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温度计(开题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40.63 KB
- 文档页数:4
医用电子体温监测系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和保健观念日益增强,其中体温监测作为一项最基础的医疗保健指标,是对患者的监护和诊疗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目前,传统的体温监测方法仍然是通过摇摇表、口腔温度计、腋下温度计等传统温度计手段进行监测,但这种方法不仅存在着操作不便、测量时间长、由于环境的影响产生误差等问题,而且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鉴于此,设计一款基于电子监测的体温监测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关于电子体温监测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一些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公司和医疗机构通过局部或全面地使用电子体温计对患者进行体温监测。
在美国,维宜康(Vivonic)公司研发了一款无需人工接触的温度测量技术,该技术可以准确测出患者的体温,省去了人工接触的过程,免去了传统体温测量带来的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国内,浙江和杭州等地的医院也已经开始使用电子体温计进行患者体温监测。
在技术方面,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电子体温监测系统主要是基于红外线、蓝牙、Wi-Fi等无线通讯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和监测,从而实现对患者体温的准确监测和实时报警。
总体而言,电子体温监测系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其应用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文将基于现有技术框架,利用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等相关技术,设计并开发医用电子体温监测系统,以提高体温监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实践中验证电子体温监测系统在临床及家庭保健的可行性。
具体研究内容和目标如下:1.设计一种基于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电子体温计模块,实现对患者体温的准确测量。
2.利用无线通讯技术,设计一种数据传输模块,将测量到的体温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存储设备或云端数据库中。
3.设计一种有效的体温测量算法,对传输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体温监测的准确性。
智能体温计开题报告智能体温计开题报告一、引言在当前全球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体温监测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传统的体温计需要接触人体皮肤,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实时监测体温并且无需接触人体的智能体温计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智能体温计的开发和应用。
二、技术原理智能体温计的核心技术是红外测温技术。
红外测温技术利用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来测量其表面温度。
智能体温计通过红外传感器感知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然后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最终得出人体的体温数据。
相比传统的体温计,智能体温计无需接触人体,大大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三、功能特点1. 非接触式测温:智能体温计通过红外测温技术实现了非接触式测温,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实时监测:智能体温计能够实时监测体温,并将数据传输到手机或电脑等设备上,方便用户进行记录和分析。
3. 数据分析和预警:智能体温计配备了智能算法,能够对体温数据进行分析,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预警,提醒用户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多平台应用:智能体温计可以与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连接,通过APP或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分享,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体温监测。
四、市场需求与前景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人们对体温监测的需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体温计存在使用不便、感染风险等问题,而智能体温计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学校等需要大规模体温监测的场景下,智能体温计将发挥重要作用。
五、挑战与解决方案1. 精确性:智能体温计的测温精确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提高精确性,可以采用多点测温、温度校准等技术手段,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2. 数据安全:智能体温计涉及到用户的个人隐私和健康数据,因此数据安全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权限管理等措施来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
3. 用户接受度:智能体温计是一种新兴的产品,用户对其接受度可能存在一定的阻力。
可以通过宣传推广、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和操作方式等方式来提高用户的接受度。
数字温度计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目的温度测量是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见的任务之一。
