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管理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2017)一、总则1.1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则。
1.2 本规则适用于我国境内使用的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1.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本规则,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1.4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特种设备的使用2.1 使用登记特种设备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使用登记,领取使用登记证书。
使用单位应当确保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2.2 环境与条件特种设备的使用环境应当符合安全要求,使用单位应当根据特种设备的特点,提供适宜的安装、使用场地,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3 设备检查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确保设备不带病运行。
检查记录应当真实、完整,并由检查人员签字确认。
2.4 维护保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并按照计划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特种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维护保养记录应当详细记载维护保养的时间、内容、结果及存在问题。
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3.1 安全责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3.2 应急预案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预案应当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3.3 事故报告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或者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使用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按照规定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四、特种设备的信息记录与档案管理4.1 信息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信息记录制度,如实记录特种设备的使用、检验、维护保养、事故处理等情况。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规定第一章总则1.1 为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使用、检验、检测、维护保养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1.3 特种设备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的原则。
第二章管理职责2.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人,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2.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
2.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配备合格的操作人员,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三章设计与制造3.1 特种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单位应取得相应的资质,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设计和制造。
3.2 设计文件和制造过程应有完整的记录,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安装与改造4.1 特种设备的安装和改造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有关安装和改造的规定。
4.2 安装和改造完成后,应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检验,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
第五章检验与检测5.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定期进行检验和检测,并取得检验合格证明。
5.2 检验和检测结果应记录并存档,以备查验。
第六章使用与维护6.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
6.2 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第七章事故处理与应急救援7.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7.2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八章法律责任8.1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8.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不得拒绝、阻碍。
第九章附则9.1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一条特种设备的范围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叉车、起重机械等。
第二条设备科对特种设备的台账、实物、分布、安装、拆卸、取证及使用情况实行监督管理。
设备科必须将本单位特种设备单独建立台账,并有专人管理。
第三条特种设备验收由设备科牵头,生产部、安环部和技术部参与,共同办理验收手续。
特种设备验收时需具备生产厂家提供的设计图纸、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第四条特种设备的安装、拆卸、改造、维修,必须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取得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的单位方可进行相应的作业。
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
第五条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后必须进行相应的试验,验收合格并到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取得运行许可证后方可运行。
第六条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后30日内,施工单位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给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第七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的特种设备必须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设备管理部门至少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做出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第八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前一个月,向当地特种设备检验部门申请检验,未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第九条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再投入运行。
第十条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特殊设备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特殊设备的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特殊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活动。
特殊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等。
第三条特殊设备的管理应当遵循科学、严谨、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注重安全风险的防范,加强事故应急管理,不断提高特殊设备管理的水平。
第二章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第四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执业人员;2. 具备特殊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3. 具备特殊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和检验报告;4. 具备特殊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相关培训证书;5. 具备完备的特殊设备安全检测、维修和维护设施。
第五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完善的特殊设备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设备的基本信息,如型号、制造厂家、出厂编号等;2. 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记录;3.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记录;4. 设备的检查和维修记录;5. 设备的事故和故障记录。
