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13
层次分析方法范文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大学生,想要购买一辆新车。
他希望车辆的品牌知名度高、车辆性能好、价格合理等因素都可以考虑到,从而做出最佳决策。
步骤一:建立层次结构在层次分析方法中,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层次结构,包含了问题的各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于小明的问题,他可以将层次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品牌知名度、车辆性能和价格。
步骤二:构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方法的核心,用于比较不同因素之间的重要程度。
小明需要根据他对每个因素的主观判断来构建判断矩阵。
例如,他认为品牌知名度比车辆性能重要,可以给予品牌知名度一个更高的权重。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需要和他对车辆品牌的了解程度进行比较,以及和他对车辆性能的需求进行比较。
步骤三:计算权重向量通过对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可以得到每个因素的权重向量。
小明可以使用软件或者Excel等工具来进行计算。
权重向量表明了不同因素对最终决策的影响程度。
例如,如果品牌知名度的权重向量为0.6,车辆性能的权重向量为0.3,价格的权重向量为0.1,则表明品牌知名度对最终决策的影响最大。
步骤四:一致性检验在确定权重向量之后,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来验证判断矩阵的合理性。
一致性检验可以使用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例CR来进行评估。
如果CR值小于0.1,则说明判断矩阵是一致的。
如果CR值大于0.1,则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直到CR值小于0.1为止。
步骤五:综合评估与决策通过计算得到的权重向量,可以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做出最佳决策。
小明可以将不同品牌的车辆在品牌知名度、车辆性能和价格等方面进行评估,然后乘以对应的权重向量,得到综合评估分数。
最终,小明可以选择综合评估分数最高的车辆作为他的购买决策。
层次分析方法是一种科学而系统的决策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通过对层次结构的建立,判断矩阵的构建,权重向量的计算以及一致性检验的评估,可以得出最佳决策方案。
同时,在进行层次分析方法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对各个因素进行实际情况的分析和评估,以保证最终的决策是科学和合理的。
5 轨道交通景观资源利用研究5.1 轨道交通景观概念轨道交通是指所有用轨道的交通系统,包括轻轨,地铁,市郊轨道,有轨电车和磁悬浮列车等。
轨道交通可以建在地上,地下和架在空中,具有客运量大,投资省,污染小,建设周期短,有利于环境景观等特点,能大大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本章主要讨论高架线路的轻轨。
轨道交通景观是由轨道交通本身与沿线景观共同形成,它是轨道与其周围景观的综合景观体系,是一种功能性、实用性与观赏性、艺术性的结合、人与自然的交流的综合景观体系。
轨道交通景观资源是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资源。
景观是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斑块以一定的规律组成。
高架线建成后对区域环境产生的效应,首先通过人们的视觉(即对区域内景观环境的影响)反映。
不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对景观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对景观有影响的行为的认识和反映不同;而且由于四季的更替,每种景观也不尽相同。
为此,对轨道交通景观进行研究讨论,可以保护轨道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防止轨道修筑过程中破坏这些资源或使资源的观赏价值受到影响,识别和发现轨道沿线有价值的景观资源,并加以保护和利用,使其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并为轨道的美学规划、建成符合社会需要和时代特点的轨道交通景观提出建议。
对轨道建设造成的不良景观或受到破坏和影响的景观提出减缓和恢复措施,同时减少轨道建设造成的景观影响。
5.2 轨道交通景观构成5.2.1 轨道交通高架线路高架线路本身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景观.高架线路的主要构筑物———高架桥梁的体量大,距离长,是城市中无与伦比的人工构筑物,具有特殊的意象价值,这些特点令其成为城市空间中的主体,也是这些空间的标志。
