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表格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4.50 KB
- 文档页数:2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___的《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和《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认识和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欧洲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特点。
2.通过了解古典时期西方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贝多芬,认识___后期的音乐文化特征。
3.初步了解古典时期重要的音乐体裁——奏鸣曲、交响曲和奏鸣曲式。
教学重点:1.聆听《第九交响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2.认识和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教学过程:导入:在课前10分钟播放《热情》作为背景音乐,并请同学演奏《热情》钢琴奏鸣曲,引起学生对研究内容的注意。
展开:1.通过作品掌握奏鸣曲的基本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2.欣赏《欢乐颂》合唱部分,分析旋律和节奏的特点,了解为什么___把人声加入交响曲中,人声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3.分声部演唱《欢乐颂》。
4.介绍___创作的艰辛经历,体现了作者对自由、平等、___的追求和强烈趣味,并深入认识。
进一步:1.完整聆听《第九交响曲》,包括学生自己演奏的版本(片段)和___演奏版本(全曲)。
2.讨论交响曲的含义、奏鸣曲式结构和音色的转换,以及___的创作风格。
3.教师补充___的音乐构成和对欧洲音乐文化的影响。
总结:分析古典主义音乐特征,了解奏鸣曲继承德奥民间优良传统,确立了主调音深刻、富哲理性,承前乐风格,在音乐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古典类型的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和歌剧的规范。
他们的创作以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宏伟、欢乐的情绪最终如一。
同时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古典主义音乐风格以其深刻的含义为特征,这构成了它的独特之处。
通过深入探究这种风格,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
课后作业包括写一篇听后感,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研究成果,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在写听后感时,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一、说教材本课教材是“人音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的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中第十五节《贝多芬》。
这个单元主要探究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一共有两首,分别是《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和《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重点是通过学习《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贝多芬的作品风格及内涵,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启发学生把学习、生活同乐曲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紧密结合起来。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感知能力,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加强学生对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及贝多芬精神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视频,播放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小组合作创编、教师传授等方式,丰富音乐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古典音乐魅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基础知识,能够会唱《欢乐颂》的音乐主题,并能看懂4拍子的指挥图示。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数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课标:新课程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贝多芬的作品风格及内涵,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启发学生把学习、生活同乐曲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紧密结合起来教学难点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节奏、情绪方面为乐曲分段。
(课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是以欣赏为主的音乐课,重点逐渐理解歌曲的形象和层次)二、说学情高中的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力,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第十六节贝多芬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第十五节《贝多芬》。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贝多芬创作的《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以及古典主义时期重要的音乐体裁等音乐知识。
①《第九(合唱)交响曲》是贝多芬晚期的代表作品,也是贝多芬全部创作的高峰和总结。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2.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感受、了解贝多芬交响曲的创作特点和时代意义,以及对《欢乐颂》的感受和认识。
②引导学生认识古典主义时期重要的音乐体裁等音乐知识。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3.教学重点、难点: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理解作品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二、说教法说学法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三、说教学过程①导入部分:播放《命运交响曲》,请同学们说出其作者是谁,导入新课。
之后以《命运交响曲》为背景音乐,并用课件展示贝多芬相关的图片,简单介绍贝多芬一生的曲折经历:(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
他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
他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下面播放贝多芬生平简介视频,加深学生对贝多芬的认识。
②接下来我将播放,当下最流行的五月天的《纯真》视频,进行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下面我将提问学生,《纯真》这首歌曲的间奏,是出自哪位音乐大师的哪部作品?(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
③下面我将请语文课代表朗读“合唱歌词”,让同学们体验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之后播放《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视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贝多芬交响曲的创作特点和时代意义,以及对《欢乐颂》的感受和认识。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教案一、学习目标:(一)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代表作及音乐历史贡献。
