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方程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12
直线与方程参考答案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二、典例分析: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例1、解析:直线的斜率3333cos33kk,,656,0
例2、解析:解法一:设PA与PB的倾斜角分别为,,直线PA的斜率是15k,直线PB的斜率是212k,当直线l由PA变化到与y轴平行的位置PC时,它的倾斜角由增至90,斜率的取值范围为5,。当直线l由PC变化到PB的位置时,它的倾斜角由90增至,斜率的取值范围为1,2。故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1,5,2。
解法二:设直线l与线段AB的相交于点M,且M不同于,AB两点。设(0)AMMB。由向量相等可得323(,)11M,又∵直线l过点(1,2)P,∴直线l的斜率是325213214(1)1k,整理得542kk。
∵0 ∴5042kk,解之得5k或12k。
当M与A重合时,2(3)51(2)PAk;当M与B重合时,201132PBk。
综上所述,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1,5,2。
解法三:设直线l的斜率是k,则直线l的方程是2(1)ykx,即20kxyk。
∵,AB两点在直线l的两侧或其中一点在直线l上,
∴(232)(302)0kkkk,即(5)(42)0kk,解之得5k或12k。
故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1,5,2。
说明:求直线斜率取值范围的方法:
解法一:直线l过点(1,2)P,与线段AB的相交于点在AB上,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可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直线的斜率。
解法二:从整体上考虑本题中点M在线段AB上的数学模型,联想向量AM与MB共线且同向,可考虑用向量的知识求解。 解法三:因为直线l与线段AB的相交,所以,AB两点分别在直线l的两侧或其中一点在直线l上,故可考虑用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求解。
例3、解析:解法一:直线l:0xmym恒过点(0,1)。
11201APk,123022AQk,则132m或12m,∴2132m且0m,
又0m时,直线0xmym与与线段PQ有交点,∴所求实数m的范围是2132m。
解法二:过,AB两点的直线方程是211(1)21yx,即1433yx,代入0xmym,整理得73mxm,由已知7123mm,解之得2132m,
∴所求实数m的范围是2132m。
2、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例4、解法一:(1)当sin0时,1l的斜率不存在,2l的斜率为0,显然1l不平行于2l。
当sin0时,121,2sinsinkk,欲使12ll,只要12sinsin,
即2sin2,∴,4kkZ,此时两条直线截距不相等。
∴当,4kkZ时,12ll。
(2)当sin0,即,kkZ时,1l的斜率不存在,2l的斜率为0,显然12ll。
当sin0时,121,2sinsinkk,而121()(2sin)sinkk21,∴不满足12ll。故当,kkZ时,12ll。
解法二:(1)由12210ABAB,即22sin10,得2sin2,
由12210BCBC,得sin1。所以2sin2,即,4kkZ,
∴当,4kkZ时,12ll。
(2)由12120AABB,得2sinsin0,即sin0,∴,kkZ,
故当,kkZ时,12ll。
说明: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方法:
① 解法一:将直线方程化为斜截式,求出直线的斜率,利用直线的斜率来判定。 ② 解法二:将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利用12ll12120AABB;12ll12210ABAB且12210ACAC(或12210BCBC)。
例5、[思路分析]
1)若令11ytx,代入线段AB所在的直线方程消去y可得到()(231)tfxxx且可求出t的范围,但计算较繁。
2)变换角度,由数入形,联想直线斜率公式可使问题轻松解决。
解:令 11ytx,不难发现t就是线段AB一动点M与定点P(-1,1)连线的的斜率如图。易求出12,4PAPBkk,由图知,满足题意的直线PM的斜率为1,24kk,即11yx的取值范围为1(,2][,)4。
说明:① 形如“11yytxx”的最值范围问题,可联想直线斜率公式,数形结合解决。
② 对于曲线y=f(x)上任一动点P(x,y),探求00yytxx的范围问题都可联想直线斜率公式,数形结合解决。
三、巩固训练:
1. 解:设直线y=xcosα+m的倾斜角为,则tancos(1,0)k,∴倾斜角为3(,)4。
答案:D。
2. 解:∵a、b、c分别是△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 ∴由正弦定理得sinsinabAB,即sinsinaBbA,而1212sin(sin)0AABBbAaB,所以两条直线垂直。
答案:B。
3. 解:直线ax+y+1=0过定点C(0,-1),当直线处在AC与BC之间时,必与线段AB相交,应满足213a或312a即2a或1a.