因此在设计与建造的过程中,就不能仅从功能出发,还应从自身的景观角度加以分析,增强城市的景观效果.例如上海的内环线便被评为十大新景观之一.1)轨道交通桥体(1)线型高架线路首先要注意线型,应与区域特点,土地利用规划,原有道路相协调.轻轨高架线路景观的有如下特点:高架线路段的构筑物上,相较于公路高架桥,首先线路的高低起伏小,而转弯半径则非常大。
关键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介绍及应用案例一.方法介绍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指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例如,如果打算去旅游有3个旅游胜地A、B、C供你选择,你会根据诸如景色、费用和居住、饮食、旅途条件等一些准则去反复比较这3个候选地点.首先,你会确定这些准则在你的心目中各占多大比重,如果你经济宽绰、醉心旅游,自然分别看重景色条件,而平素俭朴或手头拮据的人则会优先考虑费用,中老年旅游者还会对居住、饮食等条件寄以较大关注。
其次,你会就每一个准则将3个地点进行对比,譬如A景色最好,B次之;B费用最低,C次之;C居住等条件较好等等。
最后,你要将这两个层次的比较判断进行综合,在A、B、C中确定哪个作为最佳地点。
二.使用步骤1.第一步, 通过分析, 确定所给定问题要达到的总目标, 实现目标的准则,可供选择的措施或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 要广泛收集信息, 注意把握问题的主要因素, 做到不重不漏。
2.第二步,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
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1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
当准则过多时(譬如多于9个)应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
3.第三步,构造成对比较阵。
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4.第四步,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
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
层次分析法经典案例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常见且实用的决策分析方法,通过对待比较的各种方案的因素逐一分析,将其组织成一种层次结构,然后再运用数学方法对其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的结果。
经典案例有很多,比如金融领域、生产制造等许多行业都可以应用到层次分析法,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层次分析法在一个工厂的生产制造中的应用案例。
某工厂是一家生产钢管的制造厂,该工厂本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原则,一直都很重视生产制造中的质量管控。
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断有新的小厂涌现,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该工厂决定对生产制造中的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质量管控方案。
该工厂首先将生产制造中的质量管控分成了几个层次,分别是管理层次、生产层次、产品层次和客户需求层次,当然,每个层次下面还有自己的一些小要素,如管理层次下面就包括质量文化、质量指数等等,生产层次下面包括人员培训、设备状态等等,小要素比较复杂,不做过多介绍。
接下来是层次分析法的重头戏,对每个小要素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以及对不同小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估,这是做好层次分析法的关键,必须要准确评估,否则得出的结果很可能会偏差较大。
为了保证量化的准确性,该工厂引入了专家协助,共同制定出适合该企业的一套量化标准。
原本需要量化的小要素有50个,经过专家评估和筛选,最终选出了20个,其余30个小要素的影响程度与剩下的20个小要素的相关性贡献较小,因此不被列入对比。
在对20个小要素进行量化之后,该工厂得出了各小要素的权重值,这个权重值表示每个小要素对于决策结果的影响程度,根据这些权重值,可确定各个小要素的重要性,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质量管控方案。
经分析,该工厂管控方案的优先级排序如下:1.产品质量:该项权重值为0.408,被认为是影响质量管理的最重要因素,因为一个工厂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切实提高其竞争力。
2.生产管理与控制:该项权重值为0.325,生产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虽然位于产品质量之下,但同样很重要。
