 类胡萝卜素的提取一、实验目的1. 初步了解天然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2. 掌握薄层色谱(TLC)的原理、用途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番茄和胡萝卜中都含有番茄红素和 β-胡萝卜素,这些都属于类胡萝卜素。
它们的分子结构如下。
β-胡萝卜素分子结构利用类胡萝卜素在乙醇及石油醚中的溶解性,使番茄红素的红色素和 β-胡萝卜素的黄色素得以富集。
然后利用薄层色谱使混合物分离。
三、器材及试剂器材:50 mL(或 100 mL)圆底烧瓶,250 mL 烧杯,球形冷凝管,长颈漏斗,50 mL 锥形瓶,空心塞,20 mL 量筒,2B 铅笔,厚约 2.5 mm、100 mm×30 mm 的载玻片 3 片,150 mL 广口瓶,60 mm×60 mm 载玻片,长方形滤纸,2B 铅笔,直尺。
试剂:番茄酱,95% 的乙醇,石油醚,饱和食盐水,无水硫酸镁,硅胶 G(GF254),0.5% 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丙酮。
四、实验内容1.提取在 50 mL(或 100 mL)圆底烧瓶中称取 4 g 克番茄酱,加入 10 mL 95% 的乙醇,水浴加热回流 3~5 min。
冷却后过滤(普通过滤),将滤纸和滤渣转移到烧瓶,再加 10 mL 的石油醚(60~90 ︒C)加热回流 3 min,过滤,合并两次的滤液,加 5 mL 饱和食盐水[1]摇匀,分出有机层,加无水硫酸镁干燥。
2.薄层层析(1)制板。
将 5 g 硅胶 G(GF254)在搅拌下慢慢加入到 12 mL 0.5% 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中,调成糊状,然后将其倒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手轻轻振动,使涂层均匀平整,晾干。
标准:无纹路,无团粒,看不到玻璃片上薄的涂料点。
(2)活化。
薄层板经自然晾干后,再放入烘箱活化,进一步除去水分。
(3)点样。
用铅笔(最好用 2B 铅笔)在层析板上距末端 1 cm 处轻轻画一横线[2],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液在横线上轻轻点样。
若颜色浅,可重复点样,需前次样点挥发干后进行。
样点直径不应超过 2 mm,否则易拖尾影响测定。
样点间距在 1~1.5 cm 为宜,太近易重叠。
(4)展开。
缸内壁贴一片环绕缸内 4/5 周长的滤纸,倒入展开剂,液面高度约 5 mm。
滤纸下面浸入展开剂(丙酮与石油醚混合液)中,盖好瓶盖,使层析缸被展开剂饱和 5~10 min。
待样点干燥后,将层析板点样一端放入层析缸中,样点不得浸泡在展开剂中,再盖好瓶盖[3]。
待展开剂上升至前沿约 1 cm 处取出,迅速在展开剂最前沿处画一横线。
晾干,量出展开剂和样点移动的距离。
(5)计算比移值 R f。
对于一种化合物,当展开条件相同时 R f 值是一个常数。
R f 可用作定性分析的依据。
本实验约需 5 h。
五、注释[1] 食盐水防止乳浊液生成。
[2] 画点样起点线时应尽量避免划破硅胶,且起点线离边缘的距离要大于展开瓶中的展开剂高度,以避免样点浸入展开剂。
[3] 开始展开后,则不能再移动展开瓶。
六、思考题1. 一根毛细管能否点多个样品?为什么?2. 展开剂的高度超过点样线,对薄层色谱有什么影响?3. 如何利用 R f 值来鉴定化合物?4. 为什么极性大的组分要用极性较大的溶剂洗脱?第二节 菠菜色素的提取和色素分离一、实验目的1. 了解薄层色谱的一般原理和意义,学习薄层色谱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天然色素的提取方法。
3. 巩固液体有机化合物的干燥、抽滤、蒸馏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绿色植物如菠菜叶中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
其结构如下。
叶绿素中 a 的含量通常是 b 的 3 倍。