(二)通过聆听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以及演唱《欢乐颂》来感受欧洲古典音乐的特点。
(三)初步懂得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内容安排:(一)以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及《热情奏鸣曲》为重点内容,再感受、体验音乐情绪表现,风格特征,理解内容方面进行细致的赏析。
(二)了解贝多芬创造的背景,作品产生的影响及作用。
(三)在教师的引领下,欣赏并分析第四乐章《欢乐颂》。
(四)充分发挥学生特长,通过指挥,歌唱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情绪活跃气氛。
三、重点、难点:重点: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难点:认识交响曲,奏鸣曲的音乐特征。
四、教具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请同学们拿出双手,模仿老师以下拍打的这段节奏。
预备起X X x︳X XX︳x x ︳X —‖刚才你们在模仿的时候,是模仿听到的声音还是模仿眼睛看到的动作呢?做个试验吧,接下来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以下这段节奏。
XXXX XX︳XXX x‖师问:同学们知道刚才这段节奏表达的情感是强烈的还是轻柔的呀?生:强烈的。
师:对的,它表达的是一种强烈的情感。
接着请大家再次闭上眼睛聆听老师接下来拍打的节奏。
你们能分辨出刚才这段节奏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吗?XXXXXXXXXX(没有声音的节奏学生无法分辨)师;同学们都非常疑惑。
当我们听不到声音时,还能感受到音乐的表情吗?(感受不到)这说明音乐听觉的艺术(非常棒)。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这就要求音乐家们都要有一对非常灵敏的耳朵,如同画家失去了眼睛一样,音乐家失聪了,你们能想象这种致命的痛苦吗?可是有一位伟大的失聪的作曲家却在200年前创造了音乐史上的神话。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贝多芬)对,他就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划时代音乐家路德维奇.凡.贝多芬。
高中音乐鉴赏——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音乐生平,感受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对贝多芬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发展脉络。
二、教学内容1. 贝多芬的生平介绍2. 贝多芬的主要音乐作品及特点3. 贝多芬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贝多芬的音乐生平,代表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2. 难点:对贝多芬音乐作品风格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贝多芬的生平及音乐作品特点。
2. 欣赏法:聆听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感受其风格特点。
3. 分析法: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其创作意图。
4. 互动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贝多芬音乐作品的看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激发学生对贝多芬音乐作品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及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发展脉络。
3. 作品欣赏:播放贝多芬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其音乐风格。
4. 作品分析:对播放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讲解贝多芬的创作手法及意图。
5.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对贝多芬音乐作品的看法,进行讨论和交流。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索更多关于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进行自主学习。
六、贝多芬早期音乐创作1. 教学目标了解贝多芬早期的音乐创作背景。
分析贝多芬早期作品的风格特点。
欣赏贝多芬早期的代表作品。
2. 教学内容贝多芬早期的音乐创作背景。
贝多芬早期代表作品的介绍与欣赏。
3. 教学重点与难点贝多芬早期作品的风格特点。
对早期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七、贝多芬中期的音乐创作1. 教学目标理解贝多芬中期音乐创作的转变。
分析贝多芬中期作品的创新之处。
欣赏贝多芬中期的经典作品。
2. 教学内容贝多芬中期音乐创作的转变。
贝多芬中期代表作品的介绍与欣赏。
贝多芬中期作品的创新特点。
对中期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教案作者:李彦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7期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贝多芬音乐作品的兴趣,了解、认识、评价贝多芬。
2.通过引导,学会自主理解、分析音乐作品。
3.聆听、体验、理解、鉴别,渗透相关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音乐家、钢琴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二)贝多芬为何被称为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与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之间的关系“不可超越的大师”“音乐之父”巴赫是巴洛克音乐代表人物,是莫扎特和贝多芬,首先发现了他的宝贵价值。
当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的作品时,不禁惊叹道:“他不是小溪是大海!”维也纳“三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钢琴之王”李斯特是贝多芬嫡传的一脉。
肖邦等浪漫派音乐家对贝多芬推崇备至,他们把贝多芬中期的作品那种自由奔放的情感表达作为自己的先驱和榜样,寻求动力性的和声与结构,力求使得作品激动人心。
贝多芬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
贝多芬代表了音乐从古典式向浪漫式的转变。
被称为“划时代的音乐大师”(三)作者简介贝多芬:(1770 -1827)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代表作有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第九交《合唱》交响曲;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钢琴奏鸣曲《月光》《春天》等。
贝多芬自幼便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五岁就会弹奏羽管键琴,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誉。
十岁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
十一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十二岁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开始了他的“音乐仆役”生涯。
《划时代的大师——贝多芬》说课稿【教材分析】《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八单元第十五节的内容。
本课选择了《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及“《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其中的片段为重点欣赏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作品所蕴含的音乐情绪及其鲜明的贝式音乐风格。
这两首作品在贝多芬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是他在音乐领域伟大成就的总结,最集中地体现了他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理想。
