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进化论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6
杜尔克姆尔干杜尔凯姆文化人类学10大理论流派●第一节古典进化论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理论学派,成熟标志是泰勒的《原始社会》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问世。
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
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一、产生背景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成立2、殖民贸易的促进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蓬勃发展,殖民贸易和殖民地统治达到空前的程度。
除殖民贸易和殖民统治官员的需要这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之外,殖民当局的官员和传教士将他们在当地所见所闻报导给国内,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因此,学者研究的方向也为之一变,转向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民族文化风俗的人类学研究。
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根源,是19世纪进化理论的提出。
达尔文首次详细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
《物种起源》一书概括了达尔文的主要思想,即物种不是永远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生存下来。
第一个建立社会进化理论的是斯宾塞。
在一切进化理论中,斯宾塞最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问题。
他第一次使用进化这个词是在1850年;1857年斯宾塞描述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过程;1862年,斯宾塞给出了进化的明确定义:“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的变化。
”斯宾塞进化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将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视为本质相同的事物。
二、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1、生平与著述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
自学成才,1871年出版《原始文化》而驰名世界。
古典进化论学派一、古典进化论(文化进化论)古典进化论是19世纪中叶西方民族学界产生的一种民族学理论,进化论主要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该理论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地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宾塞、泰勒、摩尔根和弗雷泽等人。
二、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背景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建立;2、殖民贸易的促进;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
三、古典进化论的思想渊源1、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维柯、孟德斯鸠、孔多塞;2、民族学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拉菲托、亨利霍姆、亚当弗格森;3、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达尔文。
四、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一)泰勒泰勒是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誉为英国“人类学之父”;他曾旅行墨西哥和美洲热带地区,基于对当时社会文化的浓厚兴趣,发表了其代表作《原始文化》;其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给文化下了经典性的定义②宗教理论方面提出了“万物有灵论”③将人类的进化历史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代④对婚姻家庭理论的研究⑤方法论方面提出了“比较法”“残存法”“统计法”。
(二)泰勒的进化论观点1、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2、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了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但是总会循序渐进;3、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这无论对于分子或有机体的运动还是对于社会的运行来讲都是如此;4、泰勒把人类文化的进步划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阶段。
(三)泰勒的宗教理论1、《原始文化》主要研究的是原始民族精神文化特别是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的产生与发展;2、泰勒明确了什么是宗教(基督教、非基督教、神灵信仰);3、探讨了宗教的起源与产生。
文化与社会人类学一、绪论1、定义:以整体论的角度,全时空的看待人类自身的特点2、序言:1860年,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
1860年人类学指包含生理学、心理学的对于人类的研究学科。
