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音乐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

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展开部中,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

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

在尾声中,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第三乐章:

快板、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最后,第一主题在第一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在增大,音响在增强,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到发展部的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

于是,辉煌、明亮的第一主题再次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

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的欢乐。这场与命运的决战,终于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二)

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此时勇士们重新拿起武器,回到阴霾的战场——音乐气氛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沉,好像勇士们踏着牺牲者的血迹一步一步逼近命运之神。第三、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旋律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般的合奏——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勇士们在庆祝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

这首交响曲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以下简单列出几条:柏辽兹把其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为歌德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塌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演出后,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这便是对这部交响曲最恰当的评价。

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他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

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一)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1770—1827)第五首交响曲,c小调作品,作于1805至1808年间。由于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故被称作命运交响曲。

早在1803年,贝多芬就开始有意创作这部作品,直到五年后才全部完成。他在1808年11月写给韦格勒的信中说:“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从1803年他的耳疾逐渐加重,并且还伴随着严重的杂音,让他苦不堪言。贝多芬能够重拾信心完全是精神上的胜利,来自对“命运的挑战”,为此他想用一部大型交响乐表达自己的情绪,歌颂自我斗争。

开始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接着是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时而吹起冲锋的号角,骑士们奋勇向前,与敌人勇敢作战;时而是交战时的厮杀,激烈而残忍,血肉横飞;时而是短暂的休息、交战双方瞬间的喘息,让人欣慰而又心痛;时而是战斗后的悲惨,沉郁凄痛,横尸遍野——这是命运与命运之神的抗争与交战。

第二乐章旋律舒缓,像一位母亲伸出双手抚慰刚刚经历一场恶战的儿子,又像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后对敌人对未来的交流和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却默默地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好像在不断地鼓动战士继续前进

2009年03月28日星期六18:10

贝多芬(1770-1827)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音乐家庭。贝多芬4岁就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和钢琴,父亲曾梦想把他培养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但因环境不佳,未能实现。

贝多芬幼年的教师聂耶菲为他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在老师的帮助下,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