层次分析法步骤与实例1 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将所有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到达的总目标,将问题分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这些因素间的关联影响即其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最后,对问题进行优劣比较排序.2 次分析法的步骤:3 以一个具体案例进行说明:【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层次分析法问题提出市政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对修建一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可选择的方案是修建通往旅游区的高速路(简称建高速路)或修建城区地铁(简称建地铁)。
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因素,即是多准则决策问题,考虑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在市政工程项目决策问题中,市政管理人员希望通过选择不同的市政工程项目,使综合效益最高,即决策目标是“合理建设市政工程,使综合效益最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准则有三个,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但问题绝不这么简单。
通过深入思考,决策人员认为还必须考虑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方便日常出行、方便假日出行、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面貌等因素(准则),从相互关系上分析,这些因素隶属于主要准则,因此放在下一层次考虑,并且分属于不同准则。
假设本问题只考虑这些准则,接下来需要明确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可以有哪些方案。
根据题中所述,本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即建高速路或建地铁,这两个因素作为措施层元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层。
很明显,这两个方案于所有准则都相关。
将各个层次的因素按其上下关系摆放好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
同时,为了方便后面的定量表示,一般从上到下用A 、B 、C 、D 。
代表不同层次,同一层次从左到右用1、2、3、4。
代表不同因素。
这样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如下图。
目标层A准则层B准则层C措施层D图1 递阶层次结构示意图2.构造判断矩阵(成对比较阵)并赋值根据递阶层次结构就能很容易地构造判断矩阵。
条理阐发法实例与步调之五兆芳芳创作结合一个具体例子,说明条理阐发法的根本步调和要点.【案例阐发】公道采办电脑决策:条理阐发法问题提出良多的电脑小白需要对采办哪个品牌的电脑进行决策,可选择的计划是采办戴尔公司生产的笔记本(简称采办戴尔)或采办联想公司生产的笔记本(简称采办联想).除了考虑主板来源外,还要考虑CPU性能、显卡方法等因素,便是多准则决策问题,考虑运用条理阐发法解决.1. 成立递阶条理结构【案例阐发】公道采办电脑决策:成立递阶条理结构在采办哪个品牌的电脑决策问题中,良多电脑小白希望通过选择不合的电脑品牌使性价比最高,即决策目标是“公道采办电脑使性价比最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准则有三个,即主板来源,CPU性能,显卡方法.但问题绝不这么复杂.通过深入思考,还认为还必须考虑本工场自产、代工场提供、主频的大小、焦点数、独立式显卡、集成式显卡等因素(准则),从相互关系上阐发,这些因素隶属于主要准则,因此放在下一条理考虑,并且分属于不合准则.假定本问题只考虑这些准则,接下来需要明确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可以有哪些计划.按照题中所述,本问题有两个解决计划,即采办戴尔或采办联想,这两个因素作为措施层元素放在递阶条理结构的最下层.很明显,这两个计划于所有准则都相关.将各个条理的因素按其上下关系摆放好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同时,为了便利前面的定量暗示,一般从上到下用A、B、C、D...代表不合条理,同一条理从左到右用1、2、3、4...代表不合因素.这样组成的递阶条理结构如下图.目标层A准则层B本工场自产(C1) 代工场提供(C2)主频的大小(C3)焦点数(C4)独立式显卡(C5)集成式显卡(C6)准则层C 措施层D2. 机关判断矩阵并赋值【案例阐发】公道采办电脑决策:机关判断矩阵并填写表2 判断矩阵表3. 条理单排序(计较权向量)与查验【案例阐发】公道采办电脑决策:计较权向量及查验 上例计较所得的权向量及查验结果见下:都是可以接受的.4. 条理总排序与查验【案例阐发】公道采办电脑决策:条理总排序及查验上例条理总排序及查验结果见下:,认为判断矩阵的整体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5. 结果阐发通过对排序结果的阐发,得出最后的决策计划.【案例阐发】公道采办电脑决策:结果阐发从计划层总排序的结果看,采办联想(D2)的权重(0.6592)远远大于采办戴尔(D1)的权重(0.3408),因此,最终的决策计划是采办联想.按照条理排序进程阐发决策思路.对于准则层B的3个因子,主板来源(B1)的权重最低(0.1429),cpu(B2)和显卡(B3)的权重都比较高(皆为0.4286),说明在决策中比较看重cpu和显卡.对于不看重的主板,其影响的两个因子本工场(C1)、代工场(C2)单排序权重都是采办戴尔远远大于采办联想,对于比较看重的cpu和显卡,其影响的四个因子中有三个因子的单排序权重都是采办联想远远大于采办戴尔,由此可以推出,采办联想计划由于cpu和显卡较为突出,权重也会相对突出.从准则层C总排序结果也可以看出,主频数(C3)、独立显卡(C5)是权重值较大的,而如果单独考虑这两个因素,计划排序都是采办联想远远大于采办戴尔.由此我们可以阐发出决策思路,即决策比较看重的是cpu和显卡,不太看重主板,因此对于具体因子,主频数和独立显卡成为主要考虑因素,对于这两个因素,都是采办联想计划更佳,由此,最终的计划选择采办联想也就顺理成章了.。
