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经典(1)
- 格式:doc
- 大小:294.00 KB
- 文档页数:10
(化学)高考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下列各物质中,不能够按照(“→”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有物质a b c编号1Na Na2O2NaCl2NaOH NaHCO3Na2CO33Al2O3NaAlO2Al(OH)34AlCl3Al(OH)3NaAlO25FeO Fe(NO3)2Fe(OH)26MgCl2Mg(OH)2MgO7CuO CuSO4Cu(OH)28Si SiO2H2SiO39C CO CO2A.1项B.2项C.3项D.4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中钠与氧气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熔融状态氯化钠制备金属钠,故1组能实现相互转化;2、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或与氢氧化钠反应均可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2组可实现相互转化;3、三氧化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或适量盐酸均可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受热分解产物为三氧化二铝,3组可实现相互转化;4、氯化铝与氨水或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4组可实现相互转化;5、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氧化亚铁与硝酸会反应生成硝酸铁,不能生成硝酸亚铁,故5组不能实现相互转化;6、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受热分解产物为氧化镁,氧化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镁;7、氧化铜溶于硫酸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故7组可实现相互转化;8、硅可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能转化为硅酸,故8组不能实现相互转化;9、碳与氧气不充分燃烧产物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物为氧化镁、单质碳,故9组可实现相互转化;不能实现相互转化的为5、8,;本题选B。
(化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HPO4等。
已知 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3PO2属于二元酸B.H3PO2属于三元酸C.NaH2PO2属于酸式盐D.NaH2PO2属于正盐【答案】D【解析】【详解】A.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A错误;B.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B错误;C.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C错误;D.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在酸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根据盐中能否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将盐分为正盐和酸式盐和碱式盐,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次磷酸)为一元酸,把握概念是关键。
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径为1.3×10﹣9m 的“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则该分子的直径比Na+大B.煮沸饱和FeCl3溶液可以制得Fe(OH)3胶体C.丁达尔现象可以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D.明矾净水利用了胶体的性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直径为1.3×10﹣9m 的“钴酞菁”分子处于胶体粒子的范围,分散在水中形成胶体,Na+溶液分散系粒子直径小于1nm,即钴酞菁”分子的直径比Na+大,A正确;B.制得Fe(OH)3胶体为向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不是加热饱和FeCl3溶液,B 错误;C.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特征现象,会产生一条明亮的光路,能与溶液进行区分,C正确;D.明矾净水是铝离子水解产生了氢氧化铝胶体,利用了胶体的聚沉的性质,D正确;答案为B。
考点规范练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一、选择题1.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大家出行务必戴好口罩,保护好自己。
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产医用防护口罩的原料聚丙烯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约为75%C.居家环境消毒时,不可将“84”消毒液、洁厕灵混合使用D.人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直径>5 μm的含水颗粒)属于气溶胶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NaHCO3(s)Na2CO3(s)NaOH(aq)B.Al(s)NaAlO2(aq)Al(OH)3(s)C.AgNO3(aq)[Ag(NH3)2]+(aq)Ag(s)D.Fe2O3(s)Fe(s)FeCl3(aq)3.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瓷器属硅酸盐产品,“china”一词又指“瓷器”,这反映了在世界人眼中,中国作为“瓷器故乡”的形象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C.丝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制作“嫦娥”太空飞行器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5.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或应用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下列现象或应用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B.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C.泡沫灭火器中将Al2(SO4)3与NaHCO3两溶液混合后,喷出大量泡沫,起到灭火作用D.清晨,在森林中人们经常能看到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7.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有答案和解析)1(3)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都能把 HCl 气体氧化B.