传统的温度计通常基于物质的热胀冷缩特性来测量温度,如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然而,这些传统的温度计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测量速度慢、易碎、不便携、毒性等。
因此,本项目将致力于设计和开发一种数字温度计,以解决传统温度计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的目标是设计和开发一种数字温度计,具有以下特点:•高精度测量:通过使用最新的传感器技术,实现对温度的高精度测量,提供可信赖的温度数据。
•实时显示:数字温度计将通过一块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温度数据,用户可以方便地读取温度信息。
•快速响应:数字温度计的测量响应速度将明显快于传统温度计,以提高工作效率。
•方便携带:数字温度计将采用小巧轻便的设计,方便用户在不同场合使用并携带。
2. 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本项目主要涉及以下研究内容:1.传感器选择:调研和评估不同类型的温度传感器,选择最适合本项目的传感器。
2.硬件设计:设计数字温度计的硬件电路,包括传感器连接、数据转换和显示屏模块的设计。
3.软件开发:开发嵌入式软件以控制硬件,实现温度测量、数据处理和显示功能。
4.系统测试:对数字温度计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验证其设计目标的实现情况。
2.2 研究方法本项目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来实现研究内容:1.数据收集:通过调研和文献研究,收集不同类型的温度传感器的技术参数和性能。
2.传感器评估:根据数据收集的结果,评估各种传感器的优劣,选择最适合本项目的传感器。
3.硬件设计:根据选定的传感器和需求规格,设计数字温度计的硬件电路,使用电路设计软件进行仿真验证。
4.软件开发:根据硬件设计的需求,使用嵌入式开发工具进行软件开发,编写控制和显示温度数据的代码。
5.系统测试:对设计完成的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验证其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实时性和稳定性。
3. 预期结果和意义本项目的预期结果是设计和开发出一种功能完善、性能优良的数字温度计。
数字温度计开题报告数字温度计开题报告一、引言温度是物体热运动程度的度量,对于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温度计使用水银或酒精作为测量介质,但这些温度计存在一些问题,如易破损、有毒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决定开发一种数字温度计,以提供更方便、安全和准确的温度测量方法。
二、研究目标我们的研究目标是设计和制造一种数字温度计,具备以下特点:1. 准确性:能够提供精确的温度测量结果;2. 方便性:易于携带和使用,适用于各种场景;3. 安全性:无毒、无害,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4. 可靠性:稳定性好,能够长时间使用。
三、研究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计划采取以下研究方法:1. 传感器选择:选择适合的传感器作为温度测量的核心部件。
我们将研究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如热敏电阻、热电偶和红外线传感器,并评估它们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硬件设计:根据传感器的特性和要求,设计数字温度计的硬件电路。
我们将考虑功耗、精度和响应时间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芯片和电子元件。
3. 软件开发:编写嵌入式软件程序,实现温度测量、数据处理和显示等功能。
我们将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并进行充分的测试和优化。
4. 原型制作:根据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的结果,制作数字温度计的原型。
我们将进行实物测试和调试,以确保其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
5. 性能评估:对数字温度计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我们将进行实验和对比分析,与传统温度计进行对比,验证数字温度计的优势和可行性。
四、预期成果通过以上研究方法,我们预期能够获得以下成果:1.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和制造:我们将成功设计和制造一种数字温度计原型,具备准确、方便、安全和可靠的特点。
2. 温度测量准确性的提高:相比传统温度计,数字温度计将提供更准确的温度测量结果,满足不同领域对温度测量精度的需求。
3. 温度测量的便捷性提升:数字温度计将具备小巧轻便的特点,易于携带和使用,适用于家庭、医疗、工业等各种场景。
数字温度监测系统开题报告数字温度监测系统开题报告一、引言温度监测在许多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医疗、农业、工业等等。
传统的温度监测方法往往需要人工参与,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误差。
为了提高温度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我们计划开发一种数字温度监测系统。
二、背景目前市面上已经存在一些温度监测系统,但大多数都使用传统的温度计进行监测,这种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温度计需要人工读数,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的不准确性。
其次,传统温度计只能进行点对点的温度监测,无法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实时监测。
三、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设计和开发一种数字温度监测系统,以解决传统温度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该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1. 自动化:系统应能够自动采集温度数据,无需人工干预。
2. 实时性: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并能够及时报警。
3. 精确性:系统应具备高精度的温度监测能力,减少误差。
4. 多点监测:系统应能够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多点温度监测。
四、设计方案我们计划采用以下技术和方法来实现数字温度监测系统:1. 传感器技术:选择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如热电偶或红外线温度传感器,以确保温度监测的准确性。