层次分析法步骤与实例1 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将所有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到达的总目标,将问题分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这些因素间的关联影响即其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最后,对问题进行优劣比较排序.2 次分析法的步骤:3 以一个具体案例进行说明:【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层次分析法问题提出市政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对修建一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可选择的方案是修建通往旅游区的高速路(简称建高速路)或修建城区地铁(简称建地铁)。
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因素,即是多准则决策问题,考虑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在市政工程项目决策问题中,市政管理人员希望通过选择不同的市政工程项目,使综合效益最高,即决策目标是“合理建设市政工程,使综合效益最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准则有三个,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但问题绝不这么简单。
通过深入思考,决策人员认为还必须考虑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方便日常出行、方便假日出行、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面貌等因素(准则),从相互关系上分析,这些因素隶属于主要准则,因此放在下一层次考虑,并且分属于不同准则。
假设本问题只考虑这些准则,接下来需要明确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可以有哪些方案。
根据题中所述,本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即建高速路或建地铁,这两个因素作为措施层元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层。
很明显,这两个方案于所有准则都相关。
将各个层次的因素按其上下关系摆放好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
同时,为了方便后面的定量表示,一般从上到下用A 、B 、C 、D 。
代表不同层次,同一层次从左到右用1、2、3、4。
代表不同因素。
这样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如下图。
目标层A准则层B准则层C措施层D图1 递阶层次结构示意图2.构造判断矩阵(成对比较阵)并赋值根据递阶层次结构就能很容易地构造判断矩阵。
层次分析法实例与步骤结合一个具体例子,说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案例分析】合理购买电脑决策:层次分析法问题提出很多的电脑小白需要对购买哪个品牌的电脑进行决策,可选择的方案是购买戴尔公司生产的笔记本(简称购买戴尔)或购买联想公司生产的笔记本(简称购买联想)。
除了考虑主板来源外,还要考虑CPU性能、显卡方式等因素,即是多准则决策问题,考虑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案例分析】合理购买电脑决策: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在购买哪个品牌的电脑决策问题中,很多电脑小白希望通过选择不同的电脑品牌使性价比最高,即决策目标是“合理购买电脑使性价比最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准则有三个,即主板来源,CPU性能,显卡方式。
但问题绝不这么简单。
通过深入思考,还认为还必须考虑本工厂自产、代工厂提供、主频的大小、核心数、独立式显卡、集成式显卡等因素(准则),从相互关系上分析,这些因素隶属于主要准则,因此放在下一层次考虑,并且分属于不同准则。
假设本问题只考虑这些准则,接下来需要明确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可以有哪些方案。