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多数是碱性氧化物C.同温同压下,两份相同质量的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浓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相同D.将 CO2 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 NH3 则有沉淀生成【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氯化氢实验室制法是用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加强热制取氯化氢气体,若浓硫酸能将HCl 气体氧化,就不能用于制备氯化氢,即浓硫酸不能氧化氯化氢气体,故A错误;B.一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多数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多数金属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故B正确;C.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铁粉物质的量相同,与足量的酸反应Zn+H2SO4=ZnSO4+H2↑,Zn+2H2SO4(浓)加热ZnSO4+SO2↑+2H2O,故产生气体的体积均相同,故C正确;D.将 CO2 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二者不反应,不生成沉淀,但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形成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继续通入NH3 可形成碳酸铵,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故D正确;答案选A。
2.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①水②酸③碱④盐⑤氧化物A.①B.①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①水的分子式为H2O,含有氧元素,所以正确;②酸分为无氧酸(如盐酸)和含氧酸(如碳酸),前者不含氧元素,后者含有氧元素,所以错误;③碱除氨水(NH3•H2O)外,一般在组成上都含氢氧根,故一定含氧元素,所以正确;④盐分为无氧酸盐(如氯化钠)和含氧酸盐(如碳酸钠),前者不含氧元素,后者含有氧元素,所以错误;⑤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一定含氧元素,所以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知识,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物质的分类组成,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易错点为③根据碱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来判断。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径为1.3×10﹣9m 的“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则该分子的直径比Na+大B.煮沸饱和FeCl3溶液可以制得Fe(OH)3胶体C.丁达尔现象可以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D.明矾净水利用了胶体的性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直径为1.3×10﹣9m 的“钴酞菁”分子处于胶体粒子的范围,分散在水中形成胶体,Na+溶液分散系粒子直径小于1nm,即钴酞菁”分子的直径比Na+大,A正确;B.制得Fe(OH)3胶体为向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不是加热饱和FeCl3溶液,B 错误;C.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特征现象,会产生一条明亮的光路,能与溶液进行区分,C正确;D.明矾净水是铝离子水解产生了氢氧化铝胶体,利用了胶体的聚沉的性质,D正确;答案为B。
【点睛】本题易错点为B,煮沸饱和氯化铁溶液易得到氢氧化铁沉淀,而不是胶体。
2.下列物质分类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A.氧化物、化合物B.溶液、胶体C.化合物、电解质D.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氧化物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错误;B.溶液和胶体都是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是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是溶液,B错误;C.电解质是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能够导电的化合物,C正确;D.酸性氧化物能与碱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是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比如CO,D错误;答案选C。
【点睛】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比如NO、CO等。
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Fe(s) Fe2O3FeCl3(aq)B.CuO Cu(NO3)2(aq) Cu(NO3)2(s)C.SiO2(s) H2SiO3(s) Na2SiO3(aq)D.N2(g) NH3(g) NO(g)【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铁与水蒸汽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A不选;B.Cu(NO3)2(aq)加热要水解,产生氢氧化铜和硝酸,硝酸易挥发,水解平衡右移,得不到Cu(NO3)2(s),故B不选;C.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C不选;D.氮气与氢气合成氨气,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故D选;故选D。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Inm到l00nm之间A.3个B.4个C.5个D.6个【答案】A【解析】【分析】平时注重知识积累,做这样的选择题才能做好。