2. 数据采集与传输:使用无线传输技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台,以实现实时监测。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中央控制台上,对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报警。
4. 用户界面:设计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管理温度监测数据。
五、预期成果通过实现以上设计方案,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成果:1. 提高温度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为误差。
2. 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多点温度监测,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3. 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并及时报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4. 提供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管理温度监测数据。
六、项目计划我们计划按照以下步骤来完成数字温度监测系统的开发:1. 调研:对现有的温度监测系统进行调研,了解其优缺点,并确定我们的设计方案。
中国计量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学号:专业:班级:设计(论文)题目:指导教师:二级学院:年月日一、综述本课题国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已经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方便快捷的了解实时温度对人们日常生活、农业种植、工业生产、气象研究、物资仓储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研究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温度检测领域发展迅速,并且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温度的测控芯片也相应的登上历史的舞台,能够在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中广泛使用。
温度的测量的关键之处是温度传感器,其往往决定着一个温度检测系统的性能。
至今温度传感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及目前的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
智能温度传感器是在20世纪90 年代中期问世的,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的结晶,特点是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制器。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传感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的温度传感器正在基于单片机的基础上从模拟式向数字式,从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并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传感器和网络传感器、研制单片测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
传统的温度检测以热敏电阻和AD590为温度敏感元件。
热敏电阻虽成本低,但需信号处理电路,电路复杂,可靠性较低,测温准确度及抗干扰能力也有一定的不足。
近年来,传感器正处于传统型向新型传感器转型的发展阶段。
新型的温度传感器的特点是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而且使系统结构更简洁,维护方便,缩小了空间。
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抗干扰能力等优于一般CPU的优点,因此往往采用单片机作为数字控制器取代模拟控制器。
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数字温度计的开题报告数字温度计的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温度计作为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的温度计虽然准确可靠,但存在读数不方便、易损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计划研发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温度计,即数字温度计。
二、研究目的数字温度计的研发旨在提供一种更方便、准确且可靠的温度测量方法。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我们希望能够实现温度测量结果的自动记录、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等功能,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温度测量的需求。
三、研究内容1. 传感器选择数字温度计的核心部件是温度传感器。
我们将对市场上常见的温度传感器进行评估和比较,包括热敏电阻、热电偶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
通过对传感器的性能、价格和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我们研发的数字温度计的传感器。
2. 硬件设计数字温度计的硬件设计包括传感器接口电路、模数转换电路、显示屏和电源等。
我们将根据传感器的特性和要求,设计出合适的电路板,并选择适当的元器件,以确保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软件开发数字温度计的软件开发主要包括温度测量算法、数据处理和用户界面设计等。
我们将采用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实现温度测量值的计算和显示,以及数据的存储和传输等功能。
同时,我们还将注重用户界面的友好性和操作的便捷性,以提高数字温度计的易用性。
四、研究方法1. 实验室测试我们将在实验室中进行温度测量精度、响应时间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测试。
通过与传统温度计进行对比,评估数字温度计的性能优势和改进空间。
2. 现场应用测试为了验证数字温度计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将与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现场测试。
