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四.pdf
- 格式:pdf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8
高二化学选修四等效平衡专题一、概念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包括“相同的平衡状态”)。
概念的理解:(1)外界条件相同:通常可以是①恒温、恒容,②恒温、恒压。
(2)“等效平衡”与“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不同:“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是指在达到平衡状态时,任何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等,并且反应的速率等也相同,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不同。
而“等效平衡”只要求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同,反应的速率、压强等可以不同。
(3)平衡状态只与始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如:①无论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②投料是一次还是分成几次③反应容器经过扩大—缩小或缩小—扩大的过程,)只要起始浓度相当,就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注意事项:1、平衡等效,转化率不一定相同①若是从不同方向建立的等效平衡,物质的转化率一定不同。
如在某温度下的密闭定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M(g)+ N(g)=2E(g),若起始时充入2molE,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则E 的转化率是40%;若开始时充入2molM和1molN,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是60%。
②若是从一个方向建立的等效平衡,物质的转化率相同。
如恒温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2E(g) =2M(g)+ N(g),若起始时充入2molE,达到平衡时M的物质的量为0.8mol,则E的转化率是40%;若开始时充入4molE,达到平衡后M的物质的量为1.6mol,则E的转化率仍为40%。
2、平衡等效,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①原料一边倒后,对应量与起始量相等的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
②原料一边倒后,对应量与起始量比不相等(不等于1)的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相等,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
第一讲化学平衡【知识一览】一、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二、平衡移动:【高考热点题型探究】一、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标志1.下列说法中能说明2HI(g) 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2)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3)c(HI)=c(I2);(4)反应速率:v(H2)=v(I2)=12v(HI);(5)c(HI)∶c(I2)∶c(H2)=2∶1∶1;(6)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7)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8)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9)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10)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2.可逆反应: 2A(气) + 3B(气)3C(气), 在 一定的条件下, 使一定量A 和B 气体反应, 达 到平衡状态时, 具有的性质是: ( )A. 各物质的浓度之比为c(A):c(B):c(C)=2:3:3B. 平衡时气体的总体积是反应开始时的3/5C. 平衡时混合物中各组份的浓度相等D. 单位时间内, 若消耗了 a mol A 物质, 同时也消耗了 1.5 a mol 的C 物质 3.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A(g) B(g)+3C(g)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4.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A(g)+2B(g)3C(g); △H >0,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C.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D. 混合气体的温度不再变化 5.在一定的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H 2(g )+I 2(g)2HI(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混合气体密度不变B 、混合气体颜色不变C 、混合气体压强不变D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6.在一定的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不能说明可逆反应:2NO+O 22NO 2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混合气体密度不变B 、混合气体颜色不变C 、混合气体压强不变D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7.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 A (s ) + 2B (g )C (g )+D (g ) 已达平衡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B 、混合气体的密度C 、 B 的物质的量浓度D 、气体总物质的量二、平衡的移动:8.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强,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①2NO(g) + O2(g)2NO2 (g)②CaCO3(s)CaO(s) + CO2 (g)③H2O(g) + C (s)CO(g) + H2(g)④H2O(g) + CO(g)CO2(g) + H2(g)⑤H2S(g)H2(g) + S(s)9.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使SO2氧化为SO3:2SO2 + O22SO3△H<0,试回答下列问题: 生产过程中常常通入过量的空气,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10.反应2A (g)2B (g) + E (g) △H>0达到平衡时,要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应采用的措施是( )A、加压B、减压C、加入正催化剂D、升温11.已知NO2能形成二聚分子2NO2N2O4△H<0 现在要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应采用的适宜条件为()A、高温低压B、低温高压C、低温低压D、高温高压12.可逆反应H2O(g)+C(s)CO(g)+H2(g)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能否引起平衡移动?CO浓度有何变化?①加入更多的碳②增加H2的浓度13.反应2A (g)2B (g) + E (g) △H>0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下降,A的浓度增大,应采用的措施是()A、加压B、减压C、减小E的浓度D、降温14.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 密闭、低温是存放氨水的必要条件B.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C. 硝酸工业生产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NH3的利用率D. 在FeSO4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化15.对于X+Y(s)Z的平衡,若增大压强,Y的转化率增大,则X和Y的状态是( )A. X为气态,Z为固态B. X为固态,Z为气态C. X为气态,Z为气态D. X为固态,Z为固态16.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A ①②B ②⑤C ③⑤D ④⑥17.恒温下, 反应aX(g)bY(g) +cZ(g)达到平衡后, 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 X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mol/L增大到0.19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cB. a<b+cC. a=b+cD. a=b=c 18.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 +cW(s)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19.反应NH4HS(s)NH3(g)+H2S(g)在某一温度下达到平衡时,下列各种情况中,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移走一部分NH4HS 固体B.其他条件不变时,通SO2气体C.容器体积不变时,充入氦气D.保持压强不变时,充入氦气20.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A B(g) + C(g)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且A不是气态B.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且A气态C.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少量C,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改变压强对该平衡的移动无影响21.密闭容器中,反应xA(g) + yB(g) zC(g)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mol/L, 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降为0.3mol/L。