根据题中所述,本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即购买戴尔或购买联想,这两个因素作为措施层元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层。
很明显,这两个方案于所有准则都相关。
将各个层次的因素按其上下关系摆放好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
同时,为了方便后面的定量表示,一般从上到下用A、B、C、D。
代表不同层次,同一层次从左到右用1、2、3、4。
代表不同因素。
这样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如下图。
目标层A准则层C图1 递阶层次结构示意图2. 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案例分析】合理购买电脑决策:构造判断矩阵并填写表2 判断矩阵表3. 层次单排序(计算权向量)与检验【案例分析】合理购买电脑决策:计算权向量及检验上例计算所得的权向量及检验结果见下:表4 层次计算权向量及检验结果表4. 层次总排序与检验【案例分析】合理购买电脑决策:层次总排序及检验上例层次总排序及检验结果见下:表5 C层次总排序(CR = 0.0000)表表6 D层次总排序(CR = 0.0000)5. 结果分析通过对排序结果的分析,得出最后的决策方案。
层次分析法案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它通过构建层次结构、建立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和一致性检验等步骤,帮助决策者进行系统化的决策分析。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详细介绍层次分析法的具体应用。
案例背景:某公司准备引进一款新的生产设备,但在选择适合的设备时面临多个因素的考量,比如设备的性能、价格、维护成本等。
为了做出最合理的决策,公司决定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决策分析。
步骤一,构建层次结构。
首先,公司将引进新设备的决策问题分解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目标层是引进新设备,准则层包括设备性能、价格和维护成本,方案层则是具体的设备选项。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假设有A、B、C三种设备可供选择。
步骤二,建立判断矩阵。
接下来,公司需要对准则层和方案层进行两两比较,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
通过专家意见调查或者问卷调查,公司得到了比较矩阵,比如设备性能对价格的重要程度、设备性能对维护成本的重要程度等。
步骤三,计算权重。
利用AHP的计算方法,公司可以根据比较矩阵计算出每个准则和方案的权重。
这些权重可以帮助公司确定对于引进新设备而言,性能、价格和维护成本的重要程度,以及A、B、C三种设备的优劣。
步骤四,一致性检验。
在计算权重之后,公司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以确保比较矩阵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如果比较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则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决策分析。
步骤五,综合分析。
最后,公司可以利用计算出的权重,对三种设备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最佳的选择。
在这个案例中,公司可以根据性能、价格和维护成本的权重,对A、B、C 三种设备进行打分和排名,从而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层次分析法在多目标决策问题中的应用。
它通过构建层次结构、建立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和一致性检验等步骤,帮助决策者进行系统化的决策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强大的决策分析工具,它不仅可以用于企业的决策问题,也可以应用于个人生活中的选择问题。
条理分解法真例取步调之阳早格格创做分离一个简直例子,证明条理分解法的基原步调战重心.【案例分解】合理买买电脑计划:条理分解法问题提出很多的电脑小黑需要对付买买哪个品牌的电脑举止计划,可采用的规划是买买戴我公司死产的条记原(简称买买戴我)或者买买偶像公司死产的条记原(简称买买偶像).除了思量主板根源中,还要思量CPU本能、隐卡办法等果素,即是多规则计划问题,思量使用条理分解法办理.1. 修坐递阶条理结构【案例分解】合理买买电脑计划:修坐递阶条理结构正在买买哪个品牌的电脑计划问题中,很多电脑小黑期视通过采用分歧的电脑品牌使性价比最下,即计划目标是“合理买买电脑使性价比最下”.为了真止那一目标,需要思量的主要规则有三个,即主板根源,CPU本能,隐卡办法.但是问题绝没有那样简朴.通过深进思索,还认为还必须思量原工厂自产、代工厂提供、主频的大小、核心数、独力式隐卡、集成式隐卡等果素(规则),从相互闭系上分解,那些果素隶属于主要规则,果此搁正在下一条理思量,而且分属于分歧规则.假设原问题只思量那些规则,交下去需要精确为了真止计划目标、正在上述规则下不妨有哪些规划.根据题中所述,原问题有二个办理规划,即买买戴我或者买买偶像,那二个果素动做步伐层元素搁正在递阶条理结构的最下层.