通过与其他温度测量设备的对比,验证数字温度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预期成果我们预期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开发出一款性能优良、价格适中的数字温度计。
该温度计具备温度测量精度高、响应时间快、数据传输方便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农业等领域。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多功能数字温度计设计学院名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定稿日期:2010 年 3 月15日多功能数字温度计设计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1.1多功能数字温度计设计的背景温度是科学技术中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离不开温度。
在工业生产和实验研究中,像电力、化工、石油、冶金、航空航天、粮食储存、酒类生产等领域内,温度常常是表征对象和过程状态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传统的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温度,不仅测量时间长、读数不方便、而且功能单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在数字化时代的要求。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数字式温度测量电路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集成了温度测量电路和实时时钟电路。
在此利用集成温度传感器DS1620设计并制作了一款基于AT89S51的两位数码管显示的数字温度计,其电路简单,软硬件结构模块化,易于实现。
还采用了24MHz的晶振作为AT89S51的时钟源和4位的共阴极数码管作为时间的显示设备,通过编程的方式来实现实时时钟的显示、修改、定时闹铃等功能,使产品更具实用性。
1.2多功能数字温度计设计的意义随着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片机在日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温度传感器DS1620具有线性优良、性能稳定、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冰箱、空调器、粮仓等日常生活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
2.课题研究内容2.1多功能数字温度计设计的内容通过集成数字温度传感器DS1620来实现温度的采集,DS1620自带9位A/D转换器,可以直接输出精度比较高的数字量温度值。
DS1620的转换数率为0.5ms,测量的温度范围为-55℃~+125℃,测量温度精度为0.5℃,供电电压为2.7 V~5.5V,所以可以用它来实现比较理想的温度测量。
设计中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的设计,用Maxim公司生产的一款高性能8位共阴极数码管驱动芯片MAX7219,MAX7219和单片计算机连接有三条引线(DIN、CLK、LOAD),采用16位数据串行移位接收方式。
数字温度计开题报告数字温度计开题报告一、引言温度是物体热量状态的一种度量,对于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温度计使用汞柱或酒精柱来测量温度,但这些温度计存在一些问题,如易碎、易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计划开发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温度计,即数字温度计。
二、背景数字温度计是一种利用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来测量温度的设备。
它通过将温度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于读取和处理。
数字温度计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易读取等优点,因此在医疗、环境监测、气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目标与意义我们的目标是设计和制造一种精度高、可靠性强的数字温度计。
通过使用数字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温度的准确测量和显示,提高温度测量的可靠性和便捷性。
数字温度计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家庭、医院、实验室等各种场合,为人们提供准确的温度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控制温度。
四、设计方案1. 传感器选择:我们计划使用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如热电偶或半导体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能够准确地测量温度。
2. 数字信号转换:将传感器测得的模拟温度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可以通过模数转换器(ADC)实现。
ADC能够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以便于处理和显示。
3. 数字信号处理:通过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包括温度单位转换、数据存储、显示等功能。
这样可以实现对温度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记录。
4. 显示方式:我们计划使用液晶显示屏来显示温度数值。
液晶显示屏具有低功耗、清晰度高等特点,适合用于数字温度计的显示。
五、预期结果我们预期设计和制造出一种精度高、可靠性强的数字温度计。
该温度计能够准确测量温度,并将温度数值以数字形式显示在液晶屏上。
同时,该温度计还具有较好的用户界面和易操作性,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六、时间计划1. 设计和制造温度传感器模块:预计耗时2周。
2. 设计和制造模数转换器模块:预计耗时1周。
3. 设计和制造数字信号处理模块:预计耗时3周。
开题报告通信工程基于SPCE061A的数字温度计设计一、课题研究意义及现状温度是工业中非常关键的一项物理量,在农业、工业和各种高新技术的开发及研究中也是一个非常普遍和常用的测量参数。
