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院数量统计2014年
- 格式:doc
- 大小:264.00 KB
- 文档页数:6
2014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深化医改,在重点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取得新成效,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单独两孩政策扎实稳妥有序实施,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为。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14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1432个,比上年增加7034个。
其中:医院2586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733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5029个。
与上年比较,医院增加115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96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3874个(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3314个,民营医院12546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1954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158个),二级医院6850个,一级医院7009个,未定级医院10047个。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5474个,100-199张医院3755个,200-499张医院3758个,500-799张医院1504个,800张及以上医院1369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238个,乡镇卫生院36902个,诊所和医务室188100个,村卫生室645470个。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6948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90个,其中:省级32个、市(地)级407个、县(区、县级市)级2816个。
卫生监督机构2975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89个、县(区、县级市)级2532个,另有2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卫生监督职责。
总计981432 974398 6601214 6181891 医院25860 24709 4961161 4578601 公立医院13314 13396 4125715 3865385民营医院12546 11313 835446 713216 医院中:三级医院1954 1787 1878267 1670000 二级医院6850 6709 2053896 1952214一级医院7009 6473 387207 35027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7335 915368 1381197 134990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34238 33965 195913 194241#政府办18306 8488 138717 137143乡镇卫生院36902 37015 1167245 1136492 #政府办36445 36593 1154837 1125098 村卫生室645470 648619 -诊所(医务室) 188100 184050 -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5029 31155 223033 214870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90 3516 0 0 -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242 1271 37618 38507妇幼保健机构3098 3144 184815 175476卫生监督机构2975 2967 - 其他机构3208 3166 35823 38512 注:①*仅包括原卫生部门主管(不含原计生部门)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② #系其中数。
最新!全国医院、医⽣数量出炉!6 ⽉6 ⽇,国家卫⽣健康委发布《2019年我国卫⽣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重要数据摘录如下:2019 年全国医院数⽬为 34354 个,其中三甲医院为 1516 个,800 张及以上床位的医院有2007 个。
⾄2019 年末,执业(助理)医师386.7 万⼈,注册护⼠444.5 万⼈,乡村医⽣和卫⽣员84.2 万⼈。
2019 年,医院次均门诊费⽤290.8 元,按当年价格⽐上年上涨 6.1%,按可⽐价格上涨3.1%;⼈均住院费⽤ 9848.4 元,按当年价格⽐上年上涨 6.0%,按可⽐价格上涨 3.0%。
⽇均住院费⽤ 1079.1元。
附《统计公报》全⽂:2019年我国卫⽣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卫⽣健康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启动实施健康中国⾏动,深化医改取得重要进展,重⼤疾病防控持续加强,医疗服务⽔平稳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继续增强,重点⼈群健康服务扎实推进,综合监督⽔平不断提升,各项⼯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城乡居民健康⽔平持续提⾼。
居民⼈均预期寿命由2018年的77.0岁提⾼到2019年的77.3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8.3/10万下降到17.8/10万,婴⼉死亡率从6.1‰下降到5.6‰。
⼀、卫⽣资源(⼀)医疗卫⽣机构总数。
2019年末,全国医疗卫⽣机构总数达1007545个,⽐上年增加10112个。
其中:医院34354个,基层医疗卫⽣机构954390个,专业公共卫⽣机构15924个。
与上年相⽐,医院增加1345个,基层医疗卫⽣机构增加10751个(见表1)。
医院中,公⽴医院11930个,民营医院22424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749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516个),⼆级医院9687个,⼀级医院11264个,未定级医院10654个。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以下床位医院20733个,100-199张床位医院5099个,200-499张床位医院4578个,500-799张床位医院1937个,8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2007个。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15-02-26 10:32:39 来源: 国家统计局作者: 【大中小】浏览:6次评论: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26日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一、综合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12.37 ;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7.16 ;自然增长率为5.21 。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98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53亿人。
表1 2014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
就业继续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
全国农民工[6]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
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长2.8%。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全年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7]为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0%。
价格水平涨幅较低。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1%。
全国医院数量统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国各地医院的数量不断增加。
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医院总数已经突破10000家,其中包括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类医疗机构。
首先,我国的医院数量分布不均衡。
大城市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医院数量较多且规模较大,而一些较为偏远或者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医院数量相对较少,医疗水平也相对较低。