很明隐,那二个规划于所有规则皆相闭.将各个条理的果素按其上下闭系晃搁好位子,并将它们之间的闭系用连线连交起去.共时,为了便当后里的定量表示,普遍从上到下用A、B、C、D...代表分歧条理,共一条理从左到左用1、2、3、4...代表分歧果素.那样形成的递阶条理结构如下图. 目标层A规则层B规则层步伐层图1 递阶条理结构示企图2. 构制推断矩阵并赋值【案例分解】合理买买电脑计划:构制推断矩阵并挖写表2 推断矩阵表3. 条理单排序(估计权背量)取考验【案例分解】合理买买电脑计划:估计权背量及考验上例估计所得的权背量及考验截止睹下:表4 条理估计权背量及考验截止表不妨瞅出,所有单排序的C.R.<0.1,认为每个推断矩阵的普遍性皆是不妨交受的.4. 条理总排序取考验【案例分解】合理买买电脑计划:条理总排序及考验上例条理总排序及考验截止睹下:表5 C条理总排序(CR = 0.0000)表表6 D条理总排序(CR = 0.0000)不妨瞅出,总排序的C.R.<0.1,认为推断矩阵的完全普遍性是不妨交受的5. 截止分解通过对付排序截止的分解,得出末尾的计划规划.【案例分解】合理买买电脑计划:截止分解从规划层总排序的截止瞅,买买偶像(D2)的权沉(0.6592)近近大于买买戴我(D1)的权沉(0.3408),果此,最后的计划规划是买买偶像.根据条理排序历程分解计划思路.对付于规则层B的3个果子,主板根源(B1)的权沉最矮(0.1429),cpu(B2)战隐卡(B3)的权沉皆比较下(皆为0.4286),证明正在计划中比较瞅沉cpu战隐卡.对付于没有瞅沉的主板,其做用的二个果子原工厂(C1)、代工厂(C2)单排序权沉皆是买买戴我近近大于买买偶像,对付于比较瞅沉的cpu战隐卡,其做用的四个果子中有三个果子的单排序权沉皆是买买偶像近近大于买买戴我,由此不妨推出,买买偶像规划由于cpu战隐卡较为超过,权沉也会相对付超过.从规则层C总排序截止也不妨瞅出,主频数(C3)、独力隐卡(C5)是权沉值较大的,而如果单独思量那二个果素,规划排序皆是买买偶像近近大于买买戴我.由此咱们不妨分解出计划思路,即计划比较瞅沉的是cpu 战隐卡,没有太瞅沉主板,果此对付于简直果子,主频数战独力隐卡成为主要思量果素,对付于那二个果素,皆是买买偶像规划更好,由此,最后的规划采用买买偶像也便水到渠成了.。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层次分析法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于1982年提出,它综合了人们主观判断,是一种简明、实用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的方法。
目前,该方法在国内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广泛应用于能源问题分析、科技成果评比、地区经济发展方案比较,尤其是投入产出分析、资源分配、方案选择及评比等方面。
它既是一种系统分析的好方法,也是一种新的、简洁的、实用的决策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从一堆同样大小的物品中挑选出最重的物品。
这时,一般是利用两两比较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假设有n个物品,其真实重量用w1,w2,…表示。
要想知道w1,w2,…的值,最简单的就是用秤称出它们的重量,但如果没有秤,可以将几个物品两两比较,得到它们的重量比矩阵A。
如果用物品重量向量[w1,w2,…]T右乘矩阵A,则有:由上式可知,n是A的特征值,W是A的特征向量。
根据矩阵理论,n是矩阵A的唯一非零解,也是最大的特征值。
这就提示我们,可以利用求物品重量比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的方法来求得物品真实的重量向量W。
从而确定最重的物品。
将上述n个物品代表n个指标(要素),物品的重量向量就表示各指标(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向量,即权重向量;可以通过两两因素的比较,建立判断矩阵,再求出其特征向量就可确定哪个因素最重要。
依此类推,如果n个物品代表n个方案,按照这种方法,就可以确定哪个方案最有价值。
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评价的主要步骤如下:(1)将复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分成若干层次,建立多级递阶的层次结构模型(目标层、判断层、方案层)。
(2)标度及描述。
同一层次任意两因素进行重要性比较时,对它们的重要性之比做出判断,给予量化。
(3)对同属一层次的各要素以上一级的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评价尺度确定其相对重要度,据此构建判断矩阵A。
(4)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以此确定各层要素的相对重要度(权重)。
(5)最后通过综合重要度(权重)的计算,按照最大权重原则,确定最优方案。
具体案例:市政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对修建一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可选择的方案是修建通往旅游区的高速路(简称建高速路)或修建城区地铁(简称建地铁)。
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因素,即是多准则决策问题,考虑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