【详解】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①正确;②Na2O2是金属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②正确;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③正确;④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是盐而不是碱,④错误;⑤虽然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是能透过滤纸,所以胶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⑤错误;⑥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氢氧化铁胶体粒之间相互排斥,这是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⑥错误;①、②、③三个说法正确,④、⑤、⑥三个说法错误;答案选A。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进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B.SiO2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C.AgCl的水溶液不易导电,但AgCl是强电解质D.烧碱、纯碱、熟石灰均属于碱【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而不是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B. 二氧化硅只能和酸中的HF反应,且和HF反应后生成的不是盐和水,故二氧化硅不是碱性氧化物,即不是两性氧化物,故B错误;C. 氯化银虽然难溶于水,但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故是强电解质,故C正确;D. 纯碱为碳酸钠,是盐不是碱,故D错误;故答案选C。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作业一、选择题(共16题)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A.H2B.CO C.CH4D.N22.下列关于“SO3”的分类不正确()A.无机物B.氧化物C.含氧酸D.化合物3.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CO2B.CaO C.K2SO4D.NaOH4.下列属于碱的是()A.CO2B.H2SO4C.Mg(OH)2D.NaCl5.下列属于盐的是()A.NaCl B.KOH C.HNO3D.CO26.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大的是()A.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B.淀粉溶液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D.豆浆7.ClO2是一种国际公认的高效含氯消毒剂,ClO2属于()A.混合物B.酸C.碱D.氧化物8.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A.CO2 B.NaCl C.Na2O D.Mg(OH)2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漂白粉B.石油C.液氯D.水玻璃10.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B.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酸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11.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①Fe(OH)3胶体②水③蔗糖溶液④FeCl3溶液⑤云、雾A.②④⑤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④12.根据气象台报道,近年来每到春季,沿海一些城市经常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
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13.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氯化铁稀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自来水中,继续加热煮沸B.将氯化铁饱和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C.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中D.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慢慢滴入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14.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B.都是混合物C.都是无色、透明的溶液D.都呈红褐色15.下列分散系属于悬浊液的是()A.牛奶B.蔗糖溶液C.泥浆水D.氢氧化铁胶体16.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 Na2CO3HCl BaSO4Na2O COB Ba(OH)2HNO3CaCl2SiO2NO2C NaOH H2SO3CuCl2Na2O2SO3D Ca(OH)2H2SiO3CaCO3Fe2O3SO2二、非选择题(共2题)17.同一种物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类别,请将下列10种物质分类,用序号填空:①水②空气③铁④二氧化碳⑤H2SO4⑥熟石灰[Ca(OH)2]⑦胆矾(CuSO4·5H2O)⑧食盐水⑨碱式碳酸铜[Cu2(OH)2CO3]⑩硫酸氢钠(NaHSO4)(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 (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5)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属于铜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7)属于钠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含解析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中的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Z中液体B.X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用过滤和渗析的方法,可将Z中液体分离提纯D.Y中反应离子方程式: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X中的氯化铁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A正确;B.X中分散系是氯化铁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错误;C.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Z中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利用渗析法可以净化提纯氢氧化铁胶体,C正确;D.CaCO3能与H+结合生成CO2和H2O,促进Fe3+的水解,D正确;答案选B。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酸雨”、“臭氧层受损”、“光化学烟雾”都与氮氧化物有关B.PM2.5作为空气质量预报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µm的颗粒物,该值越高,代表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C.静电除尘治理悬浮颗粒污染,其依据是胶体的电泳原理D.为消除碘缺乏症,卫生部规定食盐中必须加含碘物质,食盐中所加含碘物质是KI【答案】D【解析】【详解】A.“酸雨“、“臭氧层受损“、“光化学烟雾“都与氮氧化物有关,故A正确;B.PM2.5作为空气质量预报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故B正确;C.静电除尘就是运用悬浮颗粒的胶粒带负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向阳极移动,从而达除尘的效果,其依据是胶体的电泳原理,故C正确;D.为消除碘缺乏症,卫生部规定食盐中必须加含碘物质。