尽管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醚、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的溶剂。
胡萝卜素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它有三种异构体,即 α-、β-和 γ-异构体,其中 β-异构体含量最多,也最重要。
生长期较长的绿色植物中,β-异构体的含量多达 90%。
β-异构体具有维生素 A 的生理活性,其结构是两分子维生素 A 在链端失去两分子水结合而成的。
在生物体内,β-体受酶催化即形成维生素 A。
目前 β-体已可进行工业生产,可作为维生素 A 使用,也可作为食品工业中的色素。
叶黄素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它在绿叶中的含量通常是胡萝卜素的两倍。
与胡萝卜素相比,叶黄素较易溶于醇而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故本实验采用甲醇-石油醚的混合溶剂提取以上三种色素,然后利用薄层色谱使各组分分离。
三、器材及试剂器材:剪刀,研钵,抽滤装置,7 cm 滤纸,直形冷凝管,50 mL 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套管,100 ︒C温度计,25 mL、50 mL 锥形瓶,真空尾接管,空心塞,20 mL 量筒,长方形滤纸,2B 铅笔,直尺,厚约 2.5 mm、100 mm×30 mm的载玻片 3 片,150 mL 广口瓶,60 mm×60 mm 载玻片。
试剂:新鲜菠菜叶,石油醚,甲醇,无水硫酸钠,无水乙醇,丙酮,硅胶 G,0.5% 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体积比为 8∶2 的石油醚-丙酮混合液。
四、实验内容1.菠菜色素的提取方法一:将菠菜叶洗净,甩去叶面上的水珠,摊在通风橱中抽风干燥至叶面无水迹。
称取 20 g,用剪刀剪碎,置于研钵中,加入 20 mL 甲醇,研磨 5 分钟,转入布氏漏斗中抽滤,保留滤液。
将布氏漏斗中的糊状物放回研钵,加入体积比为 3∶2 的石油醚-甲醇(不溶,故要分开量取)混合液 20 mL,研磨,抽滤。
用另一份 20 mL 混合液重复操作,抽干。
合并三次的滤液,转入分液漏斗,每次用 10 mL 水洗涤两次,弃去水-醇层,将石油醚层用无水硫酸钠(约 5 g)干燥后滤入蒸馏瓶中,水浴加热蒸馏至剩约 1 mL残液。
方法二:将菠菜叶洗净,甩去叶面上的水珠,摊在通风橱中抽风干燥至叶面无水迹。
称取 5 g,用剪刀剪碎,置于研钵中,用 30 mL 体积比为 3∶2 的石油醚-乙醇混合液分 3次研磨,抽滤。
合并三次的滤液,转入分液漏斗,每次用 10 mL 水洗涤两次,弃去水-醇层,将石油醚层用 2 g 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滤入蒸馏瓶中,水浴加热蒸馏至剩约 1 mL 残液。
方法三:将菠菜叶洗净,甩去叶面上的水珠,摊在通风橱中抽风干燥至叶面无水迹。
称取 5 g,用剪刀剪碎,置于研钵中,先用 10 mL 丙酮研磨菠菜叶,再用 10 mL 石油醚研磨,过滤,合并两次的滤液,用 2 g 无水硫酸钠除去水分,提取液避光保存。
2.薄层层析取四块显微载玻片,用硅胶 G 经 0.5% 羧甲基纤维素钠调制后制板,晾干后在 110 ︒C 活化 1 h。
点样[1],用体积比为 8∶2 的石油醚-丙酮混合液作展开剂[2]后计算各样点的 R f 值[3]。
各样点的 R f 值因薄层厚度及活化程度不同而略有差异。
大致次序为,第一色带β-胡萝卜素(橙黄色,R f≈0.75);第二色带叶黄素(黄色,R f≈0.7);第三色带叶绿素 a (蓝绿色,R f≈0.67);第四色带叶绿素 b(黄绿色,R f≈0.50)[4]。
本实验约需 7 h。
五、注释[1] 画点样起点线时应尽量避免划破硅胶,且起点线离边缘的距离要大于展开瓶中的展开剂高度,以避免样点浸入展开剂。
[2] 展开剂也可选用体积比为 1∶1 的石油醚-乙酸乙酯。
[3] 开始展开后,则不能再移动展开瓶。
[4] 实践证明:方法一和方法二中被醇洗去了姜黄素。
