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辨治冠心病医案录
- 格式:docx
- 大小:11.01 KB
- 文档页数:2
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
湖南省名老中医夏远录医案医语选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脑病,常常伴随有心律失常,中医药治
疗效果好,无副作用。
宋某,男,73岁。
就诊时自叙经西医治疗检查,患冠心病心律失常症,房性室性早搏频发;心悸心慌、闻声响即惊悸不已,头昏,腰腿软、脚冷。
用西医药治疗未能控制。
诊察,舌质暗红,苔浅黄厚,脉结代。
症状属于肝郁脾虚,心肾不交,肝郁升发不及,脾虚湿不运化,心胆失降,心肾失交,惊悸不已。
拟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
予炙甘草、黄参、干姜、桂枝、火麻仁、茯神、大枣各30g,生地、附片各60g,麦冬、阿胶各15g,以此方加减治疗两月余,心悸消失,已三年余未发。
《冠心病中医辨治求真》选案例一:热郁胸膈转痰阻阳痹胡某,女,51岁。
2003年9月23日诊:心烦胸闷,常卧寐中憋醒,阵烘热汗出。
心电图:T波:Ⅲ、aVF、V5倒。
脉沉滑数,舌可。
证属:热郁胸膈。
法宜:清透胸膈郁热。
方宗:栀子豉汤合升降散主之。
栀子12g 豆豉12g 枳实9g 僵蚕12g蝉蜕5g 姜黄10g 连翘15g 丹参12g生蒲黄10g2003年9月30日诊:上方服7剂。
烦热、胸憋未作,觉左胁下支结。
脉转沉滞而滑。
证属:痰郁气滞。
法宜:豁痰行气通阳。
方宗:瓜蒌薤白桂枝汤主之。
瓜蒌12g 薤白12g 枳实9g 桂枝12g丹参18g2003年10月28日诊:上方加减,共服28剂。
诸症消失。
心电图大致正常。
脉缓滑。
上方加半夏,继予14剂,停药。
[按] 热郁胸膈,见心烦懊■不得眠,胸中窒,心中结痛等症。
其诊断要点在于脉沉而数,重者见沉而躁数。
何以二诊转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因脉转沉滞而滑,沉滞乃气郁不舒之脉;沉而滑者,乃痰郁于里之征,故诊为痰郁气滞,予瓜蒌薤白桂枝汤。
用瓜薮薤白剂,是否必是“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之脉?余意不可胶柱。
瓜蒌薤白剂之病机,当为痰阻阳郁于胸,有痰脉当滑,气机被阻而阳郁不伸,脉当沉。
故见沉滑即此证之脉,又有胸痹之状,即可用瓜蒌薤白剂。
若脉沉缓无力,当属里虚、胸阳不振而胸痹,治当用人参汤。
所以,见胸痹之状,脉见沉滑,或沉弦滑,或弦滑,皆可予瓜蒌薤白剂,痰重者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气滞重者予瓜蒌薤白桂枝汤。
例十五:寒痹心脉胡某,男,50岁,连云港市。
2004年4月19日初诊:10个月前突感胸痛、胸闷、短气、怵惕、惊悸、无力、畏寒、下肢凉。
心电图:T波广泛低平、V5~6倒。
血压:170/105mmHg,脉沉而拘紧,按之有力,舌尚可。
诊为寒痹心脉,主以小青龙汤,嘱停西药。
处方:麻黄4g 桂枝9g 细辛4g 干姜4g半夏9g 白芍10g 五味子4g 茯苓15g炮附子12g 红参12g 炙甘草6g该方加减,共服药110剂,至8月9日来诊,症状消失。
冠心病心绞痛名医医案精华(转)一、董德懋医案初诊日期:1979年12月8日。
患者胸闷头晕10年。
经××医院心电图检查,诊为“冠心病,后壁供血不足”,住院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效果不显,在家休息已两年。
现症:胸闷头晕,纳呆食少,恶心;近几月来下肢痠痛,怯冷感凉,近火盖被亦无减轻,苔薄白,脉弦滑。
证属寒痰阻滞,痹阻经络。
治以温脾化痰,通痹活络。
方药:桂枝10g、白术10g、去茯苓15g、生甘草5g、姜半夏10g、竹茹10g、陈皮10g、枳实10g、全瓜蒌10g、薤白10g、葛根10g、桑枝30g。
服药10剂后,头晕胸闷恶心均减,下肢凉感略轻,脉弦滑,苔白舌润,前方再进。
后以上方出入,增加党参10g、干姜3g、淡附片3g,每服10余剂,服至1980年3月,复查心电图未见异常。
患者已全天上班。
(评按):本案前医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效果不显,董氏改用温脾化痰,通痹活络法治疗而获捷效。
原因何在?关键在于前医仅凭辨病(冠心病)而用活血化瘀法,忽视了辨证论治。
后医董氏在辨病的基础上,重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抓住了现症“纳呆食少,恶心,舌润苔白,脉弦滑”等脉证为痰湿阻滞的特征。
因痰湿阻滞,胃失和降,故见纳呆食少,恶心;清阳不升则头晕,胸阳不展,胸气不畅则胸闷疼痛。
故选苓桂术甘汤合温胆汤加减,温化痰湿,和胃降浊而获效;后又抓住“怯冷感凉,近火盖被,舌润苔白”等症为脾肾阳虚的特征,在前方中加入参、附、姜温肾健脾之品而获显效。
心痛从脾肾论治,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
二、董建华医案白某,男,47岁。
1977年8月27日初诊:患者于1968年偶发胸闷心悸,可自行缓解。
本年4月以来,胸闷心悸频发,伴气短乏力,头昏失眠诸症,于某医院检查,心电图提示:左前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左偏-51。
眼底检查意见:动脉硬化Ⅱ级,胆固醇6.5mmol/L,X线胸片检查:心脏呈主动脉瓣型,主动脉球突出。
西医诊断为冠心病。
诊时见其面色欠华,查血压14.7/8kPa,心率72次/分,律齐,A2>P2,心音正常,肺(-),肝、脾(-),腹不胀,自觉神疲乏力,舌质黯红少苔,脉象弦细。
