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英文:Ecological footprint,EF)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17
生态足迹概念及其在国外的应用黄宁郭玥锋(奥克兰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新西兰奥克兰1004)摘要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生态足迹概念的产生、发展和计算方法;第二部分从地域规模(宏观)和具体学科分类(微观)两种情形下介绍了生态足迹在国外的应用。
该文目的在于使读者能够对生态足迹概念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并且知道其广泛的适用性,同时也为国内生态足迹概念研究人员提供相应的国外在此领域的研究和文献线索。
关键词生态足迹概念国外应用The Conception and Overseas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FootprintHUANG Ning GUO Yue-feng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University of Auckland1Auckland City, New Zealand, 1004AbstractThis paper includes two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introduces the origin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ounting method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detail. The second section articulates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overseas according to the group categorized by different geographic levels and the group categorized by various concrete disciplines. The paper aims to transmit some unambiguous information about Ecological Footprint to readers as well as leading them to understand both the conception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its general availability in practice. Moreover, the paper can provide 1黄宁(1971-),男,河南开封人,高级工程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建筑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性。
生态学重点名词解释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关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
以下是几个生态学中常用的重点名词的解释:1.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指的是特定地理范围内的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
它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要素构成,包括物种、栖息地、水、土壤、气候等。
2. 种群(population):种群是同一物种在特定地理范围内的个体群体。
种群研究关注个体数量、密度、出生率、死亡率等因素,以及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
3. 群落(community):群落由不同物种组成,共同栖息在相同地域内。
群落研究关注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依赖以及生物多样性等问题。
4.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层面的多样性。
它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对维持生命的持续演化和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5.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活方式。
它包括物种的食物来源、栖息地要求、生活习性等,与其他物种形成互补或相互竞争的关系。
6. 演替(succession):演替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群或群落的连续变化过程,从原始状态到相对稳定的高级群落。
演替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它们是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再生的重要过程。
7. 捕食者-被捕食者关系(predator-prey relationship):捕食者-被捕食者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捕食者以其他物种为食物,被捕食者则被捕食者捕食。
这种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能量和物质的转移方式,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8.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生态足迹是衡量个体、群体或国家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影响程度的指标。
它包括个体或群体对土地、水资源、能源和生态系统的负荷量,可以用来评估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
生态足迹【摘要】生态足迹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关键字】生态足迹计算分析法1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1.1生态足迹概念生态足迹EF(ecological footprint,又译生态占用)是由加拿大环境经济学家.William和Wackernagel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基于生物物理量的度量评价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概念和方法。
生态足迹的定义为:“the biologicallyproductive and mutually exclusive area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rovide forpeople’Sresource supplies and the absorption of their wastes”,即任何已知人口(个人、城市、国家、社区)的生态足迹是生产相应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消纳所产生的废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
它代表了既定技术条件和消费水平下特定人口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和持续生存对环境提出的需求。
1. 2生态生产性土地生态生产性土地(ecologically productive land)是生态足迹分析法为各类自然资本提供的统一度量基础。
生态生产也称为生物生产,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维持生命过程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并转化为新的物质,从而实现物质和能量的积累。
生态生产是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原因。
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能力由生态生产力(ecological productivity)衡量。
生态生产力越大,说明某种自然资本的生命支持能力越强。
由于自然资本总是与一定的地球表面相联系,因此生态足迹分析用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概念来代表自然资本。
所谓生态生产性土地是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
生态学科的名词解释英文生态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名词。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生态学名词进行英文解释,并探讨它们在生态学中的含义和应用。
1. 生态系统 (Ecosystem)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包括动植物)和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气候)组成,它们之间通过能量和物质的流动和循环来维持稳定。
2. 群落 (Community)群落是指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不同物种的总体。
群落中的物种可以相互合作、竞争或捕食,它们之间形成复杂的关系网。
3. 种群 (Population)种群是指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
种群研究着重于了解个体数量、分布、密度、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变异等因素对种群动态的影响。
4. 适应性 (Adaptation)适应性是指物种对环境变化的演化调整。
适应性可以包括生理结构、生态行为和遗传变异等方面的改变,以适应特定的环境条件。
5. 生态位 (Ecological Niche)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
它包括了物种对资源的使用和分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以及与其他物种的互作关系等因素。
6. 生态链 (Food Chain)生态链描述了不同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
它按照食物的能量转移路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食肉者,来说明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7. 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不同物种和它们的遗传变异的整体。