在食盐中所加含碘物质是碘酸钾(KIO3),故D错误;故答案为D。
3.下列物质久置在敞口容器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同时溶液质量增加的是()A.澄清石灰水B.浓硫酸C.浓盐酸D.氯化铁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澄清石灰水即氢氧化钙的溶液,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同时溶液质量也减小,故A错误;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使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B正确;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而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液质量也减小,故C错误;D、氯化铁溶液久置在敞口容器中,水分挥发,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D 错误;故选B。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1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下列各项反应对应的图象错误的是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B.将稀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偏铝酸钠溶液中C.将二氧化硫逐渐通入一定量氯水中D.将铜粉逐渐加入一定量浓硝酸中【答案】B【解析】【分析】注意二氧化硫和氯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硫酸和盐酸,硝酸的性质与浓度的关系,注意根据关系式分析图像的正误。
【详解】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故A正确;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AlO2﹣+H2O=Al(OH)3↓、Al(OH)3+3H+=Al3++3H2O,故图象中上升与下降段对应的横坐标长度之比应为1:3,故B错误;C.反应的方程式为Cl2+SO2+2H2O=2Cl﹣+4H++SO42﹣,随着二氧化硫的通入,pH会降低,直到氯气反应完全,pH不变,故C正确;D.铜先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成稀硝酸,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当硝酸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气体为定值,故D正确;答案选B。
2.下列各物质中,不能够按照(“→”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有a b c物质编号A.1项B.2项C.3项D.4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中钠与氧气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熔融状态氯化钠制备金属钠,故1组能实现相互转化;2、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或与氢氧化钠反应均可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2组可实现相互转化;3、三氧化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或适量盐酸均可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受热分解产物为三氧化二铝,3组可实现相互转化;4、氯化铝与氨水或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4组可实现相互转化;5、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氧化亚铁与硝酸会反应生成硝酸铁,不能生成硝酸亚铁,故5组不能实现相互转化;6、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受热分解产物为氧化镁,氧化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镁;7、氧化铜溶于硫酸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故7组可实现相互转化;8、硅可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能转化为硅酸,故8组不能实现相互转化;9、碳与氧气不充分燃烧产物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物为氧化镁、单质碳,故9组可实现相互转化;不能实现相互转化的为5、8,;本题选B。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下列各物质中,不能够按照(“→”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有物质a b c编号1Na Na2O2NaCl2NaOH NaHCO3Na2CO33Al2O3NaAlO2Al(OH)34AlCl3Al(OH)3NaAlO25FeO Fe(NO3)2Fe(OH)26MgCl2Mg(OH)2MgO7CuO CuSO4Cu(OH)28Si SiO2H2SiO39C CO CO2A.1项B.2项C.3项D.4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中钠与氧气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熔融状态氯化钠制备金属钠,故1组能实现相互转化;2、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或与氢氧化钠反应均可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2组可实现相互转化;3、三氧化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或适量盐酸均可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受热分解产物为三氧化二铝,3组可实现相互转化;4、氯化铝与氨水或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4组可实现相互转化;5、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氧化亚铁与硝酸会反应生成硝酸铁,不能生成硝酸亚铁,故5组不能实现相互转化;6、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受热分解产物为氧化镁,氧化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镁;7、氧化铜溶于硫酸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故7组可实现相互转化;8、硅可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能转化为硅酸,故8组不能实现相互转化;9、碳与氧气不充分燃烧产物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物为氧化镁、单质碳,故9组可实现相互转化;不能实现相互转化的为5、8,;本题选B。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1(3)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中的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Z中液体B.X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用过滤和渗析的方法,可将Z中液体分离提纯D.Y中反应离子方程式: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X中的氯化铁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A正确;B.X中分散系是氯化铁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错误;C.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Z中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利用渗析法可以净化提纯氢氧化铁胶体,C正确;D.CaCO3能与H+结合生成CO2和H2O,促进Fe3+的水解,D正确;答案选B。