答案:D。
【思维点拨】斜率与倾斜角的范围之间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 解:①当a=1时,2②当a≠1时,∵k=11a∈(-,-3)∪[33,+)∴∈2,6∪32,2
综合①②知直线l的倾斜角∈32,6
5. 错解:(1)直线x+2ay-1=0与直线(3a-1)·x-ay-1=0的方程可变形为
y=-a21x+a21与y=aa13x-a1.
∴ 当-a21=aa13且a21≠-a1时,即a=61时,两直线平行. (2)当-a2(-2a)=-1时,两直线垂直,此方程无解.
故无论a为何值时,两直线都不垂直.
剖析: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为k1=k2,b1≠b2,垂直的条件k1·k2=-1,都是在两直线都有斜率,即方程中y的系数均不为0的条件下才成立,若方程中y的系数中含字母参数时,则应就等于0和不等于0两种情况去讨论,否则就会遗漏特殊情况。在错解中都是a0的情况,而当a=0时:(1)中的两直线分别为x-1=0和x+1=0,此时是平行直线;(2)中的两直线分别为x=1和y=21,此时是垂直直线,故(1)的答案是a=0或a=61,两直线平行;(2)的答案是a=0,两直线垂直.
评注:此题(2)中若用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A1A2+B1B2=0求解,更简便.
直线的方程
二、典例分析:
1、求直线的方程:
例1、解: 当在x轴上、在y轴上的的截距都是零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kx,将(5,2)代入ykx中,得25k,此时,直线方程为25yx,即250xy。
当在x轴上、在y轴上的的截距都不是零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12xyaa,将(5,2)代入12xyaa中,得12a,此时,直线方程为1112()22xy,即210xy。
综上所述,所求直线方程为250xy或210xy。
说明:用直线截距式方程时,一定注意截距是否等于零。
例2、解法一:∵ 直线被两直线1l:4x+y+6=0,2l:3x-5y-6=0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恰好为坐标原点,∴所求直线一定过坐标原点,于是可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kx, 且所求直线与1l,2l的交点分别为A ,B两点。解方程组460ykxxy,得66,44kxykk,即66(,)44kAkk;同理由3560ykxxy得66(,)5353kBkk。∵ 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恰好为坐标标原点, ∴46k+k536=0得61k,从而所求直线方程为x+6y=0。
解法二:设所求直线与1l ,2l的交点分别为A ,B两点。设),(00yxA,∵AB关于原点对称,∴),(00yxB,又∵A ,B分别在直线1l ,2l上,∴4x0+y0+6=0且-3x0+5y0-6=0,两式相加得x0+6y0=0,即点A在直线x+6y=0上,又直线x+6y=0过原点,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6y=0。
说明:“设点而不求”是简化计算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 例3、解:Q点在l1: y=4x上,可设Q(x0,4x0),则PQ的方程为:6644400xxxy,
令y=0,得:x=1500xx(x0>1),∴ M(1500xx,0),∴ S△OQM=21·1500xx·4x0=10·1020xx=10·[(x0-1)+110x+2]≥40。
当且仅当x0-1=110x即x0=2取等号,∴Q(2,8),PQ的方程为:626484xy,
∴x+y-10=0。
2、求直线的方程:
例4、解:在线段AB上任取一点P,作垂线CD、DE,则AB的方程为
12030yx,设P(x ,20-x32),则S=(100-x)[80-(20-x32)] (0≤x≤30)
得222202180506000(5)3333sxxx
(0≤x≤30)
所以x=5,y=350时,S取最大值1805060173平方米。
例5、解:⑴. 证明:由(31)1ayax,得(3)(1)0axyx,由3010xyx,得13xy,所以直线l恒过定点(1,3),因此无论a为何值,直线l总过第三象限。
⑵.要直线l不过第二象限,需且只需31010akaa,解得13a,
所以13a时,直线l不过第二象限。
三、巩固训练:
1. 解:化成斜截式,方程为(0)ACyxBBB,∵直线0AxByC通过第二、三、四象限,,∴00ABCB,即00ABCB,故A、B、C同号。
答案:A。
2. 解:A不能表示垂直于x轴的直线,故正确;而B本身正确;C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即截距为0的直线,故正确;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故不正确。
答案:D。
3. 解:(1)设所求的直线l方程为1byax(a>0,b>0),由已知112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