方法三中还有姜黄素的色班。
六、思考题1. 试比较叶绿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三种色素的极性,为什么胡萝卜素在薄层板上移动最快?2. 展开剂的高度超过点样线,对薄层色谱有什么影响?3. 如何利用R f值来鉴定化合物?第三节 从橙皮中提取柠檬烯一、实验目的1. 初步了解天然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2. 掌握水蒸气蒸馏的原理、用途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工业上常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从植物组织中获取挥发性成分。
这些挥发性成分的混合物统称精油,大都具有令人愉快的香味。
从柠檬、橙子和柚子等水果的果皮中提取的精油 90% 以上是柠檬烯。
它是一种单环萜,分子中有一个手性中心。
其 S-(-)-异构体存在于松针油、薄荷油中;R-(+) 异构体存在于柠檬油、橙皮油中;外消旋体存在于香茅油中。
本实验是先用水蒸气蒸馏法把柠檬烯从橙皮中提取出来,再用二氯甲烷萃取,蒸去二氯甲烷以获得精油,然后测定其折光率和比旋光度。
柠檬烯三、器材及试剂器材:剪刀或粉碎机,250 mL 圆底烧瓶,80 cm 长的玻璃管,三通管,T 形管,弹簧夹,玻璃弯管,温度计套管(2 个),250 mL 三口烧瓶,空心塞,蒸馏头,直形冷凝管,真空尾接管,100 mL 锥形瓶,100 mL分液漏斗,10 mL 量筒,50 mL 锥形瓶,50 mL圆底烧瓶(2 个),250 mL 烧杯,100 ︒C 温度计,循环水式真空泵,末端拉成毛细管的玻璃管,克氏蒸馏头,安全瓶。
试剂:新鲜橙子皮,二氯甲烷,无水硫酸钠。
四、实验内容将 2~3 个橙子皮[1]剪成细碎的碎片,投入 250 mL 三口烧瓶中,加入约 30 mL 水,按照图 2-16 安装水蒸气蒸馏装置[2]。
松开弹簧夹,加热水蒸气发生器至水沸腾,T 形管的支管口有大量水蒸气冒出时夹紧弹簧夹,打开冷凝水,水蒸气蒸馏即开始进行,可观察到在馏出液的水面上有一层很薄的油层。
当馏出液收集约 60~70 mL 时,松开弹簧夹,然后停止加热。
将馏出液加入分液漏斗中,每次用 10 mL 二氯甲烷萃取3次。
合并萃取液,置于干燥的 50 mL 锥瓶中,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干燥半小时以上。
将干燥好的溶液滤入 50 mL 蒸馏瓶中,用水浴加热蒸馏。
当二氯甲烷基本蒸完后改用水泵减压蒸馏以除去残留的二氯甲烷。
最后瓶中只留下少量橙黄色液体即为橙油。
测定橙油的折光率和比旋光度[3]。
纯粹的柠檬烯:b.p.=176 ︒C ;0D n =1.472 7;20D []α=+125.6︒。
本实验约需 5 h 。
五、注 释[1] 橙皮最好是新鲜的。
如果没有,干的亦可,但效果较差。
[2] 也可用 500 mL 单口烧瓶加入 250 mL 水,进行直接水蒸气蒸馏。
[3] 测旋光度可将几个人所得柠檬烯合并起来,用 95% 乙醇配成 5% 溶液进行测定,用纯柠檬烯的同样浓度的溶液进行比较。
六、思考题1. 为什么要将橙皮剪碎?2. 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第四节 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一、实验目的1. 学习黄酮苷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2. 掌握趁热过滤及重结晶等基体操作。
二、实验原理芦丁又称芸香苷,有调节毛细血管壁的渗透性的作用,临床上用作毛细血管止血药,作为高血压症的辅助治疗药物。
芦丁存在于槐花米和荞麦叶中,槐花米是槐系豆科槐属植物的花蕾,含芦丁量高达 12%~16%,荞麦叶中含 8%,芦丁是黄酮类植物的一种成分,黄酮类植物成分是存在于植物界并具有以下基本结构的一类化合物:黄酮骨架就黄色色素而言,它们的分子中都有一个酮式羰基,又显黄色,所以称为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