它包括了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反映了生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8. 生态足迹 (Ecological Footprint)生态足迹是一种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程度的指标。
它反映了一个人、一个社群或一个国家所需的土地和水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面积和量。
9. 生态恢复 (Ecological Restoration)生态恢复是指通过改善或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以促进其自然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再生。
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概念生态生产性土地与全球生态标杆“生态生产性土地”是生态足迹分析法为各类自然资本提供的统一度量基础。
生态生产也称生物生产,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生命过程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新的物质,从而实现物质和能量的积累。
生态生产是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原因。
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能力由生态生产力(ecological productivity)衡量。
生态生产力越大,说明某种自然资本的生命支持能力越强。
由于自然资本总是与一定的地球表面相联系,因此生态足迹分析用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概念来代表自然资本。
所谓生态生产性土地(ecologically productive area)是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
这种替换的一个可能好处是极大地简化了对自然资本的统计,并且各类土地之间总比各种繁杂的自然资本项目之间容易建立等价关系,从而方便于计算自然资本的总量。
事实上,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所有指标都是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这一概念而定义的。
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可分为6大类:(1)化石能源地(fossil energy land)生态足迹分析法强调资源的再生性。
从理论上讲,为了保证自然资本总量不减少,我们应该储备一定量的土地来补偿因化石能源的消耗而损失的自然资本的量。
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并没有作这样的保留。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是在直接消费着资本。
(2)可耕地(arable land)从生态分析来看,可耕地是所有生态生产性土地中生产力最大的一类:它所能集聚的生物量是最多的。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报告,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最好的可耕地,大约13.5亿hm2,都已处于耕种的状态;并且每年其中大约100万hm2的土地又因土质严重恶化而遭废耕。
这意味着,今天世界上平均每个人所能得到的可耕地面积已不足0.25hm2了。
(3)牧草地(pasture)即适用于发展畜牧业的土地。
威廉.莱斯的生态自然观威廉·莱斯(William Rees)是加拿大的生态学家和教授,他以提出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概念而闻名于世。
他所倡导的生态自然观深刻影响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本文旨在探讨威廉·莱斯的生态自然观,介绍他对于生态学和环境保护问题的独特见解。
威廉·莱斯的生态自然观可谓是跨学科、综合性的,其观点涉及了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他认为,在当前这个资源有限和环境受到破坏的时代,我们必须改变我们对于自然的认知与行为。
他主张应该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思考我们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提出了生态足迹的概念。
生态足迹是指一个地区、国家或者个体为满足其生活需求所占据的生态资源面积。
威廉·莱斯通过计算人类对于地球资源的消耗与回报的比例,提出了这一概念。
他指出,对于地球来说,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类却在无限地消耗这些资源。
如果每个人都过度消耗资源,以至于地球无法再生产所需的资源,那么将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重大威胁。
他倡导人们应该关注个体和社会的生态足迹,努力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威廉·莱斯的生态自然观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呼吁人们摒弃以往的消费主义观念,转变为生态主义的生活方式。
他认为,生活应该是简朴的,而不是奢华的;消费应该是合理的,而不是无度的。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减少对地球资源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除了生态足迹,威廉·莱斯还对于生态学和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他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了许多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他认为,人类必须意识到自己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应该与其他生物共同生存,而不是破坏自然环境。
他提倡生物多样性保护,反对森林砍伐、水土流失和空气污染等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行为。
威廉·莱斯的生态自然观还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提出了质疑。
eco高频词汇表Eco高频词汇表Eco(环保)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全球公众的共同责任。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Eco相关的高频词汇,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关注环保问题。
1.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各种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常见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2.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子孙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取得平衡。
3. 碳排放(carbon emissions):指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释放。
碳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4. 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指能够在自然界中不断更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5. 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环境因素等。
6. 可回收利用(recycling):指通过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和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可回收利用可以包括废纸、塑料、玻璃和金属等材料的回收利用。
7.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指一个人、一个社区或一个国家对生态系统的需求和影响的度量。
生态足迹可以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程度。
8. 可降解(biodegradable):指物质在自然环境中由生物降解为无害物质的能力。
可降解材料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9.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全球气候系统发生的长期变化。
气候变化会引起极端天气事件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10. 生态保护(ecological conservation):指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行为。
生态足迹概述摘要:伴随着我国汽车产量和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我国汽车产业无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与能源压力。
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好目前的“环保压力"和“能源供应”两大命题是关键。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是一种定量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自提出以来得到了生态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应用于国家、地区和城市等各个层面的生态足迹、承载力、能源与环境指标研究中。