用传统的水银或者酒精温度计来测量不仅时间长,读取不方便,在某种程度上也有较大的误差。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感技术的广泛应用,温度测试技术已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基于此,提出了温度的数字化测量。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数字仪表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对环境要求不高。
市面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数字式温度计。
数字式温度计有低功耗高精度,使用方便,工作稳定等特点。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此次课题旨在利用SPCE061A开发板以及unSP IDE2.0开发工具,通过单片机C语言编程,实现对来自外接数字温度计模块的信号进行处理,获取当前环境下的温度,并在LED显示屏上进行实时显示,显示精度在1度以内。
同时还要清楚数字温度计的发展动向,对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熟悉凌阳SPCE061A开发板以及unSP IDE2.0开发工具。
2、写出程序的流程图。
3、熟悉掌握如何将对外接数字温度计模块的信号进行处理。
4、分析学习各种子程序模块和总程序的编写,并开始编写程序。
5、连接好硬件将程序编译进行调试。
预期目标:1、将设计的数字温度计进行编译,并且编译成功,没有错误。
2、设计的程序输入SPCE061A开发板中,打开即能在LED显示屏上显示当前环境温度。
3、显示的温度正确,并误差在一度之内。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措施1.借助凌阳unsp IDE2.0开发平台实现对基于SPCE061A的数字温度计的开发。
首先需要了解凌阳SPCE061A开发板的特点,内部外部硬件结构等。
熟悉各个引脚的功能以及其使用方法。
在安装好unsp IDE2.0软件后了解其特点及集成开发环境。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开题报告篇一: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开题报告****大学综合性设计实验开题报告? ? 学生专业? 同组人? 指导老师:XX年4月1.国内外现状及研究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各种信息参数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要求都有了几何级的增长,而如何准确而又迅速的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受制于现代信息基础的发展水平。
在三大信息信息采集(即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中,传感器属于信息技术的前沿尖端产品,尤其是温度传感器技术,在我国各领域已经引用的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人民的生活与环境的温度息息相关,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实时测量温度,在农业生产中也离不开温度的测量,因此研究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测量温度的关键是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②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③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
目前的智能温度传感器(亦称数字温度传感器)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的,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ATE)的结晶,特点是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制器(MCU)。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传感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的温度传感器正在基于单片机的基础上从模拟式向数字式,从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并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传感器和网络传感器、研制单片测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本文将介绍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结构特征及控制方法,并对以此传感器,AT89S51单片机为控制器构成的数字温度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及程序设计作了详细的介绍。
与传统的温度计相比,其具有读数方便,测温范围广,测温准确,输出温度采用数字显示,主要用于对测温要求比较准确的场所,或科研实验室使用。
该设计控制器使用ATMEL公司的AT89S51单片机,测温传感器使用DALLAS公司DS18B20,用液晶来实现温度显示。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数字温度计设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1选题的背景、意义温度测量在物理实验、医疗卫生、食品生产等领域,尤其在热学试验(如:物体的比热容、汽化热、热功当量、压强温度系数等教学实验)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传统所使用的温度计通常都是精度为1℃和0.1℃的水银、煤油或酒精温度计。
这些温度计的刻度间隔通常都很密,不容易准确分辨,读数困难,而且他们的热容量还比较大,达到热平衡所需的时间较长,因此很难读准,并且使用非常不方便。
数字温度计与传统的温度计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测温范围广,测温准确等优点,其输出温度采用数字显示,主要用于对测温比较准确的场所,或科研实验室使用。
目前温度计的发展很快,从原始的玻璃管温度计发展到了现在的热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数字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等,温度计中传感器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精度、灵敏度基本决定了温度计的精度、测量范围、控制范围和用途等。
传感器应用极其广泛,目前已经研制出多种新型传感器。
但是,作为应用系统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系统要求选用适宜的传感器,并与自己设计的系统连接起来,从而构成性能优良的监控系统。
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早推出的数字温度传感器,采用的是8位A/D转换器,其测温精度较低,分辨力只能达到1℃。