等效平衡的教学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等所有平衡的基础,对工业、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某些化学平衡题,如果仅用影响平衡的三个条件来解,难度较大、很难得出正确结论,若能掌握等效平衡这一重要思维方法,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等效平衡是化学平衡一章的重点、难点之一,有许多学生对这类题感到困惑而无从下手,那么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大家商讨:一、等效平衡的定义影响平衡条件相同的平衡互为等效平衡。
(这里强调的是影响平衡条件,不影响平衡条件可以不同,如:催化剂、等体反应中的压强等)二、等效平衡的标志1、对应物质含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体积分数等)均相等。
2、对应物质的浓度均相等(等体反应中对应物质浓度比相等)。
三、建立等效平衡的方法1、等温、等容条件下每次所投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当。
相当是指:按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已知项中(或某一边物质)所投物质时,其物质的量完全相同(常采用一边倒的方式换算)。
例一、在等温、等容条件下:进行2SO2+O22SO3反应,若初始投入2molSO2和1molO2,达平衡时SO3为amol/L,在相同条件下,若初始时按下列各组物质的量投料,达到新平衡时SO3的浓度各是多少?⑴起始时只投入2mol SO3⑵起始时投入1mol SO2、0.5 molO2和1mol SO3分析:2SO2+O22SO3已知项(mol): 2 1 0{(1): 0 0 2(将2molSO3换算成SO2和O2)所以⑴ 平衡时SO 3为amol/L 分析:所以⑵平衡时SO 3也为amol/L思考与交流:若初始加入的SO 2、O 2和SO 3分别为a 、b 、cmol 时,当a 、b 、c 满足什么关系时与已知项等效。
练习1: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1molA 和2molB ,发生如下反应:A(g)+2B(g)3C (g)+2D(g),达平衡时,C 的浓度为Cmo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Cmol/L 的是。
化学平衡【知识精讲深化思维】要点一、可逆反应1、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的有关概念(1)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的比较2、可逆反应的特征①正、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发生,方向相反。
②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于同一体系。
③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即任意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均小于100%。
④必须是“同一条件”。
在不同条件下能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不能称作可逆反应。
⑤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可能为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
如敞口容器中,CaCO3(s)高温CaO (s)+CO2↑,反应产生的气体可及时脱离反应体系,反应不可逆;密闭容器中,CaCO3(s)CaO (s)+CO2,反应产生的气体不写“↑”,气体物质不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与各反应物共存,反应可逆。
又如2H2+O22000C 2H2O。
要点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前提:研究对象必须是可逆反应(2)建立的过程:如果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装入密闭容器中:①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V正最大;生成物浓度为0,V逆为0;②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V正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V逆逐渐增大;③达到平衡时,V正、V逆相等,此时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
(3)标志:V正、V逆相等,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4)特征:“逆”“等”“动”“定”“变”①逆: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等: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的条件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V逆≠0,所以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
③动:指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有停止,实际上正反应与逆反应始终在进行,只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即V正=V逆≠0。
④定: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一旦达到平衡(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在平衡体系中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保持恒定(即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判断体系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重要依据。
⑤变:任何平衡状态均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与浓度、压强、温度等无关,化学反应既可以从正方向开始达到平衡,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达到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原来的化学平衡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材实验强酸与强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 O,反应放出的热量会引起溶液温度的变化。
在一绝通过观察收集10mL H所用的时间或1分钟收集到的H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
在实验中,控制KMnO溶液的浓度及反应温度不变,探究草酸的浓度不同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在K 2Cr 2O 7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Cr 2O 2-7(橙色)+H 2O2CrO 2-4(黄色)+2H +(K 2Cr 2O 7固体是橙红色晶体)。
增大H +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逐渐变为橙色;增大OH -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逐渐变为橙色。
0. 1mol/L K Cr O 溶液、浓硫酸、6mol/L NaOH 溶液;三支试管、胶头滴管、白纸。
3Fe3++3SCN-Fe(SCN)3(红色)0.005mol/L FeCl 溶液、饱和 FeCl 溶液、 0.01mol/LKSCN 溶液、 1mol/LKSCN 溶液、酸碱滴定曲线是以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滴加酸(或碱)的量为横坐标,以溶液pH为纵坐标绘出的FeCl3(黄色)+3H2O Fe(OH)3(红褐色)+3HClFeCl溶液、FeCl晶体、HCl气体、NaHCO固体;pH试纸、试管、胶体滴管、酒精灯。
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但与酸反应,溶于酸性溶液。
NH C1水解显酸性,能溶解氢氧化镁。
Ag+ +Cl-=AgCl↓,AgCl+I-=AgI+Cl-,2AgI+S2-==Ag S+2I-Mg2++2OH-=Mg(OH)↓,3Mg(OH)+2Fe3+=3Mg2++2Fe(OH)单液锌铜原电池双液锌铜原电池铜片(正极):Cu2++2e-=Cu(还原反应);锌片(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阳极:2Cl--2e-=Cl↑(氧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