第六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进行定期的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特殊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三章特殊设备的检验与维修第七条特殊设备的检验和维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保证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第八条特殊设备的检验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设备试压和安全阀调试的检验;2. 设备结构和材料的检查;3. 设备附件和安全装置的功能检验。
第九条特殊设备的维修应当有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第四章特殊设备的安全监管第十条特殊设备的安全监管由国家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具体分工如下:1. 国家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特殊设备的安全技术标准和经营许可条件;2. 地方政府负责特殊设备的日常安全监督和检查工作。
特种设备管理规则一、特种设备的定义特种设备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或者公共安全,或者对环境造成重大危害的设备。
包括压力容器、锅炉、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游乐设施等。
二、特种设备的管理1.特种设备的注册特种设备的所有者或者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完成特种设备的注册,并取得特种设备的安全许可证。
2.特种设备的检验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当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周期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或者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时,应当进行特殊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3.特种设备的维护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
4.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特种设备的使用责任和安全管理措施。
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5.特种设备的事故处理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使用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事故处理。
三、特种设备管理的案例分析1.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某公司的一台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突然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经调查发现,该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未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导致其内部结构出现疲劳裂纹,最终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2.电梯故障事故某小区的一台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停电,导致多名乘客被困。
经调查发现,该电梯在使用过程中未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导致电梯的电气系统出现故障。
同时,该小区的物业公司未能及时组织救援,导致乘客被困时间过长。
以上两个案例反映了特种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特种设备的管理不仅关乎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也关乎企业的信誉和社会责任。
因此,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特种设备的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的各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分级监管。
第四条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管理规则,建立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第五条特种设备使用者应当依法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严格按照特种设备的使用规程使用特种设备,确保安全生产。
第六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使用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使用特种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安全防护意识。
第七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可靠。
第二章特种设备的分类和安全管理第八条特种设备按照其使用特性、危险性、专业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分类,分为高压容器、压力管道、锅炉、起重机械、起重运输车辆、电梯、客运索道、游乐设施等几类。
第九条高压容器、压力管道、锅炉等特种设备应当申请特种设备安全许可证,并由特种设备使用管理主管部门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第十条起重机械、起重运输车辆、电梯、客运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应当经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装验收,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并按照制度要求进行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第三章特种设备使用人员的安全管理第十二条特种设备使用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持有特种设备操作证书,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使用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特种设备使用规程操作特种设备,不得擅自改变、违规使用特种设备。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使用人员在工作中发现特种设备存在故障、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1.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____人员培训,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3.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3.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3.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3.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3.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的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5.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出记录。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6.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如下项目的检查。
(1)、安全附件;(2)、安全保护装置;(3)、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
7.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规范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8.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9.特种设备存在严重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10.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1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特殊设备安全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特殊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特殊设备是指在特定环境中起特定作用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燃气设施等。
第三条特殊设备的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依法规范其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检验、监督检查和使用。
第二章设计制造和安装第四条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水平,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制造,确保特殊设备具备安全可靠的功能。
第五条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对特殊设备的计算、选材、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进行严格检查,确保特殊设备符合标准规定和技术要求。
第六条安装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水平,严格按照设计制造单位提供的安装要求进行安装,并进行必要的试运行和调试,确保特殊设备的安装质量。
第七条安装单位应当按照设计制造单位提供的安装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并做好工程质量验收。