目前,国外已相继推出多种高速度、高分辨力的数字温度传感器,所用的是9~12位A/D转换器,分辨力一般可达0.5~0.0625℃。
由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新研制的DS1624型高分辨力数字温度传感器,能输出13位二进制数据,其分辨力高达0.03125℃,测温精度为±0.2℃。
为了提高多通道数字温度传感器的转换速率,也有的芯片采用高速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以AD7817型5通道数字温度传感器为例,它对本地传感器、每一路远程传感器的转换时间分别仅为27μs、9μs。
Maxim公司生产的DS1620,DS1620是直接数字输出的温度传感器,采用DS1620不需要在AT89S51系统中扩展A/D转换器,因此可以降低电路的复杂性。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开题报告数字温度计的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增加,温度计作为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也在不断升级和改进。
传统的温度计存在使用不便、易碎、不精确等问题,因此,我们决定设计一种数字温度计,以提高测量温度的准确性和方便性。
二、背景在日常生活中,测量体温是一个常见的行为,特别是在疾病防控、医疗护理等领域。
传统的温度计通常采用玻璃柱或金属杆作为测量元件,通过温度的变化来显示体温。
然而,这种温度计存在易碎、使用不便、不精确等问题,且需要人工观察和读数,不够智能化。
三、目标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开发一种数字温度计,具有以下特点:1. 高精度:能够准确测量体温,误差小于0.1°C。
2. 易使用:操作简单,无需人工观察和读数。
3. 实时监测:能够实时显示体温,并记录温度变化趋势。
4. 数据传输:能够将测量数据传输至手机或电脑等设备,方便用户查看和管理。
四、设计方案1. 传感器选择:采用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如PT100或NTC热敏电阻,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 显示屏幕:选择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屏,能够清晰显示体温数据,并具有背光功能,方便夜间使用。
3. 数据处理:采用微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实现实时监测和温度记录功能。
4. 电源供应:使用可充电电池或电池组,以确保设备的长时间使用。
5. 数据传输:通过蓝牙或Wi-Fi等无线通信方式,将测量数据传输至手机或电脑等设备,用户可以随时查看和管理。
五、预期成果1. 设计出一款高精度、易使用的数字温度计原型。
2. 实现实时监测和温度记录功能。
3. 实现数据传输功能,方便用户查看和管理。
六、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温度传感器、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技术等已经相对成熟,我们可以借鉴已有的技术和方案。
2. 经济可行性:数字温度计市场需求量大,且价格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经济潜力。
3. 社会可行性: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数字温度计作为一种便捷的健康监测工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河南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数字温度计设计院(系):信息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200848300225学生姓名:顾林指导教师:管爱红2012年2月26 日一、选题依据1.课题来源a、电信系08级学生毕业设计选题b、随着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片机在日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温度传感器DS18B20具有性能稳定、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冰箱、空调器、粮仓等日常生活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
又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趋数字化,多功能的数字温度计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支持“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简化了数字温度计的设计,降低了成本;以美国MAXIM/DALLAS半导体公司的单总线温度传感器DS18B20为核心,以ATMEL 公司的AT89S52为控制器设计的DS18B20温度控制器结构简单、测温准确、具有一定控制功能的智能温度控制器。
2.课题背景单片机自问世以来,性能不断提高和完善,其资源又能满足很多应用场合的需要,加之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强、速度快、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在工业控制、智能仪器仪表、数据采集和处理、通信系统、高级计算器、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并且正在逐步取代现有的多片微机应用系统。
单片机的潜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特别是当前用CMOS工艺制成的各种单片机,由于功耗低,使用的温度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能满足一些特殊要求的应用场合,更加扩大了单片机的应用范围,也进一步促使单片机性能的发展。
而现在的单片机在农业上页有了很多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其中数字温度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人们对它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就需要从数单片机技术入手,一切向着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
电子体温计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电子体温计作为一种方便、安全、准确的体温测量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家庭和公共场所。