表达出人民对和平、自由、平等的美好愿望。
同时,也折射出贝多芬顽强的斗志和不屈不饶的精神。
【学情分析】在授课前,对高一的150名学生实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绝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越是与当今时代贴近的音乐,学习的兴趣就越浓烈,譬如:爵士乐、及流行乐。
反之,越与当代相去甚远的音乐就越觉得兴趣索然,譬如古典音乐,宗教音乐及民族民间音乐。
学生对于此类音乐知识的兴趣淡薄,无疑为这个章节的教学平添了难度。
而这样的情况,也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避难就简的方式,而忽略了高中生本该掌握却没有掌握的内容。
我认为这种方式对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更应选择迎难而上,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积极性,以求达到新课标对于高中音乐课堂的要求。
【教学设计】1、说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1、情景教学法(通过电影片段、现场录像,让学生得到真实的感官体验)2、对比欣赏法(通过对欢乐不同演绎方式的对比,进一步感受音乐的内涵。
)3、探究体验法(分析并品味贝式音乐的基本风格特征,探究其成因、改编《欢乐颂》等)2、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通过度析、比较、创编的方法,获取新知识。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课题: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课型:音乐鉴赏课年级:高一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教学图片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聆听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让同学们感受、体验古典主义音乐文化特征,明确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贡献;2.能力目标能够明确奏鸣曲、奏鸣曲式、交响乐曲方面的相关知识,懂得如何鉴赏;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魅力,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共性和个性,提升自我内涵。
教学重点:古典主义音乐文化特征教学难点:古典主义音乐作品的共性和个性教学要求:1.以学生自主欣赏为主,教师点拨为辅;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聆听作品。
3.掌握重要的音乐主题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今天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欢乐颂》,此曲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词作者,席勒(简介课后查阅);曲作者,贝多芬。
一、相关知识连结1.维也纳古典乐派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在奥地利维也纳形成的重要的音乐流派。
代表人物:海顿(奥)、莫扎特(奥)、贝多芬(德),(照片见教材P113)他们受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社会进步思潮的熏陶,思想上具有挣脱封建贵族束缚的倾向。
他们的创作继承了德、奥民间音乐的优良传统,汲取欧洲音乐的精髓,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
他们确立了主调音乐风格的主导地位,奠定和规范了古典类型的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和歌剧。
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达到了18、19世纪欧洲音乐文化的顶峰。
2.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刻、语言通俗。
3.奏鸣曲、奏鸣曲式、交响曲(详见教材、学生自己阅读)贝多芬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冲突内容、英雄般的斗争意志和热情为特征;器乐最擅长,交响曲、钢琴奏鸣曲最为出色。
二、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1. 贝多芬简介(1770--1827)德国作曲家,生于波恩。
父亲宫廷歌手,他5岁随父学钢琴,8岁登台演出,10岁作曲。
课题:《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曾辉【设计思想】1、从“以老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变机械、被动地学习为主动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2、建立民主同等的师生关系,老师从“传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获得学问的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学,并激发他们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
3、贯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育爱好爱好”的基本理念,强调倾听、体验、理解、鉴别,渗透相关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教材分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特殊突出的地位,这是他在交响乐领域中宏大成就的总结。
它集中地体现了贝多芬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忱和艺术志向。
《第九交响曲》是在法国革命的志向和成果被彻底摧毁的那一段反动时期写成的。
在那艰难黑暗的日子里,这位日渐苍老的宏大作曲家,仍旧忠于革命的信念,始终以自己的音乐作为自由、同等和博爱的号角。
因此,在《第九交响曲》中,他最终一次又回到英雄斗争的主题上来;而且为了使尽可能多的听众更明确地理解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他在最终乐章中加入人声歌颂席勒的《快乐颂》中的部分诗句。
这部作品又称《合唱交响曲》完成于1824年2月,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
当时贝多芬失聪无法考虑担当指挥,他坐在乐队中,演出结束时,掌声雷动,他都没有知觉。
【学情分析】对于更多的中学生来说,贝多芬无疑只是个最熟识的生疏人。
他们知道贝多芬和《致爱丽丝》、《命运》、《月光》,却又难以领会《热忱》奏鸣曲、《合唱》交响曲这类思想内容深刻、专业程度艰深的作品,他们对贝多芬满怀崇敬又感受不到贝多芬坚韧的创作毅力和追求自由、同等、博爱的精神。
因此,本课教学我以贝多芬九部交响曲中部分片段为铺垫,以“快乐主题”的探寻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在了解音乐作品本身的同时,理解贝多芬毕生追求的“自由、同等、博爱”的精神追求。
【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了解贝多芬及其主要作品的风格特征,驾驭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特征,初步了解奏鸣曲式的体裁结构。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第十五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强调聆听、体验、理解、鉴别,渗透相关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感受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及欧洲古典音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代表作及音乐历史贡献。
在感受、体验、理解、评价的过程中能,逐步提高其音乐审美判断能力。
3、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学习贝多芬音乐作品的兴趣,参与了解、认识、评价贝多芬的学习活动。
二、教学内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三、教材分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这是他在交响乐领域中伟大成就的总结;它集中地体现了他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理想。
《第九交响曲》是在法国革命的理想和成果被彻底摧毁的那一段反动时期写成的。