2.中华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关于诗词的分析错误的是()A.“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中的“脂”能够水解B.“嫘祖栽桑蚕吐丝,抽丝织作绣神奇”中的“丝”不耐酸碱C.“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翠色”来自氧化铜D.“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的“墨滴”具有胶体的性质【答案】C【解析】【详解】A.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酸性、碱性环境都能发生水解,故A正确;B.蚕丝成分为蛋白质,具有两性,能与酸、碱反应,所以不耐酸碱,故B正确;C.诗句中的“翠色”与氧化铜的颜色不相符,因为氧化铜是黑色,所以诗句中的“翠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铜,故C错误;D.“墨滴”是碳分散于水中形成的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故D正确;故答案为C。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酸雨”、“臭氧层受损”、“光化学烟雾”都与氮氧化物有关B.PM2.5作为空气质量预报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µm的颗粒物,该值越高,代表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C.静电除尘治理悬浮颗粒污染,其依据是胶体的电泳原理D.为消除碘缺乏症,卫生部规定食盐中必须加含碘物质,食盐中所加含碘物质是KI【答案】D【解析】【详解】A.“酸雨“、“臭氧层受损“、“光化学烟雾“都与氮氧化物有关,故A正确;B.PM2.5作为空气质量预报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故B正确;C.静电除尘就是运用悬浮颗粒的胶粒带负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向阳极移动,从而达除尘的效果,其依据是胶体的电泳原理,故C正确;D.为消除碘缺乏症,卫生部规定食盐中必须加含碘物质。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多种题型1.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无机物的是()A. 葡萄糖B. 氯化钠C. 乙醇D. 乙酸答案:B解析:无机物是指不含碳氢键的化合物,如氯化钠、氧化铁等。
葡萄糖、乙醇、乙酸都含有碳氢键,属于有机物。
2.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 2H2 + O2 → 2H2OB. Na + Cl2 → 2NaClC.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D. CaCO3 → CaO + CO2答案:A解析: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氧化反应中氧化剂一般是氧气,被氧化的物质则是还原剂。
选项A中氢气被氧化为水,属于氧化反应。
选项B中氯气不是氧化剂,选项C中的酸碱中和反应属于酸碱反应,选项D中的CaCO3分解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酸碱反应的是()A. 2H2 + O2 → 2H2OB. Na + Cl2 → 2NaClC.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D. CaCO3 → CaO + CO2答案:C解析: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或者是酸或碱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的反应。
选项C中的NaOH和H2SO4反应生成Na2SO4和水,属于酸碱反应。
选项A中为氧化反应,选项B中为化合反应,选项D中为分解反应。
4.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2H2 + O2 → 2H2OB. Na + Cl2 → 2NaClC.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D. CaCO3 → CaO + CO2答案:B解析:置换反应是指一个元素或离子被另一个元素或离子所取代的反应。
选项B中的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属于置换反应。
选项A中为氧化反应,选项C中为酸碱反应,选项D 中为分解反应。
A. 2H2 + O2 → 2H2OB. Na + Cl2 → 2NaClC.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D. CaCO3 → CaO + CO2答案:B解析:加和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结合成一个新的物质的反应。
煌敦市安放阳光实验学校专题0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1、对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烧碱 ⑤液态氧 ⑥KClO 3 A .碱——①④ B .纯净物——③④⑤ C .盐——①⑥ D .混合物——②⑤【答案】C【解析】纯碱是碳酸钠,与KClO 3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A 错误;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液态氧是单质,属于纯净物,B 、D 错误,C 正确。
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混合物、碱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空气、硫酸铜、硫酸 B .硝酸、食盐水、火碱 C .氧化铁、小苏打、熟石灰 D .硫酸、空气、纯碱【答案】B【解析】A 项,三种物质分别为混合物、盐、酸;B 项,三种物质分别为酸、混合物、碱(火碱是NaOH),正确;C 项,三种物质分别为氧化物、盐、碱;D 项,三种物质分别为酸、混合物、盐(纯碱为Na 2CO 3)。
3、下列树状分类法正确的是( )A .纯净物⎩⎪⎨⎪⎧ 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B .物质⎩⎪⎨⎪⎧混合物纯净物⎩⎪⎨⎪⎧ 溶液化合物C .化合物⎩⎪⎪⎨⎪⎪⎧ 有机物无机物⎩⎪⎨⎪⎧ 酸⎩⎪⎨⎪⎧氧化物非氧化物碱盐D .纯净物⎩⎪⎨⎪⎧无机物⎩⎪⎨⎪⎧ 单质氧化物化合物有机物【答案】A【解析】B 项,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是正确的,但对纯净物的分类是错误的,因为溶液属于混合物;C 项,把化合物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是正确的,对无机物的分类也是正确的,但下一层对酸的分类显然是错误的;D 项,氧化物包含于化合物,二者不是并列关系。