本文将围绕电子体温计展开研究,对其开展一项系统的调研和分析,以期进一步探索其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背景人体体温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发现和预防传染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体温测量方法主要有腋下测温、口腔测温和肛温测温等,然而这些方法不仅不够方便,还存在准确性和卫生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子体温计应运而生。
电子体温计采用了先进的红外测温技术,可以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迅速测量人体的体温。
相比传统的体温计,它具有测量速度快、准确度高、使用便捷及卫生等诸多优点,成为现代人们广泛使用的体温测量工具。
三、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全面调研电子体温计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情况,了解其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资料的收集,以及与相关从业人员的访谈,我们将全面了解电子体温计的优点、短板和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内容1. 电子体温计的原理和技术特点1.1 红外测温技术的基本原理1.2 电子体温计的工作原理1.3 电子体温计的技术特点2. 电子体温计的应用情况调研2.1 医疗机构中的应用情况2.2 家庭和公共场所中的应用情况2.3 已有研究成果及相关案例分析3. 电子体温计的优点和挑战3.1 电子体温计的优点3.2 电子体温计面临的挑战3.3 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4. 电子体温计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推广建议4.1 电子体温计的发展前景展望4.2 电子体温计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推广建议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报告和学术论文,收集关于电子体温计的相关背景知识、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
2. 数据收集: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从业人员对电子体温计的看法和使用情况。
数字温度计(开题报告)
中国计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设计(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二级学院:
年月日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已经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方便快捷的介绍实时温度对人们日常生活、农业栽种、工业生产、气象研究、物资仓储等
都有著关键的影响,所以研究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装置具备关键的意义。
近年来,温度检测
领域发展快速,并且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温度的测控芯片也适当的荣登历史的舞台,能
在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中广为采用。
温度的测量的关键之处就是温度传感器,其往往同
意着一个温度检测系统的性能。
至今温度传感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传统的分立
式温度传感器、演示内置温度传感器及目前的智能内置温度传感器。
智能温度传感器就是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的,它就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的结晶,
特点就是能够输入温度数据及有关的温度控制量,内置各种微控制器。
社会的发展并使人
们对传感器的建议也越来越低,现在的温度传感器正在基于单片机的基础上从模拟式向数
字式,从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并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研发交互式传感器和网络传感器、研制单片测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
快速发展。
传统的温度检测以热敏电阻和ad590为温度敏感元件。
热敏电阻虽成本低,但
须要信号处理电路,电路繁杂,可靠性较低,测温准确度及抗干扰能力也存有一定的严重
不足。
近年来,传感器正处于传统型向新型传感器转型的发展阶段。
新型的温度传感器的特
点是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而且使系统结构更简洁,维护方便,缩小了空间。
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强、体
积小、价格低、抗干扰能力等优于一般cpu的优点,因此往往采用单片机作为数字控制器
取代模拟控制器。
温度就可以通过物体随其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去间接测量,而用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
的标尺叫做温标。
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
目前国际上
用得较多的温标存有华氏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和国际新颖温标。
华氏温标(h)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h,水的沸点为212h,中间分割180等份,每一份
为华氏1度,合乎为h。
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水的
沸点为100℃,中间分割180等份,每一份为摄氏1度,合乎为℃。
热力学温标又称开尔
文温标,或表示绝对温标,它规定分子运动暂停时的温度为
绝对零度,记符合为k。
国际实用温标是一个国际协议性温标,它与热力学温标相接近,而且精度高,使用方便。
目前国际通用的温标是1975年第15届国际权度大会通过的《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1975年修订版》,记为:ipts-68(rev-75)。
但由于ipts-68
温标存在一定的不足,国际计量委员会在18届国际计量大会第七号决议授权予1989年会
议通过了1990年国际温标its-90,its-90温标替代了ipts-68。
1.2温度检测的发展背
景在众多温度仪表中温度传感器是开发最早,也是现在应用最广的一类温度仪表。
现在温
度仪市场中温度传感器的份额已大大超过了其他的传感器。