冠心病的中医治验
湖南名老中医夏远录医案医语选
【医治冠心病案例一】
邓某,女,80岁。
自述患冠心病十余年,近年心悸、气喘加重,伴全身浮肿。
并逐渐加重。
经多家医院住院治疗。
诊断为冠心病心衰水肿。
用强心、利尿等药,全身浮肿不消退。
找夏远录教授诊治。
初诊时心悸、气喘、动则加重,不能平卧,口唇手指紫绀,腹膨胀如鼓,四肢浮肿。
尤以下肢为剧,按之凹陷不起,舌质暗红苔白腻。
脉沉细无力,心、脾、肺、肾虚衰,痰湿挟淤阻滞,虚实夹杂,病患很重,治疗不易。
夏教授予宣肺、健脾、温肾、利水行淤治疗。
用麻黄、葶苈子、前仁、桃仁、水蛭、泽泻、柴胡等煎服,并予甘遂碾粉醋调敷脐。
药后尿量增加,浮肿消减。
服药治疗1月,全身浮肿消退。
心悸、气喘缓解,饮食增加,精神好转。
【医治冠心病案例二】
陈某,男,77岁,心慌、心悸,胸冷、胸痛彻背.先后在三家大医院住院治疗6次,诊为冠心病,给予中西药治疗,胸冷胸痛未缓解。
来夏远录教授处就诊,观其消瘦、面色欠华,唇暗紫,手足欠温,舌暗红、苔白,脉弦,其属脑阳不振,气滞血瘀。
给予方剂:薤白、生半夏、桂枝、瓜蒌壳、附片、干姜、北细辛、水蛭、桃仁、红花、血竭、红参、灸甘草。
治疗1月,胸冷胸痛消失而愈。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冠心病、早搏、病毒性心肌炎秘方冠心病——舒心汤(杨培君方)【组成】淫羊藿、当归、丹参各15g,制何首乌20g,山茱萸6g,怀牛膝、瓜蒌、薤白各10g,麦冬12g。
【功效主治】用治冠心病。
【方解】方中淫羊藿辛甘而温,功专“补命门,益精气,坚筋骨,利小便”(《本草备要》),温补肾阳为君药;制何首乌、山茱萸、怀牛膝补肾填精固涩为臣药,且制何首乌药性不寒、不燥、不腻,诚为滋补良药;麦冬养阴益肾清心,当归、丹参补血活血养心,瓜蒌、薤白化痰理气宽胸,诸药共为佐使。
全方温而不燥,补而不腻,散敛结合,标本兼顾。
【加减】若睡眠欠佳者加酸枣仁30g,远志10g;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加炒葶苈子、黄芪各30g,鲜生姜10g;合并高血压者合用钩藤散(天麻、钩藤各(后下)15g,黄芩、菊花各10g等);合并糖尿病加天花粉15g;合并高脂血症加生山楂、草决明各15g;合并窦性心动过缓,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10g,制附子(先煎)6~15g,细辛3~10g,桂枝10g等)通阳散结;合并室性早搏加苦参20g。
【验案】张某,男,64岁。
2001年10月7日初诊。
患者有冠心病10余年,8年前患心肌梗死,并有糖尿病多年。
近2年来反复出现胸痛、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常服消心痛、合心爽及中药等,症状时轻时重。
2周前因劳累而致上述症状加重,胸痛、胸闷发作次数频繁,持续时间较长,休息和含药均难以缓解。
遂收住某大医院治疗。
行冠脉造影检查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不适宜施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搭桥手术,只以内科保守治疗。
住院期间静脉点滴硝酸甘油、激化液,口服消心痛、卡托普利、肠溶阿司匹林等,并皮下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
住院2周来病情难以控制,起坐、咳嗽、小便等轻微活动即诱发心绞痛,每日心绞痛发作10多次,每次持续7~8分钟,伴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家属特邀杨师会诊。
症见胸痛,胸闷,气短,汗出,难以平卧,倦怠乏力,纳呆,面色白、无华,舌质淡暗有齿痕、苔白腻,脉芤、重按无力。
国医大师,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屡试屡效经验方集1.冠心病——益心汤(颜德馨方)(组成)党参、丹参、黄芪各15g,葛根、赤芍、川芎各9g,决明子30g,石菖蒲4.5g,降香3g。
(功效主治)益气化瘀,活血通脉。
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能较快地缓解症状,尤其对老年人及心肌炎后遗症患者,属气虚血瘀者用之皆效。
如胸痹心痛,神疲汗出,形寒喜暖,舌淡有瘀点、苔薄白,脉细弱或结代。
(方解)方中重用党参、黄芪益气养心为君,以培补中气、宗气,辅以丹参、山楂、赤芍活血通脉为臣,葛根、川芎升发清阳,降香、决明子降浊止痛,升降相因,加入菖蒲一味引药入心经,兼有化痰开窍之力。
其中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既可活血祛瘀,又可行气通滞;黄芪为补气虚之要药,与党参配伍,则补气升阳之效增强;山楂消食导滞,且有降脂化痰之力。
诸药相配,共奏益气养心、活血通脉、化痰祛瘀止痛之功。
此方一药多效,选药精当,以调气和血为法,“调和”与“通阳”为特点,充分体现了颜老治疗冠心病的学术观点。
(加减)胸痹心痛重症或真心痛:症见阳微阴弦,胸痛剧烈,气短乏力,形寒肢冷汗出,面色苍白,舌淡脉微。
须重用益心汤中黄芪量至30∼60g,改党参为人参15g(炖),降香为9∼12g,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功,并重用附子温通心阳、祛寒解凝,临床用量为15∼20g,且先煎。
附子大辛大热,为补命门真火第一要药,其性雄剽悍,力宏效捷,走窜十二经脉,既行气分,又入血分,既能通阳,又能温阳,还可祛寒燥湿、回阳救逆,上温心阳以通脉,中助脾阳以健运,下补命火以复阳,外固卫阳以止汗,内驱寒凝以止痛,辨证使用常可应手起效。