4、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 3属于(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一元酸 ⑦化合物A .①②③④⑤⑥⑦B .①④⑥⑦C .①⑦D .①④⑤⑥【答案】B【解析】硝酸是重要的三大强酸之一,它是一元酸,具有强氧化性,易挥发,故①④⑥⑦均正确。
(化学)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三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含解析)含解析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下表中各组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的是甲 乙丙 A CH 2=CH 2 CH 3CH 2ClCH 3CH 2OH B NH 3 NOHNO 3 C AlCl 3 Al(OH)3Al 2O 3 D Cl 2HCl CuCl 2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乙烯与HCl 加成得到一氯乙烷,一氯乙烷消去得到乙烯与HCl ,一氯乙烷与水发生取代得到乙醇,乙醇消去得到乙烯与水,符合转化,A 项正确;B. HNO 3显酸性,NH 3显碱性,由硝酸不能直接转化为氨气,不能实现转化,B 项错误;C. AlCl 3与氨水反应得到Al(OH)3,Al(OH)3与盐酸反应得到AlCl 3与水,Al(OH)3加热分解得到Al 2O 3,Al 2O 3与盐酸反应得到AlCl 3与水,符合转化,C 项正确;D. 氯气与氢气反应得到HCl ,浓HCl 与高锰酸钾反应得到氯气,HCl 与CuO 反应得到CuCl 2和水,CuCl 2电解得到Cu 与氯气,符合转化,D 项正确;答案选B 。
2.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①Na 2O 点燃−−−→ Na 2O 22CO −−−→ Na 2CO 3②MgO HCl −−→MgCl 2溶液电解−−−−→ Mg ③Fe 2O点燃−−−→Fe 2O 324H SO −−−→ Fe 2(SO 4)3 ④SiO 2NaHO −−−→Na 2SiO 3HCl −−→H 2SiO 3 ⑤HCHO 2O −−→ HCOOH 3CH OHNaOH −−−→ HCOOCH 3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解析】【分析】【详解】①2Na+O2点燃Na2O2,2Na2O2+2CO2=2Na2CO3+O2,故可以实现转化;②MgO+2HCl=MgCl2+H2O,电解MgCl2溶液,不能得到Mg,故不能实现转化;③Fe在O2中燃烧生成Fe3O4,故不能实现转化;④SiO2+2NaOH=Na2SiO3+H2O,Na2SiO3+2HCl=2NaCl+H2SiO3↓,故可以实现转化;⑤2HCHO+O2Δ−−→ 2HCOOH,HCOOH和CH3OH反应的条件是浓H2SO4并加热,条件错误;综上所述可知不能实现转化的是②③⑤,答案选C。
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专项练习经典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②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③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属于酸④CH3COOH属于四元酸⑤KAl(SO4)2·12H2O属于纯净物⑥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⑦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⑧烧碱、纯碱、熟石灰都是碱A.②⑤⑦B.②⑤⑥C.④⑤⑦D.全部2.胶体化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KAl(SO4)2·12H2O溶于水可生成Al(OH)3胶体,使水中细小颗粒絮凝达到净水目的B.工厂中常用的静电除尘装置是根据胶体带电这个性质而设计的C.“朝坛雾卷,曙岭烟沉”,雾有丁达尔现象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有散射作用D.混用不同品牌的墨水书写时,钢笔的笔尖容易发生堵塞是因为胶体发生了聚沉巩固练习1.某兴趣小组开发了一款“化学王者”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对战双方各5人,首先每人各摸一张含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五类物质中某一常见物质(每类物质均有5种)的卡牌。
双方再将卡牌上的物质与对方卡牌逐一反应,拥有反应次数最多的一张卡牌即为获胜方。
则获胜概率最高的卡牌所属的物质类型是()A.金属单质B.酸C.碱D.盐2.下列物质中,能与NaOH、KOH和Ca(OH)2归为一类的最佳物质是()A.Mg(OH)2B.Fe(OH)3C.Ba(OH)2D.Cu(OH)2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A.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C.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D.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性氧化物4.如图所示,在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B.将液体静置片刻,会出现沉淀现象C.所得胶体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于100nmD.可用滤纸分离提纯Fe(OH)3胶体5.瓷器是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化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1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中的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Z中液体B.X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用过滤和渗析的方法,可将Z中液体分离提纯D.Y中反应离子方程式: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X中的氯化铁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A正确;B.X中分散系是氯化铁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错误;C.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Z中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利用渗析法可以净化提纯氢氧化铁胶体,C正确;D.CaCO3能与H+结合生成CO2和H2O,促进Fe3+的水解,D正确;答案选B。
2.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HPO4等。