借助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可以将我国汽车产业对能源、资源的消耗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转化为相应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将这种压力定量化、形象化,便于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中国汽车产业,生态足迹,情景分析Abstract: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motor output and population,there’s no doubt that China’S motorcar industry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pressure from environment and energy.In order to realize China's motorcar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nvironment and energy issues must be consciously and wisely solved.Ecological footprint(EF)model which has been paid worldwide auention can be used to quantificationally analysis the degre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as been put into research areas com:eming ecological footprint,ecological capacity,and energy and environment indexes.By means of EF model we Call transform the consumption of energy and resources and the Oatlalt of green house gases of China’S motorcar industry into areas of bi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o,the pressure canbe quantifiedand visualized,it is more convenient for US analyze and study.Keywords:motorcar industry in China,ecological footprint,scenario analysis1背景汽车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环境保护术语大全共同保护环境的专业术语环境保护术语大全:共同保护环境的专业术语环境保护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预防和减少污染物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措施。
在环境保护领域,有许多专业术语被广泛运用,下面将列举并解释一些常见的环境保护术语。
一、大气环境术语1.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并重新辐射热量,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上升的现象。
2. 酸雨(Acid Rain):由于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与水分反应而形成的酸性降水。
3. 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大气中的固态或液态微小颗粒,如灰尘、烟雾等。
4. 空气污染物(Air Pollutants):大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包括颗粒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
5. 激光雷达(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利用激光技术测量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气体浓度的仪器。
二、水环境术语1.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指水体中的氮、磷等养分过量,导致水中藻类和其他水生生物过度生长的现象。
2.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指因为人类活动引入水体的有害物质,导致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受损的现象。
3. 地下水(Groundwater):地表下的水体,是供给地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
4. 河流重金属污染(River Heavy Metal Pollution):指河流中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现象。
5. 水资源管理(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通过科学合理地调配和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三、土壤环境术语1. 土壤侵蚀(Soil Erosion):土壤表层被风水侵蚀或水流冲刷的过程,是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土壤酸化(Soil Acidification):土壤pH值降低,通常是由于过量使用化学肥料或酸性沉降物影响造成的。
footprint词组
"Footprint" 这个词组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footprint" 词组:
1. Carbon footprint: 碳足迹,用于衡量个人、组织或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尤指二氧化碳的排放。
2.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环境足迹,指个人、组织或产品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
3. Ecological footprint: 生态足迹,用于衡量个人或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需求和消耗,以及对生态平衡的破坏程度。
4. Digital footprint: 数字足迹,指个人在互联网上的活动所留下的信息和痕迹,包括个人资料、网上购物记录、社交媒体活动等。
5. Water footprint: 水足迹,用于衡量个人、组织或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消耗的水资源。
6. Global footprint: 全球足迹,指个人、组织或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7. Economic footprint: 经济足迹,表示个人、组织或产品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就业机会、产值等方面的影响。
8. Physical footprint: 物理足迹,指建筑、设施或物体所占据的地面面积或空间范围。
生态足迹知识:如何降低个人生态足迹并保护环境随着人类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的不断加剧,环境问题越来越紧迫,环保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议题。
而个人生态足迹则是一个普及到每个人的生态环保观念。
如何降低个人生态足迹并保护环境,正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生态足迹?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是指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消耗和影响的衡量指标。
生态足迹包括对土地、水、空气等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也包括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
生态足迹是衡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指标,它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评估、生态环境规划和资源管理等领域。
怎样降低个人生态足迹?1.减少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是个人生态足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减少能源消耗是降低生态足迹的关键。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1)改变能源消耗方式,选择清洁、低碳的能源形式,例如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2)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例如合理使用日常用电,开关灯、空调、电视等电器设备。
(3)尽可能使用能源高效的家电设备,购买节能灯具、电动车等。
2.绿色出行交通是个人消耗自然资源最多的一个方面,绿色出行是降低个人生态足迹的主要手段。
(1)选择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减少驾车频率。
(2)分时段通勤,避免堵车和交通拥堵等情况。
(3)尽可能少开车,通过拼车、出租车、网约车等方式来代替自驾。
3.节约用水水是人类生活中最为基本的资源之一,因此节约用水也是降低个人生态足迹的重要步骤。
(1)尽量减少生活中的浪费,例如关水龙头、及时修复漏水管道等。
(2)选择节水型卫浴设施、洗碗机、衣服洗衣机、节水型水龙头等。
(3)选择雨水收集设备,同时可以使用灌溉水景、洗车等。
4.分类垃圾废弃物的分类和垃圾的处理及回收也是减少生态足迹的一个重要措施。
(1)将废弃物按照不同类型分别处理,垃圾制度要实现准时准点推广执行。
(2)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进行收集和分类,例如纸张、瓶子、玻璃罐等。
碳中和相关的名词
碳中和涉及一系列与减少和抵消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名词。
这些名词包括:
1.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指通过减少、抵消或吸收相同数量的二氧化碳,使整体排放量为零,达到环境平衡。
2.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衡量个体、组织或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
3. 碳抵消(Carbon Offset):通过投资于环保项目,如植树造林或可再生能源项目,来抵消无法避免的碳排放。
4. 碳交易(Carbon Trading)一种制度,允许组织购买和出售碳排放权,以促使更有效的减排措施。
5. 碳排放权(Carbon Credits):表示一定数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许可证,可用于碳交易市场。
6. 碳捕获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指通过技术手段捕获工业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地下,防止其释放到大气中。
7. 气候中和(Climate Neutral):与碳中和类似,指整体排放量为零,不仅包括二氧化碳,还包括其他温室气体。
8.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评估个体、社区或国家在维持和支持其生活方式所需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面积。
这些名词共同构成了碳中和领域的关键概念,反映了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不同方面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