这一情况在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明显,为了公平分配医疗资源,国家加强了对这些地区医院的支持和补贴政策,以提高这些地区的医疗水平。
其次,我国的医院类型也非常丰富。
按照规模和服务水平划分,我国的医院主要可以分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
其中,三级医院规模和医疗水平最高,具有较强的诊疗和科研能力,是疑难病症的诊治和新技术新手术的普及推广的重要场所。
二级医院则承担着较为基础的医疗任务,主要负责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各种急性疾病进行诊治。
基层医疗机构则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诊所等,是对日常疾病和常见病一级预防和基础医疗的首要保障机构。
最后,我国医院数量的增长也伴随着一些问题。
一些小型医疗机构的建设过于“雷同”,重复建设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
同时,随着医疗资源的扩大和投入的增加,医疗服务价格也越来越高,医疗经济负担逐渐加重。
对此,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强对医院数量和规模的管理,推行医疗资源的向基层倾斜政策,以发挥医疗资源的最大效益。
总之,我国的医院数量统计呈现出了多样性和不均衡性,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院规模的管理是未来医疗行业发展中的关键挑战。
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下,我国的医疗行业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群体的需求,为构建健康中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国医院数量背景介绍: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机构,在保障人民健康和提高医疗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全国医院数量对于制定医疗政策、规划医疗资源以及评估医疗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国医院数量的相关数据和分布情况。
全国医院数量及分布: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医院总数达到了5000家。
其中,综合医院占比最大,约占总数的60%;专科医院占比约为30%;其他类型的医疗机构占比约为10%。
综合医院是提供全科医疗服务的大型医疗机构,其设备和技术水平相对较高,能够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专科医院则侧重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医疗服务,如肿瘤医院、心脑血管医院等。
在全国医院数量的分布上,东部地区医院数量最多,约占全国总数的50%。
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医疗资源相对较为充裕。
中部地区医院数量约占总数的20%,西部地区医院数量约占总数的15%,而东北地区医院数量至少,约占总数的10%。
这与东北地区经济相对滞后、人口减少有一定关系。
医院规模及等级:根据医院规模的不同,可以将医院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
一级医院是地区医疗中心,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二级医院是地市级医疗中心,提供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三级医院是省级医疗中心,提供最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在全国医院数量的等级分布上,一级医院占比最大,约占总数的50%;二级医院占比约为30%;三级医院占比约为20%。
这是由于一级医院分布广泛,能够满足大部份地区的基本医疗需求。
二级医院则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能够处理一些复杂的疾病和手术。
三级医院则是最高水平的医疗机构,拥有最先进的设备和最专业的医疗团队,能够处理各类疑难疾病和复杂手术。
医院发展趋势:随着人民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医院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未来,全国医院数量有望进一步增加。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医疗服务能力。
同时,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模式的创新也将推动医院的发展。
全国医院数量引言概述:医院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们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疾病治疗和健康咨询等。
全国医院数量的统计数据对于了解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全国医院数量的情况。
一、医院总体数量1.1 城市医院数量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的医院数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大中城市的医院数量相对较多,这是由于城市人口密度高,医疗需求量大的原因。
1.2 农村医院数量相比城市地区,我国农村地区的医院数量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医疗资源相对不足。
然而,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农村地区的医院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1.3 特色医院数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我国特色医院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特色医院主要针对特定疾病或者特殊人群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如儿童医院、妇产科医院、心脑血管医院等。
二、医院级别分布2.1 三级医院数量我国医院按照医疗服务能力和设施设备等级别划分,三级医院是最高级别的医院,也是提供最高水平医疗服务的医院。
目前,我国三级医院数量逐年增加,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
2.2 二级医院数量二级医院是提供次高级别医疗服务的医院,也是较为常见的医院类型。
二级医院的数量相对较多,分布在城市和农村地区。
2.3 一级医院数量一级医院是提供基础医疗服务的医院,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工作。
一级医院数量相对较多,遍布全国各地。
三、医院规模分布3.1 大型医院数量大型医院普通是指拥有较多床位和专业科室的医院,具备较强的医疗实力和技术水平。
大型医院数量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
3.2 中型医院数量中型医院是指拥有一定规模和设施的医院,提供较全面的医疗服务。
中型医院数量相对较多,分布在城市和农村地区。
3.3 小型医院数量小型医院是指规模较小、设施相对简陋的医院,主要提供基础医疗服务。
小型医院数量相对较多,广泛分布在农村地区。
全国医院数量背景介绍: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为人们提供医疗保健和治疗疾病的场所。
了解全国医院数量对于制定医疗政策、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国医院数量的相关数据和统计情况。
全国医院数量统计: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医院总数超过50000家。
这些医院分布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特殊行政区。
其中,大型综合医院约占总数的20%,中型医院约占总数的30%,小型医院约占总数的50%。
全国医院数量的地区差异:从地区分布来看,全国医院数量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院数量相对较多,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医院数量较少。
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医院数量较多,而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的医院数量相对较少。
全国医院数量的发展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民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全国医院数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政府也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促进医疗资源的扩大和优化。
未来,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人民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全国医院数量有望继续增长。
全国医院数量对医疗服务的影响:全国医院数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大量的医院数量可以分流患者,减轻大型医院的压力,提高患者就医的便利性。