已知 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3PO2属于二元酸B.H3PO2属于三元酸C.NaH2PO2属于酸式盐D.NaH2PO2属于正盐【答案】D【解析】【详解】A.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A错误;B.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B错误;C.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C错误;D.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在酸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根据盐中能否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将盐分为正盐和酸式盐和碱式盐,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次磷酸)为一元酸,把握概念是关键。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经典(1)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和Y的反应不可能是( )A.盐和盐的反应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C.酸与碱的反应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 盐和盐反应能生成两种新盐,故A正确;B. 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只生成一种物质,故B错误;C.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D. 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正确;故选:B.【点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此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可以从具体的反应进行完成.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Fe(s) Fe2O3FeCl3(aq)B.CuO Cu(NO3)2(aq) Cu(NO3)2(s)C.SiO2(s) H2SiO3(s) Na2SiO3(aq)D.N2(g) NH3(g) NO(g)【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铁与水蒸汽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A不选;B.Cu(NO3)2(aq)加热要水解,产生氢氧化铜和硝酸,硝酸易挥发,水解平衡右移,得不到Cu(NO3)2(s),故B不选;C.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C不选;D.氮气与氢气合成氨气,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故D选;故选D。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易错点C,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3.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是()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的H 2SO 4 ③向Ba(NO 3)2溶液中通入过量SO 2④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 2⑤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入过量的盐酸.A .①②③B .①②⑤C .①②③⑤D .①③⑤【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①中发生的反应是Na 2CO 3+CO 2+H 2O=2NaHCO 3,NaHCO 3比Na 2CO 3溶解度小但质量大,且反应中中消耗H 2O ,所以有沉淀析出且不溶解,符合;②向Fe(OH)3胶体中加入H 2SO 4首先发生胶体的聚沉,出现Fe(OH)3沉淀,H 2SO 4过量,Fe(OH)3与H 2SO 4反应而溶解,不符合;③硝酸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硫酸为硫酸,溶液中生成硫酸钡沉淀,现象是只生成沉淀,③符合;④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 2,先生成碳酸钙沉淀,后沉淀溶解生成碳酸氢钙溶液,反应现象是先沉淀后溶解,不符合;⑤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入过量的盐酸,发生反应Na 2SiO 3+2HCl=H 2SiO 3↓+2NaCl ,只生成白色沉淀,符合;答案选D 。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的化学反应与现象。
向溶液中加入某物质,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溶解的总结如下:(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 2(SO 2)至过量。
(2)向Fe(OH)3胶体中加入硫酸至过量(3)向可溶性铝盐中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4)向偏铝酸盐中加入盐酸至过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比例,从而加快反应速率B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C .将3FeCl 饱和溶液滴入NaOH 溶液中,可获得3Fe(OH)胶体D .2CO 与2SiO 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 .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大,活化分子百分含量增大,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A 正确;B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二者,但丁达尔效应不是本质区别,故B 错误;C .将3FeCl 饱和溶液滴入NaOH 溶液中,获得3Fe(OH)沉淀,制备3Fe(OH)胶体应将饱和3FeCl 溶液滴加至沸水中至溶液变为红褐色,故C 错误;D .2CO 与2SiO 都属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硅不与水反应,故D 错误;答案选A 。
【点睛】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但是不能和水反应,可以和氢氟酸反应,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需熟记二氧化硅的性质。