1860年后,人类学指广泛.意义上的有关人类的学科。
1860年~1900年逐渐形成一门正式定义的关于人的学科。
3、人类学的主要背景: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
4、人类学产生条件:①人类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这门学科必然脱于动物学。
②人具有共同本质的观念的成熟,给人类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人类本性与人的多功能性和可塑性)③方法论观点的成熟。
比较法的程序。
5、人类学的分支:①体质人类学。
②广义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文化人类学。
③视觉人类学6、学科标志:①人类学田野调查;②民族志;③研究视角:共识性比较(横向),历史性比较(纵向);整体论;文化相对论;主客位研究的交叉应用。
二、文化进化论——泰勒1、简介:英国人类学创始人,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牛津大学第一位人类学教授。
1871年发表《原始文化》,贵格会教徒,编著了第一部人类学教程——《人类学》2、对于文化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而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能写的其他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3、《原始文化》①目标:重构人类文化的历史。
②困难:史前人类在无文字记载下的历史如何认知。
③原则:均变论;遗留物。
④核心逻辑:由于人类精神过程普遍相似,人类社会发展遵从一致的路线,方向沿着进步方向发展。
4、进化论与《人类学》①《人类学》第一部人类学学科教材。
②核心理论:进化论。
③重点:人类怎样变成现在的样子,以及如何生活。
④不均衡的决定论:人类历史由进步而非退化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化,走过野性到文明的轨迹。
三、亨利.摩尔根1、代表作:《古代社会》——全面地发展了社会进化的思想,利用许多民族志中的材料论证人类从蒙昧时期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历程。
034文艺评论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的比较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的主要内容进化论的主要内容古典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古典进化论学派主要研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过程及其原因”。
19世纪,伴随着达尔文生物进化的发展,一些学者用生物进化的观点来进行社会的研究,把社会文化看作生物进化论,都是由简单过渡复杂,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的一个过程,究其原因是人类心理一致性。
古典进化论的研究重点关注的是文化形态发展阶段性变迁,而非发展的过程,以生物进化论划分种群的方式来研究人类文化。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自然选择被斯宾塞引入社会学中,他认为人类文化发展具有的阶段性划分依据是社会形态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运用了比较法、残存法并引入统计学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整理,得出各民族文化发展都是按照阶段进化来的。
古典进化论学派认为各民族文化的发展都要经历相同的过程。
同一时代的各民族间的发展有较大差异原因是他们处于人类文化进化的不同阶段。
根据生物进化学说,物种起源基本相同,但因处于不同地区,环境状态不同,基本进化方式相同,因此在不同环境下的民族发展是非常相似的。
泰勒认为研究文化就应该是研究事物连贯的发展史过程,人类文化发展从蒙昧、野蛮到文明的三个张佳倩(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摘 要:在文化人类学发展中,进化论学派与文化相对论学派在理论流派中一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理论对人类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进化论学派化在当时所处时期推崇的西方中心主义、生物进化理论对人类社会及文化有着积极作用而文化相对论放弃了传统的欧洲中心主义的观点,平等的看待各民族文化,该文主要对两学派理论进行简要概述比较,并对两学派优点做学习应用启示的简单阐述。
关键词:古典进化论;新进化论;文化相对论;欧洲中心主义作者简介:张佳倩(1996-)女,苗族,贵州凯里人,贵州民族大学在读一年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建筑。
时期都是不断进步的,这些时期都可以看作是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阶段在前段历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文化进化论一.产生背景文化进化论产生的背景却是:第一,民族志知识的增多和比较法的确立,第二,伟大的史前科学的来临,并在地质学、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等领域中的新发现及其影响。
把关于现代原住民的研究当作认识人类原古伏态的突破口,文化进化论正是以这样的方法论作为核心而确立时。
最后,随着19世纪史前学中的新的发现,使18世纪哲学家们所抱有的希望和预测首次获得了确认。
到19世纪中叶,从原来叫作博物学的广阔领域分化出了新兴的生物学、地质学和史前考古学,随之出现了一场知识飞跃。
人们逐渐认为把人类的本质视为一成不变的18世纪文化观,是一个单纯而朴素的不完整的思想。
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进行产业化和社会的激烈变化的欧洲,需要一个能够克服现实生活中全面不安感的新的世界观。
这种时代潮流,一方面产生了近代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另一方面也迎来了进化思想的盛行。