从17世纪初人们开始利用温
度进行测量。
在半导体技术的支持下,本世纪相继开发了半导体热电偶传感器、pn结温度传感器和集成温度传感器。
与之相应,根据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相继开发了声学温
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
温度检测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传感
器技术、微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智能温度测控系统测控功能的完善、测
控精度的提高和抗干扰能力的增强等提供了条件。
再则人们在温度检测的准确度、便捷、
快速等方面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而传统的温度传感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新
型的温度传感器将逐渐代替传统的温度传感器。
温度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工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自动化水平与范围也不断扩大,因而对温度检测技术的建议也愈来愈低,现在工业上通用型的温度检测范围为-
200―3000c,而今后建议能够测量超高温与超低温。
尤其就是液化气体的极低温度检测更
为紧迫,如1ok以下的温度检测就是当前重点研究课题。
温度检测技术将可以由点测温发
展至线、面,甚至立体的测量。
应用领域范围己经从土业领域延展至环境保护、家用电器、汽车工业及航天工业领域。
利用以前的检测技术生产出来适应环境于相同场合、相同工况
建议的新型产品,以满足用户须要。
同时利用代莱检测技术生产出来代莱产品。
对许多场
合中的温度检测器存有特殊要求,例如防硫、安全检查、耐热等性能建议;又例如移动物
体和高速旋转物体的测温、钢水的已连续测温、火焰温度检测等。
时代发展的需要,温度仪表行业向数字化方向迅速发展。
其最大优点是直观、无读数
误差、分辨率高、测量误差小,因而有广阔的销售市场。
所以在我看来数字温度计的发展
前景是相当可观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将化解的主要问题
1、本课题“智能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主要研究以一个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温度自动
测量系统。
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用户可以自行预设温度的下限和上限(2)、当温度少于下限或者上限时,可
以自动报警
2、设计中选择ds18b20温度传感器,用51系列单片机作为设计元件。
温度传感器的
具体参数如下:
(1)、范围:-55℃--125℃(2)、精度:0.0625℃3、总体方案设计
4、应解决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1)较小的硬件开支须要相对繁杂的软件展开补偿,由于ds1820与微处理器间使用以
太网数据传输,因此,在对ds1820展开读取编程时,必须严苛的确保读取时序,否则将
无法加载测温结果。
(2)在ds1820的有关资料中均未提及单总线上所挂ds1820数量问题,容易使人误认
为可以挂任意多个ds1820,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如此。
(3)连接ds1820的总线电缆是有长度限制的。
(4)在ds1820测温程序设计中,向ds1820收到温度切换命令后,程序总必须等候
ds1820的回到信号,一旦某个ds1820碰触不好或断线,当程序读该ds1820时,将没回到信号,程序步入死循环。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通过市场调研和网络搜寻,分析先进经验市场上尚无产品,列举几种可取方案展开对
照分析,最后挑选一种的确可取的方案,即为确认出来系统框图、掌控方式、电路形式等,通过proteus软件对系统展开演示仿真,对根据电路实际情况对演示电路展开改良和健全,为单片机电路的整体设计提供更多确保。
模拟仿真论证电路运行正常后,购买所需电子元件动手焊接实物。
对根据实物电路实
际情况对程序、电路等进行改进和完善。
四、研究工作进度
时间(迄止日期)2021.3.17-3.23(第一周)2021.3.24-3.30(第二周)2021.3.31-4.6(第三周)2021.4.7-5.14(第四、五周)2021.5.15-5.17(第五周)2021.5.18-5.23(第五周)2021.5.24-5.29(第六、七周)2021.5.30-6.6(第七周)修改毕业设计报告
并整理装订书写毕业设计报告相关设计及资料整理用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并对电路进
行改进、完善电路资料收集,单元电路设计设计方案及原理框图的确定完成调研与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内容理解并确认毕业设计任务书,撰写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顾春禄,贾姝娟,刘茹敏.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j].科协论坛(下半
月).2021(12)
[1][1]宋艳丽,宋武.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数字温度计的设计[j].黄冈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21(02)
[2]陈慕君,唐慧刚,刘其群,袁富娟.一种基于at89c51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温度计
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21(14)
[3]杨洪升.基于89c51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j].煤炭技术.2021(05)[4]王萍.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温度测量设计[j].硅谷.2021(02)
[5]毋剑.基于ds18b20的数字温度测量系统[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
版),2021,(2).
[6]陈思.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1(04)[7]许文斌,曾全胜.基于单片机at89c52的数字化温度测量仪[j].微计算机信
息.2021(05)
[8]廖月琴.基于at89s51单片机数字温度计的设计[j].咸宁学院学报.2021(12)[9]李龙飞,牛晓春,郭涛,夏烈芳.基于铂电阻的数字温度测量系统设计[j].电子技
术,2021,(5).
[10]极易丽华,黄俊.基于at89c51单片机与ds18b20的温度测量系统[j].电子与封
装.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