5.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①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②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③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根据Na 2O 、Na 2O 2组成元素相同,均与H 2O 反应,故均属于碱性氧化物A .②⑥B .②⑤C .①②⑤⑥D .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①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类,故①错误;②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均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硫酸钡熔融状态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水不完全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②正确;③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故③错误;④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④错误;⑤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⑤正确;⑥碱性氧化物为能跟酸发生反应只生成盐和水,而Na 2O 2与酸发生反应还生成氧气,则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故⑥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为②⑤,答案为B 。
6.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B.离子反应与置换反应属于包含关系C.溶液与分散系属于并列关系D.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选项A正确;B.部分置换反应有离子参与属于离子反应,离子反应与置换反应属于交叉关系,选项B错误;C.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直径大小分为浊液、胶体和溶液,溶液包含在分散系中,属于包含关系,选项C错误;D.凡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选项D错误;答案选A。
7.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铜、水银、陈醋B.白磷、生石灰、熟石灰C.液氧、烧碱、啤酒D.干冰、纯碱、碘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铜、水银都是单质,陈醋是混合物,故不选A;B. 白磷是单质、氧化钙是化合物、氢氧化钙是化合物,故不选B;C. 液氧是单质、氢氧化钠是化合物、啤酒是混合物,故选C;D. 二氧化碳是化合物、碳酸钠是化合物、碘伏是混合物,故不选D;选C。
8.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 .将一块沾有油污的铜片浸入接近沸腾的碳酸钠溶液中,能除去铜片表面的油污,故A 正确;B .取少量丙烯醛溶液加入足量溴水,如果溴水褪色,可能是碳碳双键和溴加成,也可能是醛基被氧化,故B 错误;C .制备 Fe(OH)3胶体,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当溶液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故C 错误;D .取一块铁片,用砂纸擦去铁锈 ,在铁片上滴1滴含酚酞的食盐水 ,静置几分钟,铁失电子,氧气得电子,发生吸氧腐蚀,故D 错误;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有机物的性质、有机物的检验及制备、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B 为易错点,取少量丙烯醛溶液加入足量溴水,如果溴水褪色,可能是碳碳双键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也可能是醛基被氧化。
9.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混合物:水玻璃、碱石灰、明矾B .酸:稀硫酸、次氯酸、硫酸氢钠C .酸性氧化物:2SO 、2CO 、2SiOD .碱性氧化物:CaO 、22Na O 、2K O【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由两种或以上物质构成的为混合物,而明矾是KAl(SO 4)2⋅12H 2O 是纯净物,故A 错误;B.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而稀硫酸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不是酸;硫酸氢钠电离出的阳离子不全部是氢离子,故也不是酸,故B 错误;C. 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均为酸性氧化物,故C 正确;D. 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而过氧化钠和酸反应时,除了生成盐和水,还生成氧气,故不是碱性氧化物,故D 错误。
答案选C。
10.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详解】A. ①氮气与氧气反应时生成NO,不能一步生成NO2,符合题意,A正确;B. ②氮气与氢气反应时生成氨气,能一步实现,与题意不符,B错误;C. ③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与题意不符,C错误;D. ④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与题意不符,D错误;答案为A。
11.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合硫酸铝[Al2(OH)x(SO4)y]n是新型絮凝剂,可用来杀灭水中病菌B.杜甫的诗句“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中的柳絮富含高分子糖类C.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凡火药,硫为纯阳”中硫为浓硫酸D.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尘,是因为烟尘在空气中形成胶体且发生丁达尔效应【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聚合硫酸铝在水中水解得到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可作絮凝剂,但不能杀灭水中病菌,A选项错误;B. 柳絮富含纤维素,纤维素是高分子糖类,B选项正确;C. 火药中含硫物质为硫单质,不是浓硫酸,C选项错误;D. 高压电除尘,是因为烟尘在空气中形成胶体,带电的胶粒在电场中发生电泳,D选项错误;答案选B。
【点睛】电泳:胶体粒子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因吸附带电粒子而带电,所以胶体粒子可在电场中定向移动。
12.我国学者研究出一种用于催化 DMO 和氢气反应获得 EG 的纳米反应器,如图是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u纳米颗粒是一种胶体,能将氢气解离成氢原子B.EG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C.1molDMO完全转化为EG时消耗2molH2D.催化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有 H—H、C—O、C=O【答案】AC【解析】【分析】【详解】A.Cu纳米颗粒是单质,能将氢气解离成氢原子,不是胶体,A选项错误;B.由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EG是乙二醇,分子中含有2个醇羟基,因此能发生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B选项正确;C.DMO为草酸二甲酯(CH3OOCCOOCH3),DMO与H2反应产生CH3OH和CH3OOCCH2OH、H2O,1 mol DMO反应需要3mol H2,若完全转化为EG时消耗6mol H2,C选项错误;D.CH3COO—COOCH3+4H2→CH3OH+HOCH2CH2OH,由图及反应可知催化过程中断裂的化学健有H—H、C—O、C=O,D选项正确;答案选AC。