以此为背景,文化进化论也以浓厚的自我意识来充任领导时代的先锋。
文化进化论的旗手们都确信自己的能力,并具有很高的社会使命感。
泰勒是这样结束《原始文化》一书的:“尽管这一事业还很不成熟,但人类的幸福仍然非常需要它。
”这种使命感是在大规模的殖民地化过程中,由于直接同异国和野蛮社会接触而产生的。
社会非常需要对非西欧世界的再解释和理论化,以代替在18世纪流行的哲学。
在率先进行海外扩张的英国,早在19世纪初就创设了培养殖民地行政官的“东印度大学”,到该世纪中期,又成立了民族学会和人类学会。
二.代表人物在进化论学者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是斯宾塞、泰勒、摩尔根和弗雷泽。
三.主要观点及学术影响人类学兴起时,学者们多持进化观点,即被称为进化论学派,因此进化论学派是与人类学同时诞生的。
古典进化论经历了否定和批判,最终走向了新进化论。
1、早期进化论学派学者们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文化进化论是赫伯特·斯宾塞建立起来的。
斯宾塞的理论偏重于社会的进化,他首先从理论上系统地、全面并明确地阐发了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并确立了社会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即社会进化过程类似于生物进化,是一个统一的、渐进的和不断进步的过程。
斯宾塞对进化概念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
早期进化论学派也称古典进化论学派。
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主要特征就是用进化论的观点去解释社会中的差异。
这个学派中有很多学者和著作,其中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两部著作是比较有影响力的。
泰勒是第一个赋予“文化”科学意义的人。
这个定义明确了文化的范畴,为此后的研究画出了轮廓。
摩尔根在1877 年《古代社会》里提出原始社会分期理论、关于氏族制度的发现和对家庭史的研究。
摩尔根对氏族社会进行科学的说明,并且首先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他在易洛魁部落进行考察工作,收集了很多资料。
他还利用对亲属称谓制度的研究划分家庭制度的类型以及考察历史的发展。
摩尔根为人类学研究开辟了新思路,首创了许多研究方法。
原始社会的发展与分期、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发明与发现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志。
2、过渡时期的学派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人类学“历史特殊学派”博厄斯和他的学派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要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了解该民族的历史。
理论也应该是从具体的历史的演绎中理顺出来的。
他对早期进化论学派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认为世界上各民族或地区文化水平的高低是受到研究者的偏见所影响的,因此无效。
并认为进化论的观点是不可靠的,只有具体的东西才是历史的和可靠的。
因为所谓的发展规律都是进化论者主观形成的,没有任何依据,这就是历史特殊论的由来。
他们强调应该对具体事实进行描述和记录,反对他们所命名的摩尔根的方法,重点研究特定民族的文化历史、时间特点和规律。
进化论学派认为,社会文明是在世界各地独立发展起来的。
而传播学派认为,许多民族都是非创造性的,因此人类重要的创造都应起源一个或者几个地方,然后通过迁徙或模仿而传播到其他地方的。
人类的区别只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因为这种位置决定了文明发源地。
由此产生了文化区、文化圈等概念。
传播学派虽然忽视了每个民族都有独创性的一面而走入死角,但他们也有早期进化论学派没有想到的见解,那就是不同文化之间互相接触和互相作用。
博厄斯如此强调各民族特定文化史的研究,是与他反对种族主义观点和提倡文化相对主义分不开的。
他坚决主张研究每一个民族以及每一种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并且明确地指出,衡量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都没有普遍的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每个文化都是独特的存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对于自己的民族来说自己的文化就是最合适的,各族文化没有优劣和高低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应该是相对的。
3、新进化论学派怀特的文化进化理论认为,文化是人类创造,并被利用来满足人类需要、适应环境的。
怀特指出:文化的目的,就是服务于人类的需要。
这些需要有两种类型:第一是人类利用自己的肌体资源来服务或满足自身的需要。
唱歌、跳舞、创造神话,为了交谊而组织各种活动等等,说明了这种需要的类型和满足方式。
第二类需要,仅能通过利用外部世界、人类肌体以外的资源来满足。
人类必须通过外部世界来获取食物。
工具、武器,以及其他能够给自己提供食物、遮挡风雨的庇护所、防备敌人的安全保障的物质材料,这些都必须来源于外部世界。
不过,只有当人类对食物、庇护所、安全保障获得满足时,精神和审美需要才有可能通过唱歌、跳舞、创造神话等等来满足。
因此,整个文化结构依赖于人类将自己与地球连接的物质材料、机械方法。
此外,可以把人类“内在资源”需要的满足视为常量,把外部资源需要的满足视为变量。
因此,在对文化发展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忽略常量,仅处理变量,即人类利用资源的物质材料和机械方法。
怀特认为,进化论学者应该将人类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发现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而不必考虑实际有多少人类集团经历了每一具体的阶段。
并且怀特以“能量利用”为标准来鉴定文化的进化。
这完全抓住了问题的根源,非常客观。