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要分析决策的问题,并把它条理化、层次化,理出递阶层次结构。
要求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目标层(最高层):指问题的预定目标;●准则层(中间层):指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措施层(最低层):指促使目标实现的措施;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首先明确决策的目标,将该目标作为目标层(最高层)的元素,这个目标要求是唯一的,即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
然后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作为目标层下的准则层因素,在复杂问题中,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可能有很多,这时要详细分析各准则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即有些是主要的准则,有些是隶属于主要准则的次准则,然后根据这些关系将准则元素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组,不同层次元素间一般存在隶属关系,即上一层元素由下一层元素构成并对下一层元素起支配作用,同一层元素形成若干组,同组元素性质相近,一般隶属于同一个上一层元素(受上一层元素支配),不同组元素性质不同,一般隶属于不同的上一层元素。
在关系复杂的递阶层次结构中,有时组的关系不明显,即上一层的若干元素同时对下一层的若干元素起支配作用,形成相互交叉的层次关系,但无论怎样,上下层的隶属关系应该是明显的。
最后分析为了解决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有哪些最终解决方案(措施),并将它们作为措施层因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面(最低层)。
明确各个层次的因素及其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递阶层次结构。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在市政工程项目决策问题中,市政管理人员希望通过选择不同的市政工程项目,使综合效益最高,即决策目标是“合理建设市政工程,使综合效益最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准则有三个,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但问题绝不这么简单。
通过深入思考,决策人员认为还必须考虑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方便日常出行、方便假日出行、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面貌等因素(准则),从相互关系上分析,这些因素隶属于主要准则,因此放在下一层次考虑,并且分属于不同准则。
假设本问题只考虑这些准则,接下来需要明确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可以有哪些方案。
根据题中所述,本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即建高速路或建地铁,这两个因素作为措施层元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层。
很明显,这两个方案于所有准则都相关。
将各个层次的因素按其上下关系摆放好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
同时,为了方便后面的定量表示,一般从上到下用A、B、C、D。
代表不同层次,同一层次从左到右用1、2、3、4。
代表不同因素。
这样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如下图。
目标层A 准则层B 准则层C措施层D图1 递阶层次结构示意图2. 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根据递阶层次结构就能很容易地构造判断矩阵。
构造判断矩阵的方法是:每一个具有向下隶属关系的元素(被称作准则)作为判断矩阵的第一个元素(位于左上角),隶属于它的各个元素依次排列在其后的第一行和第一列。
重要的是填写判断矩阵。
填写判断矩阵的方法有:大多采取的方法是:向填写人(专家)反复询问:针对判断矩阵的准则,其中两个元素两两比较哪个重要,重要多少,对重要性程度按1-9赋值(重要性标度值见下表)。
表1 重要性标度含义表设填写后的判断矩阵为()n×n,判断矩阵具有如下性质:(1) 〉0(2) 1/(3) 1根据上面性质,判断矩阵具有对称性,因此在填写时,通常先填写1部分,然后再仅需判断及填写上三角形或下三角形的n(1)/2个元素就可以了。
在特殊情况下,判断矩阵可以具有传递性,即满足等式:* 当上式对判断矩阵所有元素都成立时,则称该判断矩阵为一致性矩阵。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构造判断矩阵并请专家填写接前例,征求专家意见,填写后的判断矩阵如下:表2 判断矩阵表3. 层次单排序(计算权向量)与检验对于专家填写后的判断矩阵,利用一定数学方法进行层次排序。