此外,医院数量的增加还可以促进医疗技术的交流和创新,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全国医院数量的挑战与建议:然而,全国医院数量的增加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医院数量的增加需要相应的医疗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支持,包括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
其次,医院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殊是大型综合医院的建设。
建议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医疗人员的培养和管理,推动医疗服务的优质化和可持续发展。
结论:全国医院数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于了解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总体评价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绩显著。
2.新医改取得了预期的阶段性成果,百姓得到实惠,医务人员初步感受鼓舞,体现了中国国情,探索了中国医改理论,坚定了对中国医改道路的自信。
3.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依然面临着问题、风险和挑战,有时甚至较尖锐。
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健康梦”,系统总结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成果,大胆探析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解决思路与建议,以期对“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下,华中科技大学方鹏骞教授率领其团队,依据其二十多年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密切观察与研究、亲身实践与思考,主持编纂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卫生改革与发展绿皮书系列)。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论,分别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展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卫生筹资及其绩效分析;中国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评价;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体系评价。
第二部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专题分析,分别为均等化视角下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调查报告;全民健康覆盖目标下的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与整合;中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发展;中国民营医疗机构:问题、反思和展望;中国中医药服务体系的特色与展望;中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本报告数据资料来源权威详实,全部是国家统计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国家部委和研究机构编撰的统计年鉴或各种研究报告;大部分专题论述均从改革开放起直至现在,编写者力图通过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各领域长时间大跨度的脉络梳理,探究各个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经验策略与路径选择,追本朔源,理清当前医改中的成果与难点的前因后果。
一、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经验、成绩与成果1、城乡居民整体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全国医院数量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医院数量达到了惊人的20000家。
这些医院遍布全国各个省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在这20000家医院中,包括了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如三级综合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这些医疗机构在不同的地区承担着不同的医疗任务,为患者提供各种医疗服务,包括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
全国医院数量的增长离不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设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更新和升级。
同时,医疗人材的培养和引进也得到了重视,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全国医院数量的增长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医疗选择。
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偏远地区,人们都能够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医院,享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这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全国医院数量的增长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大城市的医院设备和医疗水平相对较高,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
这导致了一些人们难以获得及时的医疗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和调整。
其次,医院数量的增长也带来了医疗成本的上升。
医院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也使得医疗费用不断攀升。
对于一些经济难点的患者来说,负担医疗费用成为了一个难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全国医院数量的增长是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医疗选择。
然而,我们也要进一步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和医疗费用上升的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便捷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全国医院数量引言概述:医院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们承担着诊疗、治疗、康复等重要功能。
全国医院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医疗资源的分布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本文将从全国医院数量的整体情况、分布特点、发展趋势、现状问题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全国医院数量的整体情况1.1 全国医院数量总体规模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全国医院数量已经超过了10000家,其中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类医疗机构。
1.2 医院数量的增长趋势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全国医院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医改政策的实施,医院数量增长更加迅速。
1.3 医院数量的区域分布全国医院数量的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医院数量较多,而西部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需要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
二、全国医院数量的分布特点2.1 大中城市医院密集大中城市医院数量众多,医疗资源相对充足,服务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患者前来就医。
2.2 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相比城市,农村地区医院数量较少,医疗条件较差,患者就医难度较大。
2.3 医院数量与医疗服务质量医院数量的增加并不一定代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医院的规模、设备、医疗团队等方面的实力。
三、全国医院数量的发展趋势3.1 多元化医疗服务模式未来医院数量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种形式。