在那艰难黑暗的日子里,这位日渐衰老的伟大作曲家,仍然忠于革命的信念,始终以自己的音乐作为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号角。
因此,在《第九交响曲》中,他最后一次又回到英雄斗争的主题上来;而且为了使尽可能多的听众更明确地理解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他在最后乐章中用人声歌唱席勒的《欢乐颂》中的部分诗句。
这部作品又称《合唱交响曲》完成于1824年2月,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
当时贝多芬失聪无法担任指挥,他坐在乐队中,演出结束时,掌声雷动,他都没有知觉。
四、教学重点: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五、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七、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一)完整聆听全曲(二)出示乐曲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乐曲发展的脉络。
(三)指导学生演唱主题及四声部。
(四)师生合作用器乐、声乐、指挥形式等表现音乐。
(五)引导学生从贝多芬音乐中感悟音乐与人生。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欣赏贝多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片段。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教学目标:1 知识——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片段,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初步懂得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2 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体会作曲家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
教学重点: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参与鉴赏的积极性,理解作品的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说出所播放音乐的名称,并感受音乐表现的是强烈的还是轻柔的。
(说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位音乐家失去听觉几乎就是致命的打击,可是有一位失聪的作曲家却在两百多年前创造了音乐史上的神话,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引出课题《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自由回答对贝多芬的了解。
二、新课教学:1、介绍古典主义时期及音乐风格:a 时间(1750年—1820年左右)b 音乐风格(崇尚理性、形式严谨,以简洁、明快的主调音乐为主)c 代表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2、介绍贝多芬的生平3、介绍贝多芬的作品4、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1)简单介绍作品(见P110分析)(2)让学生聆听作品片段,思考音乐表达怎样的情绪?总结:这部作品中激烈的矛盾冲突、顽强的斗争精神是典型的贝多芬风格。
5、欣赏《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1)作品简介(见P111分析)(2)欣赏《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聆听过程中思考问题,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谈谈你对这部交响曲的感受?总结:作品表现出贝多芬理想主义的梦想——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
6、学唱《欢乐颂》主题7、音乐知识:奏鸣曲、奏鸣曲式、交响曲三、拓展与探究讨论:贝多芬的伟大之处在哪里?(1艺术成就2思想)总结: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及作品2.能够描述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能够欣赏并分析贝多芬的代表作品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二、教学内容1.贝多芬的生平及作品2.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贝多芬的代表作品欣赏及分析三、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实例分析2.听音乐赏析3.课堂讨论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播放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并让学生听,并观看简单的视频介绍贝多芬的生平2.讲授: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及作品3.听音乐赏析: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第五乐章,让学生听,并领会贝多芬的音乐特点4.综合讨论:讨论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二课时1.导入: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让学生听,并分析其乐曲结构和情感表达2.讲授:继续讲授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及音乐风格3.听音乐赏析: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让学生听,并讨论其历史背景和意义4.综合讨论:讨论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第三课时1.导入:播放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让学生听,并讨论其音乐特点和表现2.讲授:继续讲授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及音乐风格3.听音乐赏析:播放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让学生听,并分析其演奏要求和技巧4.综合讨论:讨论贝多芬的音乐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五、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表现2.书面作业:写一篇关于贝多芬的作品分析文章3.考试评测:答题方式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六、教学资料1.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录音及视频资料2.贝多芬的音乐专著及资料3.教学课件及教学辅助材料七、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及其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音乐赏析活动和讨论,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的结构特征及基本知识。
二、通过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内涵及作品特征,理解其音乐表现内容。
三、通过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热情)》,初步认识钢琴奏鸣曲的特征,并能区别奏鸣曲与奏鸣曲式概念。
四、通过对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及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介绍与音乐作品欣赏,了解三位音乐家在世界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了解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产生、发展的简单历史。
初步认识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
五、通过模唱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合唱片断,直接感受古典主义音乐体现的人类渴望社会平等、四海一家的思想。
六、通过让学生深入了解贝多芬,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崇高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