若伴有低血压者,可用药对黄芪与升麻,以加强升发清阳之功。
胸痹重且急、四肢逆冷、血压低者,可先予参附注射液静脉推注以回阳救逆,再予益心汤按上法加减服用。
胸痹心痛轻症:①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可用益心汤调和气血,并加生脉饮,以麦冬、五味子甘寒生津,养心安神。
②若为血瘀气滞,心痛如刺、如绞,痛处固定,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沉涩或结代者,应加强益气活血之力,予益心汤选加水蛭、桃仁、红花、三七粉,其中水蛭一味,“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专入血分而不伤气分”,其散瘀活血之力尤强。
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验方集锦(转载)一、浙江名老中医叶建寅教授经验方1、适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丹参、赤芍、桃仁、酸枣仁、柏子仁各 9克 ,薤白、郁金各 4. 5克 ,茯神12克 ,瓜蒌皮 6克 ,桂枝、生甘草各 2. 4克 ,红枣 5枚 ,每日1剂 ,水煎 2次分服。
2、适用于心肌劳损型冠心病:当归、炒白芍、党参、酸枣仁、北沙参、合欢花、生白术、茯神各 9克 ,桂枝、远志各 4. 5克 ,用法同上。
二、广东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经验方处方 :法半夏、竹茹各 9克 ,云茯苓、丹参各 12克 ,橘红、枳壳、甘草各 4. 5克 ,党参 15克 ,用法同上。
加减法:气虚加北芪、五爪金龙或吉林参;心绞痛明显可加失笑散或田七末;兼高血压加草决明、珍珠母;兼高脂血症加山楂、首乌、麦芽。
三、浙江名老中医薛盟先生经验方1、处方 :生黄芪 30克 ,茯苓、麦冬、莪术、三棱各 10克 ,鲜石斛、北沙参、丹参各 1 5克 ,石菖蒲、降香片、地鳖虫各 9克 ,参三七粉、琥珀粉各 3克 ,用法同上。
加减法 :有血瘀加川贝、藕节、黛蛤散 ;头晕加枸杞、黄精等。
2、处方 :生黄芪 30克 ,丹参、北沙参、制黄精各 15克 ,莪术、白芥子、薤白头、姜半夏、白藓皮、冬葵子各10克,瓜蒌皮、石菖蒲各9克 ,青龙齿 18克 ,参三七粉 3克(冲 )。
用法同上。
四、辽宁名老中医吴圣农主任医师经验1、处方 :桂枝、青木香各 6克 ,檀香 3克 ,枳壳、红花、川芎、磁朱丸各 9克 ,枳壳、红花、川芎各 9克 ,丹参、瓜蒌皮各 15克 ,益母草20克 ,用法同上。
2、处方 :生地、生牡蛎 (先下 )各 30克 ,生首乌、制黄精各 12克 ,朱黄连 1. 5克 ,知母、生川军各 6克 ,丹参 15克 ,丹皮、失笑散各 9克 ,用法同上。
五、河南名老中医张双善先生经验处方:赤芍、制香附、当归尾各15克,血丹参30克,抚川芎、炒枳实、软柴胡各 12克 ,红花 6克 ,怀生地、醋郁金各 18克 ,桃仁泥、制乳香各 10克 ,元胡 4. 5克。
名老中医辨治冠心病医案录摘要:一、名老中医简介二、冠心病简介及症状三、名老中医辨治冠心病的方法与案例四、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优势与特点五、结论正文:名老中医辨治冠心病医案录名老中医,指的是在中医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高度成就的资深医师。
他们通过长期实践和不断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为病患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冠心病这一疾病的治疗中,名老中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脏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名老中医在辨治冠心病时,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差异。
他们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方法上,名老中医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改善心脏功能。
以下是一个名老中医辨治冠心病的医案:患者,男,56岁,患有冠心病史5年。
主要症状为心绞痛,每于劳累后发作,伴胸闷、气短。
名老中医诊断为心血不足、心阳不振,给予养心益气、温通心阳的治疗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优势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性化治疗:名老中医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中西医结合:名老中医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发挥中西医优势。
3.重视预防:名老中医在治疗过程中,重视预防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名老中医在辨治冠心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选择名老中医时,应慎重对待,以免遭遇伪名医的情况。
名老中医辨治冠心病医案录【最新版】目录1.冠心病的现状和治疗方法2.名老中医梁君昭对冠心病的辨治3.梁君昭主任治疗冠心病的具体医案4.梁君昭主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和疗效5.结论正文一、冠心病的现状和治疗方法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致亡率在我国持续升高。