第八条设计制造单位和安装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认证,并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年度检查和评估。
第三章改造维修和检验第九条特殊设备的改造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经设计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专业机构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
第十条特殊设备的维修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维修单位负责进行,维修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维修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维修质量。
第十一条特殊设备的检验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周期应当按照规定进行。
特殊设备的检验应当包括安全附件、设备本体、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全面检查。
第十二条设计制造单位、安装单位、维修单位和检验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特殊设备的改造、维修和检验工作的质量可控。
第四章监督检查和事故处理第十三条地方特殊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特殊设备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对问题单位进行纠正和处罚。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设备。
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一、特种设备的购置1、购置特种设备时,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生产单位,并确保其产品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2、购置的特种设备应当附有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二、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与维修1、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当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2、安装、改造、维修过程应当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检验。
3、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当向使用单位提供安装、改造、维修的质量证明文件,并将相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
三、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1、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 30 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2、注册登记时,应当提供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3、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四、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1、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安全责任制度、日常检查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检验制度、应急救援制度等。
2、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五、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1、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检查,每天开机前应当进行试运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日常检查的内容包括设备的运行状况、安全附件和保护装置的完好情况、设备的清洁卫生等。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监督管理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风险管理和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采取科学、规范、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纳入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五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应当依法实行许可制度,依法规范实施安全检验、监督检查和事故调查处理等活动。
第六条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指导、协调和监督各级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设计制造第七条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保证其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第八条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设计、制造,保证其设计定型文件的真实、准确。
第九条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设立质量管理机构,明确质量管理责任,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特种设备的质量安全。
第十条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将特种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等安全要求纳入设计和制造中。
第十一条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的有关部位、系统进行技术评审和试验研究,确保其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第十二条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进行标识,提供技术资料,使使用单位了解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等要求。
第十三条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对特种设备的生产、安装、维修等环节进行记录,并保存一定时间。
第三章安装改造第十四条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确保其安全可靠。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安装、改造。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1 范围根据《特种设备法》基本内容特制订本规定,适用于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现有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阀(爆破片)、起重机械、电梯、厂内机动车辆的管理。
2 特种设备定义: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2.1 具体见表 1。
表1 特种设备分类目录种类产品名称锅炉承压蒸汽锅炉、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有机热载体气相炉、有机热载体液相炉压力容器固定式中的超高压容器、第一至三类压力容器及简单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长输管道、工业管道(GC1、GC2、GC3、GD类)、公用管道电梯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中的曳引驱动乘客电梯、曳引驱动载货电梯、强制驱动载货电梯起重机械通用桥式起重机、防爆桥式起重机、电动单梁起重机、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等厂内机动车叉车安全附件安全阀、爆破片、紧急切断阀2.2 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通过对外输出介质的形式提供热能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正常水位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且额定蒸汽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 0.1MW 的承压热水锅炉;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 0.1MW 的有机热载体锅炉。
2.3 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通过对外输出介质的形式提供热能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正常水位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且额定蒸汽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 0.1MW 的承压热水锅炉;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 0.1MW 的有机热载体锅炉。
2.4 压力容器: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且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截面内边界最大几何尺寸)大于或者等于150mm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 1.0MPa•L 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 60℃液体的气瓶;氧舱。
2.5 压力管道: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蒸汽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且公称直径大于或者等于 50mm 的管道。