不管是什么文化、哪里的文化,它的进化,归根究底都是由新能量的发现和利用带来的。
人类发现了更多形式的能量,不断改进了利用能量的技术,人类文化才能进步。
怀特认为文化进化的决定性因素是技术。
文化是否进化,在于能量的利用,而想要把能量用好、用得有效率、用得不浪费,那就需要“技术”。
怀特把整个文化划分为三个系统:技术系统,包括生产工具、生活手段、筑居材料等;社会系统,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制度、宗教组织等;思想意识系统,包括语言、思想、信念、神话传说、文学、哲学、科学、民俗等。
在这三个系统中,思想意识处于最高,社会居中,技术是基础。
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就找不到能量,即使找到了也不懂得使用。
即使找到,又懂用,也不会用得好。
用得没有效率,就造成了巨大浪费和环境污染。
那么,其效率也远比不上发达工业社会。
斯图尔德把早期进化论称为“单线进化论”,把怀待的进化论称为“普遍进化论”,称自己的理论为“多线进化论”。
他认为这两种进化论都太广义和太一般化了,只能解释单一文化现象的进化太不全面了,不能解释其他地区的所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差异。
因此,他提出多线进化论,试图通过对全世界各地历史顺序来分析,论证类似的历程产生类似的结构。
人类的各个文化都有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它们各自接着自己的路线发展,并没有一个人类社会统一的发展路线,多线进化论的任务是说明种种不同社会结构之不同发展路线的因果关系。
他特别重视文化和环境之间适应的关系,因此被称为文化生态学的创始人。
《文化变迁论》是他关于文化进化思想的主要著作。
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论”,验证了社会适应环境的方式。
他认为,所有的社会必须在某些方面去适应所处的环境。
不同的环境和技术要求不同的适应,当资源基础或技术发生改变时,文化也会改变。
他认为,技术与经济是特定文化的进化之决定性因素,同时注意到还有一些次要因素,比如政治体制、思想意识和宗教信仰所有这些因素,同时推进了文化的进化。
斯图尔德和怀特一样把技术看成文化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他指出,技术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考虑。
应该说斯图尔德的进化论比怀特的更加具体、科学。
新进化论学派将人类文化中的技术部分,看成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应该是可以的。
但是把观念、意识形态、风俗习惯与相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全部看成是一种适应就不可靠了。
显然他们还是受到机械唯物论的影响。
新进化论学派总是企图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斯图尔德将复杂的文化原因都看成与生态环境有关。
怀特也只从技术上考察其存在的原因和功能,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化了。
泰勒1832 一1917 年,是英国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虽然他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对民族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因为身体的原因,使其在旅游养期间,认识了民族学。
大不列颠帝国全球性的扩张,使泰勒通过传教士、探险家、旅行家及政府驻外官员的描述,获得了更多非西方社会的文化样貌。
因为热爱,他努力的学习并研,最终成为英国学术界和人类学这门科学的领袖之一。
他没有亲历田野,没有实地考察。
他过许多的二手资料试图对不同社会文化进行比较。
他在牛津大学建立了人类学系,开设体质类学、考古学、民族学等相关专业。
他为此后英美各大学的人类学系创造了课程设置方法的型。
我们都知道泰勒的学术成就很高,他的成就使后人继承和发扬。
《人类早期的历史及其发展之研究》一书是他的第一部人类学论著。
该书的中心论点是论述人类文化的起源、演变进化和传播。
此后泰勒又出版了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一本书《原始文化》,《原始文化》是他学术生涯最具影响力的名著。
该书详尽的记载着民族志的资料,这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
也详细的阐明了其文化进化的思想,并且对原始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提出了人类的文化基本上都受到文化进化发展的特定规律的支配,而且他还采用了主观的观点作为研究方法来研究原始人的原始社会。
泰勒的古典进化论学说同样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特别是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他已经认可了自然科学的证明,认为自然界是不断进化的,当然也是不断发展着的。
文化逐步的进化并且有着其固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不是人为限制的,是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加以说明。
所以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化也有它的规律性,他认为通过对原始文化的具体分析可以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古典进化论最重要的就是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古典进化论发展的初期,学科内部就存在着进化论与退化论的辩争,进化论把文化相对处于进步的民族看成是文化进化的结果,同时退化论者把文化处于落后的民族看作是文化退化的结果。
而泰勒反对种族优劣论,他认为人类社会进步是基本的变化,认为人类的区别是因为各自处于不同的文化阶段,而不是种族优劣的区别。
他认为每一个民族都为文化的形成做出贡献,文化是各个民族融合的整体,并认为世界上的所有民族文化都应该经历了同样的过程,一个逐步的、向前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