层次单排序是指每一个判断矩阵各因素针对其准则的相对权重,所以本质上是计算权向量。
计算权向量有特征根法、和法、根法、幂法等,这里简要介绍和法。
和法的原理是,对于一致性判断矩阵,每一列归一化后就是相应的权重。
对于非一致性判断矩阵,每一列归一化后近似其相应的权重,在对这n 个列向量求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权重。
具体的公式是:∑∑a a n 1=j n1=k k liji n 1=W需要注意的是,在层层排序中,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在特殊情况下,判断矩阵可以具有传递性和一致性。
一般情况下,并不要求判断矩阵严格满足这一性质。
但从人类认识规律看,一个正确的判断矩阵重要性排序是有一定逻辑规律的,例如若A 比B 重要,B 又比C 重要,则从逻辑上讲,A 应该比C 明显重要,若两两比较时出现A 比C 重要的结果,则该判断矩阵违反了一致性准则,在逻辑上是不合理的。
因此在实际中要求判断矩阵满足大体上的一致性,需进行一致性检验。
只有通过检验,才能说明判断矩阵在逻辑上是合理的,才能继续对结果进行分析。
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一致性指标.( )1..max --=n nI C λ第二步,查表确定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据判断矩阵不同阶数查下表,得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例如,对于5阶的判断矩阵,查表得到1.12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1000次正互反矩阵计算结果)第三步,计算一致性比例.( )并进行判断......I R I C R C当.<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0.1时,认为判断矩阵不符合一致性要求,需要对该判断矩阵进行重新修正。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计算权向量及检验 上例计算所得的权向量及检验结果见下:表4 层次计算权向量及检验结果表可以接受的。
4. 层次总排序与检验总排序是指每一个判断矩阵各因素针对目标层(最上层)的相对权重。
这一权重的计算采用从上而下的方法,逐层合成。
很明显,第二层的单排序结果就是总排序结果。
假定已经算出第1层m 个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w (1)=(w 1(1)2(1),…(1))T,第k 层n个元素对于上一层(第k 层)第j 个元素的单排序权重是(k)=(p 1j(k)2j (k),…(k))T,其中不受j 支配的元素的权重为零。
令P (k)=(p 1(k)2(k),…(k)),表示第k 层元素对第1层个元素的排序,则第k层元素对于总目标的总排序为:w (k)=(w 1(k)2(k),…(k)) p (k) w(1)或 ∑=-=mj jij i k k (k)w p w 1)1()( 1,2,…同样,也需要对总排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
假定已经算出针对第1层第j 个元素为准则的(k)、(k)和(k), 1,2,…,则第k 层的综合检验指标(k)=(.1(k) .2(k) ,…, (k))w (1)(k)=(.1(k).2(k),…, (k))w (1))()()(......k k k I R I C R C当.(k)<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整体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层次总排序及检验 上例层次总排序及检验结果见下:表5 C 层次总排序( = 0.0000)表表6 D 层次总排序( = 0.0000)可以看出,总排序的.<0.1,认为判断矩阵的整体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5. 结果分析通过对排序结果的分析,得出最后的决策方案。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结果分析从方案层总排序的结果看,建地铁(D2)的权重(0.6592)远远大于建高速路(D1)的权重(0.3408),因此,最终的决策方案是建地铁。
根据层次排序过程分析决策思路。
对于准则层B的3个因子,直接经济效益(B1)的权重最低(0.1429),社会效益(B2)和环境效益(B3)的权重都比较高(皆为0.4286),说明在决策中比较看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对于不看重的经济效益,其影响的两个因子直接经济效益(C1)、间接带动效益(C2)单排序权重都是建高速路远远大于建地铁,对于比较看重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其影响的四个因子中有三个因子的单排序权重都是建地铁远远大于建高速路,由此可以推出,建地铁方案由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较为突出,权重也会相对突出。
从准则层C总排序结果也可以看出,方便日常出行(C3)、减少环境污染(C5)是权重值较大的,而如果单独考虑这两个因素,方案排序都是建地铁远远大于建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