公称直径小于 150mm,且其最高工作压力小于 1.6MPa(表压)的输送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的管道和设备本体所属管道除外。
2.6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非公共场所安装且仅供单一家庭使用的电梯除外。
2.7 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 0.5t 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 3t(或额定起重力矩大于或者等于 40t·m 的塔式起重机,或生产率大于或者等于 300t/h 的装卸桥),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 2m 的起重机;层数大于或者等于 2 层的机械式停车设备。
2.8 厂内机动车辆,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是指除道路交通、农用车辆以外仅在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
2.9 特种设备大修,是指需要通过拆卸或者更换主要受力(受压元件更换)结构部件才能完成的修理业务,亦包括对机构(传动系统)或控制系统进行整体修理的业务,但大修后特种设备的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不应变更,符合原设计要求(主要参考 TSG-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D0001-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10 特种设备改造。
是指改变原特种设备受力结构、机构(传动系统)或控制系统,以使特种设备的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发生变更(提高原设计性能)为目的的作业(主要参考TSG-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D0001-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职责3.1 设备管理部(特种设备岗位)职责3.1.1 贯彻执行国家、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有关政策、法规、条例,组织制定公司特种设备管理规定。
3.1.2 全面负责公司特种设备的技术管理与组织工作。
3.1.3 负责特种设备的修理、改造、更新、检验、报废等技术审查和验收工作。
3.1.4 组织新购特种设备的设计审查和技术协议的签订及制造、安装单位资质的审查。
3.1.5 负责组织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台帐的建立、使用注册登记和使用许可取证等工作。
3.1.6 组织或参与特种设备事故调查。
3.1.7 负责对特种设备维修单位资质和维修人员上岗资格的督查。
3.1.8 负责全厂特种设备检验计划。
3.1.9 配合综管部做好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上岗培训。
3.2 设备管理部静设备专业职责3.2.1 负责片区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执行公司已制订的特种设备管理规定。
3.2.2 建立片区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3.2.3 负责片区特种设备修理、保养、改造、检验计划的申报,参与选型、实施、检查和验收。
3.2.4 负责片区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监督、日常检查以及缺陷整改安排和维护保养。
3.2.5 负责本片区安全阀和 A 类压力表拆装、送检工作。
3.2.6 配合特种设备管理专业做好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上岗培训。
3.2.7 配合特种设备专业对片区操作特种设备的非本单位人员上岗资格的审查和监督。
3.2.8 参与片区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
3.3 安环部职责3.3.1 参与特种设备的修理、改造、更新、检验、报废等技术审查和验收。
3.3.2 参与特种设备事故调查。
3.4 分厂、部门职责3.4.1 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运行操作、维护、保养管理工作。
3.4.2 执行公司已制订的特种设备管理规定。
3.4.3 部门或操作锅炉、压力容器的人员,不得找任何理由或借口,阻碍专业管理人员、检查人员对锅炉、压力容器进行安全管理及检查。
3.4.4 时配合做好特种设备缺陷整改工作。
3.4.5 负责本片区安全阀和 A、B 类压力表拆装、送检工作。
4 管理内容与要求4.1 购置与安装4.1.1 特种设备生产厂家必须取得相应生产许可证。
4.1.2 特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应齐全完好,并有出厂合格证、安装使用说明书和重要安全部件(装置)有效型式试验的合格证。
4.1.3 更新购置计划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由使用单位提出报设备管理部审核。
4.1.4 技术协议由设备管理部静设备专业组织起草,投资部、生产技术部、分厂、部门参与。
4.1.5 特种设备的安装单位和人员必须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且不得转包或分包。
4.1.6 特种设备安装前,使用单位必须将有关资料交施工单位,由施工单位负责到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安装告知手续。
未办理特种设备安装告知手续的,严禁安装和使用。
告知资料包括:4.1.6.1 进口材料中文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和型式试验报告(必要时);4.1.6.2 安装、大修、改造施工合同;4.1.6.3 施工单位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保养资格证》;4.1.6.4 施工方案及其安装防护措施;4.1.6.5 使用单位和安装、大修、改造项目承担者的名称、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与负责人的联系电话等资料。
4.1.6.6 凡未经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验收检验合格并发给特种设备《安装监检合格证书》和未办理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一律不允许投入正式使用。
4.2 使用4.2.1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并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书。
4.2.2 在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性能定期检验周期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规定执行。
《监检合格》标志超过有效期的特种设备不得使用。
4.2.3 各种特种设备的《监检合格》标志必须按下列位置要求,通过粘贴、张挂、铆钉等方式进行固定:4.2.3.1 压力容器《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应固定在设备本体铭牌下方或基础醒目的位置上;4.2.3.2 电梯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应固定在轿箱内醒目的位置上(操作板上方);4.2.3.3 起重机械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应固定在设备本体醒目的位置上;4.2.3.4 厂内机动车辆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应固定在驾驶室前挡风玻璃上或驾驶员正面易于看到的醒目位置上;4.2.3.5 特种设备专业应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有效期内,提前 60 天向当地监检部门提出安全技术性能定期检验申请,分厂、部门及静设备专业配合检验。
4.2.3.6 闲置时间超过一年的起重机;4.2.3.7 经过暴雨、大地震、重大事故后可能使强度、刚度、构件的稳定性、机构的重要性能等受到损害的起重机。
4.2.3.8 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故障运行。
4.2.3.9 使用单位必须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无特种设备维修保养资格人员的使用单位,由设备管理部统一委托取得特种设备维修保养资格的单位进行,使用单位负责监督检查维修保养单位的维修保养频次和质量。
4.2.4 特种设备专业单位建立特种设备台账,逐台建立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档案的内容包括:4.2.4.1 《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4.2.4.2 特种设备出厂技术文件,如图纸、产品合格证、安装和使用说明书等;4.2.4.3 安装大修、改造的记录及其验收资料;4.2.4.4 运行使用、维修保养和常规检查记录;4.2.4.5 设备、人身事故记录;4.2.4.6 验收检验报告与定期检验报告。
4.3 维修保养与改造4.3.1 从事特种设备维修保养、改造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取得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相应资格证书。
4.3.2 维修保养、改造业务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包或分包。
4.3.3 大修、改造特种设备前,应到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4.3.4 特种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改造时,应处于非工作状态,并切断电源,加锁或悬挂标志牌,标志牌应放在醒目位置。
4.3.5 大修、改造后特种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先由施工单位、使用单位进行预验收,预验收合格后,将有关资料交设备管理部,由设备管理部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验收检验申请,经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合格并发给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后方可投入正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