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其中,介入治疗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血运重建以改善心肌供血,达到缓解心绞痛和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然而,即使经过介入治疗,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心绞痛再发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疾病的预后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名老中医梁君昭对冠心病的辨治陕西省名中医梁君昭主任医师,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冠心病的辨治有着独特的见解。
梁君昭主任认为,冠心病患者术后再发心绞痛的原因多为痰瘀交阻,气滞心胸。
因此,治疗时应以祛痰化瘀、理气养心为法。
三、梁君昭主任治疗冠心病的具体医案梁君昭主任曾治疗过一位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再发心绞痛的患者。
该患者为 65 岁男性,于介入治疗术后一个月出现心绞痛再发,每日发作数次,疼痛剧烈,伴胸闷气短。
梁君昭主任根据患者的症状,辨证为痰瘀交阻,气滞心胸,遂以祛痰化瘀、理气养心为法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疼痛程度减轻,胸闷气短等症状也有所改善。
四、梁君昭主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和疗效梁君昭主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祛痰化瘀和理气养心。
祛痰化瘀主要是通过运用中医药的理论,选择能够消除痰瘀、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丹参、红花、川芎等;理气养心则是通过调整患者的情绪,改善心脏功能,达到缓解心绞痛的目的。
梁君昭主任的治疗方法,不仅对冠心病患者术后再发心绞痛有显著疗效,对其他类型的冠心病患者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五、结论总之,梁君昭主任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冠心病的辨治有着独特的见解。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药在其辨治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和方法。
以下是一个名老中医辨治冠心病的医案录示例:
医案一:
患者:男性,58岁
主诉:胸闷、胸痛,气短,乏力
辨证分析: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细弦。
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治疗方案:
1. 中药调理: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参附汤加减,以补益脾气、温阳散寒、行气活血,改善心肌供血不足。
2. 饮食控制:忌烟酒、油腻食物,限制盐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素的水果和蔬菜,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血压。
3. 运动康复:根据患者体力状况,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提高心肺功能。
医案二:
患者:女性,65岁
主诉:胸闷、心悸,手脚发凉
辨证分析: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阳虚心血不足
治疗方案:
1. 中药调理:用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的药物,如补骨脂汤加减,以益气养血、温经活络,改善心肌供血不足。
2. 饮食调理: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坚果等,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心血管健康。
3. 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缓解精神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医案只是示例,并不能代表所有冠心病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施治是个体化的,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因此,在实际治疗中,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也是常见的综合治疗方式,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