3.2 互联网+医疗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医院数量将与互联网结合,推动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3.3 医疗卫生政策引导政府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医院数量的合理增长,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全国医院数量的现状问题4.1 医院分布不均衡医院数量的分布不均衡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疗服务的不均等问题。
4.2 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份小医院设备陈旧、医疗技术水平低下,导致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4.3 医疗资源浪费部份地区医院数量过多,但医疗资源利用率低,存在医疗资源浪费问题。
全国医院数量概述:本文将详细介绍全国医院数量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全国医院数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从全国范围内的医院总数、不同级别医院的数量、各省份医院数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全国医院总数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医院XXX家。
这些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等各种类型。
这些医院为全国范围内的居民提供了全面的医疗服务,涵盖了各个医疗领域和专业。
二、不同级别医院的数量根据医院的规模和服务水平的不同,可以将医院分为不同的级别。
目前,全国医院主要分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
其中,三级医院是最高级别的医院,提供最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包括高级技术和专科医疗。
二级医院在医疗服务方面也有一定的水平,但相对于三级医院来说规模和服务水平较低。
一级医院则是基层医疗单位,主要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根据数据统计,全国三级医院共有XXX家,二级医院共有XXX家,一级医院共有XXX家。
这些不同级别的医院相互配合,形成了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为全国人民的健康保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各省份医院数量在全国范围内,各个省份的医院数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医院数量最多的省份是XXX省,共有XXX家医院。
其次是XXX省,共有XXX家医院。
而医院数量最少的省份是XXX省,仅有XXX家医院。
这些数据反映了各个省份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医疗服务的供给水平。
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医疗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改善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发展。
结论:全国医院数量的稳步增长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相信全国医院数量将继续增长,并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作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
全国医院数量背景介绍: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机构,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全国医院数量的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医疗资源的分布状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患者选择医院提供参考。
数据来源:本文所提供的数据主要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数据,以及一些权威报告和研究机构的调研结果。
全国医院数量概况:截至目前,全国医院数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医院超过2万家,其中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等各类医疗机构。
不同级别医院数量分布:按照医院的级别划分,全国医院数量分布较为均衡。
其中,三级医院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医疗机构,全国各地共有三级医院近500家。
此外,二级医院数量也相对较多,约占全国医院总数的30%左右。
一级医院数量较多,分布在各个省市县级行政区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此外,还有一些特色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等,为特定疾病或领域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服务。
不同地区医院数量分布:从地区分布来看,全国医院数量在东部地区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
其中,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医院数量较多,医疗资源相对较为充足。
中部地区医院数量逐渐增加,但相对东部地区仍有一定差距。
西部地区医院数量较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偏远地区。
此外,还存在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城市医院数量相对较多,农村地区医院数量相对较少。
医院床位数和医务人员数量:除了医院数量外,医院床位数和医务人员数量也是评估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医院床位总数超过300万张,医务人员总数超过800万人。
其中,三级医院床位数和医务人员数量较多,为重症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一级和二级医院床位数和医务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结语:全国医院数量的增长和分布情况反映了我国医疗服务的发展状况。
一、全国三甲医院总数量1475家
二、全国二甲医院总数量6957家
三、全国二乙医院总数量761家
四、全国二丙医院总数量154家
五、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 255家
六、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院:82家
国家卫计委:2014年3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统计截至2014年3月底,公立医院13,388个,民营医院11,514个。
与2013年3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增加9个,民营医院增加1,387个。
截至2014年3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7.8万个,其中:医院2.5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8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2万个,其他机构0. 3万个。
与2013年3月底比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增加22,667个,其中:医院增加1,39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06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19,47 3个。
医院中:公立医院13,388个,民营医院11,514个。
与2013年3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增加9个,民营医院增加1,387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万个,乡镇卫生院3.7万个,村卫生室64.9万个,诊所(医务室)18.6万个。
与2013年3月底比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诊所增加,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减少(见表1)。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94个,卫生监督所(中心)3, 091个。
与2013年3月底比